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便于线缆测试工具储存使用的收纳盒

一种便于线缆测试工具储存使用的收纳盒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于线缆测试工具储存使用的收纳盒,其包括包括安装盒和安装盖,所述安装盒内设置有容置槽,所述安装盖套盖在安装盒上;以及摇升组件,所述摇升组件安装在容置槽内,摇升组件包括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的第一顶升件和第二顶升件;本发明设计一种收纳盒,可以同时有序的存放主机和从机,也可以调节其使用角度,一方面便于携带,另一方面可以调整线缆的安插角度,方便简单,为工作人员节省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著录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缆连接及储存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便于线缆测试工具储存使用的收纳盒。

背景技术

目前,保护、自动化专业班组负责六盘水电网60座110kV及以上站点的检修维护工作,涉及定检、消缺、大修技改、基建验收等方面,工作现场需频繁用到激光打光笔、网络测试仪、光功率计、光万用表、数字万用表等线缆测试工具,对光缆纤芯、以太网线、二次电缆芯、同轴电缆等线缆进行校核,包括电缆通断测试、光纤纤芯通断测试、光纤衰耗测试、以太网线传输可靠性测试、工艺质量测试等工作;

在同轴电缆芯或控制电缆芯通断测试、光缆纤芯测试和以太网线测试测试中需要用到主机和从机的配合,主机与从机需要通过线缆进行连接,传统的连接方式常常会有连接不良的现象,影响现场的测试,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连接装置保证主机与从机的连接稳定。

发明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使用多功能测试工具时主机与从机的线缆连接不稳定,容易产生信号中断或者连接麻烦,而且主机与从机的携带十分麻烦,混放在一起容易磕碰而且会造成线缆的损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线缆测试工具储存使用的收纳盒,其包括包括安装盒和安装盖,所述安装盒内设置有容置槽,所述安装盖套盖在安装盒上;以及,摇升组件,所述摇升组件安装在容置槽内,摇升组件包括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的第一顶升件和第二顶升件。

作为本发明所述便于线缆测试工具储存使用的收纳盒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顶升件和第二顶升件均包括安置架和驱动模块,所述安置架与安装盒铰接,所述驱动模块设置在安置架的一侧并与安置架活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所述便于线缆测试工具储存使用的收纳盒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安装盒内底部设置方槽,所述方槽对应设置在安置架底部,安置架的一端与方槽两侧铰接;所述安置架的顶面朝驱动模块方形的一侧设置第一挡板,同一顶面底端设置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上沿第一挡板横向设置滑槽,所述驱动模块通过滑槽与安置架活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所述便于线缆测试工具储存使用的收纳盒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驱动模块包括连杆、连接轴和把手,所述方槽的一侧竖直设置卡槽,所述连杆部分嵌入卡槽内并且连杆的一端与卡槽的一端铰接,连接轴和把手分别设置在连杆另一端的两侧。

作为本发明所述便于线缆测试工具储存使用的收纳盒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连接轴对应配合滑槽并伸入滑槽内,滑槽的另一端向滑槽两侧任一一侧弯曲一定角度。

作为本发明所述便于线缆测试工具储存使用的收纳盒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主机、从机、第一插件和第二插件,所述主机和从机分别对应第一顶升件和第二顶升件并放置于安置架上,所述第一插件与主机一侧连接,所述第二插件与从机一侧连接,第一插件和第二插件的端口相对设置,第一顶升件和第二顶升件均设置在对应插件的另一侧。

作为本发明所述便于线缆测试工具储存使用的收纳盒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插件包括连接筒、隔挡件和第二线缆,所述隔挡件设置在连接筒内靠近外端口处;所述第二线缆一端固定设置在从机上,另一端穿过连接筒和隔挡件。

作为本发明所述便于线缆测试工具储存使用的收纳盒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插件还包括嵌式套和第一线缆,所述嵌式套一端与套筒固定连接,另一端向外延伸,嵌式套与套筒内部连通,所述第一线缆一端固定连接主机,另一端穿过圆孔、套筒和嵌式套。

作为本发明所述便于线缆测试工具储存使用的收纳盒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插件还包括滑动件,所述套筒外直径与内直径皆相同于连接筒,所述嵌式套外直径于连接筒内直径相同,嵌式套可伸入连接筒内;滑动件套设在嵌式套外壁上并活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所述便于线缆测试工具储存使用的收纳盒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插件和第二插件内均设置支槽和支块,所述支块内直径与第一线缆和第二线缆皆相同,第一线缆和第二线缆均架设在支块上,支块嵌于支槽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设计一种收纳盒,可以同时有序的存放主机和从机,也可以调节其使用角度,一方面便于携带,另一方面可以调整线缆的安插角度,方便简单,为工作人员节省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第一个实施例中的安装盒内部结构以及部件图。

图2为第一个实施例中的摇升组件结构图。

图3为第二个实施例中的摇升组件与插件结构位置图。

图4为第二个实施例中的第一插件与第二插件结构连接图。

图5为第二个实施例中的第一插件与第二插件剖面图。

图6为第二个实施例中的第一插件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参照图1、2,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于线缆测试工具储存使用的收纳盒,其包括安装盒101与安装盖102,用于放置插件以及机子,可以有效保护插件被损坏,也便于收纳携带。

还包括摇升组件200,在安装盒101内设置容置槽101a,摇升组件200安装在容置槽101a中,摇升组件200包括第一顶升件201和第二顶升件202,两者结构相同,尺寸大小分别与对应放置的主机104和从机105适配,第一顶升件201和第二顶升件202对称设置,两者均包括有安置架203和驱动模块204,安置架203设置在安装盒101的底板上,驱动模块204设置在安置架203的一侧并与安置架203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安装盒101内底部设置两个方槽103,方槽103分别对应两个安置架203,起大小也与安置架203适配,安置架203安装在方槽103并且安置架203的一端与方槽103的一端铰接,使得安置架203另一端可以旋转抬升,方槽103的一侧竖直设置卡槽205,方槽103与卡槽205竖直方向保持平行,驱动模块204活动设置在卡槽205内。

进一步的,驱动模块204包括连杆204a、连接轴204b和把手204c,连杆204a呈长条形结构并与卡槽205的结构大小适配,连杆204a部分嵌入卡槽205内,部分伸出,连杆204a的一端与卡槽205的一端进行铰接,连接轴204b和把手204c均设置在连杆204a上伸出卡槽205的部分并且始终保持在卡槽205外,连接轴204b和把手204c分别垂直设置在连杆204a铰接的另一端的两侧,连接轴204b朝向安置架203。

进一步的,安置架203的顶面朝驱动模块204方形的一侧设置第一挡板203a,同一顶面底端设置第二挡板203b,第一挡板203a上设置有滑槽203c,滑槽203c的直径与连接轴204b直径一致,安置架203自然水平放置情况下连接轴204b伸入滑槽203c内的一端,滑槽203c另一端向滑槽203c两侧任一一侧弯曲一定角度,当抓住把手204c将连杆204a顺着铰接点转动时,连接轴204b在滑槽203c内滑动并将安置架203围绕与方槽103的铰接端旋转抬升,而主机104和从机105放置在安置架203上也一并抬升至一定角度,便于工作人员使用和观测数据,第二挡板203b则放置机子掉落。

实施例2

参照图3~6,为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该实施例基于上一个实施例,还包括第二插件400和从机105,第二插件400与从机105固定连接,第二插件400与第一插件300可以配合互相卡合。

第一插件300还包括嵌式套303、第一线缆305和滑动件306,第二插件400包括连接筒401、隔挡件402和第二线缆403,套筒301一端连接主机104,另一端与嵌式套303固定连接,套筒301与嵌式套303两者内部连通且同轴心,第一线缆305位于套筒301与嵌式套303内部并且也是同轴心,第一线缆305一端固定在主机104上,然后穿过圆孔201a-1、套筒301和嵌式套303,另一端与嵌式套303外端面持平;连接筒401一端固定在从机105上,隔挡件402设置在连接筒401另一端的靠近端口处,第二线缆403处于连接筒401内部,一端连接从机105.然后穿过隔挡件402。

套筒301和连接筒401内部设置支槽A和支块B,支槽A大小与支块B大小一致,支块B可以的一个环状结构,也可以的半环结构,支块B嵌入支槽A中,其中支块B内直径与线缆直径一致,两个线缆均架设在支块B上进行限位。

套筒301外直径与内直径皆相同于连接筒401,嵌式套303外直径于连接筒401内直径相同,嵌式套303可伸入连接筒401内。

进一步的,隔挡件402包括隔环402a和移动套402b,连接筒401靠近端口处固定设置端环401a,端环401a与连接筒401内壁固定连接,端环401a、隔环402a和嵌式套303三者的内直径、外直径皆相同且同轴心设置,移动套402b固定连接隔环402a并与隔环402a同轴心设置,移动套402b外直径与隔环402a内直径相同,移动套402b嵌于端环401a和第二线缆403之间并套在第二线缆403上,当第一插件300对准第二插件400后两者靠近,嵌式套303与隔环402a接触并继续推进将隔挡件402向后端推入,随后被端环401a隔挡住,此时第一线缆305与第二线缆403接通。

在隔环402a和端环401a之间还设置第一弹性件T,第一弹性件T数量至少两个,本实施例中设置四个第一弹性件T并且均匀等距离圆周分布在隔环402a和端环401a之间,用于回弹隔环402a,可将隔环402a恢复到初始状态,在不用时继续保护电缆。

进一步的,隔环402a和端环401a上均设置有缺口C,缺口C为方形结构,位于相邻第一弹性件T之间并且缺口C也均匀圆周分布,隔环402a上的缺口C和端环401a上的缺口C处于同一平面内,嵌式套303上设置方槽303a,方槽303a对应缺口C设置,方槽303a设置在嵌式套303的外壁上,向嵌式套303的外端面延伸并且贯穿连通,方槽303a的数量与缺口C数量相同,而且都处于同一平面内,方槽303a也均匀圆周分布。

进一步的,第一插件300还包括滑动件306,滑动件306活动设置于嵌式套303上的外壁上,具体的,滑动件306包括推环306a和推杆306b,推环306a的内直径和嵌式套303外直径相同,嵌式套303穿过推环306a,嵌式套303上向每个方槽303a内延伸设置一个凸块306d,推杆306b放置于方槽303a内并且一端与凸块306d铰接,方槽303a两侧设置轴槽303b,轴槽303b短于方槽303a并且不与嵌式套303外端面贯穿连通。

滑动件306还包括连接轴306c,连接轴306c横向设置在方槽303a中,连接轴306c的两端伸入轴槽303b中,推杆306b通过连接轴306c与凸块306d铰接,另外,推杆306b向外延伸的一端设置有尖块306b-1,尖块306b-1向嵌式套303外壁外的方向延伸设置,推杆306b可以伸入缺口C中,并且尖块306b-1的设置可以与端环401a卡合,在推杆306b与方槽303a之间设置第二弹性件K,第二弹性件K一端连接方槽303a,另一端与推杆306b固定连接,推动推环306a将推杆306b伸入缺口C后在第二弹性件K的作用下向端环401a施力将尖块306b-1卡合在端环401a中,同时固定连接第一插件300和第二插件400,若要取出,则拉回推环306a解除尖块306b-1与端环401a的卡合,在第一弹性件T作用下将隔环402a向外推。

重要的是,应注意,在多个不同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示出的本申请的构造和布置仅是例示性的。尽管在此公开内容中仅详细描述了几个实施方案,但参阅此公开内容的人员应容易理解,在实质上不偏离该申请中所描述的主题的新颖教导和优点的前提下,许多改型是可能的(例如,各种元件的尺寸、尺度、结构、形状和比例、以及参数值(例如,温度、压力等)、安装布置、材料的使用、颜色、定向的变化等)。例如,示出为整体成形的元件可以由多个部分或元件构成,元件的位置可被倒置或以其它方式改变,并且分立元件的性质或数目或位置可被更改或改变。因此,所有这样的改型旨在被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根据替代的实施方案改变或重新排序任何过程或方法步骤的次序或顺序。在权利要求中,任何“装置加功能”的条款都旨在覆盖在本文中所描述的执行所述功能的结构,且不仅是结构等同而且还是等同结构。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设计、运行状况和布置中做出其他替换、改型、改变和省略。因此,本发明不限制于特定的实施方案,而是扩展至仍落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多种改型。

此外,为了提供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简练描述,可以不描述实际实施方案的所有特征(即,与当前考虑的执行本发明的最佳模式不相关的那些特征,或于实现本发明不相关的那些特征)。

应理解的是,在任何实际实施方式的开发过程中,如在任何工程或设计项目中,可做出大量的具体实施方式决定。这样的开发努力可能是复杂的且耗时的,但对于那些得益于此公开内容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需要过多实验,所述开发努力将是一个设计、制造和生产的常规工作。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