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全成型平肩式肩线前移的编织方法及其应用

一种全成型平肩式肩线前移的编织方法及其应用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成型平肩式肩线前移的编织方法,使用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在前后方向彼此相对的前后一对或一对以上针床的横机,在平袖山位置,纱嘴A编织后片,纱嘴B带至左侧编织前片左侧,纱嘴C带至右侧编织前片右侧,并根据纱嘴A编织的行数可以大于纱嘴B和纱嘴C编织的行数,形成后身片的高度大于前身片的高度,并且使用前后袖山平与前后身片的不同比率连接达到平肩式肩线前移的效果。该全成型平肩式肩线前移的编织方法使得前后片在编织过程中达到自然的差量,从而在款式成型后自然呈现肩线前移的效果。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37615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斓帛职业培训学校(桐乡)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156318.0

  • 发明设计人 沈卫国;水根妹;叶明安;倪森键;

    申请日2020-10-26

  • 分类号D04B1/24(20060101);

  • 代理机构33397 杭州麦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夏一鸣

  • 地址 314500 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濮院镇凯旋西路新妙智综合服务用房西幢1楼西起1-4间、9-12间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9:55:50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针织领域,具体讲是一种全成型平肩式肩线前移的编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传统的全成型平肩式服装前后身片分别与前后袖片相连,图中身片的a、b、c点分别与袖片的a、b、c点相连。袖片的前后片分别在横机的前后针床上编织而成,并且为了形成圆筒状的袖子部分,前后袖片的宽度一定是相等的,即图中cde的长度=cba的长度。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前身片的高度abc=后身片的高度edc,外观上肩线在前后身片的(袖子)中心位置,无法实现如图2 所示的肩线前移的效果,从而无法满足市场对款式多样化的需求,传统的全成型平肩式服装的具体效果如图3所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根据袖笼与身片编织方法的设置,前后片在编织过程中达到自然的差量,从而在款式成型后自然呈现肩线前移的效果的全成型平肩式肩线前移的编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全成型平肩式肩线前移的编织方法,使用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在前后方向彼此相对的前后一对或一对以上针床的横机,包括编织前后身片差和前后袖山平与前后身片的不同比率连接的两部分的编织方法。

以传统的袖子高=前身高=后身高的方式进行编织至袖山平位前,到达袖山平位后进行如下编织,

从平袖山位置进行以下方法的编织,将纱嘴A编织后片,将纱嘴B带至左侧编织前片左侧,纱嘴C带至右侧编织前片右侧,这时根据纱嘴A编织的行数可以大于纱嘴B和纱嘴C,形成后身片的高度大于前身片的高度进行如下拼合编织,

步骤1:纱嘴A右行编织大身后针床针位线圈,纱嘴C左行编织大身前针床右侧线圈,左行回踢纱嘴A避让翻针区域;

步骤2:通过翻针将右侧袖山平位针位与大身前片拼合n针,右侧袖山平位针位与大身后片拼合m针;

步骤3:右行回踢纱嘴A避让编织区域,纱嘴C右行编织大身前针床右侧线圈,纱嘴B右行编织大身前针床左侧线圈;

步骤4:通过翻针将左侧袖山平位针位与大身前片拼合n针,左侧袖山平位针位与大身后片拼合m针;

步骤5:纱嘴B左行编织大身前针床左侧线圈,纱嘴左行编织大身后针床针位线圈,纱嘴A右行编织大身后针床针位线圈,纱嘴A再左行编织大身后针床针位线圈;该步骤实现了后身片的编织行数大于前身片的编织行数;

步骤6:右行回踢纱嘴A和纱嘴B避让翻针区域,左行回踢纱嘴C避让翻针区域;

步骤7:通过翻针将两侧袖山平位针位与大身前片拼合n1针,与大身后片拼合m1针

步骤8:左行回踢纱嘴A和纱嘴B避让编织区域,右行回踢纱嘴C避让编织区域,纱嘴A右行编织大身后针床针位线圈,纱嘴C左行编织大身前针床右侧线圈,左行回踢纱嘴A避让翻针区域;

步骤9:通过翻针将右侧袖山平位针位与大身前片拼合n2针,右侧袖山平位针位与大身后片拼合m2针;

步骤10:右行回踢纱嘴A避让编织区域,纱嘴C右行编织大身前针床右侧线圈,纱嘴B右行编织大身前针床左侧线圈;

步骤11:通过翻针将左侧袖山平位针位与大身前片拼合n2针,左侧袖山平位针位与大身后片拼合m2针;

步骤12:纱嘴B左行编织大身前针床左侧线圈,纱嘴左行编织大身后针床针位线圈。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全成型平肩式肩线前移的编织方法的应用,通过该编织方法编织形成的全成型平肩式服装,其肩线前移。

采用以上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根据袖笼与身片编织方法的设置,前后片在编织过程中达到自然的差量,从而在款式成型后自然呈现肩线前移的效果;本发明突破了传统产品工艺方法的上述局限性,属于业内首创,对更好地诠释设计理念和提高产品的品质感、艺术价值、审美价值起到一定的作用,为针织产品开发及市场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工业实用性方面,本发明的编织方法能广泛应用于所有电脑横机。可满足并吸引更多的消费群体,推动我国针织行业的国际影响力。

附图说明:

图1为全成型平肩式服装的肩线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编织而成的全成型平肩式服装的肩线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的效果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后片多织及袖山拼接的编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就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设定后片长度为X,前片长度为Y,袖山拼接平位长度为Z。在编织袖平山位部分时采用后片多织的方式,假设多织部分长度为A;在进行袖山平位拼合时,采用前片编织4行拼合N针,后片编织6行拼合M针的方式,其中M>N。因此平袖山与前片拼合长度为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在前后片等长时,袖子C点为袖子侧缝位,保持前后对称,如果要实现本发明肩线前移的版型时,后身片edc大于前身片abc 的长度,而袖子为了保持前后袖宽度一致,所以要在平袖山与身片连接时使用前后不同的叠针比例,具体按照前后差来设定。

具体的,本发明的全成型平肩式肩线前移的编织方法如下,使用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在前后方向彼此相对的前后一对或一对以上针床的横机,包括两部分编织,

以传统的袖子高=前身高=后身高的方式进行编织至袖山平位前,到达袖山平位后进行如下编织,见图4

从平袖山位置进行以下方法的编织,将纱嘴A编织后片,将纱嘴B带至左侧编织前片左侧,纱嘴C带至右侧编织前片右侧,这时根据纱嘴A编织的行数可以大于纱嘴B和纱嘴C,形成后身片的高度大于前身片的高度,进行如下拼合编织,可参见图4;

循环以上步骤编织完成袖山高=前身高=后身高,直至第二部分平袖山位置为止。从平袖山位置进行以下方法的编织,将纱嘴A编织后片,将纱嘴B带至左侧编织前片左侧,纱嘴C带至右侧编织前片右侧,这时根据纱嘴A编织的行数可以大于纱嘴B和纱嘴C,形成后身片的高度大于前身片的高度,进行如下拼合编织,

步骤1:纱嘴A右行编织大身后针床针位线圈,纱嘴C左行编织大身前针床右侧线圈,左行回踢纱嘴A避让翻针区域;

步骤2:通过翻针将右侧袖山平位针位与大身前片拼合n针,右侧袖山平位针位与大身后片拼合m针;

步骤3:右行回踢纱嘴A避让编织区域,纱嘴C右行编织大身前针床右侧线圈,纱嘴B右行编织大身前针床左侧线圈;

步骤4:通过翻针将左侧袖山平位针位与大身前片拼合n针,左侧袖山平位针位与大身后片拼合m针;

步骤5:纱嘴B左行编织大身前针床左侧线圈,纱嘴左行编织大身后针床针位线圈,纱嘴A右行编织大身后针床针位线圈,纱嘴A再左行编织大身后针床针位线圈;该步骤实现了后身片的编织行数大于前身片的编织行数,即后身片的edc>前身片的abc;

步骤6:右行回踢纱嘴A和纱嘴B避让翻针区域,左行回踢纱嘴C避让翻针区域;

步骤7:通过翻针将两侧袖山平位针位与大身前片拼合n1针,与大身后片拼合m1针

步骤8:左行回踢纱嘴A和纱嘴B避让编织区域,右行回踢纱嘴C避让编织区域,纱嘴A右行编织大身后针床针位线圈,纱嘴C左行编织大身前针床右侧线圈,左行回踢纱嘴A避让翻针区域;

步骤9:通过翻针将右侧袖山平位针位与大身前片拼合n2针,右侧袖山平位针位与大身后片拼合m2针;

步骤10:右行回踢纱嘴A避让编织区域,纱嘴C右行编织大身前针床右侧线圈,纱嘴B右行编织大身前针床左侧线圈;

步骤11:通过翻针将左侧袖山平位针位与大身前片拼合n2针,左侧袖山平位针位与大身后片拼合m2针;

步骤12:纱嘴B左行编织大身前针床左侧线圈,纱嘴左行编织大身后针床针位线圈。

其中,n+n1+n2=N,m+m1+m2=M。

为便于理解,特举例予以进一步说明拼合编织,

纱嘴A编织后片,纱嘴B编织前片左侧,纱嘴C编织前片右侧,以前片编织4行,后片编织6行,同时并合3针为例袖山平位拼合的编织方法如下,

步骤1:纱嘴A右行编织大身后针床针位线圈,纱嘴C左行编织大身前针床右侧线圈,左行回踢纱嘴A避让翻针区域;

步骤2:通过翻针将右侧袖山平位针位与大身拼合一针;

步骤3:右行回踢纱嘴A避让编织区域,纱嘴C右行编织大身前针床右侧线圈,纱嘴B右行编织大身前针床左侧线圈;

步骤4:通过翻针将左侧袖山平位针位与大身拼合一针;

步骤5:纱嘴B左行编织大身前针床左侧线圈,纱嘴左行编织大身后针床针位线圈,纱嘴A右行编织大身后针床针位线圈,纱嘴A再左行编织大身后针床针位线圈;

步骤6:右行回踢纱嘴A和纱嘴B避让翻针区域,左行回踢纱嘴C避让翻针区域;

步骤7:通过翻针将两侧袖山平位针位与大身拼合一针;

步骤8:左行回踢纱嘴A和纱嘴B避让编织区域,右行回踢纱嘴C避让编织区域,纱嘴A右行编织大身后针床针位线圈,纱嘴C左行编织大身前针床右侧线圈,左行回踢纱嘴A避让翻针区域;

步骤9:通过翻针将右侧袖山平位针位与大身拼合一针;

步骤10:右行回踢纱嘴A避让编织区域,纱嘴C右行编织大身前针床右侧线圈,纱嘴B右行编织大身前针床左侧线圈;

步骤11:通过翻针将左侧袖山平位针位与大身拼合一针;

步骤12:纱嘴B左行编织大身前针床左侧线圈,纱嘴左行编织大身后针床针位线圈。

通过上述编织方法,可实现全成型平肩式服装的肩线前移,将其应用于全成型平肩式服装,使得前后片在编织过程中达到自然的差量,从而在款式成型后自然呈现肩线前移的效果。

以上仅就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所做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