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具有宽带电力线载波通信功能的智能型塑壳断路器

一种具有宽带电力线载波通信功能的智能型塑壳断路器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宽带电力线载波通信功能的智能型塑壳断路器,包括:断路器壳体、通信模块、显示与控制电路装置和至少一组接触系统;其中,断路器壳体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基座、中盖和面盖;中盖包括设置在其一侧且开口面向面盖的第一装配槽;通信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装配槽内且紧邻所述面盖;显示与控制电路装置设置在基座和中盖之间;每组所述接触系统包括配合使用的动触头和静触头,以及枢转设置在断路器壳体上且用于装配动触头的触头转轴,所述触头转轴用于在断路器因过载或短路故障跳闸或断路器合闸或分闸时转动,从而触发传感器模块工作。本发明结构更紧凑,体积更小;具有很好的隔离防护,能够避免用户开盖维修等情况下的触电危险。

著录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宽带电力线载波通信功能的智能型塑壳断路器。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电力泛在物联网的发展,智能配电区的发展和建设越来越迅速,其中智能型塑壳断路器是智能台区的配电关键元器件。

现有智能型塑壳断路器常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智能型断路器产品在具备保护功能基础上,需要具有多种信息传输与控制功能,在某些情况下还要满足客户直接替换通信模块等外接模块的要求,在需要配套多种功能的情况下,势必会造成断路器产品尺寸的增加,使产品不能在比较小规格的配电箱中使用。

第二,现有的智能型塑壳断路器通过一个辅助附件将断路器的合分闸状态量和故障报警状态量上传给智能配电终端(TTU),该辅助附件装配在在中盖的腔槽内,但是由于辅助附件体积大,占用了中盖的侧槽位,从而在智能型塑壳断路器需要接入HPLC通讯模块或者RS485通讯模块时,需侧挂在智能型塑壳断路器上,导致断路器的体积大,而且通讯模块通过线束与断路器本体连接,影响美观和连接的可靠性

第三,现有的智能型塑壳断路器,其控制器一般为倒L字形结构布局,需要较大的安装空间,常常会挤占用于装配附件的空间,而且控制器的液晶面板内嵌于面盖,通过内部引线与控制器连接,不便于用于维护。

最后,现有的智能型塑壳断路器,在用户打开面板安装HPLC模块或分励/欠压脱扣器等附件时,由于控制器的元器件裸露设置,易发生触电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具有宽带电力线载波通信功能的智能型塑壳断路器,以解决如何设计结构紧凑、体积小的断路器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宽带电力线载波通信功能的智能型塑壳断路器,所述断路器包括:断路器壳体、通信模块、显示与控制电路装置和至少一组接触系统;其中,

所述断路器壳体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基座、中盖和面盖;所述中盖包括设置在其一侧且开口面向面盖的第一装配槽;

所述通信模块和所述显示与控制电路装置相连接,所述通信模块为宽带电力线载波通信HPLC模块,所述通信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装配槽内且紧邻所述面盖;所述显示与控制电路装置设置在基座和中盖之间;

每组所述接触系统包括配合使用的动触头和静触头,以及枢转设置在断路器壳体上且用于装配动触头的触头转轴,所述触头转轴用于在断路器因过载或短路故障跳闸或断路器合闸或分闸时转动,从而触发传感器模块工作。

优选地,其中所述显示与控制电路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装配槽一端的第一插接端子,所述第一插接端子通过导线组与所述传感器模块相连,通信模块装配至第一装配槽后遮挡所述导线组。

优选地,其中所述显示与控制电路装置,还包括:与通信模块插接配合的第二插接端子,第二插接端子设置在第一插接端子一侧且位于通信模块和第一插接端子之间,第一插接端子和第二插接端子设置在第一装配槽同一端的侧壁上;所述导线组与第一插接端子的插接方向与面盖平行,第二插接端子与通信模块的插接方向与面盖垂直。

优选地,其中所述导线组,包括:用于连接报警传感器和第一插接端子的第一导线组和/或用于连接分合闸传感器和第一插接端子的第二导线组。

优选地,其中所述显示与控制电路装置,还包括:外接通讯接口、取电通信端子和线路板组件,所述线路板组件,包括:通信与液晶显示线路板、控制线路板、计量线路板和电源单元;

其中,所述外接通讯接口、取电通信端子602和第二插接端子设置在所述通信与液晶显示线路板上;所述第一插接端子设置在所述计量线路板上,所述传感器模块通过依次相连的第一插接端子、计量线路板与控制线路板通信相连;或者,所述第一插接端子直接设置在控制线路板上,所述传感器模块通过第一插接端子与控制线路板通信相连;外部电路通过取电通信端子与电源模块电连。

优选地,其中所述通信模块包括:模块底座、通信模块线路板组件、模块罩壳和通信模块插接端子;

其中,所述通信模块线路板组件设置在所述模块底座内;所述通信模块线路板组件上设有所述信号转换电路,或者同时设有电源降压单元,所述电源单元与所述信号转换电路相连为外部电路提供工作电源,或所述电源单元通过电源降压单元与信号转换电路相连为外部电路提供工作电源。

优选地,其中所述显示与控制电路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基座和中盖之间的线路板支架;所述线路板支架包括:支架底板以及分别设置在支架底板两端的线路板装配腔和第二支撑臂;

其中,所述线路板装配腔的远离第二支撑臂且与其相对的侧壁为第一支撑臂;所述通信与液晶显示线路板两端、控制线路板两端均分别与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限位配合,计量线路板和电源单元设置在线路板装配腔内。

优选地,其中所述线路板装配腔为L字形结构,其一端向第一装配槽突出并形成用于容纳第一插接端子的插接端子装配槽。

优选地,其中所述断路器,还包括:磁通脱扣器和脱扣器罩壳,脱扣器罩壳设置在支架底板上且位于线路板装配腔和第二支撑臂之间,磁通脱扣器设置在脱扣器罩壳内。

优选地,其中所述触头转轴包括:分别位于所述动触头两侧的第一转轴凸台和第二转轴凸台,所述传感器模块为微动开关,第一转轴凸台和第二转轴凸台与所述传感器模块配合,触发传感器模块工作。

优选地,其中所述传感器模块包括:报警传感器和/或分合闸传感器;

其中,所述警传感器和/或分合闸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装配槽底部,当断路器因过载或短路故障跳闸时,触头转轴转动,触发所述报警传感器发出报警信号;当断路器合闸或分闸时,触头转轴转动,触发所述分合闸传感器发出合闸或分闸信号。

优选地,其中所述断路器还包括:与所述接触系统驱动相连的操作机构,所述中盖还包括设置在其一侧且开口面向面盖的第二装配槽,第一装配槽和第二装配槽分别设置在操作机构两侧,操作机构的手柄依次穿过中盖和面盖供用户操作;所述显示与控制电路装置设置在第一装配槽、操作机构和第二装配槽一侧。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型塑壳断路器,包括:断路器壳体、通信模块、显示与控制电路装置和至少一组接触系统;其中,断路器壳体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基座、中盖和面盖;中盖包括设置在其一侧且开口面向面盖的第一装配槽;所述通信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装配槽内且紧邻所述面盖;显示与控制电路装置设置在基座和中盖之间;每组所述接触系统包括配合使用的动触头和静触头,以及枢转设置在断路器壳体上且用于装配动触头的触头转轴,所述触头转轴用于在断路器因过载或短路故障跳闸或断路器合闸或分闸时转动,从而触发传感器模块工作。本发明将通信模块内置至断路器中,产品美观并且连接可靠,结构更紧凑,体积更小;断路器能够兼容多种通信方式,使用户可以自行选择,便于现场的使用,能够做到既插即用;显示与控制电路装置置于盖内,有具有很好的隔离防护,能够避免用户开盖维修、维护或者带电安装分励等附件时的触电危险。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下面的附图,可以更为完整地理解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具有宽带电力线载波通信功能的智能型塑壳断路器100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一装配槽、第二装配槽,以及报警传感器、分合闸传感器和通信模块在第一装配槽中的装配关系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1的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拆除了面盖后的断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4的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显示与控制电路装置与基座的装配关系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断路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接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触头转轴与报警传感器、分合闸传感器的配合关系图;

图10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通讯与控制电路装置的线路板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通讯与控制电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通信模块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介绍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可以用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局限于此处描述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详尽地且完全地公开本发明,并且向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充分传达本发明的范围。对于表示在附图中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术语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在附图中,相同的单元/元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除非另有说明,此处使用的术语(包括科技术语)对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具有通常的理解含义。另外,可以理解的是,以通常使用的词典限定的术语,应当被理解为与其相关领域的语境具有一致的含义,而不应该被理解为理想化的或过于正式的意义。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具有宽带电力线载波通信功能的智能型塑壳断路器1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智能型塑壳断路器,将通信模块内置至断路器中,产品美观并且连接可靠,结构更紧凑,体积更小;断路器能够兼容多种通信方式,使用户可以自行选择,便于现场的使用,能够做到既插即用;显示与控制电路装置置于盖内,有具有很好的隔离防护,能够避免用户开盖维修、维护或者带电安装分励等附件时的触电危险。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具有宽带电力线载波通信功能的智能型塑壳断路器100,包括:断路器壳体、通信模块、显示与控制电路装置和至少一组接触系统。

优选地,所述断路器壳体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基座、中盖和面盖;所述中盖包括设置在其一侧且开口面向面盖的第一装配槽;所述通信模块和所述显示与控制电路装置相连接,所述通信模块为宽带电力线载波通信HPLC模块,所述通信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装配槽内且紧邻所述面盖;所述显示与控制电路装置设置在基座和中盖之间;每组所述接触系统包括配合使用的动触头和静触头,以及枢转设置在断路器壳体上且用于装配动触头的触头转轴,所述触头转轴用于在断路器因过载或短路故障跳闸或断路器合闸或分闸时转动,从而触发传感器模块工作。

优选地,其中所述传感器模块包括:报警传感器和/或分合闸传感器;

其中,所述警传感器和/或分合闸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装配槽底部,当断路器因过载或短路故障跳闸时,触头转轴转动,触发所述报警传感器发出报警信号;当断路器合闸或分闸时,触头转轴转动,触发所述分合闸传感器发出合闸或分闸信号。

如图2、4和7所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智能型塑壳断路器包括断路器壳体431、通信模块2、显示与控制电路装置6、报警传感器9和/或分合闸传感器10,以及设置在断路器壳体431内的至少一组接触系统。所述接触系统包括配合使用的动触头和静触头,以及枢转设置在断路器壳体431上且用于安装动触头的触头转轴;所述报警传感器9和/或分合闸传感器10分别与触头转轴配合;所述通信模块2、报警传感器9和/或分合闸传感器10分别和显示与控制电路装置6通信相连。显示与控制电路装置6位于操作机构前侧且位于基座4和中盖3之间,报警传感器9和分合闸传感器10并排间隔设置在第一装配槽30的底部,通信模块2设置在报警传感器9和分合闸传感器10上方且位于面盖1下方。

如图2所示,所述断路器壳体431包括依次配合的基座4、中盖3和面盖1,中盖3包括设置在其一侧且开口面向面盖1的第一装配槽30,报警传感器9和/或分合闸传感器10设置在第一装配槽30底部,通信模块2设置在第一装配槽30内且紧邻面盖1。所述报警传感器9和分合闸传感器10均设置在第一装配槽30底部,为通信模块2预留了足够的装配空间,使通信模块2无需侧挂在智能型塑壳断路器的侧面上。显示与控制电路装置6设置在基座4和中盖3之间,有利于显示与控制电路装置6的隔离防护,而且在拆除面盖1对智能型塑壳断路器进行维修或维护时,避免显示与控制电路装置6直接暴露于用户,导致触电的情况发生。所述报警传感器9和分合闸传感器10通过两根平行设置的安装轴11固定在第一安装槽30底部,第一安装槽30底部设有两个装配孔,分别用于插装报警传感器9和分合闸传感器10,第一安装槽30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报警传感器9两侧的第一限位壁302和第二限位壁303,第一限位壁302位于报警传感器9和分合闸传感器10之间,每根安装轴11均穿过第一限位壁302且一端穿过报警传感器9并插置在第二限位壁303,另一端与分合闸传感器10插接限位配合,每根安装轴11上均设有一个位于第一限位壁302和报警传感器9的卡簧12,安装轴11和卡簧12保证了报警传感器9和分合闸传感器10被可靠的安装限位在第一安装槽30内。

如图2-5所示,所述基座4、中盖3和面盖1由下而上依次设置,基座4内分割为多个极室(例如3个极室或4个极室),各极室内均设有接触系统,各接触系统彼此联动,操作机构与其中一极的接触系统驱动相连(如图6和7所示,所述操作机构与中间的接触系统驱动相连),操作机构的手柄依次穿过中盖3、面盖1供用户操作;如图2所示方向,以图纸面向读者的一侧为断路器的上侧,远离读者的一侧为断路器的下侧,图纸的左侧和右侧分别为断路器的左侧和右侧,图纸的下侧和上侧分别为断路器的前侧和后侧,所述操作机构设置在中盖3中部,第一装配槽30和第二装配槽31分别位于操作机构右侧和左侧。

优选地,其中所述显示与控制电路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装配槽一端的第一插接端子,所述第一插接端子通过导线组与所述传感器模块相连,通信模块装配至第一装配槽后遮挡所述导线组。

优选地,其中所述显示与控制电路装置,还包括:与通信模块插接配合的第二插接端子,第二插接端子设置在第一插接端子一侧且位于通信模块和第一插接端子之间,第一插接端子和第二插接端子设置在第一装配槽同一端的侧壁上;所述导线组与第一插接端子的插接方向与面盖平行,第二插接端子与通信模块的插接方向与面盖垂直。

优选地,其中所述导线组,包括:用于连接报警传感器和第一插接端子的第一导线组和/或用于连接分合闸传感器和第一插接端子的第二导线组。

优选地,其中所述显示与控制电路装置,还包括:外接通讯接口、取电通信端子和线路板组件,所述线路板组件,包括:通信与液晶显示线路板、控制线路板、计量线路板和电源单元;

其中,所述外接通讯接口、取电通信端子602和第二插接端子设置在所述通信与液晶显示线路板上;所述第一插接端子设置在所述计量线路板上,所述传感器模块通过依次相连的第一插接端子、计量线路板与控制线路板通信相连;或者,所述第一插接端子直接设置在控制线路板上,所述传感器模块通过第一插接端子与控制线路板通信相连;外部电路通过取电通信端子与电源模块电连。

如图4和4所示,所述显示与控制电路装置6包括:设置在第一装配槽30一端的第一插接端子604。报警传感器9和/或分合闸传感器10通过导线组与第一插接端子604相连,通信模块2装配至第一装配槽30后遮挡导线组,在用户拆卸面盖1时,避免导线组暴露在外,有利于提高智能型塑壳断路器的安全性。

如图3-4所示,所述显示与控制电路装置6还包括:与通信模块2插接配合的第二插接端子603。第二插接端子603设置在第一插接端子604一侧且位于通信模块2和第一插接端子604之间,第一插接端子604和第二插接端子603设置在第一装配槽30同一端的侧壁上,导线组与第一插接端子604的插接方向与面盖1平行,第二插接端子603与通信模块2的插接方向与面盖1垂直;所述第二插接端子603设置在第一插接端子604一侧且位于通信模块2和第一插接端子604之间,第一插接端子604和第二插接端子均设置在第一装配槽30同一端的侧壁处,有利于使结构更加紧凑,而且由于第一插接端子604和第二插接端子603的插接方向相互垂直,虽然二者位置接近,但是仍然保证了二者之间存在足够的绝缘距离。所述通信模块2设置于第一装配槽30内且和显示与控制电路装置6的第二插接端子603插接配合,首先有利于减小智能型塑壳断路器的整体宽度,通信模块2和通讯与显示电路装置6的装配更加便捷,二者无需通过导线连接,连接可靠性更高。

如图10所示,所述显示与控制电路装置6设置在基座4和中盖3之间,其还包括:线路板组件,所述线路板组件包括依次设置在基座4和中盖3之间的通信与液晶显示线路板605、控制线路板606、计量线路板607和电源模块608。所述第一插接端子604设置在计量线路板607上,报警传感器9和/或分合闸传感器10通过依次相连的第一插接端子604、计量线路板607与控制线路板606通信相连;或者,所述第一插接端子604直接设置在控制线路板606上,报警传感器9和/或分合闸传感器10通过第一插接端子604与控制线路板606通信相连。所述计量线路板607上设有计量芯,能够完成包括计时、电量计量、电能和时间的存储,以及与管理芯通信的功能;所述控制线路板606上设有控制芯片,能够完成故障的监控、通信等管理功能。

如图10所示,所述显示与控制电路装置6还包括:设置在线路板组件上的取电通信端子602,外部电路通过取电通信端子和显示与控制电路装置6的电源模块608电连。所述通信模块2为HPLC模块,HPLC模块通过依次相连的第二插接端子603、线路板组件、取电通信端子602、外部电路与台区通信相连。所述显示与控制电路装置6还包括设置在显示与控制电路装置6的通讯与显示线路板605上的外接通讯接口601,外接通讯接口601为RS485接口或串口或CAN接口;所述通信模块2、取电通信端子602、外界通讯接口601,使本发明的智能型塑壳断路器能够兼容多种通信方式,使用户可以自行选择,便于用于的现场使用。

本发明的显示与控制电路装置6结构设计的灵活性,便于用户根据实际需要自行选择,满足不同工况和使用需求。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与控制电路装置6还包括设置在通信与液晶显示线路板605上的取电通信端子602,外部电路通过取电通信端子602与电源模块608电连。进一步的,所述通信模块2为HPLC模块,HPLC模块通过依次相连的第二插接端子603、通信与液晶显示线路板605、取电通信端子602和外部电路与台区(台区指的是一台变压器的供电范围或区域内的通信网络)通信相连。

进一步的,如图6、9、11所示,所述显示与控制电路装置6还包括设置在通信与液晶显示线路板605上的外接通讯接口601,外接通讯接口601为RS485接口或串口或CAN接口。具体的,如图10和11所示,所述外界通讯接口601设置在通信与液晶显示线路板605上侧左端,取电通信端子602位于通信与液晶显示线路板605和控制线路板606之间并设置在通信与液晶显示线路板605上,第一插接端子604设置在控制线路板606右端上或者设置在计量线路板607右端上,第二插接端子603位于在第一插接端子604上方并设置在控制线路板606上。

优选地,其中所述通信模块包括:模块底座、通信模块线路板组件、模块罩壳和通信模块插接端子;

其中,所述通信模块线路板组件设置在所述模块底座内;所述通信模块线路板组件上设有所述信号转换电路,或者同时设有电源降压单元,所述电源单元与所述信号转换电路相连为外部电路提供工作电源,或所述电源单元通过电源降压单元与信号转换电路相连为外部电路提供工作电源。

如图13所示,所述通信模块2包括配合使用的模块底座201和模块罩壳203,以及设置在模块底座201内的通信模块线路板组件202。所述通信模块线路板组件202设有所述信号转换电路,或者设有所述信号转换电路和电源降压单元;所述通信模块2包括信号转换电路,电源单元608与信号转换电路相连为其提供工作电源;或者所述通信模块2还包括电源降压单元,外部电路通过电源降压单元与信号转换电路相连为其提供工作电源。所述通信模块线路板组件202还包括与第二插接端子603插接配合的通信模块插接端子204。所述模块底座201成倒置的凸字形结构,其上端开口并与模块罩壳203卡扣配合,通信模块线路板组件202设置在由模块底座201和模块罩壳203形成的空间内,右端设有通信模块插接端子204,穿过模块底座201的右端底壁,并与显示与控制电路装置6的第二插接端子603插接配合。

优选地,其中所述显示与控制电路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基座和中盖之间的线路板支架;所述线路板支架包括:支架底板以及分别设置在支架底板两端的线路板装配腔和第二支撑臂;

其中,所述线路板装配腔的远离第二支撑臂且与其相对的侧壁为第一支撑臂;所述通信与液晶显示线路板两端、控制线路板两端均分别与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限位配合,计量线路板和电源单元设置在线路板装配腔内。

优选地,其中所述线路板装配腔为L字形结构,其一端向第一装配槽突出并形成用于容纳第一插接端子的插接端子装配槽。

优选地,其中所述断路器,还包括:磁通脱扣器和脱扣器罩壳,脱扣器罩壳设置在支架底板上且位于线路板装配腔和第二支撑臂之间,磁通脱扣器设置在脱扣器罩壳内。

如图11所示,所述显示与控制电路装置6还包括设置在基座4和中盖3之间的线路板支架5,线路板支架5包括支架底板5a以及分别设置在支架底板5a两端的线路板装配腔50、第二支撑臂502,线路板装配腔50的远离第二支撑臂502且与其相对的侧壁为第一支撑臂501;所述通信与液晶显示线路板605两端、控制线路板606两端均分别与第一支撑臂501和第二支撑臂502限位配合,计量线路板607和电源模块608设置在线路板装配腔50内。所述线路板装配腔50为L字形结构,其一端向第一装配槽30突出并形成用于容纳第一插接端子604的插接端子装配槽505。

如图11和12所示,所述线路板装配腔50为L字形结构,其一端向第一装配槽30突出并形成用于容纳显示与控制电路装置6的第一插接端子604的插接端子装配槽505。进一步的,如图10-11所示,所述通信与液晶显示线路板605的两端均设有第一限位凸台605a,第一支撑臂501和第二支撑臂502的上端均设有与第一限位凸台605a限位配合的第一限位孔;所述电源模块608、计量线路板607一端均与线路板装配腔50的与第一支撑臂501相对的侧壁相抵,另一端均设有第一限位槽611,第一支撑臂501内侧设有与第一限位槽611限位配合的第二限位凸台501a;所述控制线路板606一端与第二支撑臂502相抵,另一端设有与第二限位凸台501a限位配合的第一限位槽611。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底板5a的设有第一支撑臂501的一端还设有安装限位台503a,另一端设有固定孔506,固定螺钉8通过固定孔506将支架底板5a固定在基座4上,基座4一侧壁上设有安装限位槽503,安装限位台503a与安装限位槽503限位配合。具体的,如图11所示方向,所述支架底板5a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第二支撑臂502和线路板装配腔50,线路板装配腔50的右侧壁为第一支撑臂501,第一支撑臂501左侧设有第二限位凸台501a,第一支撑臂501和第二支撑臂502上端均设有第一限位孔,线路板装配腔50右端向上突出形成插接端子装配槽505,所述支架底板5a右端还设有安装限位台(图中未示出),左端设有多个固定孔506;如图10所示方向,所述通信与液晶显示线路板605左右两端均设有第一限位凸台605a,控制线路板606、计量线路板607、电源模块608的右端均设有第一限位槽611;如图10所示,所述通信与液晶显示线路板605两端的第一限位凸台605a分别与第一支撑臂501和第二支撑臂502的第一限位孔限位配合,计量线路板607和电源模块608的左端均与线路板装配腔50的左侧壁相抵,右端的第一限位槽611均与第二限位凸台501a限位配合,控制线路板606左端与第二支撑臂502相抵,右端的第一限位槽611与第二限位凸台501a限位配合。

如图6、10和11所示,本发明智能型塑壳断路器还包括磁通脱扣器150和脱扣器罩壳7,脱扣器罩壳7设置在支架底板5a上且位于线路板装配腔50和第二支撑臂502之间,磁通脱扣器150设置在脱扣器罩壳7内,与操作机构配合。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所述脱扣器罩壳7下端设有罩壳卡孔701,支架底板5a上设有底板卡台504,脱扣器罩壳7倒扣在支架底板5a上,通过罩壳卡孔701和底板卡台504限位配合,与支架底板5a固定相连。

优选地,其中所述触头转轴包括:分别位于所述动触头两侧的第一转轴凸台和第二转轴凸台,所述传感器模块为微动开关,第一转轴凸台和第二转轴凸台与所述传感器模块配合,触发传感器模块工作。

如图8所示,所述触头转轴13包括分别位于动触头两侧的第一转轴凸台1310和第二转轴凸台1311,报警传感器9和分合闸传感器10均为微动开关,第一转轴凸台1310和第二转轴凸台1311分别与分合闸传感器10和报警传感器9配合。所述报警传感器9和分合闸传感器10均采用微动开关,能有效减小占用的装配空间,增加了通信模块2的装配空间,有利于降低智能型塑壳断路器的整体体积。所述报警传感器9和分合闸传感器10的接线端子均位于第一装配槽内,二者的动作簧片(报警触感器9的第二簧片901和分合闸传感器10的第一簧片1001)均位于基座4内,分别与第二转轴凸台1311和第一转轴凸台1310配合。在断路器因过载或短路故障跳闸时,第二转轴凸台1302触发报警传感器9并改变其开关量,从而输出报警信号;本发明智能型塑壳断路器通过正常操作合闸或分闸时,第一转轴凸台1310触发分合闸传感器10并改变其开关量,从而输出分合闸信号。

优选地,其中所述断路器还包括:与所述接触系统驱动相连的操作机构,所述中盖还包括设置在其一侧且开口面向面盖的第二装配槽,第一装配槽和第二装配槽分别设置在操作机构两侧,操作机构的手柄依次穿过中盖和面盖供用户操作;所述显示与控制电路装置设置在第一装配槽、操作机构和第二装配槽一侧。

如图2和4所示,本发明智能型塑壳断路器还包括与接触系统驱动相连的操作机构,以及分励脱扣器和/或欠压脱扣器;所述中盖3还包括设置在其一侧且开口面向面盖1的第二装配槽31,第一装配槽30和第二装配槽31分别设置在操作机构两侧,分励脱扣器和/或欠压脱扣器设置在第二装配槽31内,显示与控制电路装置6设置在第一装配槽30、操作机构和第二装配槽31一侧。本发明智能型塑壳断路器,其部件的空间布局更加合理,使智能型塑壳断路器的结构更加紧凑,有利于减小其整体体积,能满足较小规格的配电箱的安装需求。

另外,如图8和9所示,本发明的智能型塑壳断路器,其基座4的各极室的两端分别设有灭弧室和用于计量的电流互感器15,灭弧室与接触系统配合使用,电流互感器15设置在与动触头电连的动触头接线板16a上,静触头与静触头接线板16b电连且位于灭弧室下端。进一步的,各极室内还分别设有用于保护的互感器14,互感器14套设在动触头接线板16a上且位于电流互感器15和动触头之间。

已经通过参考少量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正如附带的专利权利要求所限定的,除了本发明以上公开的其他的实施例等同地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通常地,在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所有术语都根据他们在技术领域的通常含义被解释,除非在其中被另外明确地定义。所有的参考“一个/所述/该[装置、组件等]”都被开放地解释为所述装置、组件等中的至少一个实例,除非另外明确地说明。这里公开的任何方法的步骤都没必要以公开的准确的顺序运行,除非明确地说明。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未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