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动态裂缝堵漏评价实验装置及其实验方法

一种动态裂缝堵漏评价实验装置及其实验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态裂缝堵漏评价实验装置及其实验方法,该实验装置包括裂缝模拟实验仪,裂缝模拟实验仪装设有动态裂缝模拟机构。本发明公开的动态裂缝堵漏评价实验装置可以模拟裂缝由闭合再到开启的动态变化过程,该实验方法可用于研究不同堵漏材料搭配下及不同加量下所能自适应所能够封堵的裂缝宽度变化范围,也可用于定量研究钻井液流变参数和水力学参数对动态裂缝内的堵漏层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实现模拟动态裂缝的堵漏过程,又实现实时监测和评价动态裂缝内的堵漏效果和堵漏位置。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36039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申请/专利号CN202011250799.1

  • 申请日2020-11-11

  • 分类号E21B33/13(20060101);E21B43/26(20060101);E21B49/00(20060101);

  • 代理机构11245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谢斌

  • 地址 102249 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18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9:54:18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态裂缝堵漏评价实验装置及其实验方法。

背景技术

在石油工程领域中,井漏问题一直是一个世界级的难题,困扰国内外石油勘探、开发,至今未能完全解决。多数钻井过程都有不同程度的漏失,严重的井漏会导致井内压力下降,影响正常钻井、引起井壁失稳、诱发地层流体涌入井筒内部并造成井喷。现场经验表明,堵漏的成功率还不到30%。

目前,已有大量的研究人员针对不同类型的漏失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各种材料的堵漏剂以及评价了这些堵漏剂的堵漏效果。但是,在现有技术中的评价堵漏剂材料的装置和方法仅能对裂缝尺寸固定的裂缝进行定性评价分析,而真实钻井过程中大部分裂缝开始是闭合的,在钻井液压差的作用下裂缝才逐渐张开,然后钻井液中堵漏材料才能进入裂缝中,并对裂缝架桥封堵。此外,现有裂缝堵漏评价装置无法实时监测堵漏速度和判断堵漏位置,因此无法用于评价堵漏材料的性能、堵漏效果、堵漏剂材料之间的级配关系及封堵层层压能力,而且不能够实时监测和评价堵漏速度、堵漏效果和堵漏位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态裂缝堵漏评价实验装置及其实验方法,用以解决现有裂缝堵漏评价装置不能实现模拟泥页岩裂缝形态动态变化进行实验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态裂缝堵漏评价实验装置,包括裂缝模拟实验仪、储液罐、回收池、液压泵、手压泵、称液电子天平、入口压力表、出口压力表、第一背压阀和第二背压阀,所述裂缝模拟实验仪的上部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裂缝模拟实验仪的底部设置有渗液口;所述储液罐的出液口与所述液压泵的进液口通过管道相连通,所述液压泵的出液口与所述裂缝模拟实验仪的进液口通过输进管道相连通;所述输进管道上设置有入口压力表;所述裂缝模拟实验仪的出液口通过输出管道连接至回收池的正上方,所述输出管道的出液端设置有第一背压阀;所述输出管道上设置有出口压力表;所述渗液口上设置有排液管,该排液管上设置有第二背压阀;所述称液电子天平上设置有称液容器,所述称液电子天平的称液容器设置于所述排液管出口的正下方;所述手压泵与所述筒体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气口相连通;当手压泵向所述胶套与所述筒体组成的环形空间内提供压力,由于胶套的可变形性,手压泵输进的压力可顺利的传递岩体样本,实现对岩体样本施加径向压力。

优选地,所述裂缝模拟实验仪包括筒体、上封盖、下封盖、上堵头、下堵头、压头和胶套,所述上封盖和所述下封盖分别设置于所述筒体的顶端和底端,所述上堵头和所述下堵头于所述筒体内部且分别紧贴所述上封盖和所述下封盖,所述上堵头、所述下堵头及所述筒体共同围成一个置容腔体,所述置容腔体内的几何尺寸恰好能容纳岩体样本;所述上封盖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与所述置容腔体之间设置有进液通道槽,所述进液通道槽从外至内依次穿过靠近进液口一侧的上封盖和上堵头;所述出液口与所述置容腔体之间设置有出液通道槽,所述出液通道槽从内至外依次穿过靠近出液口一侧的上堵头和上封盖;所述上堵头的进液通道槽与出液通道槽之间设置有交汇槽,所述交汇槽与所述置容腔体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裂缝模拟实验仪装设有动态裂缝模拟机构,所述动态裂缝模拟机构包括岩体样本、固定板、两块缝板、多组弹簧和密封胶套,所述岩体样本内部设置有空心槽,空心槽上方连通有动态裂缝模拟机构进液通道;所述固定板固定于所述空心槽的内壁及底部;两块缝板关于所述空心槽的中心线对称设置,两块所述缝板的底部均枢接于所述空心槽底部的固定板上,且两块缝板的顶端触及所述空心槽的顶面,当两块缝板闭合时,两块缝板的顶端正好拼接成倒尖角;在所述缝板外表面铺设有密封胶套,所述密封胶套从缝板底部自下而上一直延伸至缝板顶端与空心槽的顶面的接触处,以实现缝板与岩体样本间的全部密封;所述进液通道槽与所述出液通道槽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且所述进液通道槽与所述出液通道槽的连线与所述交汇槽呈十字交叉式连通;所述渗液口设置于所述下封盖的底部,所述渗液口与所述置容腔体之间设置有渗液通道,所述渗液通道从内至外依次贯穿所述下堵头和所述下封盖的中部;所述缝板与所述空心槽侧壁的固定板之间间隔设置有若干组弹簧,每组弹簧包括位于同一高度位置的两个弹簧,每个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密封胶套和固定板上;其中一块所述缝板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测压点,每个所述测压点上设置有一个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通过有线延伸至外部并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接头;当堵漏浆从动态裂缝模拟机构进液通道进入岩体样本的空心槽后,堵漏浆进入两块缝板顶端的倒尖角,撑开两块缝板围绕固定板向两侧旋转,以动态模拟孔隙开裂过程。

优选地,所述筒体的内壁以及所述筒体与上堵头、下堵头的连接处设置于胶套,所述胶套将所述筒体分为两个封闭空间,分别为所述胶套与所述筒体组成的环形空间以及所述胶套与上堵头、下堵头围成的空间;所述筒体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胶套与所述筒体组成的环形空间相连通。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液态介质封堵裂缝获取裂缝动态变化的实验方法,采用上述的动态裂缝堵漏评价实验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组装裂缝模拟实验仪;

步骤A1:将岩体样本、固定板、两块缝板、多组弹簧和密封胶套,组装成动态裂缝模拟机构;

步骤A2:将下堵头、动态裂缝模拟机构、上堵头依次装入到胶套内,组装成裂缝模拟实验仪;

步骤A3:旋宁上封盖和下封盖,使岩体样本产生轴向应力;

步骤B:密封置容腔体,并设置第一背压阀和第二背压阀的阀值和液压泵的流量;

步骤C:清水或堵漏浆封堵裂缝获取裂缝动态变化过程;

步骤D:动态裂缝堵漏效果的评价;

所述动态裂缝堵漏效果的评价包括堵漏浆冲刷作用下堵漏浆的封堵位置及动态承压能力的定量评价、后续钻井过程中更换循环流体后液体流变参数对第二堵漏层稳定性影响效果的评价和堵漏浆水力学参数对第二堵漏层稳定性影响效果的评价。

进一步地,所述清水堵漏浆封堵裂缝获取裂缝动态变化过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C11:打开液压泵,清水先后依次从储液罐、经液压泵、输进管道从进液口进入裂缝模拟实验仪,一部分清水经进液通道、交汇槽、裂缝模拟机构进液通道、倒尖角进入裂缝内,再经渗液通道、渗液口到达第二背压阀;另一部分清水经出液通道槽、出液口和输出管道到达第一背压阀;

步骤C12:注入的清水逐渐在进液通道、倒尖角形成液压;

步骤C13:当液压超过弹簧的弹力后,两块缝板逐渐被撑开,随着进液通道、倒尖角处的液压增大,两块缝板撑开的裂缝开度逐渐增加,直到液压超过第二背压阀所设置的压力值1.5MPa后,两块缝板形成的裂缝开度不再发生变化。

进一步地,所述堵漏浆封堵裂缝获取裂缝动态变化过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C21:将储液灌中装设为堵漏浆;

步骤C22:打开液压泵,储液灌的堵漏浆经液压泵和输进管道从进液口进入裂缝模拟实验仪,一部分堵漏浆经进液通道、交汇槽、裂缝模拟机构进液通道、倒尖角进入裂缝内,再经渗液通道、渗液口到达第二背压阀;另一部分堵漏浆经出液通道槽、出液口,输出管道到达第一背压阀;

步骤C23:堵漏浆在倒尖角内逐渐聚集形成液压;

步骤C24:当倒尖角内的液压超过弹簧的弹力时,两块缝板逐渐被撑开,随着裂缝模拟机构内部的液压增大,两块缝板撑开的裂缝开度逐渐增加,直达液压超过第二背压阀所设置的压力值1.5MPa,两块缝板形成的裂缝开度不在发生变化;同时,堵漏浆中的颗粒在裂缝通道内形成堵漏层;

步骤C25:堵漏浆持续注入进液通道和倒尖角形成液压且该液压逐渐增加,在液压的作用下,两块缝板进一步撑开,堵漏层发生破坏或堵漏层位置发生破坏,重新形成第二堵漏层;

步骤C26:记录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值随着时间的变化情况,观察当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值突变时,记录该压力传感器对应的测压点在缝板上的位置,以判断堵漏浆在裂缝的封堵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堵漏浆冲刷作用下堵漏浆的封堵位置及动态承压能力的定量评价,在堵漏浆封堵裂缝获取裂缝动态变化之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X1:在形成稳定的第二堵漏层后,调节第一背压阀的压力值等于入口压力表的值;

步骤X2:多余的堵漏浆会通过第一背压阀进入废液池,使得裂缝模拟机构进液通道、倒尖角内部堵漏浆形成动态流动,对堵漏层产生持续冲刷,直到第二堵漏层发生破坏;

步骤X3:第二堵漏层逐渐破坏,入口压力表的值发生变化,裂缝宽度减小;

步骤X4:一旦使得裂缝模拟机构进液通道、倒尖角处的压力低于第一背压阀的压力值,堵漏浆停止动态流动,对裂缝重新进行堵漏,重复步骤X2至步骤X3;

步骤X5:记录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值随着时间的变化情况,观察当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值突变时,记录该压力传感器对应的测压点在缝板上的位置,以判断堵漏浆在裂缝的封堵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后续钻井过程中更换循环流体后液体流变参数对第二堵漏层稳定性影响效果的评价在堵漏浆封堵裂缝获取裂缝动态变化过程之后,具体包括:

步骤Y:形成稳定的第二堵漏层后,停液压泵,并更换堵漏浆为清水或水基钻井液或油基钻井液,调节第一背压阀的压力值等于停泵前入口压力表的值。

进一步地,所述堵漏浆水力学参数对第二堵漏层稳定性影响效果的评价在堵漏浆封堵裂缝获取裂缝动态变化过程之后,具体包括:

步骤Z1:在形成稳定的第二堵漏层后,调节第一背压阀的压力值等于入口压力表的值,多余的堵漏浆通过第一背压阀进入废液池,使得裂缝模拟机构进液通道、倒尖角内部堵漏浆形成动态流动;

步骤Z2:增加液压泵的流速为3L/min,保持持续1h;

步骤Z3:增加液压泵的流速为4L/min,继续持续1h;

步骤Z4:以每小时增加流速1L/min的频率增加液压泵的流速,直到堵漏层发生破坏;

步骤Z5:记录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值随着时间的变化情况,观察当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值突变时,记录该压力传感器对应的测压点在缝板上的位置,以判断堵漏浆在裂缝的封堵位置;

步骤Z6:绘制缝板上的测压点的压力值与流速的关系曲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动态裂缝堵漏评价实验装置及其实验方法,当堵漏浆从动态裂缝模拟机构进液通道进入岩体样本的空心槽后,堵漏浆进入两块缝板顶端的倒尖角,撑开两块缝板围绕固定板向两侧旋转,以动态模拟孔隙开裂过程,同时堵漏浆进入裂缝内对裂缝进行封堵形成堵漏层,裂缝入口端压力升高,裂缝板会在升高的压力作用下,裂缝进一步被撑开,形成第二堵漏层,进而形成了一种动态裂缝的堵漏实验。本发明公开的动态裂缝堵漏评价实验装置可以模拟裂缝由闭合再到开启的动态变化过程,该实验方法可用于研究不同堵漏材料搭配下及不同加量下所能自适应所能够封堵的裂缝宽度变化范围,也可用于定量研究钻井液流变参数和水力学参数对动态裂缝内的堵漏层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实现模拟动态裂缝的堵漏过程,又实现实时监测和评价动态裂缝内的堵漏效果和堵漏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动态裂缝堵漏评价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动态裂缝模拟机构设置于裂缝模拟实验仪内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裂缝模拟实验仪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裂缝模拟实验仪的正视图;

图5为图4中的A-A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裂缝模拟实验仪的侧面视图;

图7为图6中的B-B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动态裂缝模拟机构的纵向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动态裂缝模拟机构空心槽内部的纵向剖视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裂缝模拟实验仪安装于固定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实施例1提供一种动态裂缝堵漏评价实验装置,下面对其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参考图1,该实验装置包括裂缝模拟实验仪1、裂缝模拟实验仪固定装置2、储液罐3、回收池4、液压泵5、手压泵6、称液电子天平7、入口压力表8、出口压力表9、第一背压阀10和第二背压阀400。

储液罐3的出液口与液压泵5的进液口通过管道相连通,液压泵5的出液口与裂缝模拟实验仪1的进液口31通过输进管道310相连通;

输进管道310上设置有入口压力表8;

裂缝模拟实验仪1的出液口32通过输出管道320连接至回收池4的正上方,输出管道320的出液端设置有第一背压阀10;

输出管道320上设置有出口压力表9;

渗液口36上设置有排液管,该排液管上设置有第二背压阀400;

称液电子天平7上设置有称液容器,称液电子天平7的称液容器设置于排液管出口的正下方,称液电子天平7用于收集并称重从渗液口36进入排液管并从排液管出口的流出的液体;

手压泵6与筒体21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气口38相连通。

当手压泵6向胶套27与筒体21组成的环形空间内提供压力,由于胶套27的可变形性,手压泵6输进的压力可顺利的传递岩体样本11,实现对岩体样本11施加径向压力。

参考图2至图7,该裂缝模拟实验仪1包括筒体21、上封盖22、下封盖23、上堵头24、下堵头25、压头26、胶套27和密封圈28。

上封盖22和下封盖23分别设置于筒体21的顶端和底端,上堵头24和下堵头25于筒体21内部且分别紧贴上封盖22和下封盖23,上堵头24、下堵头25及筒体21共同围成一个置容腔体20,置容腔体20内的几何尺寸恰好能容纳岩体样本11,动态裂缝模拟机构装设于置容腔体20内。

参考图8,动态裂缝模拟机构能实现动态模拟泥页岩裂缝形态变化,包括岩体样本11、固定板12、两块缝板13、多组弹簧14和密封胶套15。

其中,岩体样本11为泥页岩样本,内部设置有空心槽16,空心槽16上方连通有动态裂缝模拟机构进液通道17;

固定板12固定于空心槽16的侧壁及底部;

两块缝板13关于空心槽16的中心线对称设置,两块缝板13的底部均枢接于空心槽16底部的固定板12上,且两块缝板13的顶端触及空心槽16的顶面,当两块缝板13闭合时,两块缝板13的顶端正好拼接成倒尖角18;

在缝板13外表面铺设有密封胶套15,密封胶套15从缝板13底部自下而上一直延伸至缝板13顶端与空心槽16的顶面的接触处,以实现缝板13与岩体样本11间的全部密封;

在缝板13与空心槽16侧壁的固定板12之间间隔设置有若干组弹簧14,每组弹簧14包括位于同一高度位置的两个弹簧14,每个弹簧14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密封胶套15和固定板12上,通过调节弹簧14的弹性系数可以模拟孔隙开裂的难易程度。

当堵漏浆从动态裂缝模拟机构进液通道17进入岩体样本11的空心槽16后,堵漏浆进入两块缝板13顶端的倒尖角18,撑开两块缝板13围绕固定板12向两侧旋转,以动态模拟孔隙开裂过程。

作为一种具体地实施方式,若干组弹簧14关于空心槽16的中心线对称布置。

参考图9,为了能够实时判断堵塞位置和堵塞速度,其中一块缝板13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测压点,每个测压点上设置有一个压力传感器19,压力传感器19通过有线延伸至外部并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接头。

优选地,测压点的个数为4至6个测压点。

继续参考图2至图7,上封盖2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液口31和出液口32,进液口31与置容腔体20之间设置有进液通道槽33,进液通道槽33从外至内依次穿过靠近进液口31一侧的上封盖22和上堵头24;出液口32与置容腔体20之间设置有出液通道槽34,出液通道槽34从内至外依次穿过靠近出液口32一侧的上堵头24和上封盖22;上堵头24的进液通道槽33与出液通道槽34之间设置有交汇槽35,交汇槽35与置容腔体20相连通。

进一步地,下封盖23的底部设置有渗液口36,渗液口36与置容腔体20之间设置有渗液通道37,渗液通道37从内至外依次贯穿下堵头25和下封盖23的中部。

进一步地,进液通道槽33与出液通道槽34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且进液通道槽33与出液通道槽34的连线与交汇槽35呈十字交叉式连通。

为了保证置容腔体20的密封性能,筒体21上部与上封盖22之间设置有密封圈28。

为了进一步提高置容腔体20的密封性能,筒体21的内壁以及筒体21与上堵头24、下堵头25的连接处设置于胶套27,胶套27将筒体21分为两个封闭空间,分别为胶套27与筒体21组成的环形空间以及胶套27与上堵头24、下堵头25围成的空间。其中,上堵头24和下堵头25均为橡胶材质堵头。

进一步地,上封盖22上螺纹连接设置有压头26。具体地,上封盖22设置有凹槽,该凹槽的内壁设有内螺纹,压头26设置有外螺纹,压头26在上封盖22的凹槽旋紧过程中,压头26通过作用于上堵头将力施加于岩体样本11,实现岩体样本11轴向应力的改变。

进一步地,筒体21上设置有与用于穿设压力传感器19的压力传感器接头的穿孔,连接压力传感器19与压力传感器接头的线穿设有橡胶塞,该橡胶塞密封性设置于该穿孔。

参考图10,裂缝模拟实验仪固定装置2包括底座40、支撑杆41、钢套环43和旋紧螺钮42,其中,支撑杆41固定于底座40上,裂缝模拟实验仪1的外部形状为圆柱体,钢套环43包括圆环部和杆部,钢套环43的圆环部套设于裂缝模拟实验仪1的外部,旋紧螺钮42包括固定连接的螺杆部和旋钮部,旋紧螺钮42的螺杆部的外壁设有外螺纹,支撑杆41的顶端内部设有铰接环,支撑杆41的顶部侧壁设置内螺纹孔,钢套环43的杆部铰接于支撑杆41,旋紧螺钮42的螺杆部设置于支撑杆41顶部侧壁的螺纹孔内且与钢套环43的杆部固定连接,拧紧旋紧螺钮42,可以实现裂缝模拟实验仪1角度的调节和固定。

实施例2

实施例2提供一种液态介质封堵裂缝获取裂缝动态变化的实验方法,采用实施例1的动态裂缝堵漏评价实验装置,采用清水或堵漏浆封堵裂缝促使裂缝动态变化从而获取裂缝动态变化过程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组装裂缝模拟实验仪1;

步骤A1:将岩体样本11、固定板12、两块缝板13、多组弹簧14和密封胶套15,组装成动态裂缝模拟机构;

步骤A2:将下堵头25、动态裂缝模拟机构、上堵头24依次装入到胶套27内,组装成裂缝模拟实验仪1;

步骤A3:旋宁上封盖22和下封盖23,使岩体样本11产生轴向应力;

步骤B:密封置容腔体20,并设置第一背压阀10和第二背压阀400的阀值和液压泵5的流量;

步骤B1:启动手压泵6,向筒体21侧壁上的进气口38注入气体,直到筒体21和胶套27形成的环形空间内形成10MPa的围压,形成对岩心样本11、上堵头24和下堵头25围成的置容腔体20的密封;

步骤B2:设置第一背压阀10的阀值为4.5MPa,设置第二背压阀400的阀值为1.5MPa,设置液压泵5的流量为2L/min;

步骤C:清水或堵漏浆封堵裂缝获取裂缝动态变化过程;

其中,清水封堵裂缝获取裂缝动态变化过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C11:打开液压泵5,清水先后依次从储液罐3、经液压泵5、输进管道310从进液口31进入裂缝模拟实验仪1,一部分清水经进液通道33、交汇槽35、裂缝模拟机构进液通道17、倒尖角18进入裂缝内,再经渗液通道37、渗液口36到达第二背压阀400;另一部分清水经出液通道槽34、出液口32和输出管道320到达第一背压阀10;

步骤C12:注入的清水逐渐在进液通道17、倒尖角18形成液压;

步骤C13:当液压超过弹簧14的弹力后,两块缝板13逐渐被撑开,随着进液通道17、倒尖角18处的液压增大,两块缝板13撑开的裂缝开度逐渐增加,直到液压超过第二背压阀400所设置的压力值1.5MPa后,两块缝板13形成的裂缝开度不再发生变化。

通过上述步骤,可通过设置第二背压阀400的压力值,实现对两块缝板13撑开角度的控制,从而实现动态裂缝的模拟过程。

另,堵漏浆封堵裂缝获取裂缝动态变化过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C21:将储液灌3中装设为堵漏浆;

步骤C22:打开液压泵5,储液灌3的堵漏浆经液压泵5和输进管道310从进液口31进入裂缝模拟实验仪1,一部分堵漏浆经进液通道33、交汇槽35、裂缝模拟机构进液通道17、倒尖角18进入裂缝内,再经渗液通道37、渗液口36到达第二背压阀400;另一部分堵漏浆经出液通道槽34、出液口32,输出管道320到达第一背压阀10;

步骤C23:堵漏浆在倒尖角18内逐渐聚集形成液压;

步骤C24:当倒尖角18内的液压超过弹簧14的弹力时,两块缝板13逐渐被撑开,随着裂缝模拟机构内部的液压增大,两块缝板13撑开的裂缝开度逐渐增加,直达液压超过第二背压阀400所设置的压力值1.5MPa,两块缝板13形成的裂缝开度不在发生变化;同时,堵漏浆中的颗粒在裂缝通道内形成堵漏层200;

步骤C25:堵漏浆持续注入进液通道17和倒尖角18形成液压且该液压逐渐增加,在液压的作用下,两块缝板13进一步撑开,堵漏层200发生破坏或堵漏层200位置发生改变,重新形成第二堵漏层;

步骤C26:记录压力传感器19的压力值随着时间的变化情况,观察当压力传感器19的压力值突变时,记录该压力传感器19对应的测压点在缝板13上的位置,以判断堵漏浆在裂缝的封堵位置。

上述步骤主要用于模拟动态裂缝下的堵漏过程及评价堵漏材料封堵裂缝开度的变化范围,通过各测压点压力值随着时间的变化关系可定量的评价堵漏材料对动态裂缝的封堵能力。

步骤D:动态裂缝堵漏效果的评价。

动态裂缝堵漏效果的评价包括堵漏浆冲刷作用下堵漏浆的封堵位置及动态承压能力的定量评价、后续钻井过程中更换循环流体后液体流变参数对第二堵漏层稳定性影响效果的评价和堵漏浆水力学参数对第二堵漏层稳定性影响效果的评价。

其中,堵漏浆冲刷作用下堵漏浆的封堵位置及动态承压能力的定量评价在堵漏浆封堵裂缝获取裂缝动态变化之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X1:在形成稳定的第二堵漏层后,调节第一背压阀10的压力值等于入口压力表8的值;

步骤X2:多余的堵漏浆会通过第一背压阀10进入废液池4,使得裂缝模拟机构进液通道17、倒尖角18内部堵漏浆形成动态流动,对堵漏层200产生持续冲刷,直到第二堵漏层发生破坏;

步骤X3:第二堵漏层逐渐破坏,入口压力表8的值发生变化,裂缝宽度减小;

步骤X4:一旦使得裂缝模拟机构进液通道17、倒尖角18处的压力低于第一背压阀10的压力值,堵漏浆停止动态流动,对裂缝重新进行堵漏,重复步骤X2至步骤X3;

步骤X5:记录压力传感器19的压力值随着时间的变化情况,观察当压力传感器19的压力值突变时,记录该压力传感器19对应的测压点在缝板13上的位置,以判断堵漏浆在裂缝的封堵位置。

通过分析各测压点的压力值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用于定量评价在堵漏浆冲刷影响下的堵漏浆对动态裂缝的封堵位置及动态承压能力。

后续钻井过程中更换循环流体后液体流变参数对第二堵漏层稳定性影响效果的评价,在堵漏浆封堵裂缝获取裂缝动态变化过程之后,具体包括:

步骤Y:形成稳定的第二堵漏层后,停液压泵5,更换堵漏浆为清水或水基钻井液或油基钻井液,调节第一背压阀10的压力值等于停泵前入口压力表8的值。

该方法用于模拟循环流体粘度,并对动态裂缝内第二堵漏层稳定性的影响进行研究,主要用于评价后续钻井过程中更换循环流体后液体的粘度等流变参数对第二堵漏层稳定性的影响效果。

堵漏浆水力学参数对第二堵漏层稳定性影响效果的评价,在堵漏浆封堵裂缝获取裂缝动态变化过程之后,具体包括:

步骤Z1:在形成稳定的第二堵漏层后,调节第一背压阀10的压力值等于入口压力表8的值,多余的堵漏浆会通过第一背压阀10进入废液池4,使得裂缝模拟机构进液通道17、倒尖角18内部堵漏浆形成动态流动;

步骤Z2:增加液压泵5的流速为3L/min,保持持续1h;

步骤Z3:增加液压泵5的流速为4L/min,继续持续1h;

步骤Z4:以每小时增加流速1L/min的频率增加液压泵5的流速,直到堵漏层200发生破坏;

步骤Z5:记录压力传感器19的压力值随着时间的变化情况,观察当压力传感器19的压力值突变时,记录该压力传感器19对应的测压点在缝板13上的位置,以判断堵漏浆在裂缝的封堵位置;

步骤Z6:绘制缝板13上的测压点的压力值与流速关系曲线。

通过该方法主要用于评价堵漏浆水力学参数对第二堵漏层稳定性影响效果的评价,其中,水力学参数包括流速、排量等。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