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利用海洋风能的邮轮供电装置

一种利用海洋风能的邮轮供电装置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海洋风能的邮轮供电装置,涉及海洋风能发电设备技术领域。一种利用海洋风能的邮轮供电装置,包括底箱,底箱顶部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保护箱和第二保护箱,第一保护箱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套杆,套杆内壁套接有轴柱,轴柱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发电装置,第二保护箱底部内部滑动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顶部固定连接有转盘,转盘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支撑柱顶部固定连接有迎风器。本发明通过第一发电装置、第二发电装置和风力加速器的设置和使用,可以使设备具有多个发电装置同时发电的功能,同时是设备具有自主加速风力,使较小风力在局部增强以用于风能发电的功能,实现了设备可以更加有效的利用海洋风能为邮轮供电的效果。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36067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2011163023.6

  • 发明设计人 李锦洪;

    申请日2020-10-27

  • 分类号F03D1/02(20060101);F03D1/04(20060101);F03D7/04(20060101);F03D9/11(20160101);F03D9/32(20160101);F03D13/25(20160101);F03D17/00(20160101);F03D80/30(20160101);

  • 代理机构44202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颜希文;郝传鑫

  • 地址 529724 广东省江门市鹤山市雅瑶镇朝阳工业区朝阳大道自编2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9:52:39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洋风能发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利用海洋风能的邮轮供电装置。

背景技术

海洋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不仅资源丰富,而且对环境的影响甚微。当前,全球可再生的海洋能资源十分丰富,开发前景非常可观。我国拥有绵长的海岸线和广阔的海域面积,海洋能储量丰富,可开发的海洋能资源包括潮流能、潮汐能和波浪能等风能是一种开发已久的清洁可再生能源,由于陆地上经济可开发的风资源越来越少,海上风电成为未来清洁能源新方向,全球风电场建设已出现从陆地向近海发展的趋势,与陆地风电相比,海上风电风能资源的能量效益比陆地风电场高20%-40%,还具有不占地、风速高、沙尘少、电量大、运行稳定以及粉尘零排放等优势。

邮轮作为一种海上交通工具,具有不受航距限制,能够横跨各大洋,可以在各个海域通行,所以邮轮基本是跨国游,比如中国到日韩航线,更有环游世界的邮轮,横跨多个国家和海洋,邮轮像是一个流动的五星级大酒店,它有豪华的装饰和齐全的设备,游客可以在邮轮上尽情娱乐、休闲、运动,感受大海的浩瀚和邮轮旅游的乐趣。

由于邮轮航行时间长、距离远,邮轮在航行过程中就需要更多的电能供给船上的各种设备使用,但在海上长时间航行的邮轮并不能随时靠岸补充电力,所以在邮轮上安装一种利用海洋风能的供电装置对邮轮持续供电就很有必要,目前现有的部分邮轮上也会安装利用海洋风能的供电装置,但大多数都具有只有一个固定方向的发电装置,对海洋风能利用效率低,供电效果差,没有对供电装置本身提供有效的保护,设备使用寿命短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海洋风能的邮轮供电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海洋风能的邮轮供电装置,包括底箱,所述底箱顶部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保护箱和第二保护箱,所述第一保护箱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套杆,所述套杆内壁套接有轴柱,所述轴柱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发电装置,所述第二保护箱底部内部滑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顶部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顶部固定连接有迎风器,所述支撑柱外壁中部固定连接有小型发电机组,所述小型发电机组包括横杆和横柱,所述横杆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发电装置,所述横柱一端固定连接有风力加速器,所述底箱顶部中心位置分别固定连接有信号中继器和中柱,所述中柱底部设置有密封圈,所述中柱顶部分别转动连接有转轴块和旋杯式风速计,所述转轴块中部固定连接有风向标,所述中柱顶部固定连接有避雷针,所述底箱包括底箱外壳,所述底箱外壳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固定板、蓄电池组、放置台和举升器,所述固定板顶部固定连接有气杆,所述气杆顶部固定连接有托板,所述托板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底部两侧固定连接有斜撑柱,所述放置台顶部固定连接有变压器,所述变压器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输电线和蓄电网,所述蓄电网顶部固定连接有电能接收器,所述底箱外壳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有风力风向计数仪,所述风力风向计数仪顶部与中柱底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发电装置包括转轴,所述转轴一端转动连接有转换机壳,所述转轴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扇叶,所述转换机壳内壁固定连接有电能转换器,所述转换机壳底部外壁与轴柱顶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变压器包括变压箱,所述变压箱一端固定连接有电力输入块和电力输出块,所述电力输入块另一端与蓄电网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电力输出块另一端与输电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信号中继器包括信号增强装置,所述信号增强装置顶部固定连接有信号接收器和信号发射器。

优选的,所述第二发电装置与第一发电装置结构相同,且第二发电装置尺寸小于第一发电装置。

优选的,所述风力加速器为喇叭状,所述迎风器为碗状,所述风力加速器喇叭口位置与迎风器碗口位置平行。

优选的,所述底箱外壳底部等距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位于蓄电池组下方。

优选的,所述放置台顶部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与变压箱底部外壁相贴合。

优选的,所述电能转换器与电能接收器电性连接,所述电机、气杆、举升器、信号中继器和风力风向计数仪均与蓄电池组电性连接,所述风力风向计数仪分别与旋杯式风速计和风向标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该利用海洋风能的邮轮供电装置,通过第一发电装置、第二发电装置和风力加速器的设置和使用,可以使设备具有多个发电装置同时发电的功能,同时是设备具有自主加速风力,使较小风力在局部增强以用于风能发电的功能,实现了设备可以更加有效的利用海洋风能为邮轮供电的效果。

(2)、该利用海洋风能的邮轮供电装置,通过迎风器、旋杯式风速计、风向标、风力风向计数仪和电机的设置和使用,使第二发电装置具备能随时自主调整自身角度的功能,同时使第一发电装置具备能在风力较大时自动调整自身角度的功能,实现了第一发电装置和第二发电装置可以更有效的把海洋风能转换为电能的效果。

(3)、该利用海洋风能的邮轮供电装置,通过气杆、举升器、第一保护箱和第二保护箱的设置,可以使第一发电装置和第二发电装置具备可以随时升降的功能,使第一发电装置和第二发电装置可以分别被第一保护箱和第二保护箱所密封保护,同时通过避雷针和密封圈的设置和使用,相互配合达到邮轮在遇到极端雷雨天气时,可以使设备迅速可以形成自我保护状态,可以有效的提高本设备的使用寿命,达到减少设备更换和维护的成本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小型发电机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发电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底箱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变压器和放置台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信号中继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发电装置与连接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箱;2、信号中继器;3、第一保护箱;4、套杆;5、中柱; 6、轴柱;7、风向标;8、第一发电装置;9、旋杯式风速计;10、避雷针; 11、迎风器;12、转轴块;13、小型发电机组;14、支撑柱;15、转盘;16、第二保护箱;17、支撑杆;18、密封圈;19、第二发电装置;20、风力加速器;21、横杆;22、横柱;23、转轴;24、扇叶;25、转换机壳;26、电能转换器;27、固定板;28、气杆;29、输电线;30、蓄电网;31、底箱外壳; 32、电能接收器;33、托板;34、斜撑柱;35、电机;36、举升器;37、变压器;38、放置台;39、蓄电池组;40、电力输出块;41、电力输入块;42、变压箱;43、卡块;44、信号接收器;45、信号发射器;46、信号增强装置; 47、风力风向计数仪;48、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所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应当理解,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件的尺寸并不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例如某些层的厚度或宽度可以相对于其他层有所夸大。

应注意的是,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或说明,则在随后的附图的说明中将不需要再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具体讨论和描述。

如图1-8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利用海洋风能的邮轮供电装置,包括底箱1,底箱1顶部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保护箱3和第二保护箱16,第一保护箱3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套杆4,套杆4内壁套接有轴柱6,轴柱6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发电装置8,第二保护箱16底部内部滑动连接有支撑杆17,支撑杆17顶部固定连接有转盘15,转盘15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14,支撑柱14顶部固定连接有迎风器11,支撑柱14外壁中部固定连接有小型发电机组13,小型发电机组13包括横杆21和横柱22,横杆21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发电装置19,横柱22一端固定连接有风力加速器20,底箱1 顶部中心位置分别固定连接有信号中继器2和中柱5,中柱5底部设置有密封圈18,中柱5顶部分别转动连接有转轴块12和旋杯式风速计9,转轴块12 中部固定连接有风向标7,中柱5顶部固定连接有避雷针10,底箱1包括底箱外壳31,底箱外壳31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7、蓄电池组39、放置台38和举升器36,固定板27顶部固定连接有气杆28,气杆28顶部固定连接有托板33,托板33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35,电机35底部两侧固定连接有斜撑柱34,放置台38顶部固定连接有变压器37,变压器37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输电线29和蓄电网30,蓄电网30顶部固定连接有电能接收器32,底箱外壳31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有风力风向计数仪47,风力风向计数仪47顶部与中柱5底部固定连接。

如图1-4所示,第一发电装置8包括转轴23,转轴23一端转动连接有转换机壳25,转轴23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扇叶24,转换机壳25内壁固定连接有电能转换器26,转换机壳25底部外壁与轴柱6顶部固定连接。

如图1-6所示,变压器37包括变压箱42,变压箱42一端固定连接有电力输入块41和电力输出块40,电力输入块41另一端与蓄电网30一端固定连接,电力输出块40另一端与输电线29固定连接。

如图1-7所示,信号中继器2包括信号增强装置46,信号增强装置46顶部固定连接有信号接收器44和信号发射器45。

如图1-8所示,第二发电装置19与第一发电装置8结构相同,且第二发电装置19尺寸小于第一发电装置8。

如图1-3所示,风力加速器20为喇叭状,迎风器11为碗状,风力加速器20喇叭口位置与迎风器11碗口位置平行。

如图1-8所示,底箱外壳31底部等距开设有通孔48,通孔48位于蓄电池组39下方。

如图1-6所示,放置台38顶部固定连接有卡块43,卡块43与变压箱42 底部外壁相贴合。

如图1-8所示,电能转换器26与电能接收器32电性连接,电机35、气杆28、举升器36、信号中继器2和风力风向计数仪47均与蓄电池组39电性连接,风力风向计数仪47分别与旋杯式风速计9和风向标7电性连接。

当使用本装置时,首先把本供电装置通过底箱外壳31固定连接在邮轮顶部,当邮轮位于海洋上或海边时,本供电装置就会受到海洋风能的影响,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远程终端设定好风力风向计数仪47的风力数值标准值,通过风向标7与旋杯式风速计9检测风力大小,并把数据传输至风力风向计数仪 47,当风力小于设定的标准值时,迎风器11会在风力作用下带动支撑柱14 转动,从而使风力加速器20的喇叭口一侧始终处于迎风面,此时当较小的风力经过风力加速器20时就会被增速使风力变大,从而带动第二发电装置19 的扇叶24转动,进一步的通过电能转换器26把风能转换为电能,进一步的把电能通过电能接收器32传输至蓄电网30,进一步的通过电力输入块41把电能输送至变压箱42,由变压箱42把电能转换成额定电压的电能后,进一步的通过电力输出块40和输电线29把电能储存进蓄电池组39,进一步的通过蓄电池组39对邮轮的各个设备进行供电,当风力风向计数仪47检测到风力大于标准值时,就会通过信号中继器2自动控制电机35转动,从而带动轴柱6 转动,使第一发电装置8转动到迎风角度,此时较大的风力会同时带动第一发电装置8和第二发电装置19,使设备更好的利用海洋风能进行发电,第一发电装置8和第二发电装置19内的电能转换器26所转换出的电能会分别通过两个电能接收器32进入蓄电网30,再通过变压器37转换电压,进一步的通过输电线29把额定电压的电能输入蓄电池组39内,通过蓄电池组39对邮轮的各个设备进行供电,当邮轮在海上遇到极端雷雨天气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远程终端向信号中继器2发送命令,使气杆28和举升器36同时下降,进一步的气杆28会带动轴柱6向下运动,从而带动第一发电装置8向下运动进入第一保护箱3内部,举升器36会带动支撑杆17向下运动,从而带动小型发电机组13向下运动进入第二保护箱16内部,进一步的关闭第一保护箱3 和第二保护箱16的顶盖使第一保护箱3和第二保护箱16呈密封状态,此时第一保护箱3、第二保护箱16、密封圈18和避雷针10可以最大程度上的保证设备受到雷雨天气影响较小,从而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