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径向支撑平面配流摆线液压马达

一种径向支撑平面配流摆线液压马达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径向支撑平面配流摆线液压马达,其结构包括工作盒、端盖、连接螺栓、转轴、端面、支撑柱、扭动杆,工作盒上端通过螺钉固定于端盖下端,端盖上方焊接固定于支撑柱下端,本发明通过在工作缸周边设有的夹板与缓震装置可最大程度的降低工作缸在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震动,同时,在工作缸运转时内部的空气产生部分的气蚀所造成的震动也会被缓震装置大幅度的降低,避免震动导致工作缸内部的零件发生碰撞松动,在出油孔设有纳米薄膜,可阻隔空气,使得空气只能进入注气孔并进入液化机构之中,并被液化机构所转换,避免了空气进入液压油系统中,避免了液压系统中存在空气,产生气蚀,造成工作缸内部因气蚀而造成内部零件的氧化损坏。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36067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视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144261.2

  • 发明设计人 张敏;

    申请日2020-10-23

  • 分类号F03C2/22(20060101);F16F15/067(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100020 北京市朝阳区西大望路15号4号楼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9:52:39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马达领域,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径向支撑平面配流摆线液压马达。

背景技术

摆线液压马达是一种,通过液压油从油口注入并推动转子绕一个中心点公转,并通过花键轴驱动输出,但现有的摆线液压马达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初始工作,需要提前进行预热并对内部空气进行排除,但在空气排除的过程中,马达内部存在有的死角会残留部分的空气,在后续的工作中,因液压油的压力降低会导致内部空气排入马达之中,气泡在液压工作的过程中会发生破裂使得马达内部被气蚀,产生噪音并发生震动,导致马达内部零件产生共振,会使马达内部的零件因震动而滑动脱落,使得马达无法继续工作。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径向支撑平面配流摆线液压马达,解决了有的摆线液压马达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初始工作,需要提前进行预热并对内部空气进行排除,但在空气排除的过程中,马达内部存在有的死角会残留部分的空气,在后续的工作中,因液压油的压力降低会导致内部空气排入马达之中,气泡在液压工作的过程中会发生破裂使得马达内部被气蚀,产生噪音并发生震动,导致马达内部零件产生共振,会使马达内部的零件因震动而滑动脱落,使得马达无法继续工作的问题。

针对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径向支撑平面配流摆线液压马达,其结构包括工作盒、端盖、连接螺栓、转轴、端面、支撑柱、扭动杆,所述工作盒上端通过螺钉固定于端盖下端,所述端盖上方焊接固定于支撑柱下端,所述连接螺栓外壁嵌套配合于端面内壁,所述转轴外壁活动配合于端面中心内壁,所述端面下端嵌固固定于支撑柱上端,所述支撑柱外壁活动配合于扭动杆内壁,所述扭动杆外壁下端通过卡扣卡合于端盖上端;

所述工作盒由盒体、注油阀、油管、缓震装置、夹板、工作缸、传导花轴、底板组成,所述注油阀外壁嵌套固定于盒体两端内壁,所述油管右侧焊接固定于工作缸两侧,所述缓震装置下端通过螺钉固定于盒体内壁,所述夹板内壁通过卡扣固定贴合于工作缸外壁,所述工作缸下端嵌固固定于底板上端,所述传导花轴下端外壁嵌套装配于工作缸中央内壁,所述底板下端通过螺钉固定于盒体内壁上端,所述夹板共设有四个,环形贴合于工作缸外壁表面。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所述缓震装置由板体、卡座、推杆、传导座、受力杆、减震轴、活动板、减震环组成,所述卡座下端焊接固定于传导座上端,所述推杆下端外壁活动卡合于卡座内壁,所述传导座嵌固配合于活动板上端,所述受力杆左侧活动配合于活动板右侧,所述减震轴上端左侧与受力杆右侧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板外壁活动配合于减震环内壁,所述减震环外壁通过胶水粘合固定于板体上端内壁,所述传导座其结构为平行四边形结构。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所述减震轴由轴体、滚珠、底座、立板、卡环、转块、连杆、弹簧组成,所述滚珠外壁活动装配于转块外壁,所述底座下端焊接固定于转块上端,所述立板下端嵌固卡合于底座内壁,所述卡环嵌套固定于转块上端外壁,所述转块外壁嵌套装配于轴体内壁,所述连杆左侧焊接固定于卡环右侧,所述弹簧外壁完全装配于轴体内壁,所述连杆其结构为弧形结构,所述滚珠共设有七个,环形分别于转块外壁。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所述注油阀由限位环、环体、密封环、限流盘、定位轴组成,所述限位环内壁焊接固定于环体外壁,所述环体内壁嵌套固定于限流盘外壁,所述密封环通过胶水粘合固定于限流盘外壁,所述定位轴外壁嵌固连接于限流盘中心内壁,所述密封环其材质为橡胶材质。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所述限流盘由盘体、注气孔、导油管、出油孔、入油孔、导气管、液化机构组成,所述注气孔完全装配于盘体上端内部,所述导油管外壁嵌固固定于盘体内部外圈,所述出油孔外壁完全装配于导油管右侧下端,所述入油孔完全装配于导油管左侧下端,所述导气管上端活动配合于注气孔下端,所述液化机构完全装配于盘体内部,所述导油管其结构为耳机状结构,两端分别连接于出油孔、入油孔,所述注气孔设有阻隔薄膜,所述出油孔设有纳米薄膜。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所述液化机构由液化海绵、装配块、导轨、增压阀、通气孔、推板、从动杆、挤压板组成,所述液化海绵完全装配于装配块内壁上端,所述导轨完全装配于装配块内壁两端,所述增压阀外壁嵌固固定于装配块内壁下端,所述通气孔完全装配于增压阀内部中心,所述推板外壁活动配合于装配块内壁,所述从动杆下端嵌固连接于推板上端,所述挤压板外壁活动卡合于导轨内壁,所述装配块其结构为蚕豆状结构。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在工作缸周边设有的夹板与缓震装置可最大程度的降低工作缸在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震动,同时,在工作缸运转时内部的空气产生部分的气蚀所造成的震动也会被缓震装置大幅度的降低,避免震动导致工作缸内部的零件发生碰撞松动,在出油孔设有纳米薄膜,可阻隔空气,使得空气只能进入注气孔并进入液化机构之中,并被液化机构所转换,避免了空气进入液压油系统中,避免了液压系统中存在空气,产生气蚀,造成工作缸内部因气蚀而造成内部零件的氧化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发明一种径向支撑平面配流摆线液压马达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发明工作盒的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发明缓震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发明减震轴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发明注油阀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发明限流盘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发明液化机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工作盒-1、端盖-2、连接螺栓-3、转轴-4、端面-5、支撑柱-6、扭动杆-7、盒体-11、注油阀-12、油管-13、缓震装置-14、夹板-15、工作缸-16、传导花轴-17、底板-18、板体-a1、卡座-a2、推杆-a3、传导座-a4、受力杆-a5、减震轴-a6、活动板-a7、减震环-a8、轴体-b1、滚珠-b2、底座-b3、立板-b4、卡环-b5、转块-b6、连杆-b7、弹簧-b8、限位环-c1、环体-c2、密封环-c3、限流盘-c4、定位轴-c5、盘体-d1、注气孔-d2、导油管-d3、出油孔-d4、入油孔-d5、导气管-d6、液化机构-d7、液化海绵-e 1、装配块-e2、导轨-e3、增压阀-e4、通气孔-e5、推板-e6、从动杆-e7、挤压板-e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1

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径向支撑平面配流摆线液压马达,其结构包括工作盒1、端盖2、连接螺栓3、转轴4、端面5、支撑柱6、扭动杆7,所述工作盒1上端通过螺钉固定于端盖2下端,所述端盖2上方焊接固定于支撑柱6下端,所述连接螺栓3外壁嵌套配合于端面5内壁,所述转轴4外壁活动配合于端面5中心内壁,所述端面5下端嵌固固定于支撑柱6上端,所述支撑柱6外壁活动配合于扭动杆7内壁,所述扭动杆7外壁下端通过卡扣卡合于端盖2上端;

所述工作盒1由盒体11、注油阀12、油管13、缓震装置14、夹板15、工作缸16、传导花轴17、底板18组成,所述注油阀12外壁嵌套固定于盒体11两端内壁,所述油管13右侧焊接固定于工作缸16两侧,所述缓震装置14下端通过螺钉固定于盒体11内壁,所述夹板15内壁通过卡扣固定贴合于工作缸16外壁,所述工作缸16下端嵌固固定于底板18上端,所述传导花轴17下端外壁嵌套装配于工作缸16中央内壁,所述底板18下端通过螺钉固定于盒体11内壁上端,所述夹板15共设有四个,环形贴合于工作缸16外壁表面,通过固定贴合工作缸16的四周表面,使得工作缸16无论是产生横向或纵向的震动都可传导至夹板15。

其中,所述缓震装置14由板体a1、卡座a2、推杆a3、传导座a4、受力杆a5、减震轴a6、活动板a7、减震环a8组成,所述卡座a2下端焊接固定于传导座a4上端,所述推杆a3下端外壁活动卡合于卡座a2内壁,所述传导座a4嵌固配合于活动板a7上端,所述受力杆a5左侧活动配合于活动板a7右侧,所述减震轴a6上端左侧与受力杆a5右侧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板a7外壁活动配合于减震环a8内壁,所述减震环a8外壁通过胶水粘合固定于板体a1上端内壁,所述传导座a4其结构为平行四边形结构,通过其结构可将大部分的纵向力改变为横向力。

其中,所述减震轴a6由轴体b 1、滚珠b2、底座b3、立板b4、卡环b5、转块b6、连杆b7、弹簧b8组成,所述滚珠b2外壁活动装配于转块b6外壁,所述底座b3下端焊接固定于转块b6上端,所述立板b4下端嵌固卡合于底座b3内壁,所述卡环b5嵌套固定于转块b6上端外壁,所述转块b6外壁嵌套装配于轴体b 1内壁,所述连杆b7左侧焊接固定于卡环b5右侧,所述弹簧b8外壁完全装配于轴体b 1内壁,所述连杆b7其结构为弧形结构,通过弧形结构可将转块b6旋转的力进行良好的传导,所述滚珠b2共设有七个,环形分别于转块b6外壁,通过多个滚珠b2之间的相互配合,可最大程度的降低转块b6旋转时所产生的摩擦力。

下面对实施例做如下说明:通过预设有的连接螺栓3可将设备的端面5固定至某个平面,通过固定可对设备工作而产生的震动进行初步的降低,通过设备内部设有的导花轴17与转轴4向连接,使得导花轴17可将工作缸16运转的力传导至转轴4,在工作缸16进行运转时,所产生的震动会传导至夹板15,通过夹板15后方连接的推杆a3推动卡座a2,使得震动力通过卡座a2推动传导座a4,令传导座a4进行横向的移动,带动活动板a7使受力杆a5推动立板b4进行顺时针的运动,通过底座b3带动卡环b5,使得连杆b7进行顺时针移动,并对弹簧b8进行挤压,而转块b6在运动时,会带动滚珠b2进行滚动,降低摩擦力,而弹簧b8会产生回弹,令立板b4回旋推动受力杆a5,使活动板a7带动传导座a4复位,而活动板a7在回弹时,会碰撞至减震环a8,使得回弹所产生的震动力降低,避免了减震后产生的回弹对设备造成影响。

实施例2

如附图5至附图7所示:所述注油阀12由限位环c 1、环体c2、密封环c3、限流盘c4、定位轴c5组成,所述限位环c 1内壁焊接固定于环体c2外壁,所述环体c2内壁嵌套固定于限流盘c4外壁,所述密封环c3通过胶水粘合固定于限流盘c4外壁,所述定位轴c5外壁嵌固连接于限流盘c4中心内壁,所述密封环c3其材质为橡胶材质,通过橡胶材质可形变,贴合性强的特性使得其密封程度得到提升。

其中,所述限流盘c4由盘体d1、注气孔d2、导油管d3、出油孔d4、入油孔d5、导气管d6、液化机构d7组成,所述注气孔d2完全装配于盘体d1上端内部,所述导油管d3外壁嵌固固定于盘体d1内部外圈,所述出油孔d4外壁完全装配于导油管d3右侧下端,所述入油孔d5完全装配于导油管d3左侧下端,所述导气管d6上端活动配合于注气孔d2下端,所述液化机构d7完全装配于盘体d1内部,所述导油管d3其结构为耳机状结构,两端分别连接于出油孔d4、入油孔d5,其结构可将空气与液压油的行程变成,有利于液压油中的空气排出,所述注气孔d2设有阻隔薄膜,使得只有空气可通过注气孔d2,所述出油孔d4设有纳米薄膜,避免了空气进入出油孔d4。

其中,所述液化机构d7由液化海绵e 1、装配块e2、导轨e3、增压阀e4、通气孔e5、推板e6、从动杆e7、挤压板e8组成,所述液化海绵e 1完全装配于装配块e2内壁上端,所述导轨e3完全装配于装配块e2内壁两端,所述增压阀e4外壁嵌固固定于装配块e2内壁下端,所述通气孔e5完全装配于增压阀e4内部中心,所述推板e6外壁活动配合于装配块e2内壁,所述从动杆e7下端嵌固连接于推板e6上端,所述挤压板e8外壁活动卡合于导轨e3内壁,所述装配块e2其结构为蚕豆状结构,通过其结构弧度避免了推板e6升降的太过迅速而无法通过挤压板e8对液化海绵e 1进行挤压。

下面对实施例做如下说明:在连接液压系统注入液压油时,液压油会流动至限流盘c4,并被限流盘c4所阻隔,使得液压油的压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通过液压油之间因压力提升而进行互相挤压,使得液压油内部的空气被挤压,从而上升,使空气留存位置,多留存至液压油的上方,下端的液压油会直接进入入油孔d5,而入油孔d5中设有的纳米薄膜,可避免空气通过入油孔d5进入导油管d3中,液压油在进入导油管d3中,会沿着导油管d3的引导,流动至出油孔d4,从而排出出油孔d4,而注气孔d2中设有阻隔薄膜,使得液压油无法通过,空气可通过注气孔d2进入导气管d6,并受导气管d6的引导,并进入液化机构d7之中,在空气进入液化机构d7中会受液化机构d7的阻隔,使得空气的压力得到部分提升,并进入通气孔e5,通过通气孔e5推动推板e6并带动从动杆e7推动挤压板e8向上,沿着导轨e3进行运动,并且,部分空气会向上升起进入液化海绵e 1之中,被液化海绵e 1所吸附,通过外部液压油的不断运转,使得装配块e2的温度降低,通过内部空气含量的提升,使得空气中的湿度逐渐提升,而海绵会对空气内部的水分进行吸附,使得海绵浸湿,通过浸湿的海绵可将空气湿润,使得空气加速液化,并使空气裹挟至水源当中,避免空气流出。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