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跨区域清洁能源互联网系统的工作方法

一种跨区域清洁能源互联网系统的工作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跨区域清洁能源互联网系统的工作方法,涉及清洁能源相关技术领域,跨区域清洁能源互联网系统包括智能终端,智能终端的输出端信号连接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信号连接检测装置和能源分配模块的输入端,智能终端的连接端双向连接控制子站的连接端,能源分配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能源处理模块的输出端,能源处理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能源站的输出端。本发明通过检测装置能够检测风力、太阳能、生物能、水利能和地热能等多个领域的能源情况,通过智能终端能够计算能源的使用量和产生量,进行能源分配,通过能源处理模块能够将检测风力、太阳能、生物能、水利能和地热能等多个领域的能源进行汇总。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36519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2011379674.9

  • 发明设计人 贲树俊;傅靖;胡楠;王栋;林林;

    申请日2019-11-26

  • 分类号G06Q10/06(20120101);G06Q50/06(20120101);

  • 代理机构32100 南通市永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葛雷

  • 地址 226006 江苏省南通市青年中路52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9:52:39

说明书

本申请是申请日:2019.11.26、申请号:201911169192.8、名称“一种跨区域清洁能源互联网系统”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清洁能源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跨区域清洁能源互联网系统。

背景技术

清洁能源,即绿色能源,是指不排放污染物、能够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能源,它包括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指原材料可以再生的能源,如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生物能(沼气)、地热能(包括地源和水源)海潮能这些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存在能源耗竭的可能,因此,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日益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尤其是能源短缺的国家。现有的清洁能源互联网系统不能够跨区域使用,从而需要设置有多个互联网系统,从而操作流程复杂,需要大量的输送时间,从而无法直接解决紧急情况,

因此,提出一种跨区域清洁能源互联网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跨区域清洁能源互联网系统,解决了现有的需要大量的输送时间,从而紧急情况无法直接解决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跨区域清洁能源互联网系统,包括智能终端,所述智能终端的输出端信号连接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信号连接检测装置和能源分配模块的输入端,所述智能终端的连接端双向连接控制子站的连接端;

所述能源分配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能源处理模块的输出端,所述能源处理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能源站的输出端,所述能源分配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能源供应模块的输入端,所述能源供应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能源输送模块的输入端,所述能源输送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智能电表的输入端。

可选的,所述智能终端的输入端信号连接能源处理模块的输出端;

所述检测装置的输出端信号连接控制模块的输入端。

可选的,所述智能终端是由信号收发模块、信号处理模块和信号储存模块组成。

可选的,所述测装置包括风力检测装置、太阳能检测装置、生物能检测装置、水利能检测装置和地热能检测装置。

可选的,所述能源站和风力单元、太阳能单元、生物能单元、水利能单元和地热能单元。

可选的,所述能源处理模块是由能源收集模块和能源储存模块组成。

可选的,所述控制子站包括数据收发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数据储存模块。

可选的,所述智能电表的型号为DDSY5188。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跨区域清洁能源互联网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检测装置能够检测风力、太阳能、生物能、水利能和地热能等多个领域的能源情况,通过智能终端能够计算能源的使用量和产生量,进行能源分配,通过能源处理模块能够将检测风力、太阳能、生物能、水利能和地热能等多个领域的能源进行汇总,通过控制子站能够将区域的能源消耗做出总结,从而能够降低智能终端的工作负荷,且能够提高紧急情况处理的效率。

(2)、本发明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降低计算的人力,并能够将多领域的能源汇总到一起,从而能够即时解决区域能源紧缺的情况,且能够增加能源的来源途径,降低能源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模块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结构智能终端模块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结构检测装置模块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结构能源站模块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结构能源处理模块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结构控制子站模块示意图。

图中:1、智能终端;11、信号收发模块;12、信号处理模块;13、信号储存模块;2、控制模块;3、检测装置;31、风力检测装置;32、太阳能检测装置;33、生物能检测装置;34、水利能检测装置;35、地热能检测装置;4、能源站;41、风力单元;42、太阳能单元;43、生物能单元;44、水利能单元;45、地热能单元;5、能源处理模块;51、能源收集模块;52、能源储存模块;6、能源分配模块;7、能源供应模块;8、能源输送模块;9、控制子站;91、数据收发模块;92、数据处理模块;93、数据储存模块;10、智能电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本发明提供了如图1-6所示的一种跨区域清洁能源互联网系统,包括智能终端1,智能终端1的输入端信号连接能源处理模块5的输出端,智能终端1是由信号收发模块11、信号处理模块12和信号储存模块13组成,通过智能终端1能够计算能源的使用量和产生量,进行能源分配,智能终端1的输出端信号连接控制模块2的输入端,控制模块2的输出端信号连接检测装置3和能源分配模块6的输入端,检测装置3的输出端信号连接控制模块2的输入端,测装置3包括风力检测装置31、太阳能检测装置32、生物能检测装置33、水利能检测装置34和地热能检测装置35,通过检测装置3能够检测风力、太阳能、生物能、水利能和地热能等多个领域的能源情况,智能终端1的连接端双向连接控制子站9的连接端,控制子站9包括数据收发模块91、数据处理模块92和数据储存模块93,通过控制子站9能够将区域的能源消耗做出总结,从而能够降低智能终端1的工作负荷,且能够提高紧急情况处理的效率;

能源分配模块6的输入端电连接能源处理模块5的输出端,能源处理模块5是由能源收集模块51和能源储存模块52组成,通过能源处理模块5能够将检测风力、太阳能、生物能、水利能和地热能等多个领域的能源进行汇总,能源处理模块5的输入端电连接能源站4的输出端,能源站4和风力单元41、太阳能单元42、生物能单元43、水利能单元44和地热能单元45,能源分配模块6的输出端电连接能源供应模块7的输入端,能源供应模块7的输出端电连接能源输送模块8的输入端,能源输送模块8的输出端电连接智能电表10的输入端,智能电表10的型号为DDSY5188,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降低计算的人力,并能够将多领域的能源汇总到一起,从而能够即时解决区域能源紧缺的情况,且能够增加能源的来源途径,降低能源的成本。

本发明工作原理:首先通过检测装置3能够检测多个能源的产量情况,并将能源站4的能源收集集中起来,并通过智能电表10将数据传输给控制子站9,通过控制子站9将数据分析处理并总结出来能源需求情况,并将数据传输给智能终端1,且通过智能终端1将能源派送给控制子站9。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