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金工用固定式切割机用集尘箱及金工用固定式切割机

金工用固定式切割机用集尘箱及金工用固定式切割机

摘要

本发明的集尘箱(2)能设置于用于切割作为金属件的被切割件的金工用固定式切割机的刀具的后方,且设置于被切割件的设置面侧,所述集尘箱具有集尘口(20),其用于接收对所述被切割件进行切割时产生的火花;集尘通路(22),其用于使由集尘口(20)接收到的火花流向后方;和引导部(37),其将火花引导到集尘通路(22),并防止流入到集尘通路(22)的火花向集尘口(22)的倒流。根据本发明,能防止在由金工用固定式切割机对被切割件进行切割时所产生的火花等吹回到操作者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35186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株式会社牧田;

    申请/专利号CN201980041947.8

  • 发明设计人 松井丈典;樱井和博;

    申请日2019-07-25

  • 分类号B24B55/06(20060101);B23D45/26(20060101);B23D47/00(20060101);B24B27/06(20060101);

  • 代理机构11017 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韩登营;栗涛

  • 地址 日本国爱知县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9:51:02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工用固定式切割机用集尘箱及金工用固定式切割机,详细而言,涉及一种用于防止利用金工用固定式切割机对被切割件(铁管、槽钢等钢材)进行切割时产生的火花的飞散的金工用固定式切割机用集尘箱及金工用固定式切割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日本实用新型专利公报实开平2-150151号(以下称为“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关于集尘箱的技术,该集尘箱用于防止利用金工用固定式切割机对被切割件进行切割时产生的火花的飞散。如引用了专利文献1的图1的图48所示,在现有技术的集尘箱202中,其后壁部236从前侧向后侧朝下倾斜。通过该倾斜的后壁部236,与后壁部236碰撞的火花流a向下侧反射,因此能抑制火花流a吹回(倒流)到操作者侧而抑制作业环境的恶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集尘箱202中,有时与后壁部236碰撞的火花流a的一部分会吹回到操作者侧,因此要求更可靠地抑制吹回。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工用固定式切割机用集尘箱及金工用固定式切割机,其在利用金工用固定式切割机对被切割件进行切割时,能更可靠地抑制或防止火花吹回到操作者侧。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为:一种集尘箱,其能设置在用于对作为金属件的被切割件进行切割的金工用固定式切割机的刀具的后方,且设置在所述被切割件的设置面侧,其中,

所述集尘箱具有集尘口、集尘通路和引导部,其中,

所述集尘口用于接收对所述被切割件进行切割时产生的火花;

所述集尘通路用于使由所述集尘口接收到的所述火花流向后方;

所述引导部用于将所述火花引导至所述集尘通路,且防止流入到所述集尘通路的所述火花向所述集尘口倒流。

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为:一种集尘箱,其能设置在用于对作为金属件的被切割件进行切割的金工用固定式切割机的刀具的后方,且设置在所述被切割件的设置面侧,

所述集尘箱具有集尘口、集尘通路、引导部和避让部,其中,

所述集尘口用于接收对所述被切割件进行切割时产生的火花;

所述集尘通路用于使由所述集尘口接收到的所述火花流向后方;

所述引导部用于将所述火花引导至所述集尘通路,且防止流入到所述集尘通路的所述火花向所述集尘口倒流,

所述避让部用于避免与具有所述刀具且能摆动的所述金工用固定式切割机的主体部产生干涉,且与所述主体部的用于切割的摆动动作联动而关闭。

本发明的第3技术方案为:一种金工用固定式切割机,其具有主体部、基座部和上述集尘箱,其中,

所述主体部具有用于对作为金属件的被切割件进行切割的圆形的刀具;

所述基座部具有能载置所述被切割件的载置面。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金工用固定式切割机用集尘箱或者金工用固定式切割机,在利用金工用固定式切割机对被切割件进行切割时,能更可靠地抑制或者防止火花吹回到操作者侧。

附图说明

图1是使主体部向下方摆动的状态下的金工用固定式切割机及第一实施方式的集尘箱的立体图。

图2是使主体部向下方摆动的状态下的切割机及第一实施方式的集尘箱的俯视图。

图3是使主体部向下方摆动的状态下的切割机及第一实施方式的集尘箱的右视图。

图4是使主体部向上方摆动的状态下的切割机及第一实施方式的集尘箱的立体图。

图5是使主体部向上方摆动的状态下的切割机及第一实施方式的集尘箱的俯视图。

图6是使主体部向上方摆动的状态下的切割机及第一实施方式的集尘箱的右视图。

图7是表示从右斜后方且上方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集尘箱的状态的整体立体图。

图8是表示从右斜前方且下方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集尘箱的状态的立体分解图。

图9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集尘箱的俯视图。

图10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集尘箱的右视图。

图1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集尘箱的主视图。

图12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集尘箱中的火花流的右视图。

图13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集尘箱中的火花流的俯视图。

图14是表示从右斜后方且上方观察使主体部向下方摆动的状态下的切割机及第二实施方式的集尘箱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5是使主体部向下方摆动的状态下的切割机及第二实施方式的集尘箱的俯视图。

图16是使主体部向下方摆动的状态下的切割机及第二实施方式的集尘箱的右视图。

图17是表示从右斜后方且上方观察使主体部向上方摆动的状态下的切割机及第二实施方式的集尘箱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8是使主体部向上方摆动的状态下的切割机及第二实施方式的集尘箱的俯视图。

图19是使主体部向上方摆动的状态下的切割机及第二实施方式的集尘箱的右视图。

图20是表示从右斜后方且上方观察第二实施方式的集尘箱的状态的整体立体图。

图21是表示将第二实施方式的集尘箱的两个罩部件拆下,并从右斜后方且上方进行观察的状态的立体分解图。

图22是表示在打开了第二实施方式的集尘箱的遮蔽部件的状态下,从右斜后方且上方进行观察的状态的整体立体图。在图22中,省略了罩部件的图示。

图23是表示在关闭了第二实施方式的集尘箱的遮蔽部件的状态下,从左斜前方且下方进行观察的状态的整体立体图。在图23中,省略了罩部件的图示。

图24是表示在关闭了第二实施方式的集尘箱的遮蔽部件的状态下,从右斜前方且上方进行观察的状态的整体立体图。在图24中,省略了罩部件的图示。

图25是关闭了第二实施方式的遮蔽部件的集尘箱的状态的俯视图。在图25中,省略了罩部件的图示。

图26是关闭了第二实施方式的遮蔽部件的集尘箱的状态的右视图。在图26中,省略了罩部件的图示。

图27是关闭了第二实施方式的遮蔽部件的集尘箱的状态的主视图。在图27中,省略了罩部件的图示。

图28是将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罩部件扩展的展开图。

图29是将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罩部件扩展的展开图。

图30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集尘箱中的火花流的右视图。

图31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集尘箱中的火花流的俯视图。

图32是从集尘口的右斜前方观察具有第三实施方式的引导部的集尘箱的立体图。

图33是具有第三实施方式的引导部的集尘箱的俯视图。

图34是从集尘口的右斜前方观察具有第四实施方式的引导部的集尘箱的立体图。

图35是具有第四实施方式的引导部的集尘箱的俯视图。

图36是从集尘口的右斜前方观察具有第五实施方式的引导部的集尘箱的立体图。

图37是具有第五实施方式的引导部的集尘箱的俯视图。

图38是从集尘口的右斜前方观察具有第六实施方式的引导部的集尘箱的立体图。

图39是具有第六实施方式的引导部的集尘箱的俯视图。

图40是从集尘口的右斜前方观察具有第七实施方式的引导部的集尘箱的立体图。

图41是具有第七实施方式的引导部的集尘箱的俯视图。

图42是从集尘口的右斜前方观察具有第八实施方式的引导部的集尘箱的立体图。

图43是具有第八实施方式的引导部的集尘箱的俯视图。

图44是从集尘口的右斜前方观察具有第九实施方式的引导部的集尘箱的立体图。

图45是具有第九实施方式的引导部的集尘箱的俯视图。

图46是从集尘口的右斜前方观察具有第十实施方式的引导部的集尘箱的立体图。

图47是具有第十实施方式的引导部的集尘箱的俯视图。

图48是安装有现有技术中的集粉装置的金属切割机的侧视图,且表示金属切割机的可使用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使用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使用图1~图13对第一实施方式的金工用固定式切割机进行说明。此外,操作者位于金工用固定式切割机(切割机)1的图3中的左侧来进行切割作业。因此,在下面的说明中,上、下、前、后、左、右的各方向以操作者为基准进行说明。即,将从操作者观察时的近前侧作为前侧。这在后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也相同。下面分别说明切割机1和切割机1所具有的集尘箱2。

首先,从切割机1开始说明。如图1~图6所示,该切割机1具有基座部10、支承台11和主体部15。基座部10能设置于地面地板等设置地板F上。支承台11被固定安装于基座部10。主体部15通过摆动支轴14以能相对于支承台11沿上下摆动的方式支承于支承台11。设置于主体部15的后部的摆动支承部15a通过摆动支轴14而与支承台11结合。虽然图中未示出,但在支承台11和摆动支承部15a之间夹装有压缩弹簧,该压缩弹簧对主体部15向朝上摆动的方向施力。主体部15克服压缩弹簧被向下摆动操作,由此进行切割加工。当解除主体部15的向下的按压操作时,主体部15通过压缩弹簧的加载力返回到上方。基座部10的上表面为能载置被切割件的平坦的载置面。

主体部15具有电动马达16、切割砂轮17、固定罩18和手柄部19。电动马达16是驱动源,且内置于马达壳体16a。切割砂轮17是通过电动马达16旋转的圆形刀具。固定罩18覆盖切割砂轮17的上侧。手柄部19由操作者把持。在固定罩18上以可开闭的方式设置有覆盖切割砂轮17的下侧的可动罩18a。如图4所示,在手柄部19的下表面侧设置有开关操作柄19b。当操作者利用把持着手柄部19的手的指尖来对开关操作柄19b进行扣动操作时,电动马达16启动。电动马达16以交流电为电源。在手柄部19的后部接入有电源线19c。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基座部10的前部和手柄部19的前部之间能架设固定链条19a。使用固定链条19a,能将主体部15保持在向下摆动的位置。通过将主体部15保持在向下摆动的位置,由此能将切割机1以紧凑的状态进行搬运,并能保管切割机1。在基座部10的上表面组装有挡板(fence)12和虎钳(vise)13。在挡板12和虎钳13之间夹持并固定有铁管等被切割件(金属件)。

在将被切割件固定在基座部10上的状态下,启动电动马达16使切割砂轮17旋转,同时对主体部15向下方进行摆动操作。据此,能使切割砂轮17切入被切割件而进行切割加工。切割机1被设置在设置地板F上。通过切割加工,从切割部位(切割砂轮17切入的部位)向后方吹出以火花A为主体的切割粉尘。向后方吹出的切割粉尘(下面,记载为“火花A”或者“火花流A”)被下面所说明的集尘箱2集尘。

接着,对集尘箱2进行说明。如图7~图11所示,集尘箱2具有大致字母L形的箱体形状。集尘箱2具有集尘口20、排出口21和集尘通路22。集尘箱2在切割部位(因切割而产生火花的部位)的后方能设置于基座部10的载置面侧。集尘口20为矩形的开口。从排出口21废弃粉尘。集尘通路22连通集尘口20和排出口21。集尘箱2由多张金属制(例如,铁制)的板金构成。具体而言,集尘箱2由七边形的左右的侧壁部30、31、矩形的上壁部32、矩形的下壁部33、矩形的凹进壁部34、矩形的后壁部35和矩形的倾斜壁部36构成。集尘箱2由板金制成,且具有适当的重量。因此,主要能将切割机1以使集尘箱2的前部搭载于基座部10的状态设置于设置地板F上。因此,容易拆下集尘箱2,从而切割机1的可搬性优异。

上壁部32以跨左右的侧壁部30、31的各上边30a、31a的方式通过焊接与左右的侧壁部30、31接合。下壁部33以跨左右的侧壁部30、31的各下边30c、31c的方式通过焊接与左右的侧壁部30、31接合。凹进壁部34以跨左右的侧壁部30、31的各凹进边30d、31d的方式通过焊接与左右的侧壁部30、31接合。后壁部35以跨左右的侧壁部30、31的各后边30f、31f的方式通过焊接与左右的侧壁部30、31接合。倾斜壁部36以跨左右的侧壁部30、31的各倾斜边30g、31g的方式通过焊接与左右的侧壁部30、31接合。

此外,还由图8明确所示,左右的侧壁部30、31没有以跨其各前边30b、31b的方式被覆盖。即,左右的侧壁部30、31在各前边30b、31b侧敞开。据此,形成集尘口20。同样,左右的侧壁部30、31没有以跨其各底边30e、31e的方式被覆盖。即,左右的侧壁部30、31在各底边30e、31e侧敞开。据此,形成排出口21。

还由图7、图12明确所示,倾斜壁部36在集尘口20的下游侧相向,同时从前侧向后侧朝下倾斜。据此,使与倾斜壁部36碰撞的火花向下反射。另外,在左侧的侧壁部30上形成有能容纳切割机1的摆动支轴14的顶端的插入槽30h。据此,能够使待安装于切割机1的集尘箱2紧贴切割机1。

在集尘口20附近的集尘箱2的内部设置有引导壁部(引导部)37。引导壁部37将火花引导至集尘通路22。本实施方式的引导壁部37是一个矩形平板形的平坦的壁部。引导壁部37以从右侧的侧壁部31的内表面31h伸出的方式而设置。引导壁部37倾斜,以使集尘通路22的流路面积朝向集尘通路22的下游侧而变窄。即,引导壁部37被设置为,使朝向下游的火花A能顺畅地流入,且能遮蔽朝向上游的火花A的飞散(具有防止火花A的倒流的作用)。

引导壁部37的前边缘通过焊接与右侧的侧壁部31的内表面31h接合。在俯视观察时,使引导壁部37的后边缘相对于表示集尘通路22的行进方向的直线22a倾斜。引导壁部37是金属制(例如,铁制)的矩形的板部件(参照图9)。上壁部32形成有能容纳切割机1的固定罩18的避让部32a。避让部32a从上壁部32的前端切入形成。通过避让部32a,避免了集尘箱2的上壁部32与主体部15的固定罩18产生干涉。避让部32a的顶端为沿着固定罩18的横截面的圆弧状的圆弧状。即,在避让部32a的顶端形成有圆弧部32b,该圆弧部32b沿着固定罩18的横截面的圆弧状。

因此,能防止容纳于避让部32a的固定罩18与圆弧部32b之间产生间隙。因此,能防止火花A从避让部32a飞散。另外,在上壁部32的上侧,与上壁部32隔开间隙50设置有上引导件40(参照图8)。在上引导件40上也形成有形状与上壁部32的避让部32a一致的避让部41。在避让部41的顶端也形成有形状与圆弧部32b一致的圆弧部41a。另外,在上引导件40的后边缘形成有向上侧弯折的止挡件42。

在止挡件42的左右分别形成有弹簧安装孔42a。比上壁部32稍小的矩形的上滑动板43从后侧向前侧插入到间隙50中。据此,能堵塞上壁部32的避让部32a。因此,能阻止火花A从避让部32a飞散。在上滑动板43的后边缘形成有向上侧弯折的弯折部44。在弯折部44的左右分别形成有弹簧安装孔45。在左右的弹簧安装孔42a和左右的弹簧安装孔45上分别架设有拉伸弹簧46。

据此,上滑动板43可始终保持堵塞上壁部32的避让部32a的状态。另外,在左右的侧壁部30、31的各底边30e、31e上,与各底边30e、31e隔开间隙51设置有一对下引导件47。比下壁部33稍小的矩形的下滑动板48从后侧向前侧插入到间隙51中。据此,能堵塞排出口21。在下滑动板48的后边缘形成有向上侧弯折的弯折部49。

在将切割机1的摆动支轴14的顶端插入到左侧的侧壁部30的插入槽30h中的状态下,本实施方式的集尘箱2以与切割机1的右侧相邻的方式设置于设置地板F(参照图4~图6)。如此将集尘箱2安装于切割机1。此时,切割机1的固定罩18的一部分在使集尘箱2的上滑动板43克服拉伸弹簧46的加载力而向后侧滑动的状态下,成为被容纳于(进入)上壁部32的避让部32a的状态。

即,切割机1的固定罩18的一部分成为延伸到(进入)集尘箱2的上壁部32的避让部32a的状态。因此,在侧视观察时,固定罩18的一部分和集尘箱2的上壁部32成为重叠的位置关系(参照图6)。

根据上述位置关系,通过作用于上滑动板43的拉伸弹簧46的复原力,上滑动板43将上壁部32的避让部32a堵塞,因此成为推压切割机1的固定罩18的状态(参照图4~图6)。因此,当向下侧按压主体部15时,在延伸到上壁部32的避让部32a的状态下的固定罩18的一部分开始从上壁部32的避让部32a退出。即,上壁部32的避让部32a通过主体部15的摆动而开闭。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集尘箱2的动作进行说明(参照图12

因此,能将反射的火花A积存于排出口21的附近,详细而言积存于下滑动板(切屑收容部)48上。此外,火花A在到达下滑动板48的前后被冷却而凝固,变成氧化铁等切屑。如此,能收集切割时产生的火花A变成的切屑(未图示)。此外,当使下滑动板48向后侧滑动时,排出口21敞开,从而能废弃收集到的切屑。

另一方面,与倾斜壁部36碰撞的火花A的一部分有时也不向下侧反射,而向上游反射(吹回)。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如已经说明的那样,由于引导壁部37具有防止火花A的倒流的作用,因此集尘通路22被引导壁部37堵塞(参照图13)。因此,能防止向上游反射的火花A从集尘口20吹回。因此,能防止火花吹回到操作者侧。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集尘箱2,在集尘箱2的右侧的侧壁部31的内表面31h上设置有引导壁部37,该引导壁部37随着靠向集尘通路22的下游(从集尘口20到排出口21),使集尘通路22的面积(集尘通路22的纵截面的面积)变窄。即,引导壁部37被设置为,朝向下游的火花A能顺畅地流入,且能遮蔽朝向上游的火花A的飞散(具有防止火花A的倒流的作用)。因此,即使在切割时产生的火花A被倾斜壁部36反射而返回到上游的情况下,返回的火花A被引导壁部37堵塞。因此,能防止火花A吹回到操作者侧。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引导壁部37的前边缘是金属制(例如,铁制)的矩形的板部件,其通过焊接与内表面31h接合,在俯视观察时,使引导壁部37的后边缘相对于表示集尘通路22的行进方向的直线22a倾斜。因此,能以简单的结构设置引导壁部37。因此,能简化集尘箱2的结构。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侧视观察时,切割机1的固定罩18的一部分与集尘箱2的上壁部32为重叠的位置关系。根据这样的位置关系,通过作用于上滑动板43的拉伸弹簧46的复原力,上滑动板43成为推压切割机1的固定罩18的状态(参照图4~图6)。因此,当向下侧按压主体部15时,在延伸到上壁部32的避让部32a的状态下的固定罩18的一部分开始从上壁部32的避让部32a退出。即,上壁部32的避让部32a通过主体部15的摆动而开闭。因此,由于上滑动板43随着主体部15的摆动而滑动,因此能堵塞伴随着主体部15的摆动而在上壁部32的避让部32a产生的间隙。其结果,能防止火花A从上壁部32的避让部32a飞散。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拉伸弹簧46,上滑动板43始终被保持为堵塞上壁部32的避让部32a的状态。因此,能简单地堵塞伴随着主体部15的摆动而在上壁部32的避让部32a产生的间隙。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将与倾斜壁部36碰撞而向下侧反射的火花A积存于排出口21的附近,详细而言,积存于下滑动板48上。因此,能收集切割被切割件时产生的切屑。此外,当使下滑动板48向后侧滑动时,排出口21敞开,能回收所收集的切屑。

另外,在切割机1上安装有本实施方式的集尘箱2。因此,能防止对被切割件进行切割时产生的火花A的飞散。另外,还能防止切割时火花A吹回到操作者侧。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使用图14~图31对第二实施方式的金工用固定式切割机进行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集尘箱2相比,本实施方式的集尘箱102能进一步防止对被切割件进行切割时产生的火花A的飞散。此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对于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部件相同或同等结构的部件,在附图中标注相同的标记,由此省略重复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集尘箱102是呈大致L字形的筒部件。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集尘箱2相同,集尘箱102具有集尘口20、排出口21和集尘通路22。集尘通路22与集尘口20连通(参照图20~图27)。因此,与集尘箱2相同,能将本实施方式的集尘箱102安装于切割机1(参照图14~图19)。另外,返回到图20~图22,在集尘箱102的右侧的侧壁部31上设置有遮蔽部件160,该遮蔽部件160通过铰链部件161能转动。

通过遮蔽部件160,能防止在对被切割件进行切割时,火花A向集尘口20的右侧飞散(参照图20)。另外,通过铰链部件161,能使遮蔽部件160向右侧转动(参照图22)。因此,即使被切割件是从切割机1向右侧大幅度伸出的形状,也能防止被切割件和遮蔽部件160产生干涉。另外,在集尘箱102的下部设置有矩形容器形的集尘盒(dustbox)131。在集尘盒131中储存切屑。通过拆下集尘盒131,能丢弃积存的切屑。具体而言,通过拉动把手131c,能使收纳于集尘箱102中的集尘盒131滑动并拉出。

在集尘箱102的右侧的侧壁部31上形成有螺钉固定槽131a。据此,能使固定在被安装于切割机1的集尘箱102的螺钉固定槽131a的螺钉131b与切割机1旋合。如此,能将集尘箱102安装于切割机1。因此,在搬运切割机1时,也能一并搬运集尘箱102。

在集尘箱102的上壁部32设置有锁定部件162,该锁定部件162能沿前后方向锁定遮蔽部件160。通过锁定部件162,对安装于切割机1的集尘箱102的遮蔽部件160进行锁定,以使其不能移动。另外,集尘箱102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集尘箱2不同,后壁部35、倾斜壁部36和下滑动板48比左侧的侧壁部30向左侧大幅度地伸出。

此外,下滑动板48通过焊接与左右的侧壁部30、31的各底边30e、31e接合,以使下滑动板48不会滑动。并且,辅助侧壁部138通过焊接与大幅度地伸出的后壁部35、倾斜壁部36和下滑动板48的伸出的各边缘接合。据此,在集尘箱102的集尘通路22的左侧形成有辅助切屑收容部103。因此,能收集在对被切割件进行切割时,向集尘箱102的集尘口20的左侧飞散的火花A变成的切屑。

在集尘箱102上设置有第一罩部件170和第二罩部件190(参照图28~图29)。下面,分别对第一罩部件170和第二罩部件190进行说明。

首先,从第一罩部件170开始说明(参照图28)。第一罩部件170由主体部171、左侧部180和右侧部181构成。主体部171由矩形的阻燃性的布部件形成。左侧部180由矩形的阻燃性的布部件形成,并与主体部171的左侧相连。右侧部181由矩形的阻燃性的布部件形成,并与主体部171的右侧相连。在第一罩部件170的内表面涂布有阻燃材料(例如胶乳)。

在第一罩部件170的内表面从后侧向前侧依次粘贴有矩形的第一铁板172、第二铁板173和第三铁板174。另外,第一铁板172的内表面粘贴有矩形的第一磁铁175。另外,在第一罩部件170的内表面的前侧粘贴有第二磁铁176和第三磁铁177。另外,在右侧部181的内表面的后侧粘贴有矩形的第四磁铁178。

此外,主体部171与左侧部180的边界是向外表面侧呈凸形的凸折部182。另外,主体部171与右侧部181的边界是向外表面侧呈凸形的凸折部183。另外,第一铁板172和第二铁板173的边界是向内表面侧呈凸形的凹折部184。

另外,第二铁板173和第三铁板174的边界是向外表面侧呈凸形的凸折部185。通过凹折部184和凸折部185,主体部171的靠后部分B弯曲。另外,在主体部171的左边缘的靠上位置形成有切入部186。另外,在凸折部182的上下各边缘形成有切入部187。第一罩部件170呈平面状扩展,且能自如地变形。

第一磁铁175沿着集尘箱102的倾斜壁部36的左右方向被固定。因此,在使凹折部184凹折,使凸折部185凸折,使主体部171的靠后部分B弯曲,使主体部171的靠前部分C卷绕在固定罩18的周围的状态下,能将第二磁铁176和第三磁铁177固定在固定罩18上(参照图14~图16)。如此,在集尘箱102的集尘口20的上侧设置有第一罩部件170,该第一罩部件170具有能弯曲的主体部171。

并且,在使左右的凸折部182、183凸折,使左侧部180和右侧部181在集尘箱102的左右下垂的状态下,能将第四磁铁178固定于右侧的侧壁部31。此时,通过各切入部186、187,第一罩部件170追随切割机1的后侧和集尘箱102的后侧的外轮廓形状。即,第一罩部件170能从切割机1的后侧和集尘箱102的后侧到上方来覆盖外轮廓。因此,能堵塞切割机1的后侧和集尘箱102的后侧的间隙。

此外,通过这样覆盖切割机1和集尘箱102,主体部171的各铁板172、173、174与集尘箱102中大量的火花A所碰撞的倾斜壁部36相向。因此,提高了主体部171的耐火性。即,能防止由与倾斜壁部36碰撞的火花A引起的主体部171的烧毁。

另外,通过这样覆盖切割机1和集尘箱102,即使主体部15相对于基座部10上下摆动,由于主体部171的靠后部分B的弯曲部分追随主体部15上下摆动,因此固定于固定罩18的第二磁铁176和第三磁铁177不会脱离。因此,能使主体部171追随主体部15的上下摆动动作。因此,不考虑主体部15的上下摆动位置,都能防止对被切割件进行切割时产生的火花A的飞散。

另外,由罩部件170堵塞各部分的间隙,从而能更可靠地防止火花的飞散。另外,罩部件170能从覆盖集尘箱102的外轮廓的使用状态拆下而紧凑地折叠。通过将罩部件170展开并将任意的部位凸折或者凹折,由此罩部件170能沿着外轮廓无间隙地以大致紧贴状态进行覆盖。

接着,对第二罩部件190进行说明(参照图29)。第二罩部件190也由矩形的阻燃性的布部件形成。与第一罩部件170的内表面相同,在第二罩部件190的内表面也涂布有阻燃性材料(例如胶乳)。另外,在第二罩部件190的内表面的下侧粘贴有矩形的第一铁板191和第二铁板192。另外,在第二罩部件190的内表面的上侧粘贴有矩形的磁铁193。另外,第一铁板191和第二铁板192的上边缘为向外表面侧呈凸形的凹折部194。另外,第一铁板191和第二铁板192的边界为切入部187。

磁铁193能沿集尘箱102的右侧的侧壁部31和遮蔽部件160的前后方向固定。因此,当将凹折部194凹折时,能使靠下部分D沿着设置地板F。因此,能防止火花A从第二罩部件190的下边缘与设置地板F之间的间隙飞散。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集尘箱102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集尘箱2相同的作用效果。即,当利用旋转的切割砂轮17对被保持于支承台11的被切割件进行切割时,切割时产生的火花A从集尘口20向集尘通路22飞散。然后,飞散的火花A沿引导壁部37被引导到倾斜壁部36。被引导的火花A与倾斜壁部36碰撞而向下侧反射(参照图30)。因此,能将反射的火花A积存在下滑动板48上。如此,能收集切割时产生的火花A变成的切屑。

另一方面,与倾斜壁部36碰撞的火花A的一部分有时也不向下侧反射,而向上游反射(吹回)。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如已经说明的那样,由于引导壁部37具有防止火花A的倒流的作用,因此集尘通路22被引导壁部37堵塞(参照图31)。因此,能防止向上游反射的火花A从集尘口20吹回。因此,能防止火花吹回到操作者侧。

另外,在集尘箱102的右侧的侧壁部31上设置有遮蔽部件160,该遮蔽部件160通过铰链部件161能转动。因此,平时以使遮蔽部件160伸长的状态(参照图20)使用,同时在诸如想要大幅度地切掉被切割件的情况下,如图22所示,能使遮蔽部件160弯曲,从而防止与集尘箱102产生干涉。

第一罩部件170呈平面状扩展,且能自如地变形。另外,第一罩部件170从切割机1的后侧和集尘箱102的后侧到上方追随外轮廓形状。即,第一罩部件170能覆盖切割机1的后侧和集尘箱102的后侧的外轮廓。因此,能利用第一罩部件170堵塞切割机1的后侧和集尘箱102的后侧的间隙。因此,能防止对被切割件进行切割时产生的火花A从该间隙飞散。

能对如上说明的实施方式进一步施加变更来实施。例如,例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引导壁部37从集尘口20的右侧部向左侧伸出,且向朝向下游侧的方向倾斜的结构,但对于主要具有将火花引导至集尘通路22内的功能和防止集尘通路22内的火花倒流的功能的引导部,能以各种方式实现。

图32以后示意性地示出了将第三~第十实施方式的引导部23、24、25、26、27、28、38、39设置于集尘口20附近的集尘箱2的内部的结构。如图32、图33所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引导部23具有两个矩形平板形状的引导壁部23a、23b。在图32中,右侧的引导壁部23a沿集尘口20的右侧部设置,左侧的引导壁部23b沿集尘口20的左侧部设置。即,两个引导壁部23a、23b被配置在集尘口20的彼此相向的侧部之间。两个引导壁部23a、23b遍及从集尘口20的下部到上部的上下方向整个区域而设置,且具有彼此相同的高度。

左右的引导壁部23a、23b分别向左右方向倾斜且向下游侧倾斜。即,右侧的引导壁部23a越靠向下游侧越向左侧倾斜,左侧的引导壁部23b越靠向下游侧越向右侧倾斜。

而且,右侧的引导壁部23a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比左侧的引导壁部23b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大。因此,如图33所示,右侧的引导壁部23a到达比左侧的引导壁部23b更靠集尘通路22的内部的位置。

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引导部23,吹向集尘口20的火花流A被右侧的引导壁部23a引导而向左侧拐弯,并经过右侧的引导壁部23a和左侧的侧壁部30之间的狭窄的集尘通路22,流入集尘箱2的内部。因此,流入集尘箱2的内部的火花流A被吹到后壁部35而成为顺时针旋转的旋流。

如此,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引导部23,利用两个引导壁部23a、23b,火花流A在集尘箱2的内部成为旋流,势头减弱,由此抑制向操作者侧的倒流。另外,即使成为旋流势头也没有减弱的火花流A被吹到右侧的引导壁部23a的后表面,从而可靠地防止向操作者侧的倒流。

另外,左右的引导壁部23a、23b向使集尘通路22的流路面积变窄的方向倾斜。据此,从集尘口20流入的火花流A的势头减弱。因此,在所产生的火花流A特别激烈的情况下,第三实施方式的引导部23发挥较大的防倒流效果。

在图34、图35中示出了将第四实施方式的引导部24设置在集尘口20附近的集尘箱2的内部的结构。第四实施方式的引导部24也具有两个矩形平板形状的引导壁部24a、24b。右侧的引导壁部24a沿集尘口20的右侧部设置,左侧的引导壁部24b沿集尘口20的左侧部设置。右侧的引导壁部24a从集尘口20的下部到上部而具有沿上下方向的整个区域延伸的高度。左侧的引导壁部24b延伸到集尘口20的上下方向上的下侧一半左右的高度。左侧的引导壁部24b的高度是右侧的引导壁部24a的一半左右,这一点与第三实施方式不同。

左右的引导壁部24a、24b分别向左右方向倾斜而向下游侧倾斜。即,右侧的引导壁部24a越靠向下游侧越向左侧倾斜,左侧的引导壁部24b越靠向下游侧越向右侧倾斜。

而且,右侧的引导壁部24a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比左侧的引导壁部24b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大。因此,如图35所示,右侧的引导壁部24a到达比左侧的引导壁部24b更靠集尘通路22的内部的位置。

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引导部24,吹向集尘口20的火花流A被右侧的引导壁部24a引导而向左侧拐弯,并经过右侧的引导壁部24a和左侧的侧壁部30之间的狭窄的集尘通路22,流入集尘箱2的内部。因此,流入到集尘箱2的内部的火花流A被吹到后壁部35而成为顺时针旋转的旋流。这一点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

火花流A在集尘箱2的内部成为旋流,其势头减弱,并且旋流被吹到右侧的引导壁部24a的后表面,由此抑制火花向操作者侧倒流。

另外,在第四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由于左侧的引导壁部24b的高度是右侧的引导壁部24a的一半左右,因此在火花流A中的下侧的流势比上侧的流势强的情况下有效。左侧的引导壁部24b的伸出范围停留在下侧一半左右的区域。因此,对于流势较弱的上侧的流动而言,不会由于左侧的引导壁部24b而使流势过于减弱,从而可靠地流入集尘通路22内。如此,根据火花流A的状态,适当地设定左右的引导壁部24a、24b在上下方向上的区域,由此不会使火花流A的势头过于减弱,从而能向集尘箱2内集尘,可靠地防止倒流。

在图36、图37中示出了将第五实施方式的引导部25设置在集尘口20附近的集尘箱2的内部的结构。第五实施方式的引导部25也具有两个矩形平板形状的引导壁部25a、25b。第五实施方式的两个引导壁部25a、25b被设置在集尘口20的上部和下部,这一点与第三实施方式、第四实施方式不同。

上侧的引导壁部25a沿集尘口20的上部而设置,下侧的引导壁部25b沿集尘口20的下部而设置。即,上下的引导壁部25a、25b被配置为集尘口20的彼此相向的侧部之间。上侧的引导壁部25a与下侧的引导壁部25b分别从集尘口20向上方倾斜。上侧的引导壁部25a和下侧的引导壁部25b彼此平行。因此,集尘通路22不会像第三实施方式、第四实施方式那样变窄。上下的引导壁部25a、25b分别遍及集尘口20的左右方向上的整个区域而延伸。此外,在第五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上侧的引导壁部25a构成集尘箱2的外轮廓。

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引导部25,如图37所示,吹向集尘口20的火花流A被上下的引导壁部25a、25b向上引导。被向上引导的火花流A吹到倾斜壁部36而成为向下的旋流。据此,火花流A的势头减弱,从而防止或抑制了火花向操作者侧的倒流。另外,通过旋流被吹到下侧的引导壁部25b的后表面,也能抑制火花向操作者侧倒流。

在第五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通过改变下侧的引导壁部25b的倾斜角度,使集尘通路22的流路面积变得更窄或更宽,由此能调整从集尘口20流入的火花流A的势头。据此,能可靠地兼顾火花的集尘效率和防倒流功能。

在图38和图39中示出了将第六实施方式的引导部26设置在集尘口20附近的集尘箱2的内部的结构。第六实施方式的引导部26具有左右的引导壁部26b、26a。右侧的引导壁部26a从集尘口20的右侧部向下游侧倾斜地伸出。即,左右的引导壁部26b、26a被配置在集尘口20的彼此相向的侧部之间。左侧的引导壁部26b从集尘口20的左侧部向下游侧倾斜。左侧的引导壁部26b构成集尘箱2的外轮廓。

左右的引导壁部26b、26a分别越靠向下游侧越向左侧倾斜,且彼此平行。因此,集尘通路22的流路面积大致固定。另外,左右的引导壁部26b、26a遍及从集尘口20的下部到上部的下方向整个区域而设置,且具有彼此相同的高度。

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引导部26,如图39所示,吹向集尘口20的火花流A被左右的引导壁部26b、26a向左引导。被集尘通路22向左引导的火花流A被吹到左侧的侧壁部30而成为顺时针旋转的旋流。因此,火花流A的势头减弱,从而防止或抑制了火花向操作者侧的倒流。另外,通过旋流吹到右侧的引导壁部26a的后表面,也能抑制火花向操作者侧倒流。

与第五实施方式相同,在第六实施方式中,例如通过改变右侧的引导壁部26a的倾斜角度,使集尘通路22的流路面积变得更窄或更宽,由此能调整从集尘口20流入的火花流A的势头。据此,能可靠地兼顾火花的集尘效率和防倒流功能。

在图40和图41中示出了将第七实施方式的引导部27设置于集尘口20附近的集尘箱2的内部的结构。第七实施方式的引导部27也具有两个矩形平板形状的引导壁部27a、27b。第七实施方式在集尘口20的上部和下部具有两个引导壁部27a、27b。

上侧的引导壁部27a沿集尘口20的上部设置,下侧的引导壁部27b沿集尘口20的下部设置。上侧的引导壁部27a从集尘口20朝向下游侧向下侧倾斜。下侧的引导壁部27b从集尘口20朝向下游侧向上侧倾斜。即,上下的引导壁部27a、27b被配置在集尘口20的彼此相向的侧部之间。与第五实施方式不同,本实施方式的集尘通路22越靠向下游侧流路面积越小。

如图41所示,上侧的引导壁部27a比下侧的引导壁部27b更向集尘通路22的内侧伸出。因此,从集尘口20流入的火花流A成为向下的旋流。另外,上下的引导壁部27a、27b分别遍及集尘口20在左右方向上的整个区域而延伸。此外,在第七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上侧的引导壁部27a与集尘箱2的外轮廓分开设置。

根据第七实施方式的引导部27,如图41所示,通过集尘通路22的流路因上下的引导壁部27a、27b变窄,由此吹向集尘口20的火花流A的流势减弱,从而抑制了向操作者侧的倒流。另外,上侧的引导壁部27a比下侧的引导壁部27b更向集尘通路22的内侧伸出,由此火花流A成为向下的旋流。据此,火花流A的势头减弱,由此更可靠地抑制了向操作者侧的倒流。并且,通过向下的旋流吹到下侧的引导壁部27b的后表面,也能抑制火花向操作者侧倒流。

在第七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即使集尘通路22的流路面积变窄,也会减弱火花流A的势头,由此第七实施方式的引导部27可良好地适用于因切割作业而产生的火花流A的势头较强的切割机。

在图42和图43中示出了将第八实施方式的引导部28设置于集尘口20附近的集尘箱2的内部的结构。第八实施方式的引导部28具有一个引导壁部28a。引导壁部28a从集尘口20的下端部向下游弯曲成凸状。通过引导壁部28a的上表面,设置有向上侧呈凸形的曲面形状的引导面。

第八实施方式的引导部28的引导壁部28a具有曲面形状的引导面,因此与平面形状的引导面相比,能抑制从集尘口20流入的火花流A产生紊流。通过火花流A不会成为紊流而顺畅地流入集尘通路22,由此有效地减弱了流势。另外,通过集尘通路22由于曲面形状的引导壁部28a逐渐变窄,由此减弱火花流A的势头。并且,即使由于引导壁部28a的曲面形状和倾斜壁部36的倾斜,火花流A成为旋流,其势头也会减弱且被吹到引导壁部28a的后表面,从而可靠地抑制了向操作者侧的倒流。

第八实施方式的引导部28在切割机1是如锯机(tip sawcutter)那样,空气与火花一起大量飞溅的方式的切割机的情况下,在能防止火花流A的紊流且能更可靠地抑制火花的倒流这一点上,尤其有效。

在图44和图45中示出了具有第九实施方式的引导部38的集尘箱2。第九实施方式的引导部38具有多个(图中为六个)引导壁部38a。六个引导壁部38a具有在上下方向上较长的矩形平板形状。各引导壁部38a在遍及从集尘口20的下部到上部的高度方向的整个区域的范围内延伸。各引导壁部38a在遍及从集尘口20的右侧部到左侧部的左右方向上的整个区域的范围内,大致等间隔地配置。即,多个引导壁部38a被配置在集尘口20的彼此相向的侧部之间。据此,在上下方向上较长的间隙(狭缝)在左右方向上大致等间隔地配置在各引导壁部38a之间。

各引导壁部38a越到集尘通路22的内部越向右侧倾斜。因此,火花流A在流入集尘口20后立即向右侧拐弯。由于各引导壁部38a彼此平行地配置,因此虽然不是集尘通路22变窄的结构,但火花流A在通过左右宽度变窄的狭缝的阶段,流势变弱。

另外,如图45所示,通过各引导壁部38a而向右侧拐弯的火花流A吹到右侧的侧壁部31而成为逆时针旋转的旋流,由此其势头减弱。成为旋流的火花流A被吹到各引导壁部38a,由此抑制了向操作者侧的倒流。

在图46和图47中示出了第十实施方式的引导部39。第十实施方式的引导部39与在左右方向上等间隔地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较长的狭缝的第九实施方式的引导部38不同,其在上下方向上等间隔地形成有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狭缝。

第十实施方式的引导部39具有五个引导壁部39a。各引导壁部39a具有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矩形的平板形状,且以架设于集尘口20的右侧部和左侧部之间的方式而配置。另外,各引导壁部39a遍及从集尘口20的下部到上部的高度方向的整个区域而彼此大致等间隔地配置。即,多个引导壁部39a被配置在集尘口20的彼此相向的侧部之间。因此,在第十实施方式中,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狭缝通过各引导壁部39a而在上下方向上大致等间隔地配置。

各引导壁部39a越到集尘通路22的内部越向下侧倾斜。因此,火花流A在流入集尘口20后立即向下拐弯。由于各引导壁部39a彼此平行地配置,因此虽然不是集尘通路22变窄的结构,但火花流A在通过上下宽度变窄的狭缝的阶段,流势变弱。

另外,如图47所示,通过各引导壁部39a,向下拐弯的火花流A被吹到下侧的下壁部33或者凹进壁部34而成为向上的旋流,由此其势头减弱。成为向上的旋流的火花流A经由后壁部35和倾斜壁部36而被吹到各引导壁部39a的上表面,由此抑制了向操作者侧的倒流。

根据第九实施方式及第十实施方式的引导部38、39,在火花流A于集尘口20通过宽度较窄的狭缝的阶段,火花在短距离内对引导壁部38a、39a的碰撞次数增加。因此,能对火花流A的势头发挥较高的抑制效果。由此,在由于作业内容而导致火花的飞散比较激烈的情况下,通过设置具有第九实施方式或者第十实施方式的狭缝式的集尘口的集尘箱,能更可靠地抑制或防止火花向操作者侧倒流。

对于如上说明的第三~第十实施方式的集尘箱2而言,也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将用于使主体部15向上方摆动时的固定罩18进入的避让部设置在集尘口20的上部(上壁部32)。另外,优选避让部与主体部15的向下方的摆动动作联动,而被上滑动板43关闭。据此,在切割时避让部被堵塞,来防止火花经由避让部飞散。另外,消除了由于设置避让部而导致的防飞散效果降低的缺点。

另外,对于第三实施方式~第十实施方式的的集尘箱2,也能在底部设置排出口21。排出口21也可以设置在后壁部35或者其他部位。排出口除了是第一实施方式所例示的滑动开闭式结构之外,还可以是通过盖进行开闭的结构。

并且,第三实施方式~第十实施方式所例示的集尘箱2同样能应用第二实施方式所例示的遮蔽部件160、第一罩部件170和第二罩部件190。

可以对上面说明的各实施方式进一步施加变更来实施。例如,在主体部15中,在代替切割砂轮17而具有锯片的情况下,也可以同样地应用所例示的集尘箱2。另外,集尘箱2的材料不限于由板金制成,也可以由耐热树脂制成或两者的组合。

另外,第一罩部件170、第二罩部件190也可以用金属纤维等其他布料代替布。

[附图标记说明]

1:金工用固定式切割机(切割机);2:集尘箱;10:基座部;11:支承台;12:挡板;13:虎钳;14:摆动支轴;15:主体部;15a:摆动支承部;16:电动马达;16a:马达壳体;17:切割砂轮;18:固定罩;18a:可动罩;19:手柄部;19a:固定链条;19b:开关操作柄;19c:电源线;20:集尘口;21:排出口;22:集尘通路;22a:表示集尘通路的行进方向的直线;23:引导部(第三实施方式);23a:引导壁部;24:引导部(第四实施方式);24a:引导壁部;25:引导部(第五实施方式);25a:引导壁部;26:引导部(第六实施方式);26a:引导壁部;27:引导部(第七实施方式);27a:引导壁部;28:引导部(第八实施方式);28a:引导壁部;30:侧壁部(左侧);30a:上边;30b:前边;30c:下边;30d:凹进边;30e:底边;30f:后边;30g:倾斜边;30h:插入槽;31:侧壁部(右侧);31a:上边;31b:前边;31c:下边;31d:凹进边;31e:底边;31f:后边;31g:倾斜边;31h:内表面;32:上壁部;32a:避让部;32b:圆弧部;33:下壁部;34:凹进壁部;35:后壁部;36:倾斜壁部;37:引导壁部(第一实施方式);38:引导部(第九实施方式);38a:引导壁部;39:引导部(第十实施方式);39a:引导壁部;40:上引导件;41:避让部;41a:圆弧部;42:止挡件;42a:弹簧安装孔;43:上滑动板;44:弯折部;45:弹簧安装孔;46:拉伸弹簧;47:下引导件;48:下滑动板;49:弯折部;50:间隙;51:间隙;102:集尘箱(第二实施方式);103:辅助切屑收容部;131:集尘盒;131a:螺钉固定槽;131b:螺钉;131c:把手;138:辅助侧壁部;160:遮蔽部件;161:铰链部件;162:锁定部件;170:第一罩部件;171:主体部;172:第一铁板;173:第二铁板;174:第三铁板;175:第一磁铁;176:第二磁铁;177:第三磁铁;180:左侧部;181:右侧部;182:凸折部;183:凸折部;184:凹折部;185:凸折部;186:切入部;187:切入部;190:第二罩部件;191:第一铁板;192:第二铁板;193:磁铁;194:凹折部;202:集尘箱(现有技术);F:设置地板;A,a:火花流。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