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IDC机柜检测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一种IDC机柜检测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摘要

本发明涉及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IDC机柜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多个湿度传感器的多个湿度数据,并对多个所述湿度数据进行分析,生成分析结果;确认满足预设条件的第一湿度传感器以及获取第一湿度传感器的第一位置信息;获取与所述第一湿度传感器相邻的第二湿度传感器以及第三湿度传感器的位置信息;获取第一湿度传感器与第二湿度传感器的湿度相关程度,以及第一湿度传感器与第三湿度传感器的湿度相关程度;控制第一湿度传感器、第二湿度传感器以及第三湿度传感器处的除湿器和加湿器,分别执行除湿指令或加湿指令。本发明具有能使IDC机房以及IDC机柜精准加湿或除湿的特点。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32544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深圳市蓝波湾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218532.4

  • 发明设计人 罗茂华;胡忠亮;

    申请日2020-11-04

  • 分类号F24F11/38(20180101);F24F11/64(20180101);F24F11/70(20180101);H05K7/20(20060101);F24F110/10(20180101);F24F110/20(2018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科技园社区科智西路5号科苑西25栋610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9:49:27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IDC机柜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IDC一般是指互联网数据中心,为互联网内容提供商(ICP)、企业、媒体和各类网站提供大规模、高质量、安全可靠的专业化服务器托管、空间租用、网络批发带宽以及ASP、EC等业务,所以,机房中会有很多的服务器在运行,而服务器机房内的设备对环境的湿度要求很高。

IT类设备由众多芯片、元器件组成,这些元器件对静电都很敏感,不同的静电敏感器件受静电损伤的阈值电压不同,空气湿度较干燥时,工作人员工作、活动都可能产生静电电压,危害工作人员;空气湿度较湿时,会严重降低电路的可靠性,造成事故的发生。

目前的检测系统通过传感器检测到机房内潮湿或干燥的位置,并对其进行加湿、除湿操作,但由于机房是一个贯通的房间,对于某一位置进行湿度处理都可能造成其他位置湿度的改变,从而不能对机房以及IDC机柜进行精准加湿或除湿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IDC机柜检测方法、装置以及系统,具有精准对IDC机房以及IDC机柜进行精准加湿或除湿的特点。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IDC机柜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一种IDC机柜检测系统,本系统包括多个湿度传感器、多个除湿器以及多个加湿器,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多个湿度传感器的多个湿度数据,并对多个所述湿度数据进行分析,生成分析结果;

根据所述分析结果,确认满足预设条件的第一湿度传感器以及获取第一湿度传感器的第一位置信息;

根据第一湿度传感器的第一位置信息,获取与所述第一湿度传感器相邻的第二湿度传感器以及第三湿度传感器的位置信息;

获取第一湿度传感器与第二湿度传感器的第一湿度相关程度,以及第一湿度传感器与第三湿度传感器的第二湿度相关程度;

根据所述第一湿度相关程度和所述第二湿度相关程度,控制第一湿度传感器、第二湿度传感器以及第三湿度传感器处的除湿器和加湿器,分别执行除湿指令或加湿指令。

本发明通过对湿度数据进行分析,获取到需要进行湿度处理的第一位置信息,并通过第二湿度传感器、第三湿度传感器与第一湿度传感器的相关程度,控制第一湿度传感器、第二湿度传感器,以及第三湿度传感器处的加湿器、除湿器进行加湿或除湿指令,避免由于一个加湿器、除湿器进行操作影响相邻的区域过湿或过干燥的情况发生,从而保证加湿器、除湿器可以精准的对机房进行加湿或除湿操作。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湿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湿度传感器以及所述第三湿度传感器的设备信息,判断多个所述湿度传感器是否发生故障;

若发生故障,发送第一预警提示至移动终端以提醒管理人员进行及时处理。

通过获取多个湿度传感器的设备信息,判断第一湿度传感器、第二湿度传感器以及第三湿度传感器中是否有出现故障的湿度传感器,若发现有故障的湿度传感器,发送预警提示给相关人员进行处理,避免湿度传感器发生故障导致不能及时获取湿度数据,从而使机房没有及时的进行湿度处理,进而导致机房湿度过湿或过干燥,影响IDC机柜以及IDC机柜内的设备。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获取所述第一湿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湿度传感器,以及所述第三湿度传感器的设备信息,判断多个所述湿度传感器是否发生故障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湿度传感器、第二湿度传感器以及第三湿度传感器上传的湿度数据;

根据所述湿度数据,判断所述第一湿度传感器、第二湿度传感器,以及第三湿度传感器是否发生故障。

通过对第一湿度传感器、第二湿度传感器,以及第三湿度传感器上传的湿度数据进行分析,当上传的湿度数据有较大的差别或是错误数据,则可以判断为湿度传感器发生故障,避免获取到错误的湿度数据,加湿器、除湿器根据错误的数据进行湿度处理,从而导致机房内湿度过湿或过干燥,进而影响IDC机柜以及设备的正常运行。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处的所述加湿器以及所述除湿器的使用情况;

根据所述使用情况,发送第二预警提示至移动终端以提醒管理人员进行使用操作。

当加湿器或除湿器进行湿度处理的过程中,加湿器中的水可能随着加湿操作的进行而导致加湿器中的水用尽,除湿器中的除湿剂可能随着除湿的过程中用尽,当加湿器或除湿器中在需要处理的时候,进行第二预警提示,提示管理人员进行处理,避免加湿器以及除湿器不能正常加湿或除湿,进而影响IDC机房的湿度情况。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湿度相关程度和所述第二湿度相关程度,控制第一湿度传感器、第二湿度传感器,以及第三湿度传感器处的除湿器和加湿器,分别执行除湿指令或加湿指令之后包括:

获取第一位置信息处的所述除湿器、所述加湿器执行除湿或加湿指令前上传的第一操作数据;

获取第一位置信息处的所述除湿器、所述加湿器执行除湿或加湿指令后上传的第二操作数据;

根据所述第一操作数据以及所述第二操作数据,判断所述加湿器、所述除湿器是否发生故障;

若发生故障,则发送第三预警提示至移动终端以提示管理人员进行设备处理。

加湿或除湿指令前的第一操作数据与加湿或除湿操作后的第二操作数据进行对比,判断加湿器、除湿器是否发生了故障,若发生故障,发送第三预警提示管理人员进行相应处理,这样的方式避免加湿器、除湿器在需要进行加湿或除湿中不能及时进行加湿或除湿操作的情况发生。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湿度传感器的湿度历史数据,并根据所述湿度历史数据,生成湿度趋势数据;

根据所述湿度趋势数据,发送第四预警提示至移动终端以提醒管理人员进行预防措施。

通过获取湿度历史数据,对湿度历史数据进行分析,生成湿度趋势数据,当发现IDC机房的湿度趋势为可能会很潮湿或很干燥,则发送第四预警提示,提示管理人员进行预防,减少IDC机房出现过度潮湿或过度干燥的情况发生。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方法应用于一种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溢水报警器,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溢水报警器的上传的监测数据;

根据所述监测数据,发送第五预警提示至移动终端以提示管理人员进行突发情况处理。

IDC机房内安装有溢水报警器,并实时获取溢水报警器的监测数据,通过第五预警提示提示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理,避免IDC机房出现突发状况导致IDC机房内设备损坏不能正常运行。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IDC机柜检测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多个湿度传感器的多个湿度数据,并对多个所述湿度数据进行分析,生成分析结果;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分析结果,确认满足预设条件的第一湿度传感器以及获取第一湿度传感器的第一位置信息;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根据第一湿度传感器的第一位置信息,获取与所述第一湿度传感器相邻的第二湿度传感器以及第三湿度传感器的位置信息;

第四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湿度传感器与第二湿度传感器的湿度第一相关程度,以及第一湿度传感器与第三湿度传感器的湿度第二相关程度;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湿度相关程度和所述第二湿度相关程度,控制第一湿度传感器、第二湿度传感器以及第三湿度传感器处的除湿器和加湿器,分别执行除湿指令或加湿指令。

本装置通过第一获取模块对湿度数据进行分析,找到第一湿度传感器、第二湿度传感器以及第三湿度传感器的相关程度,通过相关程度,控制模块控制加湿器、除湿器进行加湿或者除湿的操作,避免出现由于一个加湿器、除湿器进行操作时,周边的湿度情况也受到影响,从而导致过度加湿以及过度除湿的情况发生。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模块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湿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湿度传感器,以及所述第三湿度传感器的设备信息,判断多个所述湿度传感器是否发生故障;

若发生故障,发送第一预警提示至移动终端以提醒管理人员进行及时处理。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获取多个所述湿度传感器的设备信息,判断多个所述湿度传感器是否发生故障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湿度传感器、第二湿度传感器以及第三湿度传感器上传的湿度数据;

根据所述湿度数据,判断所述第一湿度传感器、第二湿度传感器,以及第三湿度传感器是否发生故障。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模块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处的所述加湿器以及所述除湿器的使用情况;

根据所述使用情况,发送第二预警提示至移动终端以提醒管理人员进行使用操作。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湿度相关程度和所述第二湿度相关程度,控制第一湿度传感器、第二湿度传感器,以及第三湿度传感器处的除湿器和加湿器,分别执行除湿指令或加湿指令之后包括:

获取第一位置信息处的所述除湿器、所述加湿器执行除湿或加湿指令前上传的第一操作数据;

获取第一位置信息处的所述除湿器、所述加湿器执行除湿或加湿指令后上传的第二操作数据;

根据所述第一操作数据以及所述第二操作数据,判断所述加湿器或所述除湿器是否发生故障;

若发生故障,则发送第三预警提示至移动终端以提示管理人员进行设备处理。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模块包括:

获取第一湿度传感器的湿度历史数据,并根据所述湿度历史数据,生成湿度趋势数据;

根据所述湿度趋势数据,发送第四预警提示至移动终端以提醒管理人员进行预防措施。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装置应用于一种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溢水报警器,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所述溢水报警器的上传的监测数据;

根据所述监测数据,发送第五预警提示至移动终端以提示管理人员进行突发情况处理。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IDC机柜检测系统,包括:

第一获取装置,用于获取多个湿度传感器的多个湿度数据,并对多个所述湿度数据进行分析,生成分析结果;

第二获取装置,用于根据所述分析结果,确认满足预设条件的第一湿度传感器以及获取第一湿度传感器的第一位置信息;

第三获取装置,用于根据第一湿度传感器的第一位置信息,获取与所述第一湿度传感器相邻的第二湿度传感器以及第三湿度传感器的位置信息;

第四获取装置,用于获取第一湿度传感器与第二湿度传感器的湿度第一相关程度,以及第一湿度传感器与第三湿度传感器的第二湿度相关程度;

控制装置,根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湿度相关程度和所述第二湿度相关程度,控制第一湿度传感器、第二湿度传感器以及第三湿度传感器处的除湿器和加湿器,分别执行除湿指令或加湿指令。

第一获取装置对湿度数据进行分析,通过第三获取装置、第四获取装置找到第一湿度传感器、第二湿度传感器以及第三湿度传感器的相关程度,通过相关程度,控制装置控制加湿器、除湿器进行加湿或者除湿的操作,避免出现由于其中一个加湿器、除湿器进行操作时,周边的湿度情况也受到影响,从而导致过度加湿、除湿的情况发生。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湿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湿度传感器,以及所述第三湿度传感器的设备信息,判断多个所述湿度传感器是否发生故障;

若发生故障,发送第一预警提示至移动终端以提醒管理人员进行及时处理。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获取多个所述湿度传感器的设备信息,判断多个所述湿度传感器是否发生故障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湿度传感器、第二湿度传感器,以及第三湿度传感器上传的湿度数据;

根据所述湿度数据,判断所述第一湿度传感器、第二湿度传感器,以及第三湿度传感器是否发生故障。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处的所述加湿器以及所述除湿器的使用情况;

根据所述使用情况,发送第二预警提示至移动终端以提醒管理人员进行使用操作。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湿度相关程度和所述第二湿度相关程度,控制第一湿度传感器、第二湿度传感器,以及第三湿度传感器处的除湿器和加湿器,分别执行除湿指令或加湿指令之后包括:

获取第一位置信息处的所述除湿器、所述加湿器执行除湿或加湿指令前上传的第一操作数据;

获取第一位置信息处的所述除湿器、所述加湿器执行除湿或加湿指令后上传的第二操作数据;

根据所述第一操作数据以及所述第二操作数据,判断所述加湿器或所述除湿器是否发生故障;

若发生故障,则发送第三预警提示至移动终端以提示管理人员进行设备处理。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第一湿度传感器的湿度历史数据,并根据所述湿度历史数据,生成湿度趋势数据;

根据所述湿度趋势数据,发送第四预警提示至移动终端以提醒管理人员进行预防措施。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装置应用于一种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溢水报警器,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所述溢水报警器的上传的监测数据;

根据所述监测数据,发送第五预警提示至移动终端以提示管理人员进行突发情况处理。

另一方面,一种IDC机柜检测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能被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第一方面任一种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湿度数据,找到需要进行加湿或除湿的第一位置信息,并通过相邻的第二湿度传感器、第三湿度传感器与第一湿度传感器的相关性,控制加湿器、除湿器进行加湿或者除湿的情况发生,避免由于某一加湿器、除湿器进行加湿或除湿操作时,相邻的区域过度潮湿或过度干燥,通过本发明的方式,可以精准的对IDC机房进行精准加湿、除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一种IDC机柜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一种IDC机柜检测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3是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一种IDC机柜检测系统的示意图。

图中,21、第一获取模块;22、第二获取模块;23、第三获取模块;

24、第四获取模块;25、控制模块;31、第一获取装置;32、第二获取装置;33、第三获取装置;34、第四获取装置;35、控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IDC机柜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一种IDC机柜检测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多个湿度传感器、多个除湿器以及多个加湿器,其中多个湿度传感器分布在IDC机房墙体边缘处且间隔设置,每一个湿度传感器都对应一个加湿器以及除湿器,所述方法包括:

101、获取多个湿度传感器的多个湿度数据,并对多个湿度数据进行分析,生成分析结果;

102、根据分析结果,确认满足预设条件的第一湿度传感器,以及获取第一湿度传感器的第一位置信息;

103、根据第一湿度传感器的第一位置信息,获取与第一湿度传感器相邻的第二湿度传感器,以及第三湿度传感器的位置信息;

104、获取第一湿度传感器与第二湿度传感器的湿度第一相关程度,以及第一湿度传感器与第三湿度传感器的湿度第二相关程度;

105、根据所述第一湿度相关程度和所述第二湿度相关程度,控制第一湿度传感器、第二湿度传感器以及第三湿度传感器处的除湿器和加湿器,分别执行除湿指令或加湿指令。

本发明通过湿度数据,获取到需要湿度处理的第一位置信息,根据第一位置信息,获取到相邻的第二湿度传感器、第三湿度传感器与第一湿度传感器的相关程度,根据相关程度情况,第一位置信息的加湿器、除湿器进行加湿或者除湿操作,通过相关程度,加湿器以及除湿器进行相应的调节,避免出现由于第一位置信息处的加湿器或除湿器进行加湿或除湿操作时,造成相邻的湿度区域发生过湿或过干的情况发生,同时也能够达到精准加湿、除湿的效果。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步骤101获取多个湿度传感器的多个湿度数据,并对多个湿度数据进行分析,生成分析结果的过程可以为:

具体的,IDC机房内设有多个湿度传感器,多个湿度传感器沿IDC机房墙体边缘设置,每一个湿度传感器检测的区域为相互独立区域,获取多个湿度传感器的多个湿度数据;

将多个湿度数据与预设湿度数据进行对比,其中预设湿度数据包括标准干湿度、合理干度范围,以及合理湿度范围;

若湿度数据低于合理干度范围,则需要加湿器执行加湿指令;

若湿度数据高于合理湿度范围,则需要除湿器执行除湿指令;

若湿度数据在合理干度范围、合理湿度范围中的任意一个范围内,或是与标准干湿度相等,则不需要执行加湿指令以及除湿指令。

例如:标准湿度为55%,合理干度范围为40%-55%,合理湿度范围为55%-70%,若湿度数据为30%,则需要执行加湿指令,若湿度数据为80%,则需要执行除湿指令,若湿度数据为50%,则不要执行除湿或加湿指令。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步骤102根据分析结果,确认满足预设条件的第一湿度传感器,以及获取第一湿度传感器的第一位置信息可以为:

具体的,获取预设条件的第一湿度传感器,其中预设条件为湿度数据超过预设湿度范围;

以IDC机房的一个墙角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X轴、Y轴分别向其他两个墙角延伸,获取第一湿度传感器与X轴、Y轴的距离,并生成第一湿度传感器的坐标,即为第一位置信息。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步骤103根据第一湿度传感器的第一位置信息,获取与第一湿度传感器相邻的第二湿度传感器,以及第三湿度传感器的位置信息的过程可以为:

具体的,以预设距离为半径获取与第一位置信息相邻的第二湿度传感器以及第三湿度传感器;

若未能获取,更改预设距离为半径再次获取与第一位置信息相邻的第二湿度传感器以及第三湿度传感器。

例如第一湿度传感器的坐标为(6,0),预设距离为2,则以半径为2获取与该坐标相邻的第二湿度传感器、第三湿度传感器;

若获取不到第二湿度传感器、第三湿度传感器,则更改预设距离,将预设距离更改为3,以半径为3获取与该坐标相邻的第二湿度传感器、第三湿度传感器;

若获取到第二湿度传感器、第三湿度传感器,则第二湿度传感器的位置坐标为(4,0),第三湿度传感器的位置坐标为(8,0);

若第一位置信息的第一传感器为设置在墙角的第一湿度传感器,第一湿度传感器的坐标为(0,0),以半径为2获取与该坐标相邻的第二湿度传感器、第三湿度传感器,第二湿度传感器的坐标为(0,2),第三湿度传感器的坐标为(2,0)。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步骤104获取第一湿度传感器与第二湿度传感器的湿度第一相关程度,以及第一湿度传感器与第三湿度传感器的湿度第二相关程度的过程可以为:

具体的,将获取到的第二湿度传感器的预设距离设置为第一湿度传感器与第二湿度传感器的第一位置距离;

将获取到的第三湿度传感器的预设距离设置为第一湿度传感器与第三湿度传感器的第二位置距离;

根据第一位置距离以及第二位置距离获取预设相关程度,其中,预设相关程度与距离呈线性关系。

例如:第一湿度传感器的坐标为(0,0),第二湿度传感器的坐标为(0,2),第三湿度传感器的坐标为(3,0),则第一湿度传感器与第二湿度传感器的位置距离为2,第一湿度传感器与第二湿度传感器的位置距离为3,获取到位置距离为2的相关程度为5%,位置距离为3的相关程度为8%。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步骤105根据所述第一湿度相关程度和所述第二湿度相关程度,控制第一湿度传感器、第二湿度传感器以及第三湿度传感器处的除湿器和加湿器,分别执行除湿指令或加湿指令的过程可以为:

具体的,获取第一湿度传感器的湿度数据与标准干湿度的差值,即为第一位置信息处需要加湿以及除湿指令的湿度值;

获取第二湿度传感器湿度数据,以及第三湿度传感器的湿度数据;

根据第一湿度传感器与第二湿度传感器的位置距离,计算第二湿度传感器受第一湿度传感器加湿或除湿指令的第一相关程度后的湿度数据;

若第二湿度传感器的湿度数据不超过合理干度范围或合理湿度范围,则第一湿度传感器处的加湿器、除湿器执行加湿或除湿指令,第二湿度传感器处的加湿器、除湿器不执行加湿或除湿指令;

若第二湿度传感器的湿度数据超过合理干度范围或合理湿度范围,则第一湿度传感器处的加湿器、除湿器执行加湿或除湿指令,第二湿度传感器处的加湿器、除湿器执行加湿或除湿指令;

根据第一湿度传感器与第三湿度传感器的位置距离,计算第三湿度传感器受第一湿度传感器加湿或除湿指令的第二相关程度后的湿度数据;

若第三湿度传感器的湿度数据不超过合理干度范围或合理湿度范围,则第一湿度传感器处的加湿器、除湿器执行加湿或除湿指令,第三湿度传感器处的加湿器、除湿器不执行加湿或除湿指令;

若第三湿度传感器的湿度数据超过合理干度范围或合理湿度范围,则第一湿度传感器处的加湿器、除湿器执行加湿或除湿指令,第三湿度传感器处的加湿器、除湿器执行加湿或除湿指令;

例如:标准湿度为55%,第一湿度传感器获取的湿度数据为80%,第二湿度传感器获取的湿度数据为70%,第三湿度传感器获取的湿度数据为60%,第一湿度传感器与第二湿度传感器的预设距离是3,预设相关程度为8%,则第二湿度传感器获取的受第一湿度传感器相关程度后的湿度数据为70%-(80%-55%)*8%=68%,不超过合理湿度范围,第二湿度传感器处的除湿器不执行除湿指令;

第一湿度传感器与第三湿度传感器的预设距离是2,预设距离相关程度为5%,则第三湿度传感器获取的受第一湿度传感器相关程度后的湿度数据为60%-(80%-55%)*5%=58.75%,不超过合理湿度范围,第三湿度传感器不执行加湿指令;

同样第一湿度传感器的湿度数据超过合理干度范围,第二湿度传感器、第三湿度传感器不超过合理干度范围,均第一位置信息处的加湿器执行加湿指令,使第一位置信息的湿度达到标准干湿度,而第二湿度传感器、第三湿度传感器处的加湿器均不进行加湿指令;

同样第一湿度传感器获取的湿度数据、第二湿度传感器获取的湿度数据、第三湿度传感器获取的湿度数据均不超过合理干度范围、合理湿度范围,第一湿度传感器、第二湿度传感器,以及第三湿度传感器处的加湿器、除湿器均不执行加湿或除湿指令;

标准湿度为55%,第一湿度传感器获取的湿度数据为80%,第二湿度传感器获取的湿度数据为120%,第三湿度传感器获取的湿度数据为60%,第一湿度传感器与第二湿度传感器的预设距离是3,预设相关程度为8%,则第二湿度传感器获取的受第一湿度传感器相关程度后的湿度数据为90%-(90%-55%)*8%=87.2%,超过合理湿度范围,第二湿度传感器处的除湿器执行除湿指令,则需要除湿87.2%-55%=0.322,根据除湿器的单位时间除湿速率执行除湿指令;

第一湿度传感器与第三湿度传感器的预设距离是2,预设距离相关程度为5%,则第三湿度传感器获取的受第一湿度传感器相关程度后的湿度数据为60%-(90%-55%)*5%=58.25%,不超过合理湿度范围,第三湿度传感器不执行加湿指令;

同样第一湿度传感器获取的湿度数据、第二湿度传感器获取的湿度数据、第三湿度传感器获取的湿度数据若如上述湿度情况,可通过相同计算执行加湿指令。

对第一湿度传感器获取的湿度数据与第二湿度传感器获取的湿度数据以及第三湿度传感器获取的湿度数据进行计算,并通过计算结果的分析,控制第一湿度传感器处的加湿器、除湿器、第二湿度传感器处的加湿器、除湿器,第三湿度传感器处的加湿器、除湿器执行加湿或除湿指令,保证各个加湿器、除湿器可以根据湿度数据进行精准加湿或除湿,进而保证IDC机房内的湿度保持最佳状态。

优选的,判别第一湿度传感器、第二湿度传感器,以及第三湿度传感器是否发生故障的过程可以为:

201、获取第一湿度传感器、第二湿度传感器,以及第三湿度传感器的设备信息,判断多个湿度传感器是否发生故障;

具体的,获取第一湿度传感器、第二湿度传感器,以及第三湿度传感器的设备信息,其中设备信息用于指示设备运行状态;

若运行状态为正在运行,则第一湿度传感器、第二湿度传感器,以及第三湿度传感器未发生故障;

若运行状态为未运行,则第一湿度传感器、第二湿度传感器,以及第三湿度传感器中满足未运行状态的湿度传感器发生故障;

获取第一湿度传感器、第二湿度传感器,以及第三湿度传感器中发生故障的湿度传感器的位置信息,其中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湿度传感器、第二湿度传感器,以及第三湿度传感器的坐标。

第一湿度传感器、第二湿度传感器,以及第三湿度传感器在运行的时候实时显示运行状态,若监测到第一湿度传感器、第二湿度传感器,以及第三湿度传感器中出现未运行的湿度传感器,将会发送预警提示,提示管理人员及时进行处理,避免出现不能及时获取IDC机房的湿度数据,从而不能进行加湿、除湿操作,进而导致IDC机房湿度过湿或过干燥的情况发生。

可选的,获取第一湿度传感器、第二湿度传感器,以及第三湿度传感器上传的多个湿度数据;

若未获取到上传的湿度数据,则第一湿度传感器、第二湿度传感器,以及第三湿度传感器中满足未获取到上传的湿度数据的湿度传感器发生故障;

获取第一湿度传感器、第二湿度传感器,以及第三湿度传感器中发生故障的湿度传感器的位置信息,其中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湿度传感器、第二湿度传感器,以及第三湿度传感器的坐标。

第一湿度传感器、第二湿度传感器,以及第三湿度传感器在运行的时候实时上传湿度数据,若未获取到其中一个湿度传感器的湿度数据,将会发送预警提示,提示管理人员及时进行处理,避免出现不能及时获取IDC机房的湿度数据的情况发生,进而影响加湿器、除湿器执行加湿或除湿指令。

优选的,301、获取第一湿度传感器、第二湿度传感器,以及第三湿度传感器上传的湿度数据;

302、根据湿度数据,判断第一湿度传感器、第二湿度传感器,以及第三湿度传感器是否发生故障。

具体的,将第一湿度传感器上传的湿度数据、第二湿度传感器上传的湿度数据,以及第三湿度传感器上传的湿度数据进行对比;

分别计算第一湿度传感器、第二湿度传感器,以及第三湿度传感器中任意一个湿度传感器的湿度数据与其他湿度传感器的湿度数据的湿度差值;

若湿度差值不低于预设湿度差值范围中最低湿度阈值,且不高于预设湿度差值范围中最高湿度阈值,则未发生故障;

若湿度差值低于预设湿度差值范围中最低湿度阈值,或高于预设湿度差值范围中最高湿度阈值,则发生故障或发生突发情况;

获取第一湿度传感器、第二湿度传感器,以及第三湿度传感器中发生故障的湿度传感器的位置信息,其中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湿度传感器、第二湿度传感器,以及第三湿度传感器的坐标。

例如:第一湿度传感器的湿度数据为60%,第二湿度传感器的湿度数据为70%,第三湿度传感器湿度数据为20%,预设湿度差值范围为5%-10%;

以第一湿度传感器的湿度数据为例,计算第一湿度传感器的湿度数据与第二湿度传感器的湿度数据差值为10%,则第一湿度传感器、第二湿度传感器未发生故障;

计算第一湿度传感器的湿度数据与第三湿度传感器的湿度数据差值为40%,由于第一湿度传感器未发生故障,且40%未在5%-10%的范围内,故第三湿度传感器处发生故障或发生突发情况。

根据第一湿度传感器、第二湿度传感器,以及第三湿度传感器的湿度数据进行对比,若发现获取到的数据与周边的湿度数据有明显的变化,则该湿度传感器发生故障或发生突发情况,提示工作人员进行处理,保证可以精准的获取IDC机房中的湿度数据以及机房内的安全性。

202、若发生故障,发送第一预警提示至移动终端以提醒管理人员进行及时处理。

优选的,当加湿器、除湿器的使用情况监测的过程可以为:

401、获取第一位置信息处的加湿器以及除湿器的使用情况;

402、根据使用情况,发送第二预警提示至移动终端以提醒管理人员进行使用操作。

具体的,获取加湿器以及除湿器的总容量,以及加湿器以及除湿器的剩余容量;

计算加湿器以及除湿器的剩余容量在总容量内的占比;

若剩余容量低于总容量的10%,发送添加水量以及添加除湿剂的第二预警提示至移动终端;

若剩余容量为0,发送水量用尽,以及除湿剂用尽的第二预警提示至移动终端。

当在加湿器、除湿器执行加湿或除湿指令时,会实时监测加湿器内水量剩余情况、除湿器中除湿剂剩余情况,当发现剩余容量不足的情况发生,则预警提示工作人员进行及时添加水量以及除湿剂,避免IDC机房内湿度过湿或过干燥,而不能进行精准除湿活加湿的情况发生。

优选的,判断加湿器、除湿器是否发生故障的过程可以为:

501、获取第一位置信息处的除湿器、加湿器执行除湿或加湿指令前上传的第一操作数据;

具体的,获取预设时间内的第一湿度传感器上传的湿度数据,即为第一操作数据。

502、获取第一位置信息处的除湿器、加湿器执行除湿或加湿指令后上传的第二操作数据;

具体的,加湿器、除湿器执行加湿或除湿指令后,获取加湿器或除湿器的反馈提示,反馈提示用于指示加湿器、除湿器进行加湿或除湿完毕;

根据反馈提示,获取第一湿度传感器上传的湿度数据,即为第二操作数据。

503、根据第一操作数据以及第二操作数据,判断加湿器、除湿器是否发生故障;

具体的,将第一操作数据与第二操作数据进行对比,若第一操作数据与第二操作数据相同,则加湿器、除湿器发生故障;

若第二操作数据与上述正常执行加湿、除湿指令时的湿度数据的差值未在预设正常范围内,则加湿器、除湿器发生故障。

504、若发生故障,则发送第三预警提示至移动终端以提示管理人员进行设备处理。

当加湿器、除湿器执行完加湿或除湿操作后,将执行指令前的湿度数据与执行指令后的湿度数据进行对比,若发现指令执行前与指令执行后若无变化,则该加湿器、除湿器出现故障,或是执行后湿度数据未能使湿度传感器的湿度数据达到计算的合理干度范围、合理湿度范围,则加湿器、除湿器发生故障,这样的方式,通过加湿、除湿的效果判断加湿器、除湿器是否发生故障,保证加湿器、除湿器可以及时对IDC机房执行加湿或除湿指令。

优选的,第一湿度传感器进行预防措施的过程可以为:

601、获取第一湿度传感器的湿度历史数据,并根据湿度历史数据,生成湿度趋势数据;

具体的,获取预设时间内湿度历史数据,其中预设时间以年为单位;

获取工作人员输入的时间,并获取湿度历史数据中与工作人员输入的时间相同的湿度历史数据组成新的湿度历史数据,其中工作人员输入的时间可以为某一年,某一季度、某月、某日、某时间段以及某具体时间;

根据湿度历史数据,利用回归分析法,预测工作人员输入的时间的湿度趋势数据。

602、根据湿度趋势数据,发送第四预警提示至移动终端以提醒管理人员进行预防措施。

具体的,根据预测的湿度趋势数据,判断某一时间的湿度数据是否在合理干度范围以及合理湿度范围中任意一个范围之内;

若不在,则发送第四预警提示至移动终端。

获取第一湿度传感器的湿度历史数据,利用回归分析法将湿度历史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分析成湿度趋势数据,并根据湿度趋势数据进行相应的预警提示通知工作人员,使工作人员做好预防,防患于未然。

优选的,当IDC机房内出现突发状况进行的操作过程可以为:

获取溢水报警器的上传的监测数据,监测数据用于指示IDC机房内是否有水存在;

计算监测数据与预设监测数据的差值;

若为负数,则发送发送报警提示至移动终端以提示管理人员进行突发情况处理。

当IDC机房内出现漏水的现象发生,溢水报警器进行报警提示,使工作人员及时进行漏水处理,避免使IDC机房由于水量过多,导致IDC机柜以及服务器不能正常使用从而引起安全问题。

实施例二: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IDC机柜检测装置,一种IDC机柜检测装置2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21,用于获取多个湿度传感器的多个湿度数据,并对多个湿度数据进行分析,生成分析结果;

第二获取模块22,用于根据分析结果,确认满足预设条件的第一湿度传感器以及获取第一湿度传感器的第一位置信息;

第三获取模块23,用于根据第一湿度传感器的第一位置信息,获取与第一湿度传感器相邻的第二湿度传感器以及第三湿度传感器的位置信息;

第四获取模块24,用于获取第一湿度传感器与第二湿度传感器的第一湿度相关程度,以及第一湿度传感器与第三湿度传感器的第二湿度相关程度;

控制模块25,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湿度相关程度和所述第二湿度相关程度,控制第一湿度传感器、第二湿度传感器以及第三湿度传感器处的除湿器和加湿器,分别执行除湿指令或加湿指令。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模块包括:

获取第一湿度传感器、第二湿度传感器,以及第三湿度传感器的设备信息,判断多个湿度传感器是否发生故障;

若发生故障,发送第一预警提示至移动终端以提醒管理人员进行及时处理。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设置为,获取多个湿度传感器的设备信息,判断多个湿度传感器是否发生故障包括:

获取第一湿度传感器、第二湿度传感器,以及第三湿度传感器上传的湿度数据;

根据湿度数据,判断第一湿度传感器、第二湿度传感器,以及第三湿度传感器是否发生故障。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模块包括:

获取第一位置信息处的加湿器以及除湿器的使用情况;

根据使用情况,发送第二预警提示至移动终端以提醒管理人员进行使用操作。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根据所述第一湿度相关程度和所述第二湿度相关程度,控制第一湿度传感器、第二湿度传感器以及第三湿度传感器处的除湿器和加湿器,分别执行除湿指令或加湿指令之后包括:

获取第一位置信息处的除湿器、加湿器执行除湿或加湿指令前上传的第一操作数据;

获取第一位置信息处的除湿器、加湿器执行除湿或加湿指令后上传的第二操作数据;

根据第一操作数据以及第二操作数据,判断加湿器、除湿器是否发生故障;

若发生故障,则发送第三预警提示至移动终端以提示管理人员进行设备处理。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模块包括:

获取第一湿度传感器的湿度历史数据,并根据湿度历史数据,生成湿度趋势数据;

根据湿度趋势数据,发送第四预警提示至移动终端以提醒管理人员进行预防措施。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装置应用于一种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溢水报警器,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溢水报警器的上传的监测数据;

根据监测数据,发送第五预警提示至移动终端以提示管理人员进行突发情况处理。

实施例三: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IDC机柜检测系统,该系统包括:

第一获取装置31,用于获取多个湿度传感器的多个湿度数据,并对多个湿度数据进行分析,生成分析结果;

第二获取装置32,用于根据分析结果,确认满足预设条件的第一湿度传感器以及获取第一湿度传感器的第一位置信息;

第三获取装置33,用于根据第一湿度传感器的第一位置信息,获取与第一湿度传感器相邻的第二湿度传感器以及第三湿度传感器的位置信息;

第四获取装置34,用于获取第一湿度传感器与第二湿度传感器的第一湿度相关程度,以及第一湿度传感器与第三湿度传感器的第二湿度相关程度;

控制装置35,根根据所述第一湿度相关程度和所述第二湿度相关程度,控制第一湿度传感器、第二湿度传感器以及第三湿度传感器处的除湿器和加湿器,分别执行除湿指令或加湿指令。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第一湿度传感器、第二湿度传感器、第三湿度传感器的设备信息,判断多个湿度传感器是否发生故障;

若发生故障,发送第一预警提示至移动终端以提醒管理人员进行及时处理。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设置为,获取多个湿度传感器的设备信息,判断多个湿度传感器是否发生故障包括:

获取第一湿度传感器、第二湿度传感器、第三湿度传感器上传的湿度数据;

根据湿度数据,判断第一湿度传感器、第二湿度传感器,以及第三湿度传感器是否发生故障。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第一位置信息处的加湿器以及除湿器的使用情况;

根据使用情况,发送第二预警提示至移动终端以提醒管理人员进行使用操作。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根据所述第一湿度相关程度和所述第二湿度相关程度,控制第一湿度传感器、第二湿度传感器以及第三湿度传感器处的除湿器和加湿器,分别执行除湿指令或加湿指令之后包括:

获取第一位置信息处的除湿器、加湿器执行除湿或加湿指令前上传的第一操作数据;

获取第一位置信息处的除湿器、加湿器执行除湿或加湿指令后上传的第二操作数据;

根据第一操作数据以及第二操作数据,判断加湿器、除湿器是否发生故障;

若发生故障,则发送第三预警提示至移动终端以提示管理人员进行设备处理。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第一湿度传感器的湿度历史数据,并根据湿度历史数据,生成湿度趋势数据;

根据湿度趋势数据,发送第四预警提示至移动终端以提醒管理人员进行预防措施。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装置应用于一种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溢水报警器,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溢水报警器的上传的监测数据;

根据监测数据,发送第五预警提示至移动终端以提示管理人员进行突发情况处理。

实施例四: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IDC机柜检测装置,该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上述实施例任一步骤的计算机程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另外,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如无特殊说明,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