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注液结构及雾化器、电子烟

注液结构及雾化器、电子烟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注液结构,所述注液结构包括固定套以及相对所述固定套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固定套内的注液套,所述固定套上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注液套上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固定套设置有进液口及泄压口,所述注液套上设置有注液口,所述注液口与所述第二开口相连通,所述注液套可同时封闭所述进液口及所述泄压口,活动所述注液套使得所述进液口与所述注液口连通,同时所述泄压口被打开,烟液可从所述第二开口进入所述注液套内,并经过所述注液口、所述进液口流出至所述固定套外,空气可从所述泄压口进入所述固定套内并从所述第一开口或所述第二开口流出至外界大气。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带有该注液结构的雾化器及带有该雾化器的电子烟。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31504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常州市派腾电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910694837.3

  • 发明设计人 邱伟华;钟凌添;

    申请日2019-07-30

  • 分类号A24F40/48(20200101);A24F40/40(20200101);A24F40/10(20200101);

  • 代理机构32328 常州智慧腾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曹军

  • 地址 213022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府琛花园2幢605室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9:47:53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拟吸烟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注液结构及雾化器、电子烟。

背景技术

电子烟又称虚拟香烟、电子烟雾化器,电子烟作为香烟的替代品使用,多用于戒烟,电子烟具有与香烟相似的外观和味道,被越来越多的大众所喜爱。

电子烟的核心部件为雾化器,雾化器通常包括储液腔以及设置在储液腔内的雾化头,储液腔用于存储烟液,使用时,雾化头通电产热后加热烟液,使烟液雾化生成烟雾,烟雾供用户吸食。当储液腔内的烟液用尽或者接近用尽时,需要向储液腔内注入烟液。目前,市面上的电子烟在注液时,一般是先拆除封闭在储液腔一端的端盖后再进行注液,操作比较繁琐,且在注液过程中储液腔内的压力相较于外界大气较高,不利于烟液进入至储液腔内,导致注液困难。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方便注液操作的注液结构;

还有必要提供一种带有该注液结构的雾化器;

更有必要提供一种带有该雾化器的电子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注液结构,所述注液结构包括固定套以及相对所述固定套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固定套内的注液套,所述固定套上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注液套上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固定套设置有进液口及泄压口,所述注液套上设置有注液口,所述注液口与所述第二开口相连通,所述注液套可同时密闭所述进液口及所述泄压口,活动所述注液套使得所述进液口与所述注液口连通,同时所述泄压口被打开,烟液可从所述第二开口进入所述注液套内,并经过所述注液口、所述进液口流出至所述固定套外,空气可从所述泄压口进入所述固定套内并从所述第一开口或所述第二开口流出至外界大气。

进一步地,所述注液套上还开设有排气口,所述进液口及所述泄压口均设置在所述固定套的侧壁上,所述注液口及所述排气口均设置在所述注液套的侧壁上,所述注液套的外壁与所述固定套的内壁相贴合,所述注液套相对所述固定套沿所述固定套的轴向可滑动和/或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注液套相对所述固定套沿所述固定套的轴向可滑动,所述注液结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收容于所述固定套的空腔内,所述弹性件沿所述注液套的滑动方向可伸缩地设置在所述固定套与所述注液套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套包括外套,所述注液套包括注液管和密封套,所述外套套设在所述密封套的外部且相对所述密封套可滑动,所述注液套套设在所述注液管的外部,所述进液口设置在所述外套的侧壁上,所述注液管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注液口,所述密封套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注液口,所述注液口由所述第一注液口及所述第二注液口共同构成,所述第二注液口与所述第一注液口及所述进液口均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泄压口设置在所述外套的侧壁上,所述排气口设置在所述密封套的侧壁上,且所述排气口贯通所述密封套的上端面,所述注液管的内腔形成与所述注液口连通的注液通道,所述外套的内壁与所述注液管的外壁之间夹设的空间构成与所述排气口连通的排气通道,所述注液通道与所述排气通道相互隔离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套还包括端盖,所述端盖设于所述外套的一端,所述注液套上设置有限位柱,所述端盖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柱在所述注液套的带动下可滑动地穿设在所述限位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注液套的一端延伸形成有安装套,所述安装套的侧壁上开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缺槽,所述缺槽贯通所述注液套的内、外侧壁以及远离所述注液套一端的端面,所述限位柱由所述安装套上位于两个所述缺槽之间的部分构成。

一种雾化器,所述雾化器包括储液件以及前述任一项所述的注液结构,所述储液件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固定套穿设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储液件内设置有储液腔,所述进液口和所述泄压口均与所述储液腔连通。

一种电子烟,所述电子烟包括上述的雾化器。

进一步地,所述电子烟还包括电源装置,所述电源装置包括电池壳和收容于所述电池壳内的电池,所述电池壳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储液件的一端并遮蔽所述注液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注液结构、雾化器或电子烟,活动注液套,能够使得注液套同时封闭进液口及泄压口,或者能够使得注液口与进液口对位连通,从而使得烟液可从第二开口进入注液套内,并经过注液口、进液口流出至固定套外,当注液口与进液口对位连通的同时泄压口被打开,从而使得固定套内和固定套外的空气通过泄压口气体连通,操作简单且容易注液;而当注液完成后,活动注液套至同时封闭进液口及泄压口,进而封闭储液腔,有效防止烟液泄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未注液状态下);

图2是图1所示雾化器的另一结构示意图(注液状态下);

图3是图1所示雾化器中注液结构的立体图(进液口被封闭状态);

图4是图3所示注液结构的爆炸图;

图5是图3所示注液结构的剖视图;

图6是图3所示注液结构的另一剖视图(相对图5旋转90°);

图7是图1所示雾化器中注液结构的另一立体图(进液口与注液口连通状态);

图8是图7所示注液结构的剖视图;

图9是图7所示注液结构的另一剖视图(相对图8旋转90°);

图10是带有图1所示雾化器的电子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零部件名称及编号分别为:

雾化器100 储液件10 储液腔101

外壳11 底座12 安装孔121

通气管111 进气孔122 注液结构20

固定套21 进液口211 泄压口212

限位槽213 外套214 端盖215

排气通道210 注液套22 注液口221

排气口222 缺槽223 限位柱224

抵持缘225 注液管226 密封套227

注液通道220 第一注液口2211 第二注液口2212

限位凸缘2261 限位凹槽2271 弹性件23

密封件30 雾化头40 雾化管41

雾化腔410 进液孔411 第一电极柱50

第二电极柱60 电池壳31 电池32

第一开口201 第二开口202 安装套228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说明。此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请参阅图1、图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烟,该电子烟包括雾化器100以及与该雾化器100电性连接的电源装置,使用时,所述电源装置向雾化器100供电,使得存储于雾化器100内的烟液雾化生成烟雾,烟雾供用户吸食。

请参阅图1、图5、图6、图8及图9,雾化器100包括储液件10以及安装在储液件10上的注液结构20,储液件10内设置有储液腔101,储液腔101用于存储烟液,注液结构20包括穿设在所述储液件10上的固定套21以及相对固定套21可活动地设置在固定套21内的注液套22,固定套21上设置有第一开口201,注液套22上设置有第二开口202,第一开口210和第二开口202均与外界大气连通,固定套21的一端伸入至储液腔101内,且固定套21上伸入至储液腔101内的部分设置有进液口211及泄压口212,进液口211和泄压口212均与储液腔101相连通,注液套22上设置有注液口221及排气口222,注液口221和排气口222均与外界大气相连通,注液口221与进液口211对应设置,排气口222与泄压口212对应设置,操作注液套22,能够使得注液套22同时封闭进液口211及泄压口212,此时,储液腔101内的烟液无法经由注液套22的开口流出,或者能够使得注液口221与进液口211连通,从而使得烟液可从第二开口202进入注液套22内,并经过注液口221、进液口211流出至固定套21外,当注液口221与进液口211对位连通的同时,泄压口212被打开,所述泄压口212与所述第一开口201和/或所述第二开口202相连通,从而使得固定套21内和固定套21外的空气通过泄压口212气体连通,此时空气可从所述泄压口212进入固定套21内并从所述第一开口201或所述第二开口202流出至外界大气。

当储液腔101内的烟液用尽或者接近用尽时,相对固定套21活动注液套22,使得注液口221与进液口211对位连通的同时,排气口222与泄压口212对位连通,此时用户可进行注液操作,注液过程中,烟液依次经由第二开口202、注液套22的内腔、注液口221及进液口211进入至储液腔101内,同时,储液腔101内的气体依次经由泄压口212、排气口222及第一开口201排出至外界大气中,操作简单且容易注液。当注液完成后,解除对注液套22的操作或者相对固定套21活动注液套22,使得注液套22同时封闭进液口211及泄压口212,此时,储液腔101被封闭,储液腔101内的烟液无法泄漏,用户无法进行注液操作。

在一个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注液套22的的排气口222贯通注液套22的侧壁,,所述排气口222与第二开口202连通,当注液口221与进液口211对位连通的同时,泄压口212被打开,储液腔101内的空气依次经过泄压口212、排气口222、第一开口201和/或第二开口202,最后排出注液结构20外。可以理解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注液套22的外径与第一开口201的内径相匹配,从而使得注液套22与第一开口201之间封闭,当活动注液套22使得泄压口212被打开时,储液腔101内的空气依次经过泄压口212、排气口222、第二开口202,最后排出注液结构20外。在一个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当注液套22被操作时,例如向远离第二开口202的方向按压,注液套22的顶端收容于固定套21内,注液套22的顶端与固定套21的第一开口201的内壁之间形成间隙,此时,第一开口201与第二开口202相连通,当泄压口212被打开时,储液腔101内的空气经过泄压口212、再经过第一开口201,最后排出注液结构20外,同时储液腔101内的空气还经过泄压口212、排气口222、第二开口202,最后排出注液结构20外。在一个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注液套22的外径与第一开口201的内径不相匹配,从而使得注液套22与第一开口201之间留有空隙,则储液腔101内的空气经过泄压口212、再经过第一开口201,最后排出注液结构20外,同时储液腔101内的空气还经过泄压口212、排气口222、第二开口202,最后排出注液结构20外。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固定套21大致呈上端具有开口的中空筒状结构,第一开口201由固定套21的上端开口形成,注液套22大致呈上端具有开口的中空筒状结构,第二开口202由注液套22的上端开口形成。固定套21与注液套22同轴设置,注液套22相对固定套21沿固定套21的轴向可滑动,注液套22的外壁与固定套21的内壁相贴合,以实现二者间的滑动密封连接作用,防止烟液及气体由注液套22与固定套21之间泄漏。进液口211及泄压口212均设置在固定套21的侧壁上,注液口221及排气口222均设置在注液套22的侧壁上。使用时,相对固定套21滑动注液套22,使得注液口221与进液口211对位连通的同时,排气口222与泄压口212对位连通,或者,使得注液套22同时封闭进液口211及泄压口212。需要说明的是,滑动注液套22时,注液口221与进液口211于轴向上相互靠近或远离,排气口222与泄压口212于轴向上相互靠近或远离。

本实施方式中,进液口211具有两个,两个进液口211相对设置在固定套21的侧壁上,进液口211和固定套21的中轴线之间沿径向的连线与泄压口212和固定套21的中轴线之间的沿径向的连线错开90°设置。相应的,注液口221也具有两个,两个注液口221相对设置在注液套22的侧壁上,其中,一个注液口221与一个进液口211对应设置。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注液结构20还包括弹性件23,弹性件23沿注液套22的滑动方向可伸缩地设置在固定套21的空腔内,且弹性件23的一端与固定套21的底壁相抵持,弹性件23的另一端与注液套22的底壁相抵持,即,弹性件23沿注液套22的滑动方向可伸缩地设置在固定套21与注液套22之间。请参阅图8、图9,当需要注液操作时,向下按压注液套22,注液套22压缩弹性件23向下滑动,当滑动至注液口221与进液口211对位连通的同时,排气口222与泄压口212对位连通时,用户可进行注液操作。请参阅图5、图6,当注液完成后,解除对注液套22的按压作用,注液套22便在弹性件23的弹力作用下自动复位,使得注液套22同时封闭进液口211及泄压口212,进而再次封闭储液腔101。需要说明的是,当注液套22处于未被按压状态时,注液套22的上端延伸至固定套21的外部,以方便用户对注液套22上露出至固定套21外部的部分进行按压操作。

通过设置弹性件23,在注液完成后,注液套22能够自动复位,无需用户手动活动注液套22便可实现对储液腔101的再次封闭作用,操作简单、便捷,同时也能够避免注液套22轻易被按压而导致储液腔101被误打开。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弹性件23为弹簧,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弹性件23还可以是诸如不锈钢弹片或铜制弹片等具有弹性和刚性的元件,此处不做限定。

另外,请参阅图4,注液套22的下端面的边缘处沿注液套22的轴向向下延伸形成有安装套228,所述安装套228的下端开口设置,弹性件23收容于所述安装套228的内部。所述安装套228的侧壁上开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缺槽223,缺槽223贯通注液套22的内、外侧壁以及下端面,所述安装套228上位于两个缺槽223之间的部分构成限位柱224。固定套21的底壁上对应限位柱224开设有限位槽213,安装时,限位柱224的下端穿设在限位槽213内,且能够在注液套22的带动下于限位槽213内轴向移动。

通过限位柱224与限位槽213之间的配合关系,一方面,由于限位柱224穿设在限位槽213内,使得注液套22无法相对固定套21转动,进而避免因注液套22转动而使进液口211与注液口221之间以及泄压口212与排气口222之间的位置关系无法对应。另一方面,对进液口211与注液口221之间以及泄压口212与排气口222之间的对位关系起到参照作用,即当限位柱224穿设在限位槽213内时,通过轴向滑动注液套22势必能够保证进液口211与注液口221对位连通的同时,泄压口212与排气口222对位连通,方便用户安装。另外,限位柱224与限位槽213的具体数量及形状不做限定,只需满足限位柱224设置在注液套22上且能够在注液套22的带动下于限位槽213内轴向移动而无法周向转动即可。

为了避免注液套22经由固定套21的上端开口被取出,限位柱224的下端向外延伸形成有抵持缘225,抵持缘225能够与固定套21的下端面相抵持,从而避免注液套22与固定套21相脱离。

请参阅图2、图5,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固定套21包括外套214和端盖215,端盖215设于外套214的一端,外套214大致呈两端贯通的筒状结构,具体地,第一开口201由外套214的上端开口形成,外套214的一端伸入至储液腔101内,端盖215连接在外套214上伸入至储液腔101内的一端。具体地,进液口211及泄压口212均设置在外套214的侧壁上,限位槽213设置在端盖215上。另外,端盖215与外套214之间可通过插接、螺纹连接或卡接等可拆卸的方式连接,此处不做限定。

注液套22包括注液管226和密封套227,注液管226大致呈上端具有开口的中空筒状结构,密封套227的两端相贯通,密封套227套设在注液管226的外部,其中,第二开口202由注液管226的上端开口形成。具体地,限位柱224设置在注液管226的下端面上。注液管226的侧壁上开设有连通注液管226的空腔的第一注液口2211,密封套227的侧壁上对应第一注液口2211开设有第二注液口2212,排气口222设置在密封套227的侧壁上,且排气口222贯通密封套227的上端面。当密封套227与注液管226安装到位时,第一注液口2211与第二注液口2212对位连通,其中,注液口221由第一注液口2211及第二注液口2212共同构成。

当注液套22安装在固定套21的内部时,密封套227的外壁与外套214的内壁相贴合,此时,密封套227夹设在外套214与注液管226之间,且密封套227相对外壳214可滑动,滑动注液套22时,能够使得进液口211与第二注液口2212对位连通的同时,泄压口212与排气口222对位连通,或者使得密封套227同时封闭进液口211及泄压口212。此外,密封套227由硅胶或橡胶等密封材料制成,以提升密封性,防止气体及烟液经由密封套227与外套214之间以及密封套227与注液管226之间泄漏,而且,提升了用户活动注液套22时的操作手感。需要说明的是,密封套227与外套214之间具有一定的摩擦力,使得当密封套227活动到位时,密封套227可相对外套214相对固定,防止密封套227相对外套214轻易活动。

为了防止注液管226和密封套227相脱离,注液管226的外壁上沿注液管226的径向向外凸设形成有限位凸缘2261,密封套227的内壁上沿密封套227的径向向内凹陷形成有限位凹槽2271,限位凸起2261与限位凹槽2271相配合,保证了注液管226和密封套227二者间相对固定。

请参阅图8、图9,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注液管226的内腔形成与注液口221及第二开口202均连通的注液通道220,外套214的内壁与注液管226的外壁之间夹设的空间构成排气通道210,排气通道210与排气口222及第一开口201均相连通,且排气通道210与注液通道220相互隔离设置。用户注液操作时,烟液由注液通道220进入(图8中箭头所指方向即为烟液进入方向),注液过程中储液腔101内的气体由排气通道210排出(图9中箭头所指方向即为气体排出方向),由于排气通道210与注液通道220相互隔离设置,使得注入的烟液以及排出的气体之间不会相互影响,增强了注液效果。

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弹性件23还可以省略,注液套22相对固定套21可转动,此时,通过转动注液套22,使得注液口221与进液口211对位连通的同时,排气口222与泄压口212对位连通,或者,使得注液套22同时封闭进液口211及泄压口212。需要说明的是,转动注液套22时,注液口221与进液口211于周向上相互靠近或远离,排气口222与泄压口212于周向上相互靠近或远离。还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注液套22相对固定套21可同时滑动和转动,使用时,以滑动和转动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活动注液套22,从而使得注液口221与进液口211对位连通的同时,排气口222与泄压口212对位连通,或者,使得注液套22同时封闭进液口211及泄压口212。如此,注液套22的活动方式不做限定,只需满足当注液时,活动注液套22可使得注液口221与进液口211对位连通的同时,排气口222与泄压口212对位连通,且在注液结束后,活动注液套22可使得注液套22同时封闭进液口211及泄压口212即可。

可以理解地,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排气口222还可以省略,注液套22的外径与第一开口201的内径不相匹配,从而使得注液套22与第一开口201之间留有间隙,当用户活动注液套22至注液位置时,储液腔101内的空气通过泄压口212后直接从第一开口201流出。

组装注液结构20时,遵循以下步骤:a,将密封套227套设在注液管226的外部,使第一注液口2211和第二注液口2212对位连通;b,将注液管226和密封套227组成的组件(即,注液套22)从外壳214的下端开口安装至外壳214的内部,并将弹性件23装入所述安装套228内;c,将限位柱224穿过限位槽213后,端盖215与外壳214的下端连接,此时,注液结构20组装完成。

请再次参阅图1、图2,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储液件10包括外壳11和底座12,外壳11大致呈一端具有开口的中空筒状结构,底座12安装在外壳11的开口端,储液腔101由底座12与外壳11之间围设的空间构成。底座12上开设有安装孔121,注液结构20的固定套21穿设在安装孔121内,从而实现注液结构20与储液件10之间的连接关系,注液结构20与储液件10之间可通过插接、螺纹连接、卡接等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注液结构20还可以安装在储液件10的其他位置上,例如,外壳11的侧壁上或外壳11远离底座12的一端,此处不做限定。另外,为方便注液,需要将烟弹100调整至注液套22的开口端处于上方的位置,使得烟液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流入至储液腔101内。

另外,雾化器100还包括密封件30,密封件30收容于外壳11的开口端内,密封件30的外壁与外壳11的内壁相抵持,从而提升储液腔101的密封性,防止烟液泄漏。密封件30由硅胶或橡胶等密封材料制成。

雾化器100还包括雾化头40,雾化头40收容于储液腔101内。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雾化头40包括具有雾化腔410的雾化管41以及收容于雾化腔410内的发热结构,发热结构用于吸收并加热烟液。雾化腔410由雾化管41的内腔形成,雾化管41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液孔411,进液孔411与储液腔101及雾化腔410均连通。使用时,储液腔101内的烟液经由进液孔411进入至雾化腔410内进而与发热结构接触,烟液在发热结构的加热作用下生成烟雾。发热结构包括相互接触的吸液件和发热件,所述吸液件用于吸收烟液,所述发热件用于加热吸液件上的烟液。所述吸液件包括但不限于棉花、纤维绳、多孔陶瓷、多孔石墨或泡沫金属,所述发热件包括但不限于发热丝、发热片或发热筒。

外壳11远离底座12的一端朝向底座12的方向延伸形成有通气管111,通气管111为中空的管状结构,通气管111贯通外壳11的外壁。雾化管41的一端与密封件30连接,雾化管41的另一端与通气管111连接,且雾化腔410与通气管111的内腔相连通,底座12上开设有进气孔122,进气孔122与雾化腔410相连通。用户抽吸操作时,外部气体经由进气孔122进入至雾化腔410内并与烟雾混合,混合后的气体通过通气管111的内腔后进入至用户口中。

雾化器100还包括第一电极柱50和第二电极柱60,第一电极柱50及第二电极柱60均穿设在底座12上,其中,第一电极柱50与所述发热结构的一个引脚电性连接,第二电极柱60与所述发热结构的另一个引脚电性连接。使用时,第一电极柱50与所述电源装置的正、负极中的一个电极电性连接,第二电极柱60与所述电源装置的正、负极中的另一个电极电性连接,从而实现所述电源装置向所述发热结构供电的功能。

请参阅图10,所述电源装置包括电池壳31和收容于电池壳31内的电池32,电池32向所述发热结构供电,电池壳31与储液件10连接,从而实现电源装置与雾化器100的连接关系。电源装置与雾化器100之间可通过卡接、插接、磁性连接或螺纹连接等可拆卸的方式连接,此处不做限定。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电池壳连接在储液件10的一端并遮蔽注液结构20,如此,当需要注液操作时,需先从储液件10上把电池壳拆卸下来,使得注液结构20暴露出来后才可进行注液操作,防止儿童轻易操作注液结构20而发生接触甚至误食烟液的情况发生,起到了安全防护功能。

本发明提供的注液结构20,相对固定套21活动注液套22,活动注液套22,能够使得注液套22同时封闭进液口211及泄压口212,此时,储液腔101内的烟液无法经由注液套22的开口流出,有效防止烟液泄漏;或者能够使得注液口221与进液口211对位连通,从而使得烟液可从第二开口202进入注液套22内,并经过注液口221、进液口211流出至固定套21外,当注液口221与进液口211对位连通的同时,泄压口212被打开,从而使得固定套21内和固定套21外的空气通过泄压口212气体连通,操作简单且容易注液。

本发明提供的雾化器100及电子烟,因其具有上述注液结构20全部的技术特征,故具有与上述注液结构20相同的技术效果。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的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