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用于直升机发动机和主桨叶维修的便携式机身吊挂

一种用于直升机发动机和主桨叶维修的便携式机身吊挂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直升机发动机和主桨叶维修的便携式机身吊挂,包括支撑平台、旋转轴机构、吊臂组件、调节机构、起吊机构,所述旋转轴机构包括一转轴,所述转轴与支撑平台可转动连接,所述吊臂组件与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一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一端与转轴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吊臂组件固定连接,所述起吊机构与转轴连接。本发明吊挂可直接安装在直升机上,结构简单,可折叠,轻质便携,具有可旋转和调节高度的双重调节功能,能实现一定范围内的高度、角度调节,调节稳定、快速,特别适用于直升机发动机、主桨叶等位于机身中部大部件的维修,能提高拆卸和安装直升机发动机和主桨叶的效率,减少工作量。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29926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刘旭;

    申请/专利号CN202011320087.2

  • 发明设计人 刘旭;王海东;王莉;

    申请日2020-11-23

  • 分类号B66C23/16(20060101);B66C23/06(20060101);B66C23/78(20060101);B64F5/40(20170101);

  • 代理机构37236 青岛致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苗颖

  • 地址 266041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领秀珊瑚湾31-206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9:47:53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直升机维修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直升机发动机和主桨叶维修的便携式机身吊挂。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直升机发动机和主桨叶的维修通常采用将直升机移进带有桁吊的机库或借助地面吊车的方式开展,尚无能安装在直升机机身上,便于直升机位于野外环境或舰船上,对发动机和主桨叶等机身中部大部件维修的便携式机身吊挂装置。现有的起吊装置大多存在不能实现吊臂旋转、不能折叠、操作不便、不便携且装备笨重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直升机发动机和主桨叶维修的便携式机身吊挂,克服目前没有专门用于直升机野外维修或在舰船上维修的吊挂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直升机发动机和主桨叶维修的便携式机身吊挂,包括支撑平台、旋转轴机构、吊臂组件、调节机构、起吊机构,所述旋转轴机构包括一转轴,所述转轴与支撑平台可转动连接,所述吊臂组件与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一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一端与转轴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吊臂组件固定连接,所述起吊机构与转轴连接。

优选的,所述旋转轴机构还包括轴承、防倾覆法兰、定距套,所述防倾覆法兰固定在转轴上,所述定距套、轴承设置在防倾覆法兰和支撑平台之间,所述防倾覆法兰、定距套、轴承、支撑平台同轴装配,且转轴依次穿过防倾覆法兰、定距套、轴承、支撑平台。

优选的,还包括尼龙垫圈,所述尼龙垫圈设置在支撑平台与防倾覆法兰接触面。

优选的,所述旋转轴机构还包括弹簧销,所述支撑平台上开有两个定位孔,所述防倾覆法兰上开有销轴孔,所述弹簧销穿过销轴孔、定位孔连接防倾覆法兰。

优选的,所述吊臂组件包括吊臂、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所述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分别与转轴可转动连接,且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和转轴可围成三角形,所述吊臂与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铰接。

优选的,所述吊臂组件还包括第一卡箍、第二卡箍,所述第一卡箍、第二卡箍固定在转轴上,所述第一支撑臂与第一卡箍铰接,所述第二支撑臂与第二卡箍铰接。

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第三卡箍,所述第三卡箍固定在转轴上,所述调节杆一端与第三卡箍铰接。

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旋转轴、U型卡,所述U型卡与调节杆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吊臂卡在U型卡内并通过旋转轴与U型卡固定。

优选的,所述吊臂的端部固定有滑轮。

优选的,所述起吊机构采用手扳葫芦,所述手扳葫芦固定在转轴上,所述手扳葫芦的缆索绕过吊臂滑轮。

优选的,所述支撑平台具有三个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底部设置有螺纹过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吊挂可直接安装在直升机上,结构简单,可折叠,轻质便携,具有可旋转和调节高度的双重调节功能,能实现一定范围内的高度、角度调节,调节稳定、快速,特别适用于直升机发动机、主桨叶等位于机身中部大部件的维修,能提高拆卸和安装直升机发动机和主桨叶的效率,减少工作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用于直升机发动机和主桨叶维修的便携式机身吊挂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用于直升机发动机和主桨叶维修的便携式机身吊挂旋转轴机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用于直升机发动机和主桨叶维修的便携式机身吊挂支撑平台的示意图。附图标注:

1、支撑平台,11、定位孔;12、支撑杆;2、旋转轴机构,3、吊臂组件,4、调节机构,5、手扳葫芦,51、缆索,21、转轴,22、轴承,23、防倾覆法兰,24、定距套,25、尼龙垫圈,26、弹簧销,31、吊臂,310、滑轮,32、第一支撑臂,33、第二支撑臂,34、第一卡箍,35、第二卡箍,41、调节杆,42、第三卡箍,43、旋转轴,44、U型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具体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

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用于直升机发动机和主桨叶维修的便携式机身吊挂,包括支撑平台1、旋转轴机构2、吊臂组件3、调节机构4、起吊机构,所述旋转轴机构2包括一转轴21,所述转轴21与支撑平台1可转动连接,所述吊臂组件3与转轴21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机构4包括一调节杆41,所述调节杆41一端与转轴21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吊臂组件3固定连接,所述起吊机构与转轴21连接。所述吊臂组件3用于支撑起吊机构以及吊具,所述旋转轴机构2可以实现吊臂组件3在一定范围内的左右运动,所述调节机构4可以实现吊臂组件3的上下移动。

参照图2,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旋转轴机构2还包括轴承22、防倾覆法兰23、定距套24,所述防倾覆法兰23焊接在转轴21上,所述定距套24、轴承22设置在防倾覆法兰23和支撑平台1之间,所述防倾覆法兰23、定距套24、轴承22、支撑平台1同轴装配,且转轴21依次穿过防倾覆法兰23、定距套24、轴承22、支撑平台1。防倾覆法兰23一方面可以起到保护轴承22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防止转轴21受力不均匀造成倾覆。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轴机构2还包括尼龙垫圈25,所述尼龙垫圈25设置在支撑平台1与防倾覆法兰23接触面,起到缓冲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轴机构2还包括弹簧销26,参照图3,所述支撑平台1上开有两个定位孔11,所述防倾覆法兰23上开有销轴孔,所述弹簧销26穿过销轴孔、定位孔11连接防倾覆法兰23,其中一个定位孔11是安装位置定位,另一个定位孔11是起吊位置定位,通过弹簧销26定位,可以达到快速找正的目的。

参照图1,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吊臂组件3包括吊臂31、第一支撑臂32、第二支撑臂33,所述第一支撑臂32、第二支撑臂33分别与转轴21可转动连接,且第一支撑臂32、第二支撑臂33和转轴21可围成三角形,具有极强的稳定性,所述吊臂31的一端与第一支撑臂32和第二支撑臂33铰接,另一端固定有滑轮310,吊臂31可以上下活动。

进一步的,所述吊臂组件3还包括第一卡箍34、第二卡箍35,所述第一卡箍34、第二卡箍35固定在转轴21上,所述第一支撑臂32与第一卡箍34铰接,所述第二支撑臂33与第二卡箍35铰接。从图1中可以看出,第一卡箍34的位置在支撑平台1上方,第二卡箍35的位置则在支撑平台1的下方。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调节机构4还包括第三卡箍42,所述第三卡箍42固定在转轴21上,所述调节杆41一端与第三卡箍42铰接。从图1可以看出,第三卡箍42位于第一卡箍34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机构4还包括旋转轴43、U型卡44,所述U型卡44与调节杆41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吊臂31卡在U型卡44内并通过旋转轴43与U型卡44固定。所述调节杆41具有一个长杆,长杆两头螺纹连接两个短杆,通过调节长杆漏在外面的长度进而调节吊臂31的高度。拆掉转轴43,调节机构4与吊臂组件3分离,调节机构4和吊臂组件3都可以向下折叠存放。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起吊机构采用手扳葫芦5,所述手扳葫芦5固定在转轴21上,所述手扳葫芦5的缆索51绕过吊臂31的滑轮310,缆索51勾住吊具,即可通过手扳葫芦5实现吊具的升降。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支撑平台1具有三个支撑杆12,所述三个支撑杆12与上部平台可折叠连接,便于在不使用时收纳,所述支撑杆12的底部设置有螺纹过孔(图中未示出),所述螺纹过孔用于将吊挂安装在直升机的连接孔或挂耳上,便于吊挂整体展开。当直升机在野外环境或位于舰船上,中部机身部件需要维修,而难以得到有效的起吊装置时,即可使用本实施例的便携式机身吊挂装置,顺利开展中部机身部件(发动机、主桨叶等)维修。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