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地铁工程大腋角单侧墙移动模架

一种地铁工程大腋角单侧墙移动模架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铁工程大腋角单侧墙移动模架,主要包括移动托架系统、承重支架系统、模板体系、安全防护体系、侧墙模架与模板锚固系统、侧面支撑系统、吊装及牵引系统。移动托架系统位于底板上,由工字钢焊接而成;承重支架系统位于托架上,由多榀型钢支架组合而成;模板体系包括侧墙钢模板、堵头墙木模板系统;安全防护体系包括型钢托架、操作平台和侧面防护;侧墙模架与模板锚固系统在侧墙导墙上预埋直螺纹套筒,利用钢制方垫片和双拼工字钢固定横梁进行紧固,使模架与模板密贴;侧面支撑系统采用工字钢作为斜撑及直撑;吊装及牵引系统采用卷扬机及钢丝绳进行。该类型的大腋角单侧墙移动模架,施工方法简单灵活,适用性强,经济性好。

著录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施工设施,尤其涉及一种地铁工程大腋角单侧墙移动模架。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地铁车站施工标准不断提高,在地铁车站大腋角侧墙施工中,模架的选择尤为重要。

现阶段施工的地铁车站,侧墙较厚、高度较高,腋角较大,通常采用模板台车,操作简单、安全性较好。但模板台车制作费用较高,且需安装轨道行走,模板尺寸较大。使用大腋角单侧墙移动模架,施工占地面积小,吊装运输相对简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铁工程大腋角单侧墙移动模架,操作便捷,安全性能好。

本发明的地铁工程大腋角单侧墙移动模架,包括承重支架系统,所述承重支架系统的底部设有移动托架系统,所述承重支架系统的顶部设有安全防护体系,所述承重支架系统的迎墙侧设有模板体系,所述承重支架系统的另一侧设有侧面支撑系统。

所述模板体系设有侧墙模架与模板锚固系统,所述移动托架系统的底部设有滚轮,所述移动托架系统与吊装及牵引系统连接。

由上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实施例提供的地铁工程大腋角单侧墙移动模架,占用空间小、实用、灵活性好、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地铁工程大腋角单侧墙移动模架立面布置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大腋角单侧墙施工移动模架侧面布置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移动托架系统;2.承重支架系统;3.模板体系;4.安全防护体系;5.侧墙模架与模板锚固系统;6.侧面支撑系统;7.吊装及牵引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发明实施例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本发明的地铁工程大腋角单侧墙移动模架,其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是:

包括承重支架系统,所述承重支架系统的底部设有移动托架系统,所述承重支架系统的顶部设有安全防护体系,所述承重支架系统的迎墙侧设有模板体系,所述承重支架系统的另一侧设有侧面支撑系统;

所述模板体系设有侧墙模架与模板锚固系统,所述移动托架系统的底部设有滚轮,所述移动托架系统与吊装及牵引系统连接;

所述移动托架系统底部横向设两组底纵梁,每组底纵梁采用两根5m长28#工字钢对焊,两组底纵梁之间的净空间距为2m,两组底纵梁之间采用多根2m长的16#工字钢焊接连接,多根工字钢由底纵梁中部向两侧间距0.75m布置;

所述移动托架系统顶部对应两组底纵梁的上方设有两组顶纵梁:

一组顶纵梁在迎墙侧,包括两根横向间距为0.4m的28#工字钢,之间利用长0.6m的28#工字钢焊接连接,0.6m的28#工字钢与纵底梁之间悬臂焊接,形成预留挑檐;

另一组顶纵梁在非迎墙侧,包括两根28#工字钢对焊,与底纵梁之间采用28#工字钢立焊连接,并在顶纵梁和底纵梁的非迎墙侧用角钢焊接三角支架;

所述底纵梁两端设

所述承重支架系统由多榀型钢支架组合而成,根据侧墙高度分节设置,每节连接组合为一榀,每榀支架间距为0.75m与底部16#工字钢位置对应,焊接于所述移动托架系统顶部;

每榀支架竖向支撑、斜撑、横向支撑杆件均采用两根10#工字钢背对背连接构成,内部斜撑杆件上焊接型钢支撑纵向连接钢管,支架上部有承插式操作平台,各榀支架间采用

所述模板体系包括侧墙钢模板、堵头墙木模板;

所述侧墙钢模板面板厚4mm,肋板尺寸5mm*0.5m,肋板间距0.2m*0.3m,尺寸为0.6*1.5m,模板之间采用螺栓连接,螺栓孔间距0.15m,根据型钢桁架布置,钢模板按长度方向横向组装;

所述堵头墙木模板采用20mm厚木模板、方木及简易型钢支撑组成,方木间距不大于3m,方木背后采用16#工字钢竖向支撑,采用10#工字钢设置斜撑。

所述安全防护体系包括:

模架左右侧设延伸拖架,由两根10#工字钢焊接于模架上,留出挑檐,纵向钢筋间距0.2m焊接于挑檐上,铺设模板,作为施工及上下安全操作平台;

在模架上方斜撑杆件上焊接三角支撑纵向连接钢管,三角支撑上部有承插式操作平台。

所述侧墙模架与模板锚固系统包括:

锚栓提前在上导墙及下导墙施工时预埋

所述侧面支撑系统包括:

采用22#工字钢作为斜撑及直撑,直撑设置在托架与底纵梁之间,斜撑一端顶于最底节钢模架上部,一端顶于底纵梁上,底纵梁上做好成品保护。

所述吊装及牵引系统包括卷扬机及钢丝绳,所述钢丝绳与所述移动模架连接。

本发明的地铁工程大腋角单侧墙移动模架,主要包括移动托架系统、承重支架系统、模板体系、安全防护体系、侧墙模架与模板锚固系统、侧面支撑系统、吊装及牵引系统组成。移动托架系统位于底板上,由工字钢焊接而成;承重支架系统位于托架上,由多榀型钢支架组合而成;模板体系包括侧墙钢模板、堵头墙木模板系统;侧墙钢模板采用螺栓连接,根据型钢支撑桁架布置,钢模板按长度方向横向组装;堵头墙木模板采用木模板、方木及简易型钢支撑组成;安全防护体系包括:型钢托架、操作平台和侧面防护;锚栓对拉系统在侧墙导墙上预埋直螺纹套筒,利用钢制方垫片和双拼工字钢固定横梁进行紧固,使模架与模板密贴;侧面支撑系统采用工字钢作为斜撑及直撑;吊装及牵引系统采用卷扬机及钢丝绳进行。该类型的大腋角单侧墙移动模架,施工方法简单灵活,适用性强,经济性好。

具体实施例:

如图1至图2所示,主要包括移动托架系统1、承重支架系统2、安全防护体系3、模板体系4、侧墙模架与模板锚固系统5、侧面支撑系统6、吊装及牵引系统7。

如附图1、2所示,施工上下导墙时预埋

参阅图1-2,一种大腋角单侧墙移动模架的施工工艺,所述施工工艺如下:

S1、荷载计算:根据侧墙的高度,通过平台的稳定性进行荷载计算,确定相应杆件的型号,此处以理论为基础,使得本移动平台的搭建建立在理论的基础上,从而使其安全性能达、到理想状态;

S2、杆件加工:根据S1计算出的结果,加工使用相应的材料;

S3、现场组装搭建:根据施工进度及时组装,焊接牢固;

S4、验收:对本操作平台进行相应的验收;

(a)验收合格时执行B步骤S5;

(b)验收不合格时,返回步骤S4,对架体进行加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旦发现不合格,整改通过后,在理论的基础上,对其加固,使其的安全性达到合格,施工中以安全为主。

S5、施工:模架验收完毕之后,进行相应的施工。

本发明的大腋角单侧墙移动模架,利用底板作为基础,由于侧墙腋角较高,故在模架下方设置移动托架系统,模架焊接在移动托架系统上组合成移动模架,利用卷扬机进行牵引就位,通过稳定性验算,满足施工安全技术要求。施工方法简单灵活,适用性强,经济性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