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出行方案规划方法及相关设备

一种出行方案规划方法及相关设备

摘要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出行方案规划方法,用于基于用户的出行习惯及出行场景为用户规划出行方案,包括:获取用户的出行记录;基于所述出行记录分析获得所述用户的出行习惯;接收所述用户输入的出行方案规划请求,所述出行方案规划请求包括目的地及出发地;获取所述目的地及出发地之间经过的出行场景;基于所述用户的出行习惯及出行场景为所述用户规划出行方案。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本方案通过对用户的个人出行习惯以及当前的出行场景综合考虑为用户提供相应的出行方案,为用户提供更符合其个人需求的出行方案,提高了规划得到的出行方案的智能性与可用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28816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1-2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180330.5

  • 发明设计人 刘新;黄庆财;雷喜龙;

    申请日2020-10-29

  • 分类号G06Q10/04(20120101);

  • 代理机构44285 深圳市深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王兆林

  •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五和大道北4012号元征工业园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9:43:16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交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出行方案规划方法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人们出行时总希望设置一个由出发地到目的地的一个合理的出行方案,随着导航软件的逐渐发展成熟,该方案中包括从出发点到目的地所经过的路径以及所使用的交通工具。

现有的出行方案设计方式一般只简单的考虑路程最短或用时最少等因素,对于不同用户往往基于同一个推荐规则生成出行方案,,因此,若不同的用户选择了同样的始发地点和目的地点,则计算机设备为该等用户所推荐的路径是相同的。这降低了用户的出行体验,为用户造成一定不便。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出行方案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用户的出行记录;

基于所述出行记录分析获得所述用户的出行习惯;

接收所述用户输入的出行方案规划请求,所述出行方案规划请求包括目的地及出发地;

获取所述目的地及出发地之间经过的出行场景;

基于所述用户的出行习惯及出行场景为所述用户规划出行方案。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出行方案规划方法,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用户的出行习惯及出行场景为所述用户规划出行方案包括:

基于所述用户的出行习惯确定多个出行方案,所述出行方案包括所述目的地及出发地之间的出行方式及路径;

基于所述出行场景对所述出行方案进行筛选获得最终出行方案。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出行方案规划方法,可选地,所述出行路线规划请求还包括到达时间;

所述基于所述用户的出行习惯及出行场景为所述用户规划出行方案,包括:

基于所述用户的出行习惯、出行场景及到达时间为所述用户规划出行方案。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出行方案规划方法,可选地,所述获取用户出行记录,包括:

获取所述用户的个人信息;

基于所述用户的个人信息读取所述用户的出行记录。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出行方案规划方法,可选地,所述出行习惯包括所述用户在不同出行距离下各种出行方式的优先级。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出行方案规划方法,可选地,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行方式包括:骑行、步行、乘坐地铁、乘坐公交或打车。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出行方案规划设备,包括:

出行记录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用户的出行记录;

分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出行记录分析获得所述用户的出行习惯;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用户输入的出行路线规划请求,所述出行路线规划请求包括目的地及出发地;

出行场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目的地及出发地之间经过的出行场景;

规划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用户的出行习惯及出行场景为所述用户规划出行方案。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所述的出行方案规划方法,可选的,所述规划单元具体用于:基于所述用户的出行习惯确定多个出行方案,所述出行方案包括所述目的地及出发地之间的出行方式及路径;

基于所述出行场景对所述出行方案进行筛选获得最终出行方案。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所述的出行方案规划方法,可选的,所述出行路线规划请求还包括到达时间;

所述规划单元具体用于:基于所述用户的出行习惯、出行场景及到达时间为所述用户规划出行方案。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所述的出行方案规划方法,可选的,所述出行记录获取单元具体用于:获取所述用户的个人信息;

基于所述用户的个人信息读取所述用户的出行记录。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所述的出行方案规划方法,可选的,所述出行习惯包括所述用户在不同出行距离下各种出行方式的优先级。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所述的出行方案规划方法,可选的,所述出行方式包括:骑行、步行、乘坐地铁、乘坐公交或打车。

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出行方案规划设备,包括:

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以及电源;

所述存储器为短暂存储存储器或持久存储存储器;

所述中央处理器配置为与所述存储器通信,在所述人员计数设备上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操作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本方案通过对用户的个人出行习惯以及当前的出行场景综合考虑为用户提供相应的出行方案,为用户提供更符合其个人需求的出行方案,提高了出行方案的智能性与可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出行方案规划方法实施例的一个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出行方案规划方法实施例的另一个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出行方案规划设备实施例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出行方案规划设备实施例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出行方案规划方法,用于用户出行过程中对出行方案的规划,本方法通过对用户的个人出行习惯以及当前的出行场景综合考虑为用户提供相应的出行方案,为用户提供更符合其个人需求的出行方案,提高了出行方案的智能性与可用性。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1,本申请出行方案规划方法的一个实施例包括:步骤101-步骤105。

101、获取用户的出行记录。

获取用户的出行记录,出行记录包括用户近期的行程,具体的可采用获取用户填写的姓名、年龄、性别、工作单位以及手机号等信息,通过用户的个人信息查询用户的出行行程,如查询用户的共享单车使用记录、公交车乘坐记录、打车记录、以及通过不同时间点所在位置获得用户的步行记录等信息。可以理解的是,出行记录可记录用于在近期的出行记录以便提高基于用户的出行记录所提取的用户出行习惯的准确性,如提取用户在近一年的出行记录进行分析,进而避免用户的出行习惯随时间放生改变而造成的出行习惯分析不准确的情况的发生几率。同时出行记录也可预设里程最小值的获取限制,如对于小于500米的出行记录不做获取,以便降低所需分析的数据量,进而提高本方案的实施效率具体可依据实际情况而定,此处不做限定。

102、基于出行记录分析获得所述用户的出行习惯。

基于出行记录分析获得所述用户的出行习惯。对所获取到的出行记录进行分析,具体的分析过程可依据出行的里程分段分析,如在出行里程0至2公里的情况下用户所使用的交通方式第一顺位为步行,第二顺位为骑行,第三顺位为打车。在出行里程2至5公里的情况下用户所使用的交通方式第一顺位为公交,第二顺位为骑行,第三顺位为打车。对于不同用户其出行习惯不同可分别对应存储,以便在生成相应的出行方案时获得相关数据。可以理解的是,出行习惯的分析过程可通过大数据分析或使用神经网络模型等方式进行,具体此处不做限定。同时对于分析得到的出行习惯的分类形式也可依据自身需求进行调整,如依据用户所在的地区进行分类,当用户处于美洲国家时用户习惯于选择驾车出行,当用户处于亚洲国家时用户习惯于选择公共交通方式,具体可依据实际情况而定,此处不做限定。

103、接收用户输入的出行方案规划请求。

接收用户输入的出行方案规划请求,所述出行方案规划请求包括目的地及出发地;具体的,用户可通过在地图上选点的方式选择目的地及出发地,通知也可以用户当前所在位置作为默认的出行路线出发地,具体提出不做限定。可以理解的是,在用户输入出行方案规划请求时可不同输入具体的请求指令,即在用户输入所需的目的地及出发地后自动认定用户具有出行方案规划请求的需求,则进行后续出行方案规划过程,具体可依据实际情况而定,此处不做限定。

104、获取目的地及出发地之间经过的出行场景。

获取目的地及出发地之间经过的出行场景,具体的可获取目的地及出发地当前所处的场景以及在目的地和出发地之间所能获得的所有出行场景,所述出行场景为对用户的行程存在影响的因素以及其所在位置构成的场景,如从A地点出发到B地点过程中,B地点当前处于下雨状态,则B地点处于下雨场景,或A地点与B地点之间存在拥堵的C地点则C地点处于拥堵场景,具体而言,出行场景可依据天气及时间两方面进行划分,更进一步的对于目的地为公司的情况,则目的地有相应的时间限制,如应不晚于9点钟到达等场景具体此处不做限制。

105、基于用户的出行习惯及出行场景为用户规划出行方案。

基于用户的出行习惯及出行场景为用户规划出行方案。即综合出行习惯及出行场景两方面的因素进行考虑进而获得出行方案;具体的可首先获得目的地与出发地之间的里程,基于该里程获得用户的最常用的交通方式,如在目的地与出发地之间相距2千米的情况下则选择用户最常用的搭公交作为出行方案的一种,当获得出行方案后判断当前出行场景对该出行方案是否存在限制,如当前环境为下雨天,在下雨天的情况下对所可以选择的出行方案存在现实,无法选择搭公交的出行方案,则选择该里程下第二顺序的出行方式作为第二方案重新进行出行方案的生成,判断当前出行场景是否支持重新生成的方案,若不支持则再次生成出行方案,若支持,则将该方案的出行方式推送至用户,进而完成对用户的出行方案生成过程。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本方案通过对用户的个人出行习惯以及当前的出行场景综合考虑为用户提供相应的出行方案,为用户提供更符合其个人需求的出行方案,提高了出行方案的智能性与可用性。

基于图1所描述的实施例,,下面提供一种本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可选择执行的详细实施例,请参阅图2,本申请出行方案规划方法的一个实施例包括:步骤201-步骤105。

201、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

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具体的本方案的执行过程可集成于某一应用程序上执行,当用户登录特定账号时将该账号注册时所记录的信息做为用户的个人信息进而提高本方案的实施效率,可以理解的是个人信息可包括用户填写的姓名、年龄、性别、工作单位家庭住址以及手机号等信息,信息种类可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202、基于用户的个人信息读取所述用户的出行记录。

基于所述用户的个人信息读取所述用户的出行记录。具体的可依据用户的个人信息查询用户的共享单车使用记录、公交车乘坐记录、打车记录、地铁乘坐记录、以及通过不同时间点所在位置获得用户的步行记录等信息,同时还可使用用户的手机号信息到相应的火车、客车、飞机等票务网站查询是否存在相应的出行记录,出行记录应包括用户的出行里程、出行方式以及出发时间和到达时间等信息。

203、基于出行记录分析获得用户的出行习惯。

基于出行记录分析获得用户的出行习惯,具体的用户出行习惯包括用户在不同里程场景下所常用的交通方式,出行习惯包括所述用户在不同出行距离下各种出行方式的优先级。如在出行里程0至2公里的情况下用户所使用的交通方式第一顺位为步行,第二顺位为骑行,第三顺位为打车。在出行里程2至5公里的情况下用户所使用的交通方式第一顺位为公交,第二顺位为骑行,第三顺位为打车,即用户在2至5公里的行程下最先选择的交通方式为乘坐公交车,当无法乘坐公交车或存在其他特殊情况时会选择骑行。可选的,所述出行方式包括:骑行、步行、乘坐地铁、乘坐公交或打车。值得注意的是,出行方式所具体包括的种类可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具体此处不做限定。可以理解的是在本方案实际实施过程中对于不同里程的划分可依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如将里程进行细化,同样也可将所用的交通方式顺位所存储的数量进行调整,如对应一个阶段里程存储五个交通方式顺位以便获得更详细的用户出行特征,具体可依据实际情况而定,此处不做限定。

204、接收用户输入的出行方案规划请求。

接收用户输入的出行方案规划请求。所述出行方案规划请求包括:目的地、出发地及到达时间。具体的用户可使用地图软件在相应的地图上选择特定坐标作为出发地及目的地。可以理解的是,用户可在地图软件上设置多个常用点便于用户进行选择,进而完成出行方案规划请求,同时用户可输入希望的到达时间,如在上班途中用户可输入希望在9点之前到达以避免迟到,出发地为用户的家庭地址,目的地为用户的公司所在地,本方案可获取该时间信息并使用该时间信息进行相应的出项方案规划

205、获取目的地及出发地之间经过的出行场景。

获取目的地及出发地之间经过的出行场景,具体的可获取目的地及出发地当前所处的场景以及在目的地和出发地之间所能获得的所有出行场景,所述出行场景为对用户的行程存在影响的因素以及其所在位置构成的场景,如从A地点出发到B地点过程中,B地点当前处于下雨状态,则B地点处于下雨场景,或A地点与B地点之间存在拥堵的C地点则C地点处于拥堵场景,具体而言,出行场景可依据天气及时间两方面进行划分,不同的出行场景对出行方式存在限制。同时不同的出行场景对路径中所消耗的时间也会产生影响,具体的出行场景可通过天气软件及相应的交通软件获得,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206、基于用户的出行习惯确定多个出行方案。

基于用户的出行习惯确定多个出行方案。基于用户的出行习惯确定多个出行方案,基于出发地及目的地确定多个出行方案,具体的以出发地及目的地之间对应的第一顺序出行方式为完整方式作为第一方案,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某些情况无法完全使用第一顺序出行方式,如在搭乘公交为第一顺序出行方式的情况下,某些地点可能无法使用公交,此时可选择其他交通方式进行拼接获得适合的出行方案,基于此种方式使用用户出行习惯中的多种交通方式组合获得多种交通方案以便进行后续的步骤。值得注意的是,所获得的多种出行方案之间并不是并列关系,一般而言以使用第一选择顺序交通方式的出行方案为首选方案,以第一选择顺序交通方式所占比例依次为次选方式排列,可以理解的是为明确各个出行方式的选择顺序,可对各个交通方式设置权重,第一选择顺序交通方式所占的权重较大,具体可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此处不做限定。如以上述用户从家庭住址触发至公司所在地的出行计划,基于用户的出行习惯所获得出行方案包括:

出行方案(1)步行至公交站搭乘公交至邻近公交站再步行至公司所在地。

出行方案(2)搭乘出租车至公司所在地。

出行方案(3)搭乘地铁至公司所在地。

上述三个出行方案之间存在优先级顺序。

207、基于出行场景对出行方案进行筛选获得最终出行方案。

基于出行场景对出行方案进行筛选获得最终出行方案。对于各个出行方案中所经过的出行场景进行判断,判断出行方案是否符合出行场景的需求,具体的,如对于上述方案情况下,当前处于下雨场景对步行及骑行的出行方式存在限制,因此存在步行方式的出行方案(1)不符合当前场景的需求,不应选择该方式。同时对当前场景的拥堵情况进行获取后,判断使用出行方案(2)搭乘出租车至公司所在地的方式在时间上不满足用户对到达时间的需求,因此出行方案(2)也不符合当前场景的需求,不应选择该出行方式,综上选择出行方式(3)搭乘地铁至公司所在地。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本方案通过对用户的个人出行习惯以及当前的出行场景综合考虑为用户提供相应的出行方案,为用户提供更符合其个人需求的出行方案,提高了出行方案的智能性与可用性。

上面对申请实施例中的出行方案规划方法进行了描述,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出行方案规划设备进行描述。请参阅图3,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包括:

出行记录获取单元301,用于获取用户的出行记录;

分析单元302,用于基于所述出行记录分析获得所述用户的出行习惯;

接收单元303,用于接收所述用户输入的出行路线规划请求,所述出行路线规划请求包括目的地及出发地;

出行场景获取单元304,用于获取所述目的地及出发地之间经过的出行场景;

规划单元305,用于基于所述用户的出行习惯及出行场景为所述用户规划出行方案。

本实施例中,出行方案规划设备中各单元所执行的流程与前述图1所对应的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流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所述规划单元305具体用于:基于所述用户的出行习惯确定多个出行方案,所述出行方案包括所述目的地及出发地之间的出行方式及路径;

基于所述出行场景对所述出行方案进行筛选获得最终出行方案。

可选的,所述出行路线规划请求还包括到达时间;

所述规划单元305具体用于:基于所述用户的出行习惯、出行场景及到达时间为所述用户规划出行方案。

可选的,所述出行记录获取单元301具体用于:获取所述用户的个人信息;

基于所述用户的个人信息读取所述用户的出行记录。

可选的,所述出行习惯包括所述用户在不同出行距离下各种出行方式的优先级。

可选的,所述出行方式包括:骑行、步行、乘坐地铁、乘坐公交或打车。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出行方案规划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服务器400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s,CPU)401和存储器405,该存储器405中存储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应用程序或数据。

本实施例中,中央处理器401中的具体功能模块划分可以与前述图3中所描述的出行记录、获取单元、分析单元、接收单元、出行场景获取单元规划单元等单元的功能模块划分方式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其中,存储器405可以是易失性存储或持久存储。存储在存储器405的程序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模块,每个模块可以包括对服务器中的一系列指令操作。更进一步地,中央处理器401可以设置为与存储器405通信,在服务器400上执行存储器405中的一系列指令操作。

服务器400还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电源402,一个或一个以上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403,一个或一个以上输入输出接口404,和/或,一个或一个以上操作系统,例如Windows ServerTM,Mac OS XTM,UnixTM,LinuxTM,FreeBSDTM等。

该中央处理器401可以执行前述图1所示实施例中出行方案规划方法所执行的操作,具体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实现土地面积测量系统的功能,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处理器,可以用于执行如图1所述的方法。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相应的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或集成为计算机程序产品以便执行上述方法。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现上述相应的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