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智能办公室用智能桌椅组合

一种智能办公室用智能桌椅组合

摘要

本发明属于智能家具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智能办公室用智能桌椅组合,包括桌板和座板,所述桌板的底部分别固定安装有一号伺服电机和连接块,所述一号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贯穿连接块并固定连接有双向螺纹杆,所述双向螺纹杆的表面通过转杆转动连接有升降转杆,两个所述升降转杆之间通过转杆相互转动连接,所述升降转杆的一端通过转杆转动连接有下滑块。本发明通过一号移动轮和二号移动轮的配合,使用者能对桌椅进行移动,通过打开一号气缸,一号气缸将刹车块向下推动,刹车块抵触地面,进而将桌板固定住,再次打开一号气缸,一号气缸将刹车块向上拉起,从而方便使用者移动桌椅进行摆放,十分方便。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27390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1-2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清远网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170735.0

  • 发明设计人 赵滔;

    申请日2020-10-28

  • 分类号A47B83/02(20060101);A47B9/00(20060101);A47B91/06(20060101);A47B13/00(20060101);A47C3/30(20060101);A47C7/00(20060101);A47C31/12(20060101);

  • 代理机构44376 广州高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董博

  • 地址 511500 广东省清远市高新区科技创新园13号华南863科技创新园A2栋7层03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9:43:16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家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办公室用智能桌椅组合。

背景技术

从感觉到记忆到思维这一过程,称为"智慧",智慧的结果就产生了行为和语言,将行为和语言的表达过程称为"能力",两者合称"智能",将感觉、记忆、回忆、思维、语言、行为的整个过程称为智能过程,它是智力和能力的表现,桌椅通常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家具,桌子是一种常用家具,上有平面,下有支柱,可以在上面放东西、做事情、吃饭、写字、工作等,桌子有光滑平板,由腿和其它支撑物固定起来的家具。椅子是一种有靠背、有的还有扶手的坐具。

现有技术中,智能桌椅大多不具备移动功能,导致使用者在进行桌椅摆放时极大的不方便,同时智能桌椅大多不具备高度调节功能,导致使用者难以根据自身的使用习惯进行高度调节,进而严重影响使用者的使用感受,目前,智能桌椅大多体积较大,导致使用者难以进行桌椅的收纳,同时智能桌椅大多不具备久坐提醒功能,使用者长期久坐容易引发各种健康问题,极不利于使用。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办公室用智能桌椅组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智能桌椅不方便移动、难以调节高度、不便于收纳和不具备久坐提醒功能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办公室用智能桌椅组合,包括桌板和座板,所述桌板的底部分别固定安装有一号伺服电机和连接块,所述一号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贯穿连接块并固定连接有双向螺纹杆,所述双向螺纹杆的表面通过转杆转动连接有升降转杆,两个所述升降转杆之间通过转杆相互转动连接,所述升降转杆的一端通过转杆转动连接有下滑块,所述下滑块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轨,所述滑轨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底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一号移动轮,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一号气缸,所述一号气缸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刹车块,所述座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接板,所述转接板的一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蜗轮,所述蜗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背板,所述背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下滑板,所述桌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上滑板,所述下滑板的表面滑动连接在上滑板的内壁,所述座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二号伺服电机,所述二号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一号皮带轮,所述座板的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蜗杆,所述蜗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二号皮带轮,所述一号皮带轮和二号皮带轮的表面均啮合有传动皮带,所述蜗杆的表面与蜗轮的表面啮合,所述座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二号气缸,所述二号气缸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底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二号移动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螺纹滑块的内壁滑动连接在限位杆的表面。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桌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双向螺纹杆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支撑块的一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桌板的底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刹车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的表面开设有防滑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座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松紧轮,所述松紧轮的表面与传动皮带的内壁啮合。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座板的底部通过高强螺栓固定安装有安装板,所述高强螺栓和安装板之间设置有垫片,所述安装板的底部固定连接在二号气缸的顶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座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魔术贴毛面,所述魔术贴毛面的表面贴合有魔术贴勾面,所述魔术贴勾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座垫,所述座板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扶手。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座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桌板的顶部分别固定安装有控制器和音响,所述音响和压力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办公室用智能桌椅组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智能办公室用智能桌椅组合,通过一号移动轮和二号移动轮的配合,使用者能对桌椅进行移动,通过打开一号气缸,一号气缸将刹车块向下推动,刹车块抵触地面,进而将桌板固定住,再次打开一号气缸,一号气缸将刹车块向上拉起,从而方便使用者移动桌椅进行摆放,十分方便。

2、该智能办公室用智能桌椅组合,通过二号气缸的配合,使用者能进行座板的高度调节,通过一号伺服电机转动双向螺纹杆,双向螺纹杆通过螺纹推力推动螺纹滑块进行移动,螺纹滑块带动升降转杆进行翻转,进而实现桌板高度的调节,从而适应不同使用者的需求,极大的提高了使用者的使用感受。

3、该智能办公室用智能桌椅组合,通过二号伺服电机转动一号皮带轮,一号皮带轮通过传动皮带带动二号皮带轮,二号皮带轮带动蜗杆,蜗杆通过蜗轮转动背板,将背板完全折叠后,将下滑板对准上滑板推入,进而有效的减小了桌椅的体积,更加方便使用者进行桌椅的收纳。

4、该智能办公室用智能桌椅组合,通过压力传感器和控制器的配合,当使用者坐在座板上时,压力传感器将电信号传递至控制器,当使用者长时间坐在座板上时,控制器向音响传递电信号,音响进行播音提醒使用者起身进行活动,避免了使用者长期久坐,十分有利于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图2中A处结构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图2中B处结构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系统图。

图中:1、桌板;2、座板;3、一号伺服电机;4、连接块;5、双向螺纹杆;6、螺纹滑块;7、限位杆;8、升降转杆;9、支撑块;10、下滑块;11、滑轨;12、底板;13、伸缩杆;14、一号移动轮;15、一号气缸;16、刹车块;17、橡胶垫;18、转接板;19、蜗轮;20、背板;21、下滑板;22、上滑板;23、二号伺服电机;24、一号皮带轮;25、二号皮带轮;26、传动皮带;27、松紧轮;28、蜗杆;29、高强螺栓;30、安装板;31、二号气缸;32、垫片;33、支撑架;34、二号移动轮;35、魔术贴毛面;36、魔术贴勾面;37、座垫;38、扶手;39、压力传感器;40、控制器;41、音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6,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办公室用智能桌椅组合,包括桌板1和座板2,桌板1的底部分别固定安装有一号伺服电机3和连接块4,一号伺服电机3的输出端贯穿连接块4并固定连接有双向螺纹杆5,双向螺纹杆5的表面通过转杆转动连接有升降转杆8,两个升降转杆8之间通过转杆相互转动连接,升降转杆8的一端通过转杆转动连接有下滑块10,下滑块10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轨11,滑轨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12,底板12的底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一号移动轮14,底板1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一号气缸15,一号气缸15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刹车块16,座板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接板18,转接板18的一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蜗轮19,蜗轮1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背板20,背板2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下滑板21,桌板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上滑板22,下滑板21的表面滑动连接在上滑板22的内壁,座板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二号伺服电机23,二号伺服电机2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一号皮带轮24,座板2的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蜗杆28,蜗杆2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二号皮带轮25,一号皮带轮24和二号皮带轮25的表面均啮合有传动皮带26,蜗杆28的表面与蜗轮19的表面啮合,座板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二号气缸31,二号气缸31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支撑架33,支撑架33的底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二号移动轮34。

本实施方案中,通过一号移动轮14和二号移动轮34的配合,使用者能对桌椅进行移动,通过打开一号气缸15,一号气缸15将刹车块16向下推动,刹车块16抵触地面,进而将桌板1固定住,再次打开一号气缸15,一号气缸15将刹车块16向上拉起,从而方便使用者移动桌椅进行摆放,通过二号气缸31的配合,使用者能进行座板2的高度调节,通过一号伺服电机3转动双向螺纹杆5,双向螺纹杆5通过螺纹推力推动螺纹滑块6进行移动,螺纹滑块6带动升降转杆8进行翻转,进而实现桌板1高度的调节,从而适应不同使用者的需求,通过二号伺服电机23转动一号皮带轮24,一号皮带轮24通过传动皮带26带动二号皮带轮25,二号皮带轮25带动蜗杆28,蜗杆28通过蜗轮19转动背板20,将背板20完全折叠后,将下滑板21对准上滑板22推入,进而有效的减小了桌椅的体积,更加方便使用者进行桌椅的收纳。

具体的,连接块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7,螺纹滑块6的内壁滑动连接在限位杆7的表面。

本实施例中,通过限位杆7的配合,能够对螺纹滑块6进行限位,使得螺纹滑块6的运行更加顺畅。

具体的,桌板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块9,双向螺纹杆5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支撑块9的一侧。

本实施例中,通过支撑块9的配合,能够对双向螺纹杆5起到加强支撑的作用,进而提高双向螺纹杆5运行的稳定性。

具体的,底板1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杆13,伸缩杆1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桌板1的底部。

本实施例中,通过伸缩杆13的配合,能够对桌板1和底板12进行限位,避免桌板1发生滑动,十分有利于使用。

具体的,刹车块1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橡胶垫17,橡胶垫17的表面开设有防滑槽。

本实施例中,通过橡胶垫17的配合,能够增强和地面的摩擦力,进而提高智能桌的稳定性。

具体的,座板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松紧轮27,松紧轮27的表面与传动皮带26的内壁啮合。

本实施例中,通过松紧轮27的配合,能够避免传动皮带26过松或过紧,十分有利于使用。

具体的,座板2的底部通过高强螺栓29固定安装有安装板30,高强螺栓29和安装板30之间设置有垫片32,安装板30的底部固定连接在二号气缸31的顶部。

本实施例中,通过高强螺栓29和安装板30的配合,使用者能够进行二号气缸31的拆卸和更换,同时,垫片32能够提高高强螺栓29和安装板30之间稳定性,十分有利于使用。

具体的,座板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魔术贴毛面35,魔术贴毛面35的表面贴合有魔术贴勾面36,魔术贴勾面3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座垫37,座板2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扶手38。

本实施例中,通过魔术贴勾面36和魔术贴毛面35的配合,能够通过粘贴增强座垫37的稳定性,避免了座垫37滑动,同时扶手38方便使用者搭手,能够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

具体的,座板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压力传感器39,桌板1的顶部分别固定安装有控制器40和音响41,音响41和压力传感器39均与控制器40电性连接。

本实施例中,压力传感器39的型号为JHBM-H1型,控制器40的型号为FX1S-10MR-001型,通过压力传感器39和控制器40的配合,当使用者坐在座板2上时,压力传感器39将电信号传递至控制器40,当使用者长时间坐在座板2上时,控制器40向音响41传递电信号,音响41进行播音提醒使用者起身进行活动,避免了使用者长期久坐,十分有利于使用。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时,使用者推动桌板1至合适的位置接着启动一号气缸15,一号气缸15伸展并推动刹车块16,刹车块16推动橡胶垫17,使得橡胶垫17抵触地面,将智能桌固定住,接着使用者握持座板2向外抽出,座板2通过转接板18拉动蜗轮19,蜗轮19带动背板20,背板20带动下滑板21,下滑板21从上滑板22内部脱出,智能椅和智能桌分离,接着启动二号伺服电机23,二号伺服电机23转动一号皮带轮24,一号皮带轮24带动传动皮带26进行运动,传动皮带26带动二号皮带轮25进行转动,二号皮带轮25带动蜗杆28进行转动,蜗杆28转动蜗轮19,蜗轮19带动背板20进行转动,使得背板20的一侧远离座板2,直至将背板20移动至合适的角度,关闭二号伺服电机23,接着启动一号伺服电机3,一号伺服电机3转动双向螺纹杆5,双向螺纹杆5通过螺纹推力推动螺纹滑块6进行移动,螺纹滑块6带动升降转杆8进行翻转,配合伸缩杆13,将桌板1竖直推动,将桌板1移动至合适高度关闭一号伺服电机3,接着启动二号气缸31,二号气缸31推动安装板30移动,安装板30推动座板2进行移动,将座板2移动至合适高度后关闭二号气缸31,当使用者坐在座垫37上时,压力传感器39将压力转换成电信号传递至控制器40处,控制器40开始计时,当时间达到预设值时,控制器40向音响41传递电信号,音响41开始播放预设音频,提醒使用者起身运动,避免使用者长时间久坐。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