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船用舱底油污水分离装置

一种船用舱底油污水分离装置

摘要

本发明涉及油污水分离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船用舱底油污水分离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下表面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支撑板上表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分离箱,所述分离箱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箱盖,所述箱盖上表面的左侧插接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外表面的顶部套接有盖板,所述支撑板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驱动水泵,所述分离箱左侧面的中部插接有第一分离装置。该船用舱底油污水分离装置,通过设置的第一分离装置对油污水进行第一次油水分离,使油污水中的油渍和固态物质被分离,不会出现固态物质进入驱动水泵的内部导致驱动水泵损坏的情况,从而保证了该装置运行的安全性和油污水的分离效果。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27933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1-2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广州联优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147974.4

  • 发明设计人 贺瑞金;

    申请日2020-10-23

  • 分类号C02F1/40(20060101);C02F1/28(20060101);B63J4/00(20060101);

  • 代理机构11384 北京青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郑青松

  • 地址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岑村旱塘尾二巷6号A110室(仅限办公)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9:43:16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污水分离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船用舱底油污水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船或船舶,指的是:举凡利用水的浮力,依靠人力、风帆、发动机(如蒸汽机、燃气涡轮、柴油引擎、核动力机组)等动力,牵、拉、推、划、或推动螺旋桨、高压喷嘴,使能在水上移动的交通运输手段,另外,民用船通常称为船(古称舳舻)、船舶、轮机、舫,军用船称为舰(古称艨艟)、舰艇,小型船称为艇、舢舨、筏或舟,其总称为舰艇或船舶,船舶是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开发的,不论是战时或是平时,都有船舶的出现,世界上有数百万的渔民用渔船捕鱼,战时的海战及海上军事补给都和船有关,2007年的商船约有35,000艘,货物约有740万吨,2011年时,世界上已约104,304艘有船已取得由国际海事组织(IMO)发出的IMO编别号码,在历史上,船舶对于地理探索及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有重要的角色,像中国明朝的郑和将指南针及火药传播到其他地区,船舶有用像殖民及奴隶贸易等用途,也有用在科学、文化及人道主义上,美洲及欧洲之间的哥伦布大交换是当时世界人口成长的主因之一,航运也使世界的经济成为能源密集的形式,舱底污水是机舱内各闸阀和管路中漏出的水与机器在运转过程中漏出的润滑油、燃料油以及加油时溢出的油,洗刷时流出的油等混在一起的油污水,油水分离器是一种装置,分为餐饮油水分离器和工业油水分离器两种,餐饮油水分离器是餐饮行业用来处理污水用的,因为环保的要求,排到江河湖海里船舶机器处所所产生的污水是必须经过处理的,在工业生产中的油污水需要使用工业油水分离器,现有的油水分离装置为节省成本,设计的结构过于简单,导致分离的油水效果较差,从而降低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例如,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108862686A中提供的一种提高处理油污水效果的油水分离装置,其基本描述为:包括一次油水分离罐,所述一次油水分离罐的侧面固定连接有进口,所述进口的内侧设置有初级过滤网,所述一次油水分离罐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密封层,所述密封层内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上活动连接有吸油柱,所述吸油柱上贯穿储油槽上的通孔设置,所述一次油水分离罐另一侧底端固定连接有污水出口,所述污水出口上固定连接有阀门,所述储油槽内连接有吸油管,所述吸油管上设置有抽油泵,所述吸油管的另一端连向二次油水分离罐,所述二次油水分离罐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出水口,所述二次油水分离罐上端固定连接有转轴吊板,所述转轴吊板下端活动连接有扫油柱,所述扫油柱上固定连接扫油弧板,扫油柱上开设有进油槽,且扫油柱内套接有油罐,所述油罐上开设有进油孔,油罐的侧端设置有出油孔,该发明通过设置两个油水分离罐,将油污水进行多次分离,且两个油水分离装置内分别采用不同的油水分离方式,分离效果将会更明显,从而保证该装置的油水分离效果,但是该装置设置的吸油结构不便于更换,当吸油结构内含油量过剩时,便无法在吸收油污,而该装置又不便于更换吸油结构,从而降低了该装置的油污水分离效果,不便于工作人员使用。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船用舱底油污水分离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船用舱底油污水分离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下表面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支撑板上表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分离箱,所述分离箱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箱盖,所述箱盖上表面的左侧插接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外表面的顶部套接有盖板,所述支撑板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驱动水泵,所述分离箱左侧面的中部插接有第一分离装置,所述分离箱正面和背面的左侧均设置有锁止装置,所述支撑板上表面的右侧设置有第二分离装置,所述驱动水泵的输入端通过抽水管与第一分离装置连通,所述驱动水泵的输出端通过送水管与第二分离装置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一分离装置包括分离板,分离板的下表面开设有过滤板通孔,分离板上表面的左侧开设有分离把手槽,分离板上表面的左侧开设有指尖槽,分离板上表面的右侧设置有吸油棉,分离板的内左侧壁插接有分离卡板,分离卡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分离移动板,分离卡板的左侧面设置有分离弹簧,分离弹簧的左端与分离板的内左侧壁固定连接,分离弹簧的右端与分离卡板的左侧面固定连接,分离卡板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分离稳定滑块,分离板的内部开设有分离稳定滑槽,分离板内右侧壁顶部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分离固定板,分离固定板的上表面插接有分离固定杆,分离固定杆外表面的底部套接有分离稳定板。

优选的,所述锁止装置包括锁止盒,所述锁止盒的内侧面与分离箱正面和背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锁止盒左侧面的底部插接有锁止板,所述锁止板的内侧面与分离板正面和背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锁止板的上表面插接有锁止稳定板,所述锁止稳定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锁止移动板,所述锁止移动板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均固定连接有锁止拨板,所述锁止盒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均开设有锁止滑槽,所述锁止滑槽与锁止拨板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锁止拨板的上表面设置有锁止弹簧,所述锁止弹簧的顶端与锁止盒的内顶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锁止弹簧的底端与锁止移动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分离装置包括旋转桶,旋转桶的下表面与支撑板上表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旋转桶外表面的顶部套接有旋转桶盖,旋转桶盖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旋转把手,旋转桶的内底侧壁插接有旋转稳定杆,旋转稳定杆外表面的顶部套接有旋转稳定板,旋转稳定板的外侧面与旋转桶内壁的前侧和后侧固定连接,旋转稳定杆外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部承载杆,底部承载杆外表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吸油板,吸油板的内侧面与旋转稳定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吸油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顶部承载杆,顶部承载杆的内端与旋转稳定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旋转桶外表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支板,电机支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旋转连接杆,旋转连接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旋转稳定杆外表面的底部套接有从动齿轮,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

优选的,所述分离稳定滑块为T形块,分离稳定滑槽为T形槽,分离稳定滑块与分离稳定滑槽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分离固定杆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分离固定板的内部设置有内螺纹,分离固定杆的外表面与分离固定板的内部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腿的内部设置有加重块,加重块的形状与支撑腿的形状相适配;所述支撑板外表面的四边均做倒圆角处理,支撑板外表面四边倒圆角的半径为三十毫米。

优选的,所述旋转把手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层,防滑层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纹路。

优选的,所述锁止板的上表面开设有矩形卡槽,矩形卡槽的宽度与锁止板的宽度相同。

优选的,所述吸油棉与所述分离板上表面之间还设有重量感应器,所述重力感应器与提醒装置电性连接,所述重量感应器实时获取所述吸油棉重量信息并传输至所述提醒装置,所述提醒装置根据所述重量感应器传输的数据信息进行提醒;所述提醒装置包括:接收模块、处理模块和提醒模块,所述接收模块接收所述重量感应器传输的数据信息,所述处理模块根据所述重量感应器传输的数据信息确定是否进行提醒的处理结果,所述提醒模块根据所述是否进行提醒的处理结果进行提醒,其中,所述处理模块确定是否进行提醒的处理结果的过程包括:

S1、根据下述公式得到是否进行提醒的判断值;

上述公式中,,b为是否进行提醒的判断值,Cwet为所述重量感应器获得的当前时刻吸油棉重量数据信息,wet为所述吸油棉原始状态的重量数据信息;density为所述吸油棉的密度,s为所述吸油棉的表面积;

S2、根据是否进行提醒的判断值确定是否进行提醒的处理结果;

其中,D为是否进行提醒的处理结果,e为预设阈值,在这里取0.05,T表示不进行提醒,F表示进行提醒。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船用舱底油污水分离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船用舱底油污水分离装置,通过设置的第一分离装置对油污水进行第一次油水分离,使油污水中的油渍和固态物质被分离,不会出现固态物质进入驱动水泵的内部导致驱动水泵损坏的情况,从而保证了该装置运行的安全性和油污水的分离效果。

2、该船用舱底油污水分离装置,通过设置的第二分离装置,对油污水进行第二次油水分离,使油污水中剩余的油渍进行分离,使得油污水能够达到排放的标准,不会出现油污水分离效果较差,导致排放不达标污染环境的情况,从而保证了该装置的环保性。

3、该船用舱底油污水分离装置,通过设置的锁止装置,由锁止稳定板与锁止板卡接,使分离板便于从分离箱的内部抽出和固定,缩短了工作人员安装和拆卸分离板的时间,方便工作人员使用,从而保证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4、该船用舱底油污水分离装置,通过分离卡板下表面的右侧与吸油棉上表面的左侧卡接,分离稳定板的下表面与吸油棉上表面的右侧抵紧,使吸油棉固定的牢固性得到提高,不会出现吸油棉受到油污水倒入的冲击力造成位置偏移,导致油污水分离效果变差的情况,从而保证了该装置油污水的分离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船用舱底油污水分离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船用舱底油污水分离装置分离箱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船用舱底油污水分离装置第一分离装置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船用舱底油污水分离装置分离板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船用舱底油污水分离装置锁止装置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船用舱底油污水分离装置第二分离装置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板;2、支撑腿;3、分离箱;4、箱盖;5、进料管;6、盖板;7、驱动水泵;8、第一分离装置;801、分离板;802、过滤板通孔;803、分离把手槽;804、指尖槽;805、吸油棉;806、分离卡板;807、分离移动板;808、分离弹簧;809、分离稳定滑块;810、分离稳定滑槽;811、分离固定板;812、分离固定杆;813、分离稳定板;9、锁止装置;901、锁止盒;902、锁止板;903、锁止稳定板;904、锁止移动板;905、锁止拨板;906、锁止滑槽;907、锁止弹簧;10、第二分离装置;1001、旋转桶;1002、旋转桶盖;1003、旋转把手;1004、旋转稳定杆;1005、旋转稳定板;1006、底部承载杆;1007、吸油板;1008、顶部承载杆;1009、电机支板;1010、驱动电机;1011、旋转连接杆;1012、主动齿轮;1013、从动齿轮;11、抽水管;12、送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船用舱底油污水分离装置,包括支撑板1,支撑板1下表面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2,支撑板1上表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分离箱3,分离箱3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箱盖4,箱盖4上表面的左侧插接有进料管5,进料管5外表面的顶部套接有盖板6,支撑板1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驱动水泵7,驱动水泵7的型号为IS50-32-125,分离箱3左侧面的中部插接有第一分离装置8,分离箱3正面和背面的左侧均设置有锁止装置9,支撑板1上表面的右侧设置有第二分离装置10,驱动水泵7的输入端通过抽水管11与第一分离装置8连通,驱动水泵7的输出端通过送水管12与第二分离装置10连通。

在本发明中为了保证该装置油污水的分离效果,因此第一分离装置8包括分离板801,分离板801的下表面开设有过滤板通孔802,分离板801上表面的左侧开设有分离把手槽803,分离板801上表面的左侧开设有指尖槽804,分离板801上表面的右侧设置有吸油棉805,分离板801的内左侧壁插接有分离卡板806,分离卡板80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分离移动板807,分离卡板806的左侧面设置有分离弹簧808,分离弹簧808的左端与分离板801的内左侧壁固定连接,分离弹簧808的右端与分离卡板806的左侧面固定连接,分离卡板806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分离稳定滑块809,分离板801的内部开设有分离稳定滑槽810,分离板801内右侧壁顶部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分离固定板811,分离固定板811的上表面插接有分离固定杆812,分离固定杆812外表面的底部套接有分离稳定板813,在使用时便于工作人员将吸油棉805快速更换,通过分离卡板806下表面的右侧与吸油棉805上表面的左侧卡接,分离稳定板813的下表面与吸油棉805上表面的右侧抵紧,使吸油棉805固定的牢固性得到提高,不会出现吸油棉805受到油污水倒入的冲击力造成位置偏移,导致油污水分离效果变差的情况,从而保证了该装置油污水的分离效果,通过设置的第一分离装置8对油污水进行第一次油水分离,使油污水中的油渍和固态物质被分离,不会出现固态物质进入驱动水泵7的内部导致驱动水泵7损坏的情况,从而保证了该装置运行的安全性和油污水的分离效果。

在本发明中为了提高该装置的卡接效果,因此锁止装置9包括锁止盒901,锁止盒901的内侧面与分离箱3正面和背面的左侧固定连接,锁止盒901左侧面的底部插接有锁止板902,锁止板902的内侧面与分离板801正面和背面的左侧固定连接,锁止板902的上表面插接有锁止稳定板903,锁止稳定板90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锁止移动板904,锁止移动板904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均固定连接有锁止拨板905,锁止盒901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均开设有锁止滑槽906,锁止滑槽906与锁止拨板905的外表面滑动连接,锁止拨板905的上表面设置有锁止弹簧907,锁止弹簧907的顶端与锁止盒901的内顶侧壁固定连接,锁止弹簧907的底端与锁止移动板90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在使用时保证分离板801在使用时不会出现左右晃动的情况,通过设置的锁止装置9,由锁止稳定板903与锁止板902卡接,使分离板801便于从分离箱3的内部抽出和固定,缩短了工作人员安装和拆卸分离板801的时间,方便工作人员使用,从而保证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在本发明中为了保证该装置油污水的分离效果,因此第二分离装置10包括旋转桶1001,旋转桶1001的下表面与支撑板1上表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旋转桶1001外表面的顶部套接有旋转桶盖1002,旋转桶盖100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旋转把手1003,旋转桶1001的内底侧壁插接有旋转稳定杆1004,旋转稳定杆1004外表面的顶部套接有旋转稳定板1005,旋转稳定板1005的外侧面与旋转桶1001内壁的前侧和后侧固定连接,旋转稳定杆1004外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部承载杆1006,底部承载杆1006外表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吸油板1007,吸油板1007的内侧面与旋转稳定杆100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吸油板100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顶部承载杆1008,顶部承载杆1008的内端与旋转稳定杆100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旋转桶1001外表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支板1009,电机支板100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1010,驱动电机1010的型号为Y90L-2,驱动电机101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旋转连接杆1011,旋转连接杆1011的左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1012,旋转稳定杆1004外表面的底部套接有从动齿轮1013,主动齿轮1012与从动齿轮1013啮合,在使用时便于工作人员使用,通过设置的第二分离装置10,对油污水进行第二次油水分离,使油污水中剩余的油渍进行分离,使得油污水能够达到排放的标准,不会出现油污水分离效果较差,导致排放不达标污染环境的情况,从而保证了该装置的环保性。

在本发明中为了提高该装置运行的稳定性,因此设置分离稳定滑块809为T形块,分离稳定滑槽810为T形槽,分离稳定滑块809与分离稳定滑槽810滑动连接,在使用时保证分离卡板806水平移动。

在本发明中为了提高该装置的防护效果,因此在分离固定杆812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分离固定板811的内部设置有内螺纹,分离固定杆812的外表面与分离固定板811的内部螺纹连接,在使用时当不需要从进料管5倒入油污水的时候能够闭合严密进料管5。

在本发明中为了提高该装置底部的稳定性,因此在支撑腿2的内部设置有加重块,加重块的形状与支撑腿2的形状相适配,在使用时降低该装置运行时产生晃动的幅度;为了提高该装置的安全性,因此使支撑板1外表面的四边均做倒圆角处理,支撑板1外表面四边倒圆角的半径为三十毫米,在使用时避免工作人员磕碰到支撑板1外表面棱角的情况发生。

在本发明中为了提高该装置的实用性,因此在旋转把手1003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层,防滑层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纹路,在使用时避免工作人员的手掌与旋转把手1003外表面打滑的情况发生。

在本发明中为了保证该装置运行的稳定性,因此在锁止板902的上表面开设有矩形卡槽,矩形卡槽的宽度与锁止板902的宽度相同,在使用时保证锁止稳定板903与锁止板902卡接的稳定。

在本发明中,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船用舱底油污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棉(805)与所述分离板(801)上表面之间还设有重量感应器,所述重力感应器与提醒装置电性连接,所述重量感应器实时获取所述吸油棉(805)重量信息并传输至所述提醒装置,所述提醒装置根据所述重量感应器传输的数据信息进行提醒;所述提醒装置包括:接收模块、处理模块和提醒模块,所述接收模块接收所述重量感应器传输的数据信息,所述处理模块根据所述重量感应器传输的数据信息确定是否进行提醒的处理结果,所述提醒模块根据所述是否进行提醒的处理结果进行提醒,其中,所述处理模块确定是否进行提醒的处理结果的过程包括:

S1、根据下述公式得到是否进行提醒的判断值;

上述公式中,,b为是否进行提醒的判断值,Cwet为所述重量感应器获得的当前时刻吸油棉重量数据信息,wet为所述吸油棉原始状态的重量数据信息;density为所述吸油棉的密度,s为所述吸油棉的表面积;

S2、根据是否进行提醒的判断值确定是否进行提醒的处理结果;

其中,D为是否进行提醒的处理结果,e为预设阈值,在这里取0.05,T表示不进行提醒,F表示进行提醒;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及时提醒使用人员及时更换吸油棉,从而确保油污水分离过程中的质量,而且上述技术方案是实时进行的,更加能够及时更换吸油棉,此外在根据是否进行提醒的判断值确定是否进行提醒的处理结果时,采用三次方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能够提高判断的精确度,避免因数据太小在判断过程中摒弃而产生偏差。

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

在使用时,将盖板6旋出,盖板6的内壁与进料管5的外表面螺纹连接,将油污水通过进料管5倒入分离箱3的内部,油污水经过第一分离装置8第一次油水分离,当第一分离装置8内的吸油棉805需要更换的时候,向上移动锁止拨板905,锁止拨板905带动锁止移动板904向上移动并挤压锁止弹簧907,锁止移动板904带动锁止稳定板903向上移动,使锁止稳定板903与锁止板902解除卡接,通过分离把手槽803将分离板801抽出,旋转分离固定杆812,分离固定杆812的外表面与分离固定板811的内部螺纹连接,分离固定杆812的底端与分离稳定板813的内部转动连接从而带动分离稳定板813向上移动,将手指插入指尖槽804内,向左侧移动分离移动板807,分离移动板807带动分离卡板806向左侧移动并挤压分离弹簧808,使分离卡板806的下表面与吸油棉805的上表面解除卡接,将吸油棉805取下换上新的吸油棉805,将分离板801插回分离箱3的内部,启动驱动水泵7,驱动水泵7通过抽水管11将分离箱3内油水分离一次后的油污水抽入泵内,驱动水泵7通过送水管12将泵内的油污水送入旋转桶1001内,启动驱动电机1010,驱动电机1010的输出端带动旋转连接杆1011旋转,旋转连接杆1011带动主动齿轮1012旋转,主动齿轮1012带动从动齿轮1013旋转,从动齿轮1013带动旋转稳定杆1004旋转,旋转稳定杆1004带动顶部承载杆1008和底部承载杆1006旋转,顶部承载杆1008和底部承载杆1006带动吸油板1007旋转,从而对油污水进行第二次分离,当油污水分立完成后,将旋转桶1001外表面右侧的阀门打开,油污水从阀门流出。

综上所述,该船用舱底油污水分离装置,通过设置的第一分离装置8对油污水进行第一次油水分离,使油污水中的油渍和固态物质被分离,不会出现固态物质进入驱动水泵7的内部导致驱动水泵7损坏的情况,从而保证了该装置运行的安全性和油污水的分离效果。

该船用舱底油污水分离装置,通过设置的第二分离装置10,对油污水进行第二次油水分离,使油污水中剩余的油渍进行分离,使得油污水能够达到排放的标准,不会出现油污水分离效果较差,导致排放不达标污染环境的情况,从而保证了该装置的环保性。

该船用舱底油污水分离装置,通过设置的锁止装置9,由锁止稳定板903与锁止板902卡接,使分离板801便于从分离箱3的内部抽出和固定,缩短了工作人员安装和拆卸分离板801的时间,方便工作人员使用,从而保证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该船用舱底油污水分离装置,通过分离卡板806下表面的右侧与吸油棉805上表面的左侧卡接,分离稳定板813的下表面与吸油棉805上表面的右侧抵紧,使吸油棉805固定的牢固性得到提高,不会出现吸油棉805受到油污水倒入的冲击力造成位置偏移,导致油污水分离效果变差的情况,从而保证了该装置油污水的分离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同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且在本发明的附图中,填充图案只是为了区别图层,不做其他任何限定。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