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不易燃的油质热处理冷却液

一种不易燃的油质热处理冷却液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易燃的油质热处理冷却液的配方,包括下列组份:蒸馏水、乙二醇丁醚醋酸酯、丙二醇丁醚、聚磷酸盐、柠檬酸盐、三聚磷酸钠、乳化硅油、正硅酸甲酯、苯三氮唑、聚乙烯醇、硼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聚乙烯醇、聚乙二醇,蒸馏水50‑100份、乙二醇丁醚醋酸酯10‑50份、丙二醇丁醚1‑5份、聚磷酸盐12‑55份、柠檬酸盐12‑30份、三聚磷酸钠20‑50份、乳化硅油30‑50份、正硅酸甲酯35‑50份、苯三氮唑1‑10、聚乙烯醇1‑8份、硼砂1‑5份、乙二胺四乙酸二钠10‑50份、聚乙烯醇20‑50份、聚乙二醇30‑50份。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不易燃的油质热处理冷却液,不含有有害物质,该冷却液不会对工件产生腐蚀,没有刺激性气味,且其配制方便而且成本较低。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28094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1-2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湘潭市润金新材料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122382.7

  • 发明设计人 陈自立;

    申请日2020-10-20

  • 分类号C21D1/58(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411100 湖南省湘潭市高新区晓塘路9号创新大厦11楼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9:43:16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处理工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不易燃的油质热处理冷却液。

背景技术

热处理是指材料在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的手段,以获得预期组织和性能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金属热处理是机械制造中的重要工艺之一,与其他加工工艺相比,热处理一般不改变工件的形状和整体的化学成分,而是通过改变工件内部的显微组织,或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赋予或改善工件的使用性能,其特点是改善工件的内在质量,而这一般不是肉眼所能看到的,为使金属工件具有所需要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除合理选用材料和各种成形工艺外,热处理工艺往往是必不可少的,钢铁是机械工业中应用最广的材料,钢铁显微组织复杂,可以通过热处理予以控制,所以钢铁的热处理是金属热处理的主要内容,另外,铝、铜、镁、钛等及其合金也都可以通过热处理改变其力学、物理和化学性能,以获得不同的使用性能;现有的不易燃的油质热处理冷却液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散,对人体造成危害,且使用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易燃的油质热处理冷却液,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不易燃的油质热处理冷却液的配方,包括下列组份:蒸馏水、乙二醇丁醚醋酸酯、丙二醇丁醚、聚磷酸盐、柠檬酸盐、三聚磷酸钠、乳化硅油、正硅酸甲酯、苯三氮唑、聚乙烯醇、硼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聚乙烯醇、聚乙二醇。

优选的,蒸馏水50-100份、乙二醇丁醚醋酸酯10-50份、丙二醇丁醚1-5份、聚磷酸盐12-55份、柠檬酸盐12-30份、三聚磷酸钠20-50份、乳化硅油30-50份、正硅酸甲酯35-50份、苯三氮唑1-10、聚乙烯醇1-8份、硼砂1-5份、乙二胺四乙酸二钠10-50份、聚乙烯醇20-50份、聚乙二醇30-50份。

一种不易燃的油质热处理冷却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先称量取符合上述重量份数的蒸馏水、乙二醇丁醚醋酸酯、丙二醇丁醚、聚磷酸盐、柠檬酸盐、三聚磷酸钠、乳化硅油、正硅酸甲酯、苯三氮唑、聚乙烯醇、硼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聚乙烯醇、聚乙二醇;

第二步:然后将称量完成的乙二醇丁醚醋酸酯、丙二醇丁醚搅拌均匀;

第三步:接着将第二步搅拌所得产物加入称量完成的二醇丁醚、聚磷酸盐、柠檬酸盐、三聚磷酸钠、乳化硅油、正硅酸甲酯、苯三氮唑、聚乙烯醇、硼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聚乙烯醇、聚乙二醇进行搅拌;

第四步:再接着将第三步搅拌所得产物加入蒸馏水,然后放入到反应釜内进行加热搅拌;

第五步:最后将配置完成的冷却液进行灌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不易燃的油质热处理冷却液在冷却以及防锈方面均具有较好的作用,而且该不易燃的油质热处理冷却液中并不含有有害物质,该不易燃的油质热处理冷却液不会对工件产生腐蚀,没有刺激性气味,所用原料均为市场较为常见的产品,配制方便,成本较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一种不易燃的油质热处理冷却液,是由下列重量份的组份配制而成的:

蒸馏水50份、乙二醇丁醚醋酸酯10份、丙二醇丁醚1份、聚磷酸盐12份、柠檬酸盐12份、三聚磷酸钠20份、乳化硅油30份、正硅酸甲酯35份、苯三氮唑1、聚乙烯醇1份、硼砂1份、乙二胺四乙酸二钠10份、聚乙烯醇20份、聚乙二醇30份。

第一步:先称量取符合上述重量份数的蒸馏水、乙二醇丁醚醋酸酯、丙二醇丁醚、聚磷酸盐、柠檬酸盐、三聚磷酸钠、乳化硅油、正硅酸甲酯、苯三氮唑、聚乙烯醇、硼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聚乙烯醇、聚乙二醇;

第二步:然后将称量完成的乙二醇丁醚醋酸酯、丙二醇丁醚搅拌均匀;

第三步:接着将第二步搅拌所得产物加入称量完成的二醇丁醚、聚磷酸盐、柠檬酸盐、三聚磷酸钠、乳化硅油、正硅酸甲酯、苯三氮唑、聚乙烯醇、硼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聚乙烯醇、聚乙二醇进行搅拌;

第四步:再接着将第三步搅拌所得产物加入蒸馏水,然后放入到反应釜内进行加热搅拌;

第五步:最后将配置完成的冷却液进行灌装。

实施例2:

本发明一种不易燃的油质热处理冷却液,是由下列重量份的组份配制而成的:

蒸馏水60份、乙二醇丁醚醋酸酯20份、丙二醇丁醚2份、聚磷酸盐20份、柠檬酸盐18份、三聚磷酸钠30份、乳化硅油35份、正硅酸甲酯40份、苯三氮唑3、聚乙烯醇3份、硼砂2份、乙二胺四乙酸二钠20份、聚乙烯醇30份、聚乙二醇35份。

第一步:先称量取符合上述重量份数的蒸馏水、乙二醇丁醚醋酸酯、丙二醇丁醚、聚磷酸盐、柠檬酸盐、三聚磷酸钠、乳化硅油、正硅酸甲酯、苯三氮唑、聚乙烯醇、硼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聚乙烯醇、聚乙二醇;

第二步:然后将称量完成的乙二醇丁醚醋酸酯、丙二醇丁醚搅拌均匀;

第三步:接着将第二步搅拌所得产物加入称量完成的二醇丁醚、聚磷酸盐、柠檬酸盐、三聚磷酸钠、乳化硅油、正硅酸甲酯、苯三氮唑、聚乙烯醇、硼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聚乙烯醇、聚乙二醇进行搅拌;

第四步:再接着将第三步搅拌所得产物加入蒸馏水,然后放入到反应釜内进行加热搅拌;

第五步:最后将配置完成的冷却液进行灌装。

实施例3:

本发明一种不易燃的油质热处理冷却液,是由下列重量份的组份配制而成的:

蒸馏水70份、乙二醇丁醚醋酸酯30份、丙二醇丁醚3份、聚磷酸盐30份、柠檬酸盐20份、三聚磷酸钠35份、乳化硅油40份、正硅酸甲酯45份、苯三氮唑5、聚乙烯醇5份、硼砂3份、乙二胺四乙酸二钠30份、聚乙烯醇35份、聚乙二醇40份。

第一步:先称量取符合上述重量份数的蒸馏水、乙二醇丁醚醋酸酯、丙二醇丁醚、聚磷酸盐、柠檬酸盐、三聚磷酸钠、乳化硅油、正硅酸甲酯、苯三氮唑、聚乙烯醇、硼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聚乙烯醇、聚乙二醇;

第二步:然后将称量完成的乙二醇丁醚醋酸酯、丙二醇丁醚搅拌均匀;

第三步:接着将第二步搅拌所得产物加入称量完成的二醇丁醚、聚磷酸盐、柠檬酸盐、三聚磷酸钠、乳化硅油、正硅酸甲酯、苯三氮唑、聚乙烯醇、硼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聚乙烯醇、聚乙二醇进行搅拌;

第四步:再接着将第三步搅拌所得产物加入蒸馏水,然后放入到反应釜内进行加热搅拌;

第五步:最后将配置完成的冷却液进行灌装。

实施例4:

本发明一种不易燃的油质热处理冷却液,是由下列重量份的组份配制而成的:

蒸馏水80份、乙二醇丁醚醋酸酯40份、丙二醇丁醚4份、聚磷酸盐35份、柠檬酸盐25份、三聚磷酸钠40份、乳化硅油45份、正硅酸甲酯46份、苯三氮唑8、聚乙烯醇7份、硼砂4份、乙二胺四乙酸二钠40份、聚乙烯醇40份、聚乙二醇45份。

第一步:先称量取符合上述重量份数的蒸馏水、乙二醇丁醚醋酸酯、丙二醇丁醚、聚磷酸盐、柠檬酸盐、三聚磷酸钠、乳化硅油、正硅酸甲酯、苯三氮唑、聚乙烯醇、硼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聚乙烯醇、聚乙二醇;

第二步:然后将称量完成的乙二醇丁醚醋酸酯、丙二醇丁醚搅拌均匀;

第三步:接着将第二步搅拌所得产物加入称量完成的二醇丁醚、聚磷酸盐、柠檬酸盐、三聚磷酸钠、乳化硅油、正硅酸甲酯、苯三氮唑、聚乙烯醇、硼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聚乙烯醇、聚乙二醇进行搅拌;

第四步:再接着将第三步搅拌所得产物加入蒸馏水,然后放入到反应釜内进行加热搅拌;

第五步:最后将配置完成的冷却液进行灌装。

实施例5:

本发明一种不易燃的油质热处理冷却液,是由下列重量份的组份配制而成的:

蒸馏水100份、乙二醇丁醚醋酸酯50份、丙二醇丁醚5份、聚磷酸盐55份、柠檬酸盐30份、三聚磷酸钠50份、乳化硅油50份、正硅酸甲酯50份、苯三氮唑10、聚乙烯醇8份、硼砂5份、乙二胺四乙酸二钠50份、聚乙烯醇50份、聚乙二醇50份。

第一步:先称量取符合上述重量份数的蒸馏水、乙二醇丁醚醋酸酯、丙二醇丁醚、聚磷酸盐、柠檬酸盐、三聚磷酸钠、乳化硅油、正硅酸甲酯、苯三氮唑、聚乙烯醇、硼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聚乙烯醇、聚乙二醇;

第二步:然后将称量完成的乙二醇丁醚醋酸酯、丙二醇丁醚搅拌均匀;

第三步:接着将第二步搅拌所得产物加入称量完成的二醇丁醚、聚磷酸盐、柠檬酸盐、三聚磷酸钠、乳化硅油、正硅酸甲酯、苯三氮唑、聚乙烯醇、硼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聚乙烯醇、聚乙二醇进行搅拌;

第四步:再接着将第三步搅拌所得产物加入蒸馏水,然后放入到反应釜内进行加热搅拌;

第五步:最后将配置完成的冷却液进行灌装。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