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治疗痛风性肾病的药物

一种治疗痛风性肾病的药物

摘要

本发明属于中草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痛风性肾病的药物,包含如下重量份的各组分:白参10‑30份,生黄芪20‑30份,黄精10‑20份,黄柏10‑15份,知母10‑15份,山药10‑30份,生地10‑20份,玉米须30‑50份,石苇15‑30份,冬瓜皮10‑30份,薏苡仁10‑30份,猪苓10‑30份,络石藤10‑30份,红花10‑20份,炙甘草3‑6份。本发明的治疗痛风性肾病的药物,以白参、生黄芪、黄精为君药,以知母、黄柏、生地、山药为臣药:以玉米须、石苇、冬瓜皮、薏苡仁、猪苓、络石藤、红花、为佐药,以炙甘草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补肾气、利水湿、化瘀浊之功,以该药物进行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治疗后的各生化指标也都较优,说明本申请的药物对于痛风性肾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24554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1-2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常州市中医医院;

    申请/专利号CN202011138953.6

  • 发明设计人 陈岱;朱美凤;王身菊;赵敏;张玲;

    申请日2020-10-22

  • 分类号A61K36/8994(20060101);A61P13/12(20060101);A61P19/06(20060101);

  • 代理机构32280 常州市权航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刘洋

  • 地址 213000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和平北路25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9:38:30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草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痛风性肾病的药物。

背景技术

痛风性肾病(gouty nephropathy,GN)是人体嘌呤代谢紊乱和尿酸排泄减少而导致的炎症反应和肾脏损伤。急性痛风性肾病由尿酸盐晶体肾小管沉积引起,表现为严重高尿酸血症和急性少尿或无尿型肾功能衰竭,急性痛风性肾病发生尿酸结石者约15~20%;慢性痛风性肾病主要与髓质单钠尿酸盐晶体沉积有关。尿酸是嘌呤核苷酸代谢的终末产物。正常情况下,大约70%的尿酸通过肾脏分泌。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尿酸是人体特有的内源性水溶性抗氧化剂。正常水平的尿酸可以清除氧自由基,对抗细胞膜脂质氧化和保护细胞DNA,可以改善认知障碍、预防帕金森、保护老年女性肺功能等。

中老年男性和绝经后女性为高尿酸血症的高发人群。《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丈夫·五八,肾气衰,发坠齿枯”,“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肾藏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男性体内的雄激素,女性体内的雌激素,为人体的内在驱动力,随着肾气的盛衰而增减。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雄激素及其受体可通过降低血尿酸或直接抑制NF-kB信号通路,减少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雌激素可以使磷脂膜抵抗尿酸盐结晶沉淀,肾脏排泄尿酸加快,进而降低尿酸水平,绝经后女性接受雌激素替代治疗可以显著降低痛风的发作。痛风患者中男性占95%,一般在40岁以后发病;女性随着绝经期的到来,痛风发病率明显上升,绝经后发病率与男性接近。《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人到40岁以后肾气衰退,肾阳的温煦、蒸腾气化能力下降,与痛风的发病年龄规律相吻合。

现代社会,痛风发病年轻化趋势加剧,与年轻人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起居不规律及饮食生冷、暴饮暴食、饮酒等损伤脾肾有关。另外,遗传因素对肾脏排泄尿酸影响高达40~60%,超过20%的高尿酸血症患者有家族史,尤其在青少年。发明人认为,男子二八应肾气充盛、精气溢满、阴阳调和,发病与先天禀赋、肾精不足息息相关。

嘌呤代谢异常会引起耳聋。研究发现嘌呤代谢异常不仅会因基因突变引起X染色体连锁性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发生,表现为PRS-1活性增强、Arts综合征、Rosenberg-Chutorian综合征、DFN2等;而且更多的患者还会因高尿酸血症导致耳蜗内血管病变,而发生非遗传性耳聋。肾为先天之本,开窍于耳。《灵枢·脉度篇》云“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医林纯墨·卷七》云“肾气充实则耳聪,肾气虚败则耳聋”,发明人认为嘌呤代谢异常是“肾主耳”的物质基础之一,痛风性肾病患者肾气亏虚,一则无以充养耳,二则蒸腾气化无力,水湿弥漫,而导致耳聋。

基于以上对痛风性肾病的研究,发明人研发了一种用于治疗痛风性肾病的中药,与停药后容易出现病情反跳的西医治疗相比,本申请所提供的中药具有较好的疗效,不易反复。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痛风性肾病的药物,能够有效治疗痛风性肾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治疗后患者的生化指标良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痛风性肾病的药物,包含如下重量份的各组分:白参10-30份,生黄芪20-30份,黄精10-20份,黄柏10-15份,知母10-15份,山药10-30份,生地10-20份,玉米须30-50份,石苇15-30份,冬瓜皮10-30份,薏苡仁10-30份,猪苓10-30份,络石藤10-30份,红花10-20份,炙甘草3-6份。

发明人研究认为正常水平的尿酸为人体的精微物质。肾脏排泄是尿酸排泄的主要途径,直接决定了血尿酸的水平。“饮入于胃,游溢精气·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发明人认为人体津液依赖肾脏的蒸腾、气化功能,使清者上升,使浊者从小便排出。90%的高尿酸血症是由于肾脏排泄减少引起。肾气亏虚,清浊不分,超出正常水平的血尿酸,会刺激大量超氧化物阴离子自由基、H

发明人认为痛风性肾病的发作根基在肾,以肾虚为本,涉及于脾,以水湿、痰瘀为标,虚实夹杂是本病的病机特点。《素问·逆调论篇》云“肾者,水藏,主津液”,肾为水脏,司开阖,主泄浊。《素问·生气通天论》云“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肾主人体浊气的排泄,以阳气为鼓舞,阳气充盛,则蒸腾气化有常,分清泌浊。肾为脏腑、阴阳之本,肾气不足,则他脏功能失常,阴阳失调,开阖失度,水津不布或水液停蓄,最终形成水湿弥漫、痰瘀互结、痹阻肾络的局面。

痛风性肾病总属肾气亏虚,津液生成、输布、代谢障碍,湿浊弥漫,痰瘀互结,滞留经脉,聚积肾络。发明人认为痛风性肾病可分为无症状期、初期、中期、晚期四期,将补肾气、利水湿、化瘀浊贯穿治疗始终。

痛风性肾病无症状期,患者症状轻微,很少有痛风性关节炎发作,偶有尿中泡沫,实验室检查可见高尿酸血症、微量蛋白尿。发明人认为患痛风性肾病之人多形体丰腴,在发病初期乃肾气不足,饮食失节、损伤脾胃,应固护肾气,节制饮食,健运脾胃。

痛风性肾病初、中期,可见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关节处皮肤绷急、光亮,发红,肿胀,触痛,可见多尿、低比重尿、夜尿增多,间歇性或持续性血尿、蛋白尿,伴或不伴肾功能不全。发明人认为此乃肾气亏虚,水湿弥漫,日久湿从热化,蕴结关节,气血运行不畅,痹阻肾络。此期应益肾化气、活血化瘀、流畅肾脏气机,从热化者,兼清湿热。

痛风性肾病晚期,此期患者出现血尿素氮、肌酐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发展成慢性肾衰竭。可见慢性关节炎、关节畸形和痛风石沉积。病变关节肿大、僵硬变形,皮色紫暗,屈伸不利,舌质紫暗,有瘀斑,脉细涩。发明人认为此期肾气衰退明显,痰瘀凝结肾络、关节,此时应匡扶正气、祛除病邪。

发明人研究认为,痛风性肾病是在痛风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病机以痛风为基础延续而来,乃症情内舍肾府。本病以肾虚为本、涉及于脾,以水湿、痰瘀为标,虚实夹杂是本病的病机特点。肾气亏虚,肾之蒸腾、气化功能受损,不能运化水湿,水液滞留,日久形成湿浊弥漫、痰瘀互结,痹阻肾络。

基于此,本申请以白参、生黄芪、黄精为君药:白参味甘、性微温,“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除邪气”,大补元气;生黄芪味甘、性微温,“治伤寒尺脉不至,又补肾脏元气,为里药”,可补气扶中、利水消肿;黄精性味甘平,“补诸虚,填精髓”,补而补腻,上可润肺强心,中则益气健脾,下则补肾填精。以知母、黄柏、生地、山药为臣药:知母味苦性寒,“除邪气,肢体浮肿,主下水”,清热消肿;黄柏味苦亦寒,清热燥湿;生地味甘、性寒,“逐血痹”、“除寒热积聚”,滋养阴液、清热凉血;山药味甘性平,滋肾益精。玉米须味甘淡、性平,利水消肿;石苇味甘、性寒,利尿通淋;冬瓜皮味甘淡、性凉,利水消肿;薏苡仁味甘而微寒,淡渗利饮;猪苓味甘淡、性平,利水渗湿;络石藤味苦而微寒,通络消肿;红花味辛而微温,散瘀止痛;此七味共为佐药。炙甘草味甘性平,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补肾气、利水湿、化瘀浊之功。诸原料药的功效分别为:

白参:味甘、性微温,归肺、脾、心经,“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除邪气”,功可大补元气;

生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治伤寒尺脉不至,又补肾脏元气,为里药”,功可补气扶中、利水消肿;

黄精:性味、甘平,归肺、脾、肾经,“补诸虚,填精髓”,补而补腻,上可润肺强心,中则益气健脾,下则补肾填精;

黄柏:味苦、性寒,归肾、膀胱经,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具有抗痛风作用;

知母:味苦、性寒,归肺、肾经,清热、泻火、消肿;

山药:味甘、性平,归肺、脾、肾经,可生津益肺、补肾涩精、补脾养胃;

生地:味甘、性寒,归心、肝、肾经,“逐血痹”、“除寒热积聚”,功可滋养阴液、清热凉血;

玉米须:味甘淡、性平,归肝、肾经,利水渗湿消肿,玉米须总黄酮提取物能促进尿酸在肾脏中的排泄,减轻尿酸对肾脏的损害;

石苇:味甘、性寒,归肺、膀胱经,利尿通淋;

冬瓜皮:味甘淡、性凉,归肺、小肠经,利水消肿,可以促尿酸排泄;

薏苡仁:味甘、性微寒,归脾、胃、肺经,淡渗利饮,抑制尿酸合成;

猪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胃、肺、肾经,利水渗湿,可以利尿、促尿酸排泄;

络石藤:味苦、性微寒,归心、肝经,祛风通络、凉血消肿;

红花:味辛、性微温,归心、肝经,散瘀消肿止痛;

炙甘草:味甘、性平,调和诸药。

作为优选,上述痛风性肾病伴有关节肿痛,所述药物还包含银花、桂枝、生白芍、苍术、秦艽、石膏、金银花中的一种或几种。

若伴痛风性关节炎发作不甚,关节肿痛轻微者在原始的药物中加银花、桂枝、生白芍、苍术中的一种或几种,以银花制约白参、黄芪之热性,以桂枝温通辛散,以白芍缓急止痛,以苍术燥湿消痰。

若伴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病变关节处皮肤灼热、光亮,组织肿胀、疼痛,伴发热、小便黄赤、大便干结,发明人认为此乃邪势正盛时,积热流注关节,可急则治其标,治以清热解毒、通络止痛,缓解急性疼痛,加秦艽、石膏、金银花中的一种或几种,以秦艽清湿热、止痹痛,以石膏清热泻火,以金银花清热解毒。

作为优选,上述银花的重量份为8-15份,所述桂枝的重量份为10-15份,所述生白芍的重量份为10-20份,所述苍术的重量份为8-12份,所述秦艽的重量份为10-15份,所述石膏的重量份为10-30份,所述金银花的重量份为10-15份。

作为优选,上述痛风性肾病伴有恶心纳呆、皮肤瘙痒,所述药物还包含土茯苓、制大黄、六月雪中的一种或几种。

若合并肾功能不全者,恶心纳呆,皮肤瘙痒等,发明人认为此乃脏腑虚损、功能衰败,浊毒上逆,宜泄浊祛瘀,在原始的药物中加土茯苓、制大黄、六月雪中的一种或几种,以土茯苓除湿解毒、通利关节;以大黄破积滞、逐瘀血;以六月雪泻湿活血。

作为优选,上述土茯苓的重量份为15-30份,所述制大黄的重量份为6-15份,所述六月雪的重量份为15-30份。

作为优选,上述痛风性肾病伴有关节肿大、变形,皮色紫暗,屈伸不利或痛风石沉积,所述药物还包含穿山龙、白芥子中的一种或两种。

若伴慢性关节炎、关节畸形,甚或见痛风石沉积者,病变关节肿大、僵硬变形,皮色紫暗,屈伸不利,舌质紫暗,有瘀斑,脉细涩。发明人认为此乃病久入络,气滞血凝,痰瘀互结,宜匡扶正气、活血通络、涤痰除痹,在原始的药物中加入穿山龙、白芥子中的一种或两种。穿山龙的主要成分为皂甙,能除湿、定痛,具有抗炎作用,白芥子辛温,味厚、气锐,可搜剔皮里膜外之痰结。

作为优选,上述穿山龙的重量份为10-20份,白芥子的重量份为5-10份。

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治疗痛风性肾病的药物,以白参、生黄芪、黄精为君药:白参味甘微温,大补元气;生黄芪味甘微温,补气扶中;黄精性味甘平,补气益肾。以知母、黄柏、生地、山药为臣药:知母味苦性寒,清热消肿;黄柏味苦亦寒,清热燥湿;生地味甘性寒,滋养阴液、清热凉血;山药味甘性平,滋肾益精。玉米须味甘淡、性平,利水消肿;石苇味甘、性寒,利尿通淋;冬瓜皮味甘淡、性凉,利水消肿;薏苡仁味甘而微寒,淡渗利饮;猪苓味甘淡、性平,利水渗湿;络石藤味苦而微寒,通络消肿;红花味辛而微温,散瘀止痛;此七味共为佐药。炙甘草味甘性平,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补肾气、利水湿、化瘀浊之功;

(2)以本发明的药物进行治疗的实验组在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口服非布司他的照组对,各生化指标也优于对照组,实验组中医证候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本申请的药物对于痛风性肾病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治疗痛风性肾病的药物,是发明人根据多年临证经验,总结而得。该方剂各组分药物在以下重量份配比范围内均能得到较好的疗效:白参10-30份,生黄芪20-30份,黄精10-20份,黄柏10-15份,知母10-15份,山药10-30份,生地10-20份,玉米须30-50份,石苇15-30份,冬瓜皮10-30份,薏苡仁10-30份,猪苓10-30份,络石藤10-30份,红花10-20份,炙甘草3-6份。现在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药物包含如下重量份的各组分:白参10份,生黄芪20份,黄精10份,黄柏10份,知母10份,山药10份,生地10份,玉米须30份,石苇30份,冬瓜皮10份,薏苡仁10份,猪苓30份,络石藤30份,红花10份,炙甘草3份。

该药物的服用方法为:每日1剂,水煎,早晚各服200ml,治疗8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药物包含如下重量份的各组分:白参20份,生黄芪25份,黄精15份,黄柏12份,知母13份,山药20份,生地15份,玉米须40份,石苇15份,冬瓜皮20份,薏苡仁20份,猪苓20份,络石藤10份,红花15份,炙甘草4份。

该药物的服用方法为:每日1剂,水煎,早晚各服200ml,治疗8周。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药物包含如下重量份的各组分:白参30份,生黄芪30份,黄精20份,黄柏15份,知母15份,山药30份,生地20份,玉米须50份,石苇20份,冬瓜皮30份,薏苡仁30份,猪苓10份,络石藤20份,红花20份,炙甘草6份。

该药物的服用方法为:每日1剂,水煎,早晚各服200ml,治疗8周。

针对本申请的药物与常规治疗方法进行对比,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常州中医医院门诊痛风性肾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30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30~72岁,平均年龄(45.47±2.14)岁,病程3~15年,平均(7.47±3.35)年;对照组30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32~73岁,平均年龄(47.30±2.18)岁,病程3~16年,平均(7.87±4.03)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由南京中医药大学常州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两组患者均根据《中国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给予基础治疗。包括低嘌呤饮食:严格限制动物内脏、海产品、肉类等高嘌呤食物的摄入;控制蛋白质摄入量:0.8~1.0g/kg·d;多饮水,维持每日尿量2000~3000ml;戒烟酒:限制酒精摄入,禁饮黄酒、啤酒和白酒;戒烟、避免被动吸烟;口服碳酸氢钠片0.5~1.0tid,碱化尿液,将尿pH值维持在6.2~6.9。实验组:口服实施例1的中药汤剂。对照组:口服非布司他,初始剂量20mg/d,2周后根据血尿酸水平调整剂量,可增加至40mg/d,治疗8周。

疗效评定标准:参考《尿酸性肾病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试行方案)》制定。临床控制: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血尿酸降至正常,肾功能恢复或保持正常;24小时尿蛋白定量正常。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血尿酸较前减少>20%,血肌酐、尿素氮保持正常或较原来下降>50%以上,24小时尿蛋白定量减少≥4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血尿酸较前降低>10、<20%,血肌酐、尿素氮保持正常或较原来下降>20%、<50%,24小时尿蛋白定量减少<4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改善不明显或无改善,血尿酸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血肌酐、尿素氮较原来下降<20%或病情恶化,尿液实验室检查均无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临床控制+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比较结果见表1: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注:

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前后各生化指标变化比较,比较结果见表2:

表2两组治疗前后各生化指标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

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实验组治疗后UA、SCr、BUN明显下降(P<0.01),24h UTP较治疗前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后UA、BUN明显下降(P<0.01),SCr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实验组BUN较对照组下降更加明显(P<0.01),治疗后实验组UA、SCr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比较结果见表3:

表3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实验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下降(P<0.05)。治疗后,实验组中医证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采用本申请的治疗痛风性肾病的药物进行治疗的实验组在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各生化指标也优于对照组,实验组中医证候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本申请的药物治疗痛风性肾病气虚水湿浊瘀证患者,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肾功能、减少尿蛋白,安全有效,为临床辨证治疗痛风性肾病提供了新途径。

下面提供一个痛风性肾病的典型病例:

高某,男,58岁。初诊日期:2018年3月13日。

主诉:患者既往有“高尿酸血症”史五年。2015年查血生化:UA 483.1umol/L。2017年6月2日患者饮酒后出现左足第一跖趾关节红肿疼痛,当地卫生院考虑“痛风”,予“头孢唑肟”抗感染、“地塞米松磷酸钠5mg”抗炎、“碳酸氢钠注射液”碱化尿液治疗后关节肿痛仍作,来我院门诊就诊,查尿常规:Pro 2+,血生化:UA 467umol/L,ESR 47mm/h,予口服中药汤剂四妙汤加味,患者左足第一跖趾关节红肿疼痛缓解。此后患者左足第一跖趾关节红肿疼痛发作2次,疼痛不甚,自行口服“双氯芬酸片”止痛治疗疼痛缓解。2018年3月13日,患者饮酒后再次出现左足第一跖趾及左踝关节红肿疼痛,自服“头孢丙烯、双氯芬酸片”等治疗,关节肿痛仍作,2018年3月14日来诊。刻下:左足第一跖趾及左踝关节肿痛,肤色暗红,肤温高,活动时疼痛加重,腰酸乏力,尿色黄、夹泡沫,排尿畅,夜尿2次,纳食一般,夜寐欠安,大便调。舌暗红,苔薄黄微腻,脉弦。查血生化:UA 535.1umol/L,尿常规:Pro 2+。诊断: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性肾病。方药:痛肾安加减。处方:

白参10g,生黄芪20g,黄精10g,黄柏10g,知母10g,山药10g,生地10g,玉米须30g,石苇30g,冬瓜皮10g,薏苡仁10g,猪苓30g,络石藤30g,红花10g,炙甘草3g,银花10g。14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

2018年3月28日二诊,患者左足第一跖趾及左踝关节肿痛基本缓解,上方去银花,加当归10g。续服14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

2020年1月18日复诊,患者痛风2年来痛风未再发作。查血生化:UA 310.3umol/L。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