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大数据智能路径选择方法和系统

一种大数据智能路径选择方法和系统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数据智能路径选择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得第一用户的待办事宜信息;根据待办事宜信息,获得第一用户的第一目的地信息;获得第一用户的第一位置信息;根据第一目的地信息、第一位置信息,获得第一出行路线;获得第一出行路线的第一出行时长;获得待办事宜的紧急程度,其中,紧急程度包括待办事宜的时限信息;对比第一出行时长及紧急程度,判断第一用户能否在时限到来之前到达所述第一目的地;若不能,则获得第一调整指令;根据第一调整指令,调整第一出行路线之后,获得第二出行路线。解决了因天气、路况、时间等因素影响人们的交通出行,从而导致出行办事的效率不高的技术问题。

著录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路径选择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大数据智能路径选择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出行交通的便利,家庭汽车的利用率不断增多,通过自驾小汽车,人们的出行得到了很大的便利,对于外出办事的人们,更是增添了很大的便捷性和灵活性。

但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发明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尽管自驾小汽车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但未知的路况、到达目的地的信息、事情的紧急程度以及出行的时间和天气等因素都影响着外出办事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大数据智能路径选择方法,解决了因天气、路况、时间等因素影响人们的交通出行,从而导致出行办事的效率不高的技术问题。达到了通过综合判断出行路况、目的地信息、事情的紧急程度、天气、时间等因素,获得出行的最佳路线,进而提高人们外出办事效率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大数据智能路径选择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获得第一用户的待办事宜信息;根据所述待办事宜信息,获得第一用户的第一目的地信息;获得第一用户的第一位置信息;根据所述第一目的地信息、第一位置信息,获得第一出行路线;获得所述第一出行路线的第一出行时长;获得所述待办事宜的紧急程度,其中,所述紧急程度包括所述待办事宜的时限信息;对比所述第一出行时长及所述紧急程度,判断所述第一用户能否在时限到来之前到达所述第一目的地;若不能,则获得第一调整指令;根据所述第一调整指令,调整所述第一出行路线之后,获得第二出行路线。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大数据智能路径选择装置,其中,所述装置包括:第一获得单元:所述第一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一用户的待办事宜信息;第二获得单元:所述第二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待办事宜信息,获得第一用户的第一目的地信息;第三获得单元:所述第三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一用户的第一位置信息;第四获得单元:所述第四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目的地信息、第一位置信息,获得第一出行路线;第五获得单元:所述第五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第一出行路线的第一出行时长;第六获得单元:所述第六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待办事宜的紧急程度,其中,所述紧急程度包括所述待办事宜的时限信息;第一判断单元: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用户能否在时限到来之前到达所述第一目的地;第七获得单元:所述第七获得单元用于若不能,则获得第一调整指令;第八获得单元:所述第八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调整指令,调整所述第一出行路线之后,获得第二出行路线。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通过获得用户的外出待办事项、事情的紧急程度、目的地信息、用户位置信息等因素,综合判断得出出行的最佳路线,节省了外出办事的时间,根据不确定因素进行实时的动态调整出行路线,达到了提高人们外出办事效率的技术效果。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大数据智能路径选择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大数据智能路径选择方法中的获得所述第一出行路线的第一出行时长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大数据智能路径选择方法中的根据所述第一调整指令,调整所述第一出行路线之后,获得第二出行路线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大数据智能路径选择方法中的所述依次对比所述第一推荐出行路线信息、第二推荐出行路线信息直至第M推荐出行路线,并获得比对结果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大数据智能路径选择方法中的如果所述第一用户能在时限到来之前到达所述第一目的地,则获得第一执行命令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大数据智能路径选择方法中的所述当所述第一用户确认所述第二执行命令之后,则在预设时间内,开启所述第一车辆及其空调之后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大数据智能路径选择方法中的当所述第一用户与所述第一目的地信息之间的距离在预设范围内时,获得停车场信息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大数据智能路径选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示例性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第一获得单元11,第一判断单元12,第三获得单元13,第四获得单元14,第五获得单元15,第六获得单元16,第一判断单元17,第七获得单元18,第八获得单元19,总线300,接收器301,处理器302,发送器303,存储器304,总线接口306。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大数据智能路径选择方法,解决了因天气、路况、时间等因素影响人们的交通出行,从而导致出行办事的效率不高的技术问题。达到了通过综合判断出行路况、目的地信息、事情的紧急程度、天气、时间等因素,获得出行的最佳路线,进而提高人们外出办事效率的技术效果。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的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示例实施例。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本申请的全部实施例,应理解,本申请不受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例的限制。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出行交通的便利,家庭汽车的利用率不断增多,通过自驾小汽车,人们的出行得到了很大的便利,对于外出办事的人们,更是增添了很大的便捷性和灵活性。尽管自驾小汽车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但未知的路况、到达目的地的信息、事情的紧急程度以及出行的时间和天气等因素都影响着外出办事的效率。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总体思路如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大数据智能路径选择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获得第一用户的待办事宜信息;根据所述待办事宜信息,获得第一用户的第一目的地信息;获得第一用户的第一位置信息;根据所述第一目的地信息、第一位置信息,获得第一出行路线;获得所述第一出行路线的第一出行时长;获得所述待办事宜的紧急程度,其中,所述紧急程度包括所述待办事宜的时限信息;对比所述第一出行时长及所述紧急程度,判断所述第一用户能否在时限到来之前到达所述第一目的地;若不能,则获得第一调整指令;根据所述第一调整指令,调整所述第一出行路线之后,获得第二出行路线。

在介绍了本申请基本原理之后,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大数据智能路径选择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00:获得第一用户的待办事宜信息;

步骤S200:根据所述待办事宜信息,获得第一用户的第一目的地信息;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用户的待办事项对应于一个目的地,所述第一用户的待办事项可以是预约看病,则对应的目的地即为医院;所述第一用户的待办事项可以是剪头发,则对应的目的地即为理发店;所述第一用户的待办事项可以是存取款,则对应的目的地即为银行等。根据不同的待办事项获得不同的目的地。

步骤S300:获得第一用户的第一位置信息;

步骤S400:根据所述第一目的地信息、第一位置信息,获得第一出行路线;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用户的位置信息即为所述第一用户当前所处的位置,已知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目的地信息和第一位置信息,即可获得所述第一用户的出行路线,所述第一出行路线可根据位置信息和目的地信息的不同而进行实时动态调整,直到获取最佳路线。

步骤S500:获得所述第一出行路线的第一出行时长;

步骤S600:获得所述待办事宜的紧急程度,其中,所述紧急程度包括所述待办事宜的时限信息;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出行路线的第一出行时长是由所述第一出行路线决定的,所述待办事宜的紧急程度即所述待办事宜对于用户的重要性,又或是当前时间与预约时间之间的时间差,可根据待办事宜的紧急程度合理安排时间和路线,提高办事效率。

步骤S700:对比所述第一出行时长及所述紧急程度,判断所述第一用户能否在时限到来之前到达所述第一目的地;

步骤S800:若不能,则获得第一调整指令;

步骤S900:根据所述第一调整指令,调整所述第一出行路线之后,获得第二出行路线。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用户的待办事项是有具体时限要求的,应赶在时限结束之前到达目的地,对比所述第一出行时长和待办事项的紧急程度,判断所述第一用户能否在时限到来之前到达所述第一目的地,如果不能时,获得第一调整指令,所述第一调整指令为对所述第一出行路线进行调整,进而获得第二出行路线,使得在时限到来之前,所述第一用户可以赶到所述第一目的地,完成待办事项。

如图2所示,所述获得所述第一出行路线的第一出行时长,步骤S500还包括:

步骤S510:获得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画像信息;

步骤S520:获得所述第一目的地的属性信息;

步骤S530:获得第一天气信息;

步骤S540:获得第一时间信息;

步骤S550:获得所述第一出行路线的第一路况信息;

步骤S560:根据所述第一画像信息、第一天气信息、第一时间信息以及第一路况信息,获得所述第一出行路线的第一出行时长。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画像信息为包括用户的获取驾照时长、实际驾龄、开车事故率等信息,所述第一目的地的属性信息为包括商圈、楼层、房号以及楼梯或是电梯等信息,所述第一天气信息为出行天气的情况,天气或晴朗或阴沉或阳光明媚或阴雨绵绵等信息,所述第一时间信息为包括工作日、休息日、节假日、早中晚的具体时刻、是否处于早晚的上下班高峰期和午饭高峰等信息,所述第一出行路线的第一路况信息即为出行路线的道路情况,是否存在堵车、因突发因素影响交通秩序等信息,通过对所述第一画像信息、第一天气信息、第一时间信息以及第一路况信息等进行综合研判,最终获得所述第一出行路线的第一出行时长,每一种信息的改变都影响着出行的时长,通过综合考量多种因素进而获得出行路线的出行时长,达到了对于出行时长的精准评估,进而提高出行办事效率的技术效果。

如图3所示,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调整指令,调整所述第一出行路线之后,获得第二出行路线,步骤S900还包括:

步骤S910:根据所述第一出行时长,获得预测到达时间;

步骤S920:根据所述预测到达时间与所述时限信息,获得第一时间差;

步骤S930:将所述第一出行路线与所述第一时间差输入训练模型,其中,所述训练模型通过多组训练数据训练获得,所述多组中的训练数据中的每一组训练数据均包括:所述第一出行路线、所述第一时间差和用来标识推荐出行路线的标识信息;

步骤S940:获得所述训练模型的输出信息,其中,所述输出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推荐出行路线信息;

步骤S950:重复将所述第一出行路线与所述第一时间差输入所述训练模型中,并获得第二推荐出行路线信息,以此类推,直至获得第M推荐出行路线信息,其中,M为大于2的自然数,且所述第一推荐出行路线信息、第二推荐出行路线信息以及第M推荐出行路线信息各不相同;

步骤S960:依次对比所述第一推荐出行路线信息、第二推荐出行路线信息直至第M推荐出行路线,并获得比对结果;

步骤S970:根据所述比对结果,获得第二出行路线。

具体而言,可根据第一出行时长对到达时间进行预测,进而根据所述预测到达时间与所述时限信息,获得第一时间差。将所述第一出行路线与所述第一时间差输入训练模型,所述训练模型是一个神经网络模型即机器学习中的神经网络模型,神经网络(NeuralNetworks,NN)是由大量的、简单的处理单元(称为神经元)广泛地互相连接而形成的复杂神经网络系统,它反映了人脑功能的许多基本特征,是一个高度复杂的非线性动力学习系统。神经网络模型是以神经元的数学模型为基础来描述的。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NeuralNetworks),是对人类大脑系统的一阶特性的一种描述。简单地讲,它是一个数学模型。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所述第一出行路线与所述第一时间差输入训练模型,用标识的推荐出行路线信息对所述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

进一步来说,所述训练神经网络模型的过程实质为监督学习的过程。所述多组训练数据具体为:所述第一出行路线、所述第一时间差和用来标识推荐出行路线的标识信息。通过输入所述第一出行路线与所述第一时间差,神经网络模型会输出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推荐出行路线信息,通过将所述输出信息与所述起标识作用的推荐出行路线信息进行校验,如果所述输出信息与所述起标识作用的推荐出行路线信息要求相一致,则本数据监督学习完成,则进行下一组数据监督学习;如果所述输出信息与所述起标识作用的推荐出行路线信息要求不一致,则神经网络学习模型自身进行调整,直到神经网络学习模型输出结果与所述起标识作用的推荐出行路线信息要求相一致,进行下一组数据的监督学习。借助训练模型对所述第一出行路线与所述第一时间差进行不断训练,达到了使得输出的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推荐出行路线信息更加精确地技术效果。

获得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推荐出行路线信息之后,重复同样的训练方法,进而获得第二、第三直至第M推荐出行路线信息,所述M条推荐出行路线信息各不相同,通过对所述M条推荐出行路线信息进行对比,获得第二出行路线,所述第二出行路线为最佳路线,达到了获得更精准、更优化的第二出行路线的技术效果。

如图4所示,所述依次对比所述第一推荐出行路线信息、第二推荐出行路线信息直至第M推荐出行路线,并获得比对结果,步骤S960还包括:

步骤S961:依次获得所述第一推荐出行路线信息、第二推荐出行路线信息直至第M推荐出行路线的对应出行花费时间;

步骤S962:依次获得所述第一推荐出行路线信息、第二推荐出行路线信息直至第M推荐出行路线的对应出行费用信息;

步骤S963:获得所述出行花费时间的第一权重系数;

步骤S964:获得所述出行费用信息的第二权重系数;

步骤S965:根据所述第一权重系数、第二权重系数,依次获得所述第一推荐出行路线信息、第二推荐出行路线信息直至第M推荐出行路线的对应路线分值;

步骤S966:根据所述对应路线分值,获得比对结果。

具体而言,为了改善用户体验感,实现时间和费用的最优动态匹配,可依次获得所述第一推荐出行路线的花费时间和费用信息、所述第二推荐出行路线的花费时间和费用信息直到所述第M推荐出行路线的花费时间和费用信息,对各个推荐出行路线的花费时间和费用信息分别进行加权计算,获得对应路线的分值,根据所述对应路线分值,获得比对结果,在所述M条推荐出行路线中获得一条花费时间和出行费用最优的路线,通过对推荐出行路线的花费时间和费用信息分别进行加权计算,达到了获得最优出行路线,实现时间和费用的最优动态匹配,改善用户体验感的技术效果。

如图5所示,获得所述第一出行路线的第一出行时长之后,步骤S560还包括:

步骤S561:如果所述第一用户能在时限到来之前到达所述第一目的地,则获得第一执行命令;

步骤S562:将所述第一执行命令发送给所述第一用户,其中,所述第一执行命令为是否需要定时开启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车辆的信息;

步骤S563:当所述第一用户确认所述第一执行命令之后,根据所述第一天气信息,获得第二执行命令;

步骤S564:将所述第二执行命令发送给所述第一用户,其中,所述第二执行命令为是否需要定时开启所述第一车辆的空调的信息;

步骤S565:当所述第一用户确认所述第二执行命令之后,则在预设时间内,开启所述第一车辆及其空调。

具体而言,为了使所述第一用户的出行更加便捷,可将用户的智能车辆与手机智能连接起来。如果所述第一用户能在时限到来之前到达所述第一目的地,可获得所述第一执行命令,所述第一执行命令为是否需要定时开启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车辆信息,当所述第一用户可以立即出发,则所述第一用户确认所述第一执行命令之后,根据所述第一天气信息,获得第二执行命令,所述第二执行命令为是否需要定时开启所述第一车辆的空调的信息,当所述第一天气炎热时,需要提前将车内的空调打开进行制冷,所述第一用户确认所述第二执行命令之后,则在预设时间内,开启所述第一车辆及其空调,提升用户的体验感,通过将用户的智能车辆与手机智能连接起来,达到了提升用户的体验感,更好的服务用户的技术效果。

如图6所示,所述当所述第一用户确认所述第二执行命令之后,则在预设时间内,开启所述第一车辆及其空调之后,步骤S565还包括:

步骤S5651:根据所述第一出行路线,获得第一道路;

步骤S5652:判断所述第一道路是否存在紧急事件;

步骤S5653:若存在,获得第二道路,其中,所述第二道路为所述第一道路的邻近道路;

步骤S5654:根据所述第二道路,获得第二车辆和第三车辆,其中,所述第二车辆为所述第二道路且位于所述第一车辆前方车辆,所述第三车辆为所述第二道路且位于所述第一车辆后方车辆;

步骤S5655:分别获得所述第一车辆与所述第二车辆之间、所述第一车辆与所述第三车辆之间的距离信息;

步骤S5656:分别判断所述距离信息是否处于安全距离内;

步骤S5657:若均处于,则获得第一变道信息,并将所述第一变道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用户。

具体而言,汽车行驶在道路上时,可能会因突发因素影响汽车的正常行驶,判断所述第一道路是否存在紧急事件,即可能因汽车追尾、交通事故等突发情况影响正常行驶,如果确认所述第一道路存在紧急事件,则获得第二道路,所述第二道路为所述第一道路的临近道路,方便车辆变道行驶,绕过紧急事件点。对所述第二道路上的车辆信息进行探测,即所述第一车辆之前的第二车辆和所述第一车辆之后的第三车辆,对所述三台车辆之间的距离进行安全评估,分别判断所述距离信息是否处于安全距离内,确认安全无误后,发送第一变道信息给所述第一用户,所述第一用户进行变道驾驶,通过实时判断路况信息进而调整出行路线,达到了使得所述第一用户的出行顺畅,节约出行时间的技术效果。

如图7所示,获得所述第一出行路线的第一出行时长之后,步骤S560还包括:

步骤S566:当所述第一用户与所述第一目的地信息之间的距离在预设范围内时,获得停车场信息;

步骤S567:获得所述第一车辆的类型信息;

步骤S568:当所述第一车辆的类型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根据所述停车场信息,获得第一停车位,其中,所述第一停车位包括第一充电桩;

步骤S569:根据所述第一充电桩与第一用户的当前位置信息,获得停车路线,并将所述停车路线发送给所述第一用户。

具体而言,为了使所述第一用户有更好的体验感,当所述第一用户与所述第一目的地信息之间的距离在预设范围内时可获得停车场信息,所述停车场信息设置有充电桩,专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充电服务,当所述第一车辆为新能源汽车时,其电量不足时可以获得停车场的第一停车位信息,使用所述第一停车位的第一充电桩对所述第一车辆进行充电,根据所述第一充电桩与第一用户的当前位置信息,获得停车路线,并将所述停车路线发送给所述第一用户,通过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充电服务,并获得相应的停车路线及停车位,达到了更好的满足用户的体验感的技术效果。

为了对所述第一用户的出行提供更舒适的服务,提升用户的体验感,本申请实施例还包括:

步骤S1010:获得第二时间,所述第二时间为所述第一用户结束待办事项的时间;

步骤S1020:获得第二目的地信息,所述第二目的地信息为所述第一用户需要前往的地址;

步骤S1030:对所述第一用户的酒精含量进行检测;

步骤S1040:判断所述第一用户的酒精含量是否满足第一预设阈值;

步骤S1050:当所述第一用户的酒精含量满足所述第一预设阈值,获得第三执行命令,所述第三执行命令用来禁止所述第一用户对所述第一汽车的驾驶;

步骤S1060:获得第四执行命令,所述第四执行命令用来自动拨叫代驾服务;

步骤S1070:获得所述第一代驾信息,并将所述第一代驾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用户,所述第二用户与所述第一用户具有第一关联关系;

具体而言,为了提升用户的实用感,避免所述第一用户醉酒驾驶,造成不安全事故,可获得所述第一用户的酒精含量,当检测到酒精含量超过正常浓度时,禁止所述第一用户驾驶所述第一车辆,并呼叫代驾服务,为了确保所述第一用户的人身安全,可获得所述第一代驾的个人信息,并将其发送给所述第二用户,所述第二用户与所述第一用户具有第一关联关系,可以是所述第一用户的父母、配偶等,通过避免所述第一用户进行酒驾,达到了确保所述第一用户的驾驶安全,提升实用感的技术效果。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大数据智能路径选择方法和装置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通过获得用户的外出待办事项、事情的紧急程度、目的地信息、用户位置信息等因素,综合判断得出出行的最佳路线,节省了外出办事的时间,根据不确定因素进行实时的动态调整出行路线,达到了提高人们外出办事效率的技术效果。

2、通过将所述第一出行路线与所述第一时间差输入进训练模型,通过训练模型不断地训练,使得训练模型输出的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推荐出行路线信息更加精确无误,为所述第一用户提供最优的出行路线,达到了更好的满足用户的体验感,提高出行效率的技术效果。

基于与前述实施例中一种大数据智能路径选择方法同样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大数据智能路径选择装置,如图8所示,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得单元11:所述第一获得单元11用于获得第一用户的待办事宜信息;

第二获得单元12:所述第二获得单元12用于根据所述待办事宜信息,获得第一用户的第一目的地信息;

第三获得单元13:所述第三获得单元13用于获得第一用户的第一位置信息;

第四获得单元14:所述第四获得单元14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目的地信息、第一位置信息,获得第一出行路线;

第五获得单元15:所述第五获得单元15用于获得所述第一出行路线的第一出行时长;

第六获得单元16:所述第六获得单元16用于获得所述待办事宜的紧急程度,其中,所述紧急程度包括所述待办事宜的时限信息;

第一判断单元17:所述第一判断单元17用于判断所述第一用户能否在时限到来之前到达所述第一目的地;

第七获得单元18:所述第七获得单元18用于若不能,则获得第一调整指令;

第八获得单元19:所述第八获得单元19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调整指令,调整所述第一出行路线之后,获得第二出行路线。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九获得单元:所述第九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画像信息;

第十获得单元:所述第十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第一目的地的属性信息;

第十一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一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一天气信息;

第十二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二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一时间信息;

第十三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三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第一出行路线的第一路况信息;

第十四获得单元:所述第十四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画像信息、第一天气信息、第一时间信息以及第一路况信息,获得所述第一出行路线的第一出行时长。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十五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五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出行时长,获得预测到达时间;

第十六获得单元:所述第十六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预测到达时间与所述时限信息,获得第一时间差;

第一输入单元:所述第一输入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出行路线与所述第一时间差输入训练模型,其中,所述训练模型通过多组训练数据训练获得,所述多组中的训练数据中的每一组训练数据均包括:所述第一出行路线、所述第一时间差和用来标识推荐出行路线的标识信息;

第十七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七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训练模型的输出信息,其中,所述输出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推荐出行路线信息;

第二输入单元:所述第二输入单元用于重复将所述第一出行路线与所述第一时间差输入所述训练模型中,并获得第二推荐出行路线信息,以此类推,直至获得第M推荐出行路线信息,其中,M为大于2的自然数,且所述第一推荐出行路线信息、第二推荐出行路线信息以及第M推荐出行路线信息各不相同;

第十八获得单元:所述第十八获得单元用于依次对比所述第一推荐出行路线信息、第二推荐出行路线信息直至第M推荐出行路线,并获得比对结果;

第十九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九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比对结果,获得第二出行路线。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十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获得单元用于依次获得所述第一推荐出行路线信息、第二推荐出行路线信息直至第M推荐出行路线的对应出行花费时间;

第二十一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一获得单元用于依次获得所述第一推荐出行路线信息、第二推荐出行路线信息直至第M推荐出行路线的对应出行费用信息;

第二十二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二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出行花费时间的第一权重系数;

第二十三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三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出行费用信息的第二权重系数;

第二十四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四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权重系数、第二权重系数,依次获得所述第一推荐出行路线信息、第二推荐出行路线信息直至第M推荐出行路线的对应路线分值;

第二十五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五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对应路线分值,获得比对结果。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十六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六获得单元用于如果所述第一用户能在时限到来之前到达所述第一目的地,则获得第一执行命令;

第一发送单元:所述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执行命令发送给所述第一用户,其中,所述第一执行命令为是否需要定时开启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车辆的信息;

第二十七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七获得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用户确认所述第一执行命令之后,根据所述第一天气信息,获得第二执行命令;

第二发送单元:所述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执行命令发送给所述第一用户,其中,所述第二执行命令为是否需要定时开启所述第一车辆的空调的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十八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八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出行路线,获得第一道路;

第二判断单元:所述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道路是否存在紧急事件;

第二十九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九获得单元用于若存在,获得第二道路,其中,所述第二道路为所述第一道路的邻近道路;

第三十获得单元:所述第三十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道路,获得第二车辆和第三车辆,其中,所述第二车辆为所述第二道路且位于所述第一车辆前方车辆,所述第三车辆为所述第二道路且位于所述第一车辆后方车辆;

第三十一获得单元:所述第三十一获得单元用于分别获得所述第一车辆与所述第二车辆之间、所述第一车辆与所述第三车辆之间的距离信息;

第三判断单元:所述第三判断单元用于分别判断所述距离信息是否处于安全距离内;

第三十二获得单元:所述第三十二获得单元用于若均处于,则获得第一变道信息,并将所述第一变道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用户。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十三获得单元:所述第三十三获得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用户与所述第一目的地信息之间的距离在预设范围内时,获得停车场信息;

第三十四获得单元:所述第三十四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第一车辆的类型信息;

第三十五获得单元:所述第三十五获得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车辆的类型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根据所述停车场信息,获得第一停车位,其中,所述第一停车位包括第一充电桩;

第三十六获得单元:所述第三十六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充电桩与第一用户的当前位置信息,获得停车路线,并将所述停车路线发送给所述第一用户。

前述图1实施例一中的一种大数据智能路径选择方法的各种变化方式和具体实例同样适用于本实施例的一种大数据智能路径选择装置,通过前述对一种大数据智能路径选择方法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的知道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大数据智能路径选择装置的实施方法,所以为了说明书的简洁,再次不再详述。

下面参考图9来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

图9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基于与前述实施例中的一种大数据智能路径选择方法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的一种大数据智能路径选择装置,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文所述的一种大数据智能路径选择方法的任一方法的步骤。

其中,在图9中,总线架构(用总线300来代表),总线300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总线300将包括由处理器302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304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300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306在总线300和接收器301和发送器303之间提供接口。接收器301和发送器303可以是同一个元件,即收发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处理器302负责管理总线300和通常的处理,而存储器304可以被用于存储处理器302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大数据智能路径选择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获得第一用户的待办事宜信息;根据所述待办事宜信息,获得第一用户的第一目的地信息;获得第一用户的第一位置信息;根据所述第一目的地信息、第一位置信息,获得第一出行路线;获得所述第一出行路线的第一出行时长;获得所述待办事宜的紧急程度,其中,所述紧急程度包括所述待办事宜的时限信息;对比所述第一出行时长及所述紧急程度,判断所述第一用户能否在时限到来之前到达所述第一目的地;若不能,则获得第一调整指令;根据所述第一调整指令,调整所述第一出行路线之后,获得第二出行路线。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