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基于MR装备的配网运维作业方法及系统

一种基于MR装备的配网运维作业方法及系统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MR装备的配网运维作业方法及系统,在运维的过程中,通过利用MR头盔实现与运维系统平台之间的实时沟通,可以使一线运维人员同后方调度管理人员间信息沟通顺畅,后方可以通过MR技术实时观看现场情况,现场也可以及时获取设备、线路、维修记录等相关信息;实施本发明,能增强沟通的有效性,提升运维作业的效率,并降低作业风险。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26040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1-2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110017.4

  • 申请日2020-10-16

  • 分类号H02J13/00(20060101);G02B27/01(20060101);

  • 代理机构44238 深圳汇智容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熊贤卿

  •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4020号电力调度通信大楼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9:38:30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系统的配网运维作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MR(MixedReality,混合现实)装备的配网运维作业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电力配网的故障不仅严重扰乱了电力系统的高效运转,还容易对人们的安全造成威胁,为了保障电力系统的高效运转,必须及时快速地对配网系统进行维护和抢修。

随着城市化进程与规模日益扩大,电网建设速度也逐步加快,陡然加大的电力输送压力,使得输配电线路的运行维护与管理工作的难度也随之陡然加大。目前现有的配网技术方案包括:1)人工巡检,安排运维人员定期对线路进行人工巡检;2)自动化运维系统,采用自动化的电力生产系统、电力调度管理系统和配电网抢修指挥平台进行配网运维的管理和调度工作。

现有技术中采取的电网运维系统管理方法存在着维修难度大、沟通不及时不准确、效率低等不足之处,具体地包括:

一线的运维工作主要采用人工巡检和维修的方式,其中,维修信息、任务进程、设备状态等重要信息手工填报,存在信息不准确、不全面、不及时等问题。

信息同步性较差,在运维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沟通工作,目前采用的电话、社交软件、拍照等沟通方式效率极低,不能及时、准确、全面的获取信息,且在进行通话的和图文传输的过程中还要同时进行维修操作,易出现安全问题。

目前采用的数字化系统虽然可以满足一部分自动化运维的需求,但是关联性差,很多操作不能同步,造成信息滞后,导致调度难度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基于MR装备的配网运维作业方法及系统,利用MR技术及装备改进现有配网运维的作业方式,实现全方位设备感知,提升作业准确性、可靠性和效率,提高风险识别能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MR技术的配网运维作业方法,其包括如下的步骤:

步骤S10,通过移动端或MR头盔接收来自运维系统平台的运维指令,所述运维指令至少包含:需要维护或者抢修的设备、线路信息以及工作任务;

步骤S11,在运维人员进行工作准备后,向运维平台提出停电申请;

步骤S12,在接收到来自运维系统平台的经调度人员确认后的,进行相关线路停电操作;

步骤S13,在运维现场,运维人员通过MR头盔向运维系统平台进行工作任务核对,获得工作授权,将MR头盔移交给施工单位;

步骤S14,施工单位人员通过MR头盔与运维系统平台进行沟通和信息同步共享,在运维现场进行更换、维修或新建操作;

步骤S15,位于运维系统平台的调度人员实时监控现场施工情况,并进行施工指导;

步骤S16,在施工完成后,通过MR头盔接收运维系统平台的调度人员的确认信息,获取操作授权,完成复电操作。

优选地,所述步骤S14进一步包括:

运维系统平台向MR头盔下发所述需要维护或者抢修的设备、线路的历史维护信息,包括:维修时间、维修数据、维修进程、设备状态。

优选地,进一步包括:

在施工完成后,通过MR头盔向运维系统平台上报施工数据,所述施工数据包括:调度指令、作业内容、现场照片或视频。

优选地,所述MR头盔通过其上设置的麦克风、摄像向运维系统平台上报语音、图片及视频信息;

所述MR头盔通过其上设置的播报装置及虚拟显示部件向运维人员或施工人员显示所述运维系统平台下发的运维指令、实时工作任务以及确认信息。

优选地,进一步包括:

通过MR头盔或移动终端向运维系统平台查询其存储的本次或历史维护信息。

相应地,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基于MR技术的配网运维作业系统,其至少包括MR头盔以及与所述MR头盔进行通信的运维系统平台,其中,所述MR头盔进一步包括:

运维指令接收单元,用于通过MR头盔接收来自运维系统平台的运维指令,所述运维指令至少包含:需要维护或者抢修的设备、线路信息以及工作任务;

停电申请生成单元,用于在运维人员进行工作准备后,向运维平台提出停电申请;

停电操作发送单元,用于在接收到来自运维系统平台的经调度人员确认后的,进行相关线路停电操作;

工作任务核对单元,用于在运维现场,运维人员通过MR头盔向运维系统平台进行工作任务核对,获得工作授权,将MR头盔移交给施工单位;

信息同步单元,用于施工单位人员通过MR头盔与运维系统平台进行沟通和信息同步共享,在运维现场进行更换、维修或新建操作;

施工指导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位于运维系统平台的调度人员根据实时监控现场施工情况,所进行的施工指导;

复电操作接收单元,用于在施工完成后,通过MR头盔接收运维系统平台的调度人员的确认信息,获取操作授权,完成复电操作。

优选地,所述信息同步单元进一步包括:

历史维护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运维系统平台下发的关于所述需要维护或者抢修的设备、线路的历史维护信息,包括:维修时间、维修数据、维修进程、设备状态。

优选地,所述MR头盔进一步包括:

施工数据上报单元,用于在施工完成后,通过MR头盔向运维系统平台上报施工数据,所述施工数据包括:调度指令、作业内容、现场照片或视频。

优选地,所述MR头盔上设置有麦克风、摄像头,用于向运维系统平台上报语音、图片及视频信息;

所述MR头盔上设置有播报装置及虚拟显示部件,用于向运维人员或施工人员显示所述运维系统平台下发的运维指令、实时工作任务以及确认信息。

优选地,进一步包括:

查询单元,用于通过MR头盔向运维系统平台查询其存储的本次或历史维护信息。

实施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MR装备的配网运维作业方法及系统,通过利用MR头盔实现与运维系统平台之间的实时沟通,可以使一线运维人员同后方调度管理人员间信息沟通顺畅,后方可以通过MR技术实时观看现场情况,现场也可以及时获取设备、线路、维修记录等相关信息;增强了沟通的有效性;

由于MR头盔是头戴式的,可以减少手持设备的使用,运维人员(或施工人员)在进行信息沟通的过程中解放双手,可以专心进行维修工作,提高了运维的效率,并降低作业风险。

由于MR头盔可以与运维系统平台之间实现信息共享,从而保证了信息的同步性,解决了抢修过程中一线人员和决策人员信息不对称、不同步、信息滞后的问题,相关人员可以通过平台对维修进度实时查看,减少了信息获取不及时造成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仍属于本发明的范畴。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MR装备的配网运维作业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主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MR装备的配网运维作业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MR头盔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为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地理解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发明做进一步的阐述。

如图1所示,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MR技术的配网运维作业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主流程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

步骤S10,通过移动端或MR头盔接收来自运维系统平台的运维指令,所述运维指令至少包含:需要维护或者抢修的设备、线路信息以及工作任务;具体地,电网公司调度人员在运维系统平台中发出运维指令,指令下达至一线运维班组,一线运维班组通过MR头盔或移动端从运维系统平台及时获取需要维护或者抢修的设备和线路信息;

步骤S11,在运维人员进行工作准备后,向运维平台提出停电申请;

步骤S12,在接收到来自运维系统平台的经调度人员确认后的,进行相关线路停电操作,以保障后续工作可顺利进行;

步骤S13,在运维现场,运维人员通过MR头盔向运维系统平台进行工作任务核对,获得工作授权,并进行准备工作(如,开锁、检查、布置现场),通过MR头盔同运维系统平台的调度人员确认操作无误后,将MR头盔移交给施工单位;

步骤S14,施工单位人员通过MR头盔与运维系统平台进行沟通和信息同步共享,在运维现场进行更换、维修或新建操作;

优选地,所述步骤S14进一步包括:

运维系统平台向MR头盔下发所述需要维护或者抢修的设备、线路的历史维护信息,包括:维修时间、维修数据、维修进程、设备状态;

步骤S15,位于运维系统平台的调度人员实时监控现场施工情况,并进行施工指导;

步骤S16,在施工完成后,通过MR头盔接收运维系统平台的调度人员的确认信息,获取操作授权,完成复电操作。

进一步,在一个具体的例子中,还包括:

在施工完成后,通过MR头盔向运维系统平台上报施工数据,所述施工数据包括:调度指令、作业内容、现场照片或视频。

进一步,在一个具体的例子中,所述MR头盔通过其上设置的麦克风、摄像向运维系统平台上报语音、图片及视频信息;可以理解的是,利用MR头盔实现实时沟通,MR头盔具备语音通话功能,同是该设备为佩戴式,可以解放一线运维人员(或施工人员)的双手,满足在抢修过程中,一直保持通话状态,既满足了实时沟通的需求,也保证了作业质量和作业人员的安全。

所述MR头盔通过其上设置的播报装置及虚拟显示部件向运维人员或施工人员显示所述运维系统平台下发的运维指令、实时工作任务以及确认信息。

进一步,在一个具体的例子中,还包括:

通过MR头盔或移动终端向运维系统平台查询其存储的本次或历史维护信息,以利于相关人员可以进行追溯和查看。

可以理解的是,配电网的运行维护管理存在较大的复杂性,涉及范围较广,线路长,环境复杂,管理环节多等特点。为了保证用户的用电质量,加强配网系统运行维护的安全可靠性,降低风险,利用本发明的方法提供技术及设备,可以提高运维过程中的协同合作能力,加强对数字电网中大量小微传感器的全方位设备感知,保证一线运维工作同后方的调度指挥工作实现信息的同步,提高作业的效率,并降低了施工的难度。

如图2所示,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MR技术的配网运维作业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并结合图2所示,所述系统其至少包括MR头盔1以及与所述MR头盔1进行无线通信的运维系统平台3,所述无线通信可以是诸如GPRS、4G、5G以及WIFI等通信方式,所述MR头盔2一般佩戴在运维人员或施工人员头上;所述系统进一步地可以包括移动端2,所述移动端2可以是诸如移动电话、平板等便携式设备。

其中,所述MR头盔2进一步包括:

运维指令接收单元20,用于通过MR头盔接收来自运维系统平台的运维指令,所述运维指令至少包含:需要维护或者抢修的设备、线路信息以及工作任务;

停电申请生成单元21,用于在运维人员进行工作准备后,向运维平台提出停电申请;

停电操作发送单元22,用于在接收到来自运维系统平台的经调度人员确认后的,进行相关线路停电操作;

工作任务核对单元23,用于在运维现场,运维人员通过MR头盔向运维系统平台进行工作任务核对,获得工作授权,将MR头盔移交给施工单位;

信息同步单元24,用于施工单位人员通过MR头盔与运维系统平台进行沟通和信息同步共享,在运维现场进行更换、维修或新建操作;可以理解的是,MR头盔2中的信息同步单元24还可以周期性与运维系统平台3进行同步更新;

施工指导接收单元25,用于接收位于运维系统平台的调度人员根据实时监控现场施工情况,所进行的施工指导;

复电操作接收单元26,用于在施工完成后,通过MR头盔接收运维系统平台的调度人员的确认信息,获取操作授权,完成复电操作。

施工数据上报单元27,用于在施工完成后,通过MR头盔向运维系统平台上报施工数据,所述施工数据包括:调度指令、作业内容、现场照片或视频;

查询单元28,用于通过MR头盔向运维系统平台查询其存储的本次或历史维护信息。

优选地,所述信息同步单元24进一步包括:

历史维护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运维系统平台下发的关于所述需要维护或者抢修的设备、线路的历史维护信息,包括:维修时间、维修数据、维修进程、设备状态。

优选地,所述MR头盔2上设置有麦克风290、摄像头291,用于向运维系统平台上报语音、图片及视频信息;

所述MR头盔2上设置有播报装置292及虚拟显示部件293,用于向运维人员或施工人员显示所述运维系统平台下发的运维指令、实时工作任务以及确认信息。

更多的细节,可以参考前述对图1的描述,在此不进行详述。

实施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MR装备的配网运维作业方法及系统,通过利用MR头盔实现与运维系统平台之间的实时沟通,可以使一线运维人员同后方调度管理人员间信息沟通顺畅,后方可以通过MR技术实时观看现场情况,现场也可以及时获取设备、线路、维修记录等相关信息;增强了沟通的有效性;

由于MR头盔是头戴式的,可以减少手持设备的使用,运维人员(或施工人员)在进行信息沟通的过程中解放双手,可以专心进行维修工作,提高了运维的效率,并降低作业风险。

由于MR头盔可以与运维系统平台之间实现信息共享,从而保证了信息的同步性,解决了抢修过程中一线人员和决策人员信息不对称、不同步、信息滞后的问题,相关人员可以通过平台对维修进度实时查看,减少了信息获取不及时造成的风险。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