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麦椒套种辣椒移栽机及应用其的辣椒移栽方法

麦椒套种辣椒移栽机及应用其的辣椒移栽方法

摘要

麦椒套种辣椒移栽机及应用其的辣椒移栽方法,所述移栽机包括车体、传动部和支撑架,支撑架上设有至少1个栽种部;支撑架连接于车体上,传动部设置于支撑架上,栽种部自前至后依次包括前轮组、犁刀、升降组件、下苗组件和后轮组;下苗组件包括接料杯、开合单元和位于接料杯上方的下苗单元;升降组件带动接料杯升降。本发明所述的麦椒套种辣椒移栽机可以实现移栽的机械栽种,降低使用者劳动强度,同时提高移栽栽种的工作效率,另外,本麦椒套种辣椒移栽机成本低,设计新颖巧妙,各个部件相互配合,提高了移栽效果,进而提高移栽过程中的成活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23707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1-1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蔚振宽;

    申请/专利号CN202011369914.7

  • 发明设计人 蔚振宽;

    申请日2020-11-30

  • 分类号A01C11/02(20060101);

  • 代理机构41179 郑州中鼎万策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黄照倩

  • 地址 466641 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艾岗乡潘北行政村潘北村237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9:36:59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麦椒套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麦椒套种辣椒移栽机及应用其的辣椒移栽方法。

背景技术

幼苗移栽是对幼苗或种子进行精心的培育,到一定时间移植到指定的土地上。幼苗移栽是一项劳动强度大、费时、技术性强的工作。

现有的幼苗移栽方式多为人工,人工在幼苗移栽的时候需要的工作为:首先在土地上挖出沟壑,随后将苗株放置于沟壑内,最后利用土将沟壑掩盖住实现培土,该过程劳动强度大,同时具有一定的技术性。

市面上也存在移栽的机械设备,有些仅仅能够挖出沟壑,有些仅仅能在挖出沟壑后将苗株放置其中,使用效果均不佳,对于仅仅挖出沟壑的移栽设备虽然降低了挖沟壑的劳动强度以及降低了挖沟壑的技术要求,但是后续的工作量依然较大。对于现有的挖沟壑后将苗株放置其中的移栽设备,虽然实现了挖沟壑以及苗株放置,但是苗株放置位置不佳,移栽效果不佳。

另外,本申请涉及的为麦椒套种领域的辣椒苗移栽:其为在小麦地里套种辣椒苗,一垄小麦,一垄辣椒,小麦和辣椒间隔设置。这种形式相比普通的移栽栽种难度更大,现有的麦椒套种辣椒移栽机对于这种小麦套种辣椒的方式无法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设计新颖、使用效果好的麦椒套种辣椒移栽机及应用其的辣椒移栽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麦椒套种辣椒移栽机,包括支撑架和设置于支撑架上的传动部,支撑架上设有栽种部,栽种部自前至后依次包括犁刀、升降组件、下苗组件;下苗组件包括接料杯、开合单元和位于接料杯上方的下苗单元,开合单元带动接料杯开合,升降组件带动接料杯升降;下苗单元包括至少两个下苗筒,传动部带动下苗筒在水平方向上传动;下苗筒包括两个铰接的下苗体,两个下苗体的横截面均呈向外凸起的弧形;下苗筒对应接料杯设置。

下苗筒还包括传动介质,传动部通过传动介质带动下苗筒在水平方向上传动;两个下苗体包括第一下苗体和第二下苗体,第一下苗体与传动介质固定连接,第二下苗体与第一下苗体铰接,第一下苗体和第二下苗体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在第二下苗体上设置有水平设置的卡杆,支撑架上配合卡杆设置有卡块。

传动介质包括传动链条,在支撑架上设置有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主动齿轮与传动部传动连接;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均与传动链条啮合;在支撑架上设有可前后移动的调整架,从动齿轮位于调整架上。

接料杯包括框架和两个横截面呈弧形的接料体;两个接料体的顶部通过框架连接为横截面呈圆形的接料杯;两个接料体分别为第一接料体和第二接料体,第一接料体与框架固连,第二接料体与框架铰接,开合单元与第一接料体连接;在框架上设有位于接料杯上方的聚料筒。

开合单元包括拉动架、拉丝、复位弹簧、转轮、第一固定架、第二固定架、开合弹簧和两个开合板;拉动架与升降轮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零;拉丝包括软质套管和套设于软质套管内部的软质内丝;软质内丝固定设置于拉动架上,拉动架前端铰接于支撑架上;拉动架中部连接复位弹簧的底端,复位弹簧的顶端固定设置于支撑架上;转轮位于拉动架后方,且转轮转动设置于支撑架上;软质内丝绕设于转轮上;软质套管前端与支撑架连接;两个开合板分别连接于两个接料体上;软质内丝和软质套管的末端分别连接于两个开合板上;开合弹簧连接于两个接料体之间。

栽种部还包括位于犁刀前方的前轮组,前轮组与支撑板转动连接;下苗组件后方设置有后轮组。

升降组件包括升降轮和连杆,连杆包括4个杆体,4个杆体首尾相接呈矩形,4个杆体相接处为铰接;升降轮包括装配于主传动轴上的内心轮,在内心轮外部设置有与内心轮同心的外心轮,外心轮上设有缺口,缺口的圆心角大于外心轮的圆心角;内心轮远离外心轮处设置有竖直设置的升降杆,升降杆底端铰接于连杆上,接料杯与连杆连接。

栽种部共有两个,两个栽种部沿支撑架宽度方向均匀分布,每个栽种部中共有两个升降组件和下苗组件,两个升降组件分别沿支撑架的宽度方向分布;两个下苗组件也分别沿支撑架的宽度方向分布;栽种部共有两个,两个栽种部沿支撑架宽度方向均匀分布。

还包括前后移动组件,前后移动组件包括偏心轴承、Z型杆和连接架,偏心轴承装配于主传动轴上;偏心轴承上连接有竖直设置的连接杆,连接杆的端部与Z型杆铰接,Z型杆的端部与连接架铰接,连接架和Z型杆均铰接与支撑架上;连接架与连杆铰接。

升降杆包括杆体和套设于杆体下部的滑动套筒,滑动套筒上方设有位于杆体上的缓冲弹簧,滑动套筒底部连接连杆。

应用上述麦椒套种辣椒移栽机进行的辣椒移栽方法,所述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1)将苗株放置到下苗筒内,下苗筒在水平方向上转动,当下苗筒转动到接料杯上方时;接料杯正好升起;

2)苗株从下苗筒内落入到接料杯中;

3)接料杯下降,下苗盘接着转动;

4)接料杯在下降的过程中,随着车体的前移,接料杯向后移动,移动速度与车体的前移速度相等;

5)接料杯降到最低点时,接料杯底端开启,苗株从接料杯中出来落入到地面上。

同一个栽种部的两个接料杯一个接料杯接收苗株时,另外一个接料杯位于最低点。

升降轮随着主传动轴的转动带动升降杆升降,升降杆在连杆的作用下带动接料杯升降;偏心轴承随着主传动轴的转动而转动,从而带动连接杆升降的同时前后移动,连接杆在连杆的作用下带动接料杯前后移动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所述的麦椒套种辣椒移栽机可以实现移栽的机械栽种,降低使用者劳动强度,同时提高移栽栽种的工作效率,另外,本麦椒套种辣椒移栽机成本低,设计新颖巧妙,各个部件相互配合,提高了移栽效果,进而提高移栽过程中的成活率。另外,本麦椒套种辣椒移栽机使用范围广,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栽种部的数量,进而栽种不同的苗株;另外,本辣椒移栽方法在栽种的时候,接料杯在最低点时会与地面保持相对静止,从而避免了在栽种的过程中出现接料杯在地面上拉动的情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去掉座椅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支撑架俯视图;

图4为图3中A部放大图;

图5为连接杆与连杆连接示意图;

图6为升降杆与连杆连接示意图;

图7为末级传动轴结构示意图;

图8为接料杯结构示意图;

图9为升降轮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动力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1为下苗筒结构示意图;

图12为调整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麦椒套种辣椒移栽机,如图1~12所示,包括车体1、传动部和支撑架7。

本实施例中的麦椒套种辣椒移栽机,为在小麦中套种辣椒苗。

本实施例中涉及到技术用于铰接,铰接为现有的成熟的连接方式,实现方式为:两个铰接的物体一个定义为A,另外一个定义为B,A上设置连接孔,B上对应连接孔设置杆体181,杆体181转动设置于连接孔中,通过杆体181和连接孔可以使得B相对于A的连接孔转动。

其中,车体1为现有技术,直接选用现有的燃油农用车即可。在车体1上设有动力轴,车体1内加入的燃油可以带动动力轴的转动,通过动力轴的转动带动车体1前进;在动力轴上装配有皮带轮37,通过皮带轮37带动本麦椒套种辣椒移栽机的其他部件的工作。

传动部连接于支撑架7上,传动部包括包括主传动轴28、末级传动轴29和动力组件;动力组件带动主传动轴28转动,主传动轴28传动连接末级传动轴29。

动力组件包括液压泵40、液压马达4、传动轴29、主传动轴28和末级传动轴29。车体1上设有皮带轮37;在液压泵40上设有输入轴,皮带轮37通过皮带38传动连接液压泵40的输入轴,从而带动液压泵40工作。

液压泵40通过油管5连接液压马达4,从而液压泵40将液压能输送给液压马达4,使得液压马达4可以带动后续部件工作。本实施例中选用液压泵40和液压马达4作为动力组件的一部分,原因为:液压泵40和液压马达4配合工作,使得主传动轴28的转速平稳,不会过快也不会过低,适用于本麦椒套种辣椒移栽机,同时成本低,利用了车体1上原有的动力轴。

当然作为本实施例的替换:动力组件也可以直接选用电机,在支撑架7上设置蓄电池,蓄电池为电机的工作提供电源。电机的输出轴121传动连接传动轴29即可。但是该替换实施例成本较高。

传动轴29转动设置于支撑架7上,传动轴29沿支撑架7宽度方向设置,传动轴29上装配有链条轮,液压马达4的输出轴121通过链条6传动连接链条轮,由于链条轮装配在传动轴29上,故传动轴29在液压马达4的作用下转动。

主传动轴28设置于传动轴29的后方,主传动轴28转动设置于支撑架7上。在主传动轴28上装配有链条轮,传动轴29通过链条6传动连接主传动轴28上的链条轮,从而传动轴29将动力传送给主传动轴28。

末级传动轴28设置于主传动轴28的后方,末级传动轴28转动设置于支撑架7上。在末级传动轴28上装配有直角换向器12,直角换向器12的输出轴121上连接有主动齿轮。

具体的支撑架7与车体1的连接方式为:众所周知在农用车的车体1上设置有升降悬挂组件,本支撑架7连接于车体1的升降悬挂组件上即可。对于现有的升降悬挂组件其组成为:包括上旋转杆和位于旋转杆下方的下杆,下杆固定设置于车体1上。旋转杆可以在竖直方向上转动,该转动的动力由车体1的动力提供,具体可实现方式为:在车体1设电机,车体1的动力提供给电机使得电机转动,电机驱动旋转杆转动。该旋转杆以及其实现方式为成熟的现有技术,如小四轮的后部装设的旋转杆,用于实现农用设备的安装。

支撑架7与旋转杆的连接方式为:支撑架7上设有悬挂连接杆3、支撑杆302和辅助杆2,悬挂连接杆3与旋转杆铰接,铰接的实现方式为:在悬挂连接杆3上设长孔301,长孔301沿悬挂连接杆3的长度方向设置,长孔301内滑动设铰接杆,铰接杆与上旋转杆固连。旋转杆带动悬挂连接杆3升降,同时铰接杆可以在长孔301内滑动一定的距离,从而在工作的时候适应不平的路面,保证栽种效果。

支撑杆302倾斜设置,支撑杆302一端连接在支撑架7上,支撑杆302另外一端固定连接在悬挂连接杆3上。

辅助杆2与下杆铰接,通过辅助杆2可以实现支撑架7运动过程中的稳定。

在支撑架7上设有两个栽种部,两个栽种部之间预留有间隙,该间隙可以架空小麦垄,两个栽种部均连接于支撑架7上,且两个栽种部沿支撑架7的宽度方向对称分布。

由于本实施例中为辣椒苗在小麦地上的套种,两个栽种部分别在一垄小麦两边栽种辣椒苗。

两个栽种部结构相同,本实施例仅以其中一个为例进行说明:。

栽种部自前至后依次包括前轮组、犁刀组、升降组件、前后移动组件、下苗组件和后轮组。

其中,每个栽种部中共有两个升降组件、两个前后移动组件、两个后轮组和两个下苗组件,升降组件、前后移组件、后轮组和下苗组件配合设置,实现移栽栽种。

两个升降组件分别沿支撑架7的宽度方向分布,每个升降组件、前后移动组件分别控制一个下苗组件。

两个下苗组件也分别沿支撑架7的宽度方向分布;两个前轮组分别沿支撑架7的宽度方向分布、两个后轮组分别沿支撑架7的宽度方向分布。两个前后移动组件也分别沿支撑架7的宽度方向分布。

其中,前轮组包括两个前地轮15,两个前地轮15分别设置于支撑架7的前下部,前地轮15与地面接触,降低支撑架7在地面上移动时的阻力。

犁刀组包括两个犁刀16,一个栽种部含有两个犁刀,从而可以在一垄小麦的两侧挖出两个沟壑,实现辣椒苗的栽种。

两个犁刀16固定设置于支撑架7的下部,且两个犁刀16位于前地轮15两侧的后方。犁刀16可以在地面上犁出沟壑,从而实现辣椒苗的放置。

后轮组包括两个后地轮21,两个后地轮21分别设置于支撑架7的后下部,两个后地轮21与犁刀16配合设置,具体为:犁刀16位于两个后地轮21的中心线对称线上。

一个后轮组配合一个犁刀。

对于后地轮21的结构:两个后地轮21相对的侧面和两个后地轮21相被的侧面均呈圆形,且两者同心;同时,两个后地轮21相对的侧面比两个后地轮21相被的侧面的圆形的直径小;且两个后地轮21相对的侧面和两个后地轮21相被的侧面通过弧形面连接,由于两个直径不同,故弧形面越小内侧越向上倾斜,通过这种结构可以将土向内侧挤压,这样可以实现辣椒苗放置在沟壑内后的培土。

其中,下苗组件包括接料杯20、开合单元和位于接料杯20上方的下苗单元。

在下苗组件前后方均设置有座椅13,通过设置座椅13,使用者可以座于座椅13上,将苗株投入到下苗单元内。位于前方的座椅13的两侧设置有护板8,通过护板8可以防止人员碰到链条6等传动部件,另外也可以防止外界杂物卷入到升降组件、前后组件和链条6内。

接料杯20包括框架34和两个横截面呈弧形的接料体201;两个接料体201中其中一个的顶部与框架34铰接,同时,两个接料体通过框架34连接为横截面呈圆形的接料杯;开合单元带动接料体相对于框架34转动;在两个接料体201外侧设置有弹力绳35,从而在两个接料体201底端打开后,在弹力绳35的作用下使之再复位。

为了降低外界因素对下苗的影响,在框架34上插设有聚苗筒9,接料杯20设置于聚苗筒9下方,工作的时候,从掉落下来的辣椒苗通过聚苗筒9后落入到接料杯20内,从而防止风吹动辣椒苗,保证辣椒苗在下落的过程中保持根部朝下的状态。

开合单元可以控制接料杯20开启或打开,从而在接料杯20的底端开启时,将辣椒苗丢入到地面上。下苗单元可以实现辣椒苗输送到接料杯20内。

开合单元包括拉动架27、拉丝、复位弹簧24、转轮22、第一固定架、第二固定架、开合弹簧35和两个开合板34。

拉丝包括软质套管25和套设于软质套管25内部的软质内丝23;软质内丝23固定设置于拉动架27上,拉动架27前端铰接于支撑架7上;拉动架27中部连接复位弹簧24的底端,复位弹簧24的顶端固定设置于支撑架7上;转轮22位于拉动架27后方,且转轮22转动设置于支撑架7上;软质内丝23绕设于转轮22上。

软质套管25前端与支撑架7连接。

软质内丝23和软质套管2的末端分别连接在两个接料体201上,保证与软质内丝23相连的接料体是与框架34呈铰接的状态。

工作的时候,拉动架27在动力组件的作用下克服复位弹簧24的拉力向下移动,软质内丝23被向车体1前方拉动,与框架34铰接的接料体201的顶端在软质拉丝23的作用下克服弹力绳35的弹力相互远离实现接料杯20开启。

当动力组件对拉动架27的作用力撤销时,拉动架27在复位弹簧24的作用下向上移动,软质内丝23向车体1后方拉动,同时两个接料体201的顶端在弹力绳35的弹力作用下相互靠近,实现接料杯20闭合。

下苗单元包括下苗筒10,下苗筒10至少有两个,本实施例中,下苗筒有5个。下苗筒5连接于传动介质上,传动部通过传动介质带动下苗筒5在水平方向上传动。其中,传动介质包括传动链条11,在支撑架7上设置有主动齿轮39和从动齿轮10,主动齿轮39与传动部传动连接;主动齿轮39和从动齿轮10均与传动链条啮合。直角换向器12带动传动链条11相对于支撑架7在水平方向上转动。

具体实现方式为:在末级传动轴29上的直角换向器12上装配有竖直设置的输出轴121,输出轴121顶端装配有与传动链条11啮合的主动齿轮39,在主动齿轮39前方设置有转动设置于支撑架上的从动齿轮10,从动齿轮10和主动齿轮将传动链条撑起来,从而在直角换向器12的作用下,主动齿轮39转动,从而带动传动链条11在水平方向上传动,带动从动齿轮10转动,从动齿轮10可以起到支撑的作用,最终使得下苗筒10在水平方向上传动。

为了实现传动链条松紧的调整,在支撑架7上设置有调整架,从动齿轮10设置于调整架上。调整架可以在支撑架上前后移动后固定,具体实现方式为:在支撑架上7固设有水平设置的调整螺栓71,调整螺栓71上螺接有两个螺母72,调整架固定设置于两个螺母72之间,从而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调整架73在调整螺栓71上的位置,实现调整架73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后的固定。

当传动链条11比较松时,调整螺母72的位置,从而使得调整架向前移动,进而使得传动链条调紧,当传动链条过于紧时,调整螺母72的位置,从而使得调整架向后移动,进而使得传动链条调松。

工作的时候,传动轴29带动主传动轴28转动,主传动轴28带动末级传动轴29转动,随着末级传动轴29的转动,直角换向器12实现传动方向的改变,直角换向器12通过传动链条11带动下苗筒10在水平方向上传动。

下苗筒的具体结构为:下苗筒10包括两个铰接的下苗体101,两个下苗体101的横截面均呈向外凸起的弧形,两个下苗体101相互配合组成下苗筒10;下苗筒对应接料杯设置。

两个下苗体101包括第一下苗体和第二下苗体,第一下苗体与传动链条11固定连接,连接方式为:在第一下苗体上设置有螺栓111,通过螺栓111和螺母实现与传动链条11的连接。第二下苗体与第一下苗体铰接。第一下苗体和第二下苗体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103。

在第二下苗体上设置有水平设置的卡杆102,支撑架上配合卡杆102设置有卡块。下苗筒在传动链条作用下在水平方向上转动时,当卡杆102碰到卡块时,第二下苗体被卡住,第一下苗体和第二下苗体之间形成夹角,从而在下苗筒底部出现一个口,辣椒苗可以通过该口从下苗筒中下降下来,进入到接料杯中。

随着第一下苗体和第二下苗体之间的夹角越来越大,当卡杆102与卡块垂直时,两者脱离,第一下苗体和第二下苗体在复位弹簧103的作用下复位,从而使得下苗筒底部再次封闭。

为了降低卡杆102和卡块的磨损,卡杆102和卡杆102相接的表面均呈弧形。

升降组件用于实现接料杯20的升降,升降组件包括升降轮26和连杆19,接料杯20与连杆19的末端连接,两者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为焊接。

连杆19包括4个杆体181,4个杆体181首尾相接呈矩形,4个杆体181相接处为铰接。

升降轮26包括装配于主传动轴28上的内心轮261,在内心轮261外部设置有与内心轮261同心的外心轮262,外心轮262与拉动架27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零,从而对于动力组件作用到拉动架27上的实现方式为:升降轮26转动,当外心轮262转动到拉动架27的端部时,外心轮262碰到拉动架27,将拉动架27向下推,直至升降轮26的内心轮261转动到拉动架27处,由于拉动架27与内心轮261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零,故拉动架27不会与内心轮261接触,拉动架27与升降轮26之间的接触消失,拉动架27复位。

在外心轮262上设有缺口901,缺口901的圆心角大于外心轮262的圆心角;内心轮261远离外心轮262处设置有竖直设置的升降杆18,升降杆18底端铰接于连杆19上。

升降杆18包括杆体181和滑动套设于杆体181下部的滑动套筒182,滑动套筒182上方设有位于杆体181上的缓冲弹簧,滑动套筒182底部连接连杆19。通过将升降杆18设置成杆体181、滑动套筒182的形式,可以使得本麦椒套种辣椒移栽机适用不平的地面,以及碰到地面上较硬的东西时,可以自动调整长度,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

前后移动组件可以带动接料杯20向后移动,从而适应车体1向前的位移,保证接料杯20在于地面接触时为静止状态,防止接料杯20在地面上出现拉动的情形,进而保证移栽效果。

前后移动组件包括偏心轴承30、Z型杆32和连接架33。偏心轴承30装配于主传动轴28上;偏心轴承30上连接有竖直设置的连接杆31,连接杆31的端部与Z型杆32铰接,Z型杆32的端部与连接架33铰接,其中,连接架33和Z型杆32均铰接与支撑架7上;连接架33与连杆19铰接。

随着主传动轴28的转动,偏心轴承30也转动,进而使得连接杆31前后移动,连接杆31在Z型杆32、连接架33的作用下带动连杆19前后移动,最终带动接料杯20前后移动,从而使得接料杯20在与地面接触时为静止的。

本实施例中,实质可以种出4垄辣椒,每个栽种部种出两垄。每个栽种部有两个犁刀,两个后轮组,两个接料杯,两个升降组件,两个开合单元、两个前后移动组件。

1个升降组件和1个前后移动组件控制一个接料杯的升降、后移,每个开合单元控制一个接料杯的开启和闭合。

1个犁刀挖出1个沟壑,1个升降组件控制接料杯升起,接受苗株后下降,1个前后移动组件控制接料杯在地面上保持静止,1个开合单元控制接料杯开启,从而使得苗株落入到地面上,随后1个后轮组实现1个沟壑内的辣椒苗培土。

工作过程为:人座在座椅13上,向下苗筒内投掷苗株;传动链条11带动下苗筒转动,当下苗筒与接料杯对应时,卡杆与卡块接触,从而使得第一下苗体和第二下苗体分离,下苗筒内的苗株进入到接料杯20内。

传动轴29在链条6的传动下带动主传动轴28转动,随着主传动轴28的转动,偏心轴承30转动,使得连接杆31升降的同时前后移动;主传动轴28转动的同时,升降轮26转动,在升降轮26转动的过程中:当拉动架27被向下推,拉丝拉动时,升降杆18带动带有苗株的接料杯20移动到最低处,同时,连接杆31带动接料杯20在最低处保持静止状态,拉丝拉动,使得接料杯20的底端开启,接料杯20内的苗株从接料杯20内出来。

后地轮21组将土向苗株处挤压,实现培土。

随后,开合弹簧35将接料杯20闭合,升降杆18带动接料杯20向上移动;准备接受新的苗株。

依次循环,直至苗株被栽种完即可。

本发明所述的麦椒套种辣椒移栽机可以实现移栽的机械栽种,降低使用者劳动强度,同时提高移栽栽种的工作效率,另外,本麦椒套种辣椒移栽机成本低,设计新颖巧妙,各个部件相互配合,提高了移栽效果,进而提高移栽过程中的成活率。另外,本麦椒套种辣椒移栽机使用范围广,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栽种部的数量,进而栽种不同的苗株。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应用上述麦椒套种辣椒移栽机进行的辣椒移栽方法,所述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1)将苗株放置到下苗筒内,传动链条带动下苗筒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当下苗筒转动到托盘的第二下苗口处时;接料杯正好升起;

2)苗株从下苗筒内落入到接料杯中;

3)接料杯下降,传动链条带动下苗筒接着移动;

4)接料杯在下降的过程中,随着车体的前移,接料杯向后移动,移动速度与车体的前移速度相等,从而避免了接料杯在车体移动的过程中在地面上出现拖拉的现象。

5)接料杯降到最低点时,接料杯底端开启,苗株从接料杯中出来落入到地面上。

工作的时候,同一个栽种部的同一个接料盘上的两个接料杯,一个接料杯接收苗株时,另外一个接料杯位于最低点,从而保证两排苗株为错排栽种,保证了每株苗株均接受充足的阳光,进而保住了苗株的生长。

升降轮随着主传动轴的转动带动升降杆升降,升降杆在连杆的作用下带动接料杯升降;偏心轴承随着主传动轴的转动而转动,从而带动连接杆升降的同时前后移动,连接杆在连杆的作用下带动接料杯前后移动。

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可以实现移栽栽种,同时两排辣椒苗之间为错排栽种,保证了阳光接收,进而提高了辣椒苗后续的生长能力;另外,本辣椒移栽方法在栽种的时候,接料杯在最低点时会与地面保持相对静止,从而避免了在栽种的过程中出现接料杯在地面上拉动的情形。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