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基于大数据可流动中医药智能药房系统

基于大数据可流动中医药智能药房系统

摘要

本发明涉及智能药房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基于大数据可流动中医药智能药房系统,包括智能配药装置以及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智能配药装置实现自动配药;所述智能配药装置包括底座、储药柜、储瓶柜、驱动箱、三自由度直角坐标机械臂及输送带;通过智能配药装置药房药剂师只需要在导向孔内一次性补充足够的配药瓶,而后就只需要在输送带末端等待即可,不需要来回走动寻找药物,提高了取药配药的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由于出药组件自身不带动力源,而是由单个驱动箱上与对应出药件的驱动组件来驱动,因此大大节约成本,且减少故障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23735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1-1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昊天行医学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0968752.2

  • 发明设计人 王建宇;李卫东;

    申请日2020-09-15

  • 分类号A47F1/10(20060101);

  • 代理机构44376 广州高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李顺

  • 地址 102300 北京市门头沟区石龙经济开发区永安路20号3号楼A6293室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9:36:59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药房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基于大数据可流动中医药智能药房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药房取药过程一般是患者持就诊卡到药房窗口刷卡,药剂师先审核就诊卡中处方的信息,当处方信息无误后,然后再进行调配、核对、发药,当患者人数较多时,需排队取药,增加了药剂师的工作量,降低了取药配药的效率。

申请号为201821464541X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智能药房用储药输送装置,包括药柜盒和药柜框架,药柜盒为上端面开口和一侧面开口的长方体,药柜框架也为上端面开口和一侧面开口的长方体,药柜盒整体嵌入药柜框架中并围成一个储药空腔;药柜框架的内部设有丝杆,丝杆与电机连接,丝杆上套有螺母,托板通过螺母与丝杆相接;药柜盒的底板放置于托板上。药柜框架的上端面处设有光电传感器,当药柜盒中最上端的药品被取走,光电传感器会发送信号给电机驱动丝杆转动,直至药柜盒中最上端的药品恰好能接收到光电传感器发射的光线。其在使用时,仍然需要药剂师在药房内部来回走动寻找药物,取药配药的工作效率仍较低。而且在夜间等药房值班人员较少的情况下,排队取药等候的时间更长,不仅增大了药房药剂师的工作强度,而且延长了患者取药的等待时间。

为此本发明设计了基于大数据可流动中医药智能药房系统,通过智能配药装置药房药剂师只需要在导向孔内一次性补充足够的配药瓶,而后就只需要在输送带末端等待即可,不需要来回走动寻找药物,提高了取药配药的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由于出药组件自身不带动力源,而是由单个驱动箱上与对应出药件的驱动组件来驱动,因此大大节约成本,且减少故障率。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现有的药房需要药剂师在药房内部来回走动寻找药物,取药配药的工作效率仍较低的问题,本发明提出的基于大数据可流动中医药智能药房系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基于大数据可流动中医药智能药房系统,包括智能配药装置以及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智能配药装置实现自动配药;所述智能配药装置包括底座、储药柜、储瓶柜、驱动箱、三自由度直角坐标机械臂及输送带,所述储药柜、储瓶柜及三自由度直角坐标机械臂均固定于底座上,所述储药柜位于储瓶柜左侧,所述三自由度直角坐标机械臂位于储瓶柜及储药柜的前侧,所述输送带靠近储药柜右侧设置且位于储药柜与三自由度直角坐标机械臂之间;

所述储药柜上呈矩形阵列布置有多个前后贯通的储药槽,所述储药槽内倾斜设置有托板,所述托板前端设置有挡盖,所述托板上盛放有装满中药丸的储药瓶且储药瓶的瓶口延伸至挡盖内,所述挡盖下端至少设置有与中药丸大小匹配的落料口;所述托板下端设置有用于承接从落料口中导落的中药丸并将中药丸递送至储药槽外部的出药组件;所述出药组件包括固定于托板前侧的取药箱,所述取药箱内设置有前后布置的转轴,所述转轴穿过取药延伸至取药箱前侧与第二对接件固定相连;所述取药箱内的转轴上固定设置有转盘,所述转盘的外周均布有多个与中药丸大小匹配的容纳槽,所述转盘上端穿过取药箱延伸至落料口下方,所述转盘下端穿过取药箱延伸至取药箱下方,所述取药箱及托板内均设置有与转盘外周滑动配合的弧面;

所述储瓶柜内设置有竖直布置的导向孔,所述导向孔内设置自下而上依次叠加的配药瓶,所述导向孔上端设置有前后贯通的放瓶口,所述导向孔下端朝三自由度直角坐标机械臂一侧设置有取瓶口,所述取瓶口的高度大于一个配药瓶的高度且小于两个配药瓶的高度;

所述驱动箱后侧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对接件转动的第一对接件,所述第一对接件下方的驱动箱上设置有用于夹取配药瓶的机械夹爪;所述驱动箱内设置有驱动第一对接件转动及机械夹爪开合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箱设置于三自由度直角坐标机械臂上;

所述三自由度直角坐标机械臂能在高度方向、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对驱动箱进行位置调节,并且能够实现驱动箱在取瓶口、输送带及各个出药组件之间的移送。

使用时,控制系统收到需要某种中药丸的信号,然后驱动三自由度直角坐标机械臂将驱动箱移送至取瓶口处,通过驱动组件控制机械夹爪开合来夹取最下层的配药瓶,然后继续将驱动箱移送至对应中药丸的出药组件处,此时第一对接件与第二对接件卡接,因此当驱动组件带动第一对接件转动时,能够通过第二对接件及转轴带动转盘转动,当容纳槽转至落料口处时,储药瓶内的一个中药丸从落料口落入容纳槽内并且随着转盘的转动移至转盘下方,此时中药丸在自重的作用下落入到下方的配药瓶内,完成单个药品的单粒出药,由于容纳槽是均布于转盘的外周的,因此,只需要通过控制转盘的旋转圈数即可实现中药丸的定量出药;重复上述操作完成所有的中药丸的抓取后,三自由度直角坐标机械臂将驱动箱移送输送带处并松开机械夹爪,使得配好药的配药瓶能够通过输送带送至药房药剂师出,因此药房药剂师只需要在导向孔内一次性补充足够的配药瓶,而后就只需要在输送带末端等待即可,不需要来回走动寻找药物,提高了取药配药的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由于出药组件自身不带动力源,而是由单个驱动箱上与对应出药件的驱动组件来驱动,因此大大节约成本,且减少故障率。

优选的,所述驱动箱上设置有用于向控制系统反馈驱动箱位置信息的位移传感器。通过位移传感器能够提高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准度,同时保证第一对接件与第二对接件能够顺利对接,从而保证顺利出药。

优选的,所述三自由度直角坐标机械臂包括设置于底座上的两个竖直导轨、设置于竖直导轨之间的水平导轨、设置于水平导轨下端的滑块及提供动力的动力组件,所述水平导轨能够沿竖直导轨延伸方向上下运动,所述滑块能够沿水平导轨延伸方向左右运动,所述驱动箱设置于滑块下方且能够沿滑块延伸方向前后运动。通过竖直导轨、水平导轨及滑块能够在高度方向、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对驱动箱进行位置调节,并且能够实现驱动箱在取瓶口、输送带及各个出药组件之间的移送。

优选的,所述挡盖内设置有多个限制储药瓶的瓶口向前移动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挡盖前侧之间的空间构成落料通道,所述落料通道位于落料口上方且其宽度大于中药丸的直径。通过限位板的设置避免储药瓶的瓶口倾斜放置时在自重作用下与挡盖的前侧面抵触,进而避免其挡住落料口影响中药丸的正常落料。

优选的,所述挡盖外周左右两侧固定设置有凸块,所述托板内设置有限制凸块前后方向移动的第一槽,所述凸块能够在凸块第一槽上下移动,所述凸块与第一槽的上下侧壁之间均设置有第一弹簧。通过凸块与第一槽的设置,一方面,能够在前后方向上对挡盖进行限制,避免其移动导致落料口与容纳槽错位而影响中药丸的落料;另一方面,凸块能够在第一槽小幅移动,进而使得挡盖能够在竖直方向小幅振动,避免储药瓶内中药丸因摩擦力卡死而不易落料的问题;通过第一弹簧既能够提高振动的强度,使得中药丸顺利落料,又能够实现挡盖的自动对正,避免因挡盖旋转而导致落料口与容纳槽错位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转盘为逆时针转动,所述挡盖下端朝向转盘一侧设置有弧形面,所述弧形面右侧到转轴的距离大于转盘的半径,所述弧形面左侧到转轴的距离等于转盘的半径;所述转盘外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槽,所述第二槽内设置有击打头,所述击打头与第二槽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通过第二弹簧的设置,使得转盘没旋转一周击打头能够在脱离托板靠近弧形面时弹出,进而使得击打头击打挡盖,加剧挡盖的振动,进一步使得中药丸顺利落料,而后击打头又能够在弧形面的作用下重新缩回至第二槽内,避免其卡死。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所述的基于大数据可流动中医药智能药房系统,通过智能配药装置药房药剂师只需要在导向孔内一次性补充足够的配药瓶,而后就只需要在输送带末端等待即可,不需要来回走动寻找药物,提高了取药配药的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由于出药组件自身不带动力源,而是由单个驱动箱上与对应出药件的驱动组件来驱动,因此大大节约成本,且减少故障率。

2.本发明所述的基于大数据可流动中医药智能药房系统,通过凸块、第一槽及第一弹簧的设置,使得挡盖能够在竖直方向小幅振动,避免储药瓶内中药丸因摩擦力卡死而不易落料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智能配药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中驱动箱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中储瓶柜的剖视图;

图4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取药箱一个视角的剖视图;

图6是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发明取药箱另一个视角的剖视图;

图8是图7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

1、底座;2、储药柜;21、储药槽;22、托板;23、储药瓶;24、挡盖;25、限位板;26、第一槽;27、凸块;28、第一弹簧;29、落料口;3、储瓶柜;31、放瓶口;32、导向孔;33、配药瓶;34、取瓶口;4、三自由度直角坐标机械臂;41、竖直导轨;42、水平导轨;43、滑块;5、驱动箱;51、第一对接件;52、机械夹爪;53、位移传感器;6、取药箱;61、第二对接件;62、转轴;63、转盘;64、容纳槽;65、弧形面;66、第二槽;67、第二弹簧;68、击打头;7、输送带;8、中药丸。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至图8所示,基于大数据可流动中医药智能药房系统,包括智能配药装置以及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智能配药装置实现自动配药;所述智能配药装置包括底座1、储药柜2、储瓶柜3、驱动箱5、三自由度直角坐标机械臂4及输送带7,所述储药柜2、储瓶柜3及三自由度直角坐标机械臂4均固定于底座1上,所述储药柜2位于储瓶柜3左侧,所述三自由度直角坐标机械臂4位于储瓶柜3及储药柜2的前侧,所述输送带7靠近储药柜2右侧设置且位于储药柜2与三自由度直角坐标机械臂4之间;

所述储药柜2上呈矩形阵列布置有多个前后贯通的储药槽21,所述储药槽21内倾斜设置有托板22,所述托板22前端设置有挡盖24,所述托板22上盛放有装满中药丸8的储药瓶23且储药瓶23的瓶口延伸至挡盖24内,所述挡盖24下端至少设置有与中药丸8大小匹配的落料口29;所述托板22下端设置有用于承接从落料口29中导落的中药丸8并将中药丸8递送至储药槽21外部的出药组件;所述出药组件包括固定于托板22前侧的取药箱6,所述取药箱6内设置有前后布置的转轴62,所述转轴62穿过取药延伸至取药箱6前侧与第二对接件61固定相连;所述取药箱6内的转轴62上固定设置有转盘63,所述转盘63的外周均布有多个与中药丸8大小匹配的容纳槽64,所述转盘63上端穿过取药箱6延伸至落料口29下方,所述转盘63下端穿过取药箱6延伸至取药箱6下方,所述取药箱6及托板22内均设置有与转盘63外周滑动配合的弧面;

所述储瓶柜3内设置有竖直布置的导向孔32,所述导向孔32内设置自下而上依次叠加的配药瓶33,所述导向孔32上端设置有前后贯通的放瓶口31,所述导向孔32下端朝三自由度直角坐标机械臂4一侧设置有取瓶口34,所述取瓶口34的高度大于一个配药瓶33的高度且小于两个配药瓶33的高度;

所述驱动箱5后侧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对接件61转动的第一对接件51,所述第一对接件51下方的驱动箱5上设置有用于夹取配药瓶33的机械夹爪52;所述驱动箱5内设置有驱动第一对接件51转动及机械夹爪52开合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箱5设置于三自由度直角坐标机械臂4上;

所述三自由度直角坐标机械臂4能在高度方向、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对驱动箱5进行位置调节,并且能够实现驱动箱5在取瓶口34、输送带7及各个出药组件之间的移送。

使用时,控制系统收到需要某种中药丸8的信号,然后驱动三自由度直角坐标机械臂4将驱动箱5移送至取瓶口34处,通过驱动组件控制机械夹爪52开合来夹取最下层的配药瓶33,然后继续将驱动箱5移送至对应中药丸8的出药组件处,此时第一对接件51与第二对接件61卡接,因此当驱动组件带动第一对接件51转动时,能够通过第二对接件61及转轴62带动转盘63转动,当容纳槽64转至落料口29处时,储药瓶23内的一个中药丸8从落料口29落入容纳槽64内并且随着转盘63的转动移至转盘63下方,此时中药丸8在自重的作用下落入到下方的配药瓶33内,完成单个药品的单粒出药,由于容纳槽64是均布于转盘63的外周的,因此,只需要通过控制转盘63的旋转圈数即可实现中药丸8的定量出药;重复上述操作完成所有的中药丸8的抓取后,三自由度直角坐标机械臂4将驱动箱5移送输送带7处并松开机械夹爪52,使得配好药的配药瓶33能够通过输送带7送至药房药剂师出,因此药房药剂师只需要在导向孔32内一次性补充足够的配药瓶33,而后就只需要在输送带7末端等待即可,不需要来回走动寻找药物,提高了取药配药的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由于出药组件自身不带动力源,而是由单个驱动箱5上与对应出药件的驱动组件来驱动,因此大大节约成本,且减少故障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驱动箱5上设置有用于向控制系统反馈驱动箱5位置信息的位移传感器53。通过位移传感器53能够提高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准度,同时保证第一对接件51与第二对接件61能够顺利对接,从而保证顺利出药。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三自由度直角坐标机械臂4包括设置于底座1上的两个竖直导轨41、设置于竖直导轨41之间的水平导轨42、设置于水平导轨42下端的滑块43及提供动力的动力组件,所述水平导轨42能够沿竖直导轨41延伸方向上下运动,所述滑块43能够沿水平导轨42延伸方向左右运动,所述驱动箱5设置于滑块43下方且能够沿滑块43延伸方向前后运动。通过竖直导轨41、水平导轨42及滑块43能够在高度方向、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对驱动箱5进行位置调节,并且能够实现驱动箱5在取瓶口34、输送带7及各个出药组件之间的移送。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挡盖24内设置有多个限制储药瓶23的瓶口向前移动的限位板25,所述限位板25与挡盖24前侧之间的空间构成落料通道,所述落料通道位于落料口29上方且其宽度大于中药丸8的直径。通过限位板25的设置避免储药瓶23的瓶口倾斜放置时在自重作用下与挡盖24的前侧面抵触,进而避免其挡住落料口29影响中药丸8的正常落料。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挡盖24外周左右两侧固定设置有凸块27,所述托板22内设置有限制凸块27前后方向移动的第一槽26,所述凸块27能够在凸块27第一槽26上下移动,所述凸块27与第一槽26的上下侧壁之间均设置有第一弹簧28。通过凸块27与第一槽26的设置,一方面,能够在前后方向上对挡盖24进行限制,避免其移动导致落料口29与容纳槽64错位而影响中药丸8的落料;另一方面,凸块27能够在第一槽26小幅移动,进而使得挡盖24能够在竖直方向小幅振动,避免储药瓶23内中药丸8因摩擦力卡死而不易落料的问题;通过第一弹簧28既能够提高振动的强度,使得中药丸8顺利落料,又能够实现挡盖24的自动对正,避免因挡盖24旋转而导致落料口29与容纳槽64错位的情况。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转盘63为逆时针转动,所述挡盖24下端朝向转盘63一侧设置有弧形面65,所述弧形面65右侧到转轴62的距离大于转盘63的半径,所述弧形面65左侧到转轴62的距离等于转盘63的半径;所述转盘63外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槽66,所述第二槽66内设置有击打头68,所述击打头68与第二槽66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67。通过第二弹簧67的设置,使得转盘63没旋转一周击打头68能够在脱离托板22靠近弧形面65时弹出,进而使得击打头68击打挡盖24,加剧挡盖24的振动,进一步使得中药丸8顺利落料,而后击打头68又能够在弧形面65的作用下重新缩回至第二槽66内,避免其卡死。

使用时,控制系统收到需要某种中药丸8的信号,然后驱动三自由度直角坐标机械臂4将驱动箱5移送至取瓶口34处,通过驱动组件控制机械夹爪52开合来夹取最下层的配药瓶33,然后继续将驱动箱5移送至对应中药丸8的出药组件处,此时第一对接件51与第二对接件61卡接,因此当驱动组件带动第一对接件51转动时,能够通过第二对接件61及转轴62带动转盘63转动,当容纳槽64转至落料口29处时,储药瓶23内的一个中药丸8从落料口29落入容纳槽64内并且随着转盘63的转动移至转盘63下方,此时中药丸8在自重的作用下落入到下方的配药瓶33内,完成单个药品的单粒出药,由于容纳槽64是均布于转盘63的外周的,因此,只需要通过控制转盘63的旋转圈数即可实现中药丸8的定量出药;重复上述操作完成所有的中药丸8的抓取后,三自由度直角坐标机械臂4将驱动箱5移送输送带7处并松开机械夹爪52,使得配好药的配药瓶33能够通过输送带7送至药房药剂师出,因此药房药剂师只需要在导向孔32内一次性补充足够的配药瓶33,而后就只需要在输送带7末端等待即可,不需要来回走动寻找药物,提高了取药配药的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由于出药组件自身不带动力源,而是由单个驱动箱5上与对应出药件的驱动组件来驱动,因此大大节约成本,且减少故障率;通过位移传感器53能够提高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准度,同时保证第一对接件51与第二对接件61能够顺利对接,从而保证顺利出药;通过竖直导轨41、水平导轨42及滑块43能够在高度方向、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对驱动箱5进行位置调节,并且能够实现驱动箱5在取瓶口34、输送带7及各个出药组件之间的移送;通过限位板25的设置避免储药瓶23的瓶口倾斜放置时在自重作用下与挡盖24的前侧面抵触,进而避免其挡住落料口29影响中药丸8的正常落料;通过凸块27与第一槽26的设置,一方面,能够在前后方向上对挡盖24进行限制,避免其移动导致落料口29与容纳槽64错位而影响中药丸8的落料;另一方面,凸块27能够在第一槽26小幅移动,进而使得挡盖24能够在竖直方向小幅振动,避免储药瓶23内中药丸8因摩擦力卡死而不易落料的问题;通过第一弹簧28既能够提高振动的强度,使得中药丸8顺利落料,又能够实现挡盖24的自动对正,避免因挡盖24旋转而导致落料口29与容纳槽64错位的情况;通过第二弹簧67的设置,使得转盘63没旋转一周击打头68能够在脱离托板22靠近弧形面65时弹出,进而使得击打头68击打挡盖24,加剧挡盖24的振动,进一步使得中药丸8顺利落料,而后击打头68又能够在弧形面65的作用下重新缩回至第二槽66内,避免其卡死。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