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化合物预防和/或治疗冠状病毒感染所致疾病的新用途

化合物预防和/或治疗冠状病毒感染所致疾病的新用途

摘要

本发明发现去甲泽拉木醛和西地尼布能够有效地阻断RBD与ACE2蛋白的结合,从而可以用于预防和/或治疗冠状病毒感染所致的疾病。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23758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1-1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2010851779.3

  • 申请日2020-08-21

  • 分类号A61K31/56(20060101);A61K31/517(20060101);A01N37/42(20060101);A01N43/54(20060101);A61P31/14(20060101);A01P1/00(20060101);

  • 代理机构11535 北京知元同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牛艳玲

  • 地址 100050 北京市东城区天坛西里1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9:36:59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化学领域,特别涉及靶向SARS-CoV-2RBD和/或人ACE2蛋白的小分子抑制剂。

背景技术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引起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疾病 (COVID-19)

目前科学家们已经获得了有关SARS-CoV-2的详细生物学信息

疫苗是最有希望的治疗方法之一。抗病毒药物的开发是对抗COVID-19的另一个有效对策。然而目前尚未发现具有明确临床疗效的药物。SARS-CoV-2抑制剂的筛选现已全面展开,并已获得各种有前景的抑制剂

进入宿主细胞是病毒感染的第一步,因此阻止病毒进入宿主细胞是一种有效的抗病毒药物研发策略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技术是上世纪90年代开发的用于分析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通用型生物物理检测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以SARS-CoV-2的RBD蛋白和ACE2蛋白为靶标,应用SPR技术筛选包含960个化合物的数据库。通过建立筛选模型及清库、结合水平筛选和亲和力测定实验,获得了7个K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涉及去甲泽拉木醛或西地尼布、或者其可药用盐、或者其或其可药用盐的溶剂化物、或者其或其可药用盐的水合物在制备用于预防和/或治疗冠状病毒感染所致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优选地,所述冠状病毒为SARS-CoV-2。更优选地,所述疾病为新型冠状病毒疾病和/或其并发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预防和/或治疗冠状病毒感染所致疾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给予有需要的对象治疗有效量的去甲泽拉木醛或西地尼布、或者其可药用盐、或者其或其可药用盐的溶剂化物、或者其或其可药用盐的水合物。优选地,所述冠状病毒为SARS-CoV-2。更优选地,所述疾病为新型冠状病毒疾病和/或其并发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消杀环境中冠状病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施用去甲泽拉木醛或西地尼布、或者其盐、或者其或其盐的溶剂化物、或者其或其盐的水合物。优选地,所述冠状病毒为SARS-CoV-2。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涉及去甲泽拉木醛或西地尼布、或者其盐、或者其或其盐的溶剂化物、或者其或其盐的水合物用作SARS-CoV-2RBD 抑制剂的用途。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涉及去甲泽拉木醛或西地尼布、或者其盐、或者其或其盐的溶剂化物、或者其或其盐的水合物用作ACE2抑制剂的用途。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去甲泽拉木醛的盐或可药用盐例如与无机碱或有机碱形成的盐。无机碱包括但不限于碱金属例如钠、钾等,碱土金属例如钙、镁等,有机碱包括但不限于有机胺例如乙醇胺、三甲胺、叔丁胺、吡啶、甲基吡啶、二乙醇胺、三乙醇胺、氨丁三醇等,碱性氨基酸例如精氨酸、赖氨酸、鸟氨酸等。西地尼布的盐或可药用盐例如与无机酸或有机酸形成的盐。无机酸例包括但不限于盐酸、硫酸、磷酸、氢溴酸、硝酸等,有机酸包括但不限于甲酸、乙酸、丙酸、戊酸、二乙基乙酸、三氟乙酸、马来酸、丙二酸、琥珀酸、庚二酸、富马酸、乳酸、酒石酸、苹果酸、柠檬酸、葡糖酸、抗坏血酸、烟酸、异烟酸、苯甲酸、甲磺酸、乙磺酸、苯磺酸、甲苯磺酸、萘二磺酸等。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组合物,含有去甲泽拉木醛或西地尼布、或者其可药用盐、或者其或其可药用盐的溶剂化物、或者其或其可药用盐的水合物。优选地,进一步含有可药用载体。优选地,所述药物组合物用于预防和/或治疗冠状病毒感染所致疾病。更优选地,所述冠状病毒为 SARS-CoV-2。更优选地,所述疾病为新型冠状病毒疾病和/或其并发症。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可以制成本领域的各种常用制剂形式,例如静脉、口服、吸入、眼用、直肠给药等制剂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片剂、胶囊、丸剂、颗粒剂、糖浆剂、乳剂、悬浮剂、气雾剂、注射剂、栓剂、滴眼液等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中可以含有各种本领域常用的可药用载体。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根据体重、给药方式、个体对药物的反应、制剂类型、给药时间或间隔确定治疗有效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消杀环境中冠状病毒的消毒剂,含有去甲泽拉木醛或西地尼布、或者其可药用盐、或者其或其可药用盐的溶剂化物、或者其或其可药用盐的水合物。

本发明发现去甲泽拉木醛或西地尼布能够与RBD、ACE2结合,并且能够有效阻断RBD和ACE2相互作用,从而能够预防和/或治疗冠状病毒感染所致的疾病。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RBD-mFc与捕获的ACE2-His相互作用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图。

图2为实施例3中结合水平筛选所得苗头化合物的固定化ACE2的传感图。化合物数据显示为实线,空白对照数据显示为虚线。

图3为实施例3中结合水平筛选所得苗头化合物的固定化RBD的传感图。化合物数据显示为实线,空白对照数据显示为虚线。

图4为实施例3中结合水平筛选所得苗头化合物结合ACE2蛋白的传感图。

图5为实施例3中结合水平筛选所得苗头化合物结合RBD蛋白的传感图。

图6为实施例4中02B05与RBD-His结合的ITC实验。

图7为实施例5中02B05对ACE2-RBD的竞争性抑制。图中,由上至下化合物的浓度分别为0μM、31.25μM、62.5μM、125μM。

图8为实施例5中03D12对ACE2-RBD的竞争性抑制。图中,由上至下化合物的浓度分别为0μM、31.25μM、62.5μM、125μM。

图9为实施例5中RBD蛋白(6.25、12.5和25nM,从上至下第一条线)、125μM 02B05和RBD蛋白(6.25、12.5和25nM,从上至下第二条线)、125μM 02B05(从上至下第三条线)和运行缓冲液(从上至下第四条线)与ACE2蛋白结合的传感图叠加。

图10为实施例6中化合物02B05的细胞毒性及其对293T-hACE2细胞中假型 VSV病毒或SARS-CoV-2病毒转导的影响。图中,*,P<0.05;**,P<0.01,左右Y轴分别代表Luc活性和细胞活力的平均百分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所记载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发明所限定的范围。

由960种临床前化合物组成的化合物库由Targetmol(美国)提供。SARS-CoV-2 S蛋白的RBD蛋白(mFc标签,cat no:40592-V05H)和人类ACE2蛋白(His标签,cat no:10108-H08H)购自Sino Biological(中国),带有His标签的SARS-CoV-2RBD 蛋白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提供。HBS-N缓冲液、氨基偶联试剂盒、NTA 试剂盒、醋酸盐缓冲液、CM5芯片和NTA芯片均购自Cytiva(前瑞典GE医疗公司)。二甲基亚砜(DMSO)、吐温20和氢氧化钠购自Sigma-Aldrich(德国)。

表达人ACE2的293T衍生细胞系(293T-hACE2)购自中吉当康基因技术有限公司,在5%CO

实施例1蛋白-蛋白相互作用测试

使用Biacore S200仪器,利用NTA芯片,测定ACE2和RBD蛋白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运行缓冲液为HBS-T+缓冲液(10mM HEPES,150mM NaCl,0.05% tween 20,pH 8.0,0.22μm微孔滤膜过滤)。配体为ACE2-His,浓度为10mg/mL,捕获时间为100秒。配制一系列浓度为3.13、6.25、12.5、25、50和100nM的 S-RBD-mFc溶液,使其流过捕获的ACE2-His表面,并记录获得的响应单位(RUs)。流速设定为30μL/min,结合时间120s,解离时间500s。350mM EDTA为再生溶液,再生时间60秒。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循环的ACE2捕获量相对稳定(响应约为143RU,偏差不超过2RU)。此外,将相同浓度的RBD蛋白重复进样获得的传感图几乎重合,这表明捕获法具有较好的再现性和稳健性。使用这种稳健的相互作用方法,测量了ACE2-RBD相互作用(附图1)。测得的RBD最大响应信号为94.2RU。以上结果表明,两种蛋白在运行缓冲液中的活性保持良好。数据分析使用Biacore S200评估软件1.0版完成,经1:1数据拟合后,通过软件分析获得的亲和常数为0.37nM。

实施例2氨基偶联法SPR筛选模型的建立

通过氨基偶联法将RBD及ACE2蛋白固定在CM5芯片上。芯片首先与EDC和 NHS的混合物接触而被活化。然后将浓度为20μg/mL和16μg/mL的RBD和 ACE2-His蛋白分别溶解于醋酸钠溶液(分别为pH 5.0和pH 4.5)中,并流过芯片表面,最终分别固定在CM5芯片的Fc2和Fc4上。最后用乙醇胺封闭芯片。

经测,RBD蛋白的偶联量约为8500RUs,ACE2蛋白的偶联量约为9100RUs。将约20nM的ACE2或RBD流过固定有RBD或ACE2的芯片时,响应信号分别为 242RUs和319RUs。以上结果表明,两种靶标蛋白在固定后均能保持活性。

实施例3活性化合物筛选

化合物筛选的整个过程分为三个步骤:清库、结合水平筛选和亲和力测定。实验均采用Biacore T200或Biacore S200仪器,流速为30μL/min,数据采用Biacore T200/S200评估软件进行分析。使用HBS-T+缓冲液(10mM HEPES,150mM NaCl,0.05%tween 20,5%DMSO,pH 8.0,0.22μm微孔滤膜过滤)作为运行缓冲液。首先将化合物稀释至100μM,最终用5%DMSO的运行缓冲液稀释为25μM或 10μM。

基于溶解度的差异,将浓度为25μM或10μM的化合物流过芯片表面进行清库。通过清库,总共排除了13种高粘度化合物。然后对通过清库的化合物进行结合水平筛选,以便识别得到与靶标蛋白结合的化合物。

结合水平筛选时,化合物筛选浓度为10μM,结合和解离时间为60秒。在筛选过程中,运行缓冲液为阴性对照。根据GE Healthcare Laboratory指南,制备溶剂校正样品(8个点)。最终筛选获得了15个结合于RBD的化合物和15个结合于 ACE2的化合物。传感图如附图2和3所示。通过软件自动分析后,在结合水平筛选获得的苗头化合物中,8个结合ACE2的化合物(分别为01N12、02B05、02C19、 02D16、03D12、03E22、03I19和03P04)和5个结合RBD的化合物(分别为02B05、 02C15、02J06、03D12和03I14)被标记为慢解离化合物。

然后,对结合水平筛选所得苗头化合物进行亲和力测定,浓度范围为0.3125 至20μM。结合时间为60秒,解离时间为120秒。动力学和稳态亲和力的数据通过1:1结合模型获得。结果表明,有5个化合物(02B05,02C15,02J06,02M09, 03D12)对RBD显示出高结合亲和力,其K

表1不同化合物与ACE2以及RBD的亲和力测定结果

a动力学分析数据自动拟合为1:1结合模型

b稳态亲和力分析数据自动拟合为1:1结合模型

最后,利用动力学拟合模型,测量了上述化合物和ACE2和RBD的动力学常数。将浓度为0.31、0.63、1.25、2.5、5、10和20μM的化合物注入芯片表面。结合时间为60秒,解离时间为120秒。传感图如附图4和5所示。总的来说,化合物 02B05的解离速率常数最小,表明它具有最长的停留时间。一般来说,较长的停留时间与药效的大小和持续时间密切相关。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02B05有望成为一种潜在的RBD-ACE2结合抑制剂。

实施例4应用iTC进行相关作用测定

将浓度为15μM的S-RBD-His置于iTC200(英国马尔文)样品池中。将化合物 02B05由2mM的储备溶液(溶解于DMSO)稀释至100μM(溶剂为运行缓冲液) 中。在25℃下以8的参考功率进行实验。最初注射0.2μL,然后注射15×2μL。通过将相同浓度的化合物注射到缓冲液中来测量化合物的稀释热。数据符合1:1的结合等温线。

结果如附图6所示,由iTC测量的亲和力是2.09μM,接近于实施例3中SPR测得的亲和力。这一结果表明化合物02B05可以在缓冲溶液中与S-RBD-His结合,进一步证明了SPR筛选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实施例5基于SPR的竞争分析

苗头化合物对RBD蛋白以及ACE2蛋白的抑制效应通过NTA芯片进行测定,运行缓冲液与亲和筛选实验缓冲液一致。ACE2-His捕获浓度为5μg/mL,捕获时间保持不变。分析溶液为溶解于运行缓冲液中且含有0~125μM(0,31.25,62.5, or 125μM)化合物的20nM RBD溶液。在结合时间为120s、解离时间为500s条件下将分析溶液注入流过ACE2-His。在分析之前,在室温下将RBD与化合物孵育一个小时。在单次进样分析时,分析物改为含有0至25nMRBD的125μM化合物溶液。

化合物02B05显示出最强的阻断作用,其次是03D12。响应信号和化合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如附图7和8所示。02B05和03D12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显著降低了反应,而其他化合物(125μM)的竞争性抑制不明显。为了确定结果,我们比较了缓冲溶液、化合物溶液、RBD溶液、RBD溶液和化合物混合溶液单独流过ACE2蛋白表面时的响应。从附图9可以看出,当单独注射RBD溶液(6.25、12.5和25μM) 时,观察到明显的信号变化。然而,当将125μM化合物02B05和RBD(6.25、12.5 和25nM)混合后注射时,信号响应下降,并且传感图类似于通过单独分析化合物获得的传感图。这表明一旦化合物02B05与RBD结合,RBD与ACE2的结合就被阻断了。数据表明02B05能有效阻断ACE2-RBD相互作用。

实施例6假型慢病毒颗粒进入人类细胞和荧光素酶测定

为了研究化合物02B05是否抑制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在化合物02B05存在的情况下,将293T-hACE2细胞用萤光素酶报告病毒感染,该病毒为表达 SARS-CoV-2刺突包膜蛋白或VSV G蛋白的假病毒。

首先,使用PrestoBlue细胞生存力试剂检测02B05在293T-hACE2细胞中的细胞毒性。将细胞接种到96孔板中,并用不同浓度的02B05处理。在37℃孵育24小时后,向每个孔中加入10μL的PrestoBlue(10×),并与培养基充分混合。在37℃下再次孵育1小时后,使用560nm的激发波长和590nm的发射波长(Perkin Elmer, Waltham,MA,USA)读取荧光信号。结果表明,在293T-hACE2细胞中化合物 02B05的最大无毒浓度小于1μM。如附图10所示,02B05浓度为1.1μM时,大约 12%的细胞死亡。

在化合物02B05不存在或存在的情况下,用假型VSV病毒或SARS-CoV-2病毒感染接种在白壁和透明底部96孔板中的293T-hACE2。选择氯化铵作为阳性对照。在感染后24小时,用20μL/孔的细胞裂解缓冲液裂解细胞15分钟,然后加入 50μL/孔的荧光素酶底物。萤火虫荧光素酶活性通过PerkinElmer EnSpire仪器中的发光测定法测量。使用荧光素酶活性表征病毒的进入效率。结果见附图10,化合物02B05适度降低了VSV假病毒的感染,但显著抑制了SARS-CoV-2假病毒的感染。此外,0.37μM的化合物02B05大约抑制7%的SARS-CoV-2假病毒的转导,但对VSV假病毒的转导没有影响。这些结果反映了化合物02B05在非常低的浓度下对SARS-CoV-2假病毒的进入表现出抑制活性。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考文献:

1.Wang C,Horby PW,Hayden FG,Gao G.A novel coronavirus outbreak ofglobal health concern.The Lancet 2020;395(10223):470-473.

2.Zhou P,Yang X,Wang X,Hu B,Zhang L,Zhang W,et al.A pneumoniaoutbreak associated with a new coronavirus of probable bat origin.Nature2020;579(7798):270-273.

3.https://covid19.who.int/(as of 10:47am CEST,July 23,2020).

4.Lan J,Ge J,Yu J,Shan S,Zhou H,Fan S,et al.Structure of the SARS-CoV-2spike receptor-binding domain bound to the ACE2 receptor.Nature 2020;581(7807):215-220.

5.Wan Y,Shang J,Graham R,Baric RS,Li F.Receptor Recognition by theNovel Coronavirus from Wuhan:an Analysis Based on Decade-Long StructuralStudies of SARS Coronavirus.J Virol 2020;94(7):e00127-20.

6.Wrapp D,Wang N,Corbett KS,Goldsmith JA,Hsieh CL,Abiona O,etal.Cryo-EM Structure of the 2019-nCoV Spike in the PrefusionConformation.Science 2020;367:1260-1263.

7.Yan R.,Zhang Y,Li Y,Xia L,Guo Y,Zhou Q.Structural basis for therecognition of SARS-CoV-2 by full-length human ACE2.Science 2020;367(6485):1444-1448.

8.Hoffmann M,Kleine-Weber H,Schroeder S,Krüger N,Herrler T,ErichsenS,et al.SARS-CoV-2 Cell Entry Depends on ACE2 and TMPRSS2 and Is Blocked by aClinically Proven Protease Inhibitor.Cell 2020;181(2): 271-280.

9.Walls AC,Park YJ,Tortorici MA,Wall A,McGuire AT,VeeslerD.Structure,Function,and Antigenicity of the SARS-CoV-2 SpikeGlycoprotein.Cell 2020;181(2):281-292.

10.Ou J,Zhou Z,Dai R,Zhang J,Lan W,Zhao S,et al.Emergence of RBDmutations in circulating SARS-CoV-2 strains enhancing the structuralstability and human ACE2 receptor affinity of the spike protein. Preprints2020:0315991844.

11.Padhi AK,Kalita P,Zhang KYJ,Tripathi T.High Throughput Designingand Mutational Mapping of RBD-ACE2 Interface Guide Non-ConventionalTherapeutic Strategies for COVID-19.Preprints 2020:0519104042.

12.Gautret P,Lagier JC,Parola P,Hoang VT,Meddeb L,Mailhe M,etal.Hydroxychloroquine and azithromycin as a treatment of COVID-19:results ofan open-label non-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Int J Antimicrob Agents 2020;56(1):105949.

13.Hall DC,Jr Ji HF.A search for medications to treat COVID-19 via insilico molecular docking models of the SARS-CoV-2 spike glycoprotein and 3CLprotease.Travel Med Infect Dis 2020;35:101646.

14.Jin Z,Du X,Xu Y,Deng Y,Liu M,Zhao Y,et al.Structure of M(pro)fromSARS-CoV-2 and discovery of its inhibitors.Nature 2020;582(7811):289-293.

15.Robson B.Computers and viral diseases.Preliminary bioinformaticsstudies on the design of a synthetic vaccine and a preventativepeptidomimetic antagonist against the SARS-CoV-2(2019-nCoV,COVID-19)coronavirus.Comput Biol Med 2020;119:103670.

16.Ton AT,Gentile F,Hsing M,Ban F,Cherkasov A.Rapid Identification ofPotential Inhibitors of SARS-CoV-2 Main Protease by Deep Docking of 1.3Billion Compounds.Mol Inf 2020;39:2000028.

17.Du L,He Y,Zhou Y,Liu S,Zheng BJ,Jiang S.The spike protein of SARS-CoV--a target for vaccine and therapeutic development.Nature Rev Microbiol2009;7(3):226-236.

18.Han Y,Kral P.Computational Design of ACE2-Based Peptide Inhibitorsof SARS-CoV-2.ACS nano 2020; 14(4):5143-5147.

19.Wu C,Liu Y,Yang Y,Zhang P,Zhong W,Wang Y,et al.Analysis oftherapeutic targets for SARS-CoV-2 and discovery of potential drugs bycomputational methods.Acta Pharm Sinica B 2020;10(5):766-788.

20.Hoa XD,Kirk AG,Tabrizian M.Towards integrated and sensitive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biosensors:a review of recent progress.BiosensBioelectron 2007;23(2):151-160.

21.Homola J.Present and future of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biosensors.Anal Bioanal Chem 2003; 377(3):528-539.

22 Boucher LE,Bosch J.Development of a multifunctional tool for drugscreening against plasmodial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 via surface plasmonresonance.J Mol Recognit 2013;26(10):496-500。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