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断路器热组件机芯热铆一体机

断路器热组件机芯热铆一体机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断路器热组件机芯热铆一体机,包括工作面板、底板、传输组件以及转台,传输组件上设有第一夹具,沿传输组件的传输路径设有白底件进料机构、设有杠杆进料机构、设有弹簧进料机构、设有白顶扣进料机构、设有塑料件进料机构、设有扭簧进料机构、设有输出机构,沿塑料件进料机构的传输路径设有销钉进料机构;转台上设有第二夹具,围绕于转台设有输入机构、设有双金属片上料机构、设有动触头上料机构、设有铜线上料装置、设有第一焊机、设有第二焊机,输出机构与输入机构之间连接有传输机构。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提升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适合企业的长期发展。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20737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1-1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乐清正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181527.0

  • 申请日2020-10-29

  • 分类号B23K1/00(20060101);B23K3/00(20060101);B23K3/08(20060101);B29C65/64(20060101);B29C65/78(20060101);H01H69/00(20060101);

  • 代理机构33258 温州名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陈加利

  • 地址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柳市镇前窑村乐湖路701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9:32:16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断路器加工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断路器热组件机芯热铆一体机。

背景技术

断路器为一种当电路出现故障时可切断电路对其实施保护的组合开关,断路器通常包括壳体、双金属组件、机芯机构等部件,机芯机构包括塑料件、杠杆、白顶扣、扭簧、销钉、弹簧以及白底件;双金属组件包括双金属片、铜线、以及动触头。断路器在生产的过程中要实现各个部件之间的相互组装,其中就包括机芯机构与双金属组件两者之间的组装。现有机芯机构与双金属组件两者之间的组装方式主要以人工手动组装为主,而人工手动组装的方式效率极低,不适合企业的长期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断路器热组件机芯热铆一体机,该断路器热组件机芯热铆一体机以机械的方式代替人工来完成机芯机构与双金属组件两者之间的组装,从而提升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适合企业的长期发展。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断路器热组件机芯热铆一体机,包括工作面板、底板、设置于工作面板的传输组件以及转动设置于底板的转台,所述传输组件上设有用于定位机芯机构的第一夹具,沿所述传输组件的传输路径设有将白底件传输放置于第一夹具的白底件进料机构、设有将杠杆朝向第一夹具传输并与白底件构成装配的杠杆进料机构、设有将弹簧朝向第一夹具传输并与杠杆构成装配的弹簧进料机构、设有将白顶扣朝向第一夹具传输并与杠杆和白底件构成装配的白顶扣进料机构、设有将塑料件朝向第一夹具传输并与杠杆构成装配的塑料件进料机构、设有将扭簧朝向第一夹具传输并与杠杆和塑料件构成装配的扭簧进料机构、设有用于抓取机芯机构的输出机构,沿所述塑料件进料机构的传输路径设有将销钉装配至塑料件的销钉进料机构;

所述转台上设有用于定位机芯机构与双金属组件并使两者构成装配的第二夹具,围绕于所述转台设有将机芯机构传输放置于第二夹具的输入机构、设有将双金属片传输放置于第二夹具的双金属片上料机构、设有将动触头朝向第二夹具传输并与塑料件构成装配的动触头上料机构、设有将铜线朝向第二夹具传输并与动触头和双金属片构成装配的铜线上料装置、设有用于焊接第二夹具上的铜线与双金属片两者的第一焊机、设有用于焊接第二夹具上的铜线、动触头与塑料件三者的第二焊机,所述输出机构与输入机构之间连接有用于传输机芯机构的传输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输组件带动第一夹具传输,当第一夹具传输至对应于白底件进料机构的位置时,通过白底件进料机构将白底件装配放置于第一夹具,第一夹具接着传输至对应于杠杆进料机构的位置,通过杠杆进料机构将杠杆装配于白底件上,装配后第一夹具接着传输至对应于弹簧进料机构的位置,通过弹簧进料机构将弹簧装配于杠杆上,装配后的第一夹具接着传输至对应于白顶扣进料机构的位置,通过白顶扣进料机构将白顶扣装配于杠杆和白底件上,装配后的第一夹具接着传输至对应于塑料件进料机构的位置,塑料件在进料过程中通过销钉进料机构将销钉装配于塑料件上,塑料件进料机构将带有销钉的塑料件装配于杠杆上,装配后的第一夹具接着传输至对应于扭簧进料机构的位置,通过扭簧进料机构将扭簧装配于杠杆和塑料件上,最终完成整个机芯机构的机械组装操作。

机芯机构通过输出构件配合传输机构朝向输入构件传输,输入构件将机芯机构抓取放置固定于第二夹具,转台将第二夹具传输至对应于双金属片上料机构的位置,通过双金属片上料机构将双金属片放置进第二夹具,第二夹具接着传输至对应于动触头上料机构的位置,通过动触头上料机构将动触头装配于塑料件上,第二夹具接着传输至铜线上料装置,通过铜线上料装置将铜线装配于动触头与双金属片上,接着第二夹具转动至对应于第一焊机的位置,通过第一焊机实现双金属片与铜线之间的焊接,接着第二夹具转动至对应于第二焊机的位置,通过第二焊机实现铜线与动触头之间焊接固定的同时,实现了动触头与塑料件两者之间的热铆固定。从而完成机芯机构与双金属组件两者之间的机械组装,提升生产效率、确保生产质量,适合企业的长期发展。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输出机构包括连接传输机构的输出轨道、输出夹爪以及驱动输出夹爪运动的输出移动组件,所述输入机构包括输入夹爪以及驱动输入夹爪运动的输入移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输出移动组件配合输出夹爪,将第一夹具上的机芯机构抓取放置于输出轨道,通过输入移动组件与输入夹爪两者之间的配合将机芯机构抓取放置于第二夹具。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输机构由多个第一直线送料器相互连接构成,所述输出轨道的一侧设有驱动机芯机构朝向第一直线送料器运动的拨爪以及驱动拨爪运动的拨爪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拨爪驱动件配合拨爪能驱动机芯机构顺利的朝向第一直线送料器运动,通过多个第一直线送料器之间的配合可补偿两个设备之间的组装时差,以此来实现组装效率的最大化并确保组装流程的顺利进行。

进一步设置为:沿所述传输组件的传输路径设有驱动白底件定位于第一夹具的白底件校正组件、设有驱动杠杆装配于白底件的杠杆校正组件、设有驱动弹簧装配于杠杆的弹簧校正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白底件校正组件对第一夹具内的白底件进行校正,使其更精确的定位于第一夹具内,通过杠杆校正组件实现杠杆与白底件之间的紧密精确装配,通过弹簧校正组件实现弹簧与杠杆之间的紧密精确装配,从而提升机芯机构的组装质量。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输组件包括转盘以及驱动转动盘转动的主驱动件,所述第一夹具设置于转盘,所述第一夹具围绕于转盘的圆心环绕设置有多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驱动件驱动转盘从而来带动第一夹具实现传输,多个第一夹具的设置实现多个工位的同时加工,从而提升生产效率,而旋转的传输方式能使装置的体积更加小巧。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扭簧进料机构依次包括输送扭簧的进料组件、抓取扭簧的抓取组件、将扭簧两扭臂打开的开簧构件以及将扭臂打开后的扭簧打进塑料件的第一驱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扭簧在进料组件的作用下朝向抓取组件输送实现供给,通过抓取组件实现对扭簧的传输并配合开簧构件将扭簧的两个扭臂之间打开,扭臂打开后的扭簧在第一驱动组件的作用下打进塑料件内,扭簧在进入塑料件后失去了开簧构件对其形成的作用,使两扭臂自动勾于塑料件和杠杆上,从而实现了扭簧在于塑料件与杠杆上的机械装配。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抓取组件包括用于穿入扭簧内圈的定位杆以及驱动定位杆移动的第二驱动构件,所述开簧构件随定位杆运动且通过将扭簧打开来实现扭簧在于定位杆上的固定,开簧构件包括固定插爪、靠近或远离固定插爪的活动插爪以及驱动活动插爪运动的第四驱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驱动构件驱动定位杆与开簧构件同步移动,带动定位杆插入扭簧内圈的同时通过开簧构件将扭簧的两个扭臂打开,扭臂与开簧构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实现了扭簧在于定位杆上的固定,从而完成扭簧的移动以及扭臂之间的打开操作,结构简单、灵巧。固定插爪与活动插爪一起插入到两扭臂之间,通过第四驱动组件驱动活动插爪远离固定插爪,来完成两扭臂的打开操作。

进一步设置为:靠近于所述进料组件输出端的位置活动设置有分料座,所述分料座上形成有用于接收来自于进料组件扭簧的放置腔,所述分料座上设有用于校对放置腔内扭簧位置的校位块,当所述定位杆进入扭簧内圈时,所述开簧构件同步进入两扭臂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料组件将扭簧传输进放置腔,通过校位块对放置腔内的扭簧位置进行校对,使得开簧构件能精准的进入两扭臂之间、定位杆能精准的进入扭簧内圈,确保机器运行的稳定性。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塑料件进料机构包括塑料件振动盘、连接塑料件振动盘输出端的塑料件传输轨道、夹取塑料件的塑料件夹爪以及驱动塑料件夹爪运动的塑料件移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塑料件在塑料件振动盘的作用下朝向传输轨道传输,通过塑料件移动组件配合塑料件夹爪将塑料件抓取朝向第一夹具输送。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销钉进料机构包括销钉振动盘、连接销钉振动盘输出端的销钉入口套、滑移设置的分钉滑块、设置于分钉滑块且与销钉入口套连通的销钉孔、驱动分钉滑块运动的分钉驱动件以及将销钉孔内的销钉打进塑料件的打钉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销钉在销钉振动盘的作用下通过销钉入口套传输进销钉孔,分钉驱动件驱动分钉滑块移动,带动销钉孔内的销钉朝向打钉驱动件传输,最后通过打钉驱动件将销钉孔内的销钉打进塑料件内。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白底件进料机构包括白底件振动盘、夹取白底件的白底件夹爪以及驱动白底件夹爪运动的白底件移动组件,所述杠杆进料机构包括杠杆振动盘、夹取杠杆的杠杆夹爪以及驱动杠杆夹爪运动的杠杆移动组件,所述弹簧进料机构包括弹簧振动盘、夹取弹簧的弹簧夹爪以及驱动弹簧夹爪运动的弹簧移动组件,所述白顶扣进料机构包括白顶扣振动盘、夹取白顶扣的白顶扣夹爪以及驱动白顶扣夹爪运动的白顶扣移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白底件在白底件振动盘的作用下实现输出,通过白底件夹爪配合白底件移动组件将白底件抓取朝向第一夹具输送。杠杆在杠杆振动盘的作用下实现输出,通过杠杆夹爪配合杠杆移动组件将杠杆抓取朝向第一夹具输送。白顶扣在白顶扣振动盘的作用下实现输出,通过白顶扣夹爪配合白顶扣移动组件将白顶扣抓取朝向第一夹具输送。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白底件校正组件包括白底件校正针以及驱动白底件校正针移动的第十气缸,所述杠杆校正组件包括杠杆校正针以及驱动杠杆校正针移动的第十一气缸,所述弹簧校正组件包括弹簧校正板以及驱动弹簧校正板移动的第十二气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缸配合校正针、校正板,实现部件之间的紧密精准配合,防止部件之间的装配出现松动。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以机械的方式代替人工来完成机芯机构与双金属组件两者之间的组装,从而提升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适合企业的长期发展。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实施例中输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的中输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图;

图5为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中白底件进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中杠杆进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中弹簧进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中白顶扣进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中塑料件进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中销钉进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A部放大图;

图13为实施例中销钉进料机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14为实施例中扭簧进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实施例中第二驱动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实施例中开簧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实施例中开簧构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实施例中扭簧进料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实施例中扭簧进料机构局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实施例中分料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实施例中分料座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开簧构件;1.1、固定插爪;1.2、活动插爪;1.3、第四驱动组件;1.31、第四气缸;1.32、联动块;2、第一驱动组件;21、第一驱动杆;22、第一驱动件;31、定位杆;32、第二驱动构件;321、横向驱动组件;3211、第一滑座;3212、第七气缸;322、纵向驱动组件;3221、第二滑座;3222、第八气缸;4、分料座;5、放置腔;6、校位块;7、第一滑孔;8、复位弹簧;9、第二滑孔;10、活动杆;11、对位块;12、第三驱动件;13、扭簧振动盘;14、直线送料器;15、固定座;16、第六气缸;01、工作面板;021、转盘;022;主驱动件;03、第一夹具;04、白底件进料机构;041、白底件振动盘;042、白底件夹爪;043、白底件移动组件;05、杠杆进料机构;051、杠杆振动盘;052、杠杆夹爪;053、杠杆移动组件;06、弹簧进料机构;061、弹簧振动盘;062、弹簧夹爪;063、弹簧移动组件;07、白顶扣进料机构;071、白顶扣振动盘;072、白顶扣夹爪;073、白顶扣移动组件;08、塑料件进料机构;081、塑料件振动盘;082、塑料件传输轨道;083、塑料件夹爪;084、塑料件移动组件;09、扭簧进料机构;010、销钉进料机构;0101、销钉振动盘;0102、销钉入口套;0103、分钉滑块;0104、销钉孔;0105、分钉驱动件;0106、打钉驱动件;011、白底件校正组件;0111、白底件校正针;0112、第十气缸;012、杠杆校正组件;0121、杠杆校正针;0122、第十一气缸;013、弹簧校正组件;0131、弹簧校正板;0132、第十二气缸;014、静盘;015、底板;016、转台;017、输出机构;0171、输出轨道;0172、输出夹爪;0173、输出移动组件;18、第二夹具;019、输入机构;0191、输入夹爪;0192、输入移动组件;020、双金属片上料机构;021、动触头上料机构;022、铜线上料装置;023、第一焊机;024、第二焊机;025、传输机构;026、拨爪;027、拨爪驱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考图1至图21,一种断路器热组件机芯热铆一体机,包括工作面板01、底板015、设置于工作面板01的传输组件以及转动设置于底板015的转台016,转台016与电机连接由电机驱动。传输组件包括固定设置于工作面板01的主驱动件022以及被主驱动件022驱动的转盘021,主驱动件022为凸轮分割器,位于转盘021的上方固定设置有静盘014,转盘021上固定设置有用于定位机芯机构的第一夹具03,第一夹具03围绕于转盘021的圆心环绕设置有多个。

工作面板01上围绕于转盘021的圆心依次设有将白底件传输放置于第一夹具03的白底件进料机构04、设有将杠杆朝向第一夹具03传输并与白底件构成装配的杠杆进料机构05、设有将弹簧朝向第一夹具03传输并与杠杆构成装配的弹簧进料机构06、设有将白顶扣朝向第一夹具03传输并与杠杆和白底件构成装配的白顶扣进料机构07、设有将塑料件朝向第一夹具03传输并与杠杆构成装配的塑料件进料机构08、设有将扭簧朝向第一夹具03传输并与杠杆和塑料件构成装配的扭簧进料机构09、设有用于抓取机芯机构的输出机构017,输出机构017固定设置于静盘014,沿塑料件进料机构08的传输路径设有将销钉装配至塑料件的销钉进料机构010。

转台016上设有用于定位机芯机构与双金属组件并使两者构成装配的第二夹具18,底板015上安装有围绕于转台016设有将机芯机构传输放置于第二夹具18的输入机构019、设有将双金属片传输放置于第二夹具18的双金属片上料机构020、设有将动触头朝向第二夹具18传输并与塑料件构成装配的动触头上料机构021、将铜线朝向第二夹具18传输并与动触头和双金属片构成装配的铜线上料装置022、设有用于焊接第二夹具18上的铜线与双金属片两者的第一焊机023、设有用于焊接第二夹具18上的铜线、动触头与塑料件三者的第二焊机024,输出机构017与输入机构019之间连接有用于传输机芯机构的传输机构025。

输出机构017包括连接传输机构025的输出轨道0171、输出夹爪0172以及驱动输出夹爪0172运动的输出移动组件0173,输入机构019包括输入夹爪0191以及驱动输入夹爪0191运动的输入移动组件0192。传输机构025由多个第一直线送料器相互连接构成,输出轨道0171的一侧设有驱动机芯机构朝向第一直线送料器运动的拨爪026以及驱动拨爪026运动的拨爪026驱动件。上述的双金属片上料机构020、动触头上料机构021、铜线上料装置022、第一焊机023与第二焊机024均与本申请人在先申请,申请号为CN201910144521.7,一种双金属组件焊机中的双金属片上料机构、动触头上料机构、铜线上料装置、第一焊机、第二焊机结构相同,为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详细阐述。

静盘014上围绕其圆心依次固定设置有驱动白底件定位于第一夹具03的白底件校正组件011、设有驱动杠杆装配于白底件的杠杆校正组件012、设有驱动弹簧装配于杠杆的弹簧校正组件013。白底件校正组件011包括白底件校正针0111以及驱动白底件校正针0111移动的第十气缸0112,所述杠杆校正组件012包括杠杆校正针0121以及驱动杠杆校正针0121移动的第十一气缸0122,所述弹簧校正组件013包括弹簧校正板0131以及驱动弹簧校正板0131移动的第十二气缸0132。

白底件进料机构04包括白底件振动盘041、夹取白底件的白底件夹爪042以及驱动白底件夹爪042运动的白底件移动组件043,杠杆进料机构05包括杠杆振动盘051、夹取杠杆的杠杆夹爪052以及驱动杠杆夹爪052运动的杠杆移动组件053,弹簧进料机构06包括弹簧振动盘061、夹取弹簧的弹簧夹爪062以及驱动弹簧夹爪062运动的弹簧移动组件063,白顶扣进料机构07包括白顶扣振动盘071、夹取白顶扣的白顶扣夹爪072以及驱动白顶扣夹爪072运动的白顶扣移动组件073。

塑料件进料机构08包括塑料件振动盘081、连接塑料件振动盘081输出端的塑料件传输轨道082、夹取塑料件的塑料件夹爪083以及驱动塑料件夹爪083运动的塑料件移动组件084,塑料件传输轨道082为直线送料器。销钉进料机构010包括销钉振动盘0101、连接销钉振动盘0101输出端的销钉入口套0102、滑移设置的分钉滑块0103、设置于分钉滑块0103且与销钉入口套0102连通的销钉孔0104、驱动分钉滑块0103运动的分钉驱动件0105以及将销钉孔0104内的销钉打进塑料件的打钉驱动件0106。

扭簧进料机构09,依次包括输送扭簧的进料组件、抓取扭簧的抓取组件、将扭簧两扭臂打开的开簧构件1以及将扭臂打开后的扭簧打进塑料件的第一驱动组件2。进料组件包括扭簧振动盘13以及连接扭簧振动盘13输出端的直线送料器14,靠近于直线送料器14的位置设有固定座15,固定座15上滑移设置有用于逐个输送扭簧的分料座4,分料座4上开设有用于接收来自于直线送料器14内扭簧的放置腔5,固定座15上固定设置有用于驱动分料座4移动的第六气缸16,第六气缸16的缸体与固定座15固定连接、活塞杆与分料座4固定连接。

固定座15上位于分料座4的一侧滑动设置有对位块11以及驱动对位块11移动的第三驱动件12,第三驱动件12为气缸,气缸的缸体与固定座15固定连接、活塞杆与对位块11固定连接。抓取组件包括用于穿入扭簧内圈的定位杆31以及驱动定位杆31移动的第二驱动构件32,第二驱动构件32包括驱动定位杆31横向移动的横向驱动组件321以及驱动定位杆31纵向移动的纵向驱动组件322,开簧构件1随定位杆31运动且通过将扭簧打开来实现扭簧在于定位杆31上的固定。

横向驱动组件321包括沿横向滑移设置于固定座15的第一滑座3211以及驱动第一滑座3211移动的第七气缸3212,第七气缸3212的缸体与固定座15固定连接、活塞杆与第一滑座3211固定连接。纵向驱动组件322包括沿纵向滑移设置于第一滑座3211的第二滑座3221以及驱动第二滑座3221移动的第八气缸3222,第八气缸3222的缸体与第一滑座3211固定连接、活塞杆与第二滑座3221固定连接。定位杆31竖直固定于第二滑座3221,开簧构件1与第一驱动组件2均安装于第二滑座3221。

第一驱动组件2包括套设于定位杆31用于驱动扭簧脱离定位杆31的第一驱动杆21以及用于驱动第一驱动杆21运动的第一驱动件22,第一驱动杆21与定位杆31之间滑动配合且沿定位杆31轴向运动,第一驱动件22包括气缸,气缸的缸体与第二滑座3221固定连接、活塞杆与第一驱动杆21固定连接。开簧构件1包括固定设置于第二滑座3221的固定插爪1.1、铰接于固定插爪1.1且靠近或远离固定插爪1.1转动的活动插爪1.2以及驱动活动插爪1.2运动的第四驱动组件1.3。第四驱动组件1.3包括固定设置于第二滑座3221的第四气缸1.31以及连接活动插爪1.2与第四气缸1.31活塞杆的多个联动块1.32,相邻联动块1.32之间铰接,联动块1.32与第四气缸1.31的活塞杆之间铰接、联动块1.32与活动插爪1.2之间铰接。

分料座4上开设有连通放置腔5的第一滑孔7,第一滑孔7内滑移设置有用于校对扭簧两扭臂位置的校位块6,分料座4上设有用于复位校位块6的复位弹簧8,当活动插爪1.2与固定插爪1.1朝向扭簧运动时,活动插爪1.2与固定插爪1.1先驱动校位块6远离放置腔5后进入两扭臂之间。

分料座4上开设有连通放置腔5的第二滑孔9,第二滑孔9内设有随校位块6运动的活动杆10,活动杆10与校位块6固定连接,当校位块6处于校对扭簧的两扭臂位置时,活动杆10的一端面与第二滑孔9和放置腔5相交处持平。当定位杆31朝向扭簧运动时,定位杆31进入扭簧内圈并对活动杆10进行挤压,与此同时,活动插爪1.2与固定插爪1.1先驱动校位块6远离放置腔5后进入两扭臂之间。当放置腔5移动至对应于对位块11的位置时,所述第三驱动件12驱动对位块11朝向位于放置腔5内的校位块6运动,并驱动扭簧的其中一个扭臂紧贴校位块6,从而实现对于扭簧位置的校对。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