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电力工程施工抢险车

一种电力工程施工抢险车

摘要

本发明涉及抢险车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电力工程施工抢险车,包括车厢及伸缩支架,所述伸缩支架能够向左伸出且其自由端设置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通过其向下延伸的活塞杆与伸缩支撑脚连接;所述车厢侧壁上位于伸缩支架上方处设置有搬运口,所述搬运口一侧铰接有与其匹配的侧门;所述车厢顶端内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设置有能够穿过搬运口向左延伸的导向杆。通过伸缩支架、导向杆及搬运装置的设置能够通过自动化的方式实现快速将线缆辊筒移动到车厢外的抢修点处,方便后续抢修时对电缆的使用,降低劳动强度,因此也能够有利于后续的转场,提高抢修效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20842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1-1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安徽茗达专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055439.6

  • 发明设计人 赵纪明;张烁;岳震;

    申请日2020-09-29

  • 分类号B60P3/14(20060101);B60P1/44(20060101);B65H75/42(20060101);

  • 代理机构44376 广州高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郑为光

  • 地址 239400 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苏巷镇工业园区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9:32:16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抢险车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电力工程施工抢险车。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电力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近几年电网建设的规模也在逐步扩大。750KV,1000KV等超高压线路的出现,对塔材的强度有了更高的要求,钢管塔以它特有的强度高、重量小的优势将成为以后塔材发展的趋势。而且,随着送电线路架设任务的加重,工期也越来越短,这对电力施工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全面实行机械化施工,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工期并确保工程质量。

目前,在很多抢修场合都需要用到线缆辊筒,其作用是拥有卷绕多圈线缆、绳索以实现将线缆、绳索放出;但由于现有的电力工程施工抢险车一般由普通的工程车辆改装而成,因此在在抢修现场放下线缆辊筒时往往需要在货车的车厢与地面之间搭一个倾斜的铁板,而后将线缆辊筒从该铁板上滚下,但是由于线缆辊筒整体重量较大因此容易出现线缆辊筒滚落速度过大而撞击损坏的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周边人员受伤,另外,在一处现场抢修完毕后需要转场时线缆辊筒因为较重也不易被重新搬上车厢内,导致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增大。

因此,为此本发明设计了一种电力工程施工抢险车,通过伸缩支架、导向杆及搬运装置的设置能够通过自动化的方式实现快速将线缆辊筒移动到车厢外的抢修点处,方便后续抢修时对电缆的使用,降低劳动强度,因此也能够有利于后续的转场,提高抢修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现有电力工程施工抢险车在搬运线缆辊筒时电力工程施工抢险车容易滚落速度过大而撞击损坏甚至导致周边人员受伤的问题,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电力工程施工抢险车。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力工程施工抢险车,包括车厢及伸缩支架,所述伸缩支架能够向左伸出且其自由端设置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通过其向下延伸的活塞杆与伸缩支撑脚连接;所述车厢侧壁上位于伸缩支架上方处设置有搬运口,所述搬运口一侧铰接有与其匹配的侧门;所述车厢顶端内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设置有能够穿过搬运口向左延伸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左端与伸缩支架左端之间设置有搬运装置,所述搬运装置包括固定于导向杆左端与伸缩支架左端之间的转轴;所述转轴外套装有能够转动的套筒,所述导向杆左侧下端固定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通传动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套筒上端对应设置有与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套筒上一侧设置有立板,所述立板中部设置有水平布置的挂杆,所述挂杆的外径与线缆辊筒的内径相匹配,所述挂杆自由端可拆卸设置有插销,所述挂杆自由端对应设置有与插销匹配的销孔。

使用时,通过搬运口及侧门,能够使得伸缩支架及导向杆从侧面伸出,不会影响抢修时从车厢后侧正常搬运操作;通过伸缩支架及导向杆的伸缩能够将搬运装置移动到车厢外,进而将挂在挂杆的线缆辊筒带到车厢外的抢修点处,方便后续抢修时对电缆的使用,同时由于没有放下线缆辊筒,因此也能够有利于后续的转场,提高抢修效率;由于伸缩支架及伸缩支撑脚是现有工程车辆用于提供稳定支撑的标准配置,因此在此基础上设置搬运装置对现有工程车辆的改装较小,利于在现有的工程车辆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设置导向杆能够在导向的同时提供对转轴的辅助支撑,降低伸缩支架的受力,延长使用寿命;设置电机、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通过调节套筒的转动来调节搬运装置的朝向,进而方便对线缆辊筒的放线方向进行调整,有利于实现快速抢修;通过插销及销孔的设置,能够避免线缆辊筒从挂杆自由端滑出,提高安全性。

优选的,所述套筒一侧设置有截面为T形的滑槽,所述滑槽上下布置且其内设置有与其匹配的滑块,所述滑块外侧一端延伸至滑槽外与立板固定连接;所述滑槽上方的套筒上固定设置有水平布置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下端设置有气缸;所述立板上端固定设置有向右延伸的推板,所述推板上端与气缸向下延伸的活塞杆连接。通过滑槽及滑块的设置,能够在气缸的推动下使得立板下移,进而使得搬运装置能够落地,从而能够将线缆辊筒放在地面上,通过人工滚动线缆辊筒使得能够对车辆不易到达的地方进行抢修;反之,也能够通过将线缆辊筒挂在挂杆上之后实行线缆辊筒的提升,然后收起伸缩支撑脚收回伸缩支架,即可将线缆辊筒的板搬运到车厢内,因此,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优选的,所述立板下端固定设置有支撑箱,所述支撑箱到上端面到挂杆的距离与所述线缆辊筒的半径相匹配。通过支撑箱、立板及推板构成的容纳空间能够在一组线缆辊筒挂在挂杆上使用时,将备用的线缆辊筒放置支撑箱上,通过支撑箱的支撑来减小挂杆的受力,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也能够使得备用的线缆辊筒不会滑动靠近而影响正在使用的线缆辊筒。

优选的,所述支撑箱内设置有左右贯通的安装通道,所述安装通道内设置有开口朝向右侧的U形板,所述U形板右侧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左侧设置有推杆,所述推杆向左穿过U形板并延伸至U形板左侧的安装通道内与顶块连接;所述U形板左侧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夹持臂,所述夹持臂右端延伸至安装通道外,所述夹持臂通过铰接轴与安装通道上下内壁铰接;所述夹持臂左侧固定设置有向推杆一侧倾斜的触发臂,所述顶块能够在线缆辊筒挤压挡板时移动进而推开触发臂使得两个夹持臂相向运动实现从前后两侧对线缆辊筒进行夹紧。由于仅靠挂杆从地面将线缆辊筒搬运到车厢时,线缆辊筒容易晃动而难以稳定,导致容易出现线缆辊筒碰撞损坏的情况,因此通过挡板及夹持臂的设置,能够随着支撑箱靠近线缆辊筒而使得线缆辊筒挤压挡板,进而通过推杆推动顶块移动而推动触发臂,使得触发臂展开,从而使得两个夹持臂相向运动实现从前后两侧对线缆辊筒进行夹紧,与挂杆的支撑点一起实现三点支撑,使得线缆辊筒更加稳定,降低线缆辊筒晃动而损坏的风险;另外由于夹持臂是通过靠近线缆辊筒实现被动夹紧的,不需要额外的驱动装置,降低成本的同时也有利于集成化布局,减少整体的占用空间,避免对工程车辆本身的设计产生影响。

优选的,所述夹持臂相向一侧均设置有向下倾斜布置的倾斜面,所述支撑箱前后两侧设置有与安装通道连通的容纳槽。通过倾斜面能够使得两个夹持臂相向运动对线缆辊筒产生一个向上的托举力,降低挂杆的支撑力,提高其使用寿命,同时同步运动的夹持臂也能够实现线缆辊筒的自动对中,避免线缆辊筒偏斜导致重心不稳而晃动的情况;设置容纳槽,能够使得夹持臂在不工作时展开的角度更大,进而使其端部能够缩入到安装通道,方便收纳。

优选的,所述U形板左侧板与挡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U形板左侧板与触发臂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一侧夹持臂上的触发臂与另一侧夹持臂上的触发臂之间为上下交错布置。通过第一弹簧及第二弹簧的设置,用于实现挡板及夹持臂的复位,避免夹持臂初始时间距太小而影响夹持动作,因此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由于夹持臂上的触发臂之间为上下交错布置,能够避免触发臂在动作时相互干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电力工程施工抢险车,通过伸缩支架、导向杆及搬运装置的设置能够通过自动化的方式实现快速将线缆辊筒移动到车厢外的抢修点处,方便后续抢修时对电缆的使用,降低劳动强度,因此也能够有利于后续的转场,提高抢修效率。

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电力工程施工抢险车,通过挡板及夹持臂的设置,能够在不增加额外驱动力的情况下对线缆辊筒实现被动夹紧,避免线缆辊筒容易晃动而难以稳定进而导致容易出现线缆辊筒碰撞损坏的情况,同时不需要额外的驱动装置,降低成本的同时也有利于集成化布局,减少整体的占用空间,避免对工程车辆本身的设计产生影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中搬运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中夹持臂处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中待搬运的线缆辊筒的立体图。

图中:

1、车厢;2、搬运口;3、侧门;4、伸缩支架;5、导向杆;6、转轴;7、套筒;8、电机;9、第一齿轮;10、第二齿轮;11、滑槽;12、滑块;13、固定板;14、气缸;15、立板;16、支撑箱;17、推板;18、挂杆;19、插销;20、U形板;21、推杆;22、挡板;23、夹持臂;24、倾斜面;25、伸缩支撑脚;26、第一弹簧;27、顶块;28、铰接轴;29、触发臂;30、第二弹簧;31、容纳槽;32、线缆辊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电力工程施工抢险车,包括车厢1及伸缩支架4,所述伸缩支架4能够向左伸出且其自由端设置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通过其向下延伸的活塞杆与伸缩支撑脚25连接;所述车厢1侧壁上位于伸缩支架4上方处设置有搬运口2,所述搬运口2一侧铰接有与其匹配的侧门3;所述车厢1顶端内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设置有能够穿过搬运口2向左延伸的导向杆5,所述导向杆5左端与伸缩支架4左端之间设置有搬运装置,所述搬运装置包括固定于导向杆5左端与伸缩支架4左端之间的转轴6;所述转轴6外套装有能够转动的套筒7,所述导向杆5左侧下端固定设置有电机8,所述电机8的输出端通传动连接有第一齿轮9,所述套筒7上端对应设置有与第一齿轮9啮合的第二齿轮10;所述套筒7上一侧设置有立板15,所述立板15中部设置有水平布置的挂杆18,所述挂杆18的外径与线缆辊筒32的内径相匹配,所述挂杆18自由端可拆卸设置有插销19,所述挂杆18自由端对应设置有与插销19匹配的销孔。

使用时,通过搬运口2及侧门3,能够使得伸缩支架4及导向杆5从侧面伸出,不会影响抢修时从车厢1后侧正常搬运操作;通过伸缩支架4及导向杆5的伸缩能够将搬运装置移动到车厢1外,进而将挂在挂杆18的线缆辊筒32带到车厢1外的抢修点处,方便后续抢修时对电缆的使用,同时由于没有放下线缆辊筒32,因此也能够有利于后续的转场,提高抢修效率;由于伸缩支架4及伸缩支撑脚25是现有工程车辆用于提供稳定支撑的标准配置,因此在此基础上设置搬运装置对现有工程车辆的改装较小,利于在现有的工程车辆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设置导向杆5能够在导向的同时提供对转轴6的辅助支撑,降低伸缩支架4的受力,延长使用寿命;设置电机8、第一转轴6及第二转轴6,通过调节套筒7的转动来调节搬运装置的朝向,进而方便对线缆辊筒32的放线方向进行调整,有利于实现快速抢修;通过插销19及销孔的设置,能够避免线缆辊筒32从挂杆18自由端滑出,提高安全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套筒7一侧设置有截面为T形的滑槽11,所述滑槽11上下布置且其内设置有与其匹配的滑块12,所述滑块12外侧一端延伸至滑槽11外与立板15固定连接;所述滑槽11上方的套筒7上固定设置有水平布置的固定板13,所述固定板13下端设置有气缸14;所述立板15上端固定设置有向右延伸的推板17,所述推板17上端与气缸14向下延伸的活塞杆连接。通过滑槽11及滑块12的设置,能够在气缸14的推动下使得立板15下移,进而使得搬运装置能够落地,从而能够将线缆辊筒32放在地面上,通过人工滚动线缆辊筒32使得能够对车辆不易到达的地方进行抢修;反之,也能够通过将线缆辊筒32挂在挂杆18上之后实行线缆辊筒32的提升,然后收起伸缩支撑脚25收回伸缩支架4,即可将线缆辊筒32的板搬运到车厢1内,因此,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立板15下端固定设置有支撑箱16,所述支撑箱16到上端面到挂杆18的距离与所述线缆辊筒32的半径相匹配。通过支撑箱16、立板15及推板17构成的容纳空间能够在一组线缆辊筒32挂在挂杆18上使用时,将备用的线缆辊筒32放置支撑箱16上,通过支撑箱16的支撑来减小挂杆18的受力,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也能够使得备用的线缆辊筒32不会滑动靠近而影响正在使用的线缆辊筒32。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支撑箱16内设置有左右贯通的安装通道,所述安装通道内设置有开口朝向右侧的U形板20,所述U形板20右侧设置有挡板22,所述挡板22左侧设置有推杆21,所述推杆21向左穿过U形板20并延伸至U形板20左侧的安装通道内与顶块27连接;所述U形板20左侧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夹持臂23,所述夹持臂23右端延伸至安装通道外,所述夹持臂23通过铰接轴28与安装通道上下内壁铰接;所述夹持臂23左侧固定设置有向推杆21一侧倾斜的触发臂29,所述顶块27能够在线缆辊筒32挤压挡板22时移动进而推开触发臂29使得两个夹持臂23相向运动实现从前后两侧对线缆辊筒32进行夹紧。由于仅靠挂杆18从地面将线缆辊筒32搬运到车厢1时,线缆辊筒32容易晃动而难以稳定,导致容易出现线缆辊筒32碰撞损坏的情况,因此通过挡板22及夹持臂23的设置,能够随着支撑箱16靠近线缆辊筒32而使得线缆辊筒32挤压挡板22,进而通过推杆21推动顶块27移动而推动触发臂29,使得触发臂29展开,从而使得两个夹持臂23相向运动实现从前后两侧对线缆辊筒32进行夹紧,与挂杆18的支撑点一起实现三点支撑,使得线缆辊筒32更加稳定,降低线缆辊筒32晃动而损坏的风险;另外由于夹持臂23是通过靠近线缆辊筒32实现被动夹紧的,不需要额外的驱动装置,降低成本的同时也有利于集成化布局,减少整体的占用空间,避免对工程车辆本身的设计产生影响。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夹持臂23相向一侧均设置有向下倾斜布置的倾斜面24,所述支撑箱16前后两侧设置有与安装通道连通的容纳槽31。通过倾斜面24能够使得两个夹持臂23相向运动对线缆辊筒32产生一个向上的托举力,降低挂杆18的支撑力,提高其使用寿命,同时同步运动的夹持臂23也能够实现线缆辊筒32的自动对中,避免线缆辊筒32偏斜导致重心不稳而晃动的情况;设置容纳槽31,能够使得夹持臂23在不工作时展开的角度更大,进而使其端部能够缩入到安装通道,方便收纳。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U形板20左侧板与挡板22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26,所述U形板20左侧板与触发臂29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30;一侧夹持臂23上的触发臂29与另一侧夹持臂23上的触发臂29之间为上下交错布置。通过第一弹簧26及第二弹簧30的设置,用于实现挡板22及夹持臂23的复位,避免夹持臂23初始时间距太小而影响夹持动作,因此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由于夹持臂23上的触发臂29之间为上下交错布置,能够避免触发臂29在动作时相互干涉。

使用时,通过搬运口2及侧门3,能够使得伸缩支架4及导向杆5从侧面伸出,不会影响抢修时从车厢1后侧正常搬运操作;通过伸缩支架4及导向杆5的伸缩能够将搬运装置移动到车厢1外,进而将挂在挂杆18的线缆辊筒32带到车厢1外的抢修点处,方便后续抢修时对电缆的使用,同时由于没有放下线缆辊筒32,因此也能够有利于后续的转场,提高抢修效率;由于伸缩支架4及伸缩支撑脚25是现有工程车辆用于提供稳定支撑的标准配置,因此在此基础上设置搬运装置对现有工程车辆的改装较小,利于在现有的工程车辆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设置导向杆5能够在导向的同时提供对转轴6的辅助支撑,降低伸缩支架4的受力,延长使用寿命;设置电机8、第一转轴6及第二转轴6,通过调节套筒7的转动来调节搬运装置的朝向,进而方便对线缆辊筒32的放线方向进行调整,有利于实现快速抢修;通过插销19及销孔的设置,能够避免线缆辊筒32从挂杆18自由端滑出,提高安全性;通过滑槽11及滑块12的设置,能够在气缸14的推动下使得立板15下移,进而使得搬运装置能够落地,从而能够将线缆辊筒32放在地面上,通过人工滚动线缆辊筒32使得能够对车辆不易到达的地方进行抢修;反之,也能够通过将线缆辊筒32挂在挂杆18上之后实行线缆辊筒32的提升,然后收起伸缩支撑脚25收回伸缩支架4,即可将线缆辊筒32的板搬运到车厢1内,因此,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通过支撑箱16、立板15及推板17构成的容纳空间能够在一组线缆辊筒32挂在挂杆18上使用时,将备用的线缆辊筒32放置支撑箱16上,通过支撑箱16的支撑来减小挂杆18的受力,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也能够使得备用的线缆辊筒32不会滑动靠近而影响正在使用的线缆辊筒32;由于仅靠挂杆18从地面将线缆辊筒32搬运到车厢1时,线缆辊筒32容易晃动而难以稳定,导致容易出现线缆辊筒32碰撞损坏的情况,因此通过挡板22及夹持臂23的设置,能够随着支撑箱16靠近线缆辊筒32而使得线缆辊筒32挤压挡板22,进而通过推杆21推动顶块27移动而推动触发臂29,使得触发臂29展开,从而使得两个夹持臂23相向运动实现从前后两侧对线缆辊筒32进行夹紧,与挂杆18的支撑点一起实现三点支撑,使得线缆辊筒32更加稳定,降低线缆辊筒32晃动而损坏的风险;另外由于夹持臂23是通过靠近线缆辊筒32实现被动夹紧的,不需要额外的驱动装置,降低成本的同时也有利于集成化布局,减少整体的占用空间,避免对工程车辆本身的设计产生影响;通过倾斜面24能够使得两个夹持臂23相向运动对线缆辊筒32产生一个向上的托举力,降低挂杆18的支撑力,提高其使用寿命,同时同步运动的夹持臂23也能够实现线缆辊筒32的自动对中,避免线缆辊筒32偏斜导致重心不稳而晃动的情况;设置容纳槽31,能够使得夹持臂23在不工作时展开的角度更大,进而使其端部能够缩入到安装通道,方便收纳;通过第一弹簧26及第二弹簧30的设置,用于实现挡板22及夹持臂23的复位,避免夹持臂23初始时间距太小而影响夹持动作,因此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由于夹持臂23上的触发臂29之间为上下交错布置,能够避免触发臂29在动作时相互干涉。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