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针织花式起头方法及结构

一种针织花式起头方法及结构

摘要

本发明涉及编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针织花式起头方法及结构,其中方法为采用线圈组与浮线交替编织的方法参与织物起头。本发明用一种新型起头结构,其原理为在编织鞋面时织完起底纱(废纱)后在针织鞋面的起始部位用线圈和浮线交织方法实现花式起头,不仅比一般起头方法的产品实物更加美观,而且通过浮线结构增加了织物起头段的纵向拉伸强度,提高了起头段的抗拉伸,抗形变效果,织物质量更加稳定。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17651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信泰(福建)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0981832.1

  • 发明设计人 许金升;李颖泉;黄小辉;

    申请日2020-09-17

  • 分类号D04B1/10(20060101);

  • 代理机构35216 泉州劲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王小明

  • 地址 362000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经济开发区(五里园)裕源路10号-1至-2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9:26:02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编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针织花式起头方法及结构。

背景技术

大部分编织鞋面起头都是使用四平针一整行起头,这种起头方法美观程度一般,而且织物起头段在编织过程中两侧和中间受力不均,因此在剪除起底纱后,起头部容易出现卷翘变形,影响产品整体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其他说明书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针织花式起头方法及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针织花式起头方法,采用线圈组与浮线交替编织的方法参与织物起头。

优选的,所述织物起头行包括机头来回编织一次的一行线圈组和一行浮线。

优选的,所述线圈组由若干同线或异线的单元线圈组成。

优选的,所述线圈组为四平线圈。

优选的,针织花式起头方法,步骤包括:

(1)接起底纱后编织,在第1织针列的第1织物行开始编织上梳进行起头编织;

(2)机头从第1织针列的第1织物行从右向左进行浮线编织,编织到第1织物行末端后,机头折返从左向右进行四平编织至第1织物行数起始端,第1织物行编织完成;

(3)机头继续从第2织针列的第2织物行从右向左进行浮线编织,编织到第 2织物行末端后,机头折返从左向右进行四平编织至第2织物行数起始端,第2织物行编织完成;

(4)依次类推,机头继续从第n织针列的第n织物行从右向左进行浮线编织,编织到第n织物行末端后,机头折返从左向右进行四平编织至第n织物行数起始端,第n织物行编织完成;

(5)最后在第n行的第n+1行编织浮线或任意针织组织结束起头编织,再开始编织大身。

一种针织花式起头结构,设有起头单元,起头单元包括前线圈、后线圈和浮线段,后线圈设有第一端和第二端两个线端头,后线圈第一端连接前线圈,后线圈第二端连接浮线段,浮线段经过后线圈与前线圈之间与下一个起头单元或针织组织连接。

优选的,该浮线段位于前线圈和后线圈的连接部和成圈部之间。

优选的,该浮线段绕过后线圈前段与下一个起头单元或针织组织连接。

优选的,该前线圈和后线圈组成四平线圈。

优选的,该起头结构由一行循环衔接的若干个起头单元组成。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用一种新型起头结构,其原理为在编织鞋面时织完起底纱(废纱)后在针织鞋面的起始部位用线圈和浮线交织方法实现花式起头,不仅比一般起头方法的产品实物更加美观,而且通过浮线结构增加了织物起头段的纵向拉伸强度,提高了起头段的抗拉伸,抗形变效果,织物质量更加稳定。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无疑的,本发明的此类目的与其他目的在下文以多种附图与绘图来描述的较佳实施例细节说明后将变为更加显见。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一个或数个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示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共同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附图是示意性的,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个或数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此类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编织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起头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四平线圈(四平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编织原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3编织原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4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5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1起头单元,2前线圈,3后线圈,31第一端,32第二端,33内侧,4浮线段,5成圈部,6连接部,7织物大身,8四平组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只要不构成冲突,本发明中的各个实施例以及各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同时,在以下说明中,处于解释的目的而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彻底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可以不用这里的具体细节或者所描述的特定方式来实施。

另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实施例1

如附图1-4所示,本发明的针织花式起头结构,其由一行循环衔接的若干个起头单元1组成,起头单元1包括前线圈2、后线圈3和浮线段4,前线圈2和后线圈3组成四平线圈(如图4所示,下文同)。后线圈设有第一端31和第二端32两个线端头,后线圈3第一端31连接前线圈2,后线圈3第二端32连接浮线段4,浮线段4经过后线圈3与前线圈2之间且绕过后线圈3前段与下一个起头单元1连接。其中,浮线段4位于前线圈2和后线圈3成圈部5的下侧,前线圈2和后线圈3连接部6 的上侧。

应当理解的是,虽然除图3外,其它表示起头结构的附图未做填充,但相应结构的设置与图3所要表达的部位范围相同。

该针织花式起头结构的编织方法是在针织织物上机编织完起底纱后在针织织物的起始部位用线圈组与浮线交替编织的方法编织而成。该织物起头行包括机头来回编织一次的一行线圈组和一行浮线。线圈组可以由若干同线或异线的单元线圈组成。本实施例中优选线圈组为四平线圈。

具体编织步骤包括:

(1)接起底纱后编织,在第1织针列的第1织物行开始编织上梳进行起头编织;

(2)机头从第1织针列的第1织物行从右向左进行浮线编织,编织到第1织物行末端后,机头折返从左向右进行四平编织至第1织物行数起始端,第1织物行编织完成;

(3)机头继续从第2织针列的第2织物行从右向左进行浮线编织,编织到第 2织物行末端后,机头折返从左向右进行四平编织至第2织物行数起始端,第2织物行编织完成;

(4)依次类推,机头继续从第n织针列的第n织物行从右向左进行浮线编织,编织到第n织物行末端后,机头折返从左向右进行四平编织至第n织物行数起始端,第n织物行编织完成;

(5)最后在第n行的第n+1行编织浮线或任意针织组织结束起头编织,再开始编织大身。

实施例2

如附图4所示,本发明的针织花式起头结构的编织方法为,在针织织物上机编织完起底纱后在针织织物的起始部位用线圈组与浮线交替编织的方法作为织物起头。线圈组可以由若干同线或异线的单元线圈组成。本实施例中优选线圈组为四平线圈。

具体编织步骤包括:

(1)接起底纱后编织,在第1织针列的第1织物行开始编织上梳进行起头编织;

(2)机头从第1织针列的第1织物行从右向左进行浮线编织,编织到第1织物行末端后,机头折返从左向右进行四平编织至第1织物行数起始端,第1织物行编织完成;

(3)机头继续从第2织针列的第2织物行从右向左进行四平编织,编织到第 2织物行末端后,机头折返从左向右进行浮线编织至第2织物行数起始端,第2织物行编织完成;

(4)机头继续从第3织针列的第3织物行从右向左进行浮线编织,编织到第 3织物行末端后,机头折返从左向右进行四平编织至第3织物行数起始端,第3织物行编织完成;

(5)依次类推,机头继续从第n织针列的第n织物行从右向左进行四平编织,编织到第n织物行末端后,机头折返从左向右进行浮线编织至第n织物行数起始端,第n织物行编织完成;

(6)依次类推,机头继续从第n+1织针列的第n织物行从右向左进行浮线编织,编织到第n+1织物行末端后,机头折返从左向右进行四平编织至第n+1织物行数起始端,第n+1织物行编织完成;

(7)最后在第n+1行的第n+2行编织浮线或任意针织组织结束起头编织,再开始编织大身。

实施例3

如附图5所示,本发明的针织花式起头结构的编织方法为,在针织织物上机编织完起底纱后在针织织物的起始部位用线圈组与浮线交替编织的方法作为织物起头。线圈组可以由若干同线或异线的单元线圈组成。本实施例中优选线圈组为四平线圈。

具体编织步骤包括:

(1)接起底纱后编织,在第1织针列的第1织物行开始编织上梳进行起头编织;

(2)机头从第1织针列的第1织物行从右向左进行浮线编织,编织到第1织物行末端后,机头折返从左向右进行四平编织至第1织物行数起始端,第1织物行编织完成;

(3)机头继续从第2织针列的第2织物行从右向左和从左向右进行2次四平编织,第2织物行编织完成;

(4)机头继续从第3织针列的第3织物行从右向左进行浮线编织,编织到第 3织物行末端后,机头折返从左向右进行四平编织至第3织物行数起始端,第3织物行编织完成;

(5)依次类推,机头继续从第n织针列的第n织物行从右向左和从左向右进行2次四平编织,第n织物行编织完成;

(6)依次类推,机头继续从第n+1织针列的第n织物行从右向左进行浮线编织,编织到第n+1织物行末端后,机头折返从左向右进行四平编织至第n+1织物行数起始端,第n+1织物行编织完成;

(7)最后在第n+1行的第n+2行编织浮线或任意针织组织结束起头编织,再开始编织大身。

实施例4

如附图6所示,本发明的针织花式起头结构,设有起头单元1,起头单元1包括前线圈2、后线圈3和浮线段4,前线圈2和后线圈3组成四平线圈。后线圈设有第一端31和第二端32两个线端头,后线圈3第一端31连接前线圈2,后线圈3第二端32连接浮线段4,浮线段4经过后线圈3与前线圈2之间且绕过后线圈3前段与下一个针织组织四平组织8连接,四平组织8即由若干个四平线圈组成的结构。其中,浮线段4位于前线圈2和后线圈3成圈部5的下侧,前线圈2和后线圈3连接部6 的上侧。

实施例5

如附图7所示,本发明的针织花式起头结构,设有起头单元1,起头单元1包括前线圈2、后线圈3和浮线段4,前线圈2和后线圈3组成四平线圈。后线圈设有第一端31和第二端32两个线端头,后线圈3第一端31连接前线圈2,后线圈3第二端32连接浮线段4,浮线段4经过后线圈3与前线圈2之间且绕过后线圈3前段,最后从后线圈3内侧33延伸而出与下一个起头单元1连接与下一个起头单元1连接。其中,浮线段4位于前线圈2和后线圈3成圈部5的下侧,前线圈2和后线圈3连接部6的上侧。

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所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这里所公开的特定处理步骤或材料,而应当延伸到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理解的此类特征的等同替代。还应当理解的是,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味着限制。

说明书中提到的“实施例”意指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或特性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说明书通篇各个地方出现的短语或“实施例”并不一定均指同一个实施例。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或特性可以任何其他合适的方式结合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在上面的描述中,提供一些具体的细节,例如厚度、数量等,以提供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明白,本发明无需上述一个或多个具体的细节便可实现或者也可采用其他方法、组件、材料等实现。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