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适应性导视设计布局方法

一种适应性导视设计布局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导视布局优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应性导视设计布局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构建导视设计布局规划规则,并根据所述导视设计布局规划规则构建导视设计布局算法;S2、获取导视设计布局规划的相关因子,并基于相关因子采集待设计区域的相关参数;S3、基于所述导视布局算法根据所述相关参数实现该区域导致设计方案的规划。本发明可以根据不同的待设计区域的环境参数快速生成适宜的导视设计布局方案,为导视设计的合理布局提供了保障,从而可以充分发挥导视的功能。

著录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视布局优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应性导视设计布局方法。

背景技术

导视,作为一种文化或文化的一部分,它不但有着引导、说明、指示等功能,它也是环境布局的重要环节,也是营造风格、塑造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导视设计布局规划,通常也被称为标识牌的布点。这是根据城市、建筑、景观和装饰灯规划设计图纸来进行标识系统的总体规划,综合多方面因素来进行平行、垂直立体式的标识系统规划。除此之外,这也是智能化的动态系统,以无形的软件系统来管理项目复杂的业态。

同时,布点也是对某一项目或者在某一区域做出的比较全面且有序的计划,这是一种具有可执行性的预期安排,通常通过文字或图形符号来表述物与物之间的位置距离关系,以及区域业态间的连接关系。总的来说,标识牌的布点具有全面性、战略性、方向性、系统性、长远性以及相互的制约性。

导视设计布局规划的最终目的是对区域环境的清晰引导,避免人们反复迂回,缩短游客寻找目的地的时间,使使用者可以轻松到达目的地。这使得布点在整个社会的正常秩序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导致设计布局的过程大多依赖设计师的经验进行,未充分考虑待设计区域的环境参数,从而很容易存在布局不合理的情况,无法充分发挥导视的功能。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应性导视设计布局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待设计区域的环境参数快速生成适宜的导视设计布局方案,为导视设计的合理布局提供了保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适应性导视设计布局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构建导视设计布局规划规则,并根据所述导视设计布局规划规则构建导视设计布局算法;

S2、获取导视设计布局规划的相关因子,并基于相关因子采集待设计区域的相关参数;

S3、基于所述导视布局算法根据所述相关参数实现该区域导致设计方案的规划。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中,所述导视设计布局算法采用模糊神经网络算法。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中,首先基于所述导视设计布局规划规则获取导视布局规则参数,然后根据设计布局规划相关参数基于预设的BP神经网络模型获取导视设计布局规划的相关因子。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中,所述导视设计布局规划规则至少包括导视布局规则参数及对应的导视布置要求参数。

进一步地,所述导视布局规则参数为不同人流量、路口位置及形状参数、建筑布局及尺寸参数、建筑内部结构及尺寸参数对应的导视布局规则。

进一步地,还包括根据所述导视设计方案构建该区域导视布局三维地图,并根据需要进行导视所在位置和/型号参数和/尺寸参数微调的步骤。

进一步地,还包括根据完成微调后的该区域导视布局三维地图输出每一个导视布置坐标位置参数、型号参数、尺寸参数的步骤。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可以根据不同的待设计区域的环境参数快速生成适宜的导视设计布局方案,为导视设计的合理布局提供了保障,从而可以充分发挥导视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一种适应性导视设计布局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一种适应性导视设计布局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适应性导视设计布局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构建导视设计布局规划规则,并根据所述导视设计布局规划规则构建导视设计布局算法;所述导视设计布局规划规则至少包括导视布局规则参数及对应的导视布置要求参数(相邻两个导视距离参数、导视的位置参数、型号参数、尺寸参数等)。所述导视布局规则参数为不同人流量、路口位置及形状参数、建筑布局及尺寸参数、建筑内部结构及尺寸参数对应的导视布局规则,具体的:

十字交叉路口:

导视布点范围覆盖全街区50%(15-20米之间就应该看见导视信息);

人流量0.5-1万的户外空间:导视大小应为高2.5米,宽1-1.2米(根据信息多少,文字大小,以及排版,来定宽度);多向指示牌,基线高度2.0米(底部不碰头),根据信息多少来定宽度;

人流量0.5-1万的密闭空间:导视的高根据密闭空间的高度来定一般不高于密闭空间的百分之80,宽1.2-1.5米(根据信息多少,文字大小,以及排版,来定宽度);多向指示牌,高度根据,密闭空间的高度来定,一般是密闭空间的百分之75(不碰行人头就行),根据信息多少来定宽度;

人流量1万—2万的户外空间:导视大小应为高2.8米,宽1.2-1.5米(根据信息多少,文字大小,以及排版,来定宽度);多向指示牌,基线高度2.0米(底部不碰头),根据信息多少来定宽度;

人流量1万—2万的密闭空间:导视的高根据密闭空间的高度来定一般不高于密闭空间的百分之85,宽1.2-1.5米(根据信息多少,文字大小,以及排版,来定宽度);多向指示牌,高度根据,密闭空间的高度来定,一般是密闭空间的百分之80(不碰行人头就行),根据信息多少来定宽度。

人流量2万以上的户外空间:导视大小应为高3米,宽1.5-1.7米,(根据信息多少,文字大小,以及排版,来定宽度);多向指示牌,基线高度2.0米(底部不碰头),根据信息多少来定宽度;

人流量2万以上的密闭空间:导视的高根据密闭空间的高度来定一般不高于密闭空间的百分之85,宽1.2-1.5米(根据信息多少,文字大小,以及排版,来定宽度);多向指示牌,高度根据,密闭空间的高度来定,一般是密闭空间的百分之80(不碰行人头就行),根据信息多少来定宽度

T型路口

导视布点范围覆盖全街区25%(12-15米就应该看见导视信息)

人流量5000-1万

(户外空间)

导视大小应该是,高2.3米,宽1-1.2米(根据信息多少,文字大小,以及排版,来定宽度)

多向指示牌,基线高度2.0米(底部不碰头),根据信息多少来定宽度

(密闭空间)

导视大小应该是,高根据密闭空间的高度来定一般不高于密闭空间的百分之80,宽1.2-1.5米(根据信息多少,文字大小,以及排版,来定宽度)

多向指示牌,高度根据,密闭空间的高度来定,一般是密闭空间的百分之75(不碰行人头就行),根据信息多少来定宽度

人流量1万—2万

(户外空间)

导视大小应该是,高2.5米,宽1.2-1.5米(根据信息多少,文字大小,以及排版,来定宽度)

多向指示牌,基线高度2.0米(底部不碰头),根据信息多少来定宽度

(密闭空间)

导视大小应该是,高根据密闭空间的高度来定一般不高于密闭空间的百分之85,宽1.2-1.5米(根据信息多少,文字大小,以及排版,来定宽度)

多向指示牌,高度根据,密闭空间的高度来定,一般是密闭空间的百分之80(不碰行人头就行),根据信息多少来定宽度

2万以上

(户外空间)

导视大小应该是,高2.7米,宽1.5-1.7米(根据信息多少,文字大小,以及排版,来定宽度)

多向指示牌,基线高度2.0米(底部不碰头),根据信息多少来定宽度

(密闭空间)

导视大小应该是,高根据密闭空间的高度来定一般不高于密闭空间的百分之85,宽1.2-1.5米(根据信息多少,文字大小,以及排版,来定宽度)

多向指示牌,高度根据,密闭空间的高度来定,一般是密闭空间的百分之80(不碰行人头就行),根据信息多少来定宽度

直线街道路口

布点环境,每25米有一个信息牌

人流量5000-1万

(户外空间)

导视大小应该是,高2.3米,宽1-1.2米(根据信息多少,文字大小,以及排版,来定宽度)

多向指示牌,基线高度2.0米(底部不碰头),根据信息多少来定宽度

(密闭空间)

导视大小应该是,高度根据密闭空间的高度来定一般不高于密闭空间的百分之80,宽1.2-1.5米(根据信息多少,文字大小,以及排版,来定宽度)

多向指示牌,高度根据,密闭空间的高度来定,一般是密闭空间的百分之75(不碰行人头就行),根据信息多少来定宽度

人流量1万—2万

(户外空间)

导视大小应该是,高2.5米,宽1.2-1.5米(根据信息多少,文字大小,以及排版,来定宽度)

多向指示牌,基线高度2.0米(底部不碰头),根据信息多少来定宽度

(密闭空间)

导视大小应该是,高度根据密闭空间的高度来定一般不高于密闭空间的百分之85,宽1.2-1.5米(根据信息多少,文字大小,以及排版,来定宽度)

多向指示牌,高度根据,密闭空间的高度来定,高度一般是密闭空间的百分之80(不碰行人头就行),根据信息多少来定宽度

2万以上

(户外空间)

导视大小应该,高2.7米,宽1.5-1.7米(根据信息多少,文字大小,以及排版,来定宽度)

多向指示牌,基线高度2.0米(底部不碰头),根据信息多少来定宽度

(密闭空间)

导视大小应该,高度根据密闭空间的高度来定一般不高于密闭空间的百分之85,宽1.2-1.5米(根据信息多少,文字大小,以及排版,来定宽度)

多向指示牌,高度根据,密闭空间的高度来定,高度一般是密闭空间的百分之80(不碰行人头就行),根据信息多少来定宽度.

开放空间(广场,路口)

1.导视十字路口布点环境,范围覆盖全街区50%(15-20米之间就应该看见导视信息);

2.丁字路口导视布点环境,外界信息,范围覆盖全街区25%(12-15米就应该看见导视信息);

3.直线街道路口布点环境,每25米有一个信息牌。

密闭空间

1.导视布点根据密闭空间的空间大小来进行布点;

2.导视牌,高度根据,密闭空间的高度来定,高度一般是密闭空间的百分之85(不碰行人头就行),根据信息多少,文字,排版,来定宽度;

3.密闭空间的导视一定要将导视放在醒目或人流量较多的地方。

专项导视

卫生间:

十字路口导视布点环境:街区每500米可建造一个;

如果是密闭空间,根据密闭空间的大小每层可设置两个卫生间(如果小可以设置一个);

丁字路口导视布点环境:街区每300米可建造一个;

如果是密闭空间,根据密闭空间的大小每层可设置两个卫生间(如果小可以设置一个);

直线街道路口布点环境:街区每300米可建造一个;

如果是密闭空间,根据密闭空间的大小每层可设置两个卫生间(如果小可以设置一个);

无障碍:

在人流量的较多的地方设置无障碍导视

A、地域引导和诱导等视觉标识应使高龄者、轻度视觉障碍者、听觉障碍者、轮椅使用者等利用者容易理解判别,充分考虑设置场所、高度、文字的大小、色彩、设计编排等要素;

B、重度视觉障碍者的信息传递一般有点字的地域诱导设施、地面铺设等诱导设施以及声音引导等共同使用。地面铺设设施以300mmx300mm为单位,用黄色区分开,并使用防滑材料;

C、听觉障碍者的信息传递一般有文字、光、视觉标识、震动等共同使用;4

D、轮椅使用者的视点平均高度为1150mm,最大高度为1750mm,标识看板的内容高度应设置在700--1750mm的高度。为了方便通行,通道中的标识看板不宜太低,并为轮椅使用者提供其通道地域引导;

E、不同障碍者的利用设施应有标识引导,一般应采用国际通用标准图形。

在无障碍引导标识设计中,应针对高龄者和障障碍者的特殊情况:

(1)不容易听到声音的诱导。因警笛警报不易听到,有时会出现生命危险,用醒目的文字告之为好

(2)不愿意向他人多打听,复杂的地方要有人员向导;

(3)总有不放心的感觉,总想反复确认。因此,在每一个路口都需要设置导向标识;

(4)轮椅使用者视点较低,过高或过低位置的小字不容易看到;

(5)在轮椅不能通过的路段,要在路口设置预告标识并在相应的导向图上标示清楚;

(6)轮椅可以使用的厕所,要有明显的引导标识;

(7)对全盲者来说,需要提高声音、脚感(地板的变化、点字砖等)、手感(扶手、浮雕文字、有凹凸的地图、点字盲文等)来导向;

(8)对弱视者来说,文字要大、明暗分明,对标志要有照明;

(9)色盲、色弱者对色彩的标记难于辨认。这时要突出标识中的文字和图形的功能。

主要人流(楼梯):

根据情况每层楼的楼梯口需要安装导视;

主要人流分散:

根情况人流量较多的地方需要安装导视;

特殊情况:

如果出现导视被遮挡,导视可以增加密度乘以1.5倍,或者信息层次加一或者两倍,也可以增加导视上的,发光,动态,语言。

S2、获取导视设计布局规划的相关因子,并基于相关因子采集待设计区域的相关参数;

S3、基于所述导视布局算法根据所述相关参数实现该区域导致设计方案的规划。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视设计布局算法采用模糊神经网络算法;

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中,首先基于所述导视设计布局规划规则获取导视布局规则参数,然后根据设计布局规划相关参数基于预设的BP神经网络模型获取导视设计布局规划的相关因子。

实施例2

一种适应性导视设计布局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构建导视设计布局规划规则,并根据所述导视设计布局规划规则构建导视设计布局算法;所述导视设计布局规划规则至少包括导视布局规则参数及对应的导视布置要求参数(相邻两个导视距离参数、导视的位置参数、型号参数、尺寸参数等)。所述导视布局规则参数为不同人流量、路口位置及形状参数、建筑布局及尺寸参数、建筑内部结构及尺寸参数对应的导视布局规则;

S2、获取导视设计布局规划的相关因子,并基于相关因子采集待设计区域的相关参数;

S3、基于所述导视布局算法根据所述相关参数实现该区域导致设计方案的规划;

S4、根据所述导视设计方案构建该区域导视布局三维地图,并根据需要进行导视所在位置和/型号参数和/尺寸参数微调。

S5、根据完成微调后的该区域导视布局三维地图输出每一个导视布置坐标位置参数、型号参数、尺寸参数。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视设计布局算法采用模糊神经网络算法;

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中,首先基于所述导视设计布局规划规则获取导视布局规则参数,然后根据设计布局规划相关参数基于预设的BP神经网络模型获取导视设计布局规划的相关因子。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