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用于两船之间傍靠连接的弹性套筒式傍靠系统

一种用于两船之间傍靠连接的弹性套筒式傍靠系统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两船之间傍靠连接的弹性套筒式傍靠系统,涉及两船之间傍靠系统技术领域。将两艘或三艘海洋核动力平台在海上并靠在一起,使用一套单点系泊系统,从而减少单点系泊系统数量,缩小海洋核动力平台的占用海域面积。本发明以同轴弹性套筒单元作为弹性套筒式傍靠系统的基本组成单元,弹性套筒组件为组合式结构,通过改变同轴弹性套筒单元的数量,可实现大吨位船舶傍靠,总体结构简单,稳定性、可靠性较高。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6-02

    授权

    授权

  • 2018-12-0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63B21/00 申请日:201704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8-11-1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两船之间傍靠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两船之间傍靠连接的弹性套筒式傍靠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海上两船之间的连接有两种方式:串靠连接和傍靠连接。串靠连接即两船首尾串联或尾尾串联,船与船之间保持60-100米的距离。傍靠连接即两船并排,船舷相靠连接。以上两种方式一般使用缆绳连接,同时使用拖轮反向拖住两船,避免两船碰撞。两艘海洋核动力平台通过串靠连接的方式连接后系泊在单点系泊上,不仅占用海域面积大,而且失去了风向标效应带来的优势;如果通过傍靠连接的方式连接,也需保持一定距离。使用缆绳系泊两船时,缆绳长期处于受拉伸状态,易发生疲劳损坏,可靠性较差。

海洋核动力平台是一种船载式浮动核电站,平台长期停泊在海洋中,依靠单点系泊系统固定在特定海域,并可绕单点旋转。单点系泊系统仅能系泊一艘船,占用海域面积较大,投资费用很高,存在着严重的资源浪费。

根据以上分析,非常有必要研制一种适用于海洋核动力平台的傍靠系统,以将两艘或三艘船舶在海上并靠在一起,连接成一个整体,使用同一套单点系泊系统,从而节省单点系泊系统建造费用、缩小占用海域面积,同时解决缆绳柔性连接易疲劳破坏、桥架式刚性连接结构庞大、对连接船舶结构需局部增强等问题,解除傍靠连接船舶对拖轮的依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两船之间傍靠连接的弹性套筒式傍靠系统,研制一种适用于海洋核动力平台的傍靠连接系统,将两艘或三艘海洋核动力平台在海上并靠在一起,使用一套单点系泊系统,从而减少单点系泊系统数量,缩小海洋核动力平台的占用海域面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两船之间傍靠连接的弹性套筒式傍靠系统,包括:基座、回转组件、弹性套筒组件、辅助解脱回接装置和起吊装置;所述基座由船舷支架和横向转轴组成,船体舷侧焊接有所述船舷支架,上部安装横向转轴,构成所述基座,所述船舷支架与海洋核动力平台焊接为一体,上部安装所述横向转轴;所述回转组件由转轴连杆、回转轴承和连接法兰组成,所述回转轴承两端面分别与所述连接法兰和转轴连杆链接构成回转组件;所述转轴连杆连接所述横向转轴;傍靠连接的两艘船均安装有所述基座与所述回转组件,弹性套筒组件两端分别与两船的回转组件相连;所述弹性套筒组件由多个相同的同轴弹性套筒单元通过套筒管板并联而成,同轴弹性套筒单元的数目可根据系泊力需求确定,弹性套筒组件两端分别连接两船的回转组件、基座。

其中,所述弹性套筒组件由多个相同的同轴弹性套筒单元通过套筒管板并联而成,同轴弹性套筒单元的数目可根据系泊力需求确定。

优选地,所述辅助解脱回接装置包括:液压缸、液压动力模块,所述起吊装置包括:绞车、导向滚轮、缆绳等;所述辅助解脱回接装置与所述起吊装置用于弹性套筒式傍靠系统的解脱和回接作业。

其中,所述海洋核动力平台右舷的基座上安装有辅助解脱回接装置,左舷的基座上安装有起吊装置;所述辅助解脱回接装置包括装卸液缸和液压动力模块,所述起吊装置包括绞车、导向滚轮和缆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以同轴弹性套筒单元作为弹性套筒式傍靠系统的基本组成单元,弹性套筒组件为组合式结构,通过改变同轴弹性套筒单元的数量,可实现大吨位船舶傍靠,总体结构简单,稳定性、可靠性较高。

本发明既具有柔性缆绳可伸缩的特点,同时又不同于桥架式刚性连接。本发明将两船连接之后,船与船之间可以有一定的运动范围,又可产生相应的弹性恢复力来平衡船与船之间的运动惯性力,具有刚柔兼备的特点,有效控制了海洋核动力平台的运动幅度,不需要借助于拖轮进行拖带。傍靠的船舶还可以围绕单点系泊的桁架主轴做360°任意旋转,在海洋环境条件下具备风向标效应。本发明所述的傍靠系统配置有解脱回接装置和起吊装置,可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快速操作;连接和解脱均不需要拖轮的拖带,经济效果明显。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为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或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总体结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总体结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弹性套筒组件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同轴弹性套筒单元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弹性套筒式傍靠系统示意图。

图中:1-船舷支架;2-横向转轴;3-转轴连杆;4-回转轴承;5-连接法兰;6-弹性套筒组件;7-海洋核动力平台;8-解脱回接装置;9-起吊装置;6.1-套筒管板;6.2-同轴弹性套筒单元;8.1-装卸液缸;8.2-液压动力模块;9.1-绞车;9.2-导向滚轮;9.3-钢丝缆绳;10-单点系泊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本发明所述弹性套筒式傍靠系统主要包括基座、回转组件、弹性套筒组件、辅助解脱回接装置和起吊装置组成,如图1、图2所示。

所述基座由船舷支架1和横向转轴2组成,船舷支架1焊接至船体舷侧,上部安装横向转轴2。回转组件由转轴连杆3、回转轴承4和连接法兰5组成,转轴连杆3一端连接横向转轴2,一端连接回转轴承4;回转轴承4另一面与连接法兰5连接。

所述弹性套筒组件6由多个同轴弹性套筒单元6.2通过套筒管板6.1并联为一体,同轴弹性套筒单元6.2的数目需要根据系泊力大小确定。如图3所示。弹性套筒组件6两端分别与两船舷的连接法兰5固定。

本发明在两艘或三艘船舶应用时,首尾各设置一套,如图5所示。两船在相对运动时,带动弹性套筒组件做相应的伸缩运动,同轴弹性套筒单元产生相反弹性作用力,阻止弹性套筒组件的伸缩运动,由于弹性套筒组件与两船的船舷支架连接,从而限制了船体的运动,使两艘船舶保持一定的距离。船舷支架上均设有横向转轴和回转轴承,可以适应船舶的纵摇和横摇运动。

所述解脱回接装置8固定在船体右舷船舷支架1旁边,液缸8.1的活塞可与横向转轴2连接,液压动力模块8.2供液缸8.1液压动力,如图2所示。

所述起吊装置9固定在船体左舷船舷支架1的旁边,主要由绞车9.1、导向滚轮9.2、和缆绳9.3组成,如图1、图2所示。

傍靠连接的船舶在解脱作业时,先由起吊装置将弹性套筒组件吊起,再由解脱回接装置拔出解脱处的横向转轴,然后由起吊装置将弹性套筒组件起吊竖起,实现完全解脱。回接作业按解脱作业的相反程序进行。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上所述实施例,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所述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局部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在两艘或三艘船舶应用时,首尾各设置一套。两船在相对运动时,带动弹性套筒组件做相应的伸缩运动,同轴弹性套筒单元产生相对弹性作用力,从而限制了船体的运动,使两艘船舶保持一定的距离。本发明在船舷支架上设有横向转轴和回转轴承,可适应船舶的纵摇和横摇运动。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以同轴弹性套筒单元作为弹性套筒式傍靠系统的基本组成单元,弹性套筒组件为组合式结构,通过改变同轴弹性套筒单元的数量,可实现大吨位船舶傍靠,总体结构简单,稳定性、可靠性较高。

本发明既具有柔性缆绳可伸缩的特点,同时又不同于桥架式刚性连接。本发明将两船连接之后,船与船之间可以有一定的运动范围,又可产生相应的弹性恢复力来平衡船与船之间的运动惯性力,具有刚柔兼备的特点,有效控制了海洋核动力平台的运动幅度,不需要借助于拖轮进行拖带。傍靠的船舶还可以围绕单点系泊的桁架主轴做360°任意旋转,在海洋环境条件下具备风向标效应。

本发明所述的傍靠系统配置有解脱回接装置和起吊装置,可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快速操作;连接和解脱均不需要拖轮的拖带,经济效果明显。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者替换,都应该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