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基于就地固化技术的整条路基穿越水塘的道路施工方法

基于就地固化技术的整条路基穿越水塘的道路施工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就地固化技术的整条路基穿越水塘的道路施工方法,与现有的进占法和围堰法不同的是,本发明的施工方法采用就地固化技术将水塘底部的淤泥进行就地固化形成永久性护坡,护坡与水塘原有的土埂形成封闭区域,之后就可以将租用的水塘还给业主,再在就地固化形成的道路底层上面进行后续的深层软基处理即可。本发明的施工方法解决了现有进占法施工成本高和围堰法施工工期长的问题,同时有效利用了水塘底部的淤泥,使淤泥不再对其他环境造成污染,还可以将淤泥变废为宝。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882441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8-11-1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1810608473.8

  • 发明设计人 何帅;高立军;黄玲玉;李刚;

    申请日2018-06-13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武汉河山金堂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胡清堂

  • 地址 430010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解放公园路41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7:11:0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8-25

    授权

    授权

  • 2018-12-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02D3/12 申请日:201806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8-11-1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市政道路建设施工方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就地固化技术的整条路基穿越水塘的道路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道路对城市的覆盖率逐渐提高,道路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城市道路建设的过程中,尤其是在水网密布的地区,我们常常会遇到拟建设的道路需要穿过河流、湖泊等整片水塘区域的情况,目前针对这种情况一般采用的施工方式有进占法和围堰法两种,进占法是指从陆域往水域填土推进施工的方式;围堰法是指先用围堰将道路施工区域围合起来,抽干围堰中的水之后再施工后续工程的方法。然而这两种施工方式都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1、因水下路基无法分层压实而需要采用中砂等透水性填料来保证压实度,这样使得工程造价较高;

2、因管线施工时需要反复开挖而加大了管线的开挖深度,造成了重复投资浪费;

3、围堰法在施工时需要在道路两侧规划的边线外做围堰,导致了施工期间占地较大;

4、在工程完工之后需要拆除之前搭建的围堰,造成了较大的浪费且使得工期延长;

5、抽干水后露出的水底浮泥需要清运走之后再换填,而运走的浮泥对其他区域环境可造成较大的污染。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就地固化技术的整条路基穿越水塘的道路施工方法,该方法是以就地固化技术为基础形成的一种针对整条填方路基穿越水塘的道路施工新方法。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就地固化技术的整条路基穿越水塘的道路施工方法,所述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抽水处理:将市政道路穿越的水塘租用下来,并抽干整个水塘的积水;

S2,制作护坡基础:利用强力搅拌土体固化技术将市政道路两侧规划边线外的淤泥进行就地固化处理形成护坡基础;

S3,制作护坡:待步骤S2中护坡基础的强度达到设计值后在护坡基础上修建护坡,使得所述护坡与原有的水塘土埂形成一个封闭区域,在封闭区域形成后即可将租用的水塘还给业主;

S4,修建施工便道和道路底层:利用强力搅拌土体固化技术将步骤S3中形成的封闭区域内的淤泥进行就地固化处理形成施工便道和道路底层;

S5,后续的深层软基处理:将步骤S4中的施工便道作为临时道路,使用机械设备在道路底层上进行后续的深层软基处理或市政管线施工。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2和S4中的就地固化处理过程为:通过能在泥面上自由行走且与挖机平台连接的固体送料平台将固化剂输送至泥下搅拌系统的药剂输送连接管端上,运用搅拌头螺旋搅拌过程中形成负压空间将固化剂喷入淤泥中,使固化剂和淤泥进行有效均匀地混合,使得淤泥固结。

作为优选,所述运用搅拌头螺旋搅拌过程具体为采用挖机在上、下、左、右、前、后三维空间内进行机械搅拌。

作为优选,所述就地固化处理中的固化剂为无机胶凝固化剂,所述无机胶凝固化剂的添加量为淤泥量的5%~10%。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2中护坡基础靠近市政道路规划边线的一侧边线与市政道路规划边线重合,所述护坡基础的宽度与所述步骤S3中护坡的高度相等。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3中护坡的修建过程为:首先在护坡基础上填筑梯形路基,然后在梯形路基的外侧斜边上铺设浆砌块石,这样就形成了护坡。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5中后续的深层软基处理方法包括: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法、水泥搅拌桩法、CFG桩法、挤密砂桩法和振冲碎石桩法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就地固化技术的整条路基穿越水塘的道路施工方法,该方法专门针对市政道路建设施工中遇到的整条道路从大片水塘中穿过的情况,采用就地固化技术将塘底的淤泥进行就地固化,有效解决了现有进占法和围堰法存在的不足,具体表现在:

1、本发明的施工方法是先将水塘底部的淤泥就地固化成道路底层,然后在道路底层上进行各层次的软基处理,这样路基就可以实现分层压实,进而可以选用造价较低的路基填料,既保证了施工质量又降低了工程投资;

2、本发明的施工方法可以将市政管线直接在原状地面上进行铺设,无需反复开挖,减少了重复投资浪费;

3、本发明的施工方法是通过就地固化技术将水塘底部的淤泥就地固化成护坡基础,并在护坡基础上修建护坡,当护坡与原有的水塘土埂形成封闭区域后(相当于围堰)即可将租用的水塘还给业主,施工期间占地较少,减少了临时征地的费用;

4、本发明的施工方法中修建的护坡可作为远期道路护坡使用,修建好后不需要拆除,使得近远期结合,无投资浪费;

5、本发明的施工方法中将水塘底部的淤泥通过就地固化技术进行就地固化使用,不需要将淤泥运到其他地方,这样减少了淤泥对其他地方环境的污染,有效地将淤泥进行资源化利用,实现淤泥变废为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施工方法的工作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施工方法的道路纵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施工方法的道路分层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护坡基础,2-护坡,3-施工便道,4-道路底层,5-填方路基,6-路面基层,7-路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就地固化技术的整条路基穿越水塘的道路施工方法,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S1,抽水处理:将市政道路穿越的水塘租用下来,并抽干整个水塘的积水;

S2,制作护坡基础1:利用强力搅拌土体固化技术将市政道路两侧规划边线外的淤泥进行就地固化处理形成护坡基础1;

S3,制作护坡2:待步骤S2中护坡基础1的强度达到设计值后在护坡基础1上修建护坡2,使得所述护坡2与原有的水塘土埂形成一个封闭区域,在封闭区域形成后将租用的水塘还给业主;

S4,利用强力搅拌土体固化技术将步骤S3中形成的封闭区域内的淤泥进行就地固化处理形成施工便道3和道路底层4;

S5,将步骤S4中的施工便道3作为临时道路,使用机械设备在道路底层4上进行后续的深层软基处理或市政管线施工。

具体的,所述步骤S2和S4中的就地固化处理为:通过能在泥面上自由行走且与挖机平台连接的固体送料平台将固化剂输送至泥下搅拌系统的药剂输送连接管端上,运用搅拌头螺旋搅拌过程中形成负压空间将固化剂喷入淤泥中,使固化剂和淤泥进行有效均匀地混合,使得淤泥固结。

具体的,所述就地固化处理的方式为采用挖机在上、下、左、右、前、后三维空间内进行机械搅拌。

具体的,所述就地固化处理中的固化剂为无机胶凝固化剂,所述无机胶凝固化剂的添加量为淤泥量的5%~10%。

具体的,在修建护坡基础1时一般将护坡基础1靠近市政道路规划边线的一侧边线与市政道路规划边线重合,护坡基础1的宽度一般与护坡2的高度相等。

具体的,在修建护坡2时需要首先在护坡基础1上填筑梯形路基,然后在梯形路基的外侧斜边上铺设浆砌块石形成护坡2。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的施工方法修建一条6公里长的市政主干道路,该道路的概况如图2所示,为双向6车道,中间设有隔离景观带,两侧设有路灯、绿化带及非机动车道,并且该条市政道路需要穿过一片水塘,按照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就地固化技术的整条路基穿越水塘的道路施工方法来修建该条道路,其具体的施工过程为:

第一步,将市政道路穿越的水塘租用下来之后抽干整个水塘的积水,露出水塘底部的淤泥;

第二步,将市政道路的中心线和两侧的规划边线指示出来,在每侧的规划边线外通过能在泥面上自由行走且与挖机平台连接的固体送料平台将固化剂输送至泥下搅拌系统的药剂输送连接管端上,运用搅拌头螺旋搅拌过程中形成负压空间将固化剂喷入水塘底部的淤泥中,固化剂和淤泥进行有效均匀地混合,从而将淤泥就地固化形成了护坡基础1,所述的护坡基础1沿着市政道路的规划边线修建,且护坡基础1的边线和市政道路的规划边线重合,所述护坡基础1的厚度为2m,宽度为4.5m。

第三步,待第二步中修建的护坡基础1的强度达到设计值110kpa后,在护坡基础1上填方,形成一个等腰梯形填方路基,所述等腰梯形填方路基的高度为2m,腰长为5m,在等腰梯形填方路基的外侧腰线上铺设浆砌块石,这样就形成了护坡2,该护坡2与原有的水塘土埂形成一个封闭区域(相当于围堰),当这个封闭区域形成后即可将租用的水塘还给业主,水塘还给业主后可以继续养鱼等,修建的护坡2高于水塘的常水位。

第四步,在市政道路中心线的两侧就地固化淤泥形成施工便道3,其就地固化的方案和第二步中的就地固化过程一样,所述施工便道3的宽度等于市政道路规划的隔离景观带的宽度,之后在施工便道3的两侧就地固化淤泥使之形成市政道路的道路底层4,本步骤中施工便道3的作用便于机械设备进行作业;

第五步,在修建好的道路底层4上进行各层次软基的施工,如图3所示,分别为填方路基5、路面基层6和路面7,所述填方路基5采用砂性土,铺设厚度为3m,所述路面基层6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填料,铺设厚度为0.54m,所述路面7为沥青路面。

按照上述的施工方法先修建好道路底层4,然后在道路底层4上再进行后续的道路施工,所述后续的道路施工为现有的填方路基施工方法,比如: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法、水泥搅拌桩法、CFG桩法、挤密砂桩法和振冲碎石桩法等。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施工方法修建的上述实施例的穿越水塘的市政道路,与现有的施工方法相比,由于采用就地固化技术将水塘底部的淤泥充分利用,改变了淤泥需要运送至其他地方的现状,减少了对其他环境的污染,同时将淤泥有效利用,实现了淤泥变废为宝;与此同时,本发明的施工方法在封闭区域形成后即可将租用的水塘还给业主,减少了租用水塘的费用,在道路修建好后其护坡也不需要拆除,不仅节约了成本而且大大缩短了工期,因此,是一种适用于整条路基都穿越水塘的道路施工方法。

应当理解的是,说明书中未阐述的部分均为现有技术或公知常识。本实施例仅用于说明该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对于本发明所做的等价置换等修改均认为是落入该发明权利要求书所保护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