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可控制单次移动距离的单腿辅助移动医用支架

一种可控制单次移动距离的单腿辅助移动医用支架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控制单次移动距离的单腿辅助移动医用支架,包括左支架和右支架,所述左支架和右支架活动连接;所述右支架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横杆远离支撑杆一端固定有大腿支架;所述左支架远离支撑杆一侧固定有连杆一,所述右支架远离支撑杆一侧固定有连杆二;所述连接绳一端固定连接于动力轮中开设的绳槽上,所述连接绳远离动力轮一端固定有阻力块。本发明可以合理的控制单次移动距离的长短,通过连接绳的长度进行移动距离的控制,不再需要使用电机对动力轮进行控制,取消了电能的使用,也避免了电机多次使用后的维修工作,使得对腿部的辅助移动功能更加简便易操作,非常值得推广。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874325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汤文凯;

    申请/专利号CN201810281441.1

  • 发明设计人 汤文凯;

    申请日2018-04-02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昆明合众智信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张玺

  • 地址 233000 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沫河口镇汤陈村132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7:04:5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3-24

    授权

    授权

  • 2020-02-04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61H3/04 登记生效日:20200109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80402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20-01-17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A61H3/04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80402

    著录事项变更

  • 2018-11-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H3/04 申请日:2018040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8-11-0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控制单次移动距离的单腿辅助移动医用支架。

背景技术

现有身体受伤,比如腿部受伤等病人,其会长期卧床,时间久了容易导致肺炎、褥疮等慢性病,因此需要经常活动,在康复期间需要对身体各个部位进行活动,特别是当病人无法站立时,为了防止身体各个关节和肌肉由于不能运动而僵硬无力,需要时时对其进行活动,现有的方式有通过病人柱拐杖进行行动,然后通过腿部的逐步活动来使其恢复,其效果有限。

所以当出现患者单个小腿受伤无法触地行走时,就需要对受伤的那条腿提供辅助行走工具,目前的腿部辅助移动装置,通过下方设置的轮胎,带动腿部进行移动,但是其无法实现很好的控制移动距离,由于腿部移动时,迈腿的距离有限,所以当无法很好的控制腿部辅助移动装置时,就容易出现无法控制迈腿距离导致患者摔倒的情况。

所以,现有技术中,为了对腿部提供辅助移动装置,申请号为“201520727326.4”的一种腿部移动医疗辅助装置,该辅助装置包括两个支撑侧板,所述两个支撑侧板的外壁固定有卡置部,前弹性带的两端固定在两个卡置部的前部,后弹性带的两端固定在两个卡置部的后部,两个支撑侧板的下部具有向后延伸的连接部,两个连接部分别固定在连接横梁的两端,转轴铰接在两个连接部中,转轴的两端伸出连接部并固定有滚轮,连接横梁上固定有驱动电机和控制壳体,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有传动锥齿轮,转轴的中部固定有锥齿轮,传动锥齿轮与锥齿轮相啮合。它可以安装在病人受伤的腿部上,通过控制滚轮转动,实现移动,从而来帮助病人进行移动,提高康复的速度和效果。

对于上述该腿部移动医疗辅助装置,虽然可以对腿部进行移动辅助,但是其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以下较为明显的缺陷:采用电动机控制滚轮转动,实现移动,虽然可以控制滚轮转动距离,但是,采用电机的方式,一方面需要提供电能,与节能环保背道而驰,另一方面电机带动滚轮进行转动,容易出现电机故障等情况,则需要进行维修,十分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控制单次移动距离的单腿辅助移动医用支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控制单次移动距离的单腿辅助移动医用支架,包括左支架和右支架,所述左支架和右支架活动连接;

所述右支架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右支架一端固定有横杆,所述横杆远离支撑杆一端固定有大腿支架;

所述左支架远离支撑杆一侧固定有连杆一,所述连杆一远离左支架一端固定有左底板,所述左底板中开设有动力槽,所述动力槽中活动设置有动力轮,所述动力轮中固定插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两端活动插设于插槽中,所述插槽开设于动力槽内侧壁上,所述转轴与插槽之间连接有扭转弹簧;

所述右支架远离支撑杆一侧固定有连杆二,所述连杆二远离右支架一端固定有右底板,所述右底板中开设有阻力槽,所述阻力槽中活动设置有停止轮,所述停止轮中活动插设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两端固定连接于阻力槽内侧壁上;

所述停止轮靠近动力轮一侧设置有定滑轮,所述定滑轮通过定杆固定于阻力槽中,所述定滑轮上连接有连接绳,所述连接绳一端固定连接于动力轮中开设的绳槽上,所述连接绳远离动力轮一端固定有阻力块。

优选的,所述左支架两端分别固定有转套和固定块,所述右支架两端分别固定有套轴和固定块,所述转套与套轴活动连接,两个所述固定块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阻力块远离停止轮一端固定有辅助杆。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上固定有夹板架,所述夹板架两端分别开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固定连接有气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大腿支架对受伤腿部的大腿部位进行支撑,使得腿部在抬起不触地的时候,可以得到有效的支撑,让受伤腿部不再需要发力抬起,非常方便受伤患者使用;

2、本发明左支架和右支架一方面对大腿支架进行支撑,另一方面固定有左底板和右底板,用来进行移动,当不受伤的腿部发力时,推动动力轮和停止轮同步进行转动,带动左底板和右底板进行移动,当动力轮在转动时,会将连接绳释放,从而将阻力块竖直放下,当动力轮在移动一段时间后,阻力块被下放至地面上,对停止轮进行阻碍,提供摩擦力使得停止轮停下,进行“刹车”,从而控制本发明的动力轮和停止轮每次移动时的距离是一定的,移动距离通过连接绳的长度进行控制,使得每次移动距离小于迈腿的最大距离,不会使得患者无法控制移动距离,避免了摔倒情况的发生。

3、本发明在使用过程中,当移动一次距离后,只需要轻微抬起左底板,使得扭转弹簧带动动力轮进行复位,从而将连接绳重新绕回,将阻力块提升起来,不再对停止轮进行摩擦阻碍,使得本发明可以进行下一步辅助移动的使用,使用起来非常简便。

本发明可以合理的控制单次移动距离的长短,通过连接绳的长度进行移动距离的控制,不再需要使用电机对动力轮进行控制,取消了电能的使用,也避免了电机多次使用后的维修工作,使得对腿部的辅助移动功能更加简便易操作,非常值得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与人体配合使用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左底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右底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左支架和右支架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夹板架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动力轮与停止轮初始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动力轮和停止轮停止状态示意图。

图中:1左支架、2右支架、3支撑杆、4横杆、5大腿支架、6连杆一、61连杆二、7左底板、71动力槽、72动力轮、73转轴、74插槽、75扭转弹簧、76绳槽、8右底板、81阻力槽、82停止轮、83固定轴、9连接绳、10定滑轮、11定杆、12阻力块、121辅助杆、13转套、14套轴、15固定块、16螺孔、17夹板架、18进气孔、19气囊、20大腿、30小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8,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可控制单次移动距离的单腿辅助移动医用支架,包括左支架1和右支架2,左支架1和右支架2均采用半圆弧形状,左支架1和右支架2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整圆形,用来套住小腿30,左支架1和右支架2活动连接,左支架1两端分别固定有转套13和固定块15,右支架2两端分别固定有套轴14和固定块15,两个固定块15形状相同,用来相互配合,两个固定块15通过螺钉16固定连接,螺钉16取出,使得固定块15可以分离,转套13与套轴14活动连接,套轴14活动插设于转套13中,套轴14可以绕着转套13转动,实现固定块15一端的打开和闭合,方便对小腿30进行保护和取出。

如说明书附图2所示,右支架2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杆3,支撑杆3远离右支架2一端固定有横杆4,横杆4远离支撑杆3一端固定有大腿支架5,大腿支架5用来对大腿20进行支撑,支撑杆3通过右支架2进行支撑,使得大腿支架5可以对大腿20提供一个足够的支撑力,防止大腿将大腿支架5压坏。

左支架1和右支架2分别通过下方的左底板7和右底板8提供支撑力。

左支架1远离支撑杆3一侧固定有连杆一6,连杆一6远离左支架1一端固定有左底板7,连杆一6将左支架1和左底板7固定连接,左底板7中开设有动力槽71,动力槽71中活动设置有动力轮72,动力轮72中固定插设有转轴73,动力轮72与地面接触,动力轮72在接收外力转动时,带动转轴73同步转动,转轴73两端活动插设于插槽74中,插槽74开设于动力槽71内侧壁上,转轴73与插槽74之间连接有扭转弹簧75,在转轴73转动之后,带动扭转弹簧75进行储能,在动力轮72从地面抬起后,扭转弹簧75复位,带动转轴73反向转动。

右支架2远离支撑杆3一侧固定有连杆二61,连杆二61远离右支架2一端固定有右底板8,连杆二61将右底板8和右支架2固定连接,右底板8中开设有阻力槽81,阻力槽81中活动设置有停止轮82,停止轮82中活动插设有固定轴83,固定轴83两端固定连接于阻力槽81内侧壁上,停止轮82可以绕着固定轴83进行转动。

停止轮82靠近动力轮72一侧设置有定滑轮10,定滑轮10通过定杆11固定于阻力槽81中,定滑轮10上连接有连接绳9,连接绳9缠绕在定滑轮10上,连接绳9一端固定连接于动力轮72中开设的绳槽76上,动力轮72在向前转动的过程中,绳槽76将连接绳9释放出来,连接绳9远离动力轮72一端固定有阻力块12,使得连接绳9将阻力块12向下竖直释放,在阻力块12接触到地面之后,提供了大量的摩擦力,也对停止轮82提供阻力,使得停止轮82无法继续向前转动,从而使得本装置完成一次移动,移动距离通过连接绳9的长度进行控制。

当移动一次距离后,只需要轻微抬起左底板7,使得扭转弹簧75带动动力轮72进行复位,从而将连接绳9重新绕回,将阻力块12提升起来,不再对停止轮82进行摩擦阻碍,使其可以进行下一步辅助移动的使用,使用起来非常简便。

作为一个优选,阻力块12远离停止轮82一端固定有辅助杆121,辅助杆121的设置,使得阻力块12可以配合着辅助杆121,进一步的增大阻力块12在接触地面后的摩擦阻力。

作为一个优选,支撑杆3上固定有夹板架17,夹板架17两端分别开设有进气孔18,进气孔18固定连接有气囊19,气囊19的使用,可以对小腿30进行气囊夹持,使得患者大腿20处的受力更加均匀,而且夹持住小腿30可以防止移动过程中小腿30晃动造成伤害。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