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电动竹木去稍切断运输一体机

电动竹木去稍切断运输一体机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竹木去稍切断运输一体机,其结构紧凑,地形适应性好,能在狭窄竹林及树林内通行,可方便地安装在履带式行走底盘上进行作业,可实现竹木采伐现场完成去稍、定长切断下料及林间运输的多功能一体化林业机械,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竹木穿过空心套管后安装在套管上的旋转刀片切削枝干完成去稍、行程开关完成定长控制、电动推杆控制锯刀上下开合完成切断下料、电动推杆推动压板压住竹木、履带底盘移动完成运输的电动竹木去稍切断运输一体机。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862125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8-10-0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农林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810385824.3

  • 申请日2018-04-26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邱启旺

  • 地址 311300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6:46:2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4-05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B27B 5/06 专利号:ZL2018103858243 申请日:20180426 授权公告日:20200410

    专利权的终止

  • 2020-04-10

    授权

    授权

  • 2018-11-0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27B5/06 申请日:201804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8-10-0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林业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丘陵山地竹木原产地可在地头现场作业的电动可移动式去稍、定长切断下料及运输一体化的电动竹木去稍切断运输一体机。

背景技术

目前,林区采伐后的乔木普遍采用轮式、履带式或索轨式集材机运输,丘陵山区采伐的竹子一般经人工打捆后由人扛出竹林运至机动车道,人工去稍后再由卡车将其运输到加工厂进行定长切断下料。随着竹木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的发展要求,一方面运输车辆无法直接进入竹林运输,另一方面人工去稍及竹林到机动车道间的运输费时费力,同时竹木的整株运输会造成货车装载的超长超载,竹子过长会使货车运输产生安全隐患,市场上急需能在竹木原产地完成去稍及定长切断、并可在竹林间及林间小道完成竹木运输的一体化装备。

发明内容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地形适应性好,能在狭窄竹林及树林内通行,可方便地安装在履带式行走底盘上进行作业,可实现竹木采伐现场完成去稍、定长切断下料及林间运输的多功能一体化林业机械,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竹木穿过空心套管后安装在套管上的旋转刀片切削枝干完成去稍、行程开关完成定长控制、电动推杆控制锯刀上下开合完成切断下料、电动推杆推动压板压住竹木、履带底盘移动完成运输的电动竹木去稍切断运输一体机。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竹木去稍切断运输一体机,包括机架、去稍装置、定长装置、切断装置、压紧固定装置;

所述的去稍装置包括空心传动套管、去稍刀、主动轮、从动轮、第二电动机,所述的空心传动套管支承在机架上,去稍刀安装在空心传动套管的端面上,从动轮套装固定在空心传动套管上,主动轮和从动轮耦合传动,主动轮安装在第二电动机的转轴上;

所述的定长装置包括定位定长架和安装在定位定长架上的定长行程开关;

所述的切断装置包括一端铰接在机架上的锯刀转臂、安装在锯刀转臂另一端上的第一电动机、安装在第一电动机转轴上的锯刀、一端铰接在机架上的第二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另一端与锯刀转臂另一端铰接;

所述的压紧固定装置包括下料压板和压板驱动机构;

竹木穿过空心传动套管,通过压板驱动机构驱动下料压板压牢搁置于定位定长架上的竹木,由去稍刀完成去稍、行程开关完成定长控制、第二电动推杆控制锯刀上下开合完成切断下料。

进一步的,所述压板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动推杆和第三电动推杆,第一电动推杆和第三电动推杆的底座平行固定在机架的前、后两端,下料压板固定在第一电动推杆的推杆和第三电动推杆的推杆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压板驱动机构包括还包括一对平行固定在机架前端的前升降导轨和一对平行固定在机架后端的后升降导轨,前升降导轨上套装前滑块,后升降导轨上套装后滑块,两个前滑块之间通过前压板固定连接,两个后滑块之间通过后压板固定连接,第一电动推杆的推杆驱动前压板沿前升降导轨上下移动,第三电动推杆的推杆驱动后压板沿后升降导轨上下移动,下料压板固定在前压板和后压板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主动轮为小皮带轮,从动轮为大皮带轮,小皮带轮和大皮带轮安装传动带。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带为传动三角带。

进一步的,所述的定位定长架上开有定长调节槽,定长行程开关可调节的固定在安装在定长调节槽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切断装置还包括罩在锯刀外的固定锯罩和活动锯罩、以及连接固定锯罩和活动锯罩的锯罩拉簧,固定锯罩固定在锯刀转臂上,活动锯罩与第一电动机的转轴同轴铰接在锯刀转臂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去稍刀上开设有去稍刀调节槽,调节螺钉穿过去稍刀调节槽将去稍刀固定在空心传动套管的端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去稍刀有两把或三把,去稍刀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的定位定长架的向上一面呈V型结构,竹木搁置于V型结构上。

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所述的电动竹木去稍切断运输一体机,可方便地固定在电动履带式底盘或电动三轮车上,实现丘陵山地的移动现场作业。将采伐后的竹木穿过空心空心传动套管后,第二电动机输出轴上的小皮带轮带动空心传动套管上安装的大皮带轮旋转,从而带动安装在空心传动套管前端的上下去稍刀旋转,切削枝干完成竹木去稍工序;当竹木沿定位定长架移动碰到定长行程开关时,行程开关发出信号第一电动推杆和第三电动推杆向下伸出,带动前后压板及下料压板下行完成竹木切断前的加紧定位工序,之后第二电动推杆动作将锯刀转臂下压完成定长切断工序;当切下的竹木需要运输时,定位定长架拆卸后收起,第一电动推杆和第三电动推杆上行带动前后压板及下料压板上行,此时可在前后方的下横梁、前压板、后压板间装入多层竹木,之后第一电动推杆和第三电动推杆下行带动前后压板及下料压板下行直至压紧需要运输的竹木,借助履带底盘的移动完成运输作业。

2.活动锯罩可以根据竹木大小调整锯罩的开合角度从而提高了切断作业的安全性,安装在空心传动套管前端的上下去稍刀上开设有去稍刀调节槽,通过该槽可调节上下去稍刀切削竹木的直径范围;定位定长架的一侧立面上开设有定长调节槽,通过调整调节螺栓在定长调节槽内的位置可调整定长行程开关的安装位置从而实现竹木切断长度的设定。本发明结构简单紧凑,可方便地安装在电动履带式行走底盘上或电动三轮车上进行作业,整机工作部件都采用蓄电池直流供电驱动,可实现竹木便捷、环保的林地采伐现场去稍、切断及运输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左视图;

图4是图2的A-A向方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1、下纵梁;2、锯刀转臂;3、转臂销轴;4、前立柱;5、前升降导轨;6、前压板;7、第一推杆头支座;8、前滑块;9、第一电动推杆;10、第一电动推杆支座;11、上横梁;12、上纵梁;13、下料压板;14、固定锯罩;15、第一电动机;16、第二电动推杆支座;17、第二电动推杆;18、锯罩拉簧;19、活动锯罩;20、锯刀;21、后立柱;22、第三电动推杆支座;23、第三电动推杆;24、后升降导轨;25、后滑块;26、第二推杆头支座;27、后压板;28、传动三角带;29、小皮带轮;30、第二电动机;31、第二电动机支座板;32、第二电动机固定板;33、下横梁;34、定位定长架;35、去稍刀支座板;36、第一轴承座;37、调节螺钉;38、去稍刀;39、空心传动套管;40、滚动轴承;41、定长行程开关;42、调节螺栓;43、去稍刀调节槽;44、第一轴承盖;45、大皮带轮;46、第二轴承盖;47、第二轴承座;48、定长调节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的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中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本说明书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4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竹木去稍切断运输一体机,包括机架、去稍装置、定长装置、切断装置、压紧固定装置;

所述机架主要是由两根左右对称布置的前立柱4、两根左右对称布置的后立柱21、两根左右对称布置的上纵梁12、两根左右对称布置的下纵梁1、两根前后对称布置的上横梁11和两根前后对称布置的下横梁33固定连接而成的长方体框架;第一电动推杆支座10固定安装在前方的上横梁11的中间上平面上,第二电动推杆支座16固定安装在左方的上纵梁12的中间上平面上,第三电动推杆支座22固定安装在后方的上横梁11的中间上平面上,第二电动机支座板31固定安装在左方的下纵梁1靠后的位置上,去稍刀支座板35固定安装在左方的下纵梁1靠前的位置上,一对前升降导轨5分别固定在左右对称布置的前立柱4的前立面上,一对后升降导轨24分别固定在左右对称布置的后立柱21的后立面上。

所述的去稍装置包括空心传动套管39、去稍刀38、大皮带轮45、小皮带轮29、传动三角带28、第二电动机30等,去稍刀38上面开设去稍刀调节槽43,调节螺钉37穿过去稍刀调节槽43将去稍刀38固定在空心传动套管39的前端面上,空心传动套管39的两端分别支撑在两个滚动轴承40的内圈内,大皮带轮45通过键连接安装在空心传动套管39外圆柱面的中间,前端的滚动轴承40支撑在第一轴承座36内,第一轴承盖44穿过空心传动套管39外圆柱面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一轴承座36上,后端的滚动轴承40支撑在第二轴承座47内,第二轴承盖46穿过空心传动套管39外圆柱面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二轴承座47上,第一轴承座36和第二轴承座47通过螺栓安装在去稍刀支座板35上;去稍刀支座板35固定连接在左方的下纵梁1上;大皮带轮45通过三角传动带28与安装在第二电动机电机30转轴上的小皮带轮29连接,第二电动机30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二电动机固定板32上,第二电动机固定板32固定在第二电动机支座板31上,第二电动机支座板31固定在左方的下纵梁1上。

所述定长装置的定位定长架34可拆卸的安装在两根下纵梁1之间,定位定长架34下底平面固定连接在两个下纵梁1的上平面上,其向上一面呈V型结构,方便竹木搁置和固定;其一侧立面上开设有定长调节槽48,调节螺栓42穿过定长调节槽48并将定长行程开关41安装在定位定长架34上。

所述切断装置的锯刀转臂2通过转臂销轴3铰接在左方的前立柱4上,第二电动推杆17的一端铰接在锯刀转臂2的前端,另一端铰接在第二电动推杆支座16上,第二电动推杆支座16固定在左方的上纵梁12上,第一电动机15通过螺栓安装在锯刀转臂2的前端,锯刀20固定在第一电动机15的转轴上,固定锯罩14扣在锯刀20上并固定在锯刀转臂2上,活动锯罩19铰接在固定锯罩14上,锯罩拉簧18一端连接在固定锯罩14上,另一端连接在活动锯罩19上。

所述压紧固定装置的下料压板13的前后端面分别与前压板6和后压板27的侧面平齐且固定连接,第一电动推杆9的下端与第一推杆头支座7铰接,第一推杆头支座7固定在前压板6上,前滑块8固定在前压板6上并套装在前升降导轨5上,第一电动推杆9上端安装在第一电动推杆支座10上,第一电动推杆支座10固定在前方的上横梁11上,后压板支座26固定在后压板27上并与第三电动推杆23的下端铰接,第三电动推杆23上端安装在第三电动推杆支座22上,第三电动推杆支座22固定在后方的上横梁11上。

所述的机架可通过螺栓将其固定在履带式行走底盘机架的上框架上,也可通过螺栓将其固定在电动三轮车车箱的后部。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和使用过程:

将采伐后的竹木穿过空心传动套管39后,第二电动机30转轴上的小皮带轮29带动空心传动套管39上安装的大皮带轮45旋转,从而带动安装在空心传动套管39前端的上下去稍刀38旋转,切削枝干完成竹木去稍工序;当竹木沿定位定长架34移动碰到定长行程开关41时,定长行程开关41发出信号启动第一电动推杆9和第三电动推杆23向下伸出,带动前压板6、后压板27及下料压板13下行完成竹木切断前的加紧定位工序,之后第二电动推杆17启动将锯刀转臂2下压完成定长切断工序;当切下的竹木需要运输时,定位定长架34拆卸下来后收起,第一电动推杆9和第三电动推杆23上行带动前压板6、后压板27及下料压板13上行,此时可在前后方的下横梁33、前压板6及后压板27间装入多层竹木,之后第一电动推杆9和第三电动推杆23下行带动前压板6、后压板27及下料压板13下行直至压紧需要运输的竹木,借助履带底盘的移动完成运输作业。

铰接在固定锯罩14上的活动锯罩19可以根据竹木大小调整锯罩的开合角度从而提高了切断作业的安全性,安装在空心传动套管39前端的上下去稍刀38上开设有去稍刀调节槽43,通过该槽可调节上下去稍刀38切削竹木的直径范围;定位定长架34的一侧立面上开设有定长调节槽48,通过调整调节螺栓42在定长调节槽48内的位置可调整定长行程开关41的安装位置从而实现竹木切断长度的设定。本发明结构简单紧凑,可方便地安装在电动履带式行走底盘上或电动三轮车上进行作业,整机工作部件都采用蓄电池直流供电驱动,可实现竹木便捷、环保的林地采伐现场去稍、切断及运输作业。

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