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矫正角膜胶原交联用隐形眼镜及其制造方法

矫正角膜胶原交联用隐形眼镜及其制造方法

摘要

矫正角膜胶原交联用隐形眼镜(30)具有透镜部(30A)和贮液部(12),透镜部(30A)由紫外线透过材料构成,并在与患者的眼球(1)的角膜(2)相接触的一侧具有在对角膜圆顶的中央进行按压的位置处呈凸弯曲面状突出的按压区域(32)和包围按压区域(32)的外周且包括凹圆弧形状的环状凹部的缓和区域(34),通过将缓和区域和按压区域按压于角膜(2)来改变角膜(2)的形状,从而至少对裸眼视力进行矫正,其中,还设有贮液部(12)、连通孔(44)以及作用侧电极(14),该贮液部(12)连续一体地设于按压区域(32)的透镜厚度方向外侧,用于贮存核黄素溶液,该连通孔(44)将贮液部(12)内和按压区域(32)相连通,该作用侧电极(14)具有与贮液部(12)内的核黄素溶液的极性相同的极性,透镜壁厚在透镜中心(30C)处被设为0.3mm以上且1.0mm以下,能够在该矫正角膜胶原交联用隐形眼镜(30)被佩戴在眼球(1)上的状态下,利用离子电渗透使核黄素溶液向角膜组织渗透,且进行紫外线照射。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860167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三井医学贸易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680075776.7

  • 发明设计人 三井石根;

    申请日2016-12-22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刘新宇

  • 地址 日本东京都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6:40:1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8-27

    授权

    授权

  • 2019-01-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F9/013 申请日:201612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8-09-2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矫正角膜胶原交联用隐形眼镜及其制造方法,该矫正角膜胶原交联用隐形眼镜在被佩戴一定时间后,改变患者的角膜形状,在矫正了近视、远视或圆锥角膜的状态下,使核黄素(维生素B2)溶液向角膜组织渗透并照射紫外线,使构成角膜的胶原蛋白彼此交联(胶原交联),从而增大角膜的强度并固定角膜。

背景技术

开发出如下一种隐形眼镜,该隐形眼镜用于通过在睡眠中等情况下被佩戴,改变患者的角膜形状,来矫正摘下后的状态的近视、远视和/或散光。

对于上述隐形眼镜来说,若未长期佩戴,则在角膜的恢复力的作用下会返回原来的近视、远视的状态,因此期望能将角膜固定为矫正状态。

另一方面,存在一种屈光矫正手术,在该屈光矫正手术中,在使核黄素(维生素B2)向角膜组织渗透了的状态下进行紫外线照射,使构成角膜的胶原蛋白彼此交联(胶原交联),从而增大角膜的强度并固定角膜。

在角膜的胶原交联中,在使用开睑器使患者的眼睛张开的状态下,自载置在角膜之上的筒状的贮液部滴下核黄素溶液,并使核黄素溶液向角膜渗透。

另外,存在本发明人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的矫正角膜胶原交联用隐形眼镜和矫正角膜的胶原交联方法。

其将胶原交联方法和角膜矫正用隐形眼镜相组合,在利用隐形眼镜矫正后的状态下将角膜的形状以某种程度固定。

在该情况下,也是与上述同样地,在摘下了角膜矫正用隐形眼镜的状态下使核黄素溶液渗透。

为了如上所述那样在使患者的眼睛张开的状态下使核黄素溶液滴下、渗透,患者被束缚在通过开睑器使眼睛长时间(大约30分钟)张开的状态,另外,滴下的核黄素溶液并非全部向角膜渗透,其大部分向外侧泄漏,存在医生不得不频繁地进行吸取泄漏的核黄素溶液这样的作业的问题。另外,在照射紫外线时,由于在使核黄素溶液向角膜渗透之后佩戴隐形眼镜,因此角膜的变形特性与核黄素溶液渗透前的角膜的变形特性不同,存在无法充分地矫正角膜这样的问题。

另外,与通常的隐形眼镜同样地,上述角膜矫正用隐形眼镜是基于做得尽量薄的设计思想而形成的(在现状中,中心部的透镜壁厚为0.14mm以上且0.25mm以下),因此存在容易破裂这样的问题。

该角膜矫正用隐形眼镜通常是自被称作纽扣的直径10mm、高度5mm的圆板状的坯料进行切削而形成的,在其制造过程中,首先,切削一个面,对被切削完并附加有弯曲形状的一个面进行支承,然后对另一个面进行切削,从而形成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那样的隐形眼镜。在该制造过程中,也存在对另一个面进行切削时透镜材料有时会破裂这样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3608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矫正角膜胶原交联用隐形眼镜和其制造方法,该矫正角膜胶原交联用隐形眼镜的刚性较高且不易破裂,在角膜的胶原交联时,能够在患者佩戴矫正角膜胶原交联用隐形眼镜的状态下,在短时间内使核黄素溶液向角膜渗透且进行紫外线照射。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发现了,通过在矫正角膜胶原交联用隐形眼镜上设置:贮液部,其能够贮存矫正角膜胶原交联用的核黄素溶液;作用侧电极,其设于与贮液部内的核黄素溶液相接触的位置,并具有与核黄素溶液相同的极性;以及连通孔,其用于将贮液部内的核黄素溶液向透镜的内侧引导,从而能够在将隐形眼镜佩戴在角膜上的状态下、即在矫正状态下,利用离子电渗透使核黄素溶液迅速、可靠地渗透且能够进行紫外线照射。

另外,本发明人发现了,在为矫正角膜胶原交联用隐形眼镜的情况下,在实施治疗中将患者的眼睛维持在张开的状态,眼睑不闭合,因此,无论隐形眼镜的不与角膜相接触的一侧是什么形状,均能够使用该隐形眼镜,因此使透镜壁厚为以往的两倍以上也没有问题,由此,能够增大刚性且不易破裂。

即,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从而解决上述课题。

(1)一种矫正角膜胶原交联用隐形眼镜,其由紫外线透过材料构成,在与患者的角膜相接触的一侧形成有包括凹部的缓和区域和包括凸部的按压区域,通过将所述缓和区域和按压区域按压于角膜来改变角膜的形状,从而对裸眼视力和圆锥角膜中的至少一者进行矫正,其特征在于,该矫正角膜胶原交联用隐形眼镜包括透镜部和贮液部,所述透镜部在与患者的角膜相接触的一侧具有圆形的透镜中央区域和圆环状的环状区域,该透镜中央区域在该矫正角膜胶原交联用隐形眼镜被佩戴在角膜上时位于与角膜圆顶中央相接触的位置,该环状区域包围该透镜中央区域,所述透镜中央区域构成所述按压区域且所述环状区域构成所述缓和区域,或者所述透镜中央区域构成所述缓和区域且所述环状区域构成所述按压区域,所述贮液部与所述透镜部相连续且一体地设置在所述透镜中央区域的透镜厚度方向外侧位置,构成为用于贮存矫正角膜胶原交联用的核黄素溶液,且所述贮液部具有设于与核黄素溶液相接触的位置的作用侧电极,该作用侧电极的极性与核黄素溶液的极性相同,所述透镜部具有将所述贮液部内和所述透镜中央区域相连通的连通孔,且透镜壁厚在所述透镜中央区域中被设为0.3mm以上且1.0mm以下,能够利用离子电渗透使所述核黄素溶液向角膜组织渗透。

(2)是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矫正角膜胶原交联用隐形眼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中央区域被设为按压区域,该按压区域构成为,在该矫正角膜胶原交联用隐形眼镜被佩戴在角膜上时对角膜圆顶的中央进行按压的位置处呈凸弯曲面状突出,用于在角膜上形成凹弯曲面,所述环状区域被设为缓和区域,该缓和区域形成于包围所述按压区域的外周的位置,且包括截面为凹圆弧形状的环状凹部,构成所述缓和区域的所述环状凹部的底面的透镜壁厚被设为至少0.3mm。

(3)是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矫正角膜胶原交联用隐形眼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中央区域被设为缓和区域,该缓和区域构成为,在该矫正角膜胶原交联用隐形眼镜被佩戴在角膜上时与角膜圆顶的中央相接触的位置处呈凹弯曲面状地形成,用于在角膜上形成凸弯曲面,所述环状区域被设为按压区域,该按压区域形成于包围所述缓和区域的外周的位置,且包括截面为凸圆弧形状的环状凸部。

(4)一种矫正角膜胶原交联用隐形眼镜的制造方法,其是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矫正角膜胶原交联用隐形眼镜的制造方法,在该矫正角膜胶原交联用隐形眼镜的制造方法中,在圆板形状的透镜坯料的一个端面形成所述贮液部,接着,在保持所述贮液部的状态下,在另一个端面切削出所述按压区域和所述缓和区域,从而形成所述透镜部的与患者的角膜相接触的面。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的矫正角膜胶原交联用隐形眼镜,能够在将该隐形眼镜佩戴在角膜上的状态、即角膜矫正状态下使核黄素溶液在短时间内可靠地向患者的角膜渗透。另外,由于使透镜中心部的透镜壁厚为以往的两倍以上,因此,能够抑制在切削时、使用时发生破裂。

尤其是,在沿透镜的厚度方向形成通孔而使核黄素溶液容易自透镜外导入角膜表面的情况下,因通孔的形成而使透镜强度降低,但通过增大透镜壁厚,能够弥补透镜强度的降低。

另外,在自透镜坯料切削出矫正角膜胶原交联用隐形眼镜时,首先,切削出贮液部或者预先利用注射成型等来形成贮液部,接着,保持形成的贮液部并切削出按压区域和缓和区域,在该情况下,贮液部具有厚度,因此具有强度,因而能够稳定地切削出按压区域和缓和区域。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近视矫正用的矫正角膜胶原交联用隐形眼镜的剖视图。

图2是示意性表示该近视矫正用的矫正角膜胶原交联用隐形眼镜的沿图1的II-II线的俯视图。

图3是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远视矫正用的矫正角膜胶原交联用隐形眼镜的剖视图。

图4是示意性表示该远视矫正用的矫正角膜胶原交联用隐形眼镜的沿图3的IV-IV线的俯视图。

图5是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远视矫正用的矫正角膜胶原交联用隐形眼镜的俯视图。

图6是示意性表示自透镜坯料切削出矫正角膜胶原交联用隐形眼镜的过程的图,图6的(A)是立体图,图6的(B)是剖视图,图6的(C)是剖视图,图6的(D)是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矫正角膜胶原交联用隐形眼镜是透镜壁厚在透镜中心处为0.3mm以上且1.0mm以下的厚壁构造,在与患者的角膜相接触的一侧形成有包括凹部的缓和区域和包括凸部的按压区域,将上述缓和区域和按压区域按压于角膜并使按压区域压入角膜的局部,并且,作为其反作用,使角膜的一部分向缓和区域突出,由此将角膜的形状矫正为能够获得期望的裸眼视力的形状或将圆锥角膜平滑地压着的形状,在该状态下,在将角膜的变形固定之后,通过离子电渗透作用,使一体地设于隐形眼镜的不与患者的角膜相接触的一侧的贮液部内的核黄素溶液经由以贯穿隐形眼镜的方式设置的连通孔自隐形眼镜的外侧向角膜渗透,且在渗透后,隔着隐形眼镜对角膜照射紫外线。此外,也可以是,预先估计在核黄素溶液的渗透之前摘下隐形眼镜时的眼球的回弹(眼轴长度的伸长)所引起的角膜变形的恢复,并设定凸部或凹部的弯曲曲率。另外,在照射时,使用损害更少的紫外线A波(UVA),但也可以同时或之后使用紫外线B波(UVB)。

使作用侧电极的极性和核黄素溶液的极性相同,在施加了直流电流时,核黄素溶液被作用侧电极排斥且被非作用侧电极吸引而向角膜渗透。

此外,本发明还能够适用于未估计眼球的回弹(弹性恢复力)所引起的角膜变形的恢复的情况。

在实际的治疗中,为了矫正至目标视力,阶段性地更换隐形眼镜,而最后使用在角膜上形成能够得到目标视力的曲率R0的凹弯曲面的隐形眼镜,然后使核黄素溶液向隐形眼镜渗透且在此状态下隔着隐形眼镜向角膜照射紫外线。

在不考虑眼球的弹性恢复力的情况下,上述曲率R0的凹弯曲面由作为曲率为Rs的凸弯曲面的按压区域形成。

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矫正近视的情况下,在将想要在角膜上形成的凹弯曲面的曲率设为R0且将按压区域的凸弯曲面的曲率设为RS时,满足RS=R0+5.0D~R0+10.0D。

在此,D表示作为表示眼的屈光力的单位的屈光度。上述+5.0D~+10.0D的数值是基于眼球的弹性恢复力考虑到胶原交联后的角膜的变形所得到的校正量,是本发明人从大量的治疗例中推导出来的。此外,已知胶原交联后的角膜的变形取决于角膜本身的恢复力,但以往并不知道眼球本身的弹性恢复力会引起角膜的变形,这是本发明人发现的。

如上所述,将利用作为曲率为Rs的凸弯曲面的按压区域来按压患者的角膜之后解除该按压时的、眼球的弹性恢复力所引起的角膜圆顶中央部的曲率变化量设为ΔR时,曲率RS通过RS=R0+ΔR来确定。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矫正远视的情况下,按压区域和缓和区域与矫正近视的情况相反,在将想要在角膜上形成的凸弯曲面的曲率设为r0且将缓和区域的凹弯曲面的曲率设为rS时,满足rS=r0-6.5D~r0-11.5D。在此,上述-6.5D~-11.5D的数值也是从治疗例中推导出来的。

在上述的矫正远视的情况下,在将角膜圆顶中央部的、由于眼球的弹性恢复力所引起的角膜的曲率变化量设为Δr时,曲率rS基于rS=r0-Δr来确定。

另外,也可以是,在透镜中心部以外的部分,使构成缓和区域的凹部位置处的透镜壁厚为0.3mm以上。

并且,也可以使贮液部连续一体地形成于透镜外侧。若如此设置,则不需要将贮液部粘接于透镜的作业,另外,能够防止仅将贮液部载置于透镜表面的情况下的核黄素溶液的泄漏。

另外,通过使透镜壁厚为以往的两倍以上,从而能够使自透镜表面射入的紫外线在透镜内反复进行多次反射,使紫外线均匀化后向角膜射入。

另外,在矫正角膜胶原交联用隐形眼镜中,优选的是,周缘部的外径D1比人的角膜的外周缘的平均外径D0大3.0mm~5.0mm,且在周缘部的自直径为(D0-3.0)mm~(D0-5.0)mm的位置起到最外周为止的环状的区域中的与角膜相接触的一侧设置遮蔽紫外线的UV遮蔽膜。

若通过胶原交联时的紫外线照射而被胶原交联至万能细胞所存在的角膜的外周缘(角膜轮廓部),则角膜的再生会变得困难,该UV遮蔽膜用于防止该情况发生。尤其是,在紫外线在透镜内反复反射后向角膜射入的情况下,UV遮蔽膜很有效。

作为遮蔽紫外线的UV遮蔽膜的材料,优选使用对角膜无害的材料、例如金薄膜、钛薄膜、银薄膜等。

若将UV遮蔽膜设于隐形眼镜的外侧,则自隐形眼镜的中央部射入的紫外线会在内部发生反射·衍射后到达角膜的外周缘,因此,UV遮蔽膜设于与角膜相接触的一侧。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矫正角膜胶原交联用隐形眼镜(以下,称为隐形眼镜)30用于矫正近视,其佩戴在角膜2上使用。

隐形眼镜30构成为包含透镜部30A和与该透镜部30A相连续且形成为一体的贮液部12。

透镜部30A包含在隐形眼镜佩戴于患者的角膜的状态下与角膜圆顶(角膜2的前端面的最隆起的部位)的中央相接触的圆形的透镜中央区域和包围透镜中央区域的圆环状的环状区域,透镜中央区域由在对角膜圆顶的中央进行按压的位置呈凸弯曲面状突出地形成的按压区域32构成,环状区域被设为缓和区域34,该缓和区域34形成在包围按压区域32的外周的位置,且包括截面为凹圆弧形状的环状凹部。透镜部30A构成为还具有:锚固区域38,其设于包围缓和区域34的外周的位置,呈在隐形眼镜佩戴于角膜2时沿着角膜2的轮廓36(参照图2)那样的形状;以及周缘部40,其包围该锚固区域38的外周。

贮液部12由圆筒状的周壁12A构成,该周壁12A与透镜部30A一体且连续地形成于包括环状凹部的缓和区域34的靠透镜外侧的部位,该贮液部12由与透镜部30A相同的材料形成。

作用侧电极14由呈圆筒状形成于贮液部12的内周面的、带状导电材料例如金薄膜或导电性树脂构成。非作用侧电极16由例如导电性橡胶制成,能够利用导电性粘合剂贴合在人体的皮肤上且能够导电。

作用侧电极14的极性与核黄素溶液为相同极性,在此,被设为是产生阳离子的极性。

此外,对于角膜2,示出了其被隐形眼镜30矫正后的状态。

与图1中的双点划线所示的以往的隐形眼镜5A相比,该实施例1的隐形眼镜30被设为厚壁,透镜中心30C的透镜壁厚被设为0.3mm以上且1.0mm以下。并且,在需要透镜强度的情况下,透镜中心30C的透镜壁厚也可以为0.4mm以上且1.0mm以下。

另外,在以往的隐形眼镜5A中,缓和区域的凹部的底面是除了周边部以外的、壁厚最薄的部分,但在该实施例1中,构成缓和区域34的环状凹部的底面34A处的透镜壁厚是该底面34A与贮液部12的底面12B之间的距离,成为与透镜中心部同等的厚度。但是,该厚度至少为0.3mm就足够。

在贮液部12的外侧(与眼球1所在侧相反的一侧)设有角膜渗透装置10。

角膜渗透装置10构成为包含:圆筒形状的贮液部12,其与患者的眼球1的角膜2的中心部相对应,且与隐形眼镜30一体且连续地形成于隐形眼镜30的外侧;作用侧电极14,其形成于该贮液部12的内周面;非作用侧电极16,其在眼球1的附近贴合于患者的皮肤;电池13A、开关13B,该电池13A、开关13B配置在作用侧电极14与非作用侧电极16之间。

图1的附图标记3表示晶状体,附图标记6A表示UVA照射用LED,附图标记6B表示UVB照射用LED,附图标记19表示用于自贮液部12的上方滴下核黄素溶液的注射器。

如图2所示,在透镜部30A的包围其中央(透镜中心30C)的同一假想圆上的4个部位,等间隔(间隔90°的等角度间隔)地设有连通孔44,该连通孔44沿透镜厚度方向贯穿按压区域32,并将贮液部12内和按压区域32相连通。

贮液部12的内径被设为使贮液部12包围4个连通孔44和按压区域32的外侧的大小。在图1中,利用双点划线示出以往的近视矫正用隐形眼镜(以下称作以往透镜)5A。为了得到作为目标的患者裸眼视力,该以往的近视矫正用隐形眼镜5A具有形成曲率为R0的凹弯曲面的按压区域(曲率为R0的凸弯曲面)。

在实施例1的隐形眼镜30中,如图1的实线所示那样,按压区域32相对于以往透镜5A向角膜2所在方向突出,相反地,缓和区域34成为比以往透镜5A的缓和区域6A深的环状凹部。并且,周缘部40大于以往透镜5A的周缘部,且沿着角膜2的轮廓36延伸。

在此,在将实施例1中的按压区域32的凸弯曲面的曲率设为RS、将以往透镜5A的凸弯曲面的曲率设为R0时,满足RS=R0+5.0D~R0+10.0D。

所述曲率R0是对患者的裸眼视力和圆锥角膜中的至少一者进行矫正时的、想要在角膜2上形成的凹弯曲面的曲率。设为RS>R0的原因在于,在由凸弯曲面的曲率为R0的按压区域来按压患者的角膜之后解除该按压的情况下,角膜因角膜圆顶中央部的眼球的弹性恢复力(回弹)而以凹弯曲面的曲率变小的方式变形,因此,预先估计了该回弹量,在将该回弹量设为ΔR时,对于曲率RS而言,成为RS=R0+ΔR。

具体而言,回弹量因每个患者而不同,通过反复试验来求出ΔR,由治疗例可知,若大致设为RS=R0+5.0D~R0+10.0D,则能够应对。

如图1和图2所示,隐形眼镜30的周缘部40的外径D1比人的角膜的外周缘的平均外径D0大3.0mm~5.0mm,且该周缘部40的、从直径为(D0-3.0)mm~(D0-5.0)mm的位置起到最外周为止的环状区域中的与角膜2相接触的一侧设置有遮蔽紫外线的UV遮蔽膜42。该UV遮蔽膜42为即使与角膜2相接触也无害的材料、例如Au、Ti、Ag等的薄膜则较佳。

如图2所示,若形成UV遮蔽膜42,则即使在胶原交联时照射紫外线,角膜2的周缘部40也不会受到影响,能够保存用于角膜再生的万能细胞。

接下来,对在使用所述隐形眼镜30进行矫正后的状态下利用胶原交联来固定角膜2的过程进行说明。

首先,将在外侧安装有角膜渗透装置10的隐形眼镜30安装于患者的角膜2,沿着隐形眼镜30的内侧的按压区域32、缓和区域34的形状来矫正角膜2。

接下来,在上述矫正状态下,不摘下隐形眼镜30地直接向贮液部12注入核黄素溶液,接着,自电池13A对作用侧电极14、非作用侧电极16之间通电。

由于核黄素溶液的极性与作用侧电极14的极性相同,因此,核黄素溶液与作用侧电极14相排斥,在离子电渗透作用下,核黄素溶液向非作用侧电极16所在方向、即角膜2所在方向移动。

此时,由于在贮液部12与角膜2的表面之间形成有连通孔44,因此,贮液部12内的核黄素溶液容易经由连通孔44到达角膜2的表面,且渗透到角膜2内。

在该过程中,由于贮液部12与透镜部30A形成为一体,因此,贮液部12内的核黄素溶液不会自贮液部12与透镜部30A之间的分界处向透镜表面泄漏,核黄素溶液的全部量将到达角膜2的表面。因而,医生不必如以往那样频繁地擦去泄漏的核黄素溶液。

在核黄素溶液向角膜2渗透之后,在该状态下直接隔着隐形眼镜30向角膜2照射紫外线,使构成角膜2的胶原蛋白纤维交联。在该情况下,优选主要自贮液部12照射紫外线。

在该实施例中,主要自UVA照射用LED6A照射UVA,但也可以同时或在UVA之后自UVB照射用LED6B照射UVB。若UVB为微量且照射时间短,则损害较少且能够抑制近视的发展。

由于贮液部12的底部是透镜中央区域,因此,能够经由该贮液部12的底部向角膜2照射紫外线。

此外,例如图1所示,也可以是,在透镜外侧面上的、图中的贮液部12的外侧设置紫外线射入区域31,在透镜外侧面的其他部分涂覆UV反射膜31A,自该紫外线射入区域31照射UV光。紫外线射入区域31以包围贮液部12的方式形成为圆环状,能够使紫外线自1个部位或多个部位射入。UV反射膜31A由Au、Ag、Cu、Ti等材料制成,若将该UV反射膜31A设于贮液部12内,则该UV反射膜31A能够兼用作作用侧电极。

紫外线在紫外线射入区域31中以与透镜表面正交的方式向透镜部30A内射入。射入后的紫外线保持其状态地直线行进,并自与透镜表面所在侧相反的一侧向角膜2射入。另外,射入后的紫外线的一部分在内部发生反射、衍射,并在UV反射膜31A处反射而自透镜内侧面射出,从而向角膜2射入。

此外,由于在隐形眼镜30的与角膜2相接触的一侧以覆盖周缘部40的方式形成有UV遮蔽膜42,因此紫外线不会到达角膜2,因而不会损伤角膜2中位于周缘部40的内侧的万能细胞。

另外,在紫外线照射结束后,即使摘下隐形眼镜30,角膜2也保持被按压区域32和缓和区域34赋予的形状地被固定。

在摘下隐形眼镜30后,在眼球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角膜2的中央部突出,对此,由于预先估计回弹量而设定了按压区域32的凸弯曲面的曲率RS,因此,回弹后在角膜2上形成的凹弯曲面的曲率成为R0

实施例2

接下来,说明图3所示的实施例2的远视矫正用隐形眼镜130。在图3中,利用双点划线来表示以往的远视矫正用隐形眼镜5B。

与上述图1所示的隐形眼镜30相比,实施例2的远视矫正用隐形眼镜130成为按压区域和缓和区域的凹凸相调换的结构。即,透镜中央区域被设为缓和区域134,环状区域被设为按压区域132。

对于该远视矫正用隐形眼镜130的透镜部130A中的缓和区域134,在将该远视矫正用隐形眼镜130佩戴在角膜2上时,该缓和区域134在与角膜圆顶的中央部相接触的位置处形成为凹弯曲面状,另外,按压区域132包括环状凸部,该环状凸部形成在包围缓和区域134的区域的外周的位置,且其截面为凸圆弧形状。

另外,锚固区域138设置在包围按压区域132的外周的位置,在将该远视矫正用隐形眼镜130佩戴在角膜2上时,锚固区域138成为沿着角膜的轮廓136(参照图4)那样的形状,周缘部140被设为包围锚固区域138的外周。图3的附图标记142表示UV遮蔽膜。

在该实施例2的远视矫正用隐形眼镜130中,在贮液部112内与角膜2侧表面之间,形成有合计9个沿厚度方向贯穿远视矫正用隐形眼镜130的连通孔144。

在远视矫正用隐形眼镜130的中心位置设有内径大于其他连通孔的内径的中心连通孔144A,以包围该中心连通孔144A的周围的方式在两个同心圆上分别形成有4个中间连通孔144B和4个外侧连通孔144C(参照图4)。中间连通孔144B在缓和区域134内设于与按压区域132的靠透镜中心侧的部位相邻接的位置,外侧连通孔144C设于与按压区域132的靠同透镜中心侧相反的一侧(外侧)的部位相邻接的位置。

中间连通孔144B和外侧连通孔144C只要都等间隔地设置在3处以上的多个部位即可。另外,在将中间连通孔144B设于按压区域132内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设置外侧连通孔144C。

贮液部112的内径形成为使贮液部112为比设有外侧连通孔144C的同心圆更靠外侧的同心圆状。

在该实施例中也是,贮液部112与透镜部130A相连续且一体地形成于透镜外侧面。

另外,与图3中的双点划线所示的以往的隐形眼镜5B相比,该实施例2中的隐形眼镜130的透镜部130A被设为厚壁,透镜中心部、即缓和区域134的中心处的透镜壁厚被设为0.3mm以上且1.0mm以下。在实施例2中,由于缓和区域的透镜壁厚最薄,因此,其他部分的壁厚大于透镜中心部的壁厚。并且,在需要透镜强度的情况下,透镜中心部的透镜壁厚也可以为0.4mm以上且1.0mm以下。

并且,对于实施例2的远视矫正用隐形眼镜130,在将矫正视力时想要在角膜2上形成的凸弯曲面的曲率设为r0且将缓和区域134的凹弯曲面的曲率设为rS时,满足rS=r0-6.5D~r0-11.5D。

该数值是考虑到在解除远视矫正用隐形眼镜130的按压时的、角膜圆顶中央部因眼球的弹性恢复力而产生的回弹量Δr所得到的校正量,是本发明人从大量的治疗例中推导出来的,对于曲率rS,满足rS=r0-Δr。

在使用该远视矫正用隐形眼镜130对矫正角膜进行胶原交联的情况下,经过与所述实施例1的近视矫正用隐形眼镜30相同的过程来进行胶原交联。

此外,上述实施例1、2中的作用侧电极14、114形成于贮液部12、112的内周面,但也可以是,在贮液部12、112的底面12B、112B即透镜部的表面设置例如透光性导电膜、透光性金属薄膜来构成作用侧电极。

实施例3

上述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矫正角膜胶原交联用隐形眼镜30、130在佩戴于患者的角膜的状态下,从正面观察时,两者均为圆形,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如图5所示,实施例3的矫正角膜胶原交联用隐形眼镜150是在上述矫正角膜胶原交联用隐形眼镜30或130的圆形的宽度方向两侧设置有延长部154A而形成的,以使在佩戴于患者的角膜的状态下从正面看到的透镜外形与在该患者的上眼睑4、下眼睑5张开的状态下的、该上下眼睑4、5的内周的形状一致。此外,省略了贮液部、连通孔等的图示。

若如此设置,则在实施胶原交联治疗中,矫正角膜胶原交联用隐形眼镜不会相对于角膜的中心沿纵向或横向移动或者进行旋转,能够以稳定的状态来进行治疗。

此外,上述延长部只要能够抑制矫正角膜胶原交联用隐形眼镜移动或旋转即可,对于上述延长部的宽度方向的长度,在将上下眼睑4、5的内周的形状的总宽度设为L时,该隐形眼镜的与眼睑4、5的内周相接触的部分的长度只要处于在左右距眼的宽度方向中央为L/5~L/2的范围内即可。例如,如图5的双点划线所示,也可以在左右设置宽度为L/5的延长部154B或宽度为3L/10的延长部154C。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将透镜中心部的最大壁厚设为1.0mm的原因仅在于,若透镜中心部的最大壁厚为1.0mm,则能够得到充分的强度,大于1.0mm的厚度会使透镜变重。

实施例4

对于利用切削来制造上述实施例1~实施例3中的任一实施例的矫正角膜胶原交联用隐形眼镜的过程,就实施例1的情况进行说明。

首先,在图6的(A)所示的、被称作纽扣的透镜坯料100的一个端面101A上,如图6的(B)所示那样利用切削来形成贮液部102。此时,透镜坯料100利用粘接剂、治具保持在保持件103上。接下来,如图6的(C)所示,利用治具104来保持透镜坯料100的贮液部102侧,在另一个端面101B上利用切削来形成按压区域105、缓和区域106、锚固区域107、周缘部108,最后,如图6的(D)所示,利用激光束、钻头等进行穿孔从而形成连通孔109,在切削出图6的(B)所示的贮液部102时,对透镜的外侧进行加压,由于切削的不是与角膜相接触的面,因此,也可以是粗加工。

因而,在图6的(C)、(D)所示的工序中,即使在固定隐形眼镜时该面被治具划伤,也不会有问题。

另外,由于按压区域105、缓和区域106接触于角膜,因此,必须精密地进行研磨,但由于能够将相反侧牢固地固定,因此能够进行精密研磨。

如上所述,也可以是,预先在制造透镜坯料100时利用注射成型等来形成贮液部102。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利用为矫正角膜胶原交联用隐形眼镜,采用该矫正角膜胶原交联用隐形眼镜,在利用刚性较高且不易破裂的隐形眼镜对角膜的形状进行了矫正的状态下,使在利用胶原交联将角膜固定时的核黄素溶液迅速且泄漏较少地向角膜可靠地渗透。

附图标记说明

1、眼球;2、角膜;3、晶状体;4、上眼睑;5、下眼睑;6A、UVA(紫外线A波)照射用LED;6B、UVB(紫外线B波)照射用LED;10、角膜渗透装置;12、102、112、贮液部;12A、112A、周壁;12B、112B、底面;13A、电池;13B、开关;14、114、作用侧电极;16、非作用侧电极;19、注射器;30、130、150、矫正角膜胶原交联用隐形眼镜(隐形眼镜);30A、130A、透镜部;30C、透镜中心;31、紫外线射入区域;31A、UV反射膜;32、105、132、按压区域;34、106、134、缓和区域;36、136、轮廓;38、107、138、锚固区域;40、108、140、周缘部;42、142、UV遮蔽膜;44、109、144、连通孔;100、透镜坯料;101A、101B、端面;103、保持件;104、治具;144A、中心连通孔;144B、中间连通孔;144C、外侧连通孔;154A、154B、154C、延长部。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