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盐碱地利用双孢菇渣种植夏季草莓的设施及方法

盐碱地利用双孢菇渣种植夏季草莓的设施及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夏季草莓种植设施及方法,具体为盐碱地利用双孢菇渣种植夏季草莓的设施及方法,解决目前中、重度盐碱地改良成本高、年限长,易反复,利用泥炭种植夏季草莓成本高,土壤栽培无法长期连作,双孢菇渣利用率低,丢弃造成资源浪费,污染环境的问题,方案:一、双孢菇渣发酵熟化处理;二、隔盐透气排水基质栽培槽设计与安装;三、抗大风塑料拱棚设计与安装;四、草莓栽培基质配制及填装;五、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设计与安装;六、夏季草莓基质栽培管理方法。优点:填补北方地区夏季草莓生产空白,充分利用中重度盐碱地,不与粮菜争地,实现双孢菇渣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847695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8-09-0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1810228837.X

  • 申请日2018-03-20

  • 分类号A01G31/00(20180101);A01G31/02(20060101);A01G13/00(20060101);A01G22/05(20180101);A01G24/15(20180101);A01G24/20(20180101);A01G24/22(20180101);A01G9/14(20060101);A01G9/24(20060101);C05G1/00(20060101);

  • 代理机构14100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朱源

  • 地址 030031 山西省太原市龙城大街81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6:20:1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12-06

    授权

    授权

  • 2018-09-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G31/00 申请日:201803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8-09-0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夏季草莓种植设施及方法,具体为盐碱地利用双孢菇渣种植夏季草莓的设施及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盐碱地面积大,分布广,据统计,有3~4亿亩,相当于我国现有耕地的五分之一;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东北和滨海地区的平原及盆地。这些地区一般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由于盐碱和干旱的危害,土地生产力水平很低。长期以来,改良和利用盐碱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以挖沟渠排盐碱为主的工程措施,二是以施加各种土壤改良剂的化学措施,三是以植物和微生物改良为主的生物措施。三种措施在改良轻度盐碱地方面有一定效果,但在改良中、重度盐碱地时效果甚微,而且,都存在成本高、年限长,易反复等问题,因此,现在还有大面积盐碱荒地没有开垦利用。因此开发利用中重度盐碱荒地,是增加我国土地后备资源的最佳途径之一。

草莓基质栽培技术是近年来引入我国的一种草莓新型栽培模式,广泛应用草莓生产。当前常用基质中的进口泥炭土虽然质量好,但价格也很高,国产泥炭价格相对进口泥炭较便宜,但质量相差很多,但是用泥炭作为草莓栽培基质,其生产成本较高。而且泥炭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随着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强,国内外均已经出现了限制泥炭开采的环保政策,因此,为了寻找替代泥炭的有机物质,国内外学者均开展了相应的科学研究。齐慧霞(1998)认为当食用菌废料基质:草炭为1:1时效果较好;赵恒田(2001)认为食用菌废料:珍珠岩、食用菌废料:炉渣比例为(2:1.2:1.5)栽培草莓效果很好;张全军(2002)研究表明岩棉、草炭+煤渣、草炭+菌渣+沙三种基质在容重、电导率和pH值等指标上都能达到理想基质的要求,适于南方草莓的无土栽培;李飘飘等(2014)将菇渣与水苔按不同质量比混配成栽培基质应用于草莓栽培,得出菇渣:水苔为15:1时能显著提高草莓生长量。张辉明(2014)研究得出菇渣:锯木屑:玉米秸秆为3:4:4的处理表现较好,基于上述研究基础,说明利用双孢菇菇渣为原料可以配制草莓栽培基质。

双孢菇是较易实现工厂化生产的一种食用菌,2014年国内产量250.5万吨。生产双孢菇的主要原料是农作物秸秆和牛粪、鸡粪等牲畜粪便,通过隧道发酵,在专用菇房管理出菇,整个生产过程杜绝污染,双孢菇采收后产生大量废弃菌渣,大量堆积易造成环境污染,丢弃则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双孢菇菇渣的处理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工厂化生产双孢菇出菇后的菇渣会经过高温消毒,灭菌,是一种较好的基质原料。

我国北方地区,一般以在日光温室中种植冬季草莓为主,夏季草莓只有零星种植,而且大多采用土壤栽培方式,长期连作导致土传病害如炭疽病、黄萎病等病害的发生和连作障碍加剧,使得草莓植株成活率和产量下降,生长势变差,品质变劣,商品性变差,农民收益降低。

综上所述,如若能研究一种在盐碱地上利用有机物质配制成栽培基质,利用隔盐、透气、排水栽培槽基质栽培夏季草莓,填补北方地区夏季草莓生产空白,既可以充分利用中重度盐碱地,不与粮争地、与菜争地,又可以实现双孢菇菇渣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为我国中重度盐碱地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提供技术支持是十分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目前中、重度盐碱地改良成本高、年限长,易反复,利用泥炭种植夏季草莓成本高,土壤栽培无法长期连作,双孢菇渣利用率低,丢弃造成资源浪费,污染环境的问题,提供一种盐碱地利用双孢菇渣种植夏季草莓的设施及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的:盐碱地利用双孢菇渣种植夏季草莓的设施及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一、双孢菇渣发酵熟化处理:

(1)、将双孢菇渣采用条垛式堆肥,条垛形状为梯形,其中,下底宽为1.3 m,上底宽为1.1 m,高1.2 m,长度不限;

(2)、分层建堆,每20 cm为一层,上边均匀撒一层市售腐熟菌剂,直至高度达到1.2 m;

(3)、堆制后及时测定温度,每当距堆料表面深度40 cm温度达到60℃左右时,即可翻堆;每次翻堆时都要测量pH 值和水分,要求pH 值为6.0左右,含水量为60%~65%;连续翻堆6次,发酵完成后,静置陈化10~15天,备用;

二、隔盐透气排水基质栽培槽设计与安装:

(1)、栽培槽两侧挡板采用彩釉瓦材质,其高度为30 cm,宽度为30 cm 安装时将DN1 cm的钢筋制半口形状,从槽体下部穿过,在槽体上部采用DN1 cm钢筋两端制环钩挂固定;

(2)、栽培槽内下部填充砂土或砂石,厚度为5 cm,在砂土或砂石沿槽体纵向中部设置凹形小槽,深3 cm,宽10 cm,凹形小槽沿纵向设置坡降,根据长度可将坡降设置为0.5~1.5度,在砂石上边铺设塑料布一层,塑料布宽为120 cm,两边搭出两侧挡板外沿各15 cm;

(3)、再将包有无纺布的DN32渗水管铺入凹形小槽内,渗水管一头朝上,另一头平放并进行固定后备用;

(4)、栽培槽长度可以根据地形设置,一般为60-80m;

三、抗大风塑料拱棚设计与安装:

拱棚长60 m,宽8 m,脊高3 m,肩高1.2 m,钢管入地面下深度为0.6 m,地面风口下方设0.4 m挡水面,风口宽设0.8 m宽,风口下方地角处间隔设置有角铁,角铁之间固定有横梁,拱架钢管间距1 m,枝柱间距5 m,棚内两端设置斜拉杆2根,棚内钢管材质采用热镀锌DN20钢管,两端采用推拉门,门宽2 m;

四、草莓栽培基质配制及填装:

将腐熟的双孢菇渣按照双孢菇菇渣:珍珠岩=2:1的体积比混合配制,使用搅拌机将两种物料混合搅拌均匀,在搅拌时,边搅拌边加水,使混合出料含水量在40%左右为宜,将配制好的栽培基质填装到安装好的栽培槽内,填装厚度为25~27cm,栽培基质中部垄起,略高于两边3~5 cm;

五、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设计与安装:

(1)、滴管带敷设:60m长×8m宽的拱棚每栋可设置基质栽培槽8组,每组敷设2根滴管带,滴孔流量为1.2升/s,孔距为10cm;

(2)、水泵流量的确定:输水管道主管道采用PVC管,各棚支管采用PE管,每棚长度为60m,滴管带16条,每棚需水量为5.76方/h,若采用单棚灌溉,水泵流量应选用8方/h;

(3)、主管道管径的确定:d=(4Q/πV)1/2式中:d为管道直径,mm;v为管道内水的流速,PVC管取1.2>3/h(0.0017>3/s),经计算d=0.0424m,选定适宜的输水干管管径为d=50>

(4)、水肥控制间:以轻钢结构建造,面积为12-15>2,高度为2.8-3m,地面采用水泥硬化,水肥控制间内配置A、B肥桶,单桶容积≧200L;控时电子控制柜;主管道上配套水表1个、叠片式过滤器2组,网式滤器1组;

(5)、水源:设置≧20吨水罐1个,并将外来水源接入水罐;

六、夏季草莓基质栽培管理方法:

(1)、基质洗盐处理:在草莓定植前,对基质进行洗盐处理,利用配套的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通过控制灌溉时间,测定排水管出水口回液EC值,当其降到0.6ms/cm以下时即可移栽定植草莓苗;

(2)、草莓定植:

定植时间:4月20日-30日;

定植温度:基质温度在10℃以上;

定植方法:采取双行“之”字形交错定植,植株距槽边5cm,株距20cm;弓背朝向外,根系顺直,深不埋心,浅不露根;定植后及时浇定根水,前3天每天给水1次,以后根据墒情适当给水,保持基质湿度在80%;缓苗期适宜的温度为28度左右,4月份早上棚内温度在0度以下时,及时关闭棚门及通风口的卷膜器,注意保温;做好补苗工作;

(3)、水肥管理:

①配方:A桶:硝酸钙、Fe、微量;

B桶:硫酸镁、磷酸二氢钾、硝酸钾;

②浇水、施肥方法:

a、 苗期:4叶前不浇肥,使用原水,根据基质含水量确定浇水量,使基质含水量不低于70%,基质EC值控制在0.7ms/cm以下;

b、 花期:始花期,开始少量给肥,叶面喷施硼肥一次,基质EC控制在0.9ms/cm左右;

c、 果期:第一茬果:原水+肥EC:1.0ms/cm;第二茬果:原水+肥EC:1.2ms/cm;水肥灌溉时间根据定期测定基质EC值决定;

d、 注意事项:一是施3次肥一次大水洗盐 ,降低基质EC值;二是及时测量基质pH、EC值,合理控制生理指标;三是根据棚内温度情况以及植株长势调整水肥管理;

(4)、植株管理:

苗期:植株4片叶前第一茬花全部疏除,以利于植株营养生长;

花期:4叶一心开始留花,每级花序留花2—3朵花,及时疏除弱小及高级序花,及时去除老叶、病叶、匍匐茎、棚内棚外杂草;

果期:在植株生长期间,及时剥去植株匍匐茎和老残叶,保证养分集中供应果实和减少病害的发生,植株叶片保持10-15张功能叶;根据草莓长势对植株花果进行适当疏除,幼果期及时疏除病虫果、畸形果,一般每株苗留2-3个花序,每花序留3-5个果,及时疏除弱小及高级序花;根据植株长势适当疏除侧芽,一般为3-5个即可;定期去除棚内、棚外杂草,减少病虫害的来源;

后期:做好去除老残叶、侧芽、匍匐茎及杂草,疏花疏果等管理工作;摘除的病叶、烂果及病株要及时清理出棚外,集中处理,减少病原的滋生及传播;

(5)、棚内温度管理:

夏季草莓栽培期,棚内温度较高,因此,需要根据棚内温度及时并启大棚两端的大门和风口;在定植初期及收获末期,需要于傍晚将大棚两端大门及风口关闭保温,次日上午10点左右,将大棚风口开启降温;在6月中旬到10月上旬,需要将大棚两端大门及风口一直开启以通风降温;

(6)、病虫害综合防控:

①清除大棚周边杂草及垃圾,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②物理防治:设置粘虫板、诱捕器、糖醋诱杀液、杀虫灯:

粘虫板:定植后3周(3叶1心)开始使用,黄篮板各20张/棚;

糖醋诱杀液:6月底开始在大棚周围布置,诱杀蛾类成虫;

③生物防治:

捕食螨:4叶1心开始使用,捕食螨类虫卵;使用捕食螨前应该先进行药物防治后次日再释放捕食螨;释放量根据植株叶面进行及虫卵情况进行释放;建议第一次释放时按照36只/株进行计算使用量;

④化学防治:

泡苗杀菌:25%醚菌酯悬浮剂3000倍液浸泡植株15分钟;

定植后2片叶子后使用广谱性杀菌剂灌根预防根部病害:代森锰锌1000倍;

3叶1心时,叶面喷雾使用广谱性杀菌剂加杀螨剂、杀虫剂防止病虫害:

杀螨类:噻螨酮1500倍+联苯肼酯3000倍;

杀虫: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

杀菌剂:醚菌酯3000倍 或 宁南霉素1000倍;

针对花果期蓟马、蚜虫用药:交替使用每个产品使用2次/季:氟啶虫酰胺1500倍、噻虫嗪3000倍、螺虫-噻虫啉1500倍、乙基多杀菌素1500倍;

针对7月初出现的菜青虫:茚虫威3000倍、氯虫苯甲酰胺1500倍;

8月开始白粉病的防治:醚菌酯1500倍、宁南霉素1000倍、吡唑嘧菌酯1000倍;

(7)采收:

鲜食果通常以草莓果面红色达到70%以上时即可采收,着色85%左右时最适宜;加工果汁饮料、果酱等,要求果实充分成熟后采收,可提高果实的糖分和香味,果汁多;草莓浆果成熟期不一致,必须间隔1-2天采收一次,盛果期应每天采收一次,每次采摘时必须将适度成熟果全部采净,以免延至下次采收时由于过熟而造成腐烂;草莓采收应于清晨露水已干至午间高温来到之前,或傍晚天气转凉时进行。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在盐碱地上利用有机物质配制成栽培基质,利用隔盐、透气、排水栽培槽基质栽培夏季草莓,填补北方地区夏季草莓生产空白,既可以充分利用中重度盐碱地,不与粮争地、与菜争地,又可以实现双孢菇渣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为我国中重度盐碱地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附图说明

图1为基质栽培槽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整体示意图;

图中:1-挡板,2-砂土或砂石,3-塑料布,4-栽培基质,5-渗水管,6-滴管带。

具体实施方式

盐碱地利用双孢菇渣种植夏季草莓的设施及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一、双孢菇渣发酵熟化处理:

(1)、将双孢菇渣采用条垛式堆肥,条垛形状为梯形,其中,下底宽为1.3 m,上底宽为1.1 m,高1.2 m,长度不限;

(2)、分层建堆,每20 cm为一层,上边均匀撒一层市售腐熟菌剂,直至高度达到1.2 m;

(3)、堆制后及时测定温度,每当距堆料表面深度40 cm温度达到60℃左右时,即可翻堆;每次翻堆时都要测量pH 值和水分,要求pH 值为6.0左右,含水量为60%~65%;连续翻堆6次,发酵完成后,静置陈化10~15天,备用;

二、隔盐透气排水基质栽培槽设计与安装:

(1)、栽培槽两侧挡板采用彩釉瓦材质,其高度为30 cm,宽度为30 cm 安装时将DN1 cm的钢筋制半口形状,从槽体下部穿过,在槽体上部采用DN1 cm钢筋两端制环钩挂固定;

(2)、栽培槽内下部填充砂土或砂石,厚度为5 cm,在砂土或砂石沿槽体纵向中部设置凹形小槽,深3 cm,宽10 cm,凹形小槽沿纵向设置坡降,根据长度可将坡降设置为0.5~1.5度,在砂石上边铺设塑料布一层,塑料布宽为120 cm,两边搭出两侧挡板外沿各15 cm;

(3)、再将包有无纺布的DN32渗水管铺入凹形小槽内,渗水管一头朝上,另一头平放并进行固定后备用;

(4)、栽培槽长度可以根据地形设置,一般为60-80m;

三、抗大风塑料拱棚设计与安装:

拱棚长60 m,宽8 m,脊高3 m,肩高1.2 m,钢管入地面下深度为0.6 m,地面风口下方设0.4 m挡水面,风口宽设0.8 m宽,风口下方地角处间隔设置有角铁,角铁之间固定有横梁,拱架钢管间距1 m,枝柱间距5 m,棚内两端设置斜拉杆2根,棚内钢管材质采用热镀锌DN20钢管,两端采用推拉门,门宽2 m;

四、草莓栽培基质配制及填装:

将腐熟的双孢菇渣按照双孢菇菇渣:珍珠岩=2:1的体积比混合配制,使用搅拌机将两种物料混合搅拌均匀,在搅拌时,边搅拌边加水,使混合出料含水量在40%左右为宜,将配制好的栽培基质填装到安装好的栽培槽内,填装厚度为25~27cm,栽培基质中部垄起,略高于两边3~5 cm;

五、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设计与安装:

(1)、滴管带敷设:60m长×8m宽的拱棚每栋可设置基质栽培槽8组,每组敷设2根滴管带,滴孔流量为1.2升/s,孔距为10cm;

(2)、水泵流量的确定:输水管道主管道采用PVC管,各棚支管采用PE管,每棚长度为60m,滴管带16条,每棚需水量为5.76方/h,若采用单棚灌溉,水泵流量应选用8方/h;

(3)、主管道管径的确定:d=(4Q/πV)1/2式中:d为管道直径,mm;v为管道内水的流速,PVC管取1.2 m/s;Q为计算管段的设计流量,主管道取6 m3/h(0.0017 m3/s),经计算d=0.0424 m,选定适宜的输水干管管径为d=50>

(4)、水肥控制间:以轻钢结构建造,面积为12-15 m2,高度为2.8-3m,地面采用水泥硬化,水肥控制间内配置A、B肥桶,单桶容积≧200L;控时电子控制柜;主管道上配套水表1个、叠片式过滤器2组,网式滤器1组;

(5)、水源:设置≧20吨水罐1个,并将外来水源接入水罐;

六、夏季草莓基质栽培管理方法:

(1)、基质洗盐处理:在草莓定植前,对基质进行洗盐处理,利用配套的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通过控制灌溉时间,测定排水管出水口回液EC值,当其降到0.6ms/cm以下时即可移栽定植草莓苗;

(2)、草莓定植:

定植时间:4月20日-30日;

定植温度:基质温度在10℃以上;

定植方法:采取双行“之”字形交错定植,植株距槽边5cm,株距20cm;弓背朝向外,根系顺直,深不埋心,浅不露根;定植后及时浇定根水,前3天每天给水1次,以后根据墒情适当给水,保持基质湿度在80%;缓苗期适宜的温度为28度左右,4月份早上棚内温度在0度以下时,及时关闭棚门及通风口的卷膜器,注意保温;做好补苗工作;

(3)、水肥管理:

①配方:A桶:硝酸钙、Fe、微量;

B桶:硫酸镁、磷酸二氢钾、硝酸钾;

②浇水、施肥方法:

a、 苗期:4叶前不浇肥,使用原水,根据基质含水量确定浇水量,使基质含水量不低于70%,基质EC值控制在0.7ms/cm以下;

b、 花期:始花期,开始少量给肥,叶面喷施硼肥一次,基质EC控制在0.9ms/cm左右;

c、 果期:第一茬果:原水+肥EC:1.0ms/cm;第二茬果:原水+肥EC:1.2ms/cm;水肥灌溉时间根据定期测定基质EC值决定;

d、 注意事项:一是施3次肥一次大水洗盐 ,降低基质EC值;二是及时测量基质pH、EC值,合理控制生理指标;三是根据棚内温度情况以及植株长势调整水肥管理;

(4)、植株管理:

苗期:植株4片叶前第一茬花全部疏除,以利于植株营养生长;

花期:4叶一心开始留花,每级花序留花2—3朵花,及时疏除弱小及高级序花,及时去除老叶、病叶、匍匐茎、棚内棚外杂草;

果期:在植株生长期间,及时剥去植株匍匐茎和老残叶,保证养分集中供应果实和减少病害的发生,植株叶片保持10-15张功能叶;根据草莓长势对植株花果进行适当疏除,幼果期及时疏除病虫果、畸形果,一般每株苗留2-3个花序,每花序留3-5个果,及时疏除弱小及高级序花;根据植株长势适当疏除侧芽,一般为3-5个即可;定期去除棚内、棚外杂草,减少病虫害的来源;

后期:做好去除老残叶、侧芽、匍匐茎及杂草,疏花疏果等管理工作;摘除的病叶、烂果及病株要及时清理出棚外,集中处理,减少病原的滋生及传播;

(5)、棚内温度管理:

夏季草莓栽培期,棚内温度较高,因此,需要根据棚内温度及时并启大棚两端的大门和风口;在定植初期及收获末期,需要于傍晚将大棚两端大门及风口关闭保温,次日上午10点左右,将大棚风口开启降温;在6月中旬到10月上旬,需要将大棚两端大门及风口一直开启以通风降温;

(6)、病虫害综合防控:

①清除大棚周边杂草及垃圾,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②物理防治:设置粘虫板、诱捕器、糖醋诱杀液、杀虫灯:

粘虫板:定植后3周(3叶1心)开始使用,黄篮板各20张/棚;

糖醋诱杀液:6月底开始在大棚周围布置,诱杀蛾类成虫;

③生物防治:

捕食螨:4叶1心开始使用,捕食螨类虫卵;使用捕食螨前应该先进行药物防治后次日再释放捕食螨;释放量根据植株叶面进行及虫卵情况进行释放;建议第一次释放时按照36只/株进行计算使用量;

④化学防治:

泡苗杀菌:25%醚菌酯悬浮剂3000倍液浸泡植株15分钟;

定植后2片叶子后使用广谱性杀菌剂灌根预防根部病害:代森锰锌1000倍;

3叶1心时,叶面喷雾使用广谱性杀菌剂加杀螨剂、杀虫剂防止病虫害:

杀螨类:噻螨酮1500倍+联苯肼酯3000倍;

杀虫: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

杀菌剂:醚菌酯3000倍 或 宁南霉素1000倍;

针对花果期蓟马、蚜虫用药:交替使用每个产品使用2次/季:氟啶虫酰胺1500倍、噻虫嗪3000倍、螺虫-噻虫啉1500倍、乙基多杀菌素1500倍;

针对7月初出现的菜青虫:茚虫威3000倍、氯虫苯甲酰胺1500倍;

8月开始白粉病的防治:醚菌酯1500倍、宁南霉素1000倍、吡唑嘧菌酯1000倍;

(7)采收:

鲜食果通常以草莓果面红色达到70%以上时即可采收,着色85%左右时最适宜;加工果汁饮料、果酱等,要求果实充分成熟后采收,可提高果实的糖分和香味,果汁多;草莓浆果成熟期不一致,必须间隔1-2天采收一次,盛果期应每天采收一次,每次采摘时必须将适度成熟果全部采净,以免延至下次采收时由于过熟而造成腐烂;草莓采收应于清晨露水已干至午间高温来到之前,或傍晚天气转凉时进行。

具体实施例:

2017年2月,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基质课题组在山西省朔州市山阴县薛圐圙乡白坊村半道地农业园区开展盐碱地利用双孢菇渣种植草莓技术示范。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1、双孢菇渣发酵熟化处理:课题组从山西宇昊蘑菇种植有限公司拉取双孢菇渣400余方,将双孢菇渣拢成条垛形状堆肥发酵,其中,下底宽为1.3 m,上底宽为1.1 m,高1.2 m,长度40-60m,设置了三个条垛。堆料C/N为25左右,含水量设为60%-65%。在首次翻堆时加入自行研制的腐熟菌剂,每20 cm均匀撒一层腐熟菌剂。每当距堆料表面深度40 cm温度达到60℃左右时,持续三天即可翻堆;每次翻堆时测量堆料pH 值和水分,利用生石灰将pH 值调节到6.0-6.5,将含水量调到60%~65%;连续翻堆6次后,温度不再上升,发酵完成,静置陈化10~15天,备用。

2、按照发明内容2、3、5所述,安装了隔盐透气排水基质栽培槽、抗大风塑料拱棚、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按照发明内容4所述方法配制了草莓栽培基质,按照发明内容6、7所述进行了夏季草莓基质栽培试验示范。

3、试验材料与方法

(1)试验材料

试验用双孢菇渣来源于山西宇昊蘑菇种植有限公司,草炭购自北京大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珍珠岩购自太原市场,蒙特瑞草莓种苗购自山西高地草莓种苗有限公司,水溶肥采用奥邦农丰(江苏)肥业有限公司的大量元素水溶肥料,肥料含量为20-20-20+TE。

(2)试验设计

将不同原料按照体积比复配基质配方,共设置处理6个,其中,草莓生产常用基质配方泥炭:珍珠岩为2:1处理作为对照(CK),每个处理重复3次。草莓株距为20 cm,灌溉原水EC值为0.3 ms/cm,根据前期基质栽培草莓水肥试验,将草莓灌溉肥液EC值设置为1.0 ms/cm,每日灌溉三次,每次灌溉时间设置为180秒,分别为早上7点、中午12点、傍晚6点,每日早上灌溉肥水,中午、傍晚为纯水;进入伏天后,每日灌溉次数设置为4次,每次灌溉时间设置为120秒,分别为早上7点、上午10点、中午2点、下午6点,每日晚上灌溉肥水,其余三次为纯水,每日上午9点左右喷施0.1%的磷酸二氢钾。进入9月中旬后,肥水管理改回到初始管理方式。

表1 不同处理草莓栽培基质配方(体积比)

4、 测定指标及方法

4.1 生长指标:幼苗定植15 d后,统计各处理的缓苗天数和存活率,在其生长过程中每隔15 d测定一次草莓生长指标(株高、叶柄长、叶柄粗),每个重复取3株挂牌进行测量,最后求平均值。

4.2 光合指标:在初果期,选择晴朗天气进行光合测定。测定时选取长势良好且一致的植株,植株的叶片由内到外3~5片叶子,选好叶片后标记固定,3次重复,取其平均值。

4.3 产量指标:从初果期至末果期,对各处理草莓的鲜质量进行累计测产,包括果实的数量和单果质量;通过单株重等计算产量。

5、数据处理

采用Excel 2003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用SAS 9.1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 多重比较。

6、结果分析

6.1不同配方基质的理化性状

通过测定不同配方基质的理化性状可知(见表2),容重、持水孔隙度、pH值、EC值等理化性状均显著高于对照,总孔隙度、气水比则显著低于对照,尤其是EC值大幅度高于对照,最高达的T4处理达到4.81ms/cm左右,pH值略呈碱性,而对照呈弱酸性。因此,从设置的不同配方的基质理化性状来看,与对照相比,仍有较多不足之处,需要在生产中通过洗盐、排水等加以解决。通过连续灌水洗盐后,测得灌水后回液的EC值可降低到0.6ms/cm以下,即可移栽定植草莓苗。

表2 不同配方基质的理化特性

6.2不同配方基质对草莓生物学指标的影响

在草莓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处理草莓的株高、叶柄长、叶柄粗等生物学指标存在较大差异。由表3、表4和表5可知,T1、T2、 T3、T4四个处理在不同时期的株高、叶柄长、叶柄粗均高于对照T6,呈现为T3﹥T1﹥T2﹥T4﹥T6,但T3与T1之间差异不显著,T2与T4之间差异不显著, T3、T1与T2、T4之间差异显著,T5处理在各阶段的株高、叶柄长和叶柄粗均低于对照处理T6。分析原困,在相同的草莓水肥管理条件下,处理T1-T4由于堆肥含量较高,对于草莓生长发育营养供应充分,而T5和T6(CK)两个处理由于堆肥含量较低,营养供应不够,因此长势较差。综合来看,T3处理的各项生物学指标要优于对照T6(CK)与其他处理。

表3 不同生长期草莓株高 单位:cm

表4 不同生长期草莓叶柄长 单位:cm

表5 不同生长期草莓叶柄粗 单位:cm

6.3不同配方基质对草莓光合特性的影响

由表6可知,在初果期,不同处理的光合特性存在较大差异。从净光合速率看,T2、T3、T4、T5、T6 处理差异不显著,但这5个处理的Pn要远远大于T1;从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看,T3和T6两个处理较大,二者之间差异亦不显著,但显著大于T1和T4;从胞间CO2浓度看,各处理之间差异均不显著,气孔限制值以T4最大,且显著高于其它各处理,但其它各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但T1、T2、T3,T5均高于对照T6(CK)。

表6 不同栽培基质草莓光合特性

6.4不同配方基质对草莓产量的影响

不同处理的单果重、单株果重和亩产量与对照CK相比存在一定差异,但差异不显著,由表7可知,处理T2、T3、T5与T6平均单果重均超过13g,其中处理T3最高,可达到13.6g。T1—T5五个处理平均单株果重和平均亩产量均高于T6,最高的T4平均单株果重可达260.04g,较CK增加63.84g,平均亩产量为1676.65 kg,较对照增加411.59kg。而且处理T2、T3、T4平均亩产均超过1600kg。由此说明,以双孢菇渣为原料配制的草莓栽培基质能够达到超过传统生产用基质的产量水平。

表7 不同栽培基质草莓产量

6.5不同配方基质对草莓生产的经济效益评价

由于在本次实验中,除了基质成本以外,其余水肥、病虫害防治、人工成本均一样,因此在经济效益分析时,只分析了基质成本及减去基质成本后的收益情况。由表8可知,不同处理由于部分或全部替代草炭,其T1—T5的基质成本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亩基质成本降低辐度在1833元—10140元,其中处理T4和T5由于全部替代草炭,与对照相比亩基质成本分别降低了8736元和10140元。从产量来看,T1—T5五个处理的亩产也均高于对照T6,亩增产辐度在242.37kg—411.56kg,其中T4增产幅度最高达到411.56kg。从收益来看,T1—T5五个处理的亩收益均在30000元以上,超过对照均在5000元以上,在减去基质成本后,最终收益排序为T4﹥T5﹥T2﹥T1﹥T3。

表8 不同处理栽培基质经济效益分析

注:堆肥物料和沼渣按200元/方,草炭按480元/方,珍珠岩按110元/方,草莓售价按20元/公斤估算。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