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高性能氧化锌/三氧化二铁/铁酸锌三元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高性能氧化锌/三氧化二铁/铁酸锌三元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用高性能氧化锌/三氧化二铁/铁酸锌三元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分别以六水合硝酸锌和六水合氯化铁为锌源和铁源,以蔗糖作为辅助剂,采用高温烧结法制得具有微/纳分级片状结构的氧化锌/三氧化二铁/铁酸锌(ZnO/Fe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828162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8-07-1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桂林理工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810004969.4

  • 发明设计人 李延伟;姚金环;郑远远;严靖;

    申请日2018-01-03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541004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七星区建干路12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5:55:1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7-04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H01M 4/36 专利号:ZL2018100049694 登记生效日:20230621 变更事项:专利权人 变更前权利人:桂林理工大学 变更后权利人:郑州市嵩铂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变更事项:地址 变更前权利人:541004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七星区建干路12号 变更后权利人: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唐庄镇玉台村1号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20-06-05

    授权

    授权

  • 2018-08-0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1M4/36 申请日:2018010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8-07-1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电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用高性能氧化锌/三氧化二铁/ 铁酸锌(ZnO/Fe2O3/ZnFe2O4)三元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双过渡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利用两种金属的复配原则,发挥多组分优势,与一般过渡金属氧化物相比具有更好的嵌/脱锂性能。其中,双过渡金属氧化物ZnFe2O4由于具有相对较高的理论比容量(1072mAhg-1)、安全性好、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环境友好等优点而受到更多人的重视。然而,ZnFe2O4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在嵌/脱锂过程中会发生明显的体积变化导致颗粒粉化、脱落,使其电接触变差,从而导致电极性能变差。与金属氧化物复合,利用相与相之间的协同效应,可以有效缓解材料在嵌脱锂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微观结构调控制备具有微/纳结构的电极材料利用微米结构和纳米结构的协同作用,同样可以缓解材料在嵌脱锂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提高ZnFe2O4的嵌/脱锂性能。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十分简便的制备具有微/纳分级片状结构的高性能ZnO/Fe2O3/ZnFe2O4三元复合负极材料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锂离子电池用高性能ZnO/Fe2O3/ZnFe2O4三元复合负极材料的方法。

具体步骤为:

(1)将六水合硝酸锌Zn(NO3)2.6H2O和六水合氯化铁FeCl3.6H2O按锌、铁摩尔比为1:2>

(2)按蔗糖与FeCl3.6H2O的质量比为1:1的比例向步骤(1)的混合物中加入蔗糖,再向其中加入Zn(NO3)2.6H2O,步骤(2)加入的Zn(NO3)2.6H2O与步骤(1)加入的FeCl3.6H2O的摩尔比为1:32~1:2,然后加入去离子水使其全部溶解。

(3)将步骤(2)所得的混合溶液置于马弗炉中在空气气氛下由室温加热到600℃,升温速度为5℃/min,在600℃条件下烧结3小时,随炉冷却后得到具有微/纳分级片状结构ZnO/Fe2O3/ZnFe2O4三元复合负极材料。

本发明方法制备的ZnO/Fe2O3/ZnFe2O4三元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较高嵌/脱锂性能,且制备方法十分简便、成本低、产率高、制备条件易于控制,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3所得的ZnO/Fe2O3/ZnFe2O4三元复合负极材料的XRD图谱。

图2为实施例1~3所得的ZnO/Fe2O3/ZnFe2O4三元复合负极材料的SEM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需要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是为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内容做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实施例1:

(1)将1.1g Zn(NO3)2.6H2O和2.0g>3.6H2O混合。

(2)向步骤(1)的混合物中加入2.0g蔗糖,再向其中加入0.0688g Zn(NO3)2.6H2O(步骤(2)>3)2.6H2O与步骤(1)加入的FeCl3.6H2O的摩尔比为1:32),然后加入5mL去离子水使其全部溶解。

(3)将步骤(2)所得的混合溶液置于马弗炉中在空气气氛下由室温加热到600℃,升温速度为5℃/min,在600℃条件下烧结3小时,随炉冷却后得到具有微/纳分级片状结构ZnO/Fe2O3/ZnFe2O4三元复合负极材料。

实施例2:

(1)将1.1g Zn(NO3)2.6H2O和2.0g>3.6H2O混合。

(2)向步骤(1)的混合物中加入2.0g蔗糖,再向其中加入0.275g Zn(NO3)2.6H2O(步骤(2)>3)2.6H2O与步骤(1)加入的FeCl3.6H2O的摩尔比为1:8),然后加入5mL去离子水使其全部溶解。

(3)将步骤(2)所得的混合溶液置于马弗炉中在空气气氛下由室温加热到600℃,升温速度为5℃/min,在600℃条件下烧结3小时,随炉冷却后得到具有微/纳分级片状结构ZnO/Fe2O3/ZnFe2O4三元复合负极材料。

实施例3:

(1)将1.1g Zn(NO3)2.6H2O和2.0g>3.6H2O混合。

(2)向步骤(1)的混合物中加入2.0g蔗糖,再向其中加入1.1g Zn(NO3)2.6H2O(步骤(2)>3)2.6H2O与步骤(1)加入的FeCl3.6H2O的摩尔比为1:2),然后加入5mL去离子水使其全部溶解。

(3)将步骤(2)所得的混合溶液置于马弗炉中在空气气氛下由室温加热到600℃,升温速度为5℃/min,在600℃条件下烧结3小时,随炉冷却后得到具有微/纳分级片状结构ZnO/Fe2O3/ZnFe2O4三元复合负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测试:分别将实施例中制备的Fe2O3/ZnFe2O4作为活性材料,导电炭黑(Super>6的碳酸乙烯酯(EC)、碳酸二甲酯(DMC)和碳酸二乙酯(DEC)的混合液(m(EC):m(DMC):m(DEC)=1:1:1)为电解液,在充满氩气的手套箱中组装成CR2016型扣式电池。采用深圳新威公司的BTS-5V/10mA型充放电测试仪测试电池的恒流充放电及倍率性能,充放电电压范围为0.01~3.0V,其中倍率性能测试的电流密度分别为1、3、5、7和10A/g,循环性能测试的电流密度为1A/g,充放电循环500圈,具体测试结果列于表1中。

表1:实施例样品的性能测试结果

如图1所示,为实施例1~3制备的负极材料的XRD图谱。从图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制备的负极材料为ZnO/Fe2O3/ZnFe2O4三元复合负极材料。

如图2所示,为实施例1~3制备的负极材料的SEM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制备的负极材料具有微/纳分级片状结构。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