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摩托车水冷系统以及具有水冷系统的摩托车

摩托车水冷系统以及具有水冷系统的摩托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摩托车水冷系统,包括散热器、设置在发动机缸体内的第一腔室和套设在前减震器上的环形冷却箱,该环形冷却箱具有第二腔室,该第二腔室与第一腔室、散热器连通,并共同构成循环水路;还公开了一种具有水冷系统的摩托车,包括上述的摩托车水冷系统。采用以上设计,结构新颖,易于实现,大大增强了水冷系统的热交换能力,使其能够对发动机冷却液进行充分地降温,从而提高了水冷系统对摩托车发动机的散热效果,防止摩托车发动机因过热而出现爆燃、功率下降、噪音增大的问题,有效提高摩托车的舒适性和使用性能以及使用寿命。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825278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8-07-0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重庆赫皇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611235290.3

  • 发明设计人 王怡;

    申请日2016-12-28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重庆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龙玉洪

  • 地址 400023 重庆市江北区五江路18号1-1(房间号1-6)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5:52:2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3-21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F01P 3/18 专利号:ZL2016112352903 登记生效日:20230308 变更事项:专利权人 变更前权利人:重庆赫皇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变更后权利人:陕西华力合展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变更事项:地址 变更前权利人:400023 重庆市江北区五江路18号1-1(房间号1-6) 变更后权利人:723000 陕西省汉中市经济开发区创智产业园生产力促进中心孵化器1号楼1楼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20-06-09

    授权

    授权

  • 2018-07-3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F01P3/18 申请日:201612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8-07-0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摩托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摩托车水冷系统以及具有水冷系统的摩托车。

背景技术

目前,摩托车发动机的散热方式分为风冷、油冷和水冷三种,主要以风冷和水冷两种方式为主。采用风冷还是水冷,这取决于发动机的排量、结构和安装位置。水冷的冷却效果好于风冷,其冷却均匀,不会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可以提高发动机的负载,因此,水冷却多用在250毫升以上的大排量摩托车上,但近年有些125毫升的小排量摩托车也采用水冷的方式。

水冷却实质上是在风冷却的基础上再加上水冷却,由散热器(水箱)、节温器、水泵、水管等构成。发动机冷却液在水泵的驱动下不断循环,经过散热器降温后回到发动机进行热交换,对发动机进行散热降温,从而达到冷却发动机的目的。

但现有的这种水冷系统的散热器和循环水路均设置在油箱下方,循环水管的行程短,散热器的散热面积较小,且摩托车车架的遮挡面积大,难以迎风与外界冷空气进行热交换,造成对发动机冷却液的冷却降温效果差,从而导致发动机冷却液热交换能力不足,造成摩托车发动机过热,出现爆燃、功率下降、噪音增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新颖,能够对发动机冷却液进行快速降温的摩托车水冷系统以及具有水冷系统的摩托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摩托车水冷系统,其要点在于:包括散热器、设置在发动机缸体内的第一腔室和套设在前减震器上的环形冷却箱,该环形冷却箱具有第二腔室,该第二腔室与第一腔室、散热器连通,并共同构成循环水路。

采用以上结构,通过在前减震器上设置的环形冷却箱,不但增加了水冷系统的散热面积,而且环形冷却箱位于摩托车的迎风面上,没有阻挡,使发动机冷却液与外界冷空气的热交换更快、更充分,因而大大提高了对发动机冷却液的冷却效果,并且增加了循环水路的行程,进一步提高了发动机冷却液的散热。

作为优选:所述发动机缸体的第一出水口与所述散热器的第二进水口通过第一管路连通,该散热器的第二出水口与所述环形冷却箱的第三进水口通过第二管路连通,该环形冷却箱的第三出水口与所述发动机缸体的第一进水口通过第三管路连通。采用以上结构,形成了循环水路,结构简单可靠,且成本低廉。

作为优选:所述环形冷却箱套设在所述前减震器的外筒上。采用以上结构,位置合理,既利于环形冷却箱里的发动机冷却液的散热,又避免环形冷却箱与其它摩托车零部件之间的相互干扰。

作为优选:所述环形冷却箱包括套设在所述外筒上的套筒,该套筒与外筒之间形成所述第二腔室。采用以上结构,结构简单,利于冷却发动机冷却液,且成本低廉。

作为优选:所述套筒与所述外筒一体成型。采用以上结构,使环形冷却箱与前减震器的外筒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可靠。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之间通过第四管路连通,在该第四管路上设有第一两通电磁阀,在所述第二管路上设有第二两通电磁阀,该第二两通电磁阀位于所述第四管路和前减震器之间。采用以上结构,当摩托车发动机散热量较小时,第一两通电磁阀导通,第二两通电磁阀关闭,发动机冷却液经散热器后直接流回发动机缸体,当摩托车发动机散热量较大时,第一两通电磁阀关闭,第二两通电磁阀导通,发动机冷却液经散热器后流入环形冷却箱,进一步冷却后再流回发动机缸体。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之间通过第四管路连通,在该第四管路与所述第二管路相接处设有两位三通电磁阀。采用以上结构,当摩托车发动机散热量较小时,第四管路导通,第二管路与环形冷却箱不导通,发动机冷却液经散热器后直接流回发动机缸体,当摩托车发动机散热量较大时,第四管路不导通,第二管路与环形冷却箱导通,发动机冷却液经散热器后流入环形冷却箱,进一步冷却后再流回发动机缸体。

作为优选:在所述第二管路上设有二次增压泵。采用以上结构,进一步保证发动机冷却液的循环。

作为优选:在所述散热器上设有注水口,该注水口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的高度。采用以上结构,发动机冷却液从注水口进入散热器,当冷却液从散热器流入发动机缸体时可以借助散热器内冷却液自身的重力进行循环流动。

一种具有水冷系统的摩托车,包括上述的摩托车水冷系统。

采用以上结构,水冷系统通过热交换对摩托车发动机起到极佳的冷却效果,从而防止摩托车发动机因过热而出现爆燃、功率下降、噪音增大的问题,有效提高摩托车的舒适性和使用性能以及使用寿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摩托车水冷系统以及具有水冷系统的摩托车,结构新颖,易于实现,大大增强了水冷系统的热交换能力,使其能够对发动机冷却液进行充分地降温,从而提高了水冷系统对摩托车发动机的散热效果,防止摩托车发动机因过热而出现爆燃、功率下降、噪音增大的问题,有效提高摩托车的舒适性和使用性能以及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摩托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水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的水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请参见图1和图2,一种摩托车水冷系统,包括散热器2、设置在发动机缸体1内的第一腔室11和套设在前减震器3上的环形冷却箱4,该环形冷却箱4具有第二腔室41。所述发动机缸体1的第一出水口12与所述散热器2的第二进水口21通过第一管路51连通,该散热器2的第二出水口22与所述环形冷却箱4的第三进水口42通过第二管路52连通,该环形冷却箱4的第三出水口43与所述发动机缸体1的第一进水口13通过第三管路53连通,使第一腔室11、第二腔室41和散热器2连通,并共同构成循环水路,大大增强了水冷系统的热交换能力,使其能够对发动机冷却液进行充分地降温,从而提高了水冷系统对摩托车发动机的散热效果。并在所述散热器2上设有注水口23,该注水口23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进水口21和第二出水口22的高度。

请参见图1和图2,所述环形冷却箱4套设在所述前减震器3的外筒31上,所述环形冷却箱4包括套设在所述外筒31上的套筒44,该套筒44与外筒31之间形成所述第二腔室41,并且套筒44与外筒31一体成型。环形冷却箱4位于前减震器3上,即处于摩托车的迎风面上,既利于环形冷却箱4里的发动机冷却液的散热,又避免环形冷却箱与其它摩托车零部件之间的相互干扰。

请参见图2,在所述第二管路52和第三管路53之间设有第四管路54,该第四管路54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管路52和第三管路53连通,在该第四管路54上设有第一两通电磁阀61,在所述第二管路52上设有第二两通电磁阀62,该第二两通电磁阀62位于所述第四管路54和前减震器3之间。当摩托车发动机散热量较小时,第一两通电磁阀61导通,第二两通电磁阀62不导通,发动机冷却液经散热器2后直接流回发动机缸体1的第一腔室11中,与发动机进行热交换,带走热量;当摩托车发动机散热量较大时,第一两通电磁阀61关闭,第二两通电磁阀62导通,发动机冷却液经散热器2后流入环形冷却箱4的第二腔室41中,进一步冷却后再流回发动机缸体的第一腔室11中,与发动机进行热交换,带走大量热量。并在所述第二管路52上设有二次增压泵7,该二次增压泵7位于散热器2和第四管路54之间,进一步保证发动机冷却液的循环。

请参见图1,一种具有水冷系统的摩托车,包括上的摩托车水冷系统。

实施例2,请参见图1和图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比,大部分特征相同,区别在于取消了第一两通电磁阀61和第二两通电磁阀62,而在第四管路54与所述第二管路52的相接处设有两位三通电磁阀63。当摩托车发动机散热量较小时,两位三通电磁阀63使第四管路54导通,且第二管路52与环形冷却箱4的第二腔室41不导通,发动机冷却液经散热器2后直接流回发动机缸体1的第一腔室11中,与发动机进行热交换,带走热量;当摩托车发动机散热量较大时,两位三通电磁阀63第四管路54不导通,且第二管路54与环形冷却箱4的第二腔室41导通,发动机冷却液经散热器2后流入环形冷却箱4的第二腔室41中,进一步冷却后再流回发动机缸体的第一腔室11中,与发动机进行热交换,带走大量热量。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发明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