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列控中心场间组合进路处理方法及信号判断方法

一种列控中心场间组合进路处理方法及信号判断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列控中心场间组合进路处理方法及信号状态判断方法,场间组合进路发送站对本站小进路进行编码,然后将编码结果和本站小进路的信号状态发送给场间组合进路接收站;场间组合进路接收站对本站小进路的自身信号状态进行判断后,结合场间组合进路发送站小进路信号状态拼接组合出完整的场间组合进路。本发明通过进路拼接的处理方式进行两个以上车站列控中心的场间组合进路处理。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804540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8-05-1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1711112973.4

  • 发明设计人 焦名;李莹莹;

    申请日2017-11-13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北京知联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王冲

  • 地址 100070 北京市丰台区丰台科技园区汽车博物馆南里1号院中国通号大厦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5:18:5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2-14

    授权

    授权

  • 2018-06-1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61L27/00 申请日:201711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8-05-1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轨道交通车站的列控中心场间组合进路处理方法及信号判断方法。

背景技术

列控中心(Train Control Center,TCC)处理进路编码和应答器报文发送功能是以进路信息为单元进行处理。目前现有技术中对于跨越两个或多个车站的场间进路,通常是由其中一个车站列控中心进行控制处理。列控中心根据从联锁接收的进路的信号机状态、区段锁闭和占用状态控制进路编码和有源应答器报文的发送

但是在具体工程设计过程中,考虑到站场规模、设备控制能力和现场运营要求等因素,存在多个车站站场由同一个联络线进行连接的情形,比如图1所示的两个车站站场由同一个联络线进行连接的情形。从运营方面讲,这两个车站分别由不同的两个运输部门使用,导致这2个车站必须由两个列控中心—2套列控中心设备控制,而这两个车站的分界点的切割只能从联络线进行切割,需要把一个进路切成两部分,由两个列控中心控制。因此迫切需要提供支持多个车站列控中心的场间组合进路处理方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轨道交通车站的列控中心场间组合进路处理方法及信号判断方法,通过进路拼接的处理方式进行多个车站列控中心的场间组合进路处理。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列控中心场间组合进路处理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场间组合进路发送站对本站小进路进行编码,然后将编码结果和本站小进路的信号状态发送给场间组合进路接收站;

场间组合进路接收站对本站小进路的自身信号状态进行判断后,结合场间组合进路发送站小进路信号状态拼接组合出完整的场间组合进路。

进一步的,场间组合进路接收站完成完整场间组合进路的拼接组合后,以进路信号开放状态、组合进路终端所在车站离去区段信息作为组合进路接近区段的编码和编码降级条件,实现场间组合进路接近区段的编码和应答器报文发送。

进一步的,本发明还包括通过数据配置决定场间组合进路关联列控中心身份的步骤,管辖始端小进路列控中心属于场间组合进路接收站,其它关联列控中心属于场间组合进路发送站。

进一步的,场间组合进路发送站首先对本站小进路进行编码,还需要然后将编码结果和本站小进路的信号状态发送给场间组合进路接收站。

具体的,场间组合进路发送站配置本站小进路ID和离去区段ID,场间组合进路发送站列控中心应用逻辑根据该配置发送对应配置对象。

进一步的,场间组合进路接收站拼接组合出完整的场间组合进路后,根据邻站的低频编码,进行本站小进路的贯通发码。

具体的,场间组合进路接收站配置本站小进路ID和场间组合进路发送站所发送信息的信息ID,场间组合进路接收站列控中心应用逻辑根据该配置接收场间组合进路发送站所发送信息,并完成完整场间组合进路的拼接组合。

进一步的,场间组合进路接收站列控中心以进路信号开放状态、组合进路终端所在车站离去区段信息作为组合进路接近区段的编码和编码降级条件,实现场间组合进路接近区段的编码和应答器报文发送。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场间组合进路接收站信号状态判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循环遍历所有接收联锁进路,若联锁进路号不为0,循环遍历所有场联进路配置,判断联锁进路号与场联进路中的本站“小进路”是否相同,若相同,跳转至(b),否则继续;

(b)判断该场联进路所需邻站“小进路”是否均具备条件,若是,跳转至(c),否则结束;

(c)判断邻站“小进路”是否为本站“小进路”的前方进路,且邻站“小进路”信号开放,若是,跳转至(d),否则结束:

(d)具备构建完整场间组合进路条件,构建完整场间组合进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一种进路拼接的场间组合进路处理方法及信号判断方法,能够有效的进行两个或两个以上车站列控中心的场间组合进路处理。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为两个列控中心场间进路组合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场间组合进路组合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

本发明提供一种列控中心场间组合进路处理方法,当进路信息存在多个车站之间接口处时,由多个车站列控中心分别配置本站小进路并发送配置对象相关信息,最后由管辖始端小进路的列控中心拼接组合成场间组合打进路,控制进路编码和应答器报文发送。

如图1所示,以两个车站-合肥西站宁西场与合福场场间为例,合肥西宁西场与合福场场间分界位于调车信号机D207处。宁西场X/XF至合福场接车进路,需宁西场办理X/XF→D101进路,合福场联锁办理D101→4G进路,合福场列控中心实现场联进路组合;合福场4G→宁西场X/XF发车进路需合福场办理4G→D207进路,宁西场联锁办理D207→X/XF进路,宁西场列控中心实现场联进路组合。

其中本发明中“小进路”又称“短进路”,“大进路”又称“长进路”。

具体而言,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列控中心场间组合进路处理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1)场间组合进路关联列控中心数据配置

通过数据配置决定场间组合进路关联列控中心的身份,管辖始端小进路的列控中心属于场间组合进路接收站,其它关联列控中心属于场间组合进路发送站。

以图1合肥西站宁西场与合福场场间为例,宁西场X至合福场4G接车进路关联宁西场列控中心和合福场列控中心,其中宁西场列控中心属于场间组合进路接收站,合福场列控中心属于场间组合进路发送站。

(2)配置场间组合进路发送站

为了场间组合进路的全进路编码,场间组合进路发送站首先对本站小进路进行编码,然后将编码结果和本站小进路的信号状态发送给场间组合进路接收站。

因此,场间组合进路发送站需要配置本站的“小进路”ID和离去区段ID,以便场间组合进路发送站列控中心应用逻辑根据配置发送对应配置对象的相关信息。

以图1合肥西站宁西场与合福场场间为例,合福场列控中心需要配置D101→4G的进路ID和4G的离去区段ID。

(3)配置场间组合进路接收站

为了场间组合进路的全进路编码,场间组合进路接收站对本站小进路的自身信号状态进行判断后,结合上述场间组合进路发送站所发送的小进路信号状态进行完整场间组合进路拼接组合,然后根据邻站的低频编码,进行本站小进路的贯通发码。

因此,场间组合进路接收站需要配置本站“小进路”ID和场间组合进路发送站所发送信息的信息ID,以便场间组合进路接收站列控中心应用逻辑根据配置接收场间组合进路发送站的发送数据和完成完整场间组合进路(即场间组合大进路)的拼接。

宁西场列控中心需要配置X至4G长进路ID,X->D101进路ID,邻站发送的D101→4G信号状态和4G低频编码的接收位置ID。

最后,场间组合进路接收站列控中心完成场间组合进路的拼接组合:

如上述,场间组合进路接收站完成配置本站“小进路”ID和场间组合进路发送站所发送信息的信息ID后,场联组合进路接收站列控中心根据联锁接收的本站小进路信息和站间通信接收的场间组合进路发送站小进路信息拼接组合出完整的场间组合进路,以进路信号开放状态、组合进路终端所在车站离去区段信息作为组合进路接近区段的编码和编码降级条件,实现场间组合进路接近区段的编码和应答器报文发送。

以图1合肥西站宁西场与合福场场间办理宁西场X至合福场4G接车进路为例,宁西场列控中心完成进路组合。

具体组合方法如图2所示,具体而言包括如下步骤:

(a)循环遍历所有接收联锁进路,若联锁进路号不为0,循环遍历所有场联进路配置,判断联锁进路号与场联进路中的本站“小进路”是否相同,若相同,跳转至(b),否则继续;

(b)判断该场联进路所需邻站“小进路”是否均具备条件,若是,跳转至(c),否则结束;

(c)判断邻站“小进路”是否为本站“小进路”的前方进路,且邻站“小进路”信号开放,若是,跳转至(d),否则结束:

(d)具备构建场间组合大进路(即场联进路长进路)条件,构建场间组合大进路。

为便于描述本发明对两个列控中心进路拼接的场间组合进路处理方法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并不仅限于两个列控中心,本行业技术人员很容易将该方法扩展至两个以上列控中心进路拼接的应用情形。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另外,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改动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