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牵拉及同步序贯加压混合式血栓防治仪

一种牵拉及同步序贯加压混合式血栓防治仪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牵拉及同步序贯加压混合式血栓防治仪,解决了病人在运动腿部的过程中血液循环不足的问题,其技术方案是腿脚运动部包括支撑底板、外壳、传动轴、曲柄和脚踏装置,外壳固定连接在支撑底板上,传动轴横穿外壳且能相对外壳转动,传动轴的两端与曲柄固定连接,曲柄与脚踏装置铰接,支撑底板上设置有气缸盒、气泵、输气管、气缸和气囊,气泵位于外壳中,气缸位于气缸盒中,输气管依次将气泵、气缸和气囊连接在一起,横向支撑部与支撑底板固定连接,传动轴带动曲柄转动,曲柄带动脚踏装置移动;气囊用于绑在腿上,通过气泵控制气缸对气囊内的气压进行变化,使得气囊对腿部按摩,腿部牵引运动的同时通过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782282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8-03-2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周以琳;

    申请/专利号CN201710994719.5

  • 发明设计人 周以琳;周蒙滔;刘纳新;

    申请日2017-10-23

  • 分类号A61H1/02(20060101);A61H9/00(20060101);

  • 代理机构33257 浙江纳祺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朱德宝

  • 地址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滨江街道上陡门住宅区12组团21幢403室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4:52:2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12-13

    授权

    授权

  • 2018-04-1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H1/02 申请日:201710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8-03-2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康复医疗和运动健身器材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牵拉及同步序贯加压混合式血栓防治仪。

背景技术

目前慢性病、外伤后残疾、脑血管意外后、急性病恢复期延长等多种因素均可能导致患者长期卧病在床。卧床后给病人带来最常见的两大不利影响,一是卧床后骨骼肌萎缩的发生(少肌症);二是卧床后下肢静脉血栓的产生。这些情况的出现与没有进行有效的运动锻炼有关。为了预防肌肉功能退化、肌肉萎缩和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病人在身体允许的条件下可在床上做些主动康复训练,以达到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减少血栓的发生,同时达到预防骨骼肌肌肉功能退化、肌肉萎缩的发生;但是,许多情况下病人受身体状况及疾病发病阶段限制,不能作相应的主动康复训练,此时被动康复训练就肩负预防这两种并发症的使命,通常是通过康复师协作其作被动康复训练或是康复器材协助完成这项任务。通过积极的康复训练,使患者的身体功能和精神情志尽可能地恢复到原来健康状态,促进器官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使之最终能重返社会。

由于康复相关的技术人员相对匮缺以及人工费用日益增长,目前医疗康复器材在量的方面需求旺盛,同时康复器械在质的要求也逐步增高。康复器械在质的要求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满足个体化需求,如康复器械在病人身体条件限制的情况下在康复训练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而目前市场上的康复机的少数部件可调,而每个病人身体个体化差异很大,这类康复器材已经无法满足病人个体化需求;二是在功能上多层次训练、多维度康复的需求,以达到短时间达到最佳的康复训练效果,如下肢关节被动牵伸运动与下肢肌肉的康复按压,属于两种不同类型的康复项目,即使最好的康复师也不能精确同时完成两项康复项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同时进行腿部牵引运动和同步气泵序贯加压按摩的牵拉及同步序贯加压混合式血栓防治仪。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牵拉及同步序贯加压混合式血栓防治仪,包括底座、竖直支撑部、床体固定夹、横向支撑部和腿脚运动部,所述竖直支撑部下端与底座相连,所述床体固定夹与竖直支撑部相连,所述竖直支撑部与横向支撑部相连,所述腿脚运动部包括支撑底板、外壳、传动轴、曲柄和脚踏装置,外壳固定连接在支撑底板上,传动轴横穿外壳且能相对外壳转动,传动轴的两端与曲柄固定连接,曲柄与脚踏装置铰接,所述支撑底板上设置有气缸盒、气泵、输气管、气缸和气囊,所述气泵位于外壳中,气缸位于气缸盒中,所述输气管依次将气泵、气缸和气囊连接在一起,所述横向支撑部与支撑底板固定连接,当人脚放置在脚踏装置上并驱动传动轴时,传动轴带动曲柄转动,曲柄带动脚踏装置移动,脚踏装置带动人腿运动;气囊用于绑在腿上,通过气泵控制气缸对气囊内的气压进行变化,使得气囊对腿部按摩。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缸包括有进气管、出气孔、中空盘、第一单向阀、活塞、外缸和内缸,所述进气管的两端分别与输气管和外缸相连,所述中空盘处于进气管中,出气孔沿进气管周向分布,中空盘具有开口且开口连通进气管和外缸,第一单向阀位于中空盘的开口处,外缸与进气管连接的一端设有挡沿,挡沿用以限位活塞和中空盘的移动距离,内缸位于外缸内,所述活塞包括有两个轮廓尺寸不同的柱体,轮廓尺寸大的柱体与外缸的内壁贴合,轮廓尺寸小的柱体与内缸的内部贴合,所述内缸为盲孔槽且内缸底端连接输气管,该输气管连接至气囊且其位于外缸内的部分开设有气孔,当气泵向进气管通气时,中空盘被推动且堵住出气孔,第一单向阀打开,气体进入外缸内并推动活塞移动,外缸原有的气体通过气孔进入到气囊中,内缸中的气体受挤压而压强变大;当气泵停止通气时,内缸内的气体推动活塞复位,活塞推动气体使得第一单向阀和中空盘先后复位,气体通过出气孔流到外界。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囊上设置有压力监测装置和第二单向阀,压力监测装置用于检测气囊内部的气压并在气囊内部气压低时,控制气泵对气囊进行充气;当气囊内部气压大时,第二单向阀打开,使得气囊内部气压达到预定值。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中部设置有角度调节架,所述角度调节架包括第一连杆、滑轨、第二连杆和支撑杆,第一连杆、两根滑轨、第二连杆固定连接形成长方形,长方形内设置支撑杆,支撑杆垂直固定第二连杆中部,支撑杆上设置有螺杆固定孔,第一连杆与外壳铰接,所述脚踏装置铰接有调节支架,所述调节支架可活动连接于滑轨上,支撑底板上还可旋转设置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与螺杆固定孔螺纹连接,当转动调节螺杆时,角度调节架以第一连杆为圆心相对外壳转动并通过调节支架推动脚踏装置发生倾斜。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节支架包括有与其铰接有的直线轴承,所述直线轴承套设于滑轨上且能沿滑轨移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脚踏装置还包括脚踏板和脚踏安装座,所述脚踏安装座与曲柄铰接,所述脚踏板与脚踏安装座可滑动连接,调节支架上包括有L型的连接板,连接板其中一侧面与脚踏安装座上的板贴合且与脚腕调节旋钮连接,调节支架上连接板的另一侧与脚踏板的平面平行,且调节支架通过腿部调节旋钮与脚踏板连接,所述脚踏安装座上设置有脚腕调节滑槽,脚腕调节旋钮与其匹配,连接板上设置有腿部调节滑槽,腿部调节旋钮与其匹配,通过旋紧或旋松脚腕调节旋钮控制脚踏板与调节支架相对踏板安装座固定与移动;通过旋紧或旋松腿部调节旋钮控制脚踏板相对调节支架固定与移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角度调节架上还设置有第三连杆和两个滑块,所述第三连杆平行于滑轨且分别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滑块均套设在第三连杆上,所述滑块上设置有光源接收器和蝶形螺栓,所述调节支架与滑轨连接的一端上设置有光源发射器,通过拧动蝶形螺栓控制滑块相对第三连杆的固定与滑动,通过光源发射器分别向两个滑块上的光源接收器发射光源,控制气泵是否进行充气。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缸上设置有第三单向阀,所述第三单向阀位于外缸临近于气囊的外壁上,第三单向阀通过输气管连接有补气囊,所述补气囊位于滑轨上,当气泵停止工作时,调节支架挤压补气囊,补气囊形变将气体通过第三单向阀压进外缸中。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腿脚运动部还包括腿部支撑架,腿部支撑架固定连接在横向支撑部的一端上,腿部支撑架固定连接有与其垂直的横杆,穿过腿部支撑架中部并经过横杆引出一对腿部支撑松紧带,腿部支撑松紧带与气囊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横杆上设置有若干个定位环,通过改变腿部支撑松紧带设置在不同的两个定位环之间,调整腿部支撑松紧带的横杆上的位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传动轴、曲柄和脚踏装置的联动以及通过气泵、气缸和气囊的压力关系,使得患者在腿部运动的同时,气囊对所绑部位进行按摩,辅助患者腿部运动时的血液循环,减少血栓的发生,达到对患者腿部的康复治疗的效果,腿部运动与血液循环两项任务的同步,模仿下肢可调运动强度(慢走或快走)时的肌肉运动模式,符合人体仿生学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牵拉及同步序贯加压混合式血栓防治仪的立体图。

图2为一种牵拉及同步序贯加压混合式血栓防治仪的立体局部剖视图。

图3为一种牵拉及同步序贯加压混合式血栓防治仪的气缸剖视图。

图4为一种牵拉及同步序贯加压混合式血栓防治仪脚踏装置和角度调节架连接的部分立体图。

图5为一种牵拉及同步序贯加压混合式血栓防治仪角度调节架与支撑底板的连接图。

图6为一种牵拉及同步序贯加压混合式血栓防治仪外壳、支撑底板和气缸盒相互安装的示意图。

图7为一种牵拉及同步序贯加压混合式血栓防治仪脚踏装置初始状态的底面图。

图8为一种牵拉及同步序贯加压混合式血栓防治仪脚踏装置松开脚腕调节旋钮并调整后的底面图。

图9为一种牵拉及同步序贯加压混合式血栓防治仪脚踏装置松开腿部调节旋钮并调整后的底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所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述。

参照图1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牵拉及同步序贯加压混合式血栓防治仪,包括底座1、竖直支撑部2、床体固定夹3、横向支撑部4和腿脚运动部5,底座1由支撑底架和支撑管垂直固定连接而成,支撑底架的支脚上设置有滚轮,用于将整个仪器推向病床且相对搬运更加省力,安全;竖直支撑部2下端与底座1插接在一起,可通过改变竖直支撑部2插入底座1中的长度,改变整个机构的高度,以适应多种高度的病床;床体固定夹3与竖直支撑部2相连,床体固定夹包括夹板、调节夹板和夹板旋钮,调节夹板能相对夹板移动,夹板旋钮穿过夹板并与调节夹板固定连接,通过调节竖直支撑部2相对底座1的高度,使得夹板能安装于病床的床尾栏上,接着通过调节夹板旋钮控制调价夹板相对夹板移动,使得调节夹板与夹板共同夹紧床尾栏,使得整个仪器不会相对病床移动;竖直支撑部2与横向支撑部4相连,横向支撑部4可设计成两根管相互套设在一起并通过一调节旋钮控制两根管相互套设的长度,从而改变腿脚运动部5的位置,以便不同身高的人躺在同一位置均能将脚放置到腿脚运动部5上;腿脚运动部5包括支撑底板24、外壳25、传动轴26、曲柄27和脚踏装置28,外壳25固定连接在支撑底板24上,传动轴26横穿外壳25且能相对外壳25转动,传动轴26的两端与曲柄27固定连接,曲柄27与脚踏装置28铰接,当仪器位置调整到位后,病人将脚放置到脚踏装置28上,通过在外壳25内设置驱动电机驱动传动轴26,传动轴26带动曲柄27转动,曲柄27带动脚踏装置28以传动轴26为圆心进行转动,使得病人的腿脚运动起来,对病人进行腿部康复训练。

横向支撑部4与支撑底板24固定连接,支撑底板24上设置有气缸盒61、气泵62、输气管63、气缸64和气囊65,气泵62位于外壳25中,气缸64位于气缸盒61中,若干个气缸64并排容纳于气缸盒61中,以保证气缸64的连接稳定性,不会因被触碰导致与输气管63脱离,输气管63依次将气泵62、气缸64和气囊65连接在一起,输气管63依附于支撑底板24和外壳25的外表面延伸与固定,使得输气管63不会干涉到患者做牵引运动,气囊65通过绑带或者粘合的方式固定在人腿上,由于腿部前侧以骨头为主,腿部后侧肉多且血管分布密集,即气囊65的连接处位于小腿前侧,气囊65包裹于小腿后侧,气囊65可为多个,根据康复需求分别绑在腘窝处、小腿处和脚踝处,气泵62通过输气管63驱动气缸64,气缸64对气囊65进行气压控制,通过气囊65内部气压变化,使得气囊65对所绑部位进行按摩,在患者腿部被牵引运动的同时促进患者腿部的血液循环,达到对患者腿部的康复治疗的效果,符合人体仿生学的要求。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3所示,气缸64包括有进气管641、出气孔642、中空盘643、第一单向阀644、活塞645、外缸646和内缸647,进气管641的两端分别与输气管63和外缸646相连,中空盘643处于进气管641且中空盘643能在进气管641中上下移动,出气孔642沿进气管641周向分布,中空盘643具有开口且开口连通进气管641和外缸646,第一单向阀644位于中空盘643的开口处,外缸646与进气管641连接的一端设有挡沿649,挡沿用以限位活塞645和中空盘643的移动距离,内缸647位于外缸646内,活塞645包括有两个轮廓尺寸不同的柱体,轮廓尺寸大的柱体与外缸646的内壁贴合,轮廓尺寸小的柱体与内缸647的内部贴合,内缸647为盲孔槽且内缸647底端连接输气管63,该输气管63连接至气囊65且其位于外缸646内的部分开设有气孔648,内缸647分为上下两部分且以内缸647的底端为界限,上半段与活塞相连接形成密闭的空间,下半段与气囊65的开口连接,气囊65通过自身的伸缩性套设在下半段上,再通过粘胶亦或是外缸646的下端面对气囊65的夹紧将气囊65固定连接在内缸647上,内缸647与气囊65相互间开设有相通的气孔648,在生产安装过程中,气囊65与内缸647连接,并通过气孔648对气囊65充气,使其有初始压强并扎紧气囊65的进气管,将活塞645与内缸647连接,将两个子外缸相互拼合起来,将活塞645、气囊65有气孔648的部分和内缸647部分体积包含在外缸646的内部,活塞645与外缸646的内壁贴合密封,解除气囊65进气管的扎紧,气囊65依旧膨胀,具有初始压力,进气管641中装入中空盘643并与外缸646的一端固定连接,出气口642是由进气管641与外缸646连接后形成的不密封空间并与中空盘643所在的空间连通;在工作过程中,气泵62通过输气管63对气缸64进行充气,气体进入进气管641,此时第一单向阀644未打开,即气体推动中空盘643朝外缸646移动直至中空盘643与外缸646的端面抵触,中空盘643堵住出气孔642,随着气体压力变大,第一单向阀644被顶开,气体通过中空盘643进入外缸646内并推动活塞645移动,活塞645与外缸646形成的密闭空间中的气体通过气孔648被压入气囊65中,气囊65内部压力变大并发生形变,内缸647与活塞645形成的密闭空间中的气体受挤压,压力变大,对活塞645进行反作用力,使得气囊65内部气压增加的速度缓和,避免气囊65因急剧膨胀容易损坏的现象,同时对人体的按压趋于缓和,提高舒适感,便于血液循环;气泵62停止工作时,内缸647中的气体推动活塞645,活塞645与外缸646的密闭空间压强减小,促使气囊65中的气体通过气孔648回到外缸646中,气囊65内部气压减小且体积变小,活塞645与中空盘643之间的气体被活塞645推动,此时第一单向阀644关闭,则中空盘643被推动并与外缸646的端面相分离,同时出气孔642与中空盘643所在空间连通,气体均从出气孔642留到外界;第一单向阀644的作用是避免气体通过输气管63通入气泵62,而影响气泵62的工作,这里气缸64的结构设计,首先是气囊65具有初始压力,相比现有中将气囊65彻底放气再彻底充气,时间上效率高,只需气泵62增加少量的压力即可实现气囊65对人体的按摩;再是气囊65气压增大趋于缓和,利于人体的舒适感,提高了气囊65的安全性。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3所示,气囊65上设置有压力监测装置76和第二单向阀77,压力监测装置76用于检测气囊65内部的气压,未使用气囊65前若气囊65内部气压小时,通过压力监测装置76反馈信息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气泵62进行工作,活塞645将处于外缸646中的一位置上,进行脚踏运动时,由于腿部运动块,气泵62处于交替工作,即活塞645只会移动至未工作前所调整好的位置上,由于人体运动对气囊65有挤压,并且随着运动时间增长,人体温度上升,气囊65中的气体受热膨胀,当气囊65内部压强偏大时,通过第二单向阀77打开,将气囊65内部的气压进行排除,适当的降低气囊65内的气压使得气压回复到预设值,压力监测装置76的设计可直观知道气囊65内部的气压有多大,能及时对气囊65中的气压进行调整,第二单向阀77的设计避免了气囊65内部气压过大而使得人体运动不便,也避免了气囊65因气压过大对人体腿部进行按压所造成的不适感,同时提高了气囊65的安全性。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外壳25中部设置有角度调节架29,角度调节架29包括第一连杆39、滑轨40、第二连杆41和支撑杆42,第一连杆39、两根滑轨40、第二连杆41固定连接形成长方形,长方形内设置支撑杆42,支撑杆42垂直固定第二连杆41中部,支撑杆42上设置有螺杆固定孔,第一连杆39与外壳25铰接,脚踏装置28铰接有调节支架33,调节支架33可活动连接于滑轨40上,支撑底板24上还可旋转设置调节螺杆30,调节螺杆30能相对支撑底板24旋转且不能相对支撑底板24移动,调节螺杆30与螺杆固定孔螺纹连接,当转动调节螺杆30时,支撑杆42沿螺纹相对调节螺杆30移动并带动第二连杆41移动,第二连杆41带动滑轨40以第一连杆39为圆心转动,即角度调节架29以第一连杆39为圆心相对外壳25转动,角度调节架29倾斜,同时由于调节支架33与滑轨40连接,滑轨40在移动过程中通过推动调节支架33使得脚踏装置28相对曲柄27转动,从而可改变患者脚掌在脚踏装置28上的初始状态,以及适应不同患者脚掌舒适的角度。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调节支架33包括有与其铰接的直线轴承38,直线轴承38套设于滑轨40上且能沿滑轨40移动,脚踏运动通过电机驱动传动轴26运动,传动轴26运动再带动曲柄27运动,曲柄27带动脚踏装置28运动,由于脚踏装置28与调节支架33铰接,脚踏装置28带动调节支架33运动,直线轴承38沿滑轨40移动,整个脚踏装置28的运动状态是脚跟与直线轴承38运动一致均为直线运动,脚尖随脚踏装置28以传动轴26为圆心进行圆周运动,同时脚踏装置28相对调节支架33转动,使得脚腕在不停地弯曲,有助于脚腕关节的活动,促进人体康复,这里曲柄27、脚踏装置28、直线轴承38、角度调节架29的滑轨40就组成了曲柄滑块运动机构,实现脚踏运动,直线轴承38的设计,使得调节支架33与滑轨40的滑动,阻力小。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4、图7、图8和图9所示,脚踏装置28还包括脚踏板31和脚踏安装座32,脚踏安装座32与曲柄27铰接,脚踏板31与脚踏安装座32可滑动连接,调节支架33上包括有L型的连接板,连接板其中一侧面与脚踏安装座32上的板贴合且与脚腕调节旋钮34连接,脚腕调节旋钮34同时穿过连接板和脚踏安装座32并连有螺母,通过螺母与脚腕调节旋钮34的配合使用控制调节支架33与脚踏安装座32之间的固定与松开,调节支架33上连接板的另一侧与脚踏板31的平面平行,腿部调节旋钮35穿过连接板并与脚踏板31上的螺纹孔连接,通过脚踏板31的底面与腿部调节旋钮35之间距离对调节支架33进行夹紧固定与解除夹紧,脚踏安装座32上设置有脚腕调节滑槽36,脚腕调节旋钮34与其匹配,连接板上设置有腿部调节滑槽37,腿部调节旋钮35与其匹配,脚腕调节旋钮34和腿部调节旋钮35均为蝶形螺栓,便于使用者进行施力操作,具体如图7至图8所示,当脚腕调节旋钮34松开状态时,腿部调节旋钮35锁紧状态时,脚踏板31和调节支架33同时相对脚踏安装座32滑动,且脚腕调节旋钮34沿脚腕调节滑槽36滑动,改变运动时脚腕弯曲的幅度,直至调整好病人运动所需的脚腕弯曲幅度之后就可旋紧脚腕调节旋钮3;具体如图7和图9所示,当脚腕调节旋钮34锁紧状态,腿部调节旋钮35松开状态时,脚踏板31相对调节支架33滑动,且腿部调节旋钮35沿腿部调节滑槽37滑动,改变运动时脚腕弯曲的幅度,当调整好病人运动所需的腿腕弯曲幅度之后就可旋紧腿部调节旋钮35;当同时松开腿部调节旋钮35和脚腕调节旋钮34时,病人可同时调节腿部运动弯曲幅度和脚腕运动弯曲幅度。

具体操作中,当病人需要大腿、小腿、脚腕都配合的脚踏运动时,就可把腿部调节旋钮35松开,脚踏板31在调节支架33上滑动,滑动到病人舒适的幅度位置,旋紧腿部调节旋钮35;当病人大腿不方便运动,只需要小腿、脚腕配合的脚踏运动时,就可把脚腕调节旋钮34松开,脚踏板31和调节支架33同时在脚踏安装座32上滑动,滑动到病人舒适的幅度位置,旋紧脚腕调节旋钮34,这时主要由小腿、脚腕在配合运动。病人运动时的腿部弯曲幅度和脚腕弯曲幅度,可随时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来灵活调节,所有的腿脚调节变量都调整到病人最适宜的状态之后就可舒适的进行牵引运动,通过各个旋钮与滑槽的设计,提高了结构的灵活性,相应地调节扩大了使用范围,利于不同的病人使用。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4至图5所示,角度调节架29上还设置有第三连杆71和两个滑块72,第三连杆71平行于滑轨40且分别与第一连杆39和第二连杆41固定连接,两个滑块72均套设在第三连杆71上,滑块72上设置有光源接收器73和蝶形螺栓74,两个滑块72分别位于第三连杆71的两端,调节支架33与滑轨40连接的一端上设置有光源发射器75,当病人进行脚踏运动时,调节支架33通过直线轴承38沿滑轨40来回移动,两个滑块72分别为启动滑块和关闭滑块,光源发射器75与启动滑块对齐且启动滑块上的光源接收器73接收到光源,则气泵62工作,对气囊65进行充气加压,为后续患者腿部随脚踏装置28的运动而伸直进行腿部按压,促进血液循环;光源发射器75与关闭滑块对齐且关闭滑块上的光源接收器73接收到光源,则气泵62停止工作,气囊65进行放气减压,后续运动是患者腿部随脚踏装置28的运动而弯曲,人体血管自身受到挤压加快了血流速度,同时气囊65也会受到挤压而形变,减压避免了气囊65内气压偏大造成人体血液流动不顺的现象,也避免了气囊65受到挤压造成内部气压偏大的问题;通过转动蝶形螺栓74控制蝶形螺栓74是否与第三连杆71的外壁相抵触,解除抵触可移动滑块72沿第三连杆71移动,改变滑块72之间的距离,从而控制光源发射器75与光源接收器73相对齐的时间,可以改变气泵62是否工作的时间以及时间长度,即改变气囊65内气压变化的时间,病人腿部运动每个动作需要的血液循环速度均不同,而光源发射器75与光源接收器73的配合使用人性化,对腿部运动一周的过程中相应的减压与增压,促进血液循环,同时辅助人体腿部的运动,符合仿生学要求,滑块72可移动并定位,能够根据不同病人的体质以及血液循环的情况,调节气囊65对腿部的按摩变化,提高人体舒适感,扩大使用范围。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3所示,外缸646上设置有第三单向阀78,第三单向阀78位于外缸646临近于气囊65的外壁上,第三单向阀78通过输气管63连接有补气囊79,补气囊79位于滑轨40上,补气囊79上设置有两个单向气口,其中一个单向气口与输气管63相连,该输气管63后续一分为三且分别与气缸盒61中的三个气缸64相连,当调节支架33移动至关闭滑块处时,气泵62停止工作,同时调节支架33挤压补气囊79,与输气管63相连的单向气口打开供补气囊79中的气体通过,三个气缸64中气压偏低的气缸64的第三单项阀78打开,使得气体进入到外缸646与活塞645形成的密闭空间中,补偿气囊65中的气体通过第二单向阀77留到外界的量,以保持气缸64内的气压平衡;当调节支架33离开补气囊79时,补气囊79恢复形变,不与输气管63连接的单向气口从外界吸收空气,在平时不用的情况下,若气囊65内部气压检测到变小时,可通过手挤压补气囊79对气缸64内进行补充气体,补气囊79的设计避免了气囊65中的气体只有出没有进的情况,提高了使用的寿命。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2所示,腿脚运动部5还包括腿部支撑架20,腿部支撑架20固定连接在横向支撑部4的一端上,腿部支撑架20固定连接有与其垂直的横杆21,穿过腿部支撑架20中部并经过横杆21引出一对腿部支撑松紧带22,腿部支撑松紧带22与气囊65连接,当病人准备进行康复训练时,把气囊65绑在小腿相应的位置并通过腿部支撑松紧带22对小腿做支撑,双脚放入脚踏板31内,气囊65的位置高低可以通过腿部支撑松紧带22的来调整,腿部支撑松紧带22的设计,对人腿起辅助支撑的作用,使得患者在操作中更省力,同时根据腿部支撑松紧带22自身的柔性,对腿部运动起到缓冲作用,提高了舒适感。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2所示,横杆21上设置有若干个定位环45,两腿之间的间距通过把腿部支撑松紧带22放在横杆21上任意相邻的定位环45之间进行调整,以便供不同病人的使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