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具有用于侧向地引导卷帘帘布的驱动装置的卷帘布置结构

具有用于侧向地引导卷帘帘布的驱动装置的卷帘布置结构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的、用来遮挡透明车辆部分(12)的卷帘布置结构,包括:卷帘帘布(12),其能够卷绕以形成卷帘卷(15),且在其在卷帘的纵向中心平面的任一侧上的侧向边缘中的每个处在引导轨(20A,20B)中被引导;两个驱动装置,其中的每个在引导轨(20A,20B)中的相应一个的引导道(38)中被引导。每个驱动装置均设计为带齿的带(30),该带齿的带具有基本上矩形的横截面且在至少一侧上具有齿部分(32,34),该齿部分的齿至少大致平行于展开的卷帘帘布(12)的平面在相应引导轨的横向方向上延伸。卷帘帘布(12)被压在带齿的带(30)的具有齿部分(32,34)的下侧与引导道(38)的底部之间,且当在引导轨的横向方向上观看时在引导道(38)中被带齿的带(30)至少大致地以U形弯转;或卷帘帘布(12)被压在带齿的带(30)的具有齿部分的上侧与引导道(38)的顶部之间,且当在引导轨的横向方向上观看时在引导道(38)中被带齿的带(30)至少大致地以倒U形弯转。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774345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8-02-2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韦巴斯托股份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680034066.X

  • 发明设计人 D·赫尔策尔;A·罗克尔曼;

    申请日2016-04-21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周家新

  • 地址 德国施托克多夫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4:41:2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5-07

    授权

    授权

  • 2018-03-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60J1/20 申请日:201604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8-02-2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的、用来遮挡透明车辆部分的卷帘布置结构,该卷帘布置结构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特征。

背景技术

这种卷帘布置结构从DE 10 2008 012 202 A1中获知,且包括卷帘帘布,该卷帘帘布能够从卷绕轴展开,以用于遮挡相应的汽车的透明车顶部分,或卷绕到卷绕轴上,以用于露出透明车顶部分。在其相对于车辆的垂直纵向中心平面侧向布置的边缘中的每个处,卷帘布置结构具有引导轨,卷帘帘布的相应的侧向边缘在所述引导轨中被引导。以这种方式,卷帘帘布可沿着卷帘帘布的横向方向、即车辆的横向方向保持张紧。为了致动,卷帘布置结构具有驱动电机,该驱动电机驱动两个驱动缆线,该驱动缆线构成卷帘帘布的驱动装置,且其中的每个在相应的引导轨中朝着拉杆被引导,该拉杆布置在卷帘帘布的背向卷绕轴的边缘处。驱动缆线通过所谓的节距缆线(Steigungskabel)形成,且具有基本上滚圆的横截面,驱动缆线同时形成卷帘帘布的侧引导条带,当卷帘帘布进入引导轨中时,侧引导条带借助于复杂导向装置将卷帘帘布包绕在驱动缆线上。驱动缆线经由由多个细刷毛形成的粗糙的刷状表面插入卷帘帘布中。将卷帘帘布包绕在驱动缆线上以及将刷毛插入卷帘帘布中导致卷帘帘布的高磨损。此外,用于卷帘帘布的导向装置需要大量构建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类型的卷帘布置结构,其能够以构造简单的方式同时使用驱动装置作为卷帘帘布的驱动元件并作为引导元件。

该目的根据本发明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卷帘布置结构来实现。

根据本发明,卷帘帘布在引导轨的引导道内被压在由带齿的带形成的驱动装置的下侧与引导道的底部之间,或被压在驱动装置的上侧与引导道的顶部之间。

引导道被调整成适于带齿的带的横截面,且因此具有带矩形横截面的至少一个凹槽部分。这在引导道内产生卷帘帘布的至少大致U形或至少大致倒U形的弯转。当卷帘帘布进入引导轨的引导道时,弯转仅由带齿的带实现,该带齿的带同时进入引导道并将卷帘帘布压入引导道中。该弯转使得卷帘帘布能够插入齿部分中、即插入齿部分的齿的边缘中,这保证了卷帘帘布横向于拉动方向被紧紧地拉紧。带齿的带的齿部分至少形成在带齿的带侧上——带齿的带通过该带齿的带侧将卷帘帘布压靠引导道的底部或压靠引导道的顶部,即在带齿的带的下侧或上侧上。因此,带齿的带的齿部分可直接接合到卷帘帘布的材料中且嵌入在那里。同时,带齿的带对卷帘帘布施加强大的保持力。不需要单独的弯转装置、比如引导表面等来将卷帘帘布弯转成U形状态或倒U形状态。取而代之的是,弯转仅通过由相应带齿的带在引导轨的相应的引导道内从上方或下方施加的力来实现。另外,由于卷帘帘布被弯转的程度可能很小,即卷帘帘布在引导道中的压入深度可能很小,且卷帘帘布的材料总是有点弹性,因此,也保证了卷帘帘布无褶皱地卷绕成卷帘卷。在致动时,构成用于卷帘帘布的驱动装置的带齿的带可使卷帘帘布卷起或展开,且可以较小的力进行。

由于卷帘帘布在卷帘横向方向上的材料张力,因而带齿的带各自受到围绕其相应纵向轴线的扭矩。于是,带齿的带通过它们面向扭矩方向的拐角表面支撑在引导道的壁上。以这种方式,防止了带齿的带在引导道中的扭转。

与展开的卷帘帘布的平面平行的齿部分的布置使得每个带齿的带都能够在与展开的卷帘帘布的平面成直角的平面内弯转,以便能够绕过在相应的引导轨和用于相应带齿的带的驱动元件之间沿着直线布置的任何汽车部件,而不干扰驱动功能。这意味着,带齿的带在与卷帘帘布的平面成直角的方向上是柔性的,从而使得它们能够被引导绕过相应的部件。这进而使得卷帘卷尤其可在安装空间方面以优化的方式在该方向上布置,且带齿的带可围绕卷帘卷被引导。例如,卷帘卷可存放在引导轨的安装空间中,而当卷帘帘布处于卷起状态时,卷帘卷不会或仅稍微侵占轨底部。这对车辆内部可实现的最大净空高度有积极影响。

在根据本发明的卷帘布置结构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每个带齿的带借助于驱动齿轮被驱动,驱动齿轮的平面至少大致位于相应带齿的带的平面内。驱动齿轮可特别地集成到与引导轨的与相应的带齿的带相应的安装空间中或所述引导轨的前侧附件中。因此,带齿的带在卷帘布置结构的横向方向上的复杂弯转是不必要的,这进而有助于根据本发明的卷帘布置结构的结构实施。

在根据本发明的卷帘布置结构的一个特定实施例中,两个驱动齿轮由共用的驱动电机驱动,所述两个驱动齿轮中的每个驱动带齿的带中的一个。驱动电机可通过刚性的或柔性的驱动轴耦接到所述两个驱动齿轮。

在根据本发明的卷帘布置结构的一个替代实施例中,每个驱动齿轮由单独的驱动电机驱动。在这种情况下,驱动电机优选固定至引导轨或引导轨的前侧附件,用于带齿的带的驱动齿轮也集成在所述附件中。

根据本发明的带齿的带的布置、即齿部分的齿的定向平行于卷帘帘布的平面,使得驱动齿轮能够可变地布置在卷帘布置结构内的不同位置处。例如,驱动齿轮可布置在卷帘卷的背向引导轨的一侧上,在这种情况下,带齿的带接合在卷帘卷之上和/或之下。因此,带齿的带越过卷帘卷朝着引导轨被引导,以在那里在引导道中引导卷帘帘布并与卷帘帘布接合。

在根据本发明的使卷帘布置结构的安装空间消耗很小的一个实施例中,驱动齿轮可布置在卷帘卷和引导轨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带齿的带不必围绕卷帘卷被引导,这意味着不需要为这种措施预留额外的安装空间。

在根据本发明的卷帘布置结构的另一替代实施例中,驱动齿轮布置在引导轨的背向卷帘卷的一侧上。在该实施例中,带齿的带可能需要围绕相应的引导通道中的车辆部件、比如车顶开启系统的导风件被引导,这可通过带齿的带的水平布置、即通过使带齿的带的齿部分平行于卷帘帘布的平面对齐来实现。

为了保证根据本发明的卷帘布置结构的适当功能,在根据本发明的卷帘布置结构的一个有利实施例中,用于相应的带齿的带的退出端的引导通道形成在引导轨中的每个上。

例如,每个引导通道由固定到相应的引导轨的引导管形成。引导管可由塑料制成。

在根据本发明的卷帘布置结构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每个引导道具有与相应的带齿的带的横截面对应的大致矩形的横截面,卷帘帘布经由相应的侧向槽被引入引导道中,且在引导道内布置在相应的引导轨与相应的带齿的带、或更确切地说是其齿部分之间。

为了能够实现卷帘帘布在引导道中的至少大致U形弯转或倒U形弯转,槽有利地分别与相应的引导道的底部或顶部间隔开。

卷帘帘布被引入相应的引导道中所经由的槽可与相应的引导道的底部和顶部都间隔开。

然而,在根据本发明的卷帘布置结构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槽可与相应的引导道的底部或顶部间隔开,并一直延伸到相应的引导道的顶部或底部。

这意味着,通常可设想的是,考虑到槽所限定的开口,使引导道具有周壁,该周壁具有至少大致C形的横截面或最广义的情况下的G形横截面。

为了能够基本上排除卷帘帘布的边缘部分的不希望的楔入或卡夹,即为了改善卷帘帘布在引导轨中的引导,每个引导道优选在背向槽的一侧处具有舌型引导部,卷帘帘布的边缘条接合到所述舌型引导部中。

为了提高柔性,每个带齿的带可在背向彼此的两侧中的每个上都具有齿部分。

为了能够实现用于不同车辆类型的标准化的卷帘帘布引导,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特定实施例的卷帘布置结构具有卷帘帘布,所述卷帘帘布在其在卷帘的垂直纵向中心平面的任一侧上的侧向边缘中的每个处具有引导带,所述引导带连接到卷帘帘布的中央部分且在相应的引导轨中被引导。每个引导带都可构成所谓的标准布料模块,其可用于根据本发明的卷帘布置结构中,而无论形成卷帘帘布的可见表面并构成中央部分的材料如何。这使得能够在引导轨内实现相同的摩擦参数,所述引导轨优选也是标准化的。

为了保持引导轨的结构高度较低且因而能够最大化所涉及的汽车的乘客的净空高度,每个带齿的带的横截面的高度/宽度比可小于1,优选小于0.5。

例如,带齿的带的高度为大约3mm至大约8mm,从而引导轨的引导道可具有相应较低的设计。

由带齿的带形成的驱动装置可分别朝着拉杆被引导,该拉杆布置在卷帘帘布的背向卷帘卷的边缘上。通过由带齿的带致动并因而与带齿的带连接的拉杆,当卷帘帘布展开时,主拉力施加在卷帘帘布上。

在根据本发明的卷帘布置结构的一个有利实施例中,拉杆在卷帘的纵向中心平面的每侧上均设有耦接元件,每个耦接元件连接到相应的带齿的带。

例如,每个耦接元件以形状配合的方式接合到相应带齿的带的凹部中。

替代地,耦接元件也可通过注射成型而成型到带齿的带上。在这种情况下,耦接元件不再是单独的部件;相反,它们是带齿的带的整体部分。

本发明的主题的其他优点和有利的实施例从说明书、附图和权利要求中体现。

附图说明

根据本发明的卷帘布置结构的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以示意简化的方式示出且在下文更详细地解释。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卷帘布置结构的透视图,其卷帘帘布被拉出;

图2示出了图1的卷帘布置结构的俯视图,但卷帘帘布卷起;

图3示出了沿着图2中的线III-III的卷帘布置结构的剖视图,提供了卷帘布置结构的后侧引导轨部分的内部视图;

图4示出了对应于图3的视图,但没有驱动器壳体的内盖;

图5示出沿着图4中的线V-V的引导轨的剖视图;

图6示出沿着图4中的线VI-VI的引导轨的剖视图;

图7示出了用于将卷帘布置结构的卷帘帘布引导到引导轨中的操作原理的示意图;和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卷帘布置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

图1至图7示出了卷帘布置结构10,该卷帘布置结构10是乘用汽车的车顶(未示出)的一部分,该乘用汽车具有能够借助于车顶开启系统的透明盖元件来关闭或至少部分地打开的车顶部分。卷帘布置结构10用于至少部分地遮挡该车顶部分。

卷帘布置结构10包括由能够卷起的不透明布料制成的卷帘帘布12,其在车顶的横向方向上延伸的布料边缘连接到卷绕轴14,且能够卷绕到卷绕轴14上,从而不遮挡透明的车顶部分,以及从卷绕轴14展开,从而遮挡车顶部分。

卷帘帘布12在其形成背向卷绕轴14的边缘的自由前侧处具有拉杆16,拉杆16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即在卷帘的横向方向上延伸,且其侧向端分别经由耦接元件18以滑动的方式相应地在侧向引导轨20A或20B中被引导,引导轨20A或20B沿着车顶的纵向方向延伸。

引导轨20A和20B可以是车顶开启系统的一部分,或可仅与卷帘布置结构10相关联,所述引导轨20A和20B在车顶的垂直纵向中心平面的任一侧上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且在卷帘的垂直纵向中心平面的任一侧上在卷帘帘布12的拉动方向上沿着车顶部分的侧向边缘延伸。

卷绕轴14包括可旋转地安装的卷绕管,该卷绕管通过卷绕弹簧(未示出)在卷帘帘布12的卷绕方向上预张紧,从而当拉杆16被释放时或当拉杆16以某种方式在卷绕轴14的方向上移动时,卷帘帘布12自动地卷绕到卷绕轴14上而形成卷帘卷。

为了致动,卷帘布置结构10具有驱动电机22,其经由两个刚性的或柔性的驱动轴24A和24B分别驱动相应的驱动齿轮26A和26B,每个驱动齿轮26A和26B分别在卷绕轴14的背向卷帘帘布12的一侧上可旋转地安装在驱动器壳体28A和28B中,驱动器壳体28A和28B分别相应地布置在引导轨20A和20B中。驱动齿轮26A和26B分别与塑料带齿的带30啮合,塑料带齿的带30构成卷帘布置结构10的驱动装置。

为了清楚起见,将参考相对于所涉及车辆的前进方向仅布置在左侧的引导轨20A和卷帘布置结构10的布置在引导轨20A上的构件来解释借助于塑料带齿的带30进行的卷帘帘布12的驱动。相对于所涉及车辆的前进方向布置在右侧的引导轨20B和卷帘布置结构10的布置在引导轨20B上的构件是镜像对称的,因此显而易见。

与传动小齿轮26A啮合的带齿的带30在两个相反侧中的每个上分别具有齿部分32和34。齿部分32与驱动齿轮26A啮合。分别布置在带齿的带30的下侧和上侧上的齿部分32和34均具有齿,该齿平行于卷帘帘布12的平面在卷帘布置结构10的横向方向上延伸。

尤其从图4中可看到,带齿的带30在由驱动器壳体28A形成的引导通道36中被引导向引导轨20A的引导道38,驱动器壳体28A罩接在由卷帘帘布12形成的卷帘卷15之上,在该引导道38中被引导到拉杆16。在那里,带齿的带30固定到拉杆16的耦接元件18。

尤其从图5和图7中可看到,带齿的带30均具有大致矩形的横截面,该大致矩形的横截面与相应的引导轨20A或20B的相应的引导道38的大致矩形的横截面对应。

卷帘帘布12包括形成其可见表面的中央部分40。在其在卷帘布置结构10的垂直纵向中心平面的任一侧上布置的边缘处,中央部分40在每侧上设有引导带42,其构成可被标准化成与引导轨20A和20B相配合的所谓的布料模块。卷帘帘布12通过引导带42在引导轨20A和20B中被引导。为此,引导带42分别经由槽44接合到相应的引导轨20A或20B的相应的引导道38中,所述引导道38的横截面在最宽的意义上为G形,所述槽44在引导轨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并在其下侧处与引导道38的底部46间隔开,且在其上侧处达到引导道38的顶部47。在引导道38中,引导带42在车顶的横向方向上、即如图7的剖视图所示以至少大致U形的方式弯转,从而使得卷帘帘布12的引导带42被压在布置在带齿的带30下侧的齿部分32与引导道38的底部46之间。当卷帘帘布12从卷绕轴14展开时,进入引导轨20A和20B的引导道38中的引导带42仅由于同时进入引导轨20A和20B的引导道38的带齿的带30而经历至少大致U形的弯转,而不使用任何附加的弯转装置。卷帘帘布12连同其引导带42无褶皱地被卷在卷绕轴14上。例如,这通过引导带42的材料的弹性来保证。

在引导道38d的背向槽44的一侧、即在U形弯转的下游,卷帘帘布12的引导带42的自由边缘部分延伸到舌型引导部48中,该舌型引导部48可认为是用于引导带42的自由边缘条的引导道,且沿着相应的引导轨20A或20B的长度延伸或形成。

卷帘帘布12的引导带42在引导轨20A的引导道38中的U形弯转允许卷帘帘布12插入齿部分32中,该齿部分32布置在带齿的带30的下侧上,并接合到引导带42的材料或布料中。以这种方式,可施加强的保持力,从而例如实现卷帘布置结构10的挡风功能。不需要在带齿的带30上保持刷毛或类似物。实际上,带齿的带30是无刷毛的。

尤其从图5和7可看出,带齿的带30关于它们的横截面水平地布置,即高度/宽度比小于1,在本例中是大约0.7。由于齿部分32和34布置在带齿的带30的上侧和下侧上,因而,带齿的带30在一平面中是柔性的,该平面与驱动齿轮26A的平面齐平,且在车辆的纵向和垂直方向上延伸。

在驱动齿轮26A的从动侧上,带齿的带30的退出端50在驱动器壳体28A的引导槽52中朝着引导管54被引导,引导槽52接合在卷帘卷15下方,引导管54附接到引导轨20A之下和引导道38的一侧且由塑料制成。

为了保证卷帘帘布12以低摩擦力进入引导轨20A的引导道38,驱动器壳体28A附加地具有入口斜坡57,该入口斜坡57朝着引导道38的侧向槽44的下边缘被引导。

当卷帘帘布12从卷绕轴14上展开时,它附加地在压紧装置56之下运行,该压紧装置56也固定在两侧布置的驱动器壳体28A和28B上,并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弯曲。

在图8中,以高度示意的方式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卷帘布置结构的一个替代实施例。

类似于上述根据图1至7的实施例,根据图8的卷帘布置结构具有卷帘帘布12,该卷帘帘布12能够卷绕到相应的卷绕轴14上以及从卷绕轴14展开。此外,卷帘帘布12的布置在任一侧上的侧向边缘在固定到车顶上的引导轨20A和20B中相应地被引导,该引导也通过带齿的带30实现,带齿的带30关于其横截面水平地布置并在引导轨20A或20B的引导道38中被引导。该引导通过带齿的带30实现,带齿的带30也在相应的引导道38中被引导,在引导道38中,卷帘帘布12被带齿的带30弯转成U形。在其上侧和下侧上,带齿的带30都具有在引导道38内与卷帘帘布12接合的齿部分。

然而,图8所示的实施例与图1至7所示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带齿的带30由分别布置在引导轨20A和20B的背向卷绕轴14的侧上的驱动齿轮26A和26B来驱动。因此,驱动齿轮26A和26B分别相对于待遮挡的车顶开口在车辆前方的方向上布置。此外,驱动齿轮26A,26B分别相对于导风件60在车辆前方的方向上布置,带齿的带30在其驱动侧及其退出端处在车辆垂直方向上被对应的引导槽或引导通道弯转,带齿的带30因而接合在导风件60之下。此外,带齿的带30接合在卷绕轴14之上和之下。

附图标记列表

10 卷帘布置结构

12 卷帘帘布

14 卷绕轴

15 卷帘卷

16 拉杆

18 耦接元件

20A,B引导轨

22 驱动电机

24A,B驱动轴

26A,B驱动齿轮

28A,B驱动器壳体

30 带齿的带

32 齿部分

34 齿部分

36 引导通道

38 引导道

40 中央部分

42 引导带

44 槽

46 底部

47 顶部

48 舌型引导部

50 退出端

52 引导槽

54 引导管

56 压紧装置

57 入口斜坡

60 导风件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