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溶液共混法制备石墨烯/弹性体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

溶液共混法制备石墨烯/弹性体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

摘要

一种溶液共混法制备石墨烯/弹性体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属于纳米复合材料领域。该方法包括方法,包括(1)将石墨插层化合物,置于600~900℃加热0.5~1.5min;(2)将加热后的石墨插层化合物浸入四氢呋喃中,超声;(3)以四氢呋喃为溶剂,得到均一的弹性体溶液;(4)将(2)和(3)混合后,超声0.5~3h;(5)挥发溶剂,加入乙醇沉淀洗涤,干燥,得到石墨烯/弹性体纳米复合材料。与传统的熔融共混法相比,溶液共混法具有成本低、方便、实验条件简单等优点;更为重要的是,其使得石墨烯在弹性体材料中能够达到较好的分散效果,能够显著增强弹性体材料的导电导热率以及力学等特性,从而扩大了石墨烯的适用范围。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757355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8-01-1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710946540.2

  • 申请日2017-10-12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马海芳

  • 地址 110136 辽宁省沈阳市道义经济开发区道义南大街37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4:19:0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10-01

    授权

    授权

  • 2018-02-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8L9/06 申请日:2017101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8-01-1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纳米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溶液共混法制备石墨烯/弹性体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尽管弹性体因其较低的制造成本,较大的伸长量以及抗腐蚀等一系列优点,在工业上得到应用,但是其较低的硬度、强度,较差的导电、导热等缺点限制了其在工业上的广泛应用。弹性体和纳米填充物共混,对于解决这些缺点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法。

石墨烯是一种新型的二维碳材料,因其极高的杨氏模量、极限强度、导电导热率等优点,可被用来增强弹性体材料,从而扩大弹性体材料的适用范围。石墨烯能否在弹性体材料中均匀分散,是影响其增强弹性体材料的一个重要因素。

传统的熔融共混法制备的弹性体/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是一种高温使弹性体呈熔融状态与石墨烯共混的方法,而且其对弹性体的导热导电率及力学特性提高不明显,以及石墨烯的分散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原因,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溶液共混法制备石墨烯/弹性体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该方法利用溶液共混使石墨烯在弹性体材料中更好分散,能够有效提高弹性体的力学性能。解决了传统方法制备石墨烯/弹性体纳米复合材料时,石墨烯在弹性体材料中容易团聚、堆叠、分散效果差,对弹性体不能达到理想的增强效果的缺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专利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的一种溶液共混法制备石墨烯/弹性体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石墨插层化合物,置于600~900℃加热0.5~1.5min,热膨胀后,得到多层石墨纳米微片;

(2)将多层石墨纳米微片浸入四氢呋喃中,超声1~3h,得到分散在四氢呋喃中的少层石墨烯微片,其中,超声过程中,保证四氢呋喃温度≤30℃;

(3)将弹性体浸入四氢呋喃溶剂中,加热至30~90℃,搅拌,当弹性体完全溶解后,得到均一的弹性体溶液;

(4)将分散在四氢呋喃中的少层石墨烯微片和均一的弹性体溶液,在搅拌下,混合,得到混合溶液;其中,按质量比,少层石墨烯微片:弹性体=(0.1~40):1。

对混合溶液进行超声0.5~3h,得到超声后的混合溶液;其中,超声过程中,四氢呋喃的温度≤30℃;

(5)对超声后的混合溶液进行搅拌,并加热到50~70℃,挥发溶剂,当挥发的溶剂量占总溶剂量的质量百分数≥50%,加入乙醇沉淀洗涤,干燥,得到石墨烯/弹性体纳米复合材料。

所述的步骤(1)中,所述的加热,加热设备为火炉。

所述的步骤(2)中,多层石墨纳米微片浸入四氢呋喃采用的容器为金属容器或玻璃容器,所述的金属容器具体为不锈钢容器或铁容器。

所述的步骤(2)中,所述的超声的目的在于,将步骤(1)中热膨胀得到的初步剥离的多层石墨纳米微片,进一步经过超声处理可以得到深度剥离的少层石墨烯微片,其中,少层石墨烯微片的平均厚度为3nm。

所述的步骤(2)中,所述的多层石墨纳米微片浸入四氢呋喃中,其中,四氢呋喃的用量以能均匀分散多层石墨纳米微片为准。

所述的步骤(3)中,所述的弹性体为丁苯橡胶、顺丁橡胶、丁基橡胶、异戊橡胶、三元乙丙橡胶中的一种。

所述的步骤(3)中,所述的搅拌为磁力搅拌。

所述的步骤(3)中,所述的均一的弹性体溶液中,弹性体的质量浓度为5~20g/ml。

所述的步骤(3)中,所述的加热,采用油浴加热。

所述的步骤(4)中,所述的搅拌为机械搅拌,其搅拌速率为150~200rpm/min。

所述的步骤(5)中,所述的搅拌为机械搅拌,其搅拌速率为150~200rpm/min。

所述的步骤(5)中,所述的加入乙醇沉淀洗涤,目的在于将混合溶液中,四氢呋喃清洗去除。

所述的步骤(5)中,所述的干燥,为置于通风橱或真空干燥箱中,30~60℃干燥12h以上。

本发明的一种溶液共混法制备石墨烯/弹性体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相比于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在于:

与传统的熔融共混法相比,溶液共混法具有成本低、方便、实验条件简单等优点;更为重要的是,其使得石墨烯在弹性体材料中能够达到较好的分散效果,能够显著增强弹性体材料的导电导热率以及力学等特性,从而扩大了石墨烯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溶液共混法制备石墨烯/丁苯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的工艺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溶液共混法制备的石墨烯/丁苯橡胶纳米复合材料和对比例1中熔融共混法制备的石墨烯/丁苯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的对比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溶液共混法制备的石墨烯/丁苯橡胶纳米复合材料和对比例1中熔融共混法制备的石墨烯/丁苯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的杨氏模量的对比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溶液共混法制备的石墨烯/丁苯橡胶纳米复合材料加工后和对比例1中熔融共混法制备的石墨烯/丁苯橡胶纳米复合材料加工后的撕裂强度的对比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溶液共混法制备的石墨烯/丁苯橡胶纳米复合材料加工后和对比例1中熔融共混法制备的石墨烯/丁苯橡胶纳米复合材料加工后的交联密度的对比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溶液共混法制备的石墨烯/丁苯橡胶纳米复合材料加工后和对比例1中熔融共混法制备的石墨烯/丁苯橡胶纳米复合材料加工后的X射线衍射强度的对比;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6中溶液共混法制备的2.5vol%石墨烯/丁苯橡胶纳米复合材料加工后的投射电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溶液共混法制备石墨烯/弹性体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其工艺流程图见图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将石墨插层化合物,置于700℃的火炉内加热1min,得到多层石墨纳米微片;

(2)在不锈钢容器中,将多层石墨纳米微片浸入四氢呋喃中,超声1h,得到分散在四氢呋喃中的少层石墨烯微片,其中,超声过程中,保证四氢呋喃温度≤30℃;

其中,少层石墨烯微片的平均厚度为3nm。

(3)用配有冷凝器的圆底烧瓶作为溶解装置,将丁苯橡胶浸入四氢呋喃溶剂中,采用油浴加热至85℃,磁力搅拌,当丁苯橡胶完全溶解后,得到均一的丁苯橡胶溶液;

所述的均一的丁苯橡胶溶液中,丁苯橡胶的质量浓度为5g/ml。

(4)将分散在四氢呋喃中的少层石墨烯微片和均一的丁苯橡胶溶液,在搅拌速率为150rpm/min的机械搅拌下,混合,得到混合溶液;其中,按质量比,少层石墨烯微片:丁苯橡胶=1:1。

对混合溶液进行超声1h,得到超声后的混合溶液;其中,超声过程中,四氢呋喃的温度≤30℃;

(5)对超声后的混合溶液进行机械搅拌,搅拌速率为200rpm/min,并加热到70℃,挥发溶剂,当挥发的溶剂量占总溶剂量的质量百分数≥60%,加入乙醇沉淀洗涤,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在60℃干燥12h,得到石墨烯/丁苯橡胶纳米复合材料。

将本实施例制备的石墨烯/弹性体纳米复合材料进行加工,测定其机械性能,具体加工方法为:

采用辊距为1mm,滚筒速比为1.3的双棍混炼机,对干燥后的石墨烯/丁苯橡胶纳米复合材料以表1中提供的配方进行配料,然后进行混炼,混炼后硫化,硫化工艺为,硫化压力为3MPa,硫化温度为150℃,硫化时间为23min,得到硫化后的石墨烯/丁苯橡胶纳米复合材料。将硫化后的石墨烯/丁苯橡胶纳米复合材料储存48小时,进行机械性能测试。

表1石墨烯/丁苯橡胶纳米复合材料加工配方

材料质量(g)石墨烯/丁苯橡胶材料100硫磺2二硫化二苯并噻唑0.5二苯胍0.5二硫化四甲基秋兰姆0.2

实施例2

一种溶液共混法制备石墨烯/弹性体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将石墨插层化合物,置于600℃的火炉内加热1.5min,得到多层石墨纳米微片;

(2)在不锈钢容器中,将多层石墨纳米微片浸入四氢呋喃中,超声2h,得到分散在四氢呋喃中的少层石墨烯微片,其中,超声过程中,保证四氢呋喃温度≤30℃;

其中,少层石墨烯微片的平均厚度为3nm。

(3)用配有冷凝器的圆底烧瓶作为溶解装置,将异戊橡胶浸入四氢呋喃溶剂中,采用水浴加热至30℃,磁力搅拌,当异戊橡胶完全溶解后,得到均一的异戊橡胶溶液;

所述的均一的异戊橡胶溶液中,异戊橡胶的质量浓度为20g/ml。

(4)将分散在四氢呋喃中的少层石墨烯微片和均一的异戊橡胶溶液,在搅拌速率为200rpm/min的机械搅拌下,混合,得到混合溶液;其中,按质量比,少层石墨烯微片:异戊橡胶=40:1。

对混合溶液进行超声0.5h,得到超声后的混合溶液;其中,超声过程中,四氢呋喃的温度≤30℃;

(5)对超声后的混合溶液进行机械搅拌,搅拌速率为150rpm/min,并加热到50℃,挥发溶剂,当挥发的溶剂量占总溶剂量的质量百分数≥50%,加入乙醇沉淀洗涤,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在30℃干燥12h,得到石墨烯/异戊橡胶纳米复合材料。

实施例3

一种溶液共混法制备石墨烯/弹性体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将石墨插层化合物,置于900℃的火炉内加热0.5min,得到多层石墨纳米微片;

(2)在不锈钢容器中,将多层石墨纳米微片浸入四氢呋喃中,超声3h,得到分散在四氢呋喃中的少层石墨烯微片,其中,超声过程中,保证四氢呋喃温度≤30℃;

其中,少层石墨烯微片的平均厚度为3nm。

(3)用配有冷凝器的圆底烧瓶作为溶解装置,将顺丁橡胶浸入四氢呋喃溶剂中,采用油浴加热至90℃,磁力搅拌,当顺丁橡胶完全溶解后,得到均一的顺丁橡胶溶液;

所述的均一的顺丁橡胶溶液中,顺丁橡胶的质量浓度为10g/ml。

(4)将分散在四氢呋喃中的少层石墨烯微片和均一的顺丁橡胶溶液,在搅拌速率为200rpm/min的机械搅拌下,混合,得到混合溶液;其中,按质量比,少层石墨烯微片:顺丁橡胶=0.1:1。

对混合溶液进行超声3h,得到超声后的混合溶液;其中,超声过程中,四氢呋喃的温度≤30℃;

(5)对超声后的混合溶液进行机械搅拌,搅拌速率为150rpm/min,并加热到70℃,挥发溶剂,当挥发的溶剂量占总溶剂量的质量百分数≥50%,加入乙醇沉淀洗涤,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在50℃干燥12h,得到石墨烯/顺丁橡胶纳米复合材料。

实施例4

一种溶液共混法制备石墨烯/弹性体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将石墨插层化合物,置于800℃的火炉内加热1min,得到多层石墨纳米微片;

(2)在不锈钢容器中,将多层石墨纳米微片浸入四氢呋喃中,超声1.5h,得到分散在四氢呋喃中的少层石墨烯微片,其中,超声过程中,保证四氢呋喃温度≤30℃;

其中,少层石墨烯微片的平均厚度为3nm。

(3)用配有冷凝器的圆底烧瓶作为溶解装置,将丁基橡胶浸入四氢呋喃溶剂中,采用油浴加热至60℃,磁力搅拌,当丁基橡胶完全溶解后,得到均一的丁基橡胶溶液;

所述的均一的丁基橡胶溶液中,丁基橡胶的质量浓度为15g/ml。

(4)将分散在四氢呋喃中的少层石墨烯微片和均一的丁基橡胶溶液,在搅拌速率为200rpm/min的机械搅拌下,混合,得到混合溶液;其中,按质量比,少层石墨烯微片:丁基橡胶=10:1。

对混合溶液进行超声2h,得到超声后的混合溶液;其中,超声过程中,四氢呋喃的温度≤30℃;

(5)对超声后的混合溶液进行机械搅拌,搅拌速率为180rpm/min,并加热到60℃,挥发溶剂,当挥发的溶剂量占总溶剂量的质量百分数≥70%,加入乙醇沉淀洗涤,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在50℃干燥12h,得到石墨烯/丁基橡胶纳米复合材料。

实施例5

一种溶液共混法制备石墨烯/弹性体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将石墨插层化合物,置于600℃的火炉内加热1min,得到多层石墨纳米微片;

(2)在不锈钢容器中,将多层石墨纳米微片浸入四氢呋喃中,超声2h,得到分散在四氢呋喃中的少层石墨烯微片,其中,超声过程中,保证四氢呋喃温度≤30℃;

其中,少层石墨烯微片的平均厚度为3nm。

(3)用配有冷凝器的圆底烧瓶作为溶解装置,将三元乙丙橡胶浸入四氢呋喃溶剂中,采用油浴加热至70℃,磁力搅拌,当三元乙丙橡胶完全溶解后,得到均一的三元乙丙橡胶溶液;

所述的均一的三元乙丙橡胶溶液中,三元乙丙橡胶的质量浓度为8g/ml。

(4)将分散在四氢呋喃中的少层石墨烯微片和均一的三元乙丙橡胶溶液,在搅拌速率为200rpm/min的机械搅拌下,混合,得到混合溶液;其中,按质量比,少层石墨烯微片:三元乙丙橡胶=5:1。

对混合溶液进行超声1h,得到超声后的混合溶液;其中,超声过程中,四氢呋喃的温度≤30℃;

(5)对超声后的混合溶液进行机械搅拌,搅拌速率为150rpm/min,并加热到70℃,挥发溶剂,当挥发的溶剂量占总溶剂量的质量百分数≥50%,加入乙醇沉淀洗涤,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在50℃干燥12h,得到石墨烯/三元乙丙橡胶纳米复合材料。

实施例6

一种溶液共混法制备石墨烯/弹性体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将石墨插层化合物,置于700℃的火炉内加热1min,得到多层石墨纳米微片;

(2)在不锈钢容器中,将多层石墨纳米微片浸入四氢呋喃中,超声1h,得到分散在四氢呋喃中的少层石墨烯微片,其中,超声过程中,保证四氢呋喃温度≤30℃;

其中,少层石墨烯微片的平均厚度为3nm。

(3)用配有冷凝器的圆底烧瓶作为溶解装置,将丁苯橡胶浸入四氢呋喃溶剂中,采用油浴加热至85℃,磁力搅拌,当丁苯橡胶完全溶解后,得到均一的丁苯橡胶溶液;

所述的均一的丁苯橡胶溶液中,丁苯橡胶的质量浓度为5g/ml。

(4)将分散在四氢呋喃中的少层石墨烯微片和均一的丁苯橡胶溶液,在搅拌速率为150rpm/min的机械搅拌下,混合,得到混合溶液;其中,按质量比,少层石墨烯微片:丁苯橡胶=0.1:1。

对混合溶液进行超声1h,得到超声后的混合溶液;其中,超声过程中,四氢呋喃的温度≤30℃;

(5)对超声后的混合溶液进行机械搅拌,搅拌速率为200rpm/min,并加热到70℃,挥发溶剂,当挥发的溶剂量占总溶剂量的质量百分数≥60%,加入乙醇沉淀洗涤,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在60℃干燥12h,得到石墨烯/丁苯橡胶纳米复合材料。

本实施例制备的2.5vol%石墨烯/丁苯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的投射电镜图见图7,从图7中可以得出石墨烯相对均匀地分散于丁苯橡胶中。

对比例1

采用文献Araby S,Zhang L,Kuan H-C,Dai J-B,Majewski P,Ma J.Polymer2013;54(14):3663e70中的方法,调整石墨烯/丁苯橡胶中石墨烯体积分数,制备出不同石墨烯体积百分数的石墨烯/丁苯橡胶纳米复合材料。

将本对比例熔融共混法制备的石墨烯/丁苯橡胶纳米复合材料进行加工,测定其机械性能,具体加工方法同实施例1中石墨烯/弹性体纳米复合材料的加工方法,不同点在于,实施例1中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石墨烯/弹性体纳米复合材料作为生胶,对比例以熔融共混法制备的石墨烯/丁苯橡胶纳米复合材料作为生胶。

通过实施例1中溶液共混法制备不同石墨烯体积百分数的石墨烯/丁苯橡胶纳米复合材料和对比例1中熔融共混法制备的石墨烯/丁苯橡胶纳米复合材料,其加工后的硫化样品的机械性能结果进行对比,表面通过本发明的溶液共混法制备的石墨烯/丁苯橡胶纳米复合材料具有很好的分散性,在各个机械性能参数上均有提高。

实施例1中溶液共混法制备的石墨烯/丁苯橡胶纳米复合材料和对比例1中熔融共混法制备的石墨烯/丁苯橡胶纳米复合材料,采用相同配方加工后,其加工样品的拉伸强度的对比图见图2,通过图2可以得出在拉伸强度方面,相比较于熔融共混法制备的石墨烯/丁苯橡胶纳米复合材料,溶液共混法制备的石墨烯/丁苯橡胶纳米复合材料显示出,石墨烯在复合材料中有更为显著的增强效果;因为溶液共混中,石墨烯片不容易团聚、分散较好,和橡胶基体有较好的相容性,不易产生应力集中,有利于应力在石墨烯和橡胶基体之间传递,因而表现出较显著的增强效果。

实施例1中溶液共混法制备的石墨烯/丁苯橡胶纳米复合材料和对比例1中熔融共混法制备的石墨烯/丁苯橡胶纳米复合材料,采用相同配方加工后,其加工样品的杨氏模量的对比图见图3,通过图3可以得出在杨氏模量方面,比较于熔融共混法制备的石墨烯/丁苯橡胶纳米复合材料,溶液共混制备的石墨烯/丁苯橡胶纳米复合材料显示出,石墨烯在复合材料中有更为显著的增强效果。

实施例1中溶液共混法制备的石墨烯/丁苯橡胶纳米复合材料和对比例1中熔融共混法制备的石墨烯/丁苯橡胶纳米复合材料,采用相同配方加工后,其加工样品的撕裂强度的对比图见图4,通过图4可以得出在撕裂强度上,比较于熔融共混法制备的石墨烯/丁苯橡胶纳米复合材料,溶液共混制备的石墨烯/丁苯橡胶纳米复合材料显示出,石墨烯在复合材料中有更为显著的增强效果;

实施例1中溶液共混法制备的石墨烯/丁苯橡胶纳米复合材料和对比例1中熔融共混法制备的石墨烯/丁苯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的交联密度的对比图见图5,通过图5可以得出在交联密度方面,比较于熔融共混法制备的石墨烯/丁苯橡胶纳米复合材料,溶液共混制备的石墨烯/丁苯橡胶纳米复合材料显示出,石墨烯在复合材料中有更为显著的增强效果;

实施例1中溶液共混法制备的石墨烯/丁苯橡胶纳米复合材料和对比例1中熔融共混法制备的石墨烯/丁苯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的X射线衍射强度的对比见图6,从图6可以得出相比较于熔融共混法制备的石墨烯/丁苯橡胶纳米复合材料,溶液共混制备的石墨烯/丁苯橡胶纳米复合材料显示出石墨烯和基体有更好的相容性。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