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标定热连轧板带精轧机入口侧导板的方法

一种标定热连轧板带精轧机入口侧导板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标定热连轧板带精轧机入口侧导板的方法,包括:将入口侧导板自动位置控制至第一宽度;测量侧导板开口度、操作侧平衡块内侧到操作侧侧导板内沿的第一距离和传动侧平衡块内侧到传动侧侧导板内沿的第二距离;如果侧导板开口度大于等于第一宽度,小于等于第一宽度与预设的第一误差的和值,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等于预设的第二误差时,不执行标定;否则,标定自动位置控制的操作侧开口度和自动位置控制的传动侧开口度。解决现有技术中精轧机入口侧导板标定,存在的对中度不能满足标准,导致频繁发生轧制事故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提高精轧机入口侧导板的对中度,减少了轧制事故的发生,提高了轧制稳定性的技术效果。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6-14

    授权

    授权

  • 2018-01-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21B39/16 申请日:2017070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8-01-0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冶金行业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标定热连轧板带精轧机入口侧导板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冶金行业中,热连轧板带工艺中一般包括精轧机组,精轧机组是最关键的设备,影响着成品的各种控制指标。精轧机一般包括工作辊、支撑辊、轧辊调整装置、入口侧导板、活套等。其中,精轧机组包括多个机架,每个机架包括用于轧制带钢的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并在每个机架的入口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侧导板,活套位于入口侧导板之前;活套是热轧精轧连轧过程中用于支持带钢、形成一定的套量、保持机架间的秒流量与张力恒定的装置。

当精轧机入口侧导板衬板更换、液压缸更换或液压缸磁尺更换时,需要对精轧机入口侧导板进行标定,通常选择以侧导板中间梁为基准,对精轧机入口侧导板进行标定,由于厚规格带钢对侧导板框架的长期冲击,导致侧导板中间梁偏离了轧制中心线,以侧导板为基准标定侧导板后,精轧机入口侧导板对中度不能满足标准,导致频繁发生轧制事故,造成公司巨大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标定热连轧板带精轧机入口侧导板的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精轧机入口侧导板标定,存在的对中度不能满足标准,导致频繁发生轧制事故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标定热连轧板带精轧机入口侧导板的方法,包括:

将所述精轧机入口侧导板自动位置控制至第一宽度;所述第一宽度为所述自动位置控制的设置显示值;

测量侧导板开口度、操作侧平衡块内侧到操作侧侧导板内沿的第一距离和传动侧平衡块内侧到传动侧侧导板内沿的第二距离;

如果所述侧导板开口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一宽度,所述侧导板开口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一宽度与预设的第一误差的和值,且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等于预设的第二误差时,开口度和对中度满足标准,不执行标定;

否则,标定所述自动位置控制的操作侧开口度等于第一差值与二分之一的所述第一误差的差值,所述第一差值等于二分之一的两侧平衡块内侧的距离常数与所述第一距离的差值;标定所述自动位置控制的传动侧开口度等于第二差值与二分之一的所述第一误差的差值,所述第二差值等于二分之一的两侧平衡块内侧的距离常数与所述第二距离的差值。

可选的,所述将精轧机入口侧导板自动位置控制至第一宽度之前,还包括:将所述精轧机入口侧导板抽出,将所述精轧机的工作辊抽出。

可选的,所述标定所述自动位置控制的操作侧开口度和所述标定所述自动位置控制的传动侧开口度之后,还包括:将所述精轧机入口侧导板自动位置控制至第二长度;所述第二长度为所述自动位置控制的设置值;所述第二长度不等于所述第一宽度;将所述精轧机入口侧导板自动位置控制恢复至所述第一宽度;测量侧导板开口度、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二距离;如果所述侧导板开口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一宽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一宽度与预设的第一误差的和值,且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的第二误差时,不执行标定;否则,标定所述自动位置控制的操作侧开口度和所述自动位置控制的传动侧开口度,直至标定成功。

可选的,在进行所述自动位置控制时,所述操作侧侧导板和所述传动侧侧导板的运动速度相同。

可选的,测量所述侧导板开口度、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二距离时,所述精轧机入口侧导板保持在抽出状态。

可选的,所述第一误差等于10mm。

可选的,所述第二误差等于5mm。

可选的,当所述两侧平衡块内侧的距离常数为2700,所述两侧侧导板内侧的距离为1700时,所述如果所述侧导板开口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一宽度,所述侧导板开口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一宽度与预设的第一误差的和值,且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等于预设的第二误差时,不执行标定,包括:如果1700mm≤A≤1710mm,且|B-C|≤5mm时,不执行标定;A为所述侧导板开口度,B为所述第一距离,C为所述第二距离。

可选的,当所述两侧平衡块内侧的距离常数为2700,所述两侧侧导板内侧的距离为1700时,所述标定所述自动位置控制的操作侧开口度等于第一差值与二分之一的所述第一误差的差值,所述第一差值等于二分之一的两侧平衡块内侧的距离常数与所述第一距离的差值;标定所述自动位置控制的传动侧开口度等于第二差值与二分之一的所述第一误差的差值,所述第二差值等于二分之一的两侧平衡块内侧的距离常数与所述第二距离的差值,包括:标定所述自动位置控制的操作侧开口度=(1350-B)-5,B为所述第一距离;标定所述自动位置控制的传动侧开口度=(1350-C)-5,C为所述第二距离。

可选的,测量所述侧导板开口度用沃尔特尺测量,测量所述第一距离和述第二距离用盒尺测量。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以精轧机牌坊两侧平衡块内侧为基准来确定侧导板的中心线,对精轧机入口侧导板进行标定,避免了侧导板中间梁偏移带来的标定误差,提高了侧导板的标定精度,提高了带钢的对中度,有利于轧制的稳定性。进一步,当侧导板精度提高后,有利于带钢的卷形控制。再进一步,当侧导板精度提高后,减少了轧制事故的发生,提高了成材率。

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经过研究,设置第一误差为正数且为10mm,第二误差为5mm,能在有效避免开口度过小导致的卡钢风险的基础上,避免开口度过大,利于带钢对中,减少跑偏事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标定热连轧板带精轧机入口侧导板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标定热连轧板带精轧机入口侧导板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标定热连轧板带精轧机入口侧导板的方法实例的流程图。

1:轧机入口侧导板、2:轧机牌坊内操作侧平衡块、3:轧机牌坊内传动侧平衡块、A:测量开口度、B:操作侧平衡块内侧到操作侧侧导板内沿距离、C:传动侧平衡块内侧到传动侧侧导板内沿距离、D:两侧平衡块内侧的距离常数。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标定热连轧板带精轧机入口侧导板的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精轧机入口侧导板标定,存在的对中度不能满足标准,导致频繁发生轧制事故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提高了精轧机入口侧导板的对中度,减少了轧制事故的发生,提高了轧制稳定性的技术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技术方案的总体思路如下:

本申请提供一种标定热连轧板带精轧机入口侧导板的方法,包括:

将所述精轧机入口侧导板自动位置控制至第一宽度;所述第一宽为所述自动位置控制的设置显示值;

测量侧导板开口度、操作侧平衡块内侧到操作侧侧导板内沿的第一距离和传动侧平衡块内侧到传动侧侧导板内沿的第二距离;

如果所述侧导板开口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一宽度,所述侧导板开口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一宽度与预设的第一误差的和值,且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等于预设的第二误差时,不执行标定;

否则,标定所述自动位置控制的操作侧开口度等于第一差值与二分之一的所述第一误差的差值,所述第一差值等于二分之一的两侧平衡块内侧的距离常数与所述第一距离的差值;标定所述自动位置控制的传动侧开口度等于第二差值与二分之一的所述第一误差的差值,所述第二差值等于二分之一的两侧平衡块内侧的距离常数与所述第二距离的差值。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以精轧机牌坊两侧平衡块内侧为基准来确定侧导板的中心线,对精轧机入口侧导板进行标定,避免了侧导板中间梁偏移带来的标定误差,提高了侧导板的标定精度,提高了带钢的对中度,有利于轧制的稳定性。进一步,当侧导板精度提高后,有利于带钢的卷形控制。再进一步,当侧导板精度提高后,减少了轧制事故的发生,提高了成材率。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标定热连轧板带精轧机入口侧导板的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

步骤S101,将所述精轧机入口侧导板1自动位置控制至第一宽度;所述第一宽度为所述自动位置控制的设置显示值;

步骤S102,测量侧导板开口度、操作侧平衡块2内侧到操作侧侧导板内沿的第一距离和传动侧平衡块内侧3到传动侧侧导板内沿的第二距离;

步骤S103,如果所述侧导板开口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一宽度,所述侧导板开口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一宽度与预设的第一误差的和值,且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等于预设的第二误差时,不执行标定;

步骤S104,否则,标定所述自动位置控制的操作侧开口度等于第一差值与二分之一的所述第一误差的差值,所述第一差值等于二分之一的两侧平衡块内侧的距离常数与所述第一距离的差值;标定所述自动位置控制的传动侧开口度等于第二差值与二分之一的所述第一误差的差值,所述第二差值等于二分之一的两侧平衡块内侧的距离常数与所述第二距离的差值。

具体来讲,以精轧机牌坊两侧平衡块内侧为基准,避免了以侧导板中间梁为基准,提高了精轧机入口侧导板的对中度,减少了轧制事故的发生,提高了轧制稳定性。

下面,结合图1-图3来详细说明本申请提供的方法的实施步骤。

首先,执行步骤S101,将所述精轧机入口侧导板1自动位置控制(APC)至第一宽度;所述第一宽度为所述自动位置控制的设置显示值。

具体来讲,APC是指自动位置控制,所示第一宽度为自动位置控制时输入的侧导板开口宽度,假设设定的第一宽度为1700,在自动位置控制情况下,程序将控制侧导板开口度在1700±0.5mm位置才会停止下来。如果没有在此数值范围内,侧导板1会一直动作直到开口度数值在设定偏差范围内。

优选的,由于轧机牌坊的平衡块在轧机内,只有在工作辊抽出轧机,才可以以此为基准进行测量。故所述将精轧机入口侧导板自动位置控制至第一宽度之前,还包括:将所述精轧机入口侧导板抽出,将所述精轧机的工作辊抽出,以便于在精轧机机架内进行测量。

优选的,在进行所述自动位置控制时,所述操作侧侧导板和所述传动侧侧导板的运动速度相同。

然后,执行步骤S102,测量侧导板开口度、操作侧平衡块内侧到操作侧侧导板内沿的第一距离和传动侧平衡块内侧到传动侧侧导板内沿的第二距离。

如图2所示,所述侧导板开口度为图2中的A,所述第一距离为图2中的B和所述第二距离为图2中的C。

需要说明的是,测量所述侧导板开口度、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二距离时,所述精轧机入口侧导板保持在抽出状态。

较优的,测量所述侧导板开口度用沃尔特尺测量,测量所述第一距离和述第二距离用盒尺测量,以保证测量精度。

再下来,根据所述侧导板开口度、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二距离确定选择执行步骤S103还是步骤S104。

步骤S103,如果所述侧导板开口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一宽度,所述侧导板开口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一宽度与预设的第一误差的和值,且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等于预设的第二误差时,不执行标定。

步骤S104,否则,标定所述自动位置控制的操作侧开口度等于第一差值与二分之一的所述第一误差的差值,所述第一差值等于二分之一的两侧平衡块内侧的距离常数与所述第一距离的差值;标定所述自动位置控制的传动侧开口度等于第二差值与二分之一的所述第一误差的差值,所述第二差值等于二分之一的两侧平衡块内侧的距离常数与所述第二距离的差值。

具体来讲,上述标定条件设置的原理为:当所述侧导板开口度小于所述第一宽度时,即侧导板实际开口度小于设置的显示开口度,存在卡钢风险;当所述侧导板开口度大于所述第一宽度与预设的第一误差的和值时,侧导板开口度过大,不利于对带钢的对中;侧导板对中度为实测操作侧开口度减去驱动侧开口度的差值,即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的第二误差时,不利于带钢的对中和轧制稳定性。

上述标定方式的原理为:两侧平衡块内侧的距离一般为常数,F1-F7轧机惯用的牌坊两侧平衡块内侧的固定距离均为2700mm。那么轧制中心线距两侧平衡块的距离为2700/2=1350mm,可以以1350-B为侧导板操作侧开口度,1350-C为侧导板传动侧开口度。进一步,为了降低卡钢风险,标定时,侧导板两侧开口度再减去所述第二误差作为标定值。

进一步,因为总的所述侧导板开口度减显示的第一宽度的误差为第一误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步骤S104进行标定后,为了检测标定后是否满足对中要求,可以再次进行标定,具体步骤如下:

将所述精轧机入口侧导板自动位置控制至第二宽度;所述第二宽度为所述自动位置控制的设置值;所述第二宽度不等于所述第一宽度;

将所述精轧机入口侧导板自动位置控制恢复至所述第一宽度;

测量侧导板开口度、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二距离;

如果所述侧导板开口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一宽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一宽度与预设的第一误差的和值,且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的第二误差时,不执行标定;

否则,按照步骤S104的方法重新标定所述自动位置控制的操作侧开口度和所述自动位置控制的传动侧开口度,直至标定完成。

在申请人经研究后,发现设置所述第一误差等于10mm,所述第二误差等于5mm时,效果最佳,开口度小可能存在卡钢风险,如果开口度过大,不利于带钢对中,容易出现跑偏事故,这样设置即提高侧导板对带钢的对中作用,同时又可以避免开口度过小导致卡钢事故。

下面结合图2和图3,以所述两侧平衡块内侧的距离常数D为2700mm,即A+B+C=2700mm=D,所述两侧侧导板内侧的距离为1700mm为例来说明具体的标定步骤:

首先,将轧机入口侧导板抽出,将精轧机工作辊抽出轧机;

然后,将轧机入口侧导板开口度APC到1700mm,测量数据A、B、C;

当1700mm≤A≤1710mm时,则侧导板开口度符合标准,且当对中度|B-C|≤5mm时,则对中度符合标准,不用进行标定;

当A<1700mm、A>1710mm或对中度|B-C|>5mm时,需对精轧入口侧导板进行标定。标定时一侧减5mm,让实际开口度大10mm,降低卡钢风险,故输入标定数值为:操作侧(OS)开口度=(1350-B)-5,传动侧(DS)开口度=(1350-C)-5;

接下来,标定完成后,将精轧机入口侧导板APC至2000mm,然后再将侧导板APC至1700mm,再次测量数据A、B、C,当1700mm≤A≤1710mm时,侧导板开口度符合标准,且对中度|B-C|≤5mm时,则对中度符合标准,标定成功;否则,按照上述方法重新进行标定,直至1700mm≤A≤1710mm且|B-C|≤5mm。

下面列举三个具体标定实例:

实例1:

先将轧机入口侧导板抽出,将精轧机工作辊抽出轧机;

再将轧机入口侧导板APC到1700mm,测量数据A=1715mm、B=490m、C=495mm;由于A>1710mm,则侧导板开口度不符合标准,对中度|B-C|=5mm≤5mm,则对中度符合标准,侧导板需要进行标定;

输入标定数值为:操作侧开口度=(1350-490)-5=855mm,传动侧开口度=(1350-495)-5=850mm,对侧导板两侧开口度进行标定;

然后,将精轧机入口侧导板APC至2000mm,然后再将侧导板APC至1700mm。

测量数据A=1710mm、B=495mm、C=495mm。侧导板开口度和对中度均满足标准。侧导板标定成功。

实例1标定后,侧导板开口度和对中度满足标准,轧制过程中侧导板对带钢的对中作用良好,提高了轧制的稳定性。

实例2:

先将精轧机入口侧导板抽出,将精轧机工作辊抽出轧机;

再将精轧机入口侧导板APC至1700mm,测量数据A=1710mm、B=485mm、C=505mm;1700mm≤A≤1710mm时,则侧导板开口度符合标准,对中度|B-C|=20mm>5mm,则对中度不符合标准,侧导板需要进行标定;

输入标定数值为:操作侧开口度=(1350-485)-5=860mm,传动侧开口度=(1350-505)-5=840mm,对侧导板两侧开口度进行标定。

将精轧机入口侧导板APC至2000mm,然后再将侧导板APC至1700mm。

测量数据A=1710mm、B=495mm、C=495mm。侧导板开口度和对中度均满足标准。侧导板标定成功。

实例2标定后,侧导板开口度和对中度满足标准,轧制过程中侧导板对带钢的对中作用良好,提高了轧制的稳定性。

实例3:

先将精轧机入口侧导板抽出,将精轧机工作辊抽出轧机;

再将精轧机入口侧导板APC到至1700mm,测量数据A=1690mm、B=495mm、C=515mm;A<1700mm时,则侧导板开口度不符合标准,对中度|495-515|=20mm>5mm,则对中度不符合标准,侧导板需要进行标定;

输入标定数值为:操作侧开口度=(1350-495)-5=850mm,传动侧开口度=(1350-515)-5=830mm,对侧导板两侧开口度进行标定;

将精轧机入口侧导板APC至2000mm,然后再将侧导板APC至1700mm。

测量数据A=1710mm、B=495mm、C=495mm。侧导板开口度和对中度均满足标准。侧导板标定成功。

实例3标定后,侧导板开口度和对中度满足标准,轧制过程中侧导板对带钢的对中作用良好,提高了轧制的稳定性。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以精轧机牌坊两侧平衡块内侧为基准来确定侧导板的中心线,对精轧机入口侧导板进行标定,避免了侧导板中间梁偏移带来的标定误差,提高了侧导板的标定精度,提高了带钢的对中度,有利于轧制的稳定性。进一步,当侧导板精度提高后,有利于带钢的卷形控制。再进一步,当侧导板精度提高后,减少了轧制事故的发生,提高了成材率。

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经过研究,设置第一误差为正数且为10mm,第二误差为5mm,能在有效避免开口度过小导致的卡钢风险的基础上,避免开口度过大,利于带钢对中,减少跑偏事故。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