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活性酶模型化合物及基于该化合物的叶面肥、增效剂及增效剂使用方法

活性酶模型化合物及基于该化合物的叶面肥、增效剂及增效剂使用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活性酶模型化合物及基于该化合物的叶面肥、增效剂及增效剂使用方法,属于生物化学领域。活性酶模型化合物通过有机配体与金属离子的耦合形成活性中心,进而通过多种反应机制启动作物自身的抗逆机制,可在农作物生长的不同时期使用,实现作物抗虫害、杀菌、抗渍、抗旱、抗寒,增产增收。该活性酶模型化合物在用于抗虫灾时,使用浓度达到500~1000ppm,且对植物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副作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751307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7-12-2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刘艳博;

    申请/专利号CN201710676674.7

  • 发明设计人 刘艳博;廖展如;孟祥高;李骥;

    申请日2017-08-09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王霞

  • 地址 710075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锦业路锦业时代B1-12层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4:10:5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8-27

    授权

    授权

  • 2018-01-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7F15/02 申请日:201708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12-2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活性酶模型化合物及基于该化合物的叶面肥、增效剂及增效剂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人口与耕地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如何提高单产来养活日益增长的人口对粮食的需求,将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化肥的施用是提高粮食产量的有效手段之一,但过量使用基础化肥(尿素、硝铵、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硫酸钾、氯化钾等)会导致土壤板结,污染环境。通过生物诱导作用的增效剂产品,可启动作物自身的抗逆机制,不仅能实现增产增收,同时还可降低化肥、农药及杀菌剂的使用量,降低农民负担。

各类常见具有增效作用的生物激素,不仅存在着合成或提取工艺复杂的问题,同时绝大多数情况下只能针对特定作物和特定环境下适用。因此,有必要寻找到依托内源调控为作用机制的新型增效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活性酶模型化合物及基于该化合物的叶面肥、增效剂及增效剂使用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使植物抗逆增效的活性酶模型化合物,包括有机配体、金属离子和阴离子;

其中,有机配体为配体1~12中的一种或多种,配体1~12的结构如下:

其中,R为中的一种或多种;

其中,金属离子为Cu2+、Zn2+、Fe3+、Fee2+、Mg2+、Mo2+、Co2+、Mn2+、Mn3+和Mn4+中的一种或多种;

其中,阴离子为NO3-、Cl-、H2PO3-、HPO32-、SO42-和ClO4-的一种或多种;

其中,金属离子带的正电荷总量等于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总量;

其中,按照摩尔量计,有机配体:金属离子=1:(1~3)。

优选地,所述的活性酶模型化合物还包括溶剂分子,所述溶剂分子为水、甲醇、乙醇、丙醇、乙二醇、丙三醇、吡啶、DMF、DMSO和苯酚中的一种或多种;

其中,按照摩尔量计,有机配体与溶剂分子的比值≤3。

一种植物多功能增效剂,包括所述的活性酶模型化合物;还包括溶剂,所述溶剂为DMF、DMSO、乙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活性酶模型化合物溶解或悬浮在溶剂中;其中,按照质量计算,活性酶模型化合物:溶剂=1:(5~50)。

一种植物多功能增效剂的使用方法,包括步骤:将植物多功能增效剂用水稀释至4~30ppm,然后对植物种子浸种或对植物喷施;其中,所述植物为粮食作物或经济作物;喷施的时间包括植物发芽期、植物遭遇旱灾时、植物遭遇渍灾时或植物遭遇病灾时。

优选地,如果植物需要越冬,植物越冬前或植物返青时,对植物喷施植物多功能增效剂。

优选地,如果植物进行嫁接或者移栽,在嫁接或者移栽后,对植物喷施植物多功能增效剂。

优选地,所述的粮食作物为水稻、小麦、大豆、玉米或高粱等;所述的经济作物为甘蔗、茄子、瓠子、苹果、棉花、牧草或鲜花等。

一种植物多功能增效剂的使用方法,包括步骤:将植物多功能增效剂用水稀释至500~1000ppm,然后对植物喷施;其中,所述植物为粮食作物或经济作物;喷施的时机为植物遭遇虫灾时。

优选地,所述的粮食作物为水稻、小麦、大豆、玉米或高粱等;所述的经济作物为甘蔗、茄子、瓠子、苹果、棉花、牧草或鲜花等。

一种复方叶面肥,包括叶面肥,还包括所述的活性酶模型化合物;其中,活性酶模型化合物的质量比为0.1~0.5%。所述复方叶面肥,可以为市售叶面肥与活性酶模型化合物的混合物,也可以是在现有市售叶面肥的基础上对其中营养成分的组成和含量调整后并加入了活性酶模型化合物的复方叶面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使植物抗逆增效的活性酶模型化合物,其通过有机配体与金属离子的耦合形成活性中心,进而通过多种反应机制启动作物自身的抗逆机制。在受旱小麦试验中发现,该类活性酶模型化合物可以提高小麦的光合速率,并降低蒸腾速度,提高小麦的水分利用率,并实现了增产的目的;在小麦受冻秧苗试验中,发现可以显著提高小麦成活率,有助于植物抗寒和越冬植物的越冬;在多种作物的增产试验中,通过拌种和苗期喷施该活性酶模型化合物,可以显著提升多种作物产量。在抗菌性试验中发现,该活性酶模型化合物还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不仅如此,本发明提供的活性酶模型化合物在作物重要生长期和遇到病、旱、渍等灾害时,其用量为4~40ppm,而当遇到虫灾时,可以在500~1000ppm发挥良好的抗灾作用,而且在浓度高达500~1000ppm时,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副作用。

本发明提供的植物多功能增效剂,其为活性酶模型化合物的浓缩液,使用者直接用水稀释至适宜浓度后便可以使用,使用方便。

本发明提供的植物多功能增效剂的使用方法,在农作物生长的不同时期使用,实现作物抗虫害、杀菌、抗渍、抗旱、抗寒,增产增收。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复方叶面肥,能够促进液面对肥料的吸收和利用,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活性酶模型化合物1的X-射线单晶衍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述是对本发明的解释而不是限定。

实施例1

活性酶模型化合物1的制备

1,2-环己胺四乙酸(cellulose triacetic acid,CTA)与2-巯基苯胺按物质量之比1:4,碾磨混合均匀后进入转炉,170℃共热缩合8小时直到无水蒸汽放出为止。缩合产物冷却至50℃后,投入到等质量无水乙醇中搅拌静置、过滤,得到粗产品后分别用蒸馏水、乙醇和乙醚洗涤,低温干燥得到白色粉末,为配体4C,转化率为67%。配体4C的结构为:。

其中,R为

HRMS(ESI+)m/z calculated for C38H35N6S4(M+H):703.1806,found703.1811.

配体4C与Fe(NO3)3·9H2O按照物质量之比1:1.3混合,加入2倍质量的95%乙醇中,在60℃下搅拌反应4小时后,冷却、过滤、干燥,得到固体粉末和橙黄色透明清夜。橙色固体粉末为最终产品,转化率为96%。经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产品阳离子结构为[Fe(配体4C)](NO3)3

实施例2:

二乙三胺五乙酸(diethylenetriaminepentaacetic acid,DTPA)与邻苯二胺按物质的量之比1:5,碾磨混合均匀后进入转炉,200℃共热缩合24小时直到无水蒸汽放出为止。缩合产物冷却至50℃后,投入到等质量无水乙醇中搅拌静置、过滤,得到粗产品后分别用蒸馏水、乙醇和乙醚洗涤,低温干燥得到白色粉末,为配体6A,转化率为72%。配体6A的结构为:

其中,R为

HRMS(ESI+)m/z calculated for C44H44N13(M+H):754.3843,found754.3845.

配体6A与MnCl2·4H2O按照物质量之比1:1混合,加入2倍质量的乙二醇中,在60℃下搅拌反应4小时后,冷却、过滤、干燥,得到固体粉末和透明清夜。固体粉末为最终产品,转化率为93%。经元素分析测定产品为[Mn(配体6A)]Cl2

实施例3:

乙二氨四乙酸(EDTA)与邻苯二胺按物质的量之比1:4,碾磨混合均匀后进入转炉,180℃共热缩合16小时直到无水蒸汽放出为止。缩合产物冷却至50℃后,投入到等质量无水乙醇中搅拌静置、过滤,得到粗产品后分别用蒸馏水、乙醇和乙醚洗涤,低温干燥得到白色粉末,为配体1A,转化率为69%。配体1A的结构式为:

其中,R为

HRMS(ESI+)m/z calculated for C34H33N10(M+H):581.2890,found581.2891.

配体1A与CuSO4·4H2O按照物质量之比1:1.1混合,加入2倍质量的DMF中,在60℃下搅拌反应4小时后,冷却、过滤、干燥,得到固体粉末和透明清夜。固体粉末为最终产品,转化率为92%。经元素分析,产品为[Cu(配体1A)]SO4

实施例4:

乙二醇双(2-氨基乙基醚)四乙酸(EGTA)与2-巯基苯胺按物质的量之比1:4,碾磨混合均匀后进入转炉,170℃共热缩合16小时直到无水蒸汽放出为止。缩合产物冷却至50℃后,投入到等质量无水乙醇中搅拌静置、过滤,得到粗产品后分别用丙三醇、蒸馏水、乙醇和乙醚洗涤,低温干燥得到白色粉末,为配体5C,转化率为66.7%。配体5C的结构式为:

其中,R为

HRMS(ESI+)m/z calculated for C38H37N6O2S4(M+H):737.1861,found737.1865.

配体5C与Co(NO3)2·6H2O、Ni(NO3)2·6H2O按照物质量之比1:1.1:1.1混合,加入2倍质量的吡啶中,在60℃下搅拌反应4小时后,冷却、过滤、干燥,得到固体粉末和透明清夜。固体粉末为最终产品,转化率为81%。经元素分析,产品为[Co-Ni(配体5C)](NO3)4

实施例5:

乙二胺四丙酸(EDTP)与乙二胺按物质的量之比1:4,碾磨混合均匀后进入转炉,210℃共热缩合24小时直到无水蒸汽放出为止。缩合产物冷却至50℃后,投入到等质量无水乙醇中搅拌静置、过滤,得到粗产品后分别用乙二醇、甲醇、乙醇和乙醚洗涤,低温干燥得到白色粉末,为配体10B,转化率为62.5%。配体10B的结构为:

其中,R为

HRMS(ESI+)m/z calculated for C22H33N10(M+H):437.2890,found437.2888.

配体10B与MnCl2·6H2O、FeCl3·6H2O按照物质量之比1:1.1:1.1混合,加入2倍质量的苯酚中,在60℃下搅拌反应4小时后,冷却、过滤、干燥,得到固体粉末和透明清夜。固体粉末为最终产品,转化率为86%。经元素分析,产品为[Fe-Mn(配体10B)]Cl5

实施例6:

二乙三胺五丙酸与邻苯二胺物质的量之比1:5,碾磨混合均匀后进入转炉,170℃共热缩合24小时直到无水蒸汽放出为止。缩合产物冷却至50℃后,投入到等质量无水乙醇中搅拌静置、过滤,得到粗产品后分别用苯酚、苯、和乙醚洗涤,低温干燥得到白色粉末,为配体12A,转化率为70.5%。其中,配体12A的结构式为:

其中,R为

HRMS(ESI+)m/z calculated for C49H54N13(M+H):824.4625,found>2·6H2O按照物质量之比1:2.5混合,加入2倍质量的苯中,在60℃下搅拌反应4小时后,冷却、过滤、干燥,得到固体粉末和透明清夜。固体粉末为最终产品,转化率为84%。经元素分析产品为[Mg2(配体12A)]Cl4

实施例7:

二乙三胺五丙酸与2-巯基苯胺按物质的量之比1:5,碾磨混合均匀后进入转炉,170℃共热缩合24小时直到无水蒸汽放出为止。缩合产物冷却至50℃后,投入到等质量无水乙醇中搅拌静置、过滤,得到粗产品后分别用丙三醇、乙二醇、和乙醇洗涤,低温干燥得到白色粉末,为配体12C,转化率为70.5%。配体12C的结构式为:

其中,R为

HRMS(ESI+)m/z calculated for C49H49N8S5(M+H):909.2684,found909.2683.配体12C与CuHPO3、Zn(ClO4)2·6H2O按照物质量之比1:1.1:1.1混合,加入2倍质量的苯酚中,在60℃下搅拌反应4小时后,冷却、过滤、干燥,得到固体粉末和透明清夜。固体粉末为最终产品,转化率为87%。经元素分析,产品为[Cu-Zn(配体12C)]HPO3·(ClO4)2

实施例8:

1,3-丙二胺四乙酸与3-巯基苯胺按物质的量之比1:4,碾磨混合均匀后进入转炉,180℃共热缩合12小时直到无水蒸汽放出为止。缩合产物冷却至50℃后,投入到等质量无水乙醇中搅拌静置、过滤,得到粗产品后分别用蒸馏水、乙醇和DMSO洗涤,低温干燥得到白色粉末,为配体3C,转化率为56.5%。配体3C的结构式为:

其中,R为

HRMS(ESI+)m/z calculated for C36H33N6S4(M+H):677.1650,found677.1651.配体3C与Fe(ClO4)3按照物质量之比1:2混合,加入2倍质量的DMF中,在60℃下搅拌反应4小时后,冷却、过滤、干燥,得到固体粉末和透明清夜。固体粉末为最终产品,转化率为79.2%。经元素分析,产品为[Fe(配体3C)](ClO4)3·3H2O。

实施例9:

1,3-丙二胺二乙酸二丙酸与邻苯二胺物质的量之比1:4,碾磨混合均匀后进入转炉,220℃共热缩合12小时直到无水蒸汽放出为止。缩合产物冷却至50℃后,投入到等质量无水乙醇中搅拌静置、过滤,得到粗产品后分别用蒸馏水、乙醇和DMSO洗涤,低温干燥得到白色粉末,为配体9A,转化率为56.5%。配体9A的结构式为:

其中,R为

HRMS(ESI+)m/z calculated for C36H37N10(M+H):609.3203,found>2、MnCl4按照物质量之比1:1:1混合,加入2倍质量的乙醇中,在60℃下搅拌反应4小时后,冷却、过滤、干燥,得到固体粉末和透明清夜。固体粉末为最终产品,转化率为93%。经元素分析,产品为[Mn-Zn(配体9A)]Cl4

实施例10:

乙二醇双(2-氨基乙基醚)四乙酸(EGTA)与乙二胺按物质的量之比1:4,碾磨混合均匀后进入转炉,170℃共热缩合16小时直到无水蒸汽放出为止。缩合产物冷却至50℃后,投入到等质量无水乙醇中搅拌静置、过滤,得到粗产品后分别用丙三醇、蒸馏水、乙醇和乙醚洗涤,低温干燥得到白色粉末,为配体5B,转化率为66.7%。配体5B的结构式为:

其中,R为

HRMS(ESI+)m/z calculated for C22H33N10O2(M+H):469.2788,found469.2789.

配体5B与Mg(H2PO3)2·6H2O按照物质量之比1:2混合,加入2倍质量的DMSO中,在60℃下搅拌反应4小时后,冷却、过滤、干燥,得到固体粉末和透明清夜。固体粉末为最终产品,转化率为74%。经元素分析,产品为[Mg(配体5B)](H2PO3)2

实施例11

采用上述实施例1-10活性酶模型化合物处理受旱小麦,并对植株叶片生理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见表1所示。

表1受旱小麦试验

实施例12

采用上述实施例1-10活性酶模型化合物处理小麦受冻秧苗,喷施一天后,对植株叶片生理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见表2所示。

表2受冻秧苗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小麦,相对未施用拟酶微肥)

实施例13

采用上述实施例1-10活性酶模型化合物处理棉花受旱秧苗,喷施一天后,对植株叶片生理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见表3所示。

表3受旱棉花试验

实施例14

采用上述实施例1-10活性酶模型化合物分别处理棉花受旱秧苗,并与足水不干旱棉花秧苗进行生理、生化指标对照,结果见下表4所示。

表4不同处理棉花叶片生理、生化指标变化情况(比照干旱对照,±%)

以上结果表明,活性酶模型化合物对棉花受旱秧苗可发挥长期作用,部分活性酶模型化合物(实施例3和实施例7)处理干旱棉花作物后,其生理、生化指标甚至优于足水不干旱棉花作物。

注:(1)受干旱胁迫的植物脯氨酸含量会增加。

(2)相对电导率反应植物细胞破裂的情况,其值越高反应植物膜渗透性越高,受伤害程度越严重。

(3)水分胁迫使植物叶绿素含量降低。

(4)SOD、CAT和POD为重要的三种植物保护酶。随着水分胁迫增加,植物中的SOD一般会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POD酶促使叶绿素降解、光合作用速率下降。

实施例15

在平原的田野中部,选取相邻的2亩土地,土地周围无遮挡,无河流;土地等分为4块,均种植棉花。棉种购买自当地种子站。采用实施例5所述拟酶进行如下处理:

地块1的棉种经过4ppm活性拟酶浸种24小时;地块2的棉花在苗期喷施13ppm活性拟酶,喷施量为50L;地块3的棉种经过4ppm活性拟酶浸种24小时,棉花在苗期喷施13ppm活性拟酶,喷施量为50L;地块4的棉花植株和棉种不做特别处理。两亩地上的棉花在其他管理方面一律相同。试验的结果展示在表5中,结果显示,活性拟酶可以提高棉花的产量,尤其是当同时对棉种进行浸种和在苗期进行喷施以后,棉花产量增幅达到23.4%。

表5棉花增产试验结果

实施例16

在平原的田野中部,选取相邻的4亩土地,土地周围无遮挡,无河流;土地等分为4块,均种植花生。花生种购买自当地种子站。采用实施例4所述拟酶进行如下处理:

地块一正常种植不做特殊处理;地块二的花生种经过4ppm活性拟酶浸种24小时;地块三的花生在苗期喷施13ppm活性拟酶,喷施量为50L;地块四的花生种经过4ppm活性拟酶浸种24小时,花生在苗期喷施13ppm活性拟酶,喷施量为50L。两亩地上的棉花在其他管理方面一律相同。试验的结果展示在表7中,结果显示,活性拟酶可以提高花生的产量,尤其是当同时对棉种进行浸种和在苗期进行喷施以后,棉花产量增幅达到14.1%。

表6花生增产试验

实施例17

在平原的田野中部,选取相邻的60亩土地,土地周围无遮挡,无河流;土地等分为4块,均种植水稻。地块一采用实施例3所述拟酶与普通化肥处理;地块二采用市售腐植酸增效肥AA替代普通化肥;地块三仅施用普通化肥不做特殊处理。

地块1的稻种经过4ppm活性拟酶浸种24小时,并在水稻灌浆期喷施13ppm活性拟酶,喷施量为50L;地块2为腐植酸增效肥,正常施用25公斤/亩;地块3为普通复合肥,使用量25公斤/亩。试验的结果展示在表6中,结果显示,活性拟酶可以显著提高普通化肥的效率,水稻增产幅度达20.99%。

表6水稻增产对比(对比AA,20亩级)

实施例18

实施例1、5、8所述活性拟酶有抗菌效果。分别筛选水稻、棉花、小麦、苹果和芦笋,进行叶面喷施,与多菌灵抗菌剂叶面喷施效果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见下表8。

表8抗菌性试验(对比多菌灵抗菌剂,杀菌率%)

注:杀菌率=(初始菌量数-施用24h后存活菌量数)/初始菌量数。

在对活性拟酶的作用机理、大田生产验证的基础上,发明人通过微型小区试验继续验证活性拟酶对其他作物的抗逆增产作用,具体的实验结果展示在实施例19~35中。

在微型小区试验中,所采用的试验方法如下:

在实验田中划分某一地块,整个地块的土壤环境、水分环境、阳光环境和通风环境基本一致。从地块中划分出数个相邻的微型试验小区,各个微型试验小区的面积和外形基本相同,面积为4~6平方米,且各个微型试验小区之间边界分明。不同的微型试验小区作为不同的处理组,树立明确的标牌。

处理组包括对照组和数个实验组,对照组中的植物或种子没有经过活性酶模型化合物的处理,而实验组中的植物或种子经过实施例19~35中“方法”一栏所标示的处理。需要注意的是,在同一实施例中,各个处理组均经历相同或类似的受灾过程,即对照组计算出的产量是受灾后的作物的产量,实验组计算出的产量也是受灾后的作物的产量。所有处理组均采用相同的种子,进行同等的投入和相同的田间管理。用常规的计算方法,计算出处理组相对于对照组的增产率。

在实施例19~35中,总共有三种不同的受灾情形,即旱灾、渍灾和虫灾。

旱灾是通过控制对各个微型试验小区的灌溉实现的,灌溉的方式为喷洒。

渍灾是通过向各个微型试验小区喷洒高浓度盐水进行模拟的,这对地块造成污染和损害,因此仅对数个关键活性酶模型化合物进行了验证。

虫灾是通过主动释放捕获的害虫进行模拟的,在虫灾进行时,各个微型试验小区之间通过纱网隔离。其中,小麦虫灾、水稻虫灾、棉花虫灾、花生虫灾、番茄虫灾、茄子虫灾、辣椒虫灾、黄瓜虫灾、菜豆虫灾、瓠子虫灾、苦瓜虫灾、丝瓜虫灾采用棉铃虫进行模拟;苋菜虫灾、竹叶菜虫灾、生菜虫灾和萝卜虫灾采用菜青虫进行模拟。

在实施例19~35中,除非进行了特别说明,活性酶模型化合物先溶解在10倍质量的DMF中,然后再用水稀释至实验浓度。活性酶模型化合物在对作物施用时,除了拌种以外均采用喷施,喷施的量为30L/亩。

实施例19

选用实施例1活性酶模型化合物在5ppm条件下进行增产试验,结果展示在表9中。

表9增效剂施用及增产结果(增产率%)

作物/方法番茄茄子辣椒黄瓜菜豆瓠子苦瓜丝瓜苋菜竹叶菜生菜萝卜5ppm浓度拌种2.033.743.142.140.983.92.220.78-0.723.771.895ppm浓度苗期施用6.92.773.782.574.117.71.093.190.46-5.493.985ppm浓度旱灾施用4.23.655.951.172.094.72.133.84-1.9811.34.24以上均用5.755.217.173.994.175.563.394.980.422.2213.217.01

实施例20

选用实施例1活性酶模型化合物在10ppm拌种和10ppm其他条件下施用的增产试验,结果展示在表10中。

表10增效剂施用及增产结果(增产率%)

作物/方法番茄茄子辣椒黄瓜菜豆瓠子苦瓜丝瓜苋菜竹叶菜生菜萝卜10ppm浓度拌种2.95.74.83.33.53.94.14.31.32.617.39.510ppm浓度苗期施用6.910.27.36.55.97.76.44.71.242710.810ppm浓度旱灾施用4.29.48.54.26.54.77.76.22.23.821.48.7以上均用7.511.710.27.37.67.67.26.52.14.933.211.7

实施例21

选用实施例3活性酶模型化合物在5ppm条件下进行增产试验,结果展示在表11中。

表11增效剂施用及增产结果(增产率%)

作物/方法小麦水稻棉花花生番茄茄子辣椒黄瓜菜豆瓠子苦瓜丝瓜苋菜竹叶菜生菜萝卜5ppm浓度拌种1.290.851.630.650.791.461.220.830.381.520.870.300.140.281.470.745ppm浓度苗期施用1.692.232.061.112.280.911.250.851.362.540.361.050.150.511.811.315ppm浓度渍灾施用1.781.672.701.731.761.532.500.490.881.970.891.610.050.834.751.78以上均用1.952.702.531.751.671.512.081.161.211.610.981.440.120.643.832.03

实施例22

选用实施例3活性酶模型化合物在10ppm拌种和40ppm其他条件下的增产试验,结果展示在表12中。

表12增效剂施用及增产结果(增产率%)

实施例23

选用实施例5活性酶模型化合物在10ppm条件下进行增产试验,结果展示在表13中。

表13增效剂施用及增产结果(增产率%)

作物/方法小麦水稻棉花花生番茄茄子辣椒黄瓜菜豆瓠子苦瓜丝瓜苋菜竹叶菜生菜萝卜10ppm浓度拌种3.322.174.191.672.033.743.142.140.983.92.220.78-0.723.771.8910ppm浓度苗期施用5.116.766.253.366.92.773.782.574.117.71.093.190.46-5.493.9810ppm浓度旱灾施用4.233.986.434.114.23.655.951.172.094.72.133.84-1.9811.34.24以上均用6.719.38.726.025.755.217.173.994.175.563.394.980.422.2213.217.01

实施例24

选用实施例5活性酶模型化合物在20ppm拌种和100ppm其他条件下的增产试验,结果展示在表14中。

表14增效剂施用及增产结果(增产率%)

作物/方法水稻棉花花生番茄茄子辣椒黄瓜菜豆瓠子苦瓜丝瓜苋菜竹叶菜生菜萝卜20ppm浓度拌种1.933.731.491.813.332.791.900.873.471.980.690.110.643.361.68100ppm浓度苗期施用5.755.312.865.872.353.212.183.496.550.932.710.391.054.673.38100ppm浓度旱灾施用4.106.624.234.333.766.131.212.154.842.193.960.212.0411.644.37以上均用8.938.375.785.525.006.883.834.005.343.254.780.402.1312.686.73

实施例25

选用实施例6活性酶模型化合物在5ppm条件下进行增产试验,结果展示在表15中。

表15增效剂施用及增产结果(增产率%)

作物/方法小麦水稻棉花花生番茄茄子辣椒黄瓜菜豆瓠子苦瓜丝瓜苋菜竹叶菜生菜萝卜5ppm浓度拌种3.001.963.781.511.833.382.841.940.883.522.010.700.330.653.421.715ppm浓度苗期施用4.075.374.972.675.492.203.012.053.276.130.872.540.370.834.373.175ppm浓度旱灾施用4.524.256.864.384.493.896.361.262.235.022.284.100.202.1212.064.52以上均用8.4211.6710.947.567.226.539.005.005.236.984.256.240.522.7816.578.80

实施例26

选用实施例6活性酶模型化合物在10ppm拌种和30ppm其他条件下的增产试验,结果展示在表16中。

表16增效剂施用及增产结果(增产率%)

作物/方法小麦水稻棉花花生番茄茄子辣椒黄瓜菜豆瓠子苦瓜丝瓜苋菜竹叶菜生菜萝卜10ppm浓度拌种3.132.043.941.581.913.532.962.010.923.682.080.740.350.683.551.7730ppm浓度苗期施用3.955.234.832.595.332.132.931.993.185.960.842.470.361.214.243.0730ppm浓度旱灾施用4.304.046.534.184.263.706.031.192.134.782.173.900.122.0111.464.30以上均用7.6410.609.926.866.555.928.174.554.766.333.875.670.482.5315.037.97

实施例27

选用实施例6活性酶模型化合物在以下条件下进行增产试验,结果展示在表17中。

表17增效剂施用及增产结果(增产率%)

作物/方法小麦棉花花生番茄茄子辣椒黄瓜菜豆瓠子苦瓜丝瓜苋菜竹叶菜生菜萝卜50ppm浓度拌种2.12-3.42.070.523.666.892.651.214.852.780.960.450.894.692.36150ppm浓度苗期施用5.226.373.437.052.813.862.634.207.851.113.240.461.585.594.05150ppm浓度旱灾施用5.147.805.005.094.427.231.422.545.692.574.650.142.4013.735.14以上均用6.888.936.185.905.337.344.094.275.683.465.080.422.2613.527.17

以上案例表明在浸种中使用浓度不宜过高,10ppm拌种即可达到有效结果。

实施例28

选用实施例7活性酶模型化合物在10ppm条件下进行增产试验,结果展示在表18中。

表18增效剂施用及增产结果(增产率%)

作物/方法小麦水稻棉花花生番茄茄子辣椒黄瓜菜豆瓠子苦瓜丝瓜苋菜竹叶菜生菜萝卜10ppm浓度拌种7.795.099.843.924.778.777.375.032.319.155.201.831.771.708.854.4310ppm浓度苗期施用11.0614.6313.527.2714.936.008.185.568.9016.662.366.912.743.3811.878.6210ppm浓度渍期施用13.0612.2919.8712.6912.9611.2718.373.626.4514.526.5711.862.456.1223.9313.10以上均用20.0127.7225.9917.9417.1415.5321.3711.8812.4316.5810.1114.843.326.6226.7720.90

实施例29

选用实施例7活性酶模型化合物在500ppm条件下进行增产试验,结果展示在表19中。其中,在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8同步进行,其具有相同的参照组、10ppm浓度拌种组、10ppm浓度苗期施用组。

表19增效剂施用及增产结果(增产率%)

实施例30

选用实施例7活性酶模型化合物在800ppm条件下进行增产试验,结果展示在表20中。其中,在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8、实施例29同步进行,具有相同的参照组、10ppm浓度拌种组、10ppm浓度苗期施用组。

表20增效剂施用及增产结果(增产率%)

作物/方法小麦水稻棉花花生番茄茄子辣椒黄瓜菜豆瓠子苦瓜丝瓜苋菜竹叶菜生菜萝卜10ppm浓度拌种7.795.099.843.924.778.777.375.032.319.155.201.831.771.708.854.4310ppm浓度苗期施用11.0614.6313.527.2714.936.008.185.568.9016.662.366.912.743.3811.878.62800ppm浓度虫灾施用12.2811.5518.6811.9312.1810.5917.273.406.0613.656.1811.152.305.7518.7812.31以上均用18.6116.9623.0316.6815.9414.4419.878.0511.5615.429.4010.804.096.1621.8419.44

实施例31

选用实施例8活性酶模型化合物在10ppm条件下进行增产试验,结果展示在表21中。

表21增效剂施用及增产结果(增产率%)

作物/方法小麦水稻棉花花生番茄茄子辣椒黄瓜菜豆瓠子苦瓜丝瓜苋菜竹叶菜生菜萝卜10ppm浓度拌种8.025.2410.144.044.919.037.595.182.389.425.362.883.821.759.124.5610ppm浓度苗期施用14.2816.2415.018.0716.576.669.086.179.8818.492.627.673.043.7518.189.5710ppm浓度旱灾施用17.0211.3118.2811.6711.9210.3716.903.335.9313.366.0410.913.255.6322.0212.05以上均用29.0119.1127.2918.8418.0016.3122.4412.4713.0517.4110.6211.584.496.9534.1114.95

实施例32

选用实施例8活性酶模型化合物在10ppm拌种和100ppm其他条件下的增产试验,结果展示在表22中。

表22增效剂施用及增产结果(增产率%)

作物/方法小麦水稻棉花花生番茄茄子辣椒黄瓜菜豆瓠子苦瓜丝瓜苋菜竹叶菜生菜萝卜10ppm浓度拌种7.936.578.767.494.258.8410.554.465.048.164.683.624.762.507.903.97100ppm浓度苗期施用10.6516.1118.146.9914.385.737.875.378.5716.012.276.612.943.2229.038.26100ppm浓度旱灾施用14.1817.4521.5213.7914.0412.2019.953.927.0115.707.0912.832.396.6237.8814.18以上均用18.7019.9026.7116.8016.0414.4919.9411.1211.6115.449.4111.664.146.1439.5319.48

实施例33

选用实施例9活性酶模型化合物在10ppm条件下进行增产试验,其中,所使用的初始溶解溶剂为10倍质量的DMSO,结果展示在表23中。

表23增效剂施用及增产结果(增产率%)

作物/方法小麦水稻棉花花生番茄茄子辣椒黄瓜菜豆瓠子苦瓜丝瓜苋菜竹叶菜生菜萝卜10ppm浓度拌种8.655.6910.924.355.299.798.175.572.5410.195.842.021.951.879.854.9610ppm浓度苗期施用10.6013.9912.936.9614.315.707.845.348.5315.942.256.581.933.2117.358.2210ppm浓度旱灾施用11.0010.3416.6910.7010.899.4615.473.045.4412.185.509.951.303.1426.3811.00以上均用14.2419.7318.4912.7912.2111.0315.198.478.8411.767.1610.522.874.6827.9914.84

实施例34

选用实施例9活性酶模型化合物在10ppm拌种和40ppm其他条件下的增产试验,结果展示在表24中。

表24增效剂施用及增产结果(增产率%)

作物/方法小麦水稻棉花花生番茄茄子辣椒黄瓜菜豆瓠子苦瓜丝瓜苋菜竹叶菜生菜萝卜10ppm浓度拌种8.575.6010.824.315.259.658.115.532.5410.075.722.011.951.879.744.8740ppm浓度苗期施用11.3915.0713.937.4915.386.188.435.739.1717.162.437.122.822.4812.238.8840ppm浓度旱灾施用17.8032.0419.4712.4412.7011.0418.003.556.3214.236.4411.622.403.0033.4512.84以上均用21.4129.6627.8119.2018.3416.6222.8712.7113.3017.7410.8215.883.554.0838.6422.36

实施例35

选用实施例10活性酶模型化合物在10ppm拌种和20ppm其他条件下的增产试验,结果展示在表25中。

表25增效剂施用及增产结果(增产率%)

作物/方法小麦水稻棉花花生番茄茄子辣椒黄瓜菜豆瓠子苦瓜丝瓜苋菜竹叶菜生菜萝卜10ppm浓度拌种7.715.049.753.884.728.687.294.982.299.065.151.821.751.688.774.3920ppm浓度苗期施用10.8314.3213.237.1214.615.878.005.448.7116.302.316.762.683.3111.628.4420ppm浓度旱灾施用11.3915.7217.3311.0611.309.8316.023.165.6312.665.7310.352.143.3420.8711.43以上均用14.7018.8720.5817.6616.8715.2921.0411.7012.2416.329.9514.613.264.6719.1420.58

实施例19~35表明,本发明提供的活性酶模型化合物均能够达到抗逆增产的效果。尤其是当使用活性酶模型化合物对作物进行拌种、苗期喷施和受灾时喷施共同处理时,增产效果非常显著。不仅如此,为了应对虫灾,选用实施例7活性酶模型化合物的喷施浓度达到500~800ppm,依然可以达成增产的效果,其毒副作用小。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植物多功能增效剂,在农作物生长的不同时期使用,实现作物抗虫害、杀菌、抗渍、抗旱、抗寒,增产增收。本发明抗病虫害、杀菌作用的原理是通过多酚氧化反应,产生黑色素、黄酮、异黄酮等衍生物,同时产生O2·、H2O2和·OH等活性氧自由基杀灭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并使昆虫消化道不适而拒食;本发明抗渍、抗旱、抗寒原理是通过分解植物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产生己醛、壬(烯)醛酸、十二烯醛酸、丙二醛等C3,C6,C9,C12醛、酮、酸、酯抗毒素信号分子,诱导作物自身产生抗逆机制。本发明应用于棉花、水稻、小麦、果树、蔬菜、树木等作物上,均实现提质增产的效果。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多功能增效剂,通过生物诱导作用的增效剂产品,可启动作物自身的抗逆机制,具有应用方便、增产效果突出、降低化肥、农药及杀菌剂的使用量的优点,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