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电气设备的固定构造、具备该固定构造的照明装置、以及电气设备的固定拆卸方法

电气设备的固定构造、具备该固定构造的照明装置、以及电气设备的固定拆卸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电气设备的固定构造、具备该固定构造的照明装置、以及电气设备的固定拆卸方法。本发明的电气设备(10)的固定构造包括:第一操作部(40),其具有从配线槽(1)的供电部(4)接受供电的受电部(41),进行受电部(41)相对于供电部(4)的卡合以及卡合解除;第二操作部(50),其具有被支承于配线槽(1)的支承部(3)的第二卡合部(51),进行第二卡合部(51)相对于支承部(3)的卡合以及卡合解除;以及第一卡止部(43a、42b),其设置于第一操作部(40),对第二操作部(50)进行卡止。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742990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美蓓亚三美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1680014954.5

  • 发明设计人 藤泽辰一;星博也;

    申请日2016-03-31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舒艳君

  • 地址 日本长野县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3:56:5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11-26

    授权

    授权

  • 2017-12-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F21V21/35 申请日:2016033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12-0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气设备的固定构造、具备该固定构造的照明装置、以及电气设备的固定拆卸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一种在配设于顶棚等的配线槽安装照明装置的照明装置(参照专利文献1)。

这种照明装置是通过对于以在配线槽的上下分离且并行的方式设置的支承轨道与供电轨道,使照明装置的卡合突起卡合于配线槽的支承轨道,并且使照明装置的受电部卡合于配线槽的供电轨道,而被安装的。

此外,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照明装置形成为卡合部(卡合突起)与受电部设置于同轴上的固定构造。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47002号公报

然而,在如上述那样的照明装置中,由于受电部是实现电接点的部分,所以在同轴上邻接配置卡合部的情况下,为了安全,可以说对于卡合部使用绝缘树脂等比较好。

然而,若利用绝缘树脂等构成卡合部,则在照明装置的重量较大的情况下,存在支承强度不足的担忧。

因此,例如,若在沿着配线槽的其他的位置,另外设置卡合部,则能够对于该卡合部使用金属等的强度较高的材料,因此能够消除如上述那样的支承强度不足的问题。

然而,在照明装置的拆卸时,若在解除受电部的卡合前,解除卡合部的卡合,则会给受电部施加较大的负荷,存在损坏受电部的担忧。

反之,在照明装置的固定时,若形成为先进行受电部的卡合,接下来进行卡合部的卡合的顺序,则在直至卡合部的卡合结束为止的期间,会给受电部施加较大的负荷,存在损坏受电部的担忧。

此外,这样的情况并不仅局限于像照明装置那样的电气设备,在安装于配线槽的例如照相机等的电气设备中也相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在相对于配线槽固定、拆卸电气设备时因对于受电部的过载所引起的损坏的照明装置等的电气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利用以下的结构来掌握。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定构造是用于将电气设备固定于配线槽的固定构造,上述固定构造包括:第一操作部,其具有从上述配线槽的供电部接受供电的受电部,进行上述受电部相对于上述供电部的卡合以及卡合解除;第二操作部,其具有被支承于上述配线槽的支承部的第二卡合部,进行上述第二卡合部相对于上述支承部的卡合以及卡合解除;以及第一卡止部,其设置于上述第一操作部,对上述第二操作部进行卡止。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定构造中,通过上述第二操作部卡止于上述第一卡止部,从而直至上述受电部相对于上述供电部的卡合被解除为止,上述第二操作部的解除上述第二卡合部相对于上述支承部的卡合的操作被抑制。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定构造中,上述第二操作部具备对上述第一操作部进行卡止的第二卡止部,通过上述第一操作部卡止于上述第二卡止部,从而直至上述第二卡合部卡合于上述支承部为止,上述第一操作部的将上述受电部卡合于上述供电部的操作被抑制。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定构造中,上述第一操作部包括被设置为能够相对于第一旋转轴旋转的第一基端部和从上述第一基端部向外侧延伸的第一臂部,上述第二操作部包括被设置为能够相对于第二旋转轴旋转的第二基端部和从上述第二基端部向外侧延伸的第二臂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定构造中,在上述第一臂部的前端设置有第一限制部,该第一限制部抵接于上述电气设备的电源部的侧壁,将上述第一臂部的转动范围限制于从上述受电部卡合于上述供电部的位置到卡合解除的位置之间,在上述第二臂部的前端设置有第二限制部,该第二限制部抵接于上述侧壁,将上述第二臂部的转动范围限制于从上述第二卡合部卡合于上述支承部的位置到卡合解除的位置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定构造中,上述第二旋转轴被设定于与上述电气设备的主体部的旋转轴大致成为同轴的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定构造中,上述第二旋转轴被设定于上述电气设备的主体部的重心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定构造中,上述第一臂部具有圆弧部A1,该圆弧部A1朝向形成于上述第二臂部侧的侧面的第一臂部的内侧凹陷,上述第一基端部具有圆弧部B1,该圆弧部B1以与上述圆弧部A1连接的方式形成于外周部,上述圆弧部B1从上述圆弧部A1侧朝向远离上述第一臂部一侧依次具有向外侧鼓起的圆弧部B11以及与上述圆弧部B11连续并向内侧凹陷的圆弧部B12,上述第二臂部具有圆弧部A2,该圆弧部A2朝向形成于上述第一臂部侧的侧面的第二臂部的内侧凹陷,上述第二基端部具有圆弧部B2,该圆弧部B2以与上述圆弧部A2连接的方式形成于外周部,上述圆弧部B2从上述圆弧部A2侧朝向远离上述第二臂部一侧依次具有向外侧鼓起的圆弧部B21以及与上述圆弧部B21连续并向内侧凹陷的圆弧部B22,上述第一卡止由上述第一操作部的上述圆弧部A1以及上述圆弧部B11构成,上述第二卡止部由上述第二操作部的上述圆弧部A2以及上述圆弧部B21构成。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定构造中,上述圆弧部A1、上述圆弧部B11、上述圆弧部B12、上述圆弧部A2、上述圆弧部B21、以及上述圆弧部B22均曲率半径大致相等。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定构造中,上述第一操作部具有被支承于上述配线槽的上述支承部的第一卡合部,在进行上述受电部的卡合以及卡合解除的同时,进行上述第一卡合部相对于上述支承部的卡合以及卡合解除。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装置具备电源部和照明部,由上述(1)~(10)中的任一种结构构成的固定构造设置于上述电源部。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装置的固定拆卸方法是进行电气设备相对于配线槽的固定以及拆卸的固定拆卸方法,其中,上述电气设备具备:第一操作部,其相对于上述配线槽的供电部进行上述电气设备的受电部的卡合以及卡合解除;和第二操作部,其在上述配线槽的支承部进行上述电气设备的第二卡合部的卡合以及卡合解除,从上述配线槽拆卸上述电气设备包括:操作上述第一操作部而从上述配线槽的上述供电部进行上述受电部的卡合解除,以便解除上述第二操作部的操作抑制状态;和在上述受电部的卡合解除之后操作上述第二操作部而从上述配线槽的上述支承部进行上述第二卡合部的卡合解除,将上述电气设备固定于上述配线槽包括:操作上述第二操作部而在上述配线槽的上述支承部进行上述第二卡合部的卡合,以便解除上述第一操作部的操作抑制状态;和在上述第二卡合部的卡合之后操作上述第一操作部而在上述配线槽的上述供电部进行上述受电部的卡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防止在相对于配线槽固定、拆卸电气设备时因对于受电部的过载所引起的损坏的照明装置等的电气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将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固定于配线槽的状态的图。

图2是图1的P-P线剖视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电源部的立体图。

图4是实施方式的第一操作部以及第二操作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表示在实施方式的电源部的壁面部安装了第一操作部以及第二操作部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在正面观察实施方式的电源部的壁面部的主视图,是表示第一操作部以及第二操作部皆处于卡合解除状态时的图。

图7是在正面观察实施方式的电源部的壁面部的主视图,是表示第一操作部处于卡合解除状态而第二操作部处于卡合状态时的图。

图8是在正面观察实施方式的电源部的壁面部的主视图,是表示第一操作部以及第二操作部皆处于卡合状态时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以下,称为“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

此外,贯穿实施方式的说明的整体,对相同的要素标注相同的编号。

以下,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中,以电气设备为照明装置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将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固定在设置于顶棚、壁面等的配线槽1的状态的图,图2是沿着图1的P-P线的配线槽的剖视图。

配线槽(Wiring duct)1本身是例如JIS C8366(Lighting duct)等所规定那样的部件,如图2所示,具备在长边方向以狭缝状开口的开口部2、成为对沿该开口部2分离设置的照明装置10(参照图1)进行支承的支承部3的支承轨道、以及成为对照明装置10(参照图1)进行供电的供电部4的供电轨道。

如图1所示,照明装置10具备作为照明装置10的主体部的照明部20和电源部30。

图3是以图1的配线槽1侧的壁面部31可视的方式仅示出了照明装置10的电源部30的立体图。

此外,将该壁面部31的配线槽1侧的面称为表面31a,将位于与该表面31a相反一侧的电源部30的内侧的面称为背面31b。

如图3所示,在壁面部31设置有第一操作部40,该第一操作部40用于将接受来自配线槽1的供电部4的供电的受电部41相对于供电部4进行卡合以及卡合解除。

另外,在壁面部31还设置有第二操作部50,该第二操作部50用于将被支承于配线槽1的支承部3的第二卡合部51相对于支承部3进行卡合以及卡合解除。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示出了以沿配线槽1的长边方向的方式分离地设置有两个第二操作部50的情况,但是第二操作部50并不局限于设置有多个,至少有一个与第一操作部40邻接设置的第二操作部50即可。

其中,通过设置多个第二操作部50,能够相对于配线槽1稳定地进行固定。

接下来,对第一操作部40以及第二操作部50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图4是表示图3所示的第一操作部40以及第二操作部50的分解立体图的图。

另外,图5是表示将图4所示的第一操作部40以及第二操作部50安装于电源部30的壁面部31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第一操作部)

如图4所示,第一操作部40具备被设置为能够相对于第一旋转轴F旋转的第一基端部42和从第一基端部42向外侧延伸的第一臂部43,具备组装于其第一基端部42的第一卡合部44以及受电部41。

此外,第一卡合部44由于与受电部41接触,所以由绝缘树脂构成。

另外,第一基端部42和第一臂部43也同样由绝缘树脂构成。

更具体而言,相对于图4所示的第一基端部42的中央的矩形的开口42d以及第一卡合部44的中央的矩形的开口44a,配置为使L字板状的受电部41抵接于该开口42d、44a的在图的Z方向对置的各边,以通过该受电部41之间的方式配置矩形的轴部45,在第一基端部42组装第一卡合部44以及受电部41。

这样,通过相对于第一基端部42组装第一卡合部44以及受电部41,从而若转动操作第一臂部43,使第一基端部42相对于第一旋转轴F旋转,则第一卡合部44以及受电部41也相对于第一旋转轴F旋转。

而且,如图4所示,在壁面部31的背面31b侧设置有防脱部件46,如图5所示,防脱部件46嵌合于轴部45的前端,并且轴部45与防脱部件46通过基于以贯通中央的方式设置的螺钉47a和设置于轴部45的基端侧的螺母47b的紧固形成为一体。

(第二操作部)

如图4所示,第二操作部50具备被设置为能够相对于第二旋转轴G旋转的第二基端部52和从第二基端部52向外侧延伸的第二臂部53,具备组装于该第二基端部52的隔离件54以及第二卡合部51。

第二操作部50不是与配线槽1的供电部4电连接的部分,因此不需要电绝缘。

因此,第二卡合部51由金属构成,可提高支承强度。

另外,第二基端部52以及第二臂部53也使用通过金属的冲压加工构成的部件,与树脂成型的情况下相比,可降低部件成本。

另一方面,如图4以及图5所示,壁面部31的配置有第二基端部52的部分以向表面31a侧突出的方式形成有台座部33。

如上述那样,第二基端部52由于是通过冲压加工形成的,所以与具有通过树脂成型构成的厚度的第一基端部42相比较薄,因此在邻接配置有第一基端部42和第二基端部52的位置(参照图5的圆圈Q),为了将第二基端部52的图5的Y方向的高度位置形成于适当的位置而形成台座部33。

此外,若事先将该台座部33和壁面部31都形成为金属,则也能够通过冲压加工而廉价地形成。

隔离件54是如上述那样,由于较薄地形成第二基端部52,所以为了将第二卡合部51的图5的Y方向的高度位置形成于适当的位置而设置的部件。

这里,如图4所示,虽然在第二基端部52的中央形成有用于供螺钉56通过的螺孔56a,但是该螺孔56a形成为在图的Z方向部分成为长孔的形状。

而且,如图5所示,在隔离件54设置有与第二基端部52的螺孔56a的长孔部分嵌合的突起54a。

因此,若隔离件54组装于第二基端部52,则隔离件54与第二基端部52一起相对于第二旋转轴G旋转。

另外,如图4所示,在隔离件54的配置有第二卡合部51的第二卡合部配置部54b,隔着中央的螺孔54c而在图的Z方向设置有一对突起54d。

另一方面,设置于第二卡合部51的中央的螺孔51a与第二基端部52的螺孔56a同样形成为在图的Z方向部分成为长孔的形状。

而且,第二卡合部51以使该突起54d与螺孔51a的长孔部分嵌合的方式配置于隔离件54的第二卡合部配置部54b上。

因此,第二卡合部51也与第二基端部52一起相对于第二旋转轴G旋转。

此外,在图4所示的第二卡合部51、隔离件54以及第二基端部52的各螺孔51a、54c以及56a,使螺钉56从表面31a侧通过,如图5所示,相对于在壁面部31的背面31b侧露出的螺钉56的前端放入垫圈57并利用螺母58进行紧固,由此进行向壁面部31的安装。

[照明装置的固定拆卸方法]

接下来,对进行照明装置10相对于配线槽1的固定以及拆卸的固定拆卸方法进行说明,其中,照明装置10具备如以上那样的由第一操作部40以及第二操作部50构成的结构的相对于配线槽1的固定构造。

此外,由于远离第一操作部40设置的第二操作部50和邻接配置于第一操作部40的第二操作部50构造本身是相同的,基本的操作也相同,所以在以下的说明中,主要对于第一操作部40和邻接配置于第一操作部40的第二操作部50的操作等进行说明,省略远离第一操作部40设置的第二操作部50的操作的说明。

其中,接下来详细地进行说明,邻接配置于第一操作部40的第二操作部50形成为与第一操作部40相互相关地被操作,但是对于远离第一操作部40设置的第二操作部50,能够与第一操作部40的操作无关地进行操作这一点有所不同。

图6~图8是将电源部30的壁面部31的表面31a作为正面而观察的主视图。

此外,在图6~图8中,将以隐藏第二基端部52的图5所示的圆圈Q的部分的方式设置的第一基端部42的部分(参照图5的Q1)切开,邻接配置有第一基端部42和第二基端部52的部分成为可通过在正面观察表面31a的主视下可见的部件。

另外,在图6~图8中以双向箭头表示,怎样转动操作第一臂部43以及第二臂部53时,受电部41、第一卡合部44以及第二卡合部51会相对于配线槽1成为卡合状态,反之,会成为卡合解除状态。

(相对于配线槽的固定)

图6表示在第一臂部43以及第二臂部53这两者位于卡合解除侧时,换句话说表示将照明装置10固定于配线槽1前的状态。

首先,对从该状态下,在配线槽1固定照明装置10的方法(固定步骤)进行说明。

观察图6可知,在处于该状态时,操作第二操作部50,在直至如图7所示那样成为第二卡合部51卡合于配线槽1的支承部3的状态为止的期间,第一操作部40卡止于第二操作部50,因此操作第一操作部40而在配线槽1的供电部4卡合受电部41的操作以无法进行的方式被抑制。

因此,照明装置10相对于配线槽1的固定首先需要实施步骤C,即:操作第二操作部50而在配线槽1的支承部3进行第二卡合部51的卡合,以便解除第一操作部40的操作抑制状态。

因此,可避免出现在使第二卡合部51卡合于支承部3前,在供电部4进行了受电部41的卡合,从而在直至使第二卡合部51卡合于支承部3为止的期间,受电部41难以承受照明装置10的重量而损坏的情况。

参照图7对能够实现该动作的本实施方式的具体构造部分进行说明。

在第二臂部53形成有圆弧部53a,该圆弧部53a向形成于使第二卡合部51解除卡合的旋转方向侧的侧面的第二臂部53的内侧凹陷,第二基端部52设置有圆弧部52a,该圆弧部52a以与圆弧部53a连接的方式形成于外周部。

并且,设置于该第二基端部52的圆弧部52a从圆弧部53a侧朝向使第二卡合部51解除卡合的旋转方向依次由向外侧鼓起的圆弧部52b以及与圆弧部52b连续并向内侧凹陷的圆弧部52c构成。

若如这样在第二操作部50设置圆弧部,则圆弧部53a与圆弧部52b成为对第一操作部40的第一基端部42进行卡止的第二卡止部,如图6所示那样,对第一操作部40的操作进行抑制。

另一方面,如图7所示,在第二操作部50被操作至卡合侧时,第二操作部50的圆弧部52c成为接受第一操作部40的第一基端部42的第二接受部,能够实现第一操作部40向卡合侧的转动操作。

而且,若进行了步骤C后,则如图7所示,由于能够实现第一操作部40的操作,所以接下来实施操作第一操作部40而在配线槽1的供电部4进行受电部41的卡合的步骤D,如图8所示,成为第一操作部40以及第二操作部50皆被操作至卡合侧的状态,换句话说,成为照明装置10被固定于配线槽1的状态。

(从配线槽的拆卸)

如上所述,图8处于照明装置10被固定于配线槽1的状态。

接下来,对从该状态下拆卸照明装置10的方法(拆卸的步骤)进行说明。

观察图8可知,在处于该状态时,操作第一操作部40,在直至如图7所示那样成为受电部41相对于配线槽1的供电部4的卡合被解除的状态为止的期间,第二操作部50卡止于第一操作部40,因此操作第二操作部50而解除第二卡合部51相对于配线槽1的支承部3的卡合的操作以无法进行的方式被抑制。

因此,从配线槽1拆卸照明装置10首先需要实施步骤A,即,操作第一操作部40而从配线槽1的供电部4进行受电部41的卡合解除,以便解除第二操作部50的操作抑制状态。

因此,可避免出现在从供电部4进行受电部41的卡合解除前,要先进行第二卡合部51的卡合解除,从而在直至进行受电部41从供电部4的卡合解除为止的期间,受电部41难以承受照明装置10的重量而损坏的情况。

参照图7对能够实现该动作的本实施方式的具体构造部分进行说明。

在第一臂部43形成有圆弧部43a,该圆弧部43a向形成于使受电部41卡合的旋转方向侧的侧面的第一臂部43的内侧凹陷,第一基端部42设置有圆弧部42a,该圆弧部42a以与圆弧部43a连接的方式形成于外周部。

并且,设置于该第一基端部42的圆弧部42a从圆弧部43a侧朝向使受电部41卡合的旋转方向依次由向外侧鼓起的圆弧部42b以及向与圆弧部42b连续并向内侧凹陷的圆弧部42c构成。

若如这样在第一操作部40设置圆弧部,则圆弧部43a与圆弧部42b成为对第二操作部50的第二基端部52进行卡止的第一卡止部,如图8所示那样,对第二操作部50的操作进行抑制。

另一方面,如图7所示,在第一操作部40被操作至卡合解除侧时,第一操作部40的圆弧部42c成为接受第二操作部50的第二基端部52的第一接受部,能够实现第二操作部50向卡合解除侧的转动操作。

而且,若进行了步骤A后,则如图7所示,由于能够实现第二操作部50的操作,所以接下来实施步骤B,即,操作第二操作部50而从配线槽1的支承部3进行第二卡合部51的卡合解除,如图6所示,成为第一操作部40以及第二操作部50皆被操作至卡合解除侧的状态,换句话说,成为已从配线槽1拆卸了照明装置10的状态。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圆弧部43a、42b、42c、53a、52b以及52c形成为由曲率半径大致相等的圆弧构成的圆弧部。

另外,第一操作部40与第二操作部50的位置关系被配置为,参照图7进行了说明的第一操作部40的圆弧部42c与第二操作部50的圆弧部52b能够如图6所示那样经由可旋转滑动程度的小缝隙而相合。

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在第一臂部43的前端设置有第一限制部43b,该第一限制部43b从第一臂部43的前端向电源部30的侧面35侧突出而能够抵接于侧面35,对第一臂部43的转动范围进行限制。

具体而言,观察图6以及图8可知,该第一限制部43b将第一臂部43的转动范围限制于从受电部41卡合于供电部4的位置到卡合解除的位置之间。

另外,如图3所示,在第二臂部53的前端设置有第二限制部53b,该第二限制部53b从第二臂部53的前端向电源部30的侧面35侧突出而能够抵接于侧面35,对第二臂部53的转动范围进行限制。

具体而言,观察图6以及图8可知,该第二限制部53b将第二臂部53的转动范围限制于从第二卡合部51卡合于支承部3的位置到卡合解除的位置之间。

因此,第一臂部43的转动操作可进行直至被第一限制部43b所限制即可,可避免被过度转动,同样地,第二臂部53的转动操作可进行直至被第二限制部53b所限制即可,可避免被过度转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观察图6可知,第一卡合部44、受电部41以及第二卡合部51的位于对角的一对角部被R形倒角。

更具体而言,第一卡合部44以及受电部41的靠近第一臂部43一侧的角部和与该角部形成对角的角部被R形倒角。

同样地,第二卡合部52的靠近第二臂部53一侧的角部和与该角部形成对角的角部被R形倒角。

由于该被倒角的角部是在卡合时成为相对于配线槽1的轨道(支承轨道、供电轨道)的插入开始侧的角部,并且是在卡合解除时沿轨道转动的角部,因此通过像这样进行倒角,从而在卡合以及卡合解除时,该角部不会钩挂在轨道而能够进行顺畅的动作。

并且,在相对于配线槽1旋转驱动照明装置1 0的照明部20,以便能够任意地改变照明方向的情况下,从照明部20的旋转驱动时的固定稳定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与第一操作部40邻接配置的第二操作部50的第二旋转轴G(参照图4以及图5)被设定为与照明部20的转动驱动的旋转轴成为同轴。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以照明装置10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例如由于作为对象的电气设备是像照相机装置那样的设备,因此在作为该照相机装置的主体部的照相机能够进行旋转驱动的情况下,优选与第一操作部40邻接配置的第二操作部50的第二旋转轴G(参照图4以及图5)被设定为与作为主体部的照相机的转动驱动的旋转轴成为同轴。

因此,优选第二操作部50的第二旋转轴G被设定为与照明装置10、照相机装置等的电气设备中的主体部(例如,照明部20、照相机等)的转动驱动的旋转轴成为同轴。

另一方面,在为不进行转动驱动的照明部20的情况下,从稳定承受照明部20的重量的观点出发,优选与第一操作部40邻接配置的第二操作部50的第二旋转轴G被设定于照明部20的重心上。

此外,例如在电气设备不是照明装置10而是照相机装置的情况下,优选与第一操作部40邻接配置的第二操作部50的第二旋转轴G被设定于作为照相机装置的主体部的照相机的重心上。

因此,在电气设备不进行转动驱动的情况下,优选与第一操作部40邻接配置的第二操作部50的第二旋转轴G被设定于照明装置10、照相机装置等的电气设备中的主体部(例如,照明部20、照相机等)的重心上。

以上,虽然基于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要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在本实施方式中,观察图7可知,第一操作部40以及第二操作部50分别在臂操作(第一臂部43以及第二臂部53)的卡合侧配置有第二操作部50,在卡合解除侧配置有第一操作部40,但是该配置的关系当然也可以为相反的。

这种情况下,若将上述所说明的第二操作部50的圆弧部53a、52a的形状应用于第一操作部40,将第一操作部40的圆弧部43a、42a的形状应用于第二操作部50即可。

因此,在上述说明中,对于该圆弧部的形状,以与操作的说明相符,且与图6~图8的对比更为容易的方式,以使受电部41卡合的旋转方向以及使第二卡合部51解除卡合的旋转方向为基准进行了说明,但是对于包括与图6~图8所示的第一操作部40与第二操作部50的位置关系相反配置的情况的常见表现,若再次参照图7进行说明,则如以下所述。

第一臂部43具有圆弧部43a(本发明的圆弧部A1的一个例子),该圆弧部43a向形成于第二臂部53侧的侧面的第一臂部43的内侧凹陷,第一基端部42具有圆弧部42a(本发明的圆弧部B1的一个例子),该圆弧部42a以与圆弧部43a连接的方式形成于外周部。

而且,圆弧部42a(本发明的圆弧部B1的一个例子)从圆弧部43a侧朝向远离第一臂部43一侧依次具有向外侧鼓起的圆弧部42b(本发明的圆弧部B11的一个例子)以及与圆弧部42b连续并向内侧凹陷的圆弧部42c(本发明的圆弧部B12的一个例子)。

另外,第二臂部53具有圆弧部53a(本发明的圆弧部A2的一个例子),该圆弧部53a向形成于第一臂部43侧的侧面的第二臂部53的内侧凹陷,第二基端部52具有圆弧部52a(本发明的圆弧部B2的一个例子),该圆弧部52a以与圆弧部53a连接的方式形成于外周部

而且,圆弧部52a(本发明的圆弧部B2的一个例子)从圆弧部53a朝向远离第二臂部53一侧依次具有向外侧鼓起的圆弧部52b(本发明的圆弧部B21的一个例子)以及与圆弧部52b连续并向内侧凹陷的圆弧部52c(本发明的圆弧部B22的一个例子)。

通过形成为这种圆弧部,从而无论在臂操作(第一臂部43以及第二臂部53的一个例子)的卡合侧配置有第一操作部40、在卡合解除侧配置有第二操作部50的情况下,还是反之在卡合侧配置有第二操作部50、在卡合解除侧配置有第一操作部40的情况下,第一操作部40以及第二操作部50都能够起到在上述的[照明装置的固定拆卸方法]中所说明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主要以照明装置为例进行了具体的说明,但是已经稍微言及,除了如照明装置那样的电气设备以外,本发明所涉及的固定构造也能够广泛地应用于例如固定于照相机装置等的配线槽的电气设备。

这样,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具体的实施方式,也包含有进行了各种变更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从权利要求书的记载可明确这一点。

附图标记说明:

1…配线槽;3…支承部(支承轨道);4…供电部(供电轨道);10…照明装置;20…照明部;30…电源部;40…第一操作部;41…受电部;42…第一基端部;42b…圆弧部(第一卡止部);43…第一臂部;43a…圆弧部(第一卡止部);43b…第一限制部;44…第一卡合部;50…第二操作部;51…第二卡合部;52…第二基端部;52b…圆弧部(第二卡止部);53…第二臂部;53a…圆弧部(第二卡止部);53b…第二限制部。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