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抗SPVD病毒病甘薯品种的选育方法

一种抗SPVD病毒病甘薯品种的选育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抗SPVD病毒病甘薯品种的选育方法,属于农业抗病育种领域,包括以下步骤:1)实生苗的选择;2)网室条件下实生苗的高压接毒;3)F1代的再次高压选择;4)复选圃症状和产量筛选,及抗病毒类型鉴定;5)鉴定圃多点生产试验。本发明根据甘薯SPVD由SPFMV和SPCSV两种病毒协作发生的原理,依据两种病毒的传播主要是靠蚜虫和粉虱的条件,设定以网室条件下实生苗的高压接毒→F1代的再次高压选择→复选圃症状和产量筛选、及耐病毒类型鉴定→鉴定圃多点生产试验为基本程序,培育出可在生产上应用的耐病毒品种,有效控制SPVD病毒病。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5-03

    授权

    授权

  • 2017-12-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H1/04 申请日:201708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11-2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SPVD病毒病甘薯品种的选育方法,属于农业抗病育种领域。

背景技术

甘薯SPVD病毒病是由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和甘薯退绿矮化病毒(SPCSV)共同协合而引起,两种病毒的传播主要是靠蚜虫和粉虱,甘薯退绿矮化病毒原在非洲发生严重, 2009年在中国首次报道,现在全国三大薯区均有发生,且产量损失大,一般减产在46-80%,严重的甚至绝产。从2009年首次发现,病情逐年加重,已成为甘薯生产上最严重的病害之一。

抗病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是控制该病害的主要手段。但目前还没有关于抗SPVD品种选育方法的报道,抗甘薯SPVD品种的选育基本遵循的是自然淘汰法则,尽快建立抗SPVD病毒甘薯品种的选育体系,利用其病害发生特点,在现有甘薯品种的选育方法中,加入高压接毒和高压选择的步骤,同时,利用嫁接方法鉴定品种的耐毒类型,建立高效、快速、准确的抗甘薯SPVD品种选育方法,培育可在生产上应用的耐病毒品种,是目前工作的当务之急。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抗SPVD病毒病甘薯品种的选育方法,培育出可在生产上应用的耐病毒品种,有效控制SPVD病毒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一种抗SPVD病毒病甘薯品种的选育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实生苗的选择:

选择父母本中有在自然条件下表现较耐的品种后代,将实生种子进行播种,培养到20cm 长后备用;

2)网室条件下实生苗的高压接毒:

步骤a、在60目网室中起小垄,垄距75cm,将准备好的实生苗栽种在网室中,密度4500 株/亩;

步骤b、将准备好的带SPVD病毒的蚜虫和粉虱,及盆栽的SPVD病毒显症株,同时放入网室中,于300m2的大棚内,每隔三垄放两盆,每盆接种蚜虫和粉虱各200头;

步骤c、密闭网室,同时造高温高湿环境,培养蚜虫和粉虱进行有效昆虫接毒;

步骤d、经过120天处理,将所有实生苗进行单株收获,记为F1代,放入甘薯贮藏窖中;

3)F1代的再次高压选择:

步骤a、第二年将窖中的F1代实生苗单株取出进行正常排种,出苗后不断去除SPVD显症株,淘汰全部显症系,直到进行第二次网室栽种;

步骤b、在60目网室中起小垄,垄距75cm,将留下的非显症系,以每系5株栽种于网室中,再将准备好的带SPVD病毒的蚜虫和粉虱,及盆栽的SPVD病毒显症株,放入网室中,密度同上;

步骤c、在120天生长期中,定期观察每个系SPVD显症情况,及时淘汰显症系;

步骤d、120天后,分系进行收获贮藏;

4)复选圃症状和产量筛选,及抗病毒类型鉴定:

步骤a、第三年进行正常排种,继续淘汰全部显症系,进行田间两重复,每重复10株的小区鉴定;在整个生长期不断淘汰显症株系,保留两重复均无SPVD显症植株的非显症系, 120天后进行收获并贮藏;

步骤b、在进行复选圃鉴定的同时,对所有品系进行盆栽嫁接SPVD病毒试验,对各品系的耐病毒类型进行评价;

所述盆栽嫁接SPVD病毒试验的具体步骤,包括将鉴定品系栽种于盆中,每盆栽种3株,每个品系栽种4盆,将准备好的SPVD重症株嫁接到各植株上,每品系嫁接3盆,保留1盆做对照,嫁接后30天开始观察各植株的SPVD显症情况,60天进行调查,显症品系属抗昆虫传毒型,非显症品系属基因耐毒型;

5)鉴定圃多点生产试验:

第四年对复选圃中筛选进行正常排种,进行多地田间三重复,每重复60株,同时,设定当地主栽品种的脱毒苗为对照区,在收获时,测定各小区产量,如产量不低于当地主栽品种的脱毒苗小区产量,可以认定该品系为耐病毒品系,并提请上级行政上管部门进行认定。

本发明根据甘薯SPVD由SPFMV和SPCSV两种病毒协作发生的原理,依据两种病毒的传播主要是靠蚜虫和粉虱的条件,设定以网室条件下实生苗的高压接毒→F1代的再次高压选择→复选圃症状和产量筛选、及耐病毒类型鉴定→鉴定圃多点生产试验为基本程序,培育出可在生产上应用的耐病毒品种,有效控制SPVD病毒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选育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如图1所示,一种抗SPVD病毒病甘薯品种的选育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实生苗的选择:

选择父母本中有在自然条件下表现较耐的品种后代,将实生种子进行播种,培养到20cm 长后备用;

2)网室条件下实生苗的高压接毒:

步骤a、在60目网室中起小垄,垄距75cm,将准备好的实生苗栽种在网室中,密度4500 株/亩;

步骤b、将准备好的带SPVD病毒的蚜虫和粉虱,及盆栽的SPVD病毒显症株,同时放入网室中,于300m2的大棚内,每隔三垄放两盆,每盆接种蚜虫和粉虱各200头;

步骤c、密闭网室,同时造高温高湿环境,培养蚜虫和粉虱进行有效昆虫接毒;

步骤d、经过120天处理,将所有实生苗进行单株收获,记为F1代,放入甘薯贮藏窖中;

3)F1代的再次高压选择:

步骤a、第二年将窖中的F1代实生苗单株取出进行正常排种,出苗后不断去除SPVD显症株,淘汰全部显症系,直到进行第二次网室栽种;

步骤b、在60目网室中起小垄,垄距75cm,将留下的非显症系,以每系5株栽种于网室中,再将准备好的带SPVD病毒的蚜虫和粉虱,及盆栽的SPVD病毒显症株,放入网室中,密度同上;

步骤c、在120天生长期中,定期观察每个系SPVD显症情况,及时淘汰显症系;

步骤d、120天后,分系进行收获贮藏;

4)复选圃症状和产量筛选,及抗病毒类型鉴定:

步骤a、第三年进行正常排种,继续淘汰全部显症系,进行田间两重复,每重复10株的小区鉴定;在整个生长期不断淘汰显症株系,保留两重复均无SPVD显症植株的非显症系, 120天后进行收获并贮藏;

步骤b、在进行复选圃鉴定的同时,对所有品系进行盆栽嫁接SPVD病毒试验,对各品系的耐病毒类型进行评价;

所述盆栽嫁接SPVD病毒试验的具体步骤,包括将鉴定品系栽种于盆中,每盆栽种3株,每个品系栽种4盆,将准备好的SPVD重症株嫁接到各植株上,每品系嫁接3盆,保留1盆做对照,嫁接后30天开始观察各植株的SPVD显症情况,60天进行调查,显症品系属抗昆虫传毒型,非显症品系属基因耐毒型;

5)鉴定圃多点生产试验:

第四年对复选圃中筛选进行正常排种,进行多地田间三重复,每重复60株,同时,设定当地主栽品种的脱毒苗为对照区,在收获时,测定各小区产量,如产量不低于当地主栽品种的脱毒苗小区产量,可以认定该品系为耐病毒品系,并提请上级行政上管部门进行认定。

实施例1

于2012年、2013年、2014年连续进行3年抗病毒品种选育,按照以上所述抗SPVD病毒病甘薯品种的选育方法进行品种选育:经过网室条件下实生苗的高压接毒→F1代的再次高压选择→复选圃症状和产量筛选、及耐病毒类型鉴定→鉴定圃多点生产试验的多年实践,已获得少量抗(耐)病毒株系。

各年份各组合入选情况,分别如表1、表2和表3所示。

表1 2012年甘薯抗SPVD品种选育汇总表

表2 2013年甘薯抗SPVD品种选育汇总表

表3 2014年甘薯抗SPVD品种选育汇总表

根据从2012-2014年连续3年对44个组合546个系的抗SPVD病毒品种的选育汇总结果表明:经过两年高压选择,拔除的病毒显症系:2012-2014(91.84%)、2013-2015(74.81%)、 2014-2016(61.25%),保留的抗病毒株系为:2012-2014(8.16%)、2013-2015(25.19%)、2014-2016 (38.75%),在短时间内有效地获得甘薯抗(耐)病毒株系,提高了抗病毒品种的选择效率和常规育种程序的品种选择压力。

由此可见,利用本发明的选育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进行甘薯抗SPVD品种的选育。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