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香菇水上出菇管理法

一种香菇水上出菇管理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出菇管理法,公开了一种香菇水上出菇管理法,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菌棒挑选和处理管理、补水装置准备、出菇补水管理、出菇管理控制以及休养与刺激出菇。本发明中将菌棒置于槽沟型补水装置内,补水装置内保持一定量流动存水,通过与菌棒下面部分接触,持续为菌棒提供水分,其无需将菌棒长时间浸泡在水中,而是在菌棒需要时持续给出菇香菇菌棒补水,且通过合理的出菇补水管理控制来有效降低菌棒温度,避免出现散棒现象,提高后期香菇的出菇率,同时还能够有效控制菌棒下部出菇,便于管理、方便采收、节省人工。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7-28

    授权

    授权

  • 2017-12-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G1/04 申请日:201707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11-2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出菇管理法,尤其涉及了一种香菇水上出菇管理法。

背景技术

香菇,又名花菇、冬菇、香蕈,是世界第二大食用菌,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内含丰富的维生素与微量元素,是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保健品,是一种具有药用价值与营养功效的食品。香菇的质量和产量的主要与菌棒含水量高低密切相关,菌棒在长时间暴露空气容易失水影响出菇。

现有的香菇种植补水方法较多采用“浸水法”与“注水法”,其中现有的浸水法一般采用的是将菌棒长时间(24小时)浸泡在水中来实现,该种方式容易出现散棒的现象,且菌棒容易交叉感染杂菌如而发霉,会降低后期香菇的出菇率;而注水法则是通过管道将水加压注入菌棒,不仅费力,浪费水,而且注水效果并不稳定,注水容易过多或不足。从而导致出菇的品质不稳定,比较差,因此急需提供一种可以持续稳定省力补水的香菇种植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香菇种植所采用的补水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香菇水上出菇管理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香菇水上出菇管理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菌棒挑选和处理管理:选取已经转色并且养菌成熟的香菇菌棒或已出菇且无霉变的成熟香菇菌棒,将香菇菌棒处理至菌皮有细微裂纹缝后备用;

步骤二、补水装置准备:准备与香菇棒外径尺寸相匹配的槽沟型盛水装置;

步骤三、出菇补水管理:将香菇菌棒摆放在槽沟型盛水装置内,首潮不灌水或少灌水,第二潮和后续潮次断续或持续灌水,将低于1.4公斤/支的菌棒补水到1.6-1.75公斤/支;

步骤四、出菇管理控制:具体包括:(1)催蕾,温度保持15℃~18℃;白天散射光照500-1000lx;每天早晚通风各换气1次,每次30分钟;空间湿度控制在85%~90%,保持5-7日,促使子实体原基分化;(2)生产发育期,温度保持15℃~20℃;保持菇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在1500ppm以下,空气相对湿度在75%~80%;(3)菌膜刚开时进行采收,采收后香菇立即放入冷库中保鲜保存;

步骤五、休养与刺激出菇:一潮菇采收完后,大通风一次,沟槽内保持水面低于菌棒底部位置,使得菌棒与沟槽内水不接触,养菌18-25℃,待采菇留下的凹点处菌丝发白时,沟槽内提高水位使水面与菌棒下部接触,使菌棒含水量到55%~60%,结合上表面喷水使菌棒表皮软化,重复进行出菇管理。

步骤三中将香菇菌棒摆放在槽沟型盛水装置上方,菌棒一侧靠近水或接触水。

作为优选,槽沟型补水装置内设置有分别用于检测步骤三中菌棒补水管理阶段时间、含水量、出菇棚内空间温度、湿度的计时器、水位传感器、温度计时器以及湿度传感器,还包括与计时器、水位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以及湿度传感均连接的控制器和显示器,计时器、水位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以及湿度传感器将采集的信息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各个数据信息发送到显示器上显示,从而根据菌棒管理阶段、含水量和出菇棚内空间湿度、温度等因素来确定沟槽内灌水与否、灌水量以及灌水的温度。

作为优选,步骤一中已经转色并且养菌成熟的菌棒为脱去外面的聚乙烯筒袋或聚丙烯筒袋的圆柱形菌棒,筒袋尺寸为15cm×55cm或17×60cm。

作为优选,步骤一中具体使用端部设有泡沫或橡胶板的竹片、木板或木棒敲击菌棒表面,直到菌皮有细微裂缝;或采用手工握持菌棒,将菌棒直接往地面敲打,直到菌皮有细微裂缝;或通过机械设备震动菌棒,直到菌皮有细微裂缝。其中泡沫或橡胶板均能够起到缓冲减震作用,能够有效方式菌棒内部损伤,控制损伤密度,保证菌棒质量。

作为优选,步骤二中的槽沟型补水装置包括呈两端开口的长条形槽状且内轮廓与香菇菌棒的外轮廓相配合的盛水段,还包括能够调节盛水段内水位高低的挡水板。通过将该槽沟型补水装置的内轮廓设计成与香菇菌棒外轮廓相配合的形状,能够使得不同形状的菌棒放置在不同内轮廓的补水装置内,一方面能够对菌棒充分补水,另一方面也能够实现菌棒下部与补水装置内的水充分接触,使菌棒底部隔绝氧气,减少光线,能有效控制底部出菇,方便采收。

作为优选,槽沟型补水装置包括分别设置于盛水段两端的挡水段;盛水段为两端开口的长条形槽状且盛水端的横截面呈圆弧形;挡水段呈方形槽状,挡水段的一端套设在盛水段端部且与盛水段外壁密封配合连接,挡水段内固定有板面垂直于盛水段轴线且能够调节盛水段内水位高低的挡水板。

作为优选,挡水板中部设有自挡水板上端面向下开始的两端开口的插槽,插槽内插接有两侧伸出插槽两端的插板,挡水段的左右侧壁上设有与插槽的两端相对应的导槽,插板的两端分别插入挡水段两侧的导槽内且可沿导槽上下滑动。通过插板插入挡板内的深度来调节挡板的挡水位,从而根据需要合理调节盛水装置内水位高低。

作为优选,挡水段上与盛水段连接的端部设有与盛水段外壁相配合的弧形凹肩,弧形凹肩与盛水端的外壁之间设有密封筋。通过该结构设计能够使得挡水段与盛水段之间密封连接,避免水从两者的连接处流出。

作为优选,挡板的高度为盛水段深度的1/5-1/3。使得在插板完全插入挡板内时,只有少量的水留存在盛水段内。

作为优选,挡水板上固定有调节盛水端内部水位的水龙头。使得该槽沟型补水装置内的水位除了采用插槽来实现调节外,还可以采用水龙头放水的形式来调节水位,水龙头与插槽两种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能够结合起来使用,能够能够充分的根据菌棒的实际需要调节补水装置内水位高低,无需将菌棒长时间浸泡在水中,而是在菌棒需要时持续给出菇香菇菌棒补水。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中将菌棒置于槽沟型补水装置内,补水装置内保持一定量流动存水,通过与菌棒下面部分接触,持续为菌棒提供水分,其无需将菌棒长时间浸泡在水中,而是在菌棒需要时持续给出菇香菇菌棒补水,且通过合理的出菇管理控制来有效降低菌棒温度,避免出现散棒现象,提高后期香菇的出菇率,同时还能够有效控制菌棒下部出菇,便于管理、方便采收、节省人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挡水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挡水段插入插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盛水段、2—挡水段、3—挡水板、21—导槽、22—弧形凹肩、31—插槽、32—插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香菇水上出菇管理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菌棒挑选和处理管理:选取已经转色并且养菌成熟的菌棒为脱去外面的聚乙烯筒袋圆柱形菌棒,筒袋尺寸为15cm×55cm。使用端部设有泡沫或橡胶板的竹片、木板或木棒敲击菌棒表面,直到香菇菌棒处理至菌皮有细微裂纹缝后备用;在端部设有泡沫或橡胶板,能够起到缓冲减震作用,能够有效方式菌棒内部损伤,控制损伤密度,保证菌棒质量。

步骤二、补水装置准备:准备与香菇棒外径尺寸相匹配的槽沟型盛水装置;本实施例中准备的槽沟型盛水装置内径与菌棒外径完全匹配贴合。沟槽平放于出菇棚地面,可以根据需要持续或间歇性通水灌溉菌棒,通过水分慢慢渗透补水;

步骤三、出菇补水管理:将香菇菌棒摆放在槽沟型补水装置内,菌棒一侧靠近水或接触水,首潮不灌水,第二潮和后续潮次持续灌水,将低于1.4公斤/支的菌棒补水到1.6-1.75公斤/支;

步骤四、出菇管理控制:具体包括:(1)催蕾,温度保持15℃;白天散射光照500x;每天早晚通风各换气1次,每次30分钟;空间湿度控制在85%,保持5日;(2)生长发育期,温度保持15℃;保持菇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在1500ppm以下,空气相对湿度在75%;(3)菌膜刚开时进行采收,采收后香菇立即放入冷库中保鲜保存;

步骤五、休养与刺激出菇:一潮菇采收完后,大通风一次,沟槽内保持低水位,使得此时菌棒与水不接触,养菌21天,待采菇留下的凹点处菌丝发白时,沟槽内提高水位,使得菌棒下部与水接触,使菌棒含水量到55%~60%,结合上表面喷水,重复进行出菇管理。

槽沟型补水装置内设置有分别用于检测步骤三中菌棒补水管理阶段时间、含水量、出菇棚内空间温度、湿度的计时器、水位传感器、温度计时器以及湿度传感器,还包括与计时器、水位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以及湿度传感均连接的控制器和显示器,计时器、水位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以及湿度传感器将采集的信息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各个数据信息发送到显示器上显示,从而根据菌棒管理阶段、含水量和出菇棚内空间湿度、温度等因素来确定沟槽内灌水与否、灌水量以及灌水的温度等。

实施例2

同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步骤一中选取的是已经转色并且养菌成熟的菌棒为脱去外面的聚丙烯筒袋的圆柱形菌棒,筒袋尺寸为17×60cm。

实施例3

同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步骤一中选取的是已出菇且无霉变的成熟菌棒。

实施例4

同实施例1或2或3,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步骤二中准备的槽沟型盛水装置内径略小于菌棒外径。槽沟型盛水装置固定于多层床架,可以根据需要持续或间歇性通水灌溉菌棒,提供菌棒与沟槽间接近封闭空间的局部较高的湿度供菌棒慢慢吸收。

实施例5

同实施例4,所不同的是步骤三中首潮少灌水,第二潮和后续潮次断续续灌水。

实施例6

同实施例1-5中的任意一个,所不同的是,步骤四、出菇管理控制:具体包括:(1)催蕾,温度保持18℃;白天散射光照1000lx;每天早晚通风各换气1次,每次30分钟;空间湿度控制在90%,保持7日;(2)生长发育期,温度保持20℃;保持菇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在1500ppm以下,空气相对湿度在80%;(3)菌膜刚开时进行采收,采收后香菇立即放入冷库中保鲜保存。

实施例7

同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步骤一中采用手工握持菌棒,将菌棒直接往地面敲打,直到菌皮有细微裂缝。

实施例8

同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步骤一中通过机械设备震动菌棒,直到菌皮有细微裂缝。

实施例9

同实施例1-8的任意一个,所不同的是,槽沟型盛水装置包括位于中部的盛水段1分别设置于盛水段1两端的挡水段2;盛水段1为两端开口的长条形槽状且盛水端的横截面呈圆弧形;挡水段2呈方形槽状,挡水段2的一端套设在盛水段1端部且与盛水段1外壁密封配合连接。

本实施例中挡水段2上与盛水段1连接的端部设有与盛水段1外壁相配合的弧形凹肩22,弧形凹肩22与盛水端的外壁之间设有密封筋,通过该结构设计能够使得挡水段2与盛水段1之间密封连接,避免水从两者的连接处流出,同时将挡水段2与盛水段1分开设计,能够使得整个盛水装置的使用灵活度更好,可以在盛水段1安装不同的挡水段2,以得到盛水段1内不同的最低水位,适用于不同需求的香菇。

挡水段2内固定有板面垂直于盛水段1轴线且能够调节盛水段1内水位高低的挡水板3。挡板的高度不宜过高,避免盛水装置内有水积留,本实施例中挡板的高度为盛水段1深度的1/4,因而使得在插板32完全插入挡板内时,只有少量的水留存在盛水段1内;挡水板3中部设有自挡水板3上端面向下开始的两端开口的插槽31,插槽31内插接有两侧伸出插槽31两端的插板32,挡水段2的左右侧壁上设有与插槽31的两端相对应的导槽21,插板32的两端分别插入挡水段2两侧的导槽21内且可沿导槽21上下滑动。通过调节插板32在插槽31内插入的深度来调节挡水板3的实际挡水高度,如当需要盛水装置内水位下降时,将插板32更多的插入到插槽31内以使得盛水装置内的水从两端流出;当需要盛水装置内水位较高时,将插板32拉出插槽31,使得盛水装置两端封水,保证盛水装置内有足够的水位。本实施例中还在挡水板3上设有水龙头,通过插槽31与水龙头的双重调节,能够更加合理的调节盛水段2内水位高低。

通过本实施例中的盛水装置上养菌出菇,在养菌期间通过挡水板3适当流水保湿;在催蕾期间,通过挡水板3与插板32的配合使得盛水装置内有足够的水位,使菌棒浮在水面上;在出菇期每天灌水,调节插板32的位置无需将菌棒长时间浸泡在水中,而是在菌棒需要时持续给出菇香菇菌棒补水,通过该种方法能够使得出菇产量增加15%,单朵重量增加20%,底面出菇少,每棒出菇朵数可减少18%。同时出菇阶段在盛水装置内留存有一定水分,使得菌棒底部与水接触,隔绝氧气,减少光线,能够控制底部出菇,方便采收。

实施例10

同实施例9,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挡板的高度为盛水段1深度的1/5。

实施例11

同实施例9,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挡水板3上设有水龙头,本实施例中部包括插板32,挡水板3内也不设有插槽31,挡水段2侧壁上也不设有导槽21,仅仅是通过设置在挡水板3上的水龙头来调节盛水段1内水位高低。

实施例12

同实施例9-11中任意一个实施例,所不同的本实施例中槽沟型盛水装置包括一体成型的盛水段1和挡水段2,其中盛水段1和挡水段2的内壁的横截面均呈方槽形,挡水板3设置于方槽内,方槽状的盛水段1能够与外轮廓呈方形的香菇菌棒配合。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专利的涵盖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