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大型立磨机磨辊辊面修复车削装置

一种大型立磨机磨辊辊面修复车削装置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型立磨机磨辊辊面修复车削装置,包括辊面调节支撑柱、磨辊旋转驱动机构以及辊面车削刀具;所述辊面调节支撑柱的两端与磨辊的距离相同,所述磨辊旋转驱动机构包括磨辊旋转驱动轮和传动连接所述磨辊旋转驱动轮的磨辊旋转驱动电机;所述辊面调节支撑柱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支撑柱左移动辊轴和支撑柱右移动辊轴,所述辊面调节支撑柱的两端还分别设置有支撑柱左移动滑槽和支撑柱右移动滑槽,所述支撑柱左移动辊轴和所述支撑柱右移动辊轴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柱左移动滑槽和所述支撑柱右移动滑槽中。本发明能够自动调整磨辊的姿态以配合辊面修复车削装置,从而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并提高生产的安全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737799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7-11-2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安徽卓煌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710714714.2

  • 发明设计人 王林;

    申请日2017-08-19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41080 安徽省芜湖市三山区芜铜路南侧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3:48:3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7-23

    授权

    授权

  • 2019-07-09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B23B5/08 登记生效日:20190619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70819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7-12-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23B5/08 申请日:201708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11-2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特种耐磨材料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大型立磨机磨辊辊面修复车削装置。

背景技术

大型立磨机的主要结构通常由磨盘和磨辊构成,大型立磨机的磨辊辊面通常沿轴向具有一定的弧度或为其它平滑的曲线,以配合磨盘的凹槽曲面进行原料挤压粉碎作业;大型立磨机可以应用于建材加工、金属冶炼、化工合成、石油冶炼等工业领域中,用于将块状原料进行挤压粉碎,以便于准确地称量投料并与其他原料混合。大型立磨机的磨辊长期作业后,辊面的磨损较大,需要进行堆焊修复以获得具有较高强度和耐磨性的辊面耐磨层。耐磨层在堆焊之前通常需要进行车削作业,以去除磨辊辊面结合疏松和不平整的表层金属。

由于大型立磨机磨辊的辊面沿轴向具有一定的弯曲度,因此常规的辊面修复车削装置难以实现相匹配的运动轨迹,只能通过人工方式不断地调整磨辊的姿态以配合辊面修复车削装置,不仅作业的劳动强度大、而且存在一定的生产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型立磨机磨辊辊面修复车削装置,能够自动调整磨辊的姿态以配合辊面修复车削装置,从而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并提高生产的安全性。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大型立磨机磨辊辊面修复车削装置,包括用于穿过磨辊轴心且固定磨辊的辊面调节支撑柱、设置于磨辊底部的磨辊旋转驱动机构、以及位置固定设置且位于磨辊辊面上方的辊面车削刀具;所述辊面调节支撑柱的两端与磨辊的距离相同,所述磨辊旋转驱动机构包括磨辊旋转驱动轮和传动连接所述磨辊旋转驱动轮的磨辊旋转驱动电机;所述辊面调节支撑柱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支撑柱左移动辊轴和支撑柱右移动辊轴,所述辊面调节支撑柱的两端还分别设置有支撑柱左移动滑槽和支撑柱右移动滑槽,所述支撑柱左移动滑槽和所述支撑柱右移动滑槽均位置固定设置,所述支撑柱左移动辊轴和所述支撑柱右移动辊轴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柱左移动滑槽和所述支撑柱右移动滑槽中。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磨辊旋转驱动机构还包括旋转驱动活动座和旋转驱动固定座,所述磨辊旋转驱动轮和所述磨辊旋转驱动电机固定设置于所述旋转驱动活动座上,所述旋转驱动固定座位于所述旋转驱动活动座的正下方,所述旋转驱动活动座的底部竖直设置有活动座安装柱,所述旋转驱动固定座的顶面竖直设置有配合所述活动座安装柱的活动座安装槽,所述活动座安装槽的底部和所述活动座安装柱的底部之间设置有活动座复位弹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柱左移动滑槽和所述支撑柱右移动滑槽相对于竖直面对称设置,且所述支撑柱左移动滑槽和所述支撑柱右移动滑槽共面,所述支撑柱左移动滑槽和所述支撑柱右移动滑槽上端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支撑柱左移动滑槽和所述支撑柱右移动滑槽下端之间的间距。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辊面调节支撑柱的两端还分别设置有支撑柱左驱动液缸和支撑柱右驱动液缸;所述支撑柱左驱动液缸的活塞杆朝上设置,且所述支撑柱左驱动液缸的缸筒下端连接轴线位置固定的左驱动液缸安装轴,所述支撑柱左驱动液缸的活塞杆上端连接所述支撑柱左移动辊轴;所述支撑柱右驱动液缸的活塞杆朝上设置,且所述支撑柱右驱动液缸的缸筒下端连接轴线位置固定的右驱动液缸安装轴,所述支撑柱右驱动液缸的活塞杆上端连接所述支撑柱右移动辊轴;所述左驱动液缸安装轴和所述右驱动液缸安装轴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柱左移动滑槽和所述支撑柱右移动滑槽的下方,且所述左驱动液缸安装轴和所述右驱动液缸安装轴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支撑柱左移动滑槽和所述支撑柱右移动滑槽下端之间的间距。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大型立磨机磨辊辊面修复车削装置,能够设置辊面调节支撑柱和磨辊旋转驱动机构,能够自动调整磨辊的姿态以配合辊面修复车削装置,从而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并提高生产的安全性;且通过优化支撑柱左移动滑槽和支撑柱右移动滑槽的设置方式,可以使辊面修复车削装置位置保持不变,使磨辊的辊面自动从轴线一端运动至另一端,且保持耐磨层堆焊焊枪下方的辊面位置水平并与耐磨层堆焊焊枪的间距稳定不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大型立磨机磨辊辊面修复车削装置安装磨辊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大型立磨机磨辊辊面修复车削装置堆焊开始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2,图1至图2是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大型立磨机磨辊辊面修复车削装置,包括用于穿过磨辊轴心且固定磨辊的辊面调节支撑柱1、设置于磨辊底部的磨辊旋转驱动机构、以及位置固定设置且位于磨辊辊面上方的辊面车削刀具17;所述辊面调节支撑柱1的两端与磨辊的距离相同,所述磨辊旋转驱动机构包括磨辊旋转驱动轮2和传动连接所述磨辊旋转驱动轮2的磨辊旋转驱动电机3;所述辊面调节支撑柱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支撑柱左移动辊轴4和支撑柱右移动辊轴5,所述辊面调节支撑柱1的两端还分别设置有支撑柱左移动滑槽6和支撑柱右移动滑槽7,所述支撑柱左移动滑槽6和所述支撑柱右移动滑槽7均位置固定设置,所述支撑柱左移动辊轴4和所述支撑柱右移动辊轴5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柱左移动滑槽6和所述支撑柱右移动滑槽7中。

作为优选的,所述磨辊旋转驱动机构还包括旋转驱动活动座8和旋转驱动固定座9,所述磨辊旋转驱动轮2和所述磨辊旋转驱动电机3固定设置于所述旋转驱动活动座8上,所述旋转驱动固定座9位于所述旋转驱动活动座8的正下方,所述旋转驱动活动座8的底部竖直设置有活动座安装柱10,所述旋转驱动固定座9的顶面竖直设置有配合所述活动座安装柱10的活动座安装槽11,所述活动座安装槽11的底部和所述活动座安装柱10的底部之间设置有活动座复位弹簧12。

作为优选的,所述支撑柱左移动滑槽6和所述支撑柱右移动滑槽7相对于竖直面对称设置,且所述支撑柱左移动滑槽6和所述支撑柱右移动滑槽7共面,所述支撑柱左移动滑槽6和所述支撑柱右移动滑槽7上端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支撑柱左移动滑槽6和所述支撑柱右移动滑槽7下端之间的间距。所述辊面调节支撑柱1的两端还分别设置有支撑柱左驱动液缸13和支撑柱右驱动液缸14;所述支撑柱左驱动液缸13的活塞杆朝上设置,且所述支撑柱左驱动液缸13的缸筒下端连接轴线位置固定的左驱动液缸安装轴15,所述支撑柱左驱动液缸13的活塞杆上端连接所述支撑柱左移动辊轴4;所述支撑柱右驱动液缸14的活塞杆朝上设置,且所述支撑柱右驱动液缸14的缸筒下端连接轴线位置固定的右驱动液缸安装轴16,所述支撑柱右驱动液缸14的活塞杆上端连接所述支撑柱右移动辊轴5;所述左驱动液缸安装轴15和所述右驱动液缸安装轴16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柱左移动滑槽6和所述支撑柱右移动滑槽7的下方,且所述左驱动液缸安装轴15和所述右驱动液缸安装轴16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支撑柱左移动滑槽6和所述支撑柱右移动滑槽7下端之间的间距。

工作时,首先将磨辊按照图1所示结构安装好,然后首先伸长所述支撑柱左驱动液缸13的活塞杆,使磨辊的姿态如图2所示,然后通过所述磨辊旋转驱动机构旋转磨辊,使所述辊面车削刀具17将磨辊的左端辊面车削完成;然后逐渐缩短所述支撑柱左驱动液缸13的活塞杆,同时逐渐伸长所述支撑柱右驱动液缸14的活塞杆,使磨辊的辊面逐渐由轴向的一端向轴向另一端依次通过所述辊面车削刀具17的下方,从而在磨辊的辊面车削出依次相连的圆形轨迹,直至磨辊的辊面全部完成车削作业;在磨辊姿态调整的过程中,所述磨辊旋转驱动轮2可以进行适应性调整并始终紧贴磨辊的底部。

以上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当然,本发明还可以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形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的变换或相应的改动,都应该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