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防股线滑脱绞拧的多股线电缆导电连接结构

防股线滑脱绞拧的多股线电缆导电连接结构

摘要

防股线滑脱绞拧的多股线电缆导电连接结构,解决多股线电缆在传统连接方式下,其连接节点容易受压遭到破坏、以及焊接方式存在的电阻突变发热严重的问题,电缆的多股线采用的活动压接的方式固定于导体上,实现电缆之间的连通,利用导体的材料属性解决了焊接过程中出现的发热、应力变形等问题,其导电性能良好,发热量较小损耗大大降低,另外电缆端部通过固定盘和分线盘的预固定,股线与导体接触处降低外力的干扰,增强了电缆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另本结构为可靠的活动连接,在进行维护或改线过程中可以进行随时拆解,大大降低了维护的难度。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739443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7-11-2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河南豫乾技术转移中心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710635863.X

  • 发明设计人 张保丰;马晓星;于书淳;

    申请日2017-07-31

  • 分类号H01R11/01(20060101);H01R11/09(20060101);H01R4/58(20060101);H01R4/28(20060101);

  • 代理机构37236 青岛致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庞庆芳

  • 地址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连云路黄河科技学院科技园B区804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3:47:0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12-13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H01R11/01 登记生效日:20191122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70731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8-12-07

    授权

    授权

  • 2018-11-16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H01R11/01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70731

    著录事项变更

  • 2018-10-30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H01R11/01 登记生效日:20181010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70731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7-12-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1R11/01 申请日:2017073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11-24

    公开

    公开

查看全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股线电缆的通电结构,特别是涉及多股线线的防股 线滑脱绞拧的多股线电缆导电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多股线电缆是进行电力传输的重要媒介,通常由多根导体相互绞 合在一起制成,且外包绝缘保护层,这种电缆的每股股线分为两种, 一种是单根的导体,这种导体一般为直径为1~2mm单根铜、铝线,另 一种是由多根0.1mm左右的细铜、铝丝绞合而成,多根细导电材料绞 合形成的股线在连接过程中其端部容易散开,造成使用过程中容易扎 伤操作者,以及相邻股线的细丝相互绞拧的现象。

电缆敷设中为了满足长度的需求,需要将电缆进行可靠的连接, 电缆连接处形成电缆连接节点。对于多股线的电缆连接来说,其各个 股线之间的连接非常麻烦,为求操作简便,通常采用将需要连接的电 缆端部尽心重叠然后进行刚性的固定,如采用钢环箍紧、焊接固定等, 采用钢环箍紧固定的方式,电缆连接处受到钢环的压迫,且受力集中 于电缆相互叠加处,造成叠加处的电缆变形严重,甚至出现电缆叠加 处电缆易损断裂的情况,通常来讲,为了避免后期电缆断裂后,难以 加长电缆,更多的采用焊接的固定方式,但是焊接固定同样会带来由 于焊接材料的不同以及焊接温度的变化,电缆接头处的焊渣以及热变形会造成电缆接头处电阻大大增加,甚至出现焊接接点出发热严重的 情况,对于高电压电力传输的多股线电缆更是如此,节点发热对于电 缆的寿命影响颇大,而且能量损耗严重。

另外,焊接连接、钢环箍紧都属于刚性连接,一旦连接后就不能 在进行更换或者修改,这样就造成了电缆养护中十分不便。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股线滑脱 绞拧的多股线电缆导电连接结构,目的在于解决多股线电缆在传统连 接方式下,其连接节点处由各导电细丝绞拧的股线容易散开、施工不 便,且容易受压遭到破坏、以及焊接方式存在的电阻突变发热严重的 问题。

其技术方案是:包括一导体,电缆端部通过所述导体实现导电连 接,所述导体为柱状结构,所述导体的两端部分别设有股线槽阵列, 所述股线槽阵列由多个股线槽环形阵列而成,股线槽用于定位和放置 电缆的股线,所述导体内套于一柱状绝缘材质的壳体内,所述壳体中 部向内延伸形成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导体中部固定连接,所述 壳体两端分别向导体两端延伸并部分超出导体端部,各所述壳体的端 部分别与所述导体外壁之间设有环形的锁定腔,各所述锁定腔内旋拧 固定有一薄壁筒状的锁环,所述锁环相对于壳体的旋转方向与各股线 槽内股线的绞拧方向相同,各所述锁环一端伸入所述锁定腔内并与所 述壳体内壁螺旋固定,各所述锁环上分布若干轴向设置的缝隙,各所 述缝隙一端封闭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锁环的端部,所述锁环由弹性非导 电材料制成,所述锁环外壁与所述锁定腔的内壁形成随着锁环旋入锁 定腔,锁环向内收缩压紧电缆股线的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各所述股线槽一端位于所述的端面处,另一端倾 斜延伸至所述导体中部并封闭,各所述股线槽的倾斜方向与锁环相对 于所述壳体的旋转方向相同,且所述股线槽的底面为圆柱面,所述股 线槽深度自开放端向封端渐变,所述股线槽开放端的深度为电缆股线 直径的/~/。

在一实施例中,各所述锁环一端处分别设有固定盘,各所述固定 盘螺旋固定有一分线盘,所述分线盘一端滑动内套于所述锁环内并位 于导体端部,所述分线盘另一端延伸至锁环端部并与分线盘活动固定 连接,所述固定盘中部设有穿孔,所述穿孔用于电缆进入,所述分线 盘边沿处设有多个成环形分布的分线孔,所述分线孔沿所述导体轴线 方向的投影部分覆盖于导体端面。

在一实施例中,各所述穿孔向导体延伸形成环状的凸缘,所述分 线盘的中心处设有向所述凸缘方向延伸的内环,所述内环的内径大于 所述凸缘的外径。

在一实施例中,各所述锁定腔内分别设有压环,所述压环为环状 的多个部件拼接而成,所述压环位于导体与所述锁环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锁环由金属弹性材料制成,各所述缝隙的封 闭端设有一应力释放孔,所述压环为导电材料制成。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股线槽阵列的中部设有内凹的环形卡槽,所 述卡槽位于各股线槽的中部位置,对应的所述压环各组成部件的内表 面设有突出的卡块,所述卡块的内壁上设有内凹的与所述卡槽适配的 定位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电缆的多股线采用的活动压接的方式固定 于导体上,实现电缆之间的连通,在拧动锁环的过程当中,锁环对于 股线的摩擦力与股线的本身的绞拧方向相同,使其在整个过程中股线 能够保持一个整体,避免股线散开;另外本发明还利用导体的材料属 性解决了焊接过程中出现的发热、应力变形等问题,其导电性能良好, 发热量较小损耗大大降低,另外电缆端部通过固定盘和分线盘的预固 定,股线与导体接触处降低外力的干扰,增强了电缆之间连接的稳定 性,另本结构为可靠的活动连接,在进行维护或改线过程中可以进行 随时拆解,大大降低了维护的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各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装配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锁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压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固定盘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导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 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 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 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是,“上端”、“下端”、“外”、 “内”等方位用语是针对于附图的描述用语,并不表示对所述权利要 求限定的保护范围的限制。

参见图1,如附图中实施例所示,导体100,用于电缆端部间的 导电连通,导体100的制作材料为包括但不限于金属银、金属金等导 电良好的材料制成,导体100的形状优选选择为柱状结构,特别是圆 柱状结构。

参见图1、图6,如附图中实施例所示,为了实现导体与电缆股 线之间的定位准确,我们在导体上设置股线槽阵列,股线槽阵列由多 个内凹的股线槽801均匀环形排列构成,具体位于导体的两端部。

参见图2,如附图中实施例所示,壳体200,壳体200由绝缘材 料如包括但不限于工程塑料、陶瓷等制成,壳体200用于与导体100 进行固定并形成锁定腔300,导体100内套壳体200内,壳体200中 部向内延伸形成固定部201,固定部201与导体100中部固定连接。

参见图1、图2,如附图中实施例所示,锁定腔300,壳体200 两端分别向导体100两端延伸并部分超出导体100端部,壳体200延 伸的部位为环状的结构,该环状结构的内壁与导体100外壁之间形成 环状的空腔,该空腔即为所述环形的锁定腔300,锁定腔300用于电缆股线伸入进来并进行固定,固定过程需要锁环400。

参见图1、图2、图3,如附图中实施例所示,锁环400,每个形 成的锁定腔300内分别内套有一锁环400,锁环400为薄壁状的筒状 零部件,同时锁环400由弹性材料制成,如包括但不限于金属铜、弹 簧钢等,锁环400与锁定腔300内壁通过螺纹进行旋拧固定连接,所 述锁环相对于壳体的旋转方向与各股线槽801内股线的绞拧方向相 同,也即当各股线分别伸入到锁定腔内,各股线分别放置在所述股线 槽内,然后锁环自导体端部慢慢旋入锁定腔,锁环旋入时,对各股线 产生旋转方向的切向力,该切向力的方向促使股线绞合紧密,不至于 促使各股线散开,各所述股线槽801一端位于所述的端面处,另一端 倾斜延伸至所述导体中部并封闭,位于导体端面处的一端为开放端, 各股线自此进入,另外封闭段处设有与导体端面平行的底面,利用该 底面可以控制股线伸入的距离,避免各股线伸入的长度不一,各股线 槽801的倾斜方向与锁环相对于所述壳体的旋转方向相同,且所述股 线槽801的底面为圆柱面,所述股线槽801深度自开放端向封端渐变, 所述股线槽801开放端的深度为电缆股线直径的1/3~1/2,此时处 在锁定腔内深处的股线其凸出于导体外壁的部分就越多,另外锁环 400上的外壁为角度微小的圆锥状结构,当不断旋入锁定时,锁环400 的内径逐渐缩小,于此同时,随着锁环的不断伸入,锁环对于各股线 的压力也就越大,利用该特征压紧电缆的各股线,当然为了实现其向 内收缩的特性,各所述锁环400上分布若干轴向设置的缝隙401,各 所述缝隙401一端封闭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锁环400的端部,电缆伸入 到锁定环时,其端部仍然需要进行预固定,和进行股线的分配。

参见图5,如附图中实施例所示,固定盘500,固定盘500用于 实现电缆的整根穿入并再起穿入的部位进行固定,固定盘500位于锁 环400的端面处,但不与锁环400连接,各固定盘500分别对应配置 有一分线盘600,分线盘600的用于实现整根线缆的固定和各股线的分配,分线盘600一端滑动内套于所述锁环400内并位于导体100端 部,分线盘600另一端延伸至锁环400端部并与分线盘600活动固定 连接,固定盘500中部设有穿孔501,穿孔501用于电缆进入,分线 盘600边沿处设有多个成环形分布的分线孔601,在进行连接时,首 先将绞合成的电缆分成股线,各所述穿孔501向导体100延伸形成环 状的凸缘502,所述分线盘600的中心处设有向所述凸缘502方向延 伸的内环602,所述内环602的内径大于所述凸缘502的外径,各股 线经过凸缘502与内环602形成的间隙,且该间隙可通过固定盘500 与分线盘600之间的螺纹进行调节,实现压紧股线的结构,为了进一 步地固定股线,分线孔601并不完全与锁定腔300对应,而是分线孔601的投影部分落在锁定腔300内,另一部分则是落在导体100的端 面上,这样股线进入锁定腔300时为了适应变化,则需要进行弯折, 该弯折处可以利用锁环400与导体100间的相对位置,实现将该弯折 处低压在导体100上,同时锁环400紧紧将各股线压接在导体100的 表面,实现导体100与股线的充分接触。

在上述实施例中,为了避免锁环400在向内收缩时压力有限,不 能很好的对各个不同直径的股线实现充分的压接,在各所述锁定腔 300内分别设有压环700,所述压环700为环状的多个部件拼接而成, 各个部件为分体设置且相互独立,将各个部件防止在锁定腔300内, 当然为了适应股线直径的变化,压环700的厚度可根据需要进行设 计,当然压环700放入锁定腔300内后,压环700与导体100的外表 面之间仍然留有一定的空隙,该空隙与股线的直径近似接近,压环 700为导电材料制成

参见图1、图6,如附图中实施例所示,股线槽801,股线槽阵 列800的中部设有内凹的环形卡槽802,卡槽(802)位于各股线槽 (801)的中部位置,对应的所述压环各组成部件的内表面设有突出 的卡块701,所述卡块701的内壁上设有内凹的与所述卡槽802适配 的定位槽702,当利用压环时,锁环直接依靠卡槽和卡环扣紧各股线, 而且可通过设置卡环和卡槽的形状,使其适应多种不能半径的股线, 应用更加的广泛。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电缆的多股线采用的活动压接的方式固定 于导体上,实现电缆之间的连通,在拧动锁环的过程当中,锁环对于 股线的摩擦力与股线的本身的绞拧方向相同,使其在整个过程中股线 能够保持一个整体,避免股线散开;另外本发明还利用导体的材料属 性解决了焊接过程中出现的发热、应力变形等问题,其导电性能良好, 发热量较小损耗大大降低,另外电缆端部通过固定盘和分线盘的预固 定,股线与导体接触处降低外力的干扰,增强了电缆之间连接的稳定 性,另本结构为可靠的活动连接,在进行维护或改线过程中可以进行 随时拆解,大大降低了维护的难度。

以上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 这些并非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情况下,本领 域的技术人员还可做出许多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 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