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外后视镜、外后视镜壳体、外后视镜下壳体及车辆

外后视镜、外后视镜壳体、外后视镜下壳体及车辆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外后视镜、外后视镜壳体、外后视镜下壳体及车辆。所述外后视镜包括具有发光面的转向灯和具有壳主体和凸台的外后视镜壳体。壳主体具有前表面以及邻接前表面的外侧面。所述壳主体上设有槽,槽内卡设有转向灯。凸台从壳主体的前表面中靠近槽的内端面的位置处沿壳主体的厚度方向朝背离壳主体的方向向外延伸,且转向灯的发光面在槽的高度方向上位于凸台中背离壳主体的一面的切平面的内侧。凸台具有上边缘和下边缘,上边缘和下边缘沿槽的宽度方向分别位于槽的上端面的上方和下端面的下方。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外后视镜。本发明改变了外后视镜的风阻流线,从而在极大程度上减小了外后视镜产生的风噪,提高了车辆内乘坐人员的舒适度。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719994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7-09-2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观致汽车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710444040.9

  • 发明设计人 孙勇;

    申请日2017-06-13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薛琦

  • 地址 215513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达路1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3:23:1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6-23

    专利权的保全 IPC(主分类):B60R 1/06 专利号:ZL2017104440409 申请日:20170613 授权公告日:20190618 登记生效日:20230530 解除日:

    专利权的保全及其解除

  • 2019-06-18

    授权

    授权

  • 2017-10-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60R1/06 申请日:201706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09-2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后视镜、外后视镜壳体、外后视镜下壳体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在汽车等车辆的前方外侧通常设置有外后视镜,如图1所示,外后视镜1'一般包括外后视镜壳体10'、支承装置11'和转向灯,支承装置11'用于固定于车体的前车门的外侧面,转向灯12'设置于外后视镜壳体上,外后视镜壳体10'设置于所述支承装置11'上,外后视镜壳体10'的外壁面采用光滑平顺的曲面。然而,在车辆以某段行车速度行驶时,外后视镜将会产生极为严重的风噪。

为了减小外后视镜产生的风噪,本领域技术人员对外后视镜壳体的外壁面通常采用流线型设计以进一步优化外后视镜的结构,从而减少空气涡流。然而,采用上述结构的外后视镜仍然会产生严重的风噪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外后视镜产生极为严重的风噪的缺陷,提供一种外后视镜、外后视镜壳体、外后视镜下壳体及车辆。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外后视镜,其特点在于,所述外后视镜包括:

一转向灯,所述转向灯具有用于转向信号指示功能的一发光面;

一外后视镜壳体,所述外后视镜壳体包括:

一壳主体,所述壳主体具有一前表面以及一外侧面,所述外侧面邻接所述前表面,所述壳主体上设有一槽,所述槽从所述壳主体的前表面朝向所述外侧面方向延伸,所述槽内卡设有所述转向灯,所述槽具有:

相对设置的一内端面和一外端面,所述内端面为所述槽中远离所述壳主体的外侧面的一端面,所述外端面为所述槽中靠近所述壳主体的外侧面的一端面;及

相对设置的一上端面和一下端面,所述上端面和所述下端面均邻接所述内端面与所述外端面;

一凸台,所述凸台从所述壳主体的前表面中靠近所述槽的内端面的位置处沿所述壳主体的厚度方向朝背离所述壳主体的方向向外延伸,且所述转向灯的所述发光面在所述槽的高度方向上位于所述凸台中背离所述壳主体的一面的切平面的内侧,所述凸台具有:

一上边缘,所述上边缘沿所述槽的宽度方向位于所述槽的上端面的上方;及

一下边缘,所述下边缘沿所述凸台的宽度方向与所述上边缘相对设置,并沿所述槽的宽度方向位于所述槽的下端面的下方。

较佳地,所述凸台还具有:

一左边缘,所述左边缘邻接所述上边缘和所述下边缘;

一右边缘,所述右边缘沿所述凸台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左边缘相对设置并邻接所述上边缘和所述下边缘,所述右边缘与所述槽的内端面相邻并平行设置。

较佳地,所述右边缘与所述槽的内端面中位于所述壳主体的前表面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小于0.6mm。

较佳地,在所述凸台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凸台的厚度朝远离所述槽的内端面的方向逐渐减小。

较佳地,所述凸台具有:

相对设置的一上侧面和一下侧面,所述上边缘位于所述上侧面与所述壳主体的前表面的相交线上,所述下边缘位于所述下侧面与所述壳主体的前表面的相交线上;

相对设置的一左侧面和一右侧面,所述左侧面和所述右侧面均邻接所述上侧面和所述下侧面,所述左侧面与所述壳主体的前表面的相交线为左边缘,所述右侧面与所述壳主体的前表面的相交线为右边缘,所述右边缘与所述槽的内端面相邻并平行设置;及

相对设置的一前表面和一后表面,所述前表面和所述后表面均邻接所述上侧面、所述下侧面、所述左侧面和所述右侧面,所述前表面背离所述壳主体的前表面设置,所述后表面位于所述壳主体的前表面。

较佳地,所述左边缘与所述壳主体的前表面中与所述左侧面相对设置的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10mm;

所述右边缘与所述槽的内端面中位于所述壳主体的前表面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小于0.6mm。

较佳地:

所述左侧面包括:

一第一左圆弧部分,所述第一左圆弧部分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邻接所述壳主体的前表面,并与所述壳主体的前表面相切;

一第二左圆弧部分,所述第二左圆弧部分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左圆弧部分的第一端邻接所述第一左圆弧部分的第二端,并与所述第一左圆弧部分的第二端相切,所述第二左圆弧部分的第二端邻接所述凸台的前表面,并与所述凸台的前表面相切;

所述右侧面包括:

一第一右圆弧部分,所述第一右圆弧部分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邻接所述壳主体的前表面,并与所述壳主体的前表面相切;及

一第二右圆弧部分,所述第二右圆弧部分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右圆弧部分的第一端邻接所述第一右圆弧部分的第二端,并与所述第一右圆弧部分的第二端相切,所述第二右圆弧部分的第二端邻接所述凸台的前表面,并与所述凸台的前表面相切。

较佳地:

所述凸台的所述前表面与所述上侧面的相交线沿所述凸台的宽度方向位于所述槽的上端面的上方;

所述凸台的所述前表面与所述下侧面的相交线沿所述凸台的宽度方向位于所述槽的下端面的下方。

较佳地,所述外后视镜壳体还包括:

至少一圆形凸起,所述至少一圆形凸起从所述壳主体的所述前表面沿所述壳主体的厚度方向朝背离所述壳主体的方向向外延伸,且所述至少一圆形凸起沿所述凸台的长度方向位于所述凸台的左侧面的左侧。

较佳地,所述至少一圆形凸起包括多个圆形凸起,所述多个圆形凸起沿所述凸台的所述左侧面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多个圆形凸起与所述壳主体的所述前表面一体成型。

较佳地,所述壳主体包括:

一上壳主体;

一下壳主体,所述下壳主体的上边缘连接于所述上壳主体的下边缘,所述槽设置于所述下壳主体上,且所述凸台从所述下壳主体的前表面中靠近所述槽的内端面的位置处沿所述下壳主体的厚度方向朝背离所述下壳主体的方向向外延伸。

较佳地,所述凸台的所述上边缘与所述下壳主体的上边缘之间的距离小于0.5mm;

所述凸台与所述下壳主体的所述前表面一体成型。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外后视镜壳体,包括一壳主体,其特点在于:

所述壳主体具有一前表面以及一外侧面,所述外侧面邻接所述前表面,所述壳主体上设有用于安装转向灯的一槽,所述槽从所述壳主体的前表面朝向所述外侧面方向延伸,所述槽具有:

相对设置的一内端面和一外端面,所述内端面为所述槽中远离所述壳主体的外侧面的一端面,所述外端面为所述槽中靠近所述壳主体的外侧面的一端面;及

相对设置的一上端面和一下端面,所述上端面和所述下端面均邻接

所述内端面与所述外端面;

所述外后视镜壳体还包括:

一凸台,所述凸台从所述壳主体的前表面中靠近所述槽的内端面的位置处沿所述壳主体的厚度方向朝背离所述壳主体的方向向外延伸;

所述凸台具有:

一上边缘,所述上边缘沿所述槽的宽度方向位于所述槽的上端面的上方;及

一下边缘,所述下边缘沿所述凸台的宽度方向与所述上边缘相对设置,并沿所述槽的宽度方向位于所述槽的下端面的下方。

较佳地,在所述凸台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凸台的厚度朝远离所述槽的内端面的方向逐渐减小。

较佳地,所述凸台具有:

相对设置的一上侧面和一下侧面,所述上边缘位于所述上侧面与所述壳主体的前表面的相交线上,所述下边缘位于所述下侧面与所述壳主体的前表面的相交线上;

相对设置的一左侧面和一右侧面,所述左侧面和所述右侧面均邻接所述上侧面和所述下侧面,所述左侧面与所述壳主体的前表面的相交线为左边缘,所述右侧面与所述壳主体的前表面的相交线为右边缘,所述右边缘与所述槽的内端面相邻并平行设置;及

相对设置的一前表面和一后表面,所述前表面和所述后表面均邻接所述上侧面、所述下侧面、所述左侧面和所述右侧面,所述前表面背离所述壳主体的前表面设置,所述后表面位于所述壳主体的前表面。

较佳地:

所述左侧面包括:

一第一左圆弧部分,所述第一左圆弧部分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邻接所述壳主体的前表面,并与所述壳主体的前表面相切;

一第二左圆弧部分,所述第二左圆弧部分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左圆弧部分的第一端邻接所述第一左圆弧部分的第二端,并与所述第一左圆弧部分的第二端相切,所述第二左圆弧部分的第二端邻接所述凸台的前表面,并与所述凸台的前表面相切;

所述右侧面包括:

一第一右圆弧部分,所述第一右圆弧部分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邻接所述壳主体的前表面,并与所述壳主体的前表面相切;

一第二右圆弧部分,所述第二右圆弧部分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右圆弧部分的第一端邻接所述第一右圆弧部分的第二端,并与所述第一右圆弧部分的第二端相切,所述第二右圆弧部分的第二端邻接所述凸台的前表面,并与所述凸台的前表面相切。

较佳地:

所述左边缘与所述壳主体的前表面中与所述左侧面相对设置的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10mm;

所述右边缘与所述槽的内端面中位于所述壳主体的前表面的边缘重合;

所述凸台的所述前表面与所述上侧面的相交线沿所述槽的宽度方向位于所述槽的上端面的上方;

所述凸台的所述前表面与所述下侧面的相交线沿所述槽的宽度方向位于所述槽的下端面的下方。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外后视镜下壳体,包括一下壳主体,其特点在于:

所述下壳主体具有一前表面以及一外侧面,所述外侧面邻接所述前表面,所述下壳主体上设有用于安装转向灯的一槽,所述槽从所述下壳主体的前表面朝向所述外侧面方向延伸,所述槽具有:

相对设置的一内端面和一外端面,所述内端面为所述槽中远离所述下壳主体的外侧面的一端面,所述外端面为所述槽中靠近所述下壳主体的外侧面的一端面;及

相对设置的一上端面和一下端面,所述上端面和所述下端面均邻接所述内端面与所述外端面;

所述外后视镜下壳体还包括:

一凸台,所述凸台从所述下壳主体的前表面中靠近所述槽的内端面的位置处沿所述下壳主体的厚度方向朝背离所述下壳主体的方向向外延伸,所述凸台具有:

一上边缘,所述上边缘沿所述槽的宽度方向位于所述槽的上端面的上方;及

一下边缘,所述下边缘与所述上边缘相对设置,并沿所述槽的宽度方向位于所述槽的下端面的下方。

较佳地:

所述凸台的所述上边缘位于所述下壳主体的前表面的上边缘上;

在所述凸台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凸台的厚度朝远离所述槽的内端面的方向逐渐减小。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其特点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外后视镜。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发明各较佳实例。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发明改变了外后视镜的风阻流线,从而在极大程度上减小了外后视镜产生的风噪,提高了车辆内乘坐人员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外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下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下的外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下的外后视镜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下的外后视镜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沿B-B部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现有技术:

外后视镜1'

外后视镜壳体10'

支承装置11'

转向灯12'

本发明

车辆1

车体10

外后视镜11

支承装置110

支架1100 支座 1101

转向灯111发光面 1110

外后视镜壳体112

外后视镜上壳体1120

上壳主体11201下边缘 112010

外后视镜下壳体1121

下壳主体11210上边缘 112100

前表面112101 外侧面 112102

凸台11211

上侧面112110 上边缘 1121100

下侧面112111 下边缘 1121110

左侧面112112 左边缘 1121120

第一左圆弧部分1121121第二左圆弧部分 1121122

右侧面112113 右边缘 1121130

第一右圆弧部分1121131第二右圆弧部分 1121132

前表面112114 后表面 112115

槽11212

内端面112120 外端面 112121

上端面112122 下端面 112123

圆形凸起11213

槽的宽度方向W槽的高度方向 H

凸台的长度方向L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提高乘坐人员的舒适性,车辆的风噪问题,尤其是外后视镜的风噪问题一直是相关厂商致力改善的部分。如前所述,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认为外后视镜壳体的外壁面越光滑平顺,其产生的风噪越小,为此,为了减小外后视镜产生的风噪,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将外后视镜壳体采用流线型设计优化结构,但风噪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然而,本发明人经过反复地构思与试验,提出了如下所述的外后视镜、外后视镜壳体、外后视镜下壳体及车辆,其在极大程度上减小了外后视镜产生的风噪问题。

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将参照附图进行说明。在说明书及附图中,具有类似结构或功能的元件将用相同的元件符号表示。可以理解,附图仅为提供参考与说明使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附图中显示的尺寸仅仅是为便于清晰描述,而并不限定比例关系或对本发明进行穷尽性的说明,也不是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图2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示出了一种车辆1的示意性结构。车辆1包括车体10和两个外后视镜11。两个外后视镜11分别设置于车体10的左前车门的外侧面和右前车门的外侧面,以便观察车辆1的后侧方。当然,根据实际情况,在车辆1中可以设置一个、三个或三个以上数量的外后视镜11。

图3示出了一种外后视镜11的示意性结构。该外后视镜11可以应用于车辆1中的一个或一些或所有的外后视镜11。该外后视镜11包括支承装置110、护罩(图中未示出)、镜片(图中未示出)、外后视镜壳体112和转向灯111。

其中,支承装置110包括支架1100、支座1101和圆柱形轴(图中未示出)。支架1100固定于车体10(见图2)的前车门的外侧面。且支架1100采用板状结构,其厚度方向沿车辆1的宽度方向(见图2)设置。支座1101与支架1100为一整体结构。支座1101也采用板状结构,其厚度方向沿车辆1的高度方向(见图2)设置。并且,支座1101中面向车辆1前方的外壁面采用光滑平顺的曲面。圆柱形轴竖直地设置于支座1101的上表面。

另外,护罩和镜片均容纳于外后视镜壳体112的内部。且护罩枢接于圆柱形轴。外后视镜壳体112连接于护罩。因此,通过转动外后视镜壳体112、护罩和镜片,可以将镜片从反射表面在车辆宽度方向对准车厢内部的折叠状态移动到反射表面对准车辆后方的使用状态,或从使用状态移动到折叠状态。

图4示出了一种外后视镜壳体112的示意性结构。该外后视镜壳体112包括外后视镜上壳体1120和外后视镜下壳体1121。外后视镜上壳体1120包括上壳主体11201。所述外后视镜下壳体1121包括一下壳主体11210和凸台11211。下壳主体11210的上边缘112100连接于上壳主体11201的下边缘112010。

结合图5-7予以理解,下壳主体11210具有一前表面112101以及一外侧面112102,所述外侧面112102邻接所述前表面112101。下壳主体11210中容纳有转向灯111的至少部分。所述转向灯111具有用于转向信号指示功能的一发光面1110。为了容纳发光面1110以使其从外侧可视,下壳主体11210上设有一槽11212,所述槽11212从所述下壳主体11210的前表面112101朝向所述外侧面112102方向延伸,所述转向灯111的至少部分卡设于所述槽11212内。槽11212优选地与发光面1110的轮廓对应,使得至少在外后视镜的外部视图中槽11212完全被发光面1110占据。进一步优选地,发光面1110与位于该发光面1110的周缘的下壳主体11210的外壁面齐平。

具体地,所述槽11212具有相对设置的一内端面112120和一外端面112121、以及相对设置的一上端面112122和一下端面112123。所述内端面112120为槽11212中远离下壳主体11210的外侧面112102的一端面,所述外端面112121为槽11212中靠近下壳主体11210的外侧面112102的一端面。所述上端面112122和所述下端面112123均邻接所述内端面112120与所述外端面11212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端面112121向外敞开。

另外,凸台11211从下壳主体11210的前表面112101中靠近所述槽11212的内端面112120的位置处沿下壳主体11210的厚度方向朝背离下壳主体11210的方向向外延伸。凸台11211与下壳主体11210的前表面112101一体成型。所述凸台11211具有相对设置的一上侧面112110和一下侧面112111、相对设置的一左侧面112112和一右侧面112113以及相对设置的一前表面112114和一后表面112115。所述左侧面112112和右侧面112113均邻接上侧面112110和下侧面112111。所述前表面112114和后表面112115均邻接上侧面112110、下侧面112111、左侧面112112和右侧面112113。

如图6所示,所述凸台11211的上侧面112110与下壳主体11210的前表面112101的相交线上形成有上边缘1121100,所述凸台11211的下侧面112111与下壳主体11210的前表面112101的相交线上形成有下边缘1121110。所述凸台11211的上边缘1121100沿槽的宽度方向W位于槽11212的上端面112122的上方。所述凸台11211的下边缘1121110沿凸台11211的宽度方向与所述上边缘1121100相对设置,并沿所述槽的宽度方向W位于所述槽11212的下端面112123的下方。

优选地,所述凸台11211的所述上边缘1121100与下壳主体11210的前表面112101的上边缘112100之间的距离小于0.5mm。更优选地,所述凸台11211的上边缘1121100位于下壳主体11210的前表面112101的上边缘112100上。

另外,所述凸台11211的左侧面112112与下壳主体11210的前表面112101的相交线为左边缘1121120,所述凸台11211的右侧面112113与所述下壳主体11210的前表面112101的相交线为右边缘1121130,所述右边缘1121130与所述槽11212的内端面112120相邻并平行设置。

所述左边缘1121120与下壳主体11210的前表面112101中与所述左侧面112112相对设置的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10mm。所述右边缘1121130与所述槽11212的内端面112120中位于所述下壳主体11210的前表面112101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小于0.6mm。所述右边缘1121130与所述槽11212的内端面112120中位于所述下壳主体11210的前表面112101的边缘重合。

结合图7予以理解,左侧面112112包括一第一左圆弧部分1121121和一第二左圆弧部分1121122。所述第一左圆弧部分1121121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邻接下壳主体11210的前表面112101,并与下壳主体11210的前表面112101相切。所述第二左圆弧部分1121122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左圆弧部分1121122的第一端邻接第一左圆弧部分1121121的第二端,并与第一左圆弧部分1121121的第二端相切。所述第二左圆弧部分1121122的第二端邻接凸台11211的前表面,并与凸台11211的前表面相切。

所述右侧面112113包括一第一右圆弧部分1121131和一第二右圆弧部分1121132。所述第一右圆弧部分1121131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邻接下壳主体11210的前表面112101,并与下壳主体11210的前表面112101相切。所述第二右圆弧部分1121132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右圆弧部分1121132的第一端邻接第一右圆弧部分1121131的第二端,并与第一右圆弧部分1121131的第二端相切。第二右圆弧部分1121132的第二端邻接凸台11211的前表面112114,并与凸台11211的前表面112114相切。

所述凸台11211的前表面112114背离所述下壳主体11210的前表面112101设置,所述凸台11211的后表面112115位于所述下壳主体11210的前表面112101。且所述转向灯111的发光面1110在所述槽的高度方向H上位于所述凸台11211中背离壳主体的一面的切平面的内侧。优选地,在槽的高度方向H上,所述凸台11211的前表面112114上任一点的切平面位于转向灯111的发光面1110的外侧。凸台11211的前表面112114的形状大致为矩形。

所述凸台11211的前表面112114与上侧面112110的相交线沿所述槽的宽度方向W位于所述槽11212的上端面112122的上方。所述凸台11211的前表面112114与下侧面112111的相交线沿所述槽的宽度方向W位于所述槽11212的下端面112123的下方。

在本实施例中,凸台11211的设置改变了外后视镜的风阻流线,从而在极大程度上减小了外后视镜产生的风噪,提高了车辆内乘坐人员的舒适度。

如图6-7所示,在所述凸台的长度方向L上,所述凸台11211的厚度朝远离所述槽11212的内端面112120的方向逐渐减小。优选地,所述凸台11211的厚度的最大值大于1mm;所述凸台11211的厚度的最小值大于0.3mm。

如图5-6所示,外后视镜下壳体1121还包括三个圆形凸起11213。三个圆形凸起11213均从所述下壳主体11210的所述前表面112101沿下壳主体11210的厚度方向朝背离所述下壳主体11210的方向向外延伸,且多个圆形凸起11213沿所述凸起的所述左侧面112112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每一个圆形凸起11213沿所述凸台的长度方向L位于所述凸台11211的左侧面112112的左侧。优选地,三个圆形凸起11213与下壳主体11210的前表面112101一体成型。当然,根据实际情况,在外后视镜下壳体1121中可以设置一个、两个、四个或四个以上数量的外后视镜。

在可替代的实施例中,转向灯111也可以设置在外后视镜上壳体1120中,此时,槽11212、凸台11211和圆形凸起11213也均设置于外后视镜上壳体1120中。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例中,转向灯111也可以设置在外后视镜上壳体1120和外后视镜下壳体1121的相连接部分,此时,槽11212、凸台11211和圆形凸起11213也均设置于外后视镜上壳体1120和外后视镜下壳体1121的相连接部分。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作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