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基于FinFET器件的电流模D触发器

一种基于FinFET器件的电流模D触发器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FinFET器件的电流模D触发器,包括第一P型FinFET管、第二P型FinFET管、第三P型FinFET管、第四P型FinFET管、第一N型FinFET管、第二N型FinFET管、第三N型FinFET管、第四N型FinFET管、第五N型FinFET管、第六N型FinFET管、第七N型FinFET管和第八N型FinFET管;优点是电路面积、延时、功耗和功耗延时积均较小。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719662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7-09-2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宁波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710259231.8

  • 发明设计人 胡建平;熊阳;柏文敬;

    申请日2017-04-20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宁波奥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方小惠

  • 地址 315211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818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3:20:2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8-18

    授权

    授权

  • 2017-10-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3K3/356 申请日:201704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09-2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流模D触发器,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FinFET器件的电流模D触发器。

背景技术

随着晶体管尺寸的不断缩小,受短沟道效应和当前制造工艺的限制,普通的CMOS晶体管尺寸降低的空间极度缩小。当普通CMOS晶体管的尺寸缩小到20nm以下时,器件的漏电流会急剧加大,造成较大的电路漏功耗。并且,电路短沟道效应变得更加明显,器件变得相当不稳定,极大的限制了电路性能的提高。FinFET管(鳍式场效晶体管,Fin Field-Effect Transistor)是一种新的互补式金氧半导体(CMOS)晶体管为一种新型的3D晶体管,在当前电路设计中被广泛应用。FinFET管的沟道采用零掺杂或是低掺杂,沟道被栅三面包围。这种特殊的三维立体结构,增强了栅对沟道的控制力度,极大的抑制了短沟道效应,抑制了器件的漏电流。FinFET管具有功耗低,面积小的优点,逐渐成为接替普通CMOS器件,延续摩尔定律的优良器件之一。

触发器作为数字电路系统的一种基本运算单元,被广泛运用在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中,在性能要求比较高的微处理器以及单片机系统中,触发器的性能对整个系统性能的影响特别重要。D触发器是数字电路系统中较为常用的一种触发器。目前FinFET器件已被应用于D触发器的设计领域。

现有的基于CMOS器件的电流模D触发器的电路结构图如图1所示。该电流模D触发器由主锁存器、从锁存器组成,主锁存器由两个PMOS管(P1、P2)和六个NMOS管(N1、N2、N3、N4、N5、N6)组成,PMOS管P1与NMOS管N1构成反相器,产生传递信号Xb,NMOS管N2和NMOS管N3串联实现Xb和clkb的与逻辑,NMOS管N4与NMOS管N5串联实现了D和clk的与逻辑,PMOS管P1、PMOS管P2、NMOS管N1、NMOS管N2、NMOS管N3、NMOS管N4和NMOS管N5的组合逻辑产生传递信号Xb的互补信号X;从锁存器由两个PMOS管(P3、P4)和六个NMOS管(N7、N8、N9、N10、N11、N12)组成,PMOS管P4与NMOS管N11构成反相器,产生输出信号Qb,NMOS管N7和NMOS管N8串联实现了X和clkb的与逻辑,NMOS管N9与NMOS管N10串联实现了Qb和clk的与逻辑,PMOS管P3、PMOS管P4、NMOS管N7、NMOS管N8、NMOS管N9、NMOS管N10和NMOS管N11的组合逻辑产生输出信号Q,实现D触发器功能。但现有的电流模D触发器晶体管数目较多,延时和漏功耗均偏大,由此导致功耗和功耗延时积均较大。

鉴此,设计一种延时、功耗和功耗延时积均较小的基于FinFET器件的电流模D触发器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路面积、延时、功耗和功耗延时积均较小的基于FinFET器件的电流模D触发器。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FinFET器件的电流模D触发器,包括第一P型FinFET管、第二P型FinFET管、第三P型FinFET管、第四P型FinFET管、第一N型FinFET管、第二N型FinFET管、第三N型FinFET管、第四N型FinFET管、第五N型FinFET管、第六N型FinFET管、第七N型FinFET管和第八N型FinFET管,所述的第一P型FinFET管、所述的第二P型FinFET管、所述的第三P型FinFET管和所述的第四P型FinFET管分别为低阈值P型FinFET管,所述的第一N型FinFET管、所述的第六N型FinFET管、所述的第七N型FinFET管和所述的第八N型FinFET管分别为低阈值N型FinFET管,所述的第二N型FinFET管、所述的第三N型FinFET管、所述的第四N型FinFET管和所述的第五N型FinFET管分别为高阈值N型FinFET管,所述的第一P型FinFET管的源极、所述的第二P型FinFET管的源极、所述的第三P型FinFET管的源极和所述的第四P型FinFET管的源极均接入电源,所述的第一P型FinFET管的前栅、所述的第一P型FinFET管的背栅、所述的第二P型FinFET管的前栅、所述的第二P型FinFET管的背栅、所述的第三P型FinFET管的前栅、所述的第三P型FinFET管的背栅、所述的第四P型FinFET管的前栅和所述的第四P型FinFET管的背栅连接且其连接端为所述的电流模D触发器的第一控制端,所述的第二P型FinFET管的漏极、所述的第一N型FinFET管的前栅、所述的第一N型FinFET管的背栅、所述的第二N型FinFET管的漏极、所述的第三N型FinFET管的漏极和所述的第四N型FinFET管的前栅连接,所述的第一P型FinFET管的漏极、所述的第一N型FinFET管的漏极和所述的第二N型FinFET管的前栅连接,所述的第三P型FinFET管的漏极、所述的第四N型FinFET管的漏极、所述的第五N型FinFET管的漏极、所述的第六N型FinFET管的前栅和所述的第六N型FinFET管的背栅连接且其连接端为所述的电流模D触发器的输出端,所述的第四P型FinFET管的漏极、所述的第五N型FinFET管的前栅和所述的第六N型FinFET管的漏极连接且其连接端为所述的电流模D触发器的反相输出端,所述的第一N型FinFET管的源极、所述的第二N型FinFET管的源极、所述的第三N型FinFET管的源极和所述的第七N型FinFET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的第四N型FinFET管的源极、所述的第五N型FinFET管的源极、所述的第六N型FinFET管的源极和所述的第八N型FinFET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的第七N型FinFET管的前栅、所述的第七N型FinFET管的背栅、所述的第八N型FinFET管的前栅和所述的第八N型FinFET管的背栅连接且其连接端为所述的电流模D触发器的第二控制端,所述的第七N型FinFET管的源极和所述的第八N型FinFET管的源极均接地,所述的第三N型FinFET管的前栅为所述的电流模D触发器的输入端,用于接入输入信号,所述的第三N型FinFET管的背栅和所述的第五N型FinFET管的背栅连接且其连接端为所述的电流模D触发器的时钟端,用于接入时钟信号,所述的第二N型FinFET管的背栅和所述的第四N型FinFET管的背栅连接且其连接端为所述的电流模D触发器的反相时钟端,用于接入时钟信号的反相信号。

所述的第一P型FinFET管、所述的第二P型FinFET管、所述的第三P型FinFET管和所述的第四P型FinFET管的阈值电压均为0.17V,所述的第一N型FinFET管、所述的第六N型FinFET管、所述的第七N型FinFET管和所述的第八N型FinFET管的阈值电压均为0.33V,所述的第二N型FinFET管、所述的第三N型FinFET管、所述的第四N型FinFET管和所述的第五N型FinFET管的阈值电压均为0.70v。

所述的第一P型FinFET管鳍的个数为1,第二P型FinFET管鳍的个数为1,第三P型FinFET管鳍的个数为1,第四P型FinFET管鳍的个数为1,第一N型FinFET管鳍的个数为1,第二N型FinFET管鳍的个数为2,第三N型FinFET管鳍的个数为2,第四N型FinFET管鳍的个数为2,第五N型FinFET管鳍的个数为2,第六N型FinFET管鳍的个数为1,第七N型FinFET管鳍的个数为5,第八N型FinFET管鳍的个数为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第一P型FinFET管、第二P型FinFET管、第三P型FinFET管、第四P型FinFET管、第一N型FinFET管、第二N型FinFET管、第三N型FinFET管、第四N型FinFET管、第五N型FinFET管、第六N型FinFET管、第七N型FinFET管和第八N型FinFET管构成电流模D触发器,第一P型FinFET管、第二P型FinFET管、第三P型FinFET管和第四P型FinFET管构成上拉电阻网络,第七N型FinFET管和第八N型FinFET管作为独立电流源,而第二N型FinFET管、第三N型FinFET管、第四N型FinFET管和第五N型FinFET管实现“与功能”,第一P型FinFET管、第二P型FinFET管、第一N型FinFET管、第二N型FinFET管、第三N型FinFET管和第七N型FinFET管构成主锁存器,第三P型FinFET管、第四P型FinFET管、第四N型FinFET管、第五N型FinFET管、第六N型FinFET管和第八N型FinFET管构成从锁存器,由此将FinFET管和单轨电流模结构结合起来实现D触发器,保留了上拉电阻网络和独立电流源结构,减小电路的面积的同时降低了电路的延时,有效的避免了下拉网络中FinFET管的串联,使其电路面积、延时、功耗和功耗延时积均较小。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基于CMOS器件的电流模D触发器的电路图;

图2为本发明的基于FinFET器件的电流模D触发器的电路图;

图3为标准电压(1v)下,本发明的基于FinFET器件的电流模D触发器在BSIMIMG标准工艺下的仿真波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如图2所示,一种基于FinFET器件的电流模D触发器,包括第一P型FinFET管P1、第二P型FinFET管P2、第三P型FinFET管P3、第四P型FinFET管P4、第一N型FinFET管N1、第二N型FinFET管N2、第三N型FinFET管N3、第四N型FinFET管N4、第五N型FinFET管N5、第六N型FinFET管N6、第七N型FinFET管N7和第八N型FinFET管N8,第一P型FinFET管P1、第二P型FinFET管P2、第三P型FinFET管P3和第四P型FinFET管P4分别为低阈值P型FinFET管,第一N型FinFET管N1、第六N型FinFET管N6、第七N型FinFET管N7和第八N型FinFET管N8分别为低阈值N型FinFET管,第二N型FinFET管N2、第三N型FinFET管N3、第四N型FinFET管N4和第五N型FinFET管N5分别为高阈值N型FinFET管,第一P型FinFET管P1的源极、第二P型FinFET管P2的源极、第三P型FinFET管P3的源极和第四P型FinFET管P4的源极均接入电源VDD,第一P型FinFET管P1的前栅、第一P型FinFET管P1的背栅、第二P型FinFET管P2的前栅、第二P型FinFET管P2的背栅、第三P型FinFET管P3的前栅、第三P型FinFET管P3的背栅、第四P型FinFET管P4的前栅和第四P型FinFET管P4的背栅连接且其连接端为电流模D触发器的第一控制端,接入第一电压控制信号Vrfp,第二P型FinFET管P2的漏极、第一N型FinFET管N1的前栅、第一N型FinFET管N1的背栅、第二N型FinFET管N2的漏极、第三N型FinFET管N3的漏极和第四N型FinFET管N4的前栅连接,第一P型FinFET管P1的漏极、第一N型FinFET管N1的漏极和第二N型FinFET管N2的前栅连接,第三P型FinFET管P3的漏极、第四N型FinFET管N4的漏极、第五N型FinFET管N5的漏极、第六N型FinFET管N6的前栅和第六N型FinFET管N6的背栅连接且其连接端为电流模D触发器的输出端,用于输出信号Q,第四P型FinFET管P4的漏极、第五N型FinFET管N5的前栅和第六N型FinFET管N6的漏极连接且其连接端为电流模D触发器的反相输出端,用于输出信号Q的反相信号Qb,第一N型FinFET管N1的源极、第二N型FinFET管N2的源极、第三N型FinFET管N3的源极和第七N型FinFET管N7的漏极连接,第四N型FinFET管N4的源极、第五N型FinFET管N5的源极、第六N型FinFET管N6的源极和第八N型FinFET管N8的漏极连接,第七N型FinFET管N7的前栅、第七N型FinFET管N7的背栅、第八N型FinFET管N8的前栅和第八N型FinFET管N8的背栅连接且其连接端为电流模D触发器的第二控制端,接入第二电压控制信号Vrfn,第七N型FinFET管N7的源极和第八N型FinFET管N8的源极均接地,第三N型FinFET管N3的前栅为电流模D触发器的输入端,用于接入输入信号D,第三N型FinFET管N3的背栅和第五N型FinFET管N5的背栅连接且其连接端为电流模D触发器的时钟端,用于接入时钟信号clk,第二N型FinFET管N2的背栅和第四N型FinFET管N4的背栅连接且其连接端为电流模D触发器的反相时钟端,用于接入时钟信号clk的反相信号clkb。

本实施例中,第一电压控制信号Vrfp由偏置电路产生,通常为0.3V~0.8V,第二电压控制信号Vrfn通常由常规的电流镜的偏置实现,第二电压控制信号Vrfn为0.6V~1V。

本实施例中,第一P型FinFET管P1鳍的个数为1,第二P型FinFET管P2鳍的个数为1,第三P型FinFET管P3鳍的个数为1,第四P型FinFET管P4鳍的个数为1,第一N型FinFET管N1鳍的个数为1,第二N型FinFET管N2鳍的个数为2,第三N型FinFET管N3鳍的个数为2,第四N型FinFET管N4鳍的个数为2,第五N型FinFET管N5鳍的个数为2,第六N型FinFET管N6鳍的个数为1,第七N型FinFET管N7鳍的个数为5,第八N型FinFET管N8鳍的个数为5。

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一种基于FinFET器件的电流模D触发器,包括第一P型FinFET管P1、第二P型FinFET管P2、第三P型FinFET管P3、第四P型FinFET管P4、第一N型FinFET管N1、第二N型FinFET管N2、第三N型FinFET管N3、第四N型FinFET管N4、第五N型FinFET管N5、第六N型FinFET管N6、第七N型FinFET管N7和第八N型FinFET管N8,第一P型FinFET管P1、第二P型FinFET管P2、第三P型FinFET管P3和第四P型FinFET管P4分别为低阈值P型FinFET管,第一N型FinFET管N1、第六N型FinFET管N6、第七N型FinFET管N7和第八N型FinFET管N8分别为低阈值N型FinFET管,第二N型FinFET管N2、第三N型FinFET管N3、第四N型FinFET管N4和第五N型FinFET管N5分别为高阈值N型FinFET管,第一P型FinFET管P1的源极、第二P型FinFET管P2的源极、第三P型FinFET管P3的源极和第四P型FinFET管P4的源极均接入电源VDD,第一P型FinFET管P1的前栅、第一P型FinFET管P1的背栅、第二P型FinFET管P2的前栅、第二P型FinFET管P2的背栅、第三P型FinFET管P3的前栅、第三P型FinFET管P3的背栅、第四P型FinFET管P4的前栅和第四P型FinFET管P4的背栅连接且其连接端为电流模D触发器的第一控制端,接入第一电压控制信号Vrfp,第二P型FinFET管P2的漏极、第一N型FinFET管N1的前栅、第一N型FinFET管N1的背栅、第二N型FinFET管N2的漏极、第三N型FinFET管N3的漏极和第四N型FinFET管N4的前栅连接,第一P型FinFET管P1的漏极、第一N型FinFET管N1的漏极和第二N型FinFET管N2的前栅连接,第三P型FinFET管P3的漏极、第四N型FinFET管N4的漏极、第五N型FinFET管N5的漏极、第六N型FinFET管N6的前栅和第六N型FinFET管N6的背栅连接且其连接端为电流模D触发器的输出端,用于输出信号Q,第四P型FinFET管P4的漏极、第五N型FinFET管N5的前栅和第六N型FinFET管N6的漏极连接且其连接端为电流模D触发器的反相输出端,用于输出信号Q的反相信号Qb,第一N型FinFET管N1的源极、第二N型FinFET管N2的源极、第三N型FinFET管N3的源极和第七N型FinFET管N7的漏极连接,第四N型FinFET管N4的源极、第五N型FinFET管N5的源极、第六N型FinFET管N6的源极和第八N型FinFET管N8的漏极连接,第七N型FinFET管N7的前栅、第七N型FinFET管N7的背栅、第八N型FinFET管N8的前栅和第八N型FinFET管N8的背栅连接且其连接端为电流模D触发器的第二控制端,接入第二电压控制信号Vrfn,第七N型FinFET管N7的源极和第八N型FinFET管N8的源极均接地,第三N型FinFET管N3的前栅为电流模D触发器的输入端,用于接入输入信号D,第三N型FinFET管N3的背栅和第五N型FinFET管N5的背栅连接且其连接端为电流模D触发器的时钟端,用于接入时钟信号clk,第二N型FinFET管N2的背栅和第四N型FinFET管N4的背栅连接且其连接端为电流模D触发器的反相时钟端,用于接入时钟信号clk的反相信号clkb。

本实施例中,第一电压控制信号Vrfp由偏置电路产生,通常为0.3V~0.8V,第二电压控制信号Vrfn通常由常规的电流镜的偏置实现,第二电压控制信号Vrfn为0.6V~1V。

本实施例中,第一P型FinFET管P1鳍的个数为1,第二P型FinFET管P2鳍的个数为1,第三P型FinFET管P3鳍的个数为1,第四P型FinFET管P4鳍的个数为1,第一N型FinFET管N1鳍的个数为1,第二N型FinFET管N2鳍的个数为2,第三N型FinFET管N3鳍的个数为2,第四N型FinFET管N4鳍的个数为2,第五N型FinFET管N5鳍的个数为2,第六N型FinFET管N6鳍的个数为1,第七N型FinFET管N7鳍的个数为5,第八N型FinFET管N8鳍的个数为5。

本实施例中,第一P型FinFET管P1、第二P型FinFET管P2、第三P型FinFET管P3和第四P型FinFET管P4的阈值电压均为0.17V,第一N型FinFET管N1、第六N型FinFET管N6、第七N型FinFET管N7和第八N型FinFET管N8的阈值电压均为0.33V,第二N型FinFET管N2、第三N型FinFET管N3、第四N型FinFET管N4和第五N型FinFET管N5的阈值电压均为0.70v。

本实施例中,第一P型FinFET管P1鳍的个数为1,第二P型FinFET管P2鳍的个数为1,第三P型FinFET管P3鳍的个数为1,第四P型FinFET管P4鳍的个数为1,第一N型FinFET管N1鳍的个数为1,第二N型FinFET管N2鳍的个数为2,第三N型FinFET管N3鳍的个数为2,第四N型FinFET管N4鳍的个数为2,第五N型FinFET管N5鳍的个数为2,第六N型FinFET管N6鳍的个数为1,第七N型FinFET管N7鳍的个数为5,第八N型FinFET管N8鳍的个数为5。

为了验证本发明的基于FinFET器件的电流模D触发器的优益性,在BSIMIMG标准工艺下,使用电路仿真工具HSPICE在电路的输入频率为100MHz、200MHz、500MHz、1GHz的条件下,将本发明的基于FinFET器件的电流模D触发器和图1所示的现有的基于CMOS器件的电流模D触发器这两种D触发器的电路进行仿真比较分析,BSIMIMG工艺库对应的电源电压为1V。标准电压(1v)下,本发明的基于FinFET器件的电流模D触发器基于BSIMIMG标准工艺的仿真波形图如图3所示。

在BSIMIMG标准工艺,输入频率为100MHz条件下对本发明的基于FinFET器件的电流模D触发器和图1所示的现有的基于CMOS器件的电流模D触发器进行仿真比较,其性能比较表如表1所示。

表1

电路类型晶体管数目延时(us)功耗(μW)功耗延时积(fJ)本发明的D触发器120.041554.3592.2559现有的D触发器160.050661.2413.0988

从表1中可以得出:本发明的基于FinFET器件的电流模D触发器与图1所示的现有的基于CMOS器件的电流模D触发器相比,晶体管数目减少了4个,延时减小了17.98%,功耗减小了11.24%,功耗延时积减小了27.20%。

在BSIMIMG标准工艺,输入频率为200MHz条件下对本发明的基于FinFET器件的电流模D触发器和图1所示的现有的基于CMOS器件的电流模D触发器进行仿真比较,其性能比较表如表2所示。

表2

电路类型晶体管数目延时(us)功耗(μW)功耗延时积(fJ)本发明的D触发器120.041554.8252.2752现有的D触发器160.050661.6233.1181

从表2中可以得出:本发明的基于FinFET器件的电流模D触发器与图1所示的现有的基于CMOS器件的电流模D触发器相比,晶体管数目减少了4个,延时减小了17.98%,功耗减小了11.03%,功耗延时积减小了27.03%。

在BSIMIMG标准工艺,输入频率为500MHz条件下对本发明的基于FinFET器件的电流模D触发器和图1所示的现有的基于CMOS器件的电流模D触发器进行仿真比较,其性能比较表如表3所示。

表3

电路类型晶体管数目延时(us)功耗(μW)功耗延时积(fJ)本发明的D触发器120.041555.0302.2837现有的D触发器160.050662.1483.1447

从表3中可以得出:本发明的基于FinFET器件的电流模D触发器与图1所示的现有的基于CMOS器件的电流模D触发器相比,晶体管数目减少了4个,延时减小了17.98%,功耗减小了11.45%,功耗延时积减小了27.37%。

在BSIMIMG标准工艺,输入频率为1GHz条件下对本发明的基于FinFET器件的电流模D触发器和图1所示的现有的基于CMOS器件的电流模D触发器进行仿真比较,其性能比较表如表4所示。

表4

电路类型晶体管数目延时(us)功耗(μW)功耗延时积(fJ)本发明的D触发器120.041555.3822.2983现有的D触发器160.050662.4653.1607

从表4中可以得出:本发明的基于FinFET器件的电流模D触发器与图1所示的现有的基于CMOS器件的电流模D触发器相比,晶体管数目减少了4个,延时减小了17.98%,功耗减小了11.33%,功耗延时积减小了27.29%。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