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接合方法、传递力的角形结构以及纵向移位装置

接合方法、传递力的角形结构以及纵向移位装置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合方法,特别是用于制造传递力的角形结构,优选制造芯轴保持角形件,具有如下方法步骤:提供第一工件,第一工件具有带第一边棱和第二边棱的第一接合面,其中,第二边棱与第一边棱相接并且相对于第一边棱倾斜延伸;提供第二工件,所述第二工件具有第二接合面;将第一接合面定位在第二接合面上,使得第一和第二边棱分别至少分段地贴靠在第二接合面上;使射束发射工具相对于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执行直线相对运动,其中,在直线相对运动期间,第一工件在第一边棱还有第二边棱的区域中,借助射束发射工具的射束与第二工件相焊接。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利用所述方法制造的角形结构,特别是芯轴角形件,以及涉及一种具有这种芯轴角形件的纵向移位装置。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703038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7-08-1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博泽(科堡)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611035573.3

  • 发明设计人 弗兰克·格梅尔;丹尼·巴驰;

    申请日2016-11-18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靖亮

  • 地址 德国科堡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3:00:5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5-26

    授权

    授权

  • 2017-09-0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23K26/24 申请日:201611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08-1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合方法、特别是用于制造传递力的角形结构,角形结构优选为芯轴保持角形件;以及涉及一种传递力的角形结构、特别是芯轴保持角形件;还涉及一种纵向移位装置。

背景技术

虽然能够应用各种各样的传递力的角形结构,但是本发明在下面结合芯轴保持角形件详细阐释。这种芯轴保持角形件例如用于车座椅的纵向移位装置。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而是能够转用到两个工件特别是在传递力的角形结构中的各种各样的连接件。

在需要焊接的工件的角形结构中,大多要么在其侧向边棱上、要么在其内部和外部边棱上凭借对接焊缝和/或角焊缝相互焊接。通常,在此将两个相对置的焊缝加以焊接,其中,选取具有较大长度的边棱进行焊接,以便提供较大的焊缝面积。

特定的传递力的角形件、特别是芯轴保持角形件被用于芯轴传动装置,用以将芯轴固定轴与导轨相固定。由此,实现了需要利用芯轴传动装置移动的装置沿芯轴固定轴的平移运动。这种芯轴保持角形件迄今以各种形式制造。成本低廉的制造可行方案在于,将能够固定到导轨上的法兰分段与具有用于保持芯轴的螺纹孔的固定部件相焊接。这种芯轴保持角形件例如在DE102011004143A1中有所介绍。

在这种芯轴保持角形件中,固定部件沿轴向具有比沿横向于轴向的宽度方向更大的长度。两个彼此邻接的接合面由此通常在接合面的侧向边棱上被焊接,也就是沿芯轴固定轴的轴向得到焊接。但是,这种焊接连接件仅以有限程度吸收力矩,特别是力矩冲击,这种力矩由于在法兰分段与芯轴固定轴之间存在间距而当沿轴向有力的作用时,可能作用于焊缝。通过接合两个工件而制成的这种芯轴保持角形件的强度相应地设计得很大。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背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并给出一种改善的接合方法以及一种改善的传递力的角形结构。

按照本发明,所述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接合方法和/或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0的特征的传递力的角形结构和/或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5的特征的纵向移位装置来实现。

相应地,设置如下:

一个接合方法,特别是用于制造传递力的角形结构,优选为芯轴保持角形件,具有如下方法步骤:

提供第一工件,第一工件具有带第一边棱和第二边棱的第一接合面,其中,第二边棱连接到第一边棱上并且相对于第一边棱倾斜延伸;提供第二工件,第二工件具有第二接合面;将第一接合面定位在第二接合面上,使得第一和第二边棱分别至少分段地抵靠在第二接合面上;使射束发射工具相对于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执行直线相对运动,其中,在这种直线相对运动期间,在第一边棱和第二边棱的区域中都借助于射束发射工具的射束与第二工件相焊接。

传递力的角形结构、特别是用于芯轴传动装置的芯轴保持角形件特别是利用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的方法来制造,其中,第一工件具有第一接合面,在第一接合面上设置有第一边棱和相对于第一边棱倾斜延伸的第二边棱;第二工件具有第二接合面,第一工件以第一接合面布置在第二工件的第二接合面上,第一和第二工件沿着第一边棱和第二边棱以连贯的焊缝焊接设置。

用于车座椅纵向移位装置,具有芯轴传动装置,芯轴传动装置具有按照本发明的芯轴保持角形件。

本发明所基于的构思在于,在两个布置于传递力的角形结构中的工件的对于吸收力矩冲击特别关键的区域中,特别是传递力的角形结构的折弯部的区域中,除了侧向的第一边棱之外,替代沿横向延伸的第二边棱而设有相对于横向倾斜延伸的第二边棱,第一和第二边棱成一条地设有射束发射工具焊缝。在制造中,针对工件的相应接缝,使射束发射工具相对于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执行直线相对运动,其中,在进行直线相对运动期间,第一工件在第一边棱还有第二边棱的区域中借助于射束发射工具的射束与第二工件相焊接。

射束发射工具的射束的引导特别是首先沿着第一边棱执行,其中,在第一边棱的区域中,第一工件借助于射束与第二工件相焊接。接下来,射束在第一边棱的延长部中或者在当第一边棱焊接时执行的直线相对运动中继续引导,其中射束打到第二边棱上并且在第二边棱的区域中将第一工件与第二工件相焊接。

例如,射束发射工具的射束能够基本上平行于第一和或第二接合面取向地引导。射束相对于指向第一边棱的法线的、仍实现第一边棱能达到第二边棱的、恒定的角度迎向方案是可行的。

射束例如可以要么通过焊接头的平移和/或通过工件的平移和/或通过适当的射束偏转(所谓的遥控焊接)例如与所谓的扫描仪焊接头相对于工件直线运动,特别是沿着第一边棱引导并且在第一边棱的延长部中继续引导。

对于射束在第一边棱的延长部中的继续引导,可以理解为,为了利用射束发射工件和/或第一工件焊接第一边棱而描述的相对运动,和/或凭借射束发射工具所描述的射束转向超出第一边棱继续引导。这特别是连续的,也就是说在不改变对于沿第一边棱的引导关键的过程参数的情况下延续。在此,可以相比于第一边棱的焊接地必要时包括所有过程参数。但也可以考虑的是,为了在第二边棱上焊接,将单个的、不涉及射束本身引导的过程参数进行后续调整或匹配。例如可以考虑的是,在焊接头的射束行程可调的情况下,对焦点位置进行后续调整,或者在射束源的功率可调的情况下,对射束功率进行后续调整。

由此,特别有利的是,焊缝经特别是表现为侧向边缘的第一边缘划出,并且通过简单地向前继续相对运动而在第一边棱的假想的延长部中给相对于第一边棱倾斜延伸的第二边棱同样设有焊缝,而同时不中断焊接过程。

相比于对第一边棱仅一次的焊接,在此不需要附加的系统工程。由此,按照本发明的方法能够在成本方面适中地整合到现有的制造过程中。

借助于沿第二边棱的焊缝有利地将焊缝的能够起承重作用的部分在构件宽度上加以扩大。由此,传递力的角形结构的强度特别是在吸收由角形件产生的力矩或力矩冲击方面有所提高。这又可以在设计角形结构时得到顾及,例如通过较小的尺寸设定加以顾及。由此,针对角形结构的材料使用进而还有成本和重量能够有利地降低。

特别是能够在层状材料结构的情况下,在使用高强度钢材的情况下,可以避免所谓的剥离断裂的损伤样式。在此,利用这种较大的结合面避免了:在一个或多个焊缝的接合或收尾的区域中,上部材料层发生部分撕裂,这种部分撕裂可能在构件的宽度上延续以及延续到材料层中。但是,本发明不限于层状的材料结构,和/或用途不限于高强度的钢材。也可以使用多样的其他材料。

由此,有利地可以特别是在芯轴保持角形件中,确保:即便在出现外部负荷、特别是强大的轴向力的情况下,力通量在芯轴固定轴与同芯轴保持角形件相连接的导轨之间可靠向前引导。

另外,这在无需相比于对仅沿侧向的边棱进行焊接而需要附加设备或需要对现有的系统工程和/或硬件加以改变的情况下,就有利地可行。

有利的构造方案和改进方案参照附图从其他从属权利要求以及说明书中获得。

按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设置有对用于制造第二边棱的第一工件进行准备的步骤。这特别是可以通过设置倒角来实施。但也可以考虑的是,按照其他方式、例如通过沿斜向锯切或磨削第一工件来制造。对用于制造第二边棱的第一工件进行的准备也可以在对第一工件成型时设置。除了第二边棱外,也可以将第一边棱构造有倒角。倒角可以设置在第二边棱上,以便使第二边棱在其取向方面相对于第一边棱沿斜向取向。此外,当焊接的过程区设置在倒角的区域中时,倒角在借助于射束发射工具加工时,具有优势。当射束打到倒角上并且然后部分反射时,射束打到倒角区域中的另一面上,在这里例如为第二接合面。由此,被反射的射束也在过程区内部被吸收。因此,确保了射束快速耦合输入到材料中。另外,倒角提供如下可能性,按照简单方式将附加材料引入过程区中,例如呈嵌入或以其他方式引入倒角中的焊料形式的附加材料。

根据优选的改进方案,为了制造第二边棱,沿相对于第一边棱倾斜延伸的方向对第一工件的角部、特别是呈直角的角部进行倒角。就此而言,可以沿斜向切割角部。在此,特别是提供了相对于第一接合面处在20°至45°、优选25°至35°的角度范围内的倒角。

根据有利的实施方式,将激光射束发射工具用作射束发射工具。对于激光射束发射工具特别是可以理解为激光发射源与激光射束光学器件的组合。特别是涉及如下的激光射束发射工具,其具有足够的激光质量或者说特性,用以在工件的材料中执行深层焊接(Tiefschweiβen)过程。换言之,激光射束发射工具被设计用于提供设置有足以在工件材料中进行深层焊接的强度(单位面积的功率)的激光射束。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设置具有所谓深层焊接过程的焊接。在此,在焊接熔料中,由于焊料发生部分蒸发以及由此产生蒸气压力,而在熔体中形成沿激光射束方向延伸的蒸气毛细孔,也就锁眼。在蒸气毛细孔内部发生了激光射束的多次反射,使得激光射束功率的大大提高的部分可以被吸收,特别是在焊接熔料的较深层区域中被吸收。由此有利地实现了焊接深度的提高。由此,特别是在平行于接合面取向的激光射束的情况下产生将两个接合面在其平面内深至构件内部的连接。在接合面之间存在的微小的缝隙能够附加地有助于提高焊接深度。优选的是,射束的高强度在焦点之外、特别是在射束打在沿斜向延伸的第二边棱上时,在程度上有所降低,优选的是射束仍然优选实现延伸至第二边棱的端部的深层焊接。

在另一实施方案中,也可以考虑的是,在第二边棱的区域中,对焊缝至少部分地借助于传热焊接、也就是在不构成蒸气毛细孔的情况下加以设置。与之相应地,设置有从深层焊接到传热焊接的过渡。这例如当在第一与第二接合面之间缝隙较大时,由于借助于传热焊接实现更好的缝隙桥接性而是有利的。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替代激光射束发射工具例如也可以使用电子束焊接工具。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设置有射束的前或后迎角,前或后迎角处在第一边棱的法线与第二边棱的法线之间的角度范围中。在此,特别是射束的如下朝向设置,所述朝向相对于法线在第一边棱朝向朝前部分引导而在第二边棱朝向朝后部分引导。有利地由此实现了:前迎角或后迎角在第一边棱还有第二边棱上尽管其取向不同,但还是保持在适于所需要的焊接过程、特别是激光射束深层焊接的范围内。由此,可以改善焊接过程的稳定性。特别是调整射束的角度朝向,这种角度朝向在第一边棱上实现了射束的拉线,而在第二边棱上实现了射束的刺入。刺入还有拉线分别处在发挥功能的参数窗口中,使得在无需参数匹配的情况下,产生了沿第一边棱和第二边棱连贯产生稳定的焊缝。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为了在第二边棱的区域中进行焊接,改变射束的焦点位置。这例如可以通过激光射束光学器件可变的聚焦调整能力来实现。有利的是,在沿其改变射束发射工具与过程区之间的间距的第二边棱的区域中,通过对焦点位置的后续调校,提供了射束的足够实现深层焊接的强度。

根据改进方案,第一接合面具有第三边棱,第三边棱平行于第一边棱地延伸。在此,所述射束发射工具或其他射束发射工具相对于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的直线相对运动的执行步骤沿着第三边棱设置,其中,在第三边棱的区域中,第一工件借助于所述射束发射工具或其他射束发射工具的射束与第二工件相焊接。在第三边棱的区域中的焊接特别是可以平行于第一边棱的区域中的焊接地实现。这样有利的是,实现了用于制造在两侧焊接的角形结构的短周期时间。

根据优选的改进方案。第一接合面具有第四边棱,第四边棱相对于第三边棱倾斜延伸。在这种情况下,在所述射束发射工具或其他射束发射工具直线相对运动期间,第一工件在第三边棱和第四边棱的区域中,借助于所述射束发射工具或其他射束发射工具的射束与第二工件焊接。由此,实现了从第三边棱经第四边棱的连续焊缝。在第四边棱的区域中的焊接特别是可以与第二边棱的区域中的焊接并行进行。

根据有利的实施方式,第二边棱和第四边棱相遇。所述边棱的会合点设置在第一工件的端侧上。在此,特别是构造有第一工件的尖端。在这种情况下,借助于所述射束发射工具或其他射束发射工具,设置出从第一边棱经第二和第四边棱直至第三边棱的连续的焊接部。连续的焊接部可以在对第一与第三边棱或第二与第四边棱的两个侧面进行并行焊接时在唯一的工序中执行,其中,两个焊接部在尖端的区域中相遇。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也可以考虑的是,首先第一焊缝在第一和第二边棱上拉线,接下来第二焊缝在第三和第四边棱上拉线,其中第二焊缝在尖端的区域中碰到第一焊缝。在边棱相碰时,可以有利的是,激光射束的焦点位置不进行或仅以很低程度在焊接时在第二和/或第四边棱的区域中得到后续调校。在第二边棱的伸展中由于距焦点位置的扩大而降低的射束强度可能是所希望的,以便不会在尖端的区域中烧穿第一工件。这特别是涉及两个侧面并行焊接的变型。

根据角形结构的实施方式,第一工件设计为角形前伸件,特别是芯轴螺母前伸件。第二工件设计为以至少一个尺寸长于第一工件的扁平部件。与之相应地,第二接合面以平整侧面形成。

根据角形结构的另一实施方式,第二边棱借助于沿斜向裁切角部的倒角而在第一工件的角部、特别是呈直角的角部的区域中形成第二边棱。

根据角形结构的另一实施方式,第一接合面具有第三边棱和沿斜向相对于第三边棱延伸的第四边棱,其中,第一工件以第一接合面在第二工件的第二接合面上以连贯的焊缝沿第三边棱以及沿第四边棱焊接地设置。

根据角形结构的改进方案,第二边棱和第四边棱相遇。第二和第四边棱在此相对于构成锐角。与之相应地,设置在第二和第四边棱上的焊缝也相遇。优选的是,在此从第一边棱经第二和第四边棱直至第三边棱连贯设置焊接部。

根据角形结构的一种实施方式,焊缝可以设计为深层焊接的激光射束焊缝。

上面的构造方案和改进方案只要合理就可以相互任意组合。特别是能够将接合方法的全部特征与传递力的角形结构相组合,反过来也可以。

本发明的其他可行的设计方案、改进方案和执行方案也包括本发明的之前或后续关于实施例介绍的特征未详细提到的组合。在此,本领域技术人员特别是也可以将单个方案作为改进或补充添加到本发明的相应基本形式中。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于在附图的示意图中给出的实施例更详细地阐述本发明。其中:

图1示出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的示意侧视图;

图2示出第一和第二工件在角形结构中的截面俯视图;

图3A示出当在第一边棱的区域中将第一工件与第二工件焊接时,根据图2的角形结构;

图3B示出当射束在第一边棱的延长部中继续引导时根据图3B的角形结构,其中,射束打到第二边棱上;

图4示出当进行两面平行的焊接时,角形结构的示意俯视图;

图5以焊接状态示出根据图4的角形结构的示意俯视图;

图6A、图6B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示出当第一工件与第二工件焊接时,根据图2的角形结构;

图7示出芯轴传动装置的示意侧视图;

图8A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示出针对芯轴保持角形件的扁平段和角形件前伸部的立体图;

图8B以接合的状态示出芯轴保持角形件的立体图;以及

图9示出车座椅的纵向移位装置。

附图应当传达的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另一种理解形式。其对实施方式进行图示表达并且在与说明书相结合下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方案。其他实施方式和所提到的优点与附图相关地获得。附图的元件不一定忠实于彼此间的比例示出。

在附图中,相同的、功能相同的和起到相同作用的元件、特征以及部件在只要没有另外实施的情况下,分别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第一工件1和第二工件5的示意侧视图。

第一工件1具有接合面2,所述接合面被设置用于与第二工件5相接合。在第一接合面2上设置有沿侧向收尾终止第一接合面2的第一边棱3和相对于第一边棱3倾斜延伸的第二边棱4,第二边棱同样分段地收尾终止封闭接合面。

第二工件5具有第二接合面6,第二接合面具有与第一接合面2相对应的形状。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接合面2还有第二接合面6都平坦地设计。

为了制造角形结构,第一工件1与第二工件5相接合。为此,首先第一工件1正如以所绘的粗箭头标示那样,以其第一接合面2定位在第二工件5的第二接合面6上。

图2示出第一工件1和第二工件5在角形结构中的截面俯视图。

在所示的俯视图中,能够看到第二边棱4相对于第一边棱3倾斜的放置情况。

第一接合面2在角形结构中平放在第二接合面6上。工件1、5在这种布置情况下,为接合做好准备。

图3A示出当第一工件与第二工件在第一边棱3的区域中焊接时,根据图2的角形结构。

为了焊接,射束发射工具8的射束7沿着第一边棱3引导。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焊接头为此正如以粗箭头标示那样,平行于第一边棱3地相对于工件1、5移动。由此,射束发射工具8相对于第一工件1和第二工件5执行直线相对运动,其中,在直线相对运动期间,第一工件1在第一边棱3还有第二边棱4的区域中,都借助于射束发射工具8的射束7与第二工件5相焊接。

射束发射工具8例如涉及一种激光射束发射工具。在这里仅示意示出激光射束发射工具的能够运动的焊接头。未单独示出的射束源负责给焊接头例如经过同样为了更好的概览而未示出的光导体来提供激光射束。激光射束在焊接头中借助于设置于其中的光学器件以适合于焊接的方式相应地集束和取向。优选的是,焊接头与第一边棱3之间的间距以如下方式调整,使射束7(在这里为激光射束)的焦点处在第一边棱3的区域中。

由此,射束7在本身沿着第一边棱3在第一边棱3的区域中引导时,产生借助于激光焊接(在这里为激光射束焊接)产生的焊缝。

图3B示出当射束7在第一边棱3的延长部中继续引导时根据图3A的角形结构,其中,射束7打到第二边棱4上。

焊接头为此沿着所绘的、平行于第一边棱3延伸的粗箭头在其相对于工件1、5直线运动时继续引导。在此,射束7打到第二边棱4上,使得焊缝15在第二边棱4的区域中不中断地继续引导。

例如,射束7为此平行于第一接合面2和/或第二接合面6地取向。由此,射束7当在第一边棱3的延长部中继续引导时,自动地直接打到第二边棱4上。

在另一实施方案中,可以考虑的是,将激光射束以不同于朝向第一边棱3的法线的角度迎向、绕平行于第一边棱3的轴调整。与之相应地,激光射束倾斜地打到第一接合面2与第二接合面6之间的接合部上。这特别是对于在第一边棱上的T形接合部中制造角焊缝可以是合理的,只要第一接合面2和第二接合面6不都在第一边棱3的区域中收尾终结。在这种情况下,当射束打到第二边棱4上时的迎角必须持续后续调整,以便当焊接头的直线相对运动继续引导时,打到第二边棱4上。

一旦射束7打到第二边棱4上,射束在其打在第二边棱4上的作用点上处在焦点之外。这可以要么通过对焦点位置的后续调整来避免,或者必要时也是所希望的。通过射束7落到焦点之外,射束在强度方面(单位面积的功率)有所损失,使得在第二边棱4的伸展中,实现了在焊缝宽度变大时不断变小的焊接深度,或者甚至从深层焊接过程过渡到传热焊接过程。这在角形结构的一定的实施方案中,必要时可能是所希望的,对此结合后面的图4和图5详细探讨。

图4示出当进行两面平行的焊接时,角形结构的示意俯视图。

在这种角形结构中,第一工件1除了第一边棱3和第二边棱4之外,还具有平行于第一边棱3延伸的第三边棱13。此外,设置有第四边棱14,第四边棱倾斜于第三边棱13延伸。

在此,第一工件1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构造有呈矩形的基本形状。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边棱4和第四边棱14因此分别构造有沿斜向裁切第一工件1的角部10的倒角9。由此,在所示的俯视图中,第二边棱4和第四边棱14被第一工件1遮挡,因此第一工件以虚线示出。

在此,相应的倒角9设有如下的深度,所述深度使得第二边棱4与第四边棱14在第一工件1的端侧上为构造尖端16而会合在一起。

特别是倒角9在第二边棱4和第四边棱14上分别以如下方式设定,使得倒角在尖端15上结束。

为了将第一工件1与第二工件5相接合,在两侧平行地首先将焊缝15焊接在第一边棱3上,将焊缝15’焊接在第三边棱13上。为此,沿着第一边棱3引导射束发射工具8,正如与图3A相结合地已经介绍那样。沿着第三边棱13,与之平行地以相同方式引导另一射束发射工具8’。

另一射束发射工具8’优选涉及的是与射束发射工具8相同的射束发射工具。特别是同样涉及激光射束发射工具。

同样可以考虑的是,为了提供两个射束发射工具8、8’,将同一激光射束发射源的激光射束进行分光,并且利用两个焊接头平行焊接。

射束发射工具8、8’超出第一或第三边棱3、13而继续相对于工件1、5移动。在射束发射工具8、8’相对于第一工件1和第二工件2执行直线相对运动时,第一工件1在第一边棱3还有第二边棱4的区域中都借助于射束发射工具8、8’的射束7、7’与第二工件5焊接。射束7、7’为此在第一边棱3或第三边棱13的延长部中继续引导,并且在此打到第二边棱4或第四边棱14上。这分别以与参照图3B已经结合第一和第二边棱3、4相同方式介绍那样发生。

图5示出在焊接状态下根据图4的角形结构的示意俯视图。在所示的焊接的状态中,相应涉及的是传递力的角形结构20.

焊缝15、15’在所示的焊接状态下完全沿第一和第二边棱以及沿第三和第四边棱引导至尖端15。与之相应地,焊缝15、15’在尖端16上相碰。由此,从第一边棱3经第二边棱4和第四边棱14直至第三边棱13实现连贯的焊接。

只要射束7、7’的焦点调整保持恒定,射束7、7’的强度沿第二边棱4或第四边棱14减小。这是有利的,因为在尖端16的区域中,射束7或射束7’的最大聚焦的功率可以形成高强度,使得尖端16在此可能被烧穿。这些效应特别是可以在利用两条射束7、7’平行焊接时,通过保持焦点(而使第二边棱4或第四边棱14在其伸展中从射束7、7’的焦点中移开)得到避免。由此,提供了从焊缝15到焊缝15’的尖端16的区域中,高焊缝品质的柔和过渡。

有利的是,由此可能在端侧的区域中出现附加的力、特别是力矩。由此,在第一工件1与第二工件5之间实现了相比于对第一和第三边棱仅一次的焊接而言就轴向力方面明显更为牢固的连接。

图6A和图6B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示出在第一工件1与第二工件5焊接时根据图2的角形结构。

不同于图3A和图3B的实施方式地,射束7在这里在第一边棱上相对于法线12以后迎角11取向。对射束7的角度调整在焊接工具8直线相对运动期间、也就是射束7在第一边沿3的延长部中继续引导时,保持获得,正如在图6B中所示那样。

基于第二边棱4相对于边棱3倾斜的位置,在射束打在第二边棱4时,所产生的前迎角11’比垂直指向第一边棱3的射束7更小。有利的是,射束7在第二边棱4上相对于第二边棱4的法线12’则以更小的角度设定的前迎角11’切入过程区中,使得焊接过程的稳定性得到改善。

由此,调整出射束7的折衷角度调整方案,其在第一边棱3上提供了射束7的划线,在第二边棱4上实现了射束7的刺切,其中,刺切还有划线分别处在发挥功能的参数窗口中。因此,在无需对前迎角或后迎角进行参数匹配的情况下,连续地沿着第一边棱3和第二边棱4阐述稳定的焊缝15。这样,射束7、7’的方向在焊接期间不改变。由此,有利的是,在调整射束取向时,避免了频繁出现的焊接差错或断火,而在从第一边棱向第二边棱的过渡部上或从第三边棱向第四边棱的过渡部上不会发生间断。

图7示出芯轴传动装置100的示意侧视图。以侧视图示出芯轴传动装置100。

芯轴传动装置100具有传递力的角形结构20,角形结构在这里设计为芯轴保持角形件120。另外,设置有特别是呈蜗杆驱动装置的形式的驱动装置121以及在借助于内螺纹123保持在芯轴保持角形件120的第一工件1上的芯轴122。

芯轴传动装置100用于沿轴向相对于未示出的导轨来移动与驱动装置121相连接的、未示出的装置,芯轴保持角形件120利用示意示出的栓柱124固定到导轨上。在此,所述装置在优选平行于芯轴122延伸的、未示出的导轨上引导。

在移动上述装置时,驱动装置的蜗杆传动装置与芯轴啮合。在此产生的轴向反作用力由芯轴保持角形件120支撑。

因为在芯轴122或螺纹123与栓柱124在芯轴保持角形件120上的结合点之间设置有间距,所以在传递力时,在焊缝15的区域中产生了以弧形加粗箭头示出标绘的力矩。该力矩借助于在第二边棱4和/或第四边棱114上向前引导的焊缝15或15’得到吸收,使得在第一与第二工件之间提供了以高强度吸收了力矩的连接。

图8A示出了用于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芯轴保持角形件120的扁平段105和角形件前伸部101的立体图

接合面102在所示的图示中被角形件前伸部101遮盖,并且沿侧向具有第一边棱103以及与之倾斜延伸地具有第二边棱104。在相对置的侧面上,设置有平行于第一边棱103延伸的第三边棱113以及与之倾斜延伸的第四边棱114。第二边棱104和第四边棱114分别形成被斜向的倒角109裁切的角部110。

例如设置有约为30°的倒角角度。

就此而言,角形件前伸部101的基本构造与根据图4的第一工件的构造相同。

此外,角形件前伸部101在这里设计为具有带内螺纹123的孔的芯轴螺母前伸部,所述孔被设计用于引导芯轴。在角形件前伸部101的与接合面102相背的侧面上,角形件前伸部具有倒圆的角部118。

扁平段105在这里设计为用于连接到导轨上的法兰,并且具有相应的凹部或孔117,用于接纳一个或多个固定栓柱124。在上部平坦侧面上设置有第二接合面106。

在所示的构造中,第一接合面102平放在第二接合面106上。与之相应地,角形件前伸部101和扁平段105在这种状态下接合。

图8B示出芯轴保持角形件在接合状态下的立体图。

在此,设置有沿第一边棱103引导的而且沿第二边棱104继续引导的焊缝115以及沿第三边棱113引导的而且沿第四边棱114继续引导的焊缝115’。焊缝115和115’在尖端116的区域中相碰。

图9示出用于车座椅的纵向移动装置200。

纵向移动装置200具有芯轴传动装置100和导轨201。

芯轴传动装置100包括芯轴保持角形件120、芯轴22、驱动装置121以及在芯轴22上与芯轴保持角形件120对置的径向保持角形件202。

驱动装置被设计用于沿纵向移动与之机械联接的、为了更好概览而未示出的车座椅,纵向就是芯轴22的轴向。

芯轴保持角形件120借助于栓柱24与导轨201固定。芯轴22支承在芯轴保持角形件120中,并且特别是沿轴向由芯轴保持角形件120支撑。

径向保持角形件202具有沿径向支撑芯轴22的法兰203,法兰203特别是不吸收轴向力。径向保持角形件202同样利用栓柱204固定在导轨201上。

当驱动装置121沿芯轴22执行移位运动时,轴向的反作用力作用于芯轴22,反作用力被以芯轴保持角形件120吸收。另外,以芯轴保持角形件120也对在其他方面出现在车座椅上的反作用力沿轴向加以支撑,例如在由于车辆的行驶动态影响(例如剧烈的制动过程或可能侧撞车)出现反作用力时。

虽然本发明结合优选实施例在前面完整阐述,但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能够多样地修改。

相对于对角部10倾斜地倒角的方案可替换地,第一工件1为了构造第二边棱4也可以被完全沿斜向裁切,正如在图1和图2中所示那样。这能够类似地转用到第四边棱14的构造方案上。

第一工件1和第二工件5也可以如在图3中所示那样,仅在一面上焊接。在此产生的不对称性必要时可能是所希望的。

附图标记列表

1 第一工件

2、102 第一接合面

3、103 第一边棱

4、104 第二边棱

5 第二工件

6、106 第二接合面

7、7’射束

8、8’射束发射工具

9、109 倒角

10、110角部

11、11’前迎角或后迎角

12、12’法线

13、113第三边棱

14、114第四边棱

15、115焊缝

15’、115’焊缝

16;116尖端

20角形结构

100 芯轴传动装置

101 角形件前伸部

105 扁平部件

117 凹部或孔

118 倒圆的角部

120 芯轴保持角形件

121 驱动装置

122 芯轴

123 内螺纹

124 栓柱

200 纵向移位装置

201 导轨

202 径向保持角形件

203 法兰

204 栓柱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