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行车环景辅助装置

行车环景辅助装置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行车环景辅助装置,适用于一车辆上,该装置主要由一镜头群组、一影像处理模块及一显示单元所组成。其中,镜头群组可拍摄该车辆周围的多个外部影像;影像处理模块包含一影像拼接处理单元及一影像延迟处理单元,影像拼接处理单元可将上述外部影像拼接为车外环景影像,影像延迟处理单元可依据车辆的一行进路径,将与行进路径重叠的车外环景影像划分为多个延迟影像,并依据一延迟时间,由邻近车底影像的延迟影像开始,依序贴合于车外环景影像所区隔出的车底影像上;显示单元可显示经上述影像延迟处理的车外环景影像及车底影像所形成的一全透视影像。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698574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7-07-2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华创车电技术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610285156.8

  • 发明设计人 陈勇州;陈乐纮;詹孟鸿;

    申请日2016-05-03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王玉双

  • 地址 中国台湾台北市中山区南京东路2段150号7楼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2:51:0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2-15

    授权

    授权

  • 2017-08-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60R1/00 申请日:2016050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07-2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行车环景辅助装置,特别是一种可以透视车底查看路况的行车环景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过去驾驶在行车过程中,仅能通过内、外后视镜的辅助查看是否有障碍物存在,因内、外后视镜有先天上的死角,故其安全性广为诟病。随着影像辨识的技术提升,一种利用多镜头(通常是前镜头、后镜头、右镜头及左镜头)通过影像拼接合成为一俯视的环景影像,并通过屏幕播放,使驾驶能够轻松的查看车外的路况。

请参阅图1,为现有的行车环景示意图。呈如上述前镜头、后镜头、右镜头及左镜头各自拍摄车外影像后,将前影像IF、后影像IB、左影像IL及右影像IR拼接合成为一俯视的环景影像IA,而环景影像IA内所区隔出来的一车底影像IU,通常是以黑影像处理,最后在黑影像上叠加一虚拟车辆图IC

因此,现有技术仅仍解决车外环景的视野需求,但因为以黑影像处理的车底影像IU,并无法让驾驶看清车底下的路况,还是会让驾驶发生如:车轮落沟、误辗车底下的小动物等…憾事。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行车环景辅助装置,并通过影像延迟的处理技术,使车底影像可被透视,而可轻易查看车底下的路况。

本发明的一种行车环景辅助装置,适用于一车辆上,该装置主要由一镜头群组、一影像处理模块及一显示单元所组成。其中,镜头群组可拍摄该车辆周围的多个外部影像;影像处理模块包含一影像拼接处理单元及一影像延迟处理单元,影像拼接处理单元可将上述外部影像拼接为车外环景影像,影像延迟处理单元可依据车辆的一行进路径,将与行进路径重叠的车外环景影像划分为多 个延迟影像,并依据一延迟时间,由邻近车底影像的延迟影像开始,依序贴合于车外环景影像所区隔出的车底影像上;显示单元可显示经上述影像延迟处理的车外环景影像及车底影像所形成的一全透视影像。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行车环景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行车环景辅助装置的方块图。

图3为本发明行车环景辅助装置的显示第一步骤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行车环景辅助装置的显示第二步骤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行车环景辅助装置

10:镜头群组>

10F:前镜头

10B:后镜头

10L:左镜头

10R:右镜头

20:影像处理模块

21:影像拼接处理单元

22:影像延迟处理单元

30:显示单元>

40:档位装置>

50:记忆体

IF:前影像、IB:后影像、IL:左影像、IR:右影像

IA:车外环景影像、IU:车底影像>

ID1D3:延迟影像

IU1U3:车底影像

IT:全透视影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 限定。

请参阅图2,为本发明行车环景辅助装置的方块图。在本实施例中,行车环景辅助装置1,适用于一车辆上。该装置主要由一镜头群组10、一影像处理模块20及一显示单元30所组成。镜头群组10包括多个镜头,这些镜头分别设置于该车辆周围的不同位置处,以分别拍摄该车辆周围的多个外部影像。以本例而言,镜头群组10分别为一前镜头10F、一后镜头10B、一左镜头10L及一右镜头10R所组成。影像处理模块20与镜头群组10电性连接,该影像处理模块20包括一影像拼接处理单元21及一影像延迟处理单元22所组成。显示单元30与影像处理模块20电性连接,用于输出并显示影像。

请共同参阅2图及图3,图3为本发明行车环景辅助装置的显示第一步骤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进行行车环景显示时,首先,第一步骤,通过前镜头10F、后镜头10B、左镜头10L及右镜头10R所拍摄的前影像IF、后影像IB、左影像IL及右影像IR,通过影像拼接处理单元21将上述外部影像拼接合成为一车外环景影像IA,而该车外环景影像内则区隔出一车底影像IU

请共同参阅图2及图4,图4为本发明行车环景辅助装置的显示第二步骤示意图。呈如上述,接着,第二步骤,影像延迟处理单元22可依据车辆的一行进路径F,将与该行进路径F重叠的车外环景影像IA划分为多个延迟影像(ID1D3),并依据一延迟时间,由邻近车底影像IU的延迟影像ID1开始,依序贴合于该车底影像IU上。

以图4为例,车辆的一行进路径F为前进,这些延迟影像(ID1D3)由前影像IF所划分。其中延迟时间可为数秒,而这些延迟影像所的划分数量可与延迟时间的秒数相同,例如延迟时间为3秒,前影像IF所划分的延迟影像(ID1D3)即被划分为3个片状影像。而从本实施例可知,这些延迟影像(ID1D3)与车底影像IU的轴向边界可设计为等距,使延迟影像(ID1D3)可对齐贴合在车底影像IU上。

较详细的说,本例预设延迟时间为3秒,前影像IF所划分的延迟影像为3片,当车辆的行使路径F为前进时,若完成拼接合成为车外环景影像IA假设为第1秒,后续第2秒起,前影像IF的延迟影像ID1贴合于车底影像IU1上,而前影像IF的延迟影像ID2覆盖延迟影像ID1、延迟影像ID3覆盖延迟影像ID2;第3秒起,延迟影像ID1贴合于车底影像IU2上,而前影像IF的延迟影像ID2覆盖在第2秒的延迟影像ID1位置;并依此逻辑连续数秒(如接下来的第4秒,延>D1贴合于车底影像IU3上,后续影像依此类推贴合于后一张影像上),直至车底影像IU被延迟影像贴满。

请再参阅图2及图4,呈如上述,显示单元30可显示经上述影像延迟处理的车外环景影像IA及车底影像IU而形成的一全透视影像IT。简言之,通过车辆行进间所撷取的车外环景影像,并经过一个延迟时间差回补至车底影像IU,使得车辆行进间的车底影像IU能够呈现透明的状态,而可轻易查看车底下的路况。故针对例如:轮胎与道路边界、崎岖路面下,轮胎与低漥路面的相对关系、低速行驶下,车底是否有动物(猫、狗、小动物等)突然侵入的问题都能获得解决。

请继续参考图2,本实施例的行进路径F为前进,可通过档位装置40(如:排档杆或换档拨片)的D档信号,使影像延迟处理单元22撷取前影像IF所划分的延迟影像(ID1D3),回补至车底影像IU上。当然,熟知该项技术者应能推知,行进路径F若为后退,则可通过档位装置40的R档信号,使影像延迟处理单元22撷取后影像所划分的延迟影像(此例本图未示),回补至车底影像IU上。而行进路径F为左弯、右弯其影像延迟处理技术逻辑相同,在此即不再赘述。

请继续参考图2及图4,本实施例的全透视影像为二维(2D)影像。熟知该项技术者应能推知,该全透视影像可通过影像处理模块20经逆投影技术将上述为二维(2D)影像再转换为三维(3D)影像,此技术已相当成熟此即不再赘述。

请继续参考图2及图4,本发明的行车环景辅助装置1,更可包括一记忆体50,可将车辆熄火时的经影像延迟处理的车底影像IU(即透视影像)储存,并于该车辆启动时,将该车底影像IU(即透视影像)恢复,使驾驶在车辆启动时,即可看见车底透视影像。

此外,熟知该项技术者应能推知,车底影像上可叠加虚拟四轮(图未示),如此可使车轮与地面或障碍物的相对关系更为明确。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行车环景辅助装置,通过影像延迟的处理技术,使车底影像可被透视,而可轻易查看车底下的路况,进而使驾驶无须下车实际查看才能了解路面轮胎与路面边界、路面状况、路面物体的相对关系,而相对大幅提高行车的安全性。

虽然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已经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 发明,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所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皆应涵盖于本发明的范畴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