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基于电流反馈的CMOS仪表放大器

一种基于电流反馈的CMOS仪表放大器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流反馈的CMOS仪表放大器,包括:PMOS管M1、PMOS管M6、第一电流镜、第二电流镜、NMOS管M2、NMOS管M3、NMOS管M4、NMOS管M5、电容Cc1、电容Cc2、电阻R1、电阻R2、电流源I1、电流源I2、电流源I3、电流源I4、电流源IC1和电流源IC2;第一电流镜包括PMOS管M7、PMOS管M8,第二电流镜包括PMOS管M9、PMOS管M10;本发明不使用输入耦合电容,消除了其失配带来的影响,提高了放大器的共模抑制比;采用全差分结构,进一步提高了共模抑制比;电路支路较少,实现了低功耗。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692134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7-07-0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华中科技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710106287.X

  • 申请日2017-02-27

  • 分类号H03F1/02(20060101);H03F3/45(20060101);

  • 代理机构42201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 代理人廖盈春;李智

  • 地址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2:46:5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8-13

    授权

    授权

  • 2017-07-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3F1/02 申请日:201702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07-0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模拟集成电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电流反馈的CMOS仪表放大器。

背景技术

人机接口技术是当下的一个热门研究领域。人们希望通过分析生物电信号的规律和特征,实现识别人的意图,变思想为行动。而在医疗方面,对生物电信号进行记录和分析,也可以为临床药疗提供一定的诊断依据。

准确地采集生物电信号是人机接口技术的基础。生物电信号是典型的低频弱幅值电信号,在采集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噪声的干扰。而为了实现多电极、可穿戴、可植入应用,信号采集电路必须要有足够低的功耗。这些事实对生物电信号采集电路的性能提出了非常苛刻的要求。

前端放大器Front-End Amplifier(FEA)是生物电信号采集电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无失真地放大电极采集到的生物电信号、滤除通带外的噪声、抑制共模干扰等作用,对于正确地处理生物电信号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目前影响最为广泛的FEA结构是电容耦合放大器。该结构通过电容比来设定增益,使用MOS伪电阻技术实现抑制直流信号,但在该结构中,工艺误差引起的输入无源器件的失配,会导致电路的CMRR降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流反馈结构的CMOS仪表放大器,通过电流反馈的方式,使放大器的增益由电阻之比决定;舍弃了电容耦合的结构,消除了输入电容失配的影响,大大提高了放大器的共模抑制比。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电流反馈的CMOS仪表放大器,包括:PMOS管M1、PMOS管M6、第一电流镜、第二电流镜、NMOS管M2、NMOS管M3、NMOS管M4、NMOS管M5、电容Cc1、电容Cc2、电阻R1、电阻R2、电流源I1、电流源I2、电流源I3、电流源I4、电流源IC1和电流源IC2;第一电流镜包括PMOS管M7、PMOS管M8,第二电流镜包括PMOS管M9、PMOS管M10;输入信号Vi+和Vi-分别与PMOS管M1的栅极和PMOS管M6的栅极相连;PMOS管M7的源极、PMOS管M8的源极、PMOS管M9的源极、PMOS管M10的源极共点,均连接电源VDD;PMOS管M7的栅极、PMOS管M8的栅极、PMOS管M8的漏极、NMOS管M4的漏极共点;PMOS管M10的栅极、PMOS管M9的栅极、PMOS管M9的漏极、NMOS管M3的漏极共点;电阻R1的一端与PMOS管M7的漏极相连,PMOS管M7的漏极与PMOS管M1的源极共点;电阻R1的另一端与PMOS管M10的漏极相连,PMOS管M10的漏极与PMOS管M6的源极共点;PMOS管M1的漏极与NMOS管M2的源极共点,并与电流源I1的一端相连;电流源I1的另一端连接地线VSS,其电流方向为由PMOS管M1的漏极流向VSS;PMOS管M6的漏极与NMOS管M5的源极共点,并与电流源I4的一端相连;电流源I4的另一端连接地线VSS,其电流方向为由PMOS管M6的漏极流向VSS;NMOS管M2的栅极、NMOS管M5的栅极与偏置电压输入端VC相连;NMOS管M2的漏极、电容Cc1的一端、NMOS管M3的栅极共点,并与电流源IC1的一端相连;电容Cc1的另一端连接地线VSS;电流源IC1的另一端与电源VDD相连,其电流方向为由VDD流向NMOS管M2的漏极;NMOS管M5的漏极、电容Cc2的一端、NMOS管M4的栅极共点,并与电流源IC2的一端相连;电容Cc2的另一端连接地线VSS;电流源IC2的另一端与电源VDD相连,其电流方向为由VDD流向NMOS管M5的漏极;NMOS管M2的栅极与NMOS管M5的栅极共点;电阻R2的一端、NMOS管M3的源极、电流源I2的一端共点;电阻R2的另一端、NMOS管M4的源极、电流源I3的一端共点;电流源I2的另一端连接地线VSS,其电流方向为由NMOS管M3的源极流向VSS;电流源I3的另一端连接地线VSS,其电流方向为由NMOS管M4的源极流向VSS。

更进一步地,电流源IC1与电流源IC2的电流大小相同;电流源I1与电流源I4的电流大小相同;电流源I2与电流源I3的电流大小相同。

更进一步地,除PMOS管M1的衬底、PMOS管M6的衬底接其自身源极外,其余所有PMOS管衬底均接电源VDD;所有NMOS管衬底均接地。

更进一步地,PMOS管M7、所述PMOS管M8、所述PMOS管M9和所述PMOS管M10的尺寸相同;所述PMOS管M1和所述PMOS管M6的尺寸相同;所述NMOS管M2和所述NMOS管M5的尺寸相同;所述NMOS管M3和所述NMOS管M4的尺寸相同。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6个电流源可以通过镜像电流源、比例电流源实现,可以是单个MOS管,也可以是共源共栅连接的多个MOS管。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可以通过PMOS管M11实现电流源IC1,PMOS管M12实现电流源IC2,通过NMOS管M13、NMOS管M14实现电流源I1,通过NMOS管M17、NMOS管M18实现电流源I4,通过NMOS管M15实现电流源I2,通过NMOS管M16实现电流源I3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解决输入电容带来的直流信号抑制的问题,可以在实际应用时通过增加单独的反馈环路来解决。CMOS仪表放大器还包括共模反馈电路,所述共模反馈电路包括:PMOS管M19、PMOS管M20、PMOS管M21、PMOS管M22、PMOS管M23、PMOS管M24、NMOS管M25、NMOS管M26,PMOS管M23的源极与PMOS管M24的源极共点,并与电源VDD连接;PMOS管M23的栅极与PMOS管M24的栅极共点,并与偏置电压Vbp连接;PMOS管M23的漏极、PMOS管M19的源极、PMOS管M20的源极共点;PMOS管M24的漏极、PMOS管M21的源极、PMOS管M22的源极共点;PMOS管M20的栅极与PMOS管M21的栅极共点,并与基准电压Vref连接;PMOS管M19的栅极与正相输出端Vo+相连;PMOS管M22的栅极与反相输出端Vo-相连;PMOS管M20的漏极、PMOS管M21的漏极、NMOS管M25的漏极、NMOS管M25的栅极共点;PMOS管M19的漏极、PMOS管M22的漏极、NMOS管M26的漏极、NMOS管M26的栅极共点;NMOS管M25的源极与NMOS管M26的源极共点,并与地线VSS连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两个电容可以是电容器件,也可以是用作电容的MOS管。两个电阻可以是电阻器件,也可以是用作电阻的MOS管。

本发明不使用输入耦合电容,消除了其失配带来的影响,提高了放大器的共模抑制比;采用全差分结构,进一步提高了共模抑制比;电路支路较少,实现了低功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电流反馈的CMOS仪表放大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电流反馈的CMOS仪表放大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的CMOS仪表放大器通过电流反馈的方式,使放大器的增益由电阻之比决定;舍弃了电容耦合的结构,消除了输入电容失配的影响,大大提高了放大器的共模抑制比。去除输入电容带来的直流信号抑制的问题,在实际应用时通过增加单独的反馈环路来解决。

本发明提供的CMOS仪表放大器可应用于生物电等微弱信号的采集,包括:6个PMOS管、4个NMOS管,以及两个电容、两个电阻、6个电流源组成;其中:输入信号Vi+和Vi-分别与PMOS管M1的栅极和PMOS管M6的栅极相连;PMOS管M7的源极、PMOS管M8的源极、PMOS管M9的源极、PMOS管M10的源极共点,均连接电源VDD;PMOS管M7的栅极、PMOS管M8的栅极、PMOS管M8的漏极、NMOS管M4的漏极共点;PMOS管M10的栅极、PMOS管M9的栅极、PMOS管M9的漏极、NMOS管M3的漏极共点;电阻R1的一端与PMOS管M7的漏极相连,PMOS管M7的漏极与PMOS管M1的源极共点;电阻R1的另一端与PMOS管M10的漏极相连,PMOS管M10的漏极与PMOS管M6的源极共点;PMOS管M1的漏极与NMOS管M2的源极共点,并与电流源I1的一端相连;电流源I1的另一端连接地线VSS,其电流方向为由PMOS管M1的漏极流向VSS;PMOS管M6的漏极与NMOS管M5的源极共点,并与电流源I4的一端相连;电流源I4的另一端连接地线VSS,其电流方向为由PMOS管M6的漏极流向VSS;NMOS管M2的栅极、NMOS管M5的栅极与偏置电压输入端VC相连;NMOS管M2的漏极、电容Cc1的一端、NMOS管M3的栅极共点,并与电流源IC1的一端相连;电容Cc1的另一端连接地线VSS;电流源IC1的另一端与电源VDD相连,其电流方向为由VDD流向NMOS管M2的漏极;NMOS管M5的漏极、电容Cc2的一端、NMOS管M4的栅极共点,并与电流源IC2的一端相连;电容Cc2的另一端连接地线VSS;电流源IC2的另一端与电源VDD相连,其电流方向为由VDD流向NMOS管M5的漏极;NMOS管M2的栅极与NMOS管M5的栅极共点;电阻R2的一端、NMOS管M3的源极、电流源I2的一端共点;电阻R2的另一端、NMOS管M4的源极、电流源I3的一端共点;电流源I2的另一端连接地线VSS,其电流方向为由NMOS管M3的源极流向VSS;电流源I3的另一端连接地线VSS,其电流方向为由NMOS管M4的源极流向VSS。电流源IC1与电流源IC2的电流大小相同;电流源I1与电流源I4的电流大小相同;电流源I2与电流源I3的电流大小相同。除PMOS管M1的衬底、PMOS管M6的衬底接其自身源极外,其余所有PMOS管衬底均接电源VDD;所有NMOS管衬底均接地。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其中PMOS管M7、PMOS管M8、PMOS管M9、PMOS管M10尺寸相同;PMOS管M1、PMOS管M6尺寸相同;NMOS管M2、NMOS管M5尺寸相同;NMOS管M3、NMOS管M4尺寸相同;电容Cc1=Cc2;电流源I1=I4,IC1=IC2,I2=I3=I1-IC1=I4-IC2

没有交流信号输入时,从PMOS管M1源极流向PMOS管M6源极的流经电阻R1的电流信号iR1=0;PMOS管M7的漏源电流IDS7、电流源IC1、电流源I1满足关系IDS7+IC1=I1,那么IDS7=I3;MOS管M10的漏源电流IDS10、电流源IC2、电流源I4满足关系IDS10+IC2=I4,那么IDS10=I2。PMOS管M7、PMOS管M8构成电流镜结构,PMOS管M9、PMOS管M10构成电流镜结构,因此PMOS管M7的漏源电流IDS7、PMOS管M8的漏源电流IDS8相等,即IDS8=IDS7=I3,PMOS管M9的漏源电流IDS9、PMOS管M10的漏源电流IDS10相等,即IDS9=IDS10=I2;IDS8、NMOS管M4的漏源电流IDS4、电流源I3满足关系IDS4=IDS8=I3,IDS9、NMOS管M3的漏源电流IDS3、电流源I2满足关系IDS3=IDS9=I2,所以此时从NMOS管M4源极流向NMOS管M3源极的流经电阻R2的电流为0。

有交流信号输入时,输入级PMOS管M1、M6是源跟随结构,可以将输入的差分电压信号转化为流经R1的电流信号,即iR1=(Vi+-Vi-)/R1;此时电路中的电流关系为IC1+IDS7-iR1=I1,IC2+IDS10+iR1=I4。那么此时IDS8=IDS7=I1-IC1+iR1=I3+iR1,IDS9=IDS10=I4-IC2-iR1=I2-iR1。因为有IDS3=IDS9,IDS4=IDS8,由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可知,流经电阻R2的电流等于iR1,即iR1=iR2。那么可以得出ICFIA的增益为Av=(Vo+-Vo-)/(Vi+-Vi-)=iR1R2/iR1R1=R2/R1

电路的主极点为:其中,ro1和ro2分别为M1和M2的漏源电阻,RI1和RIC1分别为电流源I1和IC1的阻抗。

图2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PMOS管M11实现电流源IC1,PMOS管M12实现电流源IC2;通过NMOS管M13、NMOS管M14实现电流源I1,通过NMOS管M17、NMOS管M18实现电流源I4;通过NMOS管M15实现电流源I2,通过NMOS管M16实现电流源I3

PMOS管M19、PMOS管M20、PMOS管M21、PMOS管M22、PMOS管M23、PMOS管M24、NMOS管M25、NMOS管M26构成共模反馈电路,并通过控制NMOS管M14、NMOS管M17的栅极电压,实现稳定放大器的共模输出电压。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